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上冊精品數學課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6W

五年級上冊精品數學課件(精品多篇)

五年級上冊優秀數學課件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體會標準不同,分數表示的意義也不同。

2、在具體操作活動中,發展學生的數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結合具體的情境,進一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教學重、難點: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同。重點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

現在大家猜個謎語:母子兩邊分……(學生回答:分數)

今天我們就再來認識分數(板書:分數的再認識)

2、複習導入,出示圖形:

提出複習要求:仔細觀察這3個圖形,説出這3個圖中陰影部分是什麼分數,它們各表示什麼?

(1)圖1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兩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2分之1來表示。

(2)圖2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3分之1來表示。

(3)圖3表示把這個圖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數4分之1來表示。

(通過讓學生説分數,認分數,説分數含義的過程,瞭解學生以有知識的起點。)

3、他們的回答都非常準確,説明他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很紮實,老師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學習效果,有信心嗎?

二、活動引入新課學習

1、老師這兒有三份圓片,你們能從每一份中分別拿出全部的1/2嗎?

提出觀察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觀察,你們發現了什麼現象?能提出問題嗎?

(在這裏要強調各自是把誰平均分了,學生分別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學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麼拿出的片數不一樣?

(2)為什麼三個同學拿的數目不同?

2、小組合作活動

提出活動要求:為什麼他們三人都是拿全部圓片的1/2,拿出的片數卻不一樣多呢?

請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為什麼會是不一樣的,然後小組交流一下。

(1)學生藉助學具獨立操作

(2)小組交流

(3)學生代表彙報

師總結:同學們都認為每份的總片數不一樣,所以三個同學拿出圓片的片數不同。那也就是整體“1”不一樣了。

驗證:現在請剛才的3位同學把所有的圓片拿出來,告訴同學們你們各自的數分別是多少,它們的1/2又是多少?這時要乘熱打鐵讓學生舉例説明什麼是整體“一”。並舉例説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鉛筆,一個蘋果等,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單位1或整體1。(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在比較中初步體會“整體”與“部分”的關係,體會整體不一樣多,所以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多,強調平均分,深化對分數的理解。)

3、總結歸納

(1)原來分數還有一個奇妙的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2)學生總結:(能表達出以下內容就可以)一份圓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圓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於分數所對應的整體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一樣。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些物體,可以是一個計數單位,學生沒學過把多個物體看作“1”這部分應有所強調,這裏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來理解單位一或整體一。這裏要讓學生明確分數不像以前學的數那樣很多情況下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兩個數間的關係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麼語言

四、理解應用

1、為了表揚同學們對剛才所學知識的態度和效果,老師給班級讀書角買了2本書。出示掛圖:

師:淘氣和笑笑都看了這本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學生彙報:因為的書厚薄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1”不同,分數表示的量也不同。)

2、閲讀教材34頁的“畫一畫”

畫出每個圖形的4分之1,並在小組內交流,説説為什麼這樣做?(學生總結)

提問:為什麼4個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個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學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個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

生B:我把1個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來表示,只不過這個一份小一些。

五、鞏固練習

1、指導閲讀:書上第35頁第1題,用分數表示塗色的部分。

獨立完成,指名回答。(簡單複習分數的意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説出1~2個圖形所表示的“整體”與“部分”的意義。)

2、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教材第35頁第2題。(老師巡視檢查)

3、出示教材第36頁第5題,在交流中請學生説説理由。(本題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估計與推理能力,發展學生數感。如果學生遇到理解困難,可以藉助事先準備的圖形和小棒在組內演示解決,最後由學生代表彙報演示小組討論的結果。)

4、拓展延伸小組合作完成36頁第6題

思考:今天你學會了什麼?(通過練習,鞏固基本知識和技能,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5、總結匯報: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分數即表示一種關係又表示具體數量,分數只有帶上單位才是一個具體的數(引導學生梳理知識,體會用分數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樂趣)

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相同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不一定相同,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整體的大小。

12片、1/2、6片、8片、1/2、4片、6片、1/2、3片 uawen.c n 、結合線段,數形結合

5年級上冊數學課件 篇二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它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級兩個班班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比過去有很大的進步,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基本上能積極思考,舉手發言,合作意識較強,少數學生能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但總體上從期末測試情況看,學生的成績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學困生的面還是比較大,針對這些情況,本學期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方面有不同的收穫。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小數乘法、小數除法、簡易方程、觀察物體、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等。

(一) 數與代數方面

本冊教材安排了小數乘法,小數除法和簡易方程。小數乘法和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繼續培養學生小數的四則運算能力。簡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數、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關係進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內容,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空間與圖形方面,安排了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探索並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圖形之間的關係,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及公式之間的關係,滲透平移、旋轉、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三)在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可能性和中位數的知識。通過操作與實驗,讓學生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數的基礎上教學中位數。

(四)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 教材一方面結合小數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五)本冊教材還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索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除法,簡易方程,多邊形的面積,統計與可能性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基本性質,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係,理解多邊行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和小數除法的筆算和簡算。

2、使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初步理解方程的含義,會解簡易方程。3、探索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會計算它們的面積。

4、能辨認從不同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相對公式。

5、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會求數據的中位數。

6、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會求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能對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進一步體會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衞士,向周邊的居民宣傳有關禁毒知識,做禁毒宣傳的小能手。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8、初步瞭解數字編碼的思想方法,培養髮現生活中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加強個別輔導,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

4、多創設學習情景,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解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注意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聯繫,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給特殊羣體更多的關心與愛心,因材施教,分層次作業,適當降低要求。

五年級上冊優秀數學課件 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小塊方磚鋪滿某個平面。

教學難點:

計算鋪滿某個平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多少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小明家買了一套新房。近期,家裏要裝修了。媽媽讓小明設計自己的卧室怎樣鋪地磚。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幫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來研究一下鋪地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積

1、買地磚之前要了解哪些相關知識?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你們能幫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嗎?

(二)分小組討論,並填寫表格

所需地磚的數量所需錢數

40釐米×40釐米

30釐米×30釐米

(三)彙報交流方法

1、學生彙報交流

2、得出結論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四、全課總結

五年級上冊優秀數學課件 篇四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鋪地磚”。

教材分析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學生初步數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學、愛數學、愛數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卧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卧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後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在小明無法取捨,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後彙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二)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卧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釐米×40釐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2、所需30釐米×30釐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彙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釐米)

40×40=1600(平方釐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釐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釐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麼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釐米的地磚的數量以及錢數)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釐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設出買地磚時出現的取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築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麼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生彙報後,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獨立完成後,同桌交流,再彙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後,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這節課上自己表現的怎麼樣?你認為誰表現的?

師:孩子們,這節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於觀察、勤於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總結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穫,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五年級上冊優秀數學課件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認識分數,發展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

二、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整體“1”,體會一個分數對應的“整體”不同,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不相同。

難點:充分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在三年級已經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你能舉出一些分數嗎?説説它們分別表示什麼意義?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分數的再認識》。

(二)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活動一:分筆遊戲,體會單位一

1、分筆活動,找4名同學拿着自己的筆來到講台。(筆數是2的倍數:4、4、6、8)

2、請你們4名同學拿出自己筆的1/2,看誰拿的又快又準。

3、另找4名同學檢查。

4、同學們自己説説是怎麼分的。(把全部鉛筆平均分成兩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5、師提問:他們都是拿出全部筆的1/2,可是拿出來的筆卻有的一樣多,有的不一樣多,這是為什麼呢?(每位同學的總數不一樣)

6、師總結:最初每位同學筆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造成的,所以,他們的1/2也不同。原來分數還有這樣一個特點,你對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認識?

活動二:教材P34説一説。

1、帶着新的認識,我們來判斷兩個小朋友看的書一樣多嗎?

2、小剛和小明都看了各自書的1/3,他們看得頁數一樣多嗎?為什麼?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3、師總結:因為書的薄厚不同,也就是總頁數不同,所以兩人看的頁數也不同。(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4、在什麼情況下,他們讀的一樣多呢?(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5、請同學們再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王興國吃了一個蘋果的3/4,李曉陽也吃了一個蘋果的3/4。王興國説:“我倆吃的一樣多”。李曉陽説:“我吃得比你多。”他們誰説得對呢?

(三)鞏固練習

1、教材P34畫一畫。

2、教材P35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在練習中,針對錯誤比較多的,進行集體講解,少的則個別講解)

四、板書設計

分數的再認識

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

整體相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相同。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我採取以小遊戲為開篇來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分數,理解分數的意義。在教學和練習中我重點強調了“平均分”和體會“整數”與“部分”的關係。學生在練習時,也能體會到整體不同,相同分數表示的數量也不同,如“印度洋海嘯捐款”一題。但在練一練第一題寫分數時出現錯誤很多,其主要原因在於書中沒有平均分,而是要畫一條輔助線和旋轉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