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與問》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4W

《學與問》教案【精品多篇】

《學與問》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是一闡明事理的課文。

這課文提出了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只有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才能求得真知的觀點,舉出了中外著名科學家勤學好問、問思結合的事例來加以證明,給我們以深刻啟發。

課文第一自然段提出觀點。這一自然段有如高屋建瓴,樹起了全文的中心。第二至四自然段論證觀點。這一部分是全文主體:舉例證明成功是從問開始的,世界千變萬化必須“問”,而且要以“能者為師”,接着又舉例證明問思結合。第五自然段作出結論。這一段對應開頭觀點、中間論證的結論,給我們指明瞭方向,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提觀點——做論證——下結論,結構上符合一般闡明事理文章的特點,同時例證充分,説理有據,更添説服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中詩句的意思。

3.學會收集勤學好問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與同學交流。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點:

理解“多問”與“勤學”的關係。

教學難點:

發揚勤學好問的,做知識的主人。

設計理念及思路:

《國小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論述方法。從整體入手,是閲讀的一般規律。在揭題時,就要讓學生閲讀全文,抓住中心,知道作者在文章中説明的道理。然後,採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培養學生“整體感悟”的能力。

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自讀感悟,合作交流;拓展,實踐昇華。

教學過程:

一、聯繫舊知,揭示文體。

同學們,我們在四、五年級學過《説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這兩課文有相似之處,它們都是什麼文?(板書:説理文)説理文往往有這樣的規律:作者一般都是在開頭提己的觀點,然後通過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給我們讀者以啟發,使我們對他的觀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板書:提出觀點 事例證明 得出結論)

今天我們又要學一説理文,齊讀《學與問》。

二、整體感知,亮出觀點。

過渡: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共同觸摸作者的脈搏。

快速瀏覽,整體感知,看看作者介紹了哪些名人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了結論。(板書:哥白尼 沈括)

同學們輕聲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亮出了怎樣的觀點?

這段話作者把“問”比作________、________,説明了______________。

(板書:金鑰匙 鋪路石)

三、閲讀事例,感悟。

1.是啊!“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出示句子,齊讀,讀出重要性。)相信同學們學了哥白尼的事例後一定會更明白“問”為什麼這麼重要。

2.請同學們閲讀了哥白尼的資料(出示) ,誰來説説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指名學生簡介哥白尼)

3.哥白尼真是一位偉大的天文學家!他是怎樣走上探求科學奧祕的道路的?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思考。

4.指名回答:你從這一節中知道了什麼?

5.師:你從這段中的哪些詞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問的?

(小時候就喜歡問、經常纏着、世界、問這問那、省略號)

(聯繫哥白尼提出的問題,理解後補充省略的內容再指名讀、齊讀)

6.你還知道哪些名人好問的故事?(學生根據的資料説一説)

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指名説。

(學生可能説到:要愛問問題,要多問問題,要敢於問問題等)

7.這麼多名人的成功都離不開問,看來引讀…… “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句話好嗎?再次出示齊讀。

8.名人好問的故事讓我想起這樣兩句名言: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 ——荀況

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異議是問號,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 ——巴爾扎克

(出示,指名讀,齊讀)。

四、交流探討,深入理解。

過渡: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這個世界……學會從平常事物中發現問題。(課文第三節前四句話)

1.有了問題該向誰請教呢?你們以前都向誰請教過?(指名學生説)

2.課文中告訴我們要向誰請教呢?

3.指名説什麼叫“能者為師”。(出示文字)

4.説到能者為師,老師想送兩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師。——孔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5.這兩句名言就是告訴我們要不問年齡,不看地位,以能者為師。把這幾句話説給自己聽好嗎?

出示:有了問題,可隨時隨地請教別人。你可以請教父母和老師,也可以請教同學和朋友。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古人説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指名説,齊説。(説時把“你”改成“我”)

五、自學質疑,學思結合。

1.過渡:有了問題要向別人請教,不過有時問題不能完全靠別人來解答,因為別人也有不知道的時候。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默讀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時侯碰到什麼疑問,他是怎麼做的?)

2.為什麼同是桃花開花時間相差這麼遠呢?

3.北宋科學家沈括小時侯是怎麼解決這個疑問的呢?(自由讀第四節思考)

A.指名回答

B.從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麼?

:一個善問的人,不會滿足於別人給的模糊的解釋,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己的大腦去思考, 得出科學的答案。(板書:觀察思考)

出示: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沈括就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就現學現問。

4.(學生質疑) 相機出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這句詩____代詩人__________的《 》。

“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後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讓我們記住這句名言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6.齊讀總起句:在求知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六、全文,理性昇華。

1.最後作者得出了一個怎樣的結論呢?你是怎樣理解的?

出示最後一段。

指名説説“相輔相成”的意思。(他們誰也離不開誰……),因此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

2.怪不得作者説:我們從小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就好比插上了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時,知識的天空將任你翱翔,宇宙的奧祕將任你探求,你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A.“兩隻強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麼?(板書:勤學、好問的習慣)

指名讀好這句話,突出強健有力。指導朗讀,齊讀。

B.能夠自由地翱翔知識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奧祕你會感到怎樣?(高興、自豪……)就把這種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讀當中。指名讀,齊讀。

3.全文:學完了《學與問》這説道理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除了和我們講道理,還舉了哥白尼、沈括的兩個事例介紹,這種寫法是説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擺事實,講道理。這樣文章才有説服力。以後想要和別人講道理時,可以想想這文章的寫法。

4.最後老師要送一首小詩

問到底

(陶行知)

天地是個悶葫蘆,

悶葫蘆裏有妙理。

你若不問你怕它,

它一被問它怕你。

你若願意問問看,

一問直須問到底。

指名讀,齊讀。

5.送三張電子書籤。名言指讀,誰讀送給誰。

七、課外作業,拓展實踐。

1.選擇你喜歡的勤學好問名言摘抄下來,做成書籤,送給同學和朋友。

2.寫話練習:古時候有一户很有學問的人家,得到了個當朝宰相贈送的書有“學問”兩字的金匾。這家主人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分家,誰都想得到那塊能帶來學問的金匾,互不相讓。結果兩人只好找來工匠把匾從中一分為二。老二得到了有“學”字的半塊。於是他就扛着這半塊匾到處求學,見什麼學什麼,從不多問。幾年下來,卻一無所獲。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學,你們現在就是這位智者,你該如何幫助這位只知“學”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課文內容及自己蒐集的名人勤學好問的故事、名言等寫勸説的話。)

板書設計 :

23. 學與問

提出觀點 金鑰匙 鋪路石

哥白尼

説理文 舉例證明 勤學好問 觀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結論 相輔相成 養成習慣

《學與問》教案 篇二

一、導入

板書課題:學問

你們是怎麼理解“學問”?

生1:學問就是既要學,又要問。

教師相機板書:與學與問

生2:學問就是知識

生3:學問就是博古通今

咱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與問,在學中問,在問中學。請大家拿出學案。

出示學案要求

二、初讀課文

(一)檢查讀書

指名讀第一小節。點評:很流利,開門紅。

接着文章寫了兩個事例。哪兩上事例?

生哥白尼沈括

請兩位同學上黑板寫這兩個名字。

指名讀第二小節。點評:他和平時比有沒有進步?我聽出來了。

指名讀第三小節。點評:讀得很流暢。

指名讀第四小節。

過渡:通過這兩個事例我們能明白一些道理,誰來讀最後一節。

指名讀第五小節。

總評:同學們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讀得流暢。

(二)教學生字,初步

指導寫懈、翔、翱,指名説容易寫錯的地方。描一個寫一個。

(三)瞭解文章內容

請同學們概括地説説文章中寫了哪兩個事例?

生回答。

師:把話説全面,不一定要囉嗦。

生:沈括小時候問媽媽為什麼山寺中的桃花開得遲,媽媽沒有予以解答,後來他自己探索出了答案。

師:學與問為什麼是相輔相成的?小組合作學習。

指名讀同學讀學案,弄清學案中的要求。

請同學中在自己研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間為15分鐘。

1、彙總《學案》中提出的不懂的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自問答。

2、弄懂了、解決了的問題就劃去。

3、每組選擇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寫在題板上。

重點探討:什麼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每組組長、時間監督員、記錄員請舉手。老師給每個小組發一塊小黑板。

(三)小組合作學習交流

教師板書:發現問題討論問題

請七個小組把小黑板貼在大黑板上。先看看有沒有重複的。

拿出其中一個小組的問題:你們認為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先學再問還是先問再學都是一種學習,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第二個問題:問是得不到精確的`答案的,關鍵要看書。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説在求知過程中要把勤學好問把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生1:沈括問了媽媽問題,這是他勤學好問的表現,媽媽沒有解答出來,他最後通過觀察思考解決了問題,所以要兩者結合。

師追加一個問題:為什麼課文中要舉這兩個例子呢?

生1:因為課題就是學與問,這兩個例子都是學與問相結合的。

生2:哥白尼小時候非常喜歡問問題,最後才成了天學學家。

師:把從文闡述道理的句子劃下來。

生1:第1小節

你是怎麼理解這個道理的?

引導:可以從句式和關鍵詞理解。

生1:把問比作金鑰匙。説明要學習就必須要問,否則就沒有辦法走進知識的殿堂。

生3:第3小節“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

生4:第3小節“無論地位高低……”

師問個智慧含量高的:學問貴在學,貴在問,還貴在什麼?

生1:實踐。

生2:不懈探求的精神。

生3:思考

生4:發現問題

生5:觀察

生6:勤奮

生7:寫

生8:觸類旁通

生9:拼博

生10:堅持

……[m1]

(四)觀看視頻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視頻

(五)填寫表格

《學與問》教案 篇三

師:看到同學們求知若渴的眼神,陽光燦爛的笑臉,我感覺擁有知識的冬天將不再寒冷。課前我先寫一個詞語,大家都認識,可以伸出手指和我一起來寫——“學問”;讀,聲音再大點(板書時,學問兩字之間留點距離)

生:讀

師: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有學問的人?

生:學富五車,博古通今,博學多才,飽學之士,學貫中西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用了這麼多的詞語來形容。老師在中間加個“與”字,同學們再讀讀,看看“問”的讀音發生了什麼變化?

生: “學問”的“問”,是前鼻音,讀輕聲。“學與問”的“問”讀四聲。

師:帶着這位同學的提示,我們齊讀課題。科學的進步源於對世界的好奇,這節課就讓我們踏着《學與問》的足跡,一起探究做好學問的方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通過讀課題,你發現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生:怎樣學,怎樣問

生:學與問是什麼關係?

生:怎樣才能做好學問呢?

師:同學們的思考很有深度,請大家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朗讀課文。在讀之前,老師先提個要求:身體坐端正,朗讀要專心,圈出不懂字,括起重點句,遇到生字詞請查字典。聽清楚了嗎?

生:讀課文。

師:剛才沉浸在同學們沸沸沸揚揚的朗讀中,我被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深深感染着。通過讀課文,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

生:必須多問

生: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

師:同學們的眼光非常敏鋭,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寫作重點,“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請同學們在文中劃出這句話,誰來讀一下?

生:讀

師:你覺得這句話在讀的時候,應重讀哪幾個字?

生:我認為應該把重音放在“學”和“問”上

師:你很會抓關鍵詞語,請帶着你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下。齊讀一次。

生:讀

師:這篇課文舉了兩個有學問的人勤學好問的例子。課前同學們預習了課文,請把你掌握的有關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我瞭解哥白尼,我知道他創立了“日心説”。

師:你能具體説説什麼是“日心説”嗎?

生:“日心説”就是地球繞着太陽轉。

師。是啊,在日心説創立之前,人們一直都認為太陽繞着地球轉,這叫“地心説”,一字之差,可是整整等待了一千多年啊。

生:我還知道哥白尼寫了本《天體運行論》。

生:我知道哥白尼當時寫這本書,頂住了教會的巨大壓力,還有別人的嘲笑。

師:是的。要想成為真正有學問的人,還需要追求真理的勇氣。

生:我知道沈括寫了本《夢溪筆談》

生:我知道沈括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物理學家。

師:(微笑)你真是個有學問的人。世事洞明皆學問,勤學好問益無窮。古今中外,凡成大業者,必是勤學好問,孜孜不倦的學者。就讓我們懷着對兩位科學家的敬仰,再次走進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朗讀,隨着作者條理清晰的寫作思路,品位一下文章的構思之妙。思考:課文中為我們講述這兩個故事,請用“我敬佩       ,因為他           ”的句式説一句話。

示例:我敬佩哥白尼,因為他思維敏捷。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拿起手中的筆,邊讀邊思考,邊圈點。

請同學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師:同學們都很會學習,有的邊讀邊想,並把自己的理解寫在一邊,在小組內同其他同學分享。哪個同學先來説一下你的理解。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很好問。

師:(微笑)句式很簡短,卻一語中的。

生:我敬佩哥白尼,他遇到事情總能問出個究竟來。

師:打破沙鍋問到底,小時哥白尼提出的問題很多。

生:我敬佩沈括,他能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師:説得真好,請你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寫在黑板上好嗎?

師:這位同學非常認真,一筆一畫寫得非常條理。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才會有魅力。

生:齊讀這兩個詞語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從兩個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種勤學好問的可貴品質。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哥白尼從小就擁有了這把金鑰匙,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為什麼……

生1:(接)太陽從東方升起

師:為什麼……

生2:(接)晴朗的夜空裏……

師:為什麼……

生3:(接)小雞從雞蛋裏出來……

師:為什麼……

生4:(接)一年有四季……向日葵向陽開……一天有晝夜

師:(微笑)同學們有着和哥白尼一樣的天賦。

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勤學好問+觀察思考=學習的主人(板書)。哥白尼與沈括這兩位來自中外的科學家,穿梭了科學數百年,以其理程碑式的成功向我們昭示着勤學好問的重要性,他們的好奇在今天看來也許是幼稚的,但正是這童真的好奇才構成了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個人的認識、科學的進步不正是從這懵懂的好奇開始的嗎?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需要保持濃厚的好奇心,不停的發問。

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看一下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生:學與問是怎樣的關係?

師:誰能幫他解決?

生:我來回答。學與問是相……

師:對這個答案滿意嗎?

生:嗯。

師:學與問就如同我們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其他同學的問題呢?

生:如今世界日新月異,作為新一代的國小生應該怎樣做呢?

生:這個問題我來回答,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

師:如果有了問題可以——

生:上網搜索

師:新科技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如果有了問題,你還可以請教——

生:

師:可以請教——

生:

師:爺爺奶奶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弟弟妹妹可以請教嗎?

生:可以

師:能者為師什麼意思?

生: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

師:你真會讀課文。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是這個道理。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到這句話,再來齊讀這句話。

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發現今天學的課文與平時的學的課文有區別嗎?

生:平時的課文都是寫事情,寫人的多。

生:這篇文章既不寫人也不寫景,這篇課文是説道理的。

師:是的,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課文開頭説出作者的觀點,結尾總結,中間舉例説明這個觀點。

除了舉例説明,還可以用引用名言等方法來證明觀點,這就是此類文章的特點。

師:課前同學們蒐集了關於勤學好問的名人故事,或名言警句,你們能夠向書上一樣用事例或明言來説明“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嗎?注意:説的時候最後用上“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這個觀點。準備一分鐘。

生:準備(學生自由交談)

師:誰來説?

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所以説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師:就這樣。還有誰能像這位同學這樣有理有據地説説?

生:紙上學問無遺力……

師:知行合一,才能學得知識。你很會積累,調用古詩説明事理。

生:聰明的人懂得説;智慧的人懂得聽;高明的人懂得問。

在學習中,你的腦子裏首先得進三個字----為什麼!牛頓被樹上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問了個“為什麼”,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看到被蒸汽鼓動的水壺蓋,問了個“為什麼”,發明了蒸汽機。所以説……

生:李時珍在寫《本草綱目》的幾十年裏,讀過八百多種典籍。在研究古書時,發現許多醫學家的説法不一致,他便多方深入實際,親自“採藥”,同時向許多有實踐經驗的醫生、漁夫等人請教,終於寫成了《本草綱目》。所以説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

生: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每次有行人路過,他就拉住他們問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蒐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輝煌鉅著《聊齋志異》。所以説: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

師:同學們真有學問。老師這裏也有一個故事: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小時候好奇心強,腦子裏好像裝滿了“為什麼”似的。一天,他在玩耍的時候,突然發現石板上排列着一行小坑。咦,這是誰鑿的呢?鑿這一溜小坑有什麼用呢?他把父親從屋裏拉出來接連問了幾個為什麼?父親一看笑着説:“小傻瓜,這些坑不是人鑿的,是檐頭水滴出來的!古人老話‘滴水穿石’呀!學知識也要靠一點一滴積累,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同學們,聯繫一下自己的學習,你認為怎樣才能做好學問。

生:我認為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學與問》教案 篇四

《學與問》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剛拿到這篇文章,通讀一篇。與我們學過的《説勤奮》《滴水穿石的啟示》很相似,在文體和結構方面幾乎都如出一轍。應該説這篇文章脈絡清晰,內容簡單。

第一次備課時,我所做的就是梳理課文。第一個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導學生抓住“經常”和“纏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歡問。“這對哥白尼後來的成長有什麼影響嗎?”與下文的“不懈追求”聯繫起來。“這些問題呢?”讀一讀這些問題。抓住省略號讓學生説説哥白尼還可能提哪些問題。並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因為勤學好問而成功的例子。讓學生把握這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與他成就的聯繫。

第二個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過自己的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想結合解開了心中的疑團。最終成為了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夢溪筆談》)

我們現在現在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應該怎麼辦?(多問)問誰呢?怎樣問呢?自然過渡到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去。(要學會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提出問題,拜能者為師。還要善於把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在由“能者為師”讓學生説説與之相近的名言警句,如“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

最後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觀點上來,讓學生將學與問結合起來,養成勤學好問的好習慣,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備完之後,感覺找不到任何的亮點,就是將文章分析了一邊,像我們的常規課堂一樣。

課末,總結昇華,拓展延伸,補充有關學與問得名言警句,學生交流然後出示齊讀,最後出示陶行知先生的《問到底》,讓學生課後讀讀並理解。

上課的時候有老師聽課,但是我還是按照自己事先的設計進行教學。上完此課,將這次的課堂實踐感受總結為幾個關鍵字:

一、創新。沒有上過這樣的課。這節課將一個個活動滲透到課文之中,給枯燥的議論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學生和老師都感受到了一種新鮮,在上課的過程我都感受到了學生對其的熱情高漲。這無疑是一次創新的設計。藝術都需要創新,課堂教學作為藝術的一種,也迫切地需要打破常規,進行創新。

二、不安。會不安是因為沒有上過,我們上過太多“循規蹈矩”的課了,對這樣的實踐有些沒有底。我們不清楚學生會怎樣提問,會怎樣回答,這在以前的教學中是很少的,我們對於學生的答案總是能心中有數,但這次的“心中沒數”多少使人有些“提心吊膽”,能不能在課堂中機智地處理突發的情況,或者是學生的反應不及我的想象效果又該怎麼辦,這些想法都使我頗感不安。其實教學也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總是帶有遺憾的,但遺憾未必不美,完美無缺的課總是很少的。放準心態,平靜一些,或許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課堂應該做好充分的預設,但無論怎樣生成的過程不可能完全等同於預設,這就需要教師有自己的教學機智。而教學機智是經驗和積累的養成。羅丹説:“在藝術中有風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實有風格的課堂教學才是美的。提醒自己要繼續努力,做個機智的老師。

本課已經畫上了句號,但我覺得我對它的思索不止如此,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索也遠遠不止如此。

《學與問》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文的5個生字,理解“不懈探求”“相輔相成”等詞的意思。

2、梳理文章脈絡,明白“擺事實講道理”是説理文的一大特點。

3、通過比較引用具體事例的段落,感悟論證的嚴密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自學反饋。

1、讀課題,聽寫詞語,糾正讀音和字形。

金鑰匙鋪路石相輔相成

哥白尼稀奇古怪不懈探求

沈括勤學好問觀察思考

2、課件出示詞語,理解了字詞意思幫助記憶詞語;相機講解詞語意思(不懈探求:懈怠,鬆懈;不斷地探索追求。相輔相成:輔助;成全;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3、齊讀詞串,用上一兩個詞語説説文章的內容。(初步探知文章內容)

二、結合説理文特點,梳理文脈,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師: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課文,説理的課文最大的特點是擺事實,講道理。(板書:擺事實、講道理)

2、教師: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呢?又擺了哪些事實呢?(直接交流,節約時間)

3、交流:

相機出示:

(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陳述觀點

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總結觀點

(2)(注意這裏要提示:概括大意一定要説清人物、事情和結果。)

哥白尼從小喜歡“問”,促使他對科學不懈探求。

沈括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解開了大林寺桃花開花遲的謎團。

(3)(教師引導:第三自然段則告訴國小生遇到問題需要——)

國小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4、小結:文章開頭提出觀點,中間通過實例證明觀點,結尾總結觀點,説理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特點鮮明。

三、自主學習。

1、教師:課文又是怎樣通過擺事實來講道理的`呢?(重點學習第2—4自然段)

出示自學任務:

自學2—4自然段,完成學習任務: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説明什麼?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麼選取這兩個事例?

自學過程中可以作適當圈畫批註,想好後也可以同桌討論討論。

四、任務一。

1、自由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每個事例側重説明什麼?從文章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的?

2、擺事實是很講究的,先看課文擺的第一個事實。

(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這個例子側重説明了什麼呢?(喜歡問)

(2)從文中哪些詞語、句子感受到哥白尼喜歡問?(放手讓學生髮言,教師及時點撥即可)

(抓“纏”“經常”兩個詞語,感受到哥白尼問得多,問得徹底,不解決問題不罷休——不懈探求)

(抓“三問”句子,——指名讀三問,——一問,問天上的太陽;二問,問天上的星星;三問,問地上的小雞;有意思的問題,從課文列舉的三個問題中你發現了什麼?(1、範圍廣,天上、地下,宇宙中的一切問題都愛問;2、……問題多的數也數不清;3、問題是我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充分説明了哥白尼喜歡問,樂於追問到底呀!)

(2)練習朗讀出他的好奇。指名讀

(3)哥白尼後來從事科學研究以及他取得的成績,課文為什麼不寫?

(4)由此可見,擺事實要注意(具有典型性,所舉的例子所擺的事實證實要講的道理,事實和道理是相互印證的)

3、再看第二個例子

(1)(出示第四自然段)

(2)這個例子側重説明了什麼呢?沈括觀察了嗎?思考了嗎?(仍然、放在心上、發現、才)

(3)説理的課文應該怎樣朗讀呢?我們來看第四自然段,這一段包含兩個部分,一是講道理,一是講故事,朗讀時有區別,講道理就要講得言辭懇切;語重心長,講故事要講得生動,繪聲繪色;人物的語言要讀出相應的語氣,有一句詩要吟誦;心裏想的要讀低一些。

(4)先練一練,再指名讀,齊讀。

五、任務二。

1、對比朗讀兩個事例,想一想:為什麼選取這兩個事例?(你又有什麼發現?)

在總體來看課文所擺的兩個事實,(都是古代科學家,一箇中國,一個外國;他們的研究領域不同;都是勤學好問的典範,一個側重多問,一個側重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2、教師小結:擺了兩個事實由淺入深、層層深入説明了課文所要闡述的道理,也就是(齊讀第一自然段)也是本課結尾總結的觀點,齊讀。

六、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七、佈置作業。

1、課後學習《大林寺桃花》

2、蒐集關於勤學好問的小故事和名言警句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清鄭燮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允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陶行知

板書:

學與問

(典型性)擺事實講道理

《學與問》教案 篇六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説出詩句中帶點字的意思,再理解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重點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閲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係,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板書"學問"一詞,指名讀,你知道什麼叫學問嗎(生:知識,學識,文化)

2,板書"學與問",老師在中間加上了一個"與",又是什麼意思呢(生:學習與提問)

3,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文章,叫《學與問》.齊讀課題。

4,介紹文體及寫作方法

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議論文。議論文通常在開頭鮮明地提出觀點,然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後得出結論。

5,那麼,本文作者提出了一個什麼觀點又是怎樣把這個觀點説清楚的呢讓我們共同走進第二十三課。

二,初讀感知,瞭解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在這篇文章裏,作者提出了一個怎樣的觀點討論:

出示1:"知識是學來的,也是問來的`"齊讀

課文還有一處也説了作者這個觀點,請同學們找一找。

出示2:"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齊讀

2,這兩句話一句在開頭,起的作用是——總領,一句在結尾起的作用是——總結。兩句話又形成的關係是——首尾呼應。

3,這兩句話的意思用一個四字詞語來説就是要——勤學好問。

板書:勤學好問

"好"就是"喜歡,喜愛"的意思。齊讀詞語兩遍

4,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課文第一,第五小節擺出了勤學好問這個觀點,圍繞這個觀點,課文中間三小節各寫了什麼(指名朗讀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從小喜歡"問",導致他對科學的不懈追求。

相機理解"不懈探求"懈,鬆懈。不斷探索。

第3自然段:國小生有問題要請教別人,拜能者為師。

相機理解"瞬息萬變"指變化速度快。"日新月異"指變化大。

第4自然段:我們要像沈括那樣,把勤學好問與觀察思考結合起來。

過渡:這三小節中,寫到了兩個偉人,一個是哥白尼,一個是沈括,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哥白尼。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圖片及人物的生平簡介)看,這就是哥白尼。請同學把這段文字讀一讀,想一想,他給你怎樣的印象

2,同學們,看了剛才的簡介,我們知道了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什麼他會有這麼大的成就我們一起來看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討論。

(好問。)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的好問的

從省略號你想象小哥白尼還會提哪些問題呢

4,指導朗讀。

5,從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正如書上所説:(出示句子:"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6,同學們,你們能舉出一些名人勤學好問的例子嗎(牛頓根據蘋果下落髮現了萬有引力;瓦特根據水壺的蒸汽發明了蒸汽機)

7,小結:從哥白尼和同學們剛才所列舉的事例上,我們真正認識了"問"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過渡:作者為了説明自己的觀點,還列舉了北宋時的大科學家沈括的例子,請大家自由讀第四段,完成練習。

出示練習

(1),這段話中的總起句是( ).

(2),説説"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意思。

(3),( )時期的沈括是個( ),他讀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時,產生了一個疑問:()但是媽媽的回答沒能解開沈括的疑團,後來他在深山的寺廟裏觀察思考發現了:原來( ).

2,交流上述問題。

過渡:無論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還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們距離我們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們現在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又該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自然段。

五,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默讀課文,看看哪幾個詞最能概括我們面對的世界的特點(五彩繽紛,日新月異,瞬息萬變)

2,現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瞬息萬變,我們有疑惑,我們該怎麼做——(教師接讀——拜"能者為師")

3,找一找,書上哪句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能者為師"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給你幫助,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朗讀

理解:什麼叫"能者" (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

説明:根據書上的句子解釋詞語是一種好方法,但有時應稍作修改。

③什麼叫"能者為師" (不管他年長年幼,地位高低,確實能給別人啟發,給別人幫助的人,都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

4,關於這個道理,孔子也説過這樣兩句話。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講解: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説明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

不認為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是恥辱。

齊讀

5,小結:看來,遇到了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人請教,拜能者為師,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

六,總結拓展:

1,過渡:課文學到這裏,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懂得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因為(導讀)"我們從小應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

2,是的,勤學好問,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有許多的名人名言也驗證了這一點,下面請大家看幾則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學不成,不問不知。——王充

(2)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 ——清鄭燮(xiè)

(3)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

(4)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學與問》優秀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説明事理的文章。課文圍繞“勤學好問”這一中心論點,通過中外兩個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問”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文章説理全面深刻,令人信服。

本課的教學中,可以圍繞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共同探究:“學”除了貴在“問”之外,還貴在哪些地方?什麼樣的學習者才能稱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學問之道的見解。學問之道既貴問,也貴勤,還貴恆,等等。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繫課文説出詩句中帶點的字的意思,再解釋詩句的意思。

4、引導學生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理解“多問”與“勤學”是聯繫在一起的,教育學生髮揚勤學好問的精神,做知識的主人。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通過閲讀本文,知道問與思的密切關係,養成良好的勤學好問的習慣,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中外名人勤學好問的小故事。課文插圖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學習文中的生字、新詞。

2.把課文讀熟、讀正確,理清課文段落。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知識是怎樣得來的嗎?——

知識是學習得來的,也是問來的。所以有人把知識又叫做“學問”。

板書:學與問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

1、劃出生字,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用簡潔的話,概括每一個自然段的內容。

3、學與問有什麼關係?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內容回答問題。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出示生字,指名讀生字,詞語。

“雞 繽 瞬 察 菲 輔 翱 翔”

“繽紛 瞬息萬變 翱翔 輔導 觀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平時的詞語積累情況,將生字組成新的詞語或成語跟大家交流。)

2、指名朗讀課文。

師:化那麼短的時間能把課文中的部分段落讀通順,讀流利,是一件不簡單的事,誰來朗讀課文(自己選擇認為讀得比較流利的。段)

學生分段朗讀課文,組織評價。

4、交流初讀課文後的感受收穫。

(什麼是學問?知識與學問之間有什麼關係?)

四、精度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 指名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

讀句子,交流自己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2、你知道哥白尼嗎?(師簡要介紹哥白尼)哥白尼成為一個偉大的天文學家,其最初的原由是什麼?

師:雖然很多人知道,學問就是學與問,知識不僅是學得的,也是問得的。但在顯示生活中。人們往往較多的重視學,而忽視“問”。殊不知“問”在知識的獲得中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呀。

以什麼來證明這一個觀點呢?課文是從那幾個方面來講述這一個問題的呢?

請同學們自由閲讀課文下面的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出課文下面內容的要點。

五、指導生字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