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五年級數學精品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7W

國小五年級數學精品課件【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一

教材依據: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我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在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大膽猜想——主動探究驗證——合作交流得到結果”的開放式教學流程。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激活內在要求,大膽猜想,使實驗成為內在需求。通過觀察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讓學生變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為主動知識的探索者。

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教學內容,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着內在的聯繫,也是約分和通分的基礎,而約分和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因此,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商不變的性質,在教學之後將其與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聯繫,有意識地加強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以便把舊知識遷移到新的知識中來。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

2、能運用分數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大小不變的分數。

3、經歷觀察、操作和討論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及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一個數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教學難點:

聯繫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白紙、圓片,彩色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新的學期到來了,你們剛入校園時覺得我們學校都發生了哪些變化,(換了新課桌,有了新的洗手間,有了文化走廊,有了開心農場),説到開心農場,還有一個小故事,開學初,校長決定把這塊地的三分之一分給四年級,六分之二分給五年級,九分之三分給六年級,四年級同學認為校長不公平,分給六年級的同學多而分給他們的少,校長聽了,笑了,誰能根據自己的預習告訴老師校長笑什麼?

生1:四、五、六年級分的地一樣多。

生2:……

師:到底校長分的公平不公平,我們來做個實驗吧?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按平時的分組習慣四人一組,用你們的學具來代替這塊地,像校長一樣來分地吧。

2、彙報結果

師生交流:你們是怎樣做的?誰能説一説,請幾個同學上台演示並口述演示過程。

生1:用三張同樣的長方形的紙來代替這塊地,分別塗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2:用三個同樣的圓片分別塗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3:用三條線段分別畫出其中的三分之一,六分之二,九分之三。經過對比發現三塊地一樣多。

生4:把分數化成小數,他們的商也一樣,所以三塊地的面積一樣大。

生5:……

3、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師:校長分的和你們一樣嗎?我們再來看看小電腦是如何拼的,(利用優質資源課件演示分地的過程,師生共同觀察總結得到校長分的地一樣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有利於學生主體個性的發揮,在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體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進行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活動,讓學生自由的猜想,使實驗成為自己的需要,同時讓學生思考用什麼方法驗證,使學生帶着濃濃的興趣進入探究新的學習活動之中。)

4、探索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三個年級分的地一樣多,那麼你們覺得、、這三個分數的大小怎麼樣?

生:相等。

師:同學們請看這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發生了變化分數的大小不變。

師:請同學們從左往右仔細觀察,第一個分數和第二個分數相比分子分母發生了什麼變化?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個和第三個呢?

生:分子分母同時乘2,……

師:誰能用一句換來描述一下這個規律?

生: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相同的數。(師隨着板書)

師:同學們在反過來從右往左觀察,分數的分子、分母有什麼變化規律?

生: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相同的數。

師:像這樣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就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板書分數的基本性質)。

師:結合我們的預習,對於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還有什麼不同的意見?

生:0除外。

師:為什麼0要除外?

生:因為分數的分母不能為0.

師:(補充板書0除外)在分數的基本性質中,那幾個詞比較重要?

生:同時相同0除外

師:(把這三個詞用紅筆加重)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分數的基本性質和誰比較相似?

生:商不變的性質。

師:為什麼?

生:我們學過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被除數相當於分子,除數相當於分母,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師:數學知識中有許多知識如像商不變性質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一致的。因此平時學習中我們要觸類旁通,靈活運用,才會舉一反三。

三、應用新知,練習鞏固。

(一)練一練

(二)摸球遊戲。老師手中有一個箱子,裏面裝有許多水果,水果上面寫着不同的分數,如果你摸到一個水果,説出一個與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不同的新分數,這個水果就獎勵給你。

(二)判斷(搶答)

1、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過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2、把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3、給分數的分子加上4,要是分數的大小,分母也要加上4。()

(四)測一測

1、把和都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把和都化成分子是4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3、的分子增加2,要是分數大小不變,分母應增加幾?

四、總結。

1、這節課大家表現的都很棒,誰能説説你這節課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2、把板書最後補充成一條魚,希望大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肚子裏裝滿知識,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完成板書)

五、作業

練習冊2、4題

板書設計:

分數的基本性質

給分數的分子分母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國小五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時間單位的認識。

2、瞭解時間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用途,會通過觀察、數格子、計算來知道所經過的時間。

3、瞭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知識。

教學重點:

學會一些有關時間的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時、分、秒進率

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2、填空題

2時=()分、2分=()秒

180分=()時、120秒=()分

1時40分=()分、6分=()秒

3、填合適的時間單位

(1)一節課的時間是40()。

(2)看一場電影要2()。

(3)小東跑一100米要用16()。

二、探究新知

1、國小作息時間表

多媒體課件展示“國小作息時間表”學生自讀問題,依次解決問題

(1)上午第一節課是從幾時幾分到幾時幾分?這一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你是怎麼知道一節課的時間,你有什麼方法?你會不會列算式。

(老師講解列算式計算)

板書:8:50–8:10=40分

8:50

-8:10

40

答:這節課上了40分鐘。

(2)反饋練習:學生板演,説説自己怎麼想的。

下午第七節課上了多少時間?

(3)深入探究,10:50~11:30第四節上了多少時間?

學生先試做,問在計算中發現有什麼問題?

重點講解分不夠減,到時退一作60分。

(4)反饋練習:1.小明從家裏出發去學校,路上經歷了多長時間?先看鐘表,再請列式計算。

讓學生説出不同的方法,學生板演並訂正錯誤。

三、鞏固練習

1、王老師看一場電影時刻表如下,請問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2、王華上午在校3小時20分,下午在校2小時30分。他一天在學校多長時間?上午比下午多多少時間?

3、小明從家到學校要走15分鐘,他每天要在7:40到學校,他應該在什麼時候從家出發,才能準時到校?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你學習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國小五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閲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説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説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一)單位換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麼2時=120分?你是怎麼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後,彙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説一説。

4.180秒=()分,你是怎麼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麼想的?你又是怎麼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後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二)時間計算

9月1日,小明揹着書包上學去了!(課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麼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後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彙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麼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説説?師做整理板書:閲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裏填上>、<或=

9分○90秒、4時○24分、1分15秒○65秒、3時○200分、140秒○2分、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國小五年級數學優秀課件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於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敍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麼,有什麼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於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於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麼?]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着計算。

2、彙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