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86K

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衝突,激發學習願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裏,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後,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麼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説説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一)認識圓周長的含義並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1、談話:那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麼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麼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3、將3個車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麼發現?(生:車輪滾動一週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二)交流測量圓周長的方法

1、學生拿出課前剪的圓,互相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麼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測量周長的方法

①滾動法。明確注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始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裏,圓滾動一週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②繞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餘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③用軟尺測量。明確:用軟尺上有釐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始量,繞圓周一圈,然後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方便)問:那怎麼辦?引發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三)認識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學生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彙報測量結果。(學生説結果,教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説説又發現了什麼?(學生小組交流後彙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象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現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學生自學)

6、學生説説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正因為他傑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學們以後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鑽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四)推導公式

1、當學生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後,讓學生説説圓的周長怎麼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如果圓的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麼這個公式用字母怎麼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麼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麼?(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麼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能力,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説明了什麼?(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噴水池)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投影儀展示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着它轉動一週,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本上,後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學習收穫,課後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研究圓的周長,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全班交流)

2、談話:現在如果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麼做?(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有沒有其它方法?(學生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察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後,直喊比賽不公平,於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學生課後思考,下節課交流。)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瞭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閲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展的整體認識,對後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裏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係。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回顧整理——總複習”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加深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3.通過交流整理與複習的不同思路,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逐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習慣。

教學重點:

鞏固比的有關知識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三幅“奧運會”會徽旗幟圖:分別是長3釐米、寬5釐米;長3釐米、寬3.8釐米;長4釐米、寬3.7釐米。

師:你認為哪幅圖最勻稱?

學生交流。

師:能不能用數學語言描述長與寬的關係?

學生交流。

出示課題:比的整理與複習。

二、回顧知識,整理歸納

1.回顧知識,合作梳理

(1)師:請大家四人小組合作,把所學有關比的知識用喜歡的方式整理出來。

學生整理。

師:哪個小組願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2)師談話:對於這一部分知識,你認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3)我們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是用什麼方法得出的?

學生交流:類推的方法。

2.溝通聯繫,主體內化

師:請小組討論,比、除法、分數之間有聯繫和區別?請用表格的形式整理。

師:哪個小組願意把你整理的情況與大家分享一下?

小組代表彙報,全班交流。

師: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麼區別?請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來。

全班交流。

三、綜合應用,拓展延伸

1.判斷

(1)比的前項與後項可以是任意數。 ( )

追問:既然比的後項不能是0,而足球賽中常出現的“2 :0”的意義是什麼?它是一個比嗎?使學生明確足球賽中出現的“2 :0”不是數學意義上的比。

(2)小強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釐米,小強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 ( )

(3)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一個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 )

(4)比的。前項增加5,要使比值不變,後項也要增加5。 ( )

(5)8:4化成最簡整數比是2。 ( )

(6)鹽佔鹽水的1/20,鹽與水的比是1:20。 ( )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答案,交流師讓學生説一説判斷的理由。

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體育老師拿來14個籃球,怎樣分公平呢?

學生解決,集體訂正答案。

師生總結按比例分配解決問題的特點、解題思路、檢驗方法。

把人數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樣解答?你發現什麼?

3.實際運用

張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資辦廠,由於他們齊心合力,經營有道,一年下來,除去繳納税款、發工資和其他費用,獲得利潤14萬元。該怎麼分配這些利潤。

現在同學們四人一組,也像他們一樣圍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這14萬元的利潤。教師巡迴,作適當的指導

四、全課總結,昇華提高

今天我們複習了比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決問題的事例還很多,説説看比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

2.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3.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並能初步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具學具:

1.學生準備直徑為4釐米、2釐米、3釐米圓片各一個,線,直尺.

2.電腦軟件及演示教具.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誰能説説什麼是圓心?圓的半徑?圓的直徑?在同圓或等圓中圓的半徑和直徑有什麼關係?用字母怎樣表示?

二、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1.指實物圖片(長方形)問:這是什麼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2.指實物圖片(圓)問:這是什麼圖形?誰能指出它的周長?

問:什麼是圓的周長?

板書:圍成圓的曲線的長是圓的周長.

3.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能)

4.指實物(用鐵絲圍成的圓)問:你能測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嗎?

5.用拴線的小球在空中旋轉畫圓.問:你能測量它的周長嗎?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圓的周長都可以用測量的方法得到嗎?(不能)這樣做也會不方便、不準確.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計算圓的周長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請同學們用圓規在練習本上畫幾個大小不同的圓,想一想圓的周長可能和什麼條件有關?(半徑或直徑)再看電腦演示(半徑不同周長不同)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或半徑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請同學們測量手中圓片的周長(用線或滾動測量),再和直徑比一比,看誰能發現其中的祕密?

四、學生動手測量、教師巡視指導.

五、統計測量結果.

觀察表中數據,想一想發現什麼?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圓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嗎?

六、電腦演示

(幾個大小不同的圓,它們的周長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誰知道我國曆史上最早發現這個規律的人是誰?圓的周長到底是直徑的3倍多多少?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認真讀書93頁,默讀“通過實驗”到“π≈3.14”.

七、看書後回答問題:

1.是誰把圓周率的值精確計算到6位小數?

2.什麼叫圓周率?

3.知道了圓周率,還需知道什麼條件就可以計算圓的周長?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圓的周長,d表示直徑,r表示半徑,π表示圓周率,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應該怎樣表示?

現在你們已經掌握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很快説出你手中圓片的周長約是多少?(π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種礦山用的大卡車車輪直徑是1.95米,車輪滾動一週約前進多少米?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請同學們想一想:車輪滾動一週的距離實際指的是什麼?

解:d=1.95 單位:米

c=π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車輪滾動一週約前進6.12米.

九、課堂練習:

1.投影: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2.判斷下面各題(正確的出示“√”,錯誤的出示“×”)

(1)圓周率就是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 ( )

(2)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越大. ( )

(3)圓的半徑是3釐米,周長是9.42釐米. ( )

3.小明和爺爺分別沿小圓(A→B→C→D→E→A)和大圓兩條路線散步.(如圖)

如果速度相同,兩人同時出發,誰先回到出發地點?為什麼?

小明的路線長:20×3.14+20×3.14

=62.8+62.8

=125.6(米)

爺爺的路線長:3.14×(20+20)

=3.14×40

=125.6(米)

兩條路線一樣長,兩人應同時回到出發點.

4.一棵大樹(投影)又粗又壯,不用鋸倒大樹,你能知道大樹的直徑是多少嗎?討論.

結論:先測量大樹一週的長度,再用周長除以圓周率,就得到了直徑.

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誰能説説圓的周長應當怎樣計算?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今後我們在學習探索新的知識時一定要積極動手動腦,紮紮實實地學好科學知識.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二)能力訓練點

1、能運用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把圓柱體切割後,拼成近似的(本站★)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體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1、推導圓柱體體積的圓柱體教具一套,學生學具每人一套。

2、投影片、電腦軟件。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提問:

(1)什麼叫體積?怎樣求長方體的體積?

(2)圓的面積公式是什麼?

(3)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2、導入:

同學們,我們在研究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是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知識長方形來解決的。那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轉化成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體積)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1)教師演示:

同學們看老師手中的這個圓柱,我先把圓柱的底面分成了16個相等的扇形,再按照這些扇形沿着圓柱的高把圓柱切開,這樣就得到了16塊體積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體。

下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學具動手拼一拼,看拼起來是什麼形體。

(2)學生操作(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

(3)啟發學生觀察、思考、討論:

①圓柱體切開後可以拼成一個什麼形體?(近似的長方體)

②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麼?(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

a、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

b、拼成的近似的長方體和圓柱體相比,底面的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的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生變化。

c、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4)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同學們,剛才我們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後再拼起來,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師邊利用電腦出示圖形邊提問)

①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③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長方體形狀怎樣?

(利用電腦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就越近似於長方體)

(5)啟發學生説出通過以上的觀察,發現了什麼?

①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起來的形體越近似於長方體。

②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於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於長方體。

(學生回答時,教師要注意啟發、點撥。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把演示的三個近似的長方體,放在同一畫面,讓學生觀察比較)

(6)啟發學生思考回答:

為什麼要把圓柱體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①圓柱體與近似的長方體,形狀不同,體積相同。

②我們學過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如果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圓柱體的體積就可以計算了。

(7)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

①學生分組討論:圓柱體的體積怎樣計算?

②學生彙報討論結果,並説明理由。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

面積×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圓柱的體積,(板書:圓柱的體積

),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板書: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板書:高)所以圓柱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板書:=、×)

③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公式。(板書:V=sh)

④啟發學生回答:求圓柱的體積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8)反饋練習:

口答,只列式不計算:

①底面積是10,高是2,體積是()

②底面積是3,高是4,體積是()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巡視,注意發現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3)訂正。(如發現有50×2、1的,讓學生板演講解,使學生自己明白錯誤的原因,從而加深印象。如果發現計算沒有出現錯誤,也可讓學生板演,並正確地表述)

(4)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1題。

一名學生在小黑板上做,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後訂正。

3、啟發學生思考回答:計算圓柱的體積,還可能有哪些情況?(學生回答時,要讓學生説出計算思路)

(1)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和高,求體積。

(2)已知圓柱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體積。

(3)已知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求體積。

反饋練習:完成第9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口述解題思路,不計算。

4、教學例5

(1)出示例5。

(2)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①這道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②要求水桶的容積,應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3)求水桶的底面積:(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然後訂正)

板書:(1)水桶的底面積:

(4)求水桶的容積:(讓學生填在書上的空白處,然後訂正)

板書:(2)水桶的容積:

3、14×25

=7850(立方厘米)

≈7。9(立方分米)

答:這個水桶的容積大約是7。9立方分米。

三、鞏固發展

1、完成練一練第3題。

投影出示題目內容,學生獨立完成。

2、完成練一練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並説解題思路。

3、一個圓柱形水池,半徑是10米,深1、5米。這個水池佔地面積是多少?水池的容積是多少立方米?

學生獨立解答,然後訂正。

四、全課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啟發學生從兩個方面談: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和公式的應用)

五、佈置作業:練一練第5—6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税後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方法,會進行簡單計算。

2、對學生進行勤儉節約,積極參加儲蓄;支援國家、災區、貧困地區建設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

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利息,解決利息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隨着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髮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麼,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二、新課

1、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閲讀P99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題,理解本金、利息、税後利息和利率和含義。(例如:小麗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麗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還可以得到銀行多付給的確1.8元,共101.8元。)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小麗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

税後利息: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納税。小麗實際得到的1.8元是税後利息。國債的利息不納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1)利率由銀行規定,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利率有按月計算的,也有按年計算的。

(2)閲讀P99頁表格,瞭解同一時期各銀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把存款憑條畫在黑板上,請學生嘗試填寫。然後評講。(要填寫的項目:户名、存期、存入金額,、存種、密碼、地址等,最後填上日期。

4、利息的計算。

(1)出示利息的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計算方法

按照以上的利率,如果小麗的100元錢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學生計算後交流,教師板書:1002.70%3=8.10(元)

(3)三年後取款,小麗能得到8.10元利息嗎?為什麼?

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指出:1999國家規定存款時,要按利息的確20%繳納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如果你存入100元,3年後實際能得多少利息嗎?

(4)學生計算後回答,教師板書

利息税金:8.1020%=1.62元 税後利息:8.10-1.62=6.48元

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時她可以實際得到本金和税後利息一共是106.48元。

5、練習。

(1)完成二十三的第6題,學生讀題後,提問:貝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後由學生解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三的第9題。

教學總結:

折扣、納税、利息是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其中,折扣是學生們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學中,我沒有剝奪孩子們想説的權利,讓他們自由地來説説他們對摺扣的理解,並引入商品打折銷售的情境,解決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但教學中我沒有説清楚幾折就是十分之幾,因此個別孩子對於七五折這樣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而納税和利率,則主要是通過公式的掌握教給孩子解題的方法。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結合方格紙用兩個數據來確定位置,能依據給定的數據在方格紙上確定位置。

2、通過學習活動,增強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利用方格紙正確表示列與行。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投影機。

學生準備: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標出下列班上同學的位置(圖略)

{藉助教師操作枱上的學生座位圖,迅速將實際的具體情境數學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説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強調0列、0行,並指導學生正確找出。)

3、同桌討論説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並指名回答。

4、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經驗和知識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為用數學方法確定位置,發展數學思考,培養空間觀念。

(二)課堂提高

練習一第6題

(1)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發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裏?哪個數據也發生了改變?

(3)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後完整的三角形。

(4)觀察平移前後的圖形,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小組內相互説説。

(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生改變)

讓學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數對錶示點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數與形之間的橋樑,加強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繫。

三、當堂測評

練習一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檢驗交流,最後,教師再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評價。

練習一第5題

(1)學生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個簡單的多邊形。各頂點用兩個數據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畫圖。

繼續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堂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覺得自己表現得怎樣?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

五、設計意圖:

本節知識,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讓學生在口述“第幾組幾個”的練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讓學生從習慣上培養起先説“列”後説“行”的習慣。然後再過度到用網格圖來表示位置,讓學生懂得從網格座標上找到相應的位置。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由易到難,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篇七

設計説明

圖形的旋轉是在線段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是本節課的難點。據此在教學中特作如下設計:

1、在觀察、發現中初步感受平面圖形的旋轉,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通過大屏幕演示風車旋轉,讓學生髮現旋轉前後三角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體會圖形旋轉的三要素,為後面的探索和學習提供感性基礎,同時也提高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合理使用學具,發展學生幾何直觀能力。

如何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是新課標增加的一個核心概念。國小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圖示是他們認識數學、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方式。本設計讓學生畫圖前先利用學具實際操作,再在方格紙中畫出旋轉後的圖形。讓學生通過直觀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將小旗、三角形畫在方格紙上的方法,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有機地融合。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方格紙若干張三角尺長方形紙片三角形小旗

教學過程

⊙聯繫生活,引出圖形的旋轉

1、談話:同學們,你們玩過風車嗎?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風車)在風的吹動下,風車轉起來了。(課件演示風車旋轉)

2、提問:你發現了什麼?(風車繞着一箇中心點進行逆時針旋轉,風車在旋轉的過程中,每個三角形也在旋轉)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會了畫已知線段旋轉後的線段,那麼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怎麼畫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二)]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將數學與生活問題有機結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觀察畫面,探究簡單圖形的旋轉方法

1、引導學生思考:觀察風車旋轉過程中的同一個三角形,你有什麼發現?

(旋轉後的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發生變化,只是位置變了;三角形的每個頂點、每條邊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對應線段的長度沒變,對應角的大小沒變,點O的位置沒變,相對應的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2、提問:根據上面的發現,你知道平面圖形旋轉後的圖形可以怎樣畫嗎?

3、學生討論,探究畫法並彙報。

(可以轉化成線段旋轉的方法來畫,先確定旋轉中心和旋轉方向,再找出原圖形的關鍵線段,用線段旋轉的方法畫出關鍵線段旋轉後的對應線段,然後根據線段旋轉後的位置關係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風車旋轉的過程,進一步理解旋轉的含義。引導學生從圖形到線段再到點的角度來觀察、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為後面教學“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作準備。

⊙繪製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方格紙(課件出示教材30頁上面例題)。

(1)先想象小旗旋轉後的位置,再動手畫一畫。

(2)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轉後的位置,再根據旗杆旋轉後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個頂點的位置,然後連接各點)

預設

方法一用紙剪一面小旗或用學具代替小旗幫助思考,擺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小旗,再畫。

方法二先畫出繞點M順時針旋轉90°後的旗杆,再畫小旗。

(3)小結畫法。

配合課件演示小旗旋轉的過程並進行講解。

方法:①先找關鍵線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轉90°後的位置。

②再根據線段旋轉後的位置關係連接其他對應線段。

2、教學教材30頁畫三角形旋轉後的圖形。

(1)讀一讀,題目中有什麼要求?你準備怎麼畫?

(2)試一試,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A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3)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整個圖形旋轉後是什麼形狀?

(4)做一做,在方格紙上畫出三角形ABC繞點B逆時針旋轉90°後的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與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傾聽和評價中逐漸總結出將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方法,從而獲得對圖形旋轉運動的深刻理解,形成相應的空間觀念,突破教學難點。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學會應用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解答分數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數量關係。

教學難點:根據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麼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後,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比乙數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後,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綠化隔離帶後只剩下原來的,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併成一道題嗎?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例4,並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學例2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畫出線段圖,分析題意,尋找解題方法。

2)小組間説出圖中各部分表示什麼?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個是表示單位“1”的量?讓後把線段圖表示完整。

3)四人小組討論,根據線段圖提出不同解決辦法,並列式計算。

2、學生彙報:

解法一:80—80× =80—10=70(分貝)

解法二:80×(1—)=80× =70(分貝)

3、學生討論兩種解法的不同:兩種方法都是從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入手。第一種思路是從

總量裏減去一個部分量;第二種方法是求出部分量與總量的比較關係,再運用求一個數的

幾份之幾是多少的方法求出這個部分量。

4、鞏固練習:P20“做一做”

(二)教學例3

1、讀題理解題意後,提出“嬰兒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比青少年多”表示什麼意思?(組織學生討論,説説自己的理解)

2、引導學生將句子轉化為“嬰兒每分鐘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數是青少年每分鐘心跳次數的”。着重讓學生説説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

3、出示線段圖,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例2的解題方法,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後全班交流兩種解題方法。

解法一:75+75× =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 =135(次)

4、鞏固練習:P21“做一做”(列式後讓學生説説算式各部分表示什麼)

三、當堂測評

練習五第2、3、4、5題。

1、學生依據例題引導的解題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關鍵句子分析,找到誰與誰比,

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獨立完成。教師巡迴指點,照顧差生。

2、小組間解決疑難,全班彙報,教師講評。

四、談收穫、找疑難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設計意圖:

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習解決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學中,我依然依據教學例1時教給學生的解答步驟進行分析解答,找出單位“1”,並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扣線段圖,直觀地理解題意,並引導學生從數量和分率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但本堂課,老師講解的部分似乎多了一些,留給學生討論、練習的時間稍為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