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二年級上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數學二年級上課件(精品多篇)

2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3、體驗乘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個性化學習及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初步形成合作意識。

4、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着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蒐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台上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麼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麼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説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學生髮現老師的錯誤後幫助找出寫錯的原因。

師:那我們能不能想一種新寫法,既能讓人看懂是8個5相加,寫起來又不易出錯比較簡便呢?

4、小組合作交流,創造數學符號。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學生講述自己創造方法的想法,然後大家來比較每種寫法的優點。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意義和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繫。

學生交流。

師生小結: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另一個因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從加號到乘號的過程。

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練習1:根據魔術師的表演把寫出的加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

練習2:尋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數學二年級上冊課件 篇二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説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説明什麼角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麼?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2、説一説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與複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鋭角與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與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麼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與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與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説。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説一説,這堂課你認識了什麼圖形?學會了什麼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後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與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後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於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效果不錯。

數學二年級上課件 篇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4頁例3及課堂活動第2,4題,練習十八第2~5題。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倍的概念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進一步加強對倍的認識。

2、能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儀,乒乓球、羽毛球若干,卡片。

學具:小三角形紙片、小圓片、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二(1)班小朋友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請看屏幕:(實物投影儀出示例3圖)

教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一小組和二小組一共植樹多少棵、

教師: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能)真行!

學生:……

學生:第二小組植樹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幾倍、

教師:説得真棒!誰能解答嗎、

學生:用14÷7=2。

教師:這是上節課我們學習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二、自主探索

屏幕出示:第三個小組植了多少棵樹、

教師:你能解答嗎、請小朋友以4人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時可以藉助你的學具,代替樹苗。

學生活動,教師在教室巡迴檢查、指導。學生可能用學具來擺:先擺7根小棒,再以7根小棒為1份,擺3份來表示第三個小組植樹棵樹。也可以用畫豎線的方式來表示:7根、7根、7根;也可能憑藉前面對“倍”的理解直接説出“第三組植樹棵數是3個7棵那麼多。”

教師:剛才老師看到小朋友都用自己的辦法通過擺一擺、畫一畫、説一説,理解了這幅圖的意思,誰願意代表你們小組向同學彙報你們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討論的,先在一個圈裏畫7根豎線代表7棵樹苗,再在右邊一個更大的圓圈畫3個7根豎線,因為3個7是21,所以第三小組植了21棵。

教師:你們小組能用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題意,真行!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

學生2:我們小組用小棒代替樹苗,第一排先擺7根,第二排擺7根、7根、7根,數一數,3個7根一共是21根。

教師:太棒了!你們小組同學很善於動手操作,值得大家學習。

學生3:因為第一小組植了7棵樹,把7棵看成1份,第三小組植的棵數是第一小組的3倍,就有3份,也就是3個7。

教師:你們現在知道“第一小組的3倍”應怎樣計算嗎、

學生1:求3個7是多少就是7×3=21(棵)。

學生2:也可以寫成3×7=21(棵)。

教師:你們説得都對,求3個7是多少應該用乘法計算,請學生完成書上例3的方格填數。

三、課堂活動

1、第3題學生分小組,一人出示卡片(小組每人準備4張卡片),另外3人回答。比比看誰説得最準確。一人出完題後交換。

2、第4題學生完成第4題,獨立完成後請學生用投影儀展示,並向同學們説説你的想法。

學生1:因為△有4個,○是△的3倍,我就畫了4個○表示1份,再畫了這樣的2份,就有3個4,○就是△的3倍,所以○有12個。

學生2:因為△有4個,○的個數是△的3倍,就是4的3倍,就是3個4是12個,我就畫了12個○。

3、練習十八第2~5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八的第2,3題,引導學生討論比較這兩題的聯繫與區別。讓學生獨立完成,課堂講評,結合題説一説算式的意義。

四、反思小結

教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新的收穫、引導學生小結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就是“求幾個幾相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五、教學反思

數學二年級上冊課件 篇四

教材分析:

本單元“方向與位置”是在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來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教材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了開放性、趣味性很強的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增加探索體驗的機會。因此,這部分內容不能作為知識點去講授,而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體驗,形成方向感。

學情分析:

學生雖然已經學會辨認自己的前、後、左、右、上、下等相對位置。但要正確辨認現實生活中的方向,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帶領學生親自到操場去觀察、辨認,讓學生在活動中,具體感知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體會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的方向。

2.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交流與反思。

教學重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方位。

教學難點:

在實景中辨別方向。

教學關鍵:

讓學生學會如何辨認東、南、西、北。

導學策略:

小組合作、實踐探究。

教具準備:

練一練第3題的算式卡片、透明膠。

學具準備:

剪下教材第105頁的記錄紙。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板書:東南西北)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東南西北”。咱們先一起到操場上去看一看,認一認方向,好嗎?別急,請大家帶上筆和老師讓你們準備的記錄紙,按照小組排隊,小組長帶隊。(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排好隊到操場去。)

二、實踐活動,探究新知。

(一)室外觀察與記錄。

1.找一找。

同學們,你們知道太陽每天早上是從哪個方向升起來的嗎?(東)

你能用手指一指東方嗎?(學生用手指向東,眼睛看着東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東邊有什麼呀?

大家真能幹,通過找一找太陽升起的方向,很快找到了東邊,而且觀察得非常認真,找到了操場東邊的許多景物,真了不起!那麼傍晚的時候,太陽又是從哪個方向落下去的呢?(西)

你能用手指一指西方嗎?(學生用手指向西,眼睛看着西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西邊有什麼呀?

好,除了東和西,你還聽説過哪些方向呢?(南、北)

你們知道中午的時候,太陽是在我們的哪一邊呢?(南邊)

你能用手指一指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南,眼睛看着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南邊有什麼呀?

那麼南邊的對面又是什麼方向呢?(北)

你能用手指一指北方嗎?(學生用手指向北,眼睛看着北方。)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學校操場的北邊有什麼呀?

2.記一記。

請小組長組織自己組的同學,把剛才看到的景物按照各自的方位記在帶來的記錄紙上,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注意,一定要標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學生分工完成,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集合回教室。)

(二)室內整理與辨別。

1.看一看。

請每個組的小組長把觀察記錄紙貼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有什麼不同。(小組長依次貼記錄紙。)

指導學生觀察,每張記錄紙上所標的地方位置一樣嗎?(學生觀察,發現圖上標註的位置不同。)

提問:請大家想一想,我們記的地方是一樣的,為什麼看起來位置不一樣呢?(我們組是把“北”記在上面,我們組是在上面記“東”……)

看起來很亂,為了大家記的圖能統一些,我們規定:把“北”記在上面。 “北”沒有記在上面的小組,請小組長上來調整一下。(小組長上前調整。)

再指導觀察:現在這四個地方的位置一樣了嗎?看來我們班的同學記錄得都不錯。圖的上方都是“北”,那麼圖的下方、左方和右方分別畫的是什麼方向呢?(學生觀察並回答。)

請大家翻開書本第58頁,聽聽智慧老爺爺是怎麼説的?

(學生齊讀智慧老人的話:地圖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現在你們知道,剛才老師為什麼要規定把“北”記在上面了嗎?

數學二年級上課件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其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3、解決問題: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估測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品質。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學生尺、課件。

學具:學生尺一把,小方塊一個,三角形學具一個、方格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小朋友,我們又見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學習數學知識,老師感到非常高興,你們高興嗎?咱們接觸時間不多,彼此還不太瞭解。小朋友你們看看,老師和大家有什麼不同?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數學故事,想聽嗎?

(播放小裁縫的故事)

咦,怎麼回事?衣服怎麼做小了?(裝做不知道)

2、噢,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老裁縫的一拃和小裁縫的一拃是不一樣的,量出的結果也不同。看來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有統一的工具。現在我們一般用什麼來量長度?

三、探索實踐,建構新知

1.認識尺。

小朋友都有學生尺,(指着尺)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觀察一下,尺上都有什麼?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數)有哪些數?讀一讀。

還有呢?

(生:有線)這些線都一樣長嗎?有的——長,有的——短,這些長短不一的線是刻度。

每條長刻度下面都對着一個數。刻度0表示起點。(這是刻度1,這是刻度5)

細心的小朋友還發現了什麼?

(生:字母)(板書: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釐米,(板書: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認識)

2.認識釐米。

(1)看這把放大的尺,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瞧,(課件演示1釐米長度)這就是1釐米。

真正的1釐米有多長?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嗎?

自己説説是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是1釐米。

還有誰找得不同,但也是1釐米?

(3—4人)指名説一説。(師注意糾正第一個學生:從刻度幾到刻度幾之間的長度是幾釐米。)學生説的同時,教師在投影上指出來。

(停一會兒)你們有沒有發現,每相鄰兩個數之間的長度都是1釐米。(指着課件)

(2)1釐米到底有多長,咱們用小手來比劃比劃?

這個小正方體每條邊的長正好都是1釐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拿住它,手指不能動,哦,輕輕抽開它,瞧,兩個手指之間的距離就是1釐米。自己試一試。

把你比劃出的1釐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動,再拿一看。

(3)好,放下手,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再用手比劃比劃,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劃得準不準。

(4)小朋友都能比劃出1釐米了,找找咱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的?(學生説到的第一第二個教師拿出尺幫他量一量。)

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你們有沒有留意到,咱們手指的寬度大約也是——1釐米。(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認識幾釐米。

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了,2釐米呢?到尺上找一找。

你為什麼認為它是2釐米?(如果學生説不出來,師自己説。)

有2個1釐米,就是2釐米。

還有誰也找到2釐米了?(指名學生回答,2個)

伸出小手比劃出2釐米。

小朋友比劃得挺準確的,你還能找到幾釐米?指着尺子説給同桌聽聽。

(學生説了3釐米)你怎麼找到的?有3個1釐米是3釐米。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都從0開始)你們為什麼都從刻度0開始?

②(不是從0開始的)你數得真仔細,從刻度8到刻度15是7釐米。(數一數)還有誰也找到8釐米了?哪種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還有誰找得長一些?

看來,從刻度0到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我們一般都從刻度0開始看起,這樣非常方便!

(6)看,這枝鉛筆長几釐米?你是怎麼看的?線段呢?

(7)剛才小朋友認識了1釐米,還知道看幾釐米時一般從尺的刻度0開始。現在釐米和尺是咱們的好朋友了嗎?和咱們的好朋友唱首歌,怎麼樣?請出咱們的好朋友。(師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課間活動:唱《找朋友》

(師舉起cm卡片)還把它送回去。(示意學生放回抽屜)

咱們認識了直尺、釐米,現在和好朋友玩個闖關遊戲好嗎?

5、第一關:量一量。(課件出示)

(1)準備好了嗎?(停一下)

(出示學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這條最長的邊是幾釐米。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説説。

誰想上來量。

(沒有對準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這樣量,你有什麼意見?

(一般把刻度0對準線段的一個端,看另一個端對準幾就是幾釐米。)

(2)(師舉起紙)再量一量方格紙的長邊是幾釐米,比比看,誰量得又快又準。

(放歪,師隨意把尺往方格紙上一放。)尺子這樣擺行不行?尺要放平

小朋友覺得在量長度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板書:量:對準放平。)

(3)再來量一量手掌寬和一拃長。(出示:手掌,一拃)量手掌寬時要五指併攏,從最寬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這個手掌寬大約是幾釐米?説説你的想法。正好6釐米嗎?(更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6釐米。

如果比6釐米多一點點呢?接近幾釐米可以説大約幾釐米。

(4)你能像圖上這樣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約是幾釐米嗎?

自己量一量,寫下來。(師下去指導學生量)

這就是咱們身上的尺,每個小朋友手不一樣,量出的結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縫和小裁縫,他們的一拃也不同,咱們要記住自己身上的尺。讀一讀,記一記。

真棒,恭喜你們順利闖過第一關,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課件演示)(耶!)下面進入第二關。

6、第二關,畫一畫。

(1)畫一條長4釐米的線段。(切換視頻)

畫完後,自己量一量,檢查一下是不是4釐米。

誰想畫看?一邊畫一邊説。

這是放大的4釐米,真正的4釐米只有這麼長。(指着學生作業)

(2)再畫一條比它長3釐米的線段。你畫了多長?

同桌交換,互相量量,畫對的,給他畫一個五角星,誇誇他。

7、第三關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幹,順利闖過第二關,放個鞭炮慶祝一下。(耶)有沒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戰?

(1)小朋友還記得第一關量的身上的尺了嗎?有哪些身上的尺?(手掌寬、一拃長、食指寬)記住身上的尺了嗎?

咱們來做個遊戲好嗎?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屜裏。

(等學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後,再開始)

估一估這塊橡皮大約有多長?

説説你是怎麼估計的。(指名回答)(板書學生答案)

小朋友,你們看他會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剛才量過的東西幫自己估計,真會動腦筋。

(也可以藉助對1釐米或2釐米的認識進行估計。)

老師幫小朋友量一量?(板書正確答案:6釐米)(指名學生回答)

一般前後相差不超過2釐米的,比較接近的都稱得上是估計高手。是估計高手的請舉手,真棒。

(2)小朋友們,你們都會估計了嗎?沒有尺,可以怎麼辦?用這樣的方法自己試一試,好嗎?

咱們估計2個,(出示課件表格)估計自己的中指長和數學術封面短邊的長,把估計的結果填在這2個括號裏。

小朋友估計得怎麼樣呢?拿出尺來量一量。

(把學生作業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計得怎麼樣?(如果相差遠:沒關係,咱們剛估計了2個,以後多觀察,估計能力會越來越強。

這次估計得比較接近,是估計高手的站起來,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小朋友,咱們第三關也過了,(課件演示放禮花)耶!

四、全課,拓展延伸

今天咱們和誰交了朋友?這個新朋友能幫我們幹什麼?(量物體長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麼的長度?你還想量什麼?自己量一量。

給老師幫幫忙,量量教室的長好不好?怎麼了?

看來,用釐米做單位是量一些比較——(短)的物體。

量比較長的物體還要用到其他的長度單位。還想再繼續研究嗎?

課後:

2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彙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塗一塗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2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瞭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增強學數學的信心。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瞭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遊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遊樂場

遊樂場中有許多數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2:我是數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麼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彙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麼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彙報:用數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麼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彙報:每個加數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彙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麼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於14。7×2=14讀作:7乘2等於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彙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7”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4”表示相同加數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裏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麼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字叫什麼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彙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後小結

提問: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表示相同的加數,第二個乘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等號後面的數表示相同加數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裏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於14

7×2=14讀作:7乘2等於14

5+5+5=15

5×3=15

3×5=15

數學二年級上冊課件 篇八

《鏡像對稱》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三課時(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 知道鏡像對稱圖形的特點。

2. 通過學生活動,正確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體會鏡像對稱的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

鏡子、教科書第71頁的開放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玩一玩鏡子,創設情境

1.小朋友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玩一玩鏡子,好嗎?(每人一面小鏡子)

師:你在鏡子裏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書;我看到了黑板……

師:這是怎麼回事?

二、引導探索,體驗鏡像對稱的特點

1. 出示教科書第69頁的主題圖,請學生仔細觀察。

(1)師:這幅圖畫中,怎麼會出現兩棟房子、六隻天鵝?怎麼岸上有樹,水底也有樹?

(2)生:下面的房子、天鵝、樹是水裏的影子。

師:(放大房子圖)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嗎?它們的方向怎樣?

生:樣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師:其實這也是數學知識,是一種鏡面對稱。(出示課題)

2. 請學生用手中的鏡子做遊戲。

(1)發給學生只有半邊圖象的卡片,請他們想辦法猜出另半邊圖象是什麼?(小組活動)

小組彙報:用鏡子照;把卡片對摺……

(2)用鏡子照自己的臉並做各種面部表情,同時觀察鏡子裏的你面部表情的變化。

(3)出示教科書中第69頁的小朋友照鏡子圖(例3)

師:這位小朋友在幹什麼?鏡子裏面的小朋友又在幹什麼?

3.師説:“小朋友們,讓我們來照照鏡子吧,好嗎?”出示三面穿衣鏡,請學生在鏡子面前表演各種動作,同時請學生説出鏡子裏面的自己動作是怎樣的。(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裏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鏡子裏的我左手拿筆,右手拿本子,鏡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筆。

我往左走,走鏡子裏的我往右走。

學生任意做動作……

三、運用拓展

1. 判斷。哪個是你在鏡子裏看到的樣子?圈出來。(教科書第71頁第5題)

2. 找朋友。

3. 思考題:第71頁第1題、2題。

(1)看鏡子寫數

(2)看鏡子寫時間

四、小結評價

師:看,照鏡子、水面倒影等等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數學知識,你知道了嗎?

2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能夠熟練地一個一個地或一十一十地數出數量在100以內的物體個數。

2、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學間的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弄清數的組成,理解計數單位。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課件出示問題,回答問題:

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個十組成的

5個一和1個十組成()()個十和()個一組成17

2、課件出示第33頁圖。提出問題:

(1)圖上有幾個小朋友?

(2)他們在幹什麼?(數一共有幾隻羊)

(3)他們都説了些什麼?(有的説大概有100只,有的説比20只多得多……)

教師:他們回答對嗎?這些羊大概有幾隻?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數、數的組成。

二、新授課。

1、教學例1。

(1)教師:同學們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數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學生動手操作)。10個一是多少?(10個一是一十)(板書)是幾捆?(一捆)繼續數出10根捆一捆。

教師:你們如果再接着數出9根,現在一共是幾根?(29根)

教師:大家數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這10根又要捆一捆,現在一共有幾捆?(3捆)

(2)排木塊,全班同學數一數有幾塊?(10塊)拿3排木塊是多少塊?(30塊)再加2塊呢?(32塊)接着再加3塊現在一共是幾塊?(35塊)

(3)教師:剛才我們已數出30根小棒是幾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現在一共是幾捆?(10捆)10捆是幾根小棒呢?(100根)10個一是一百。(板書)

在教學中要注意每數到接近整十時,再數一個是幾十要停頓強調。如29後面是30,39後面是40……同時每數完整十數就問同學們怎麼辦?(捆成一捆)

教師:數物體的個數可以1個1個地數,還可以10個10個地數,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

2、教學例2。

(1)70是7個十組成的,46是4個十加6個1組成的。

(3)做課本第35頁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讓學生獨立做,先從五十七根小棒數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數到七十二根,有些學生可能對五十九後面,六十九後面的數是什麼有困難,老師要給予輔導。

3、教學例3。

教師出示課件。(數鈕釦)

大家數一數黃色的鈕釦有多少粒,紅色的鈕釦有多少粒。綠色的鈕釦有多少粒。

大家知道怎麼寫這些數嗎?我們先在計數器上表示這些數,再寫一寫。

三、鞏固練習。

1、做課本第37頁的“做一做”。

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形,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獨立完成後,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2、兩人一組,互相説數字,再説出它的組成。

甲:我是15。十五是由1個十和5個一組成的。

乙:我是50。五十是由5個十組成的。

丙:我是32。三十二是由3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仔細觀察一下,看看哪裏有我們今天學習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