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五年級數學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五年級數學論文【新版多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一

一、封面

題目: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各項內容:四號宋體居中。

二、目錄

目錄: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章節條目:五號宋體。

行距:單倍行距。

三、論文題目:小一號黑體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2、摘要內容字體:小四號宋體。

3、字數: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關鍵詞:四號宋體,加粗。詞3-5個,每個詞間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號TimesNewRoman.

2、內容字體:小四號TimesNewRoman.

3、單倍行距。

4、Keywords:四號加粗。詞3-5個,小四號TimesNewRoman.詞間空一格。

六、緒論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5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號宋體

(二)安保、管理類畢業論文各章節按照一、二、三、四、五級標題序號字體格式

章:標題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

節:標題小三號黑體,加粗,居中。

一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四號黑體,加粗,頂格。

二級標題序號如:(一)(二)(三)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頂格。

三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四級標題序號如:(1)(2)(3)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五級標題序號如:①②③標題小四號宋體,不加粗,縮進二個字。

醫學、體育類畢業論文各章序號用阿拉伯數字編碼,層次格式為:1××××(小2號黑體,居中)××××××××××××××(內容用4號宋體)。1.1××××(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1.1.1××××(小3號黑體,居左)××××××××××××××××××××(內容用4號宋體)。①××××(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a.××××(用與內容同樣大小的宋體)

(三)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題,表序和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後空一格書寫表題。表格允許下頁接續寫,表題可省略,表頭應重複寫,並在右上方寫“續表××”。

(四)插圖

每幅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圖序和圖題應放在圖位下方居中處。圖應在描圖紙或在潔白紙上用墨線繪成,也可以用計算機繪圖。

(五)論文中的圖、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分別依序連編編排序號。序號分章依序編碼,其標註形式應便於互相區別,可分別為:圖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數字一律用半角標示。

八、結束語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300字左右,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九、致謝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小四號宋體,行距:20磅

十、參考文獻

(一)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8—10篇,五號宋體,行距:20磅。參考文獻以文獻在整個論文中出現的次序用[1]、[2]、[3]……形式統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

著作:[序號]作者。譯者。書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期刊:[序號]作者。譯者。文章題目。期刊名。年份。卷號(期數).引用部分起止頁

會議論文集:[序號]作者。譯者。文章名。文集名。會址。開會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時間。引用部分起止頁

十一、附錄(可略去)

小二號黑體加粗居中。英文內容小四號TimesNewRoman.單倍行距。翻譯成中文字數不少於500字內容五號宋體,行距:20磅。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二

職業技術教育在“”期間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使我們解放了思想,認識到“”造成的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使中等專業與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嚴重脱節的狀況。中國的重要特點是人口多、底子薄,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才能使人口的負擔轉變為人才資源的優勢。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大批各類不同層次的人才,尤其是國中級應用型的建設人才和技術工人,因此,調整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擺到了突出的地位。

當今國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實質上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後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職業教育肩負着提高千百萬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熟練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年,職業教育研究就是在小平理論的指導下,遵循三個面向,推動職業教育在為社會主義建設主戰場培養各類人才的同時,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教發展道路。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職教研究迎來了生機蓬勃的春天1、改革中等教育結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

早在1978年4月,鄧小平同志就明確提出:“教育事業必須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要“擴大農業中學,各種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會議認為要研究中等教育結構的調整問題。這是此後二十年中國職業教育迅速發展、改革和中等教育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的先聲。1980年10月7日,國務院批轉了教育部、國家勞動總局關於中等教育結構改革的報告。報告提出改革中等教育結構主要是改革高中階段的教育,改變高中階段教育單一化的局面。二十年來,職業技術教育蓬勃發展,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狀況逐漸有所改變。

中等職業教育的迅速發展客觀上要求加強宏觀的調控和指導,即加強對職業技術教育重大理論問題和重大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成果又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宏觀決策和政策措施的制訂提供了依據,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而不斷髮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中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高等職業教育與初等職業教育也有相應的發展,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初、中、高不同層次,又與多種形式的職業培訓相結合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

1980-1997年,普通高中學校數從31300所減少到13880所,學生數減少了119.72萬人。而同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含中等師範)的學校數則從9688所增加到17116所,學生數從226.3萬人猛增到1089.51萬人,增長4.8倍(增長情況見附圖1),共計培養各類畢業生3085萬人。這十七年,普通高中學生數所佔比例從81%下降到44%,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則從19%上升到56%。

2、建立機構、制訂規劃,職教研究逐步展開

“”期間,教育研究工作已完全陷於停頓。為恢復教育研究工作,教育部於1978年7月4日向國務院呈報了《關於重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的請示報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經國務院批准重建後,所內設立了“教育制度研究室”,進行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及職業技術教育的研究。該室於1986年改為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室及成人教育研究室。以後,部分省市及高校也先後建立起一些職教研究機構,至1986年,中央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已建有職教科研機構12個,高校建立的職教科研機構也有12個,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還先後成立了職教學會、職教研究會等學術團體75個。

隨着職教事業的發展,為進一步加強職教事業的宏觀調控,1991年建立了部級的“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1993年,原中央教科所職教研究室併入職教中心研究所。現在,隨着職教事業的迅速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科研隊伍也不斷壯大,已初步形成了由職教行政部門、職教科研機構、職業教育院校和職業教育學術團體組成的、專兼職研究人員相結合的職教科研隊伍。部級的職教科研機構有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和勞動部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有些業務部委和行業也建有職教研究所(室)。獨立設置的省級職教科研機構有上海市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和湖南職業教育研究中心等。各省級教育科學研究所(院)一般均設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室所,一些高等院校如華東師大及某些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和職業大學、職工大學也設有職教研究室。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是全國性羣眾性學術團體,學會下設10個專業委員會,從事職業教育研究。

歷史悠久的中華職業教育社一貫重視職教研究,有研究組織和專兼職研究人員,並出版學術刊物《教育與職業》。

一般的市、縣及重點職業學校均建立有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室,從事教育教學的研究和師資的培訓工作。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有相當數量和較高水平的職教科研隊伍,他們為職教事業的發展,為促進教育教學改革進行着廣泛和逐步深入的研究,為行政決策提供諮詢。據職教中心研究所最近的統計,現在全國共有中央級和省市級職教研究機構(所、室)81個,中央級和省級專職研究人員約400人。

早在1978年11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教育部的領導下,成立了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和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1979年1月,了《教育科學發展規劃綱要》(草案)(1978-1985年),在該綱要的研究項目教育制度重點項目內,提出了要重點研究建立適應四個現代化需要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進行中學教育結構改革的實驗研究以及高中設置職業課程與訓練制度的研究。《綱要》在此把教育結構改革和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擺在重要地位。

縱觀20年來職教研究工作的開展,可分為兩個階段:

(1)介紹外國職教,研究我國職教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作為教育科學的一個分支,職業技術教育學科在世界上也還很年青,在我國該學科的研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較快。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着中等教育結構的改革,各地學者紛紛介紹國外職業教育的現狀和體制、理論和模式、教學過程和管理,糾正人們頭腦中存在的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和鄙薄職業教育的陳腐觀念。為發展我國的職業教育提供有益經驗和模式。此時,陸續出版了為數不少的一批譯介國外職業教育的著作。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西德職業教育》、《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六國技術教育史》、《日本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國外職業技術培訓研究》、《職業教育與勞動教育學》、《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蘇聯職業技術教育簡史》、《七國職業技術教育》、《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初探》、《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以及一批介紹國外職業指導的叢書。這些著作為我們瞭解世界各國職業技術教育的觀念、理論、結構、體系、發展歷程、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料我國中等教育結構改革和職業教育的重新起步主要發生在八十年代初,實踐中遇到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全國各地許多從事職業教育的實際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員及教育研究人員紛紛開展職教研究。這時,屬於起步階段的研究以應用為主,它與職教事業的發展緊密相聯,研究成果多為論文,發表在各類報紙刊物上,為實際工作提供了指導和建議。立足於基層的實際工作者的大量研究使職教研究有着廣泛和深厚的基礎,不僅成果豐碩,其中不乏頗有深度和較高水平的成果,也使全國性的職教科研規劃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1983年開始實施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及全國教育科學“六五”規劃重點項目(83-85)有一項為《技術職業教育的研究》,由李藺田等同志負責。研究成果為研究報告。報告根據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有關建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精神,提出了職教體系為“兩大類型、多種層次、自成序列”的構想,報告還對職教管理體制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職業技術教育管理體制的設想,對加強職教管理,調動各方面的辦學積極性具有重要意義。

(2)開展理論研究,進行學科建設

在介紹國外職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教學體系的同時,我國的許多學者也開始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理論研究,並不斷有成果問世,陸續出版了一批專著。較早的是《職業教育概論》、《技術教育概論》、《職業技術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等。

從1986年開始實施的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和全國教育科學“七五”規劃安排看,理論研究的比例有所增加,部級部委級課題共129項,其中理論研究25項,佔19.4%,應用研究仍佔主要部分,有95項,佔73.6%,實驗研究9項,佔7%。職教研究立項11項,理論研究受到重視,並有專門立項,如《職業技術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關於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研究》、《職業指導研究與實驗》等。此外,還有一大批職教專兼職研究人員和實際工作者從事為數眾多的一系列理論研究,包括課題規劃以外的研究,在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科建設上取得較豐碩的成果,出版了一系列專著。主要有:《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管理學》、《關於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研究》。此外,還有不少學者撰寫的專著問世。如《職業技術教育概論》、《中專教育概論》、《職業技術教育導論》、《職業技術教育學導論》、《職業技術教育新論》、《中國職業教育史》、《職業培訓概論》、《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學》等等。這批為數眾多的學術專著為職業技術教育學科的建設構建了理論體系的框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3、職教研究密切結合改革實踐,為行政決策服務,推動職教事業迅速發展。

職業教育與生產勞動關係密切,實踐性強,職業教育又處於重大的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職教研究必須密切結合改革的實踐,探討和解決改革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為行政決策提供依據,推動職教事業的迅速發展.

(1)理順管理體制、確立多元辦學體制。

職業教育要為各行各業培養適用人才,而中國的特點之一是人口多,職業教育底子薄,因此,辦好職業教育就不是教育系統一家的事,需要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支持和參與,職業教育制度的改革也必然涉及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

改革初期,職業學校辦學困難重重,資金設備嚴重不足,教師、教材缺乏,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暢。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和探索,各地興起了校企聯辦職業教育新風,大力提倡企事業單位辦學、社會力量辦學,逐步形成全社會辦職業教育的大職業教育觀,開始建立多元辦學體制。在研究領域,“七五”規劃中有《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與相關的勞動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政府出台了“先培訓後就業”以及“職業資格證書”的相關政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辦學資金設備不足、師資教材缺乏及畢業生就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密切了職教與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之間的關係,使職教進一步增強了辦學活動,明確了服務方向。

(2)職教發展比例問題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明確提出的方針,職業教育在中等教育結構中,尤其是在高中教育階段中應占多少比例一直是教育行政部門、職教工作者和職教研究人員關心的問題,教育結構問題涉及某一特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結構、人才結構及教育投資結構問題.該問題在報紙刊物曾經引起過熱烈的討論,有人提出過職教發展的閾限.多數意見認為職教發展應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適當的比例範圍,也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到2000年,使中等職業技術學鷳學生數佔高中階段學生總數的比例全國平均達到60%左右、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城市可達到70%.

(3)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八十年代,職教事業迅速發展,事業的發展涉及人財物三個因素,即師資、經費和教學設施。當時職教師資十分緊缺,數量嚴重不足,質量達不到要求,嚴重製約着職教事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教育科學“七五”規劃有一個師資問題的立項,該課題工作結束後所提支的研究報告中對師資問題的解決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建議。與此同時,教育行政部門召開過多次職教師資問題座談會,各地的職教行政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原國家教委辦公廳於1995年8月24日發出了《關於制定並落實職業教育師資培養計劃的通知》,然後,國家教育委員會又了《關於加強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了一批職教師資培養和進修基地,擴大了來源和進修渠道,目前職教師資數量基本滿足需要,素質水平正不斷提高。

(4)農業類專業招生滑坡問題

1993年,農村職業教育出現了農業類專業招生滑坡的現象,即農業類專業招生數與在校生數大幅度減少。全國招生數由92年的25萬人下降至93年的16萬人,減少34.6%,這一現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門和專家學者的密切關注。職教行政部門與研究機構曾作過多次聯合調查,通過調查,認識到滑坡問題與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轉移、市場經濟規律有關。農業類專業招生數適度編減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此“急轉直下”的趨勢,則超越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範圍,若繼續高速下滑,勢心使農村職業教育脱離農村經濟實際,形成新的不適應。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應根據各地實際需要,採取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和專業結構。同時,要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對農業類專業採取適當的扶持和傾斜政策,建設示範學校,全面提高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實施創業教育,使畢業生能夠真正掌握致富本領,對此,原國家教委與農業部聯合發文《關於進一步辦好農村中等職業學校農業類專業的意見》(教職1996,5號),提出了應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農業類專業滑坡現象已基本上得到遏制。

4、專、兼、羣相結合,組成一支強大的職教研究隊伍。

職業教育固然有許多理論問題需要研究解決,然而更多的是職教實踐與改革中出現的大量實際問題.可喜的是許多職教行政管理人員,包括一些長期從事職教管理、經驗豐富的離退休同志參加到職教研究的行列,還有許多長期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也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教學的研究,他們與專職研究人員組成了一支專兼羣結合的研究隊伍.使職教研究與職教改革密切結合,改革又促進職教研究。這是職教研究的一項經驗,也是職教研究的一個特色。

二、職教研究成果豐碩

20年來職教的研究成果,概括起來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學術理論成果;對實際工作的政策建議;研究手段與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建設;擴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

1、學術理論成果(1)、學科體系的理論框架初步形成

如前所述,“七五”、“八五”期間問世的學術專著頗豐,理論研究為學科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學科體系的理論框架初步形成,這是職教研究的重大成果。職業技術教育學作為一門教育學科在世界上以及在我國還很年輕,很不成熟,其分支學科,如職業技術教育心理學、職業技術教育社會學、職業技術教育經濟學等很難説已經成形,而職業技術教育管理學、職業技術教育史同職業技術教育學一樣仍處於初創階段。然而職業技術教 育作為一門教育學科,其理論體系的形成和成熟一般認為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隨着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其理論基礎和學科體系也會不斷髮展和完善。毋庸置疑,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0年,與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同步,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科建設的研究成果頗為豐碩,令人欣慰。

(2)、職教體系理論研究取得較好成果

“七五”單獨立項的《關於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研究》以學制體系為主,選取機電、,鐵路、商業、金融、衞生、農村各業以及一些開放城市作調查研究。其成果研究報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職教體系的若干原則,如職教結構必須與社會人才結構相適應;職教應與普教、職業培訓溝通;文化基礎與專業技術、技能協調發展;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結合等。報告提出了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實施方案。

對建立我國的職教體系,各地的研究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還發表了許多文章和專著,其成果大多為教育行政部門的決策所採納,如主要包括以國中後為重點的三級分流的確立;實行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舉;普教、職教、成教三教統籌;農業、科技與教育相結合;國家宏觀管理、社會積級參與、學校自主辦學;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形式多樣,職前職後銜接,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職業教育體系。

(3)、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的研究勾劃了我國職教未來發展藍圖

對職教發展規劃的研究,“七五”,尤其是“八五”有許多立項,如2000年我國職教的發展戰略、合理比例;區域發展規劃如“老少山邊僑”地區、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城市職教、西北五省區職教發展、農村職教的佈局結構等。“九五”教育規劃尚有多項發展規劃的課題起步研究,如經濟發達地區、中部農村地區、西部貧困地區、三峽庫區。農村社區、經濟特區、蘇南地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等,這些項目的研究將把職教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的研究進一步引向深入,有助於各地職教事業的健康發展。

2、若干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和解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着職教事業的發展,職教研究也不斷髮展。職教事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研究解決,大量的問題是實際問題,職教研究更多的是應用研究。

由於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專業研究機構和職教社團抓得緊,加上廣大的職教實際工作者和職教行政管理人員的積極參與,許多重大現實問題得到了及時的研究和解決。歸納起來,這些年來主要解決了以下一些重大現實問題:

(1)職教立法的研究為立法機構制訂職業教育法提供了依據

早在《教育科學發展規劃綱要》(草案)(1978-1985)中就提到了“教育立法問題研究”,雖然沒有在科研規劃中立項,但由於職教事業發展的緊迫需要,職教行政部門和職教研究機構對職教立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各地的學者和職教行政管理人員也在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對職教立法展開了多次的討論,如《職教立法模式初探》、《制定職業技術教育法的構想》、《國內職教立法工作的進展情況》、《對我國職業教育立法問題的探討》、《加快民辦學校立法,推動民辦職教發展》等等。在各省市已制訂的職教地方法規的基礎上,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這一綱領性文件為職教立法奠定了政策基礎和構建了總體框架,《職業教育法》最終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於1996年9月1日起頒佈實施。

(2)職業教育面向農村的轉變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長期以來農村的普通教育、基礎教育仍沿襲着傳統的升學路子,教育未能密切結合農村建設的實際,為廣大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職業中學迅速恢復和發展,鄙薄職業教育的思想受到批判。教育思想發生了重大的轉變,立足農村。

(3)職教研究與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

職業教育與生產部門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必須落實到適當的職業崗位上才能產生效益。因此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必須與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步。對此,教育部門和勞動人事部門的許多同志作過廣泛深入的研究,發表過大量論文。立項研究的有七五全國重點項目《關於職業技術教育與相關勞動人事制度同步改革的研究》,研究報告為行政部門的決策提供了參考。

在勞動就業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如“先培訓後就業”“優先錄用受過培訓的人員”以及一系列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制定和實行都表明了行政部門吸取了研究人員和廣大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勞動人事制度的改革又為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教育過程、教學改革落實到對培養目標的能力培養上。

職業教育及教學過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即與教學實驗和生產實習關係密切,我國的職業教育一向重視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近年來我們借鑑了前蘇聯的生產實習的經驗,德國的“雙元制”徒工培訓的經驗和北美社區學院的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經驗,結合中國實際,經過職教研究人員和廣大職教工作者的探索和實踐,應該説目前我國的廣大職教工作者在教育思想上都認識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從過去比較注重學科知識的系統性轉變到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上,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正圍繞着能力培養這一目標去進行,在理論上取得了一些進展,在實踐中取得了不少經驗。

由於職業教育重視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發展全面素質,實施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課程開發,實施創業教育,這不僅推進了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也大大提高了畢業生的素質和水平。

此外,對職業教育的評估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與部級的省級重點校建設相結合,職教行政部組織了幾次評估、研究人員從理論上和評估指標體系上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經驗,為今後職教評估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與發展問題

以短期職業大學為代表的高等職業教育興起於八十年代初,當時全國陸續出現了一批市辦短期職業大學,最多時達到128所。由於對興辦高等教育認識不盡一致,其管理歸屬、經費來源,畢業生的就業等也存在一些問題,致使職業大學發展遲緩。學術界對此極為關注,教育研究“七五”、“八五”規劃均有立項:《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途徑及其特色研究》,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也不斷組織學術研究,研究成果有研究報告、專著和大量的論文,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同志也發表了不少關於高等職業教育的文章。短期職業大學和一批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及少數部級重點普通中專學校,在試辦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和理論探索,從中取得的成果對我國高等職教的發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3、研究手段與教育技術的現代化建設(1)、文獻信息庫與職教網絡的建設

職教信息與網絡是職教研究的一種手段,是職教研究機構自身建設的一部分,也是職教事業的發展所必須,通過文獻信息庫和職教網絡的建設(將來併入國家教育網並與國際互聯網聯網),為職教研究機構、職教行政部門及各類職業學校提供信息服務。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職教中心所已初步建成了如下5個文摘信息庫:圖書目錄題錄庫、期刊論文題錄庫、期刊論文文摘庫、政策法規資料庫、省級職教研究機構資料庫。對國內外有關職教的文獻與信息,經過整理加工,現在以不定期的刊物《職教文獻與信息》面世,至今已出版四期:《職教研究機構簡介》、《教學文摘專集》、《外國職教文摘專集1、2》等。

對於職教信息網絡的建設,“九五”教育科研規劃已有立項:《建立全國職教信息網際網絡的研究》。由職教中心所與地方的一些研究機構共同實施,目前已建立職教主頁。除計算機網絡外,正在建立職教研究的“協作網”,開展信息的交流和研究的協作。

職教中心研究所從1994年起每年編制並定期《職業教育年度報告》,內容有:一、綜述;二、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三、師資;四、農村職業教育;五、職教經費。職教年度報告旨在反映該年度我國職業教育的狀況和發展趨勢,概述已發生的重大事件,提出存在的重大問題,列出主要的統計數據和圖表,為各級職教行政部門和學校提供經過提煉的信息。

(2)、傳播媒體(報紙刊物)的建設和教學媒體的研製

報紙刊物是信息的載體,也是職教研究的一種手段,既傳遞信息也推廣研究成果。椐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公開發行和內部發行的職教報刊60餘種,(3)教學媒體的研製。隨着音像技術的發展日益受到重視,近年來,職業技術教育司和職教中心研究所編寫出版了一些職校校長培訓和師資培訓教材,翻譯出版了一些德國雙元制的職教課程的教材,如《汽車基礎教程》以及一批教學錄像帶(46個節目)。1997年10月,職教中心所組織召開了”職業教育教學媒體研討會“,有11個省市的職教工作者及德國專家出席。

4、國際學術交流及合作

借鑑國外辦職教的先進經驗,發展有我國自已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體系是我國職教界的一貫主張。多年來,我們一直注意研究和借鑑德國的“雙元制”等世界上影響較大的一些職教模式以及課程開發的方法。

我國與聯邦德國在職教領域有密切的合作關係,我們派出多批學者和教學與行政人員赴德國訪問或進修,在六個城市和某些行業實行“雙元制”試點,在各地還有如天津的“中德培訓中心”等二十多個職教項目在實施,

為博採各家之長,我們也借鑑加拿大社區學院的“能力本位教育及課程開發的方法”,《中加高中後職業技術教育合作項目》(1990-1996),我國派出多批職教工作者赴加拿大考察進修,有數十所項目學校引進和試驗加拿大社區學院的課程開發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1993年9月,由國家教委和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在北京聯合主辦了“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研討會”。有20個國家、地區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銀行的代表應邀參加了研討會。這是一次由我國的專家學者和職教行政官員與國際眾多職教專家與職教官員進行的深入的學術交流。

為了加強我國與國際職教界的交流與合作,“職教中心研究所”作為國家的代表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職業教育國際合作項目(UNEVOC),成為其成員,參與其學術交流活動,提交我們的學術成果和研究報告,作出了我們應作的貢獻。

與此同時,我國作為UNEVOC的成員,參與了該項目組織的課程開發,借鑑並推廣"創業教育"的經驗,並從信息網絡中獲取有關國家的職教信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我國與世界銀行合作實施的職教貸款.先後兩期共計8000萬美元.對我國職教師資的培訓,對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發展職業教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評估表明世行職教貸款項目的實施是卓有成效的,令人滿意的。

三、“九五”職教科研工作的新進展及期的展望

為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更好地制訂職業技術教育的“九五”科研規劃,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於1994年冬委託職教中心研究所對職業技術教育學科的研究狀況進行調研,以便提高職教學科“九五”規劃的整體水平,使之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促進職教研究的發展。

這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對職教研究的研究,為此,由職教司與職教中心所聯合組成了工作小組,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研。調查研究採取文獻檢索、成果分析、專家諮詢(書面徵詢33名專家意見)及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對“六五”、“七五”、“八五”期間全國教育科學研究規劃所列項目及其成果作了統計和分析,對理論研究(學科建設)和應用研究作了比較全面的論證和分析,最後提交了一份《職業技術教育“九五”規劃學科調研報告》,報告對制訂“九五”職教科研規劃提供了建議。這是一項承先啟後的工作,也是職教科研的一項重要成果。

我國的教育科研分為12大類,職業技術教育是其中之一。從以前的情況看,職教研究的立項偏少。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與上海市智力開發研究所1990年的調查,八十年代全國528個主要教育研究機構承擔的課題數達4337項,其中職業技術教育類95項,佔總課題數的2.19%,顯然,作為12大類之一的職業技術教育所佔比例偏低。

教育科學“九五”規劃職業技術教育類立項41項,其中部級重點課題2項,教委級重點課題22項,部委級重點課題3項,社會科學基金與青年社科基金課題6項,青年專項課題6項,一般課題2項。均超過“六五”規劃(1項)、“七五”規劃(11項)、“八五”規劃(31項)。

從研究內容看,“九五”規劃覆蓋面廣,以區域職教發展及各類職教發展佔多數,如經濟發達地區、蘇南地區、經濟特區、中部地區、貧困地區、農村社區、三峽庫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川藏邊區,高等、中等、初等、殘疾兒童的職業教育;職業指導;比較研究;課程、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法與專業設置;職業資格與考核;職教信息網絡;職教與勞動力市場;職教與普教的銜接與溝通;等等。研究範圍側重於中觀和微觀,研究領域趨向具體和深入。“九五”規劃的研究將有助於促進各類職業教育在不同層次和特定地區的深入發展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黨的十五大再次強調了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決策.發展職業教育,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培養大批職業技術人才是科教興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教事業的迅猛發展亟須加強職教研究工作和研究隊伍的建設,為此建議增加職教研究的經費投入,擴大研究隊伍,提高研究人員水平,以促進職教研究和職教事業的發展.為科教興國,為實現現國家建設"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作出貢獻。

主要參考資料:

1、《教育科研體制、規劃與管理的研究文獻資料》,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編,1993年。

2、《中國教育科學研究概況》,王明達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年3月。

3、《職業技術教育“九五”規劃學科調研報告》,職教中心所,1995年6月。

五年級數學論文 篇三

論文摘要:本文以Crites的職業成熟度理論為基礎,檢驗了高校非畢業班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結果表明非畢業大學生中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佔多數,其中有半數以上對未來充滿信心,但這種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沒有顯著差異。“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的各個方面上都明顯低於其他決策現狀的學生。

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並且關注的目光已從單純的就業率擴展到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進行面向全體學生的生涯發展輔導已成為就業工作中的一項新的重要任務。瞭解學生的職業心理髮展水平則是有的放矢地開展這項工作的基礎。

在學生職業輔導這一領域內,Crites提出的職業成熟度理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職業成熟度包含職業選擇和職業適應兩大方面,對於在校學生來説,其職業成熟度的衡量標準以職業選擇為主。如果一個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專業能力和就業形勢等進行科學的決策,作出職業選擇,並採取客觀可行的措施,最終獲得職業,那麼其職業成熟度就高,反之則低。

CriteS(1978)模擬智力的層次模型,構建了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職業發展模型。該模型的頂端是職業發展的總體程度,類似於一般智力(generality)因素,第二個層次由四個主要的因素羣構成,兩個描述職業選擇的內容,另兩個描述職業選擇的過程。過程的兩個變量為職業選擇能力和職業選擇態度。其中能力測量主要是用來測量與個人獲得職業信息、進行職業規劃並作出明智的受教育和職業決定的職業決策等相關的能力。具體包括五個成分:(l)自我評價能力,(2)獲得職業信息的能力,(3)目標篩選能力,(4)職業規劃能力(指在作出職業決策後,對決策的實施能力),(5)問題解決的能力(指解決或應付在職業決策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或障礙的能力)。

之後,美國心理學家Betz和Taylor(1981)借鑑Crites理論模型中職業選擇能力部分的結構,編制了《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是指決策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成功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他們的研究表明,對於自己的職業決策能力缺乏信心可以導致職業決策困難。因而,這一領域的具體研究結果

直接關係到職業生涯輔導標淮及內容的制定,進而影響到職業輔導活動效果的科學評價。

本研究在借鑑國外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開展學生職業決策方面的研究,旨在瞭解一至三年級大學生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以及職業目標決策現狀的異同,並希望調查結論能夠為今後高校學生職業發展輔導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一、研究方法

1.問卷材料

第一部分是對學生目前的職業決策狀況的調查。分為四個選項:“A.已經確定了職業發展方向,並感到滿意”、“B.已經確定了職業發展方向,但感到不滿意”、“C.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但對此充滿信心”、“D.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第二部分是一份《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由Betz和Taylor於1983年編制,1994年修訂。彭永新和龍立榮於2001年對該量表進行了翻譯和修訂。問卷由五個維度組成,共50題。五個維度的內在一致性效度在0.6774一0.8098之間,重測信度在0.511一0.601之間,表明該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此外,該量表具有良好的辨別效度。

2.被試與施測

本次調查共抽取了復旦大學31個專業(其中16個理科專業,15個文科專業)665名一至三年級本科生。被試者中一年級本科生共91人,佔被訪總人數的14.1%;二年級本科生233人,佔被訪總人數的36.2%;三年級本科生320人,佔被訪總人數的49.7%。所有被訪者中男生為282名,女生為362人。問卷按專業進行集體施測,實測過程嚴格按照心理測驗的程序進行。發放問卷665份,實際回收651份,其中無效問卷7份,共得有效問卷644份。

3.數據處理

測試結果用SPSSll.5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結果分析

1.總體決策狀況

調查發現,創4名被調查學生中A類學生佔14.6%,B類佔5.5%,C類佔44.1%,D類佔35.8%。不同年級間存在一些差異(詳見表1)。

2.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結果

《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採用五級記分方式,l一完全沒有信心、2一有一點信心、3一一般、4一比較有信心、5一完全有信心。五個維度的平均得分位於3.597~3.819之間,接近於“比較有信心”(見表2)。

3.各年級在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五個維度上得分的差異

統計檢驗發現,三個年級的學生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問題解決五個維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表明職業生涯決策效能無年級差異。

4.職業決策現狀同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的關係

統計顯示,不同決策狀況的大學生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和問題解決這五個維度上的得分有顯著差異。性別對選擇目標、制定規劃有顯著影響,男生優於女生(見表3)。

5.不同職業決策狀況的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五個維度上的差異比較

研究採用Schoffe法對所有四類學生進行了所有可能的配對比較。AB列表示選A和選B的被試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五個維度上的差異比較,以此類推,結果見表4。

三、討論分析

1.職業生涯決策現狀整體情況

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學生中,選擇C項(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但對此充滿信心)的學生佔總人數的44.1%,為各項之最。其次為D項(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佔35.8%。非畢業生中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學生比率高達近80%。另有14.6%的非畢業生已確定職業發展方向,並對自己所確定的方法感到滿意,還有5.5%的學生對所確定的方向感到不滿意。

在非畢業生中,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佔多數,其原因主要在於以低年級學生為主的非畢業生專業課學習相對較少,而基礎課較多,且實踐、實習的機會也主要集中在三年級下半學期,這些因素導致了他們缺乏為自己的生涯發展作出決策的信息和能力;另一方面則是我國大學教育中的通病,即一些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脱節,學校學習與社會實踐脱節,重知識輕能力。

在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非畢業生中有半數以上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這些信心是基於對社會形勢的充分把握,對自身能力的深刻了解,還是進人大學所帶來的無名的優越感,有待進一步討論。

2.各年級職業生涯決策現狀分析

總體來説,選A項的人數比率隨着年級的上升遞增;選B項的人數最少;選C項的人數最多,但從一年級到三年級,選C項的人數依次遞減;與此同時,選D項的人數不斷上升(超過了同年級選C項的人數比率)。

一年級和二年級之間的差異不大,而三年級之後則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可見,隨着學生們對本專業的學習內容、發展方向等更為清晰,對自身能力、特點的進一步瞭解以及與社會接觸日益增多,部分學生開始關注自身生涯發展,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職業決策的能力。但其中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總人數比率過低。選A項的人數比例更是不容樂觀。近幾年,四年級上半學期,學生就開始進入求職的實戰階段,因而求職前的諸多準備,如瞭解自我、瞭解行業以及能力和素質的提高,須在低年級時開始準備。

選擇C項的人數在一年級時佔絕對優勢,之後大幅遞減。從數據可見,其中只有一部分擠人了已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隊伍,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學生陷人入了“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泥潭中。此選項比例逐年增多,到了三年級甚至超過了選擇C項的人數。

可見,其中有不少學生沒有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不知道自己能擔任何種職務,適合走怎樣的職業發展道路。也有部分大三同學積極地為自己的將來準備和忙碌,但他們缺乏充分的自我認識、職場瞭解,沒有科學決策、解決問題的能力技巧,必然會出現迷惘的心態。隨着離開學校的日子漸漸逼近,現實與理想、興趣與專業間的種種矛盾也日益凸現,而社會環境有要求個體儘快作出決定,因此除了迷惘之外,焦慮程度也會上升。

綜觀三個年級的數據,不難看出,大一時的信心存在一定的泡沫,盲目的信心並不能換來理想的結果。因而,儘早為自己的生涯發展作好打算有助於解決就業時所要面臨的種種問題。

3.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職業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五個維度的平均得分在3.597一3.819之間,表明學生在自我評價、收集信息、選擇目標、制定規劃和問題解決方面都有一定的信心。

方差檢驗揭示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在五個維度上的得分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學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並沒有隨着年齡的增加、學識的豐富而相應提高。這給了我們兩方面的啟示:第一,生涯決策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課堂的學習和傳統教育沒有提供這方面的培養;第二,多數在校學生不能自主、自發的提升這一能力。因而,對學生進行生涯輔導,提高他們的生涯決策能力以及職業素養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目前職業輔導的工作重心已開始從高年級同學擴一展到全校學生。這一研究結果更是進一步證實了對非畢業生進行此項工作的必要性和正確性。從低年級開始有效地引導學生思考和規劃自己的人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將使得他們在高年級時更從容地走上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結合整體的職業生涯決策現狀來看,不同決策現狀的學生在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的五個維度土的得分均有顯著差異。主要表現在,“還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因此感到迷茫”的學生在各個維度上的自我效能都明顯低於其它決策現狀的學生,僅在問題解決這一維度_L同選擇“已經確定了職業發展方向,但感到不滿意”的學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這一數據顯示他們在職業生涯決策上的迷惘和困難與缺乏相應的能力和信心有關。所以,在進行生涯輔導時。應該特別關注這批學生。

四、結論

1.非畢業大學生中,未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的佔多數,但其中有半數以上對未來充滿信心。

2.低年級學生對職業發展前景的信心有一定的盲目性。

3.學生對於職業生涯決策五個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信心。

4.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生涯自我決策效能沒有顯著差異。

五年級數學論文 篇四

本職業共設4個等級,分別為五級祕書(國家職業資格五級)、四級祕書(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三級祕書(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和二級祕書(國家職業資格二級)。今年上半年的考試已經結束,下半年的考試定於9月11日和11月6日。

申報條件

1.五級祕書(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經五級祕書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2)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

2.四級祕書(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五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經四級祕書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2)取得五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3年以上;

(3)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

(4)取得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認定、以四級祕書技能為培養目標的中等以上職業學校本職業(專業)畢業證書。

3.三級祕書(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四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經三級祕書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2)取得四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5年以上;

(3)取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並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2年以上。

4.二級祕書(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取得三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經二級祕書正規培訓達規定標準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2)取得三級祕書職業資格證書,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6年以上;

(3)取得大學本科畢業證書,並連續從事本職業工作4年以上。

考核內容

1.祕書職業考核的內容以《祕書國家職業標準》和《祕書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為依據。

2.祕書職業考核的內容包括職業道德、基礎業務素質、案例分析、工作實務等4個基本內容。

3.涉外祕書增加外語考核部分,祕書職業資格二級增加業績評估部分。

考核方式

1.書面應答:考生對標準化書面試卷上的問題在答題卡上作答,題型分為單選題、選擇題2種題型。

2.情景模擬:考生根據所觀看的情景錄像,就書面問題進行筆答。

3.任務解決:考生對書面提出的工作任務進行書面回答。

4.綜合測試:涉外祕書的英語考試包括聽力題、選擇題、寫作題。

5.業績評估:專家對考生提供的個人工作業績記錄進行綜合評審。

成績計算

1.祕書(五級、四級、三級)中的4個考試模塊的分數相加之和達到及格分數線(120分),即為祕書考試及格;祕書(二級)中的5個考試模塊的分數相加之和達到及格分數線(180分),即為祕書考試及格。

2.證書成績計算按理論知識成績和操作技能成績兩部分折算,即五級、四級和三級祕書中的各項及格成績相加÷2後的分數為理論知識成績和操作技能成績。祕書二級中的各項及格成績相加÷3後的分數為理論知識成績和操作技能成績。涉外祕書的外語成績單獨計算。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五

【關鍵詞】國小數學 綜合實踐 認知規律 創新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22-01

新課標指導我們國小教學實踐中需要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來還原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國小生抽象思維尚待發展,多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想激發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產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慾望和衝動,我們就必須放棄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論説教,組織孩子們通過有針對性的動手實踐來體驗知識生成和發展過程,最終獲得數學知識,提升運用技能。鑑於此,筆者結合一線教學實踐,分別從生活化、實踐化和創新化等角度對落實和踐行國小數學“綜合與實踐”進行討論與探索。

一、國小數學綜合實踐的關鍵因素

1.生活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介於國小生比較形象的認知取向,我們必須要對機械的教材説教進行整合,結合學生比較數學的生活情境來引導知識遷移,這樣易於學生接受和理解。新教材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也是遵循了切近生活的原則,比如:四年級下冊的“營養午餐”,就是讓孩子們用初步的統計和排列組合知識來解決生活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強化他們應用數學的意識;五年級上冊的“鋪一鋪”;五年級下冊的“粉刷圍牆”讓學生通過通過鋪一鋪、擺一擺等親手實踐來培養空間觀念,感受面積的意義;六年級上冊的“合理存款”讓孩子們初步學習儲蓄存款的相關知識並掌握解決問題的切實辦法。新教材如此設置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科的特點,藉助切近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完成知識遷移,生成運用能力。

2.實踐性

鄧爺爺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其實實踐也是認知知識,掌握技能的不二法門。實踐性是高效國小數學綜合實踐的靈魂,只有動手實踐才能切實感受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過程,才能將抽象的數學思想形象化,才能有效完成知識遷移,生成運用能力。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1億有多大?”讓同學們通過對具體數量操作、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六年級下冊的“設計運動場”讓孩子在設計過程中複習圖形周長和麪積等知識,體會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培養研究和動手實踐能力。這樣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現並彌補自己的不足,獲得對良好的數學情感體驗,遷移知識生成技能。

3.創新性

創新是知識技能的最高要求。數學教學不是讓學生玩“死讀書”的遊戲,而是要培養學生在面對生活問題時,有創造性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五年級下冊的“打電話”就是利用電話等生活情境,通過具體分析完成創造性的安排,培養學生優化統籌思想的應用意識和技巧;四年級上冊的“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閲讀資料,運用統計、估算等數學知識等進行創新性的統計。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仔細研究過這類問題,因此興趣十足,在實踐過程中都主動思考、努力尋求到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教學實施探索

1.利用情境,激發問題

問題是引導學生通往知識殿堂的階梯,情境是激發學生髮現、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靈動手段。國小生抽象思維尚未發展,我們就要立足以其形象思維的思考方式來通過形象、活潑的情況激活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學習五年級下冊“粉刷圍牆”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如下情境設置來激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知識的能動性:(1)讓學生觀察教室牆壁,看一看哪裏需要粉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設定粉刷方案。(2)讓大家在小組內討論,遴選出最優化的粉刷方案。這樣具體到實際情景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充分體現實踐課堂的靈動和魅力。

2.有效指導,自主學習

新課標要求我們必須還原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不等於我們放任不管、任馬由韁,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必須發揮其紀律組織和學習指導的功能。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練兵場。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巡迴觀察學生的進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並協助指導解決,消除探索實踐的攔路虎。這裏還以五年級的“鋪一鋪”教學為例,同學們根據認知和能力搭配成三五個人的學習小組共同對三角形、圓形、長方形、等腰梯形等圖形進行密鋪實驗。這個過程中,筆者一直巡視每一組的進度,保障合作紀律不紊亂,同時也針對學生的棘手問題參與討論,比如許多同學隊員找不出密鋪的巧妙方法,筆者就加以指導和示範,避免探索中出現的逡巡不前現象。當然,教師指導要把握好“度”,不能喧賓奪主、越俎代庖,不能壓制了學習自主探索和實踐的積極性,要以鼓勵和適當地啟發為主。

3.歸納總結,反思昇華

及時的歸納總結是對實踐活動知識體會,遷移能力的有效手段,不能總結和反思,教學實踐可能只是一堂熱鬧的動手遊戲,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歸納總結,培養學生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以及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還以五年級下冊“打電話”教學為例,同學們通過實踐操作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筆者抓住重點設計4個問題來牽引大家歸納總結,反思昇華:①同學們是怎樣分組的?②這樣分組的優勢是什麼?③分組越多越好嗎?④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這四個問題形成主線對課程進行了全程回顧和總結,牽引大家內化知識,生成能力。

上文是筆者結合國小生的認知特點,站在一線課堂的角度對落實和實踐數學綜合實踐課的討論和分析。總之,數學實踐課是孩子們探索知識生成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全面認知和理解數學概念,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有重要指導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分析和探究更優化的方案來踐行國小數學綜合實踐課,重視對教學過程的適當調整和課前準備,確保課後的認識昇華教學指導,全部保證教學的實效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春興;如何有效開展國小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J];新課程學習(下)2012年第11期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六

關鍵詞:國小數學;課堂討論;高年級;討論氛圍

對於高年級國小生而言,參與課堂需要學生不斷思考、交流、討論,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從課堂中學有所獲。為此,本文將對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進行研究。

一、課堂討論的意義

隨着新課標的不斷推進,很多國小數學教師越來越青睞運用課堂討論法組織教學。課堂討論法不僅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及時反饋數學教學信息,以便於教師調控教學進程。可見,課堂討論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作用巨大。

二、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中課堂討論的現狀

目前,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學生的小組討論大多存在缺乏良好的討論氛圍、對討論問題不感興趣、教學目標空洞、追求表面熱鬧、注重形式、討論膚淺、缺乏討論的積極性等弊端。尤其是當前國小高年級學生面臨小升中考試,缺乏一個和諧、輕鬆的討論氛圍,使學生難以融入課堂討論環節。另一方面,一些教師對於討論的問題選取不細緻,導致學生討論盲目、散漫,喪失了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很少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科學、及時的評價,從而降低了學生的討論熱情。

三、國小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組織課堂討論的方法

1.營造和諧的討論氛圍

要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開展討論,首先,教師要精心預設具有一定思辨性的討論主題,並營造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緊跟教師精心設計的探究主題展開熱烈的、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討論活動,以此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具體而言,教師要精心選擇那些學生比較容易混淆的數學概念、答案不唯一的數學題目、解法多樣的數學題等引導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其次,教師要嘗試多元化教學手段,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努力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從而為學生創設“憤”與“悱”的學習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以筆者執教班級為例,在講授“梯形認識與面積計算”(人教版五年級)內容時,筆者如此營造教學氛圍的:首先出示梯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片,而後質疑學生:“同學們,大家認識上述圖形中的哪些圖形?瞭解上述圖形中哪些圖形的相關知識?想了解不認識的圖形的相關知識嗎?”問題一提出,學生馬上集中注意力,並主動看書和積極思考。10分鐘後,筆者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有的學生問道:“橫放梯形時,梯形的兩個底是不是可以稱之為右底與左底?”有的學生質疑道:“可不可以用割補法計算梯形面積?”也有學生説道:“計算梯形面積時,只要連一根對角線,把梯形切割成兩個三角形,就可以運用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了。”還有的學生説道:“剛才這位同學説的辦法同樣適用於計算平行四邊形與矩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筆者再引導學生重點探究問題:“梯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才會又準確又便捷?”至此,學生充分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與聯想力,暢所欲言,有效地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

2.精心設計問題引發討論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學會並掌握科學備課,充分準備討論話題,設計討論環節,吸引學生參與,引發熱烈的討論。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五單元《實際問題與方程》知識點之前,教師就拋出了一個問題“暑假時,老師與朋友相距1820千米。一次,老師想要到某地與朋友見面,老師所坐的汽車每小時行130千米,朋友所坐的汽車是每小時52千米,那麼老師多久能與朋友會面?”學生很快計算出了答案。這個時候,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還有沒有別的計算方法?”學生由此開始熱烈地討論,並且提出了許多設想,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以評價激發學生討論熱情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及時肯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享受成功的喜悦與學習數學的樂趣。具體而言,在學生討論之後,應該抓住學生討論過程中的閃光點,積極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對於表現不突出的學生則給出希望:“老師相信下次討論你會像一匹黑馬脱穎而出,老師期待那一刻!”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對以後的課堂討論充滿熱情與期待。

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學生在預設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開展最優化的合作探討活動。為此,教師應做好討論引導工作,從而提高國小數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鍾文芳。試析新課改實施中小組討論的形式化問題[J].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4(1).

五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篇七

一、學年論文課程目標:

學年論文是學生在每一學年結束時完成的學術性的文章,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學術研究,分析解決所屬專業領域的問題,並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撰寫學年論文,使學生初步掌握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和論證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精神,並作為檢驗學生一學年學習成績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

二、學年論文的任務與要求:

結合所學課程設計,由指導教師佈置選題範圍,學生在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明確研究的對象或所要解決的問題。論題要求明確具體,具備一定的理論價值或實用價值。

學生圍繞論題廣泛收集材料,認真進行整理分析,使材料系統化、條理化。學生在動手寫作論文之前,應仔細擬出論文提綱,搭建論文框架。以使文章結構嚴謹,邏輯嚴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並由指導老師審閲。學生根據論文提綱寫出論文,在對文章反覆修改後打印出來,上交指導教師。

論文要求格式規範,有摘要、關鍵詞、標題、作者、正文、參考文獻,字數在3000-6000字之間。

三、學年論文書寫規範與打印要求:

1.論文必須用A4規格紙打印,圖表應按要求繪製,

2.設計題目用黑體小二號字體,居中書寫。設計題目應該簡短、明確、有概括性。

3.作者姓名及學號:設計題目下空一行書寫作者姓名。用宋體四號字體書寫,作者姓名後面加“()”括號,在括號內書寫“學號”兩個字後加“:”號再寫學號。

4.專業和年級:作者姓名及學號下一行書寫。用宋體五號字體書寫並加“()”括號,在括號內書寫院系名稱空一格書寫專業名稱及年級和班級名稱加“,”接着書寫“內蒙古”空一格書寫“呼和浩特”空一格書寫郵政編碼(010022)。

5.指導教師及姓名:專業和年級下一行書寫。“指導教師”四個字用宋體四號字體書寫並加“:”再書寫指導教師姓名。指導教師姓名用楷體四號字體書寫。

6.摘要:指導教師及姓名下空一行書寫。“摘要”兩個字用黑體五號字體並加“:”左起空兩格書寫,摘要的內容用5號楷體字。摘要應概括地反映出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 1

結論。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圖表,不標註引用文獻編號。摘要以150~300字為宜。

7.關鍵詞:摘要的下一行書寫。“關鍵詞”三個字用黑體五號字體並加“:”左起空兩格書寫。其後為關鍵詞用5號楷體字,每一關鍵詞之間用“;”號分開,最後一個關鍵詞後不打標點符號。關鍵詞是供檢索用的主題詞條,應採用能覆蓋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參照相應的技術術語標準)。關鍵詞一般為3~5個,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8.中圖分類號:關鍵詞的下一行書寫。“中圖分類號” 五個字用黑體五號字體,左起空兩格書寫並加“:”再書寫中圖分類號碼。

9.正文:中圖分類號下空一行開始書寫正文。正文用宋體小四號字體書寫。

(1)標題層次

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一級標題“1”、二級標題“1.1”三級標題“1.1.1”,一級標題“1”用黑體小四號字體,二級標題“1.1”和三級標題“1.1.1” 用宋體小四號字體左起頂格書寫。

(2)名詞術語

科技名詞術語及設備、元件的名稱,應採用國家標準或部頒標準中規定的術語或名稱。標準中未規定的術語要採用行業通用術語或名稱。全文名詞術語必須統一。一些特殊名詞或新名詞應在適當位置加以説明或註解。

(3)引用文獻

引用文獻標示方式應全文統一,並採用所在學科領域內通用的方式,用上標的形式置於所引內容最末句的右上角。所引文獻編號用阿拉伯數字置於方括號中,如:“?成果[1]”。不得將引用文獻標示置於各級標題處。

10.註釋:正文下空一行書寫。“註釋”兩個字用黑體五號字體並加“:”左起頂格書寫。引用文獻條目從“註釋:”下一行開始書寫。

11.參考文獻:註釋的下一行書寫。“參考文獻”四個字用黑體五號字體並加“:”左起頂格書寫。參考文獻條目從“參考文獻:”下一行開始書寫,用宋體五號字體。

參考文獻的序號左頂格,並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以與正文中的指示序號格式一致。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後均以“.”結束。

12.頁面設置

(1)頁眉

奇數頁 頁眉為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學年論文

偶數頁 頁眉為學年論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