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4年級數學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9W

4年級數學課件(精品多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2021設計 篇一

[複習內容] : 課本第103、104頁的有關內容。

[複習目標] :

1、讓學生能在具體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瞭解方程的含義,並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關係,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3、讓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等量關係。

[複習重難點] :

重點:

會用字母表示數,進一步瞭解方程的含義,並用方程表示情境中的等量關係,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難點:

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係,會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理解等量關係。

[複習準備] :課件

[複習方法] : 創設情境法、練習法。

[複習過程] :

一、用字母表示數。

課件呈現數量關係。

1、學校花圃裏蘭花比菊花少10盆。

(1)已知菊花有n盆,蘭花有多少盆?

(2)已知蘭花有n盆,蘭花有多少盤?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x 頭

奶牛:

3倍

草牛:

20頭

讓學生看圖説題意,提出數學問題。

二、找等量關係。

課件呈現 數量關係,要求學生找出等量關係,並描述“什麼量等於什麼量”。

1、爺爺今年68歲,比小明的年齡大58歲。

2、小芳家今年七月份用電比六月份多50千瓦時。

3、牧場裏,綿羊頭數比山羊的3倍還多20.

三、解方程

2x-6.8=3.5 5x+3x=16.8

學生之間説解法。

四、列方程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

兩輛車一共運水70箱,第二輛車比第一輛多運12箱。

1、找等量關係,並寫出關係式。

2、設未知數,列方程。

3、學生解方程,然後互相交流。

4、展示結果。

五、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第103頁的第11~15題。

教後反思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通過激趣,

2. 引導學生自己去實驗發現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 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4. 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5. 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滲透實驗發現驗證學習方法的教學,

7. 發揮學生的性,

8. 為今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9.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結構: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結構進行教學。

教學設想:通過激趣,誘發學習動機,培養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突出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和發展性,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教具:長方形、紅旗、課件等。

學具:學習紙、直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新居結構圖,質疑:

2、出示4dm2dm的正方形,用哪個面積比較合適?用1平方分米小正方形怎樣去量?比較兩種擺法。

3、談話引入課題:我們偉大的祖國幅源遼闊,誰知道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有多大?武漢市的面積呢?我們關山國小的面積呢?用面積單位一個個的測量合適嗎?

4、看了課題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是什麼?課件提示。

師: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同學們提出的這個問題進行學習,希望大家自己動腦,小組使用,共同來解決。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提供材料,啟發學生大膽去猜想。

1、課件出示長2釐米、寬1釐米長方形。

2、把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通過課件進行圖形變化得到四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變化。

3、質疑:如果把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不斷地變化,可以得到多少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

4、猜一猜:通過這個長方形的變化,你們覺得長方形的面積可能和什麼有關呢?

(二)分組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師點撥: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與長和寬有關呢?我們可以做個小的實驗。

2、佈置實驗要求:用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擺任意長方形找出你們所擺長方形的長和寬以及面積並記錄下來。

3、課件出示實驗報告單,各組實驗,記錄實驗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4、彙報測量結果後,現場在課件中輸入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各小組帶領組員認真觀察表格並對思考題開展積極討論。(觀察實驗報告單)

思考: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和長方形的什麼有關係?它們有什麼關係?

5、各組彙報討論結果,發現:長方形的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正好等於長和寬所含釐米數的乘積。

6、引導學生髮現方法(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激情鼓勵。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1.引導質疑: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

2.佈置驗證要求,討論驗證方法。學生自主驗證,交流驗證結果。

三、整理歸納,提示學習方法。

1、提問:學到這兒,同學們知道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了嗎?我們是怎樣找到這個計算方法的?

2、歸納:實驗發現驗證。滲透學習科學方法的教育。

四、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2.應用公式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同學們想測量一下藏在我們身邊的一些長方形的面積嗎?同桌兩個同學合作,找到長方形的面,進行測量。一邊測量一邊把結果記錄在紙上。

播放音樂讓學生測量,然後各組交流測量的情況。

(1)回到導入題。課件出示新居的結構圖,給出數據,請學生計算新居各部分的面積。

(2)課件出示破鏡子的畫面,給出數據,讓學生計算出長度。

五、深化拓展

學習了這個方法你有什麼打算?

六、開放題:課件出示一幅設計圖,引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請你來當設計師為我們關山國小設計一幅新校規劃圖。

國小四年級數學教案2021設計 篇三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課是新課標國小數學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中的內容,該課內容是在學生對所學圖形進行初步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的專項研究,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角、鋭角、直角、鈍角,並通過不同的學習途徑,產生並具備了各類三角形的表面感知印象,為本節課的學習做了良好的鋪墊。而本節課的學習為今後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 認知目標:通過分類發現和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並瞭解它們的特點。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比較和概括歸納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建立自信心,感受數學學習的魅力。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定為:

重點:能按照不同分類標準給三角形分類。

難點: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以及區分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係 。

在教學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現上,我選用多媒體和各種學具。

教具、學具:彩色卡紙,各類三角形卡片,剪刀、量角器,直尺,白紙等等。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嘗試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讓學生在觀察發現,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方法中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説教學過程

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首先課件出示情境圖:這些圖形都是由什麼拼成的呢?

通過這個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通過觀察會説出這些圖形是由不同的三角形拼成的。於是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給這些三角形進行分類(板書課題)。這樣設計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愉悦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探索新知

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新課標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根據這一理念,我設計了三個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在交流中學習,在展示中分享,從而體驗學習的快樂。

活動一:自學。

首先出示學習要求:

1.觀察這12個三角形的角和邊,你會分類嗎?

2.有選擇地利用學具,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根據你的分類,把它貼在彩色卡紙上。

這一環節,我採用嘗試教學法,讓學生在明確學習要求後,根據自己的發現和需求,有選擇的利用學袋裏的學具,嘗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利用直尺量按邊的長度分類;有的學生可能會按角的大小進行分類;有的學生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分類方法。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一方面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維空間,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二:交流。

交流內容:

1.你是怎樣分類的,説説你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2.對於三角形的分類你還有哪些疑問?

交流的要求:

1.組長主持,每個人説説自己分類的方法和依據。

2.提出質疑,組內交流並記錄。

3.整理組內的分類方法。

首先出示課件:學習內容和要求。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學生自學後,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並且,明確各自的分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分析解決問題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在小組內分別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暢談分類依據,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全組成員一起討論,交流。而在此過程中,老師則深入各小組,參與學生的交流中。這樣充分體現了老師是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活動三:分享。

分享要求:大方自信、聲音洪亮、分工有序。

傾聽要求: 認真思考、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在學生明確了展示的步驟和要求後,分別請兩個小組在全班分享不同的分類方法。老師則根據學生的分享相機進行板書。

分享的小組可能會説,我們組是按照三角形的角進行分類的,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三個角都是鋭角的三角形;一類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類是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此時,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或者是評價。學生可能會問:這三類三角形叫什麼名字啊?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學生可能會問:這些三角形有什麼共同點呢?經過學生的討論與交流,老師板書:每個三角形至少有兩個鋭角。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評價,例如你們説的真好,真詳細等等。老師會根據他們的表現給予點評和表揚。

另一個分享小組可能會説,我們組是根據邊的長短來分的,也是分三類。一類是三條邊都不相等的三角形;一類是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一類是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此時,老師積極鼓勵學生提出質疑或者是評價。學生可能會問:這三類三角形叫什麼名字呢?學生可能答不上來,老師藉此機會,利用課間演示,介紹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以及它們的特徵並板書。老師補充説明這兩類三角形都是包含在一般三角形裏,是屬於特殊的三角形(板書)。此時,同樣的鼓勵其他學生提出質疑和評價。學生可能還會問:等邊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嗎?這裏,老師讓學生自由辯論,並在課間上動態演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相同和不同,然後板書:等邊三角形也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上面三個活動的設計意圖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展示分享總結出三角形分類的方法並掌握它們各自的特徵,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體驗到勞動成果被展示的喜悦心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學生的自評、互評、老師的點評體現了課程標準中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第三環節: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綜合性相互結合的原則,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智慧島尋寶的練習:

練習一:猜一猜。、

通過猜一猜,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學生進一步的掌握和區分按角分的三角形的特徵。這裏,要重點交流第三幅圖的想法:有的學生可能會猜這是一個鋭角三角形,也有的學生可能會猜是一個鈍角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也有學生可能會猜不能確定。最後引導學生歸納:在只知道一個鋭角的情況下,三角形的類型是不確定的。

練習二:折一折。

正方形紙片沿圖中虛線折成的兩個三角形是什麼三角形?

通過折一折這一動手活動,讓學生觀察,瞭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徵。

練習三:找一找。

通過找一找這一活動,讓學生了解各類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發展能力

這一環節,讓學生利用各類三角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各種圖案。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還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第五環節: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你打算怎樣把今天學習的知識介紹給你的父母和朋友呢?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在班級內模擬的説一説,可以請老師來做朋友,也可以請學生來做朋友。這樣設計,讓學生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同時,也達到了對本節課總結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觀察,思考,操作,感知各類三角形的不同;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展示分享,抽象出各類三角形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加深認識,體驗發現,拓展參與,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掌握本節課的分類方法。

四、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三角形的分類及特徵,板面簡潔,學生一目瞭然,同時,既滲透了分類思想,又滲透了集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