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400字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素材(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36K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400字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素材(多篇)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一

內容提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圍繞“數學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解題策略,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踐,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靈活的理解問題,創造性的解決問題,並能合理地應用問題。從問題提出——解決及應用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

關鍵詞:國小數學 問題解決

一、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

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於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探究,對於真正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有積極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呢?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提問。生活藴涵着大量的數學知識,數學問題多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產生。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根據學生認知的 “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事件等入手,採用現實再現、猜迷、講故事、遊戲、競賽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自主產生問題,激發探究的慾望。

如:在教學《連乘應用題》時,教師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星期天,你媽媽讓你去買兩箱牛奶,那時你會思考那些問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發言:每箱牛奶多少錢,至少該帶多少錢?;也可以是每瓶牛奶多少錢?每箱牛奶有幾瓶?至少帶多少錢?……這樣,學生提出了許多切題的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問,“你準備怎樣解決以上問題?”通過討論得出兩個方法:看標價説明;問售貨員。

這時可呈現兩種情境:

①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48元,買2箱。

②通過調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買2箱。並提問:“你能根據以上兩條信息,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馬上提出:

根據調查①可解決買兩箱牛奶共需多少錢?;

根據調查②可解決一共買了多少瓶牛奶、買一箱需多少錢、買兩箱需多少錢?等數學問題。接着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決了以上問題?……這樣,教師通過創設學生熟知的生活中的購物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2、發揚民主意識,培養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能力。“好學多問”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學生提出問題標誌着其思維的萌發,國小生數學問題的提出直接體現他們對生活中數學的思考能力。但是,由於國小生沒有掌握好提問的方法和技巧,課堂表現為“怕提問”。

要學生提問,就要培養學生敢於提問的勇氣和膽量。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行、態度,給學生一個個安全、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實現自主提出問題的學習行為。曾有這樣一個課例: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位學生對“四萬萬同胞”的“四萬萬”提出了疑問,許多學生髮出鬨笑。這位教師不但沒有責怪學生愚昧無知,反而鼓勵了他,同時在解決“四萬萬”就是“四億”概念的基礎上,進行“為什麼用四萬萬而不用四億“的研究,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提問學生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培養了學生敢於提問的決心。

可見,只有當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時,教師才知道學生“疑”在哪裏,“惑”於何處。才能對所教知識進行有效的指導、點撥和調整。反之,如果教師把學生的一些發自內心卻又異想天開的問題,看作是旁門左道,是“有意搗亂”採取壓制的方法,那麼,久而久之,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會大大降低,甚至被扼殺,成為真正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發揚民主意識是學生敢於提問的前提,是開啟思維之門器官的鑰匙。

3、引導學生積極反思,進一步掌握提出數學問題的針對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反思是學生以自己的學習活動過程作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的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對本堂課所涉及的數學問題進行自覺反思,逐漸明確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哪些問題是無關緊要的,使以後提問更貼近所學數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善於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僅僅是教學的開始,“問題解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讓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其活動的價值不只是獲得具體的結論,更多的是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歷、體驗知識產生的原始狀態,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這樣,在鼓勵個性發揮的意義之下,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才成為可能。

怎樣豐富學生“問題解決”的實踐過程,在靈活多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儘量使每位學生髮揮其思維的最大潛能,使他們感到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教學中思考的重要課題。

首先,要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尋求方法。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生進入角色以後,教師應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探究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

有一位教師在叫“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時,一改往常教材中的“講解式”(擺小棒)的呈現方式為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發現式”,這位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爸爸讓明明計算18+7,明明冥思苦想了一會兒,向同學們求助,誰有妙法幫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頓時情緒高漲,積極思考,此刻教師及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互説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作用,體現團結合作的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的機會,加強了學生間多向交流。最後,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有把18看成20(20+7-2)的;有把18分成13和5(13+7+5)的;有把7分成2和5(18+2+5)的;有數手指的;也有用豎式計算的,等等。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後,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正是學生自主創新的一種體現。

問題一旦經過一番努力後被解決,學生就會有緊張愉快的體驗,有成就感、自豪感、價值感,這些心理傾向是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源動力。 其次,可建立學習小組。學生的發展存在者不平衡性,無論哪個班的學生,他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所具有的能力以及他們對生活、對數學問題的認識是各不相同的。在課堂上,面臨着要解決的一個個數學問題,學生的解決方法是各不相同的。為了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解決問題,我們可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建立學習小組,小組中學習水平上、中、下的學生進行合理搭配,推薦一個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讓不同水平的層次的學生的信息聯繫和反饋信息在多層次、多方位上展開。

這樣,小組成員對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適時的合作交流,互相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達到圓滿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經常性的合作交流中,提升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在操作探索中解決數學問題。

皮亞傑認為:“認識一個客體,必須動之與手”、“一切真知都應由學生自己獲得,或由他重新‘發明’,至少由他重新構建,而不是草率地傳遞給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因突破教材的侷限,變傳遞結論為鼓勵發現新知。

事實證明,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很多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探究而獲得。如針對學生所提問題“圓柱上下兩個底面的面積相等嗎?”教師可以不直接告訴學生,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他們對自己的圓柱模型進行自主操作,討論“有什麼方法驗證圓柱兩個底面是否相等?”這樣學生通過剪、量、疊等多種方法,進行積極地討論、探索,得出“把上下兩個底面剪下疊起來,是否完全重合”;“量上下兩個底面的直徑、半徑、周長,是否相等”;“上下兩個底面的對稱軸是否相等”等多種檢驗方法,並從中得出“圓柱上下兩個底面面積相等”這一結論。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動眼,解決了問題,使其即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又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這一內容時,一位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題:“請在下面平行四邊形上畫一直線,使分成的兩部分面積相等。”

於是學生紛紛投入“如何分”的學習活動中,熱烈地討論、大膽地嘗試、獨立地操作、積極地思考……結果找到了不同的解題方法。(如圖) ……得出,這樣的線可畫無數條。 但教師並不到此為止,而是接着提問:這些平分線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再次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學生通過討論明白了只要是通過平行四邊形中心點的直線,都能平分這個平行四邊形,同時孕伏了平行四邊形是中心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這樣的處理使學生獲取知識、拓展思路、培養能力有機的結合起來了。

三、引導學生合理地應用知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的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找其現實背景,並探索其應用價值。”(數學課程標準) 學生學習數學不但要弄清課堂所提的問題,掌握現成的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要知道如何運用課堂上所解決問題的方法自覺地、有意識地認識周圍的事物,理解並處理有關問題,使所學知識成為與生活和社會有密切聯繫的內容,真正做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再用之於生活”。在這方面,教師要自覺做到學生“用數學”的引導者。

例如,學了“統計知識、價格與購物計算、長度、面積、體積、容積等測定”後,我們要儘可能提供給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引導學生把數學用之於生活,我們可以讓學生量一量教室的長、寬;量一量黑板、課桌、書本的長和寬;量一量家中傢俱的長和寬、爸爸媽媽的身高;測一測爸爸媽媽的體重;算一算逛街所購貨物的價格等,在“用數學”中,體驗所學知識的作用,更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又使學生從中品嚐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又如,在學習了 “利率、利息”等概念後,一位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溝通數學與現實的聯繫,他編制了這樣的題目:“今天,爸爸把這月領到的工資1850元存入銀行,所存定期三年,那麼三年後的今天,爸爸取錢時,可取回多少元?”

這樣的問題,與生活非常貼近,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通過調查,瞭解銀行利率,並應用自己剛學的百分數知識,通過實際計算,學生不僅鞏固學習知識,瞭解了金融知識,從而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實際應用數學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知識就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探究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不斷地應用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和諧地發展。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二

摘要:國小生學習數學的時間比較長,內容跨度相對較大,因此國小數學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複習效率。文章從實施分層教學方法,抓好課後輔導;對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講解和強化訓練;強化知識間的縱向與橫向聯繫;強化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四方面對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方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方法

數學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六年級數學複習的過程中,應該系統地、全面地、綜合性地梳理每冊數學教材中的相關知識。教師要有機地將知識的縱向和橫向進行聯繫,讓學生優化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在國小數學複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恰當地利用各種方法,通過查漏補缺的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以下內容是筆者對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方法的建議和思考。

一、實施分層教學方法,抓好課後輔導。

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和分數,可以大致判斷他們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情況。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採取分層教學法,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課後輔導。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大輔導學困生的力度。通過諸多途徑,調動他們的求知慾,使他們切實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並以此為基礎,傳授給他們相應的複習方法,切實增強他們的學習意識。

一般來講,學困生在數學方面存在知識斷層的現象,教師應該為他們補充相應的知識,鞏固之前學過的知識,提升他們的複習效率。

二、對薄弱環節進行重點講解和強化訓練。

在複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查漏補缺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它需要教師認真地把握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缺”和“漏”,在複習課中有針對性地糾正錯誤、補足缺漏。摸清“常見的錯誤”和“缺漏”,讓學生平時多摘記考試和作業中的主要問題,並寫出正確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步驟。在複習課前,教師應該先把握具體的教學要求,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延伸和拓展,杜絕怪題或者偏題,題量應保持適中。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要反覆訓練和講解。結合學生的薄弱環節,提供相應的拓展訓練和變式訓練,為他們複習知識找到恰當的方法,切實提升他們的複習效果。

三、強化知識間的縱向與橫向聯繫。

學生只有不斷地優化數學知識間的縱向聯繫和橫向聯繫,才會充分地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例如,剛開始進行數學教學時,教材突出各知識點之間的縱向聯繫,將其分成了幾類,如整數、分數與小數等。在複習國小數學課程時,要善於把握這些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那如何巧妙地聯繫這些內容?在複習全部內容時,牽涉到哪種類型的題,就必須以這些內容為中心題開展縱向複習。比如,甲、乙二者的比值是3:2,已知甲數是24,求二者之和。首先可以列成24÷3×2+24(根據份數來求和),也可以按照24÷3/2+24(按照倍數來求解),還可以按照分數來求解,即24×2/3+24;也可以依據比例分配的知識來求解24÷3/5。學生可以恰當地優化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繫,結合比例、分數、倍數與份數的相關知識,擴展視野,鍛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強化小組合作探究,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中經常會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筆者嘗試在複習過程中運用這種方法,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應該注意到,數學複習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同於新授課時的小組合作學習。其在複習課中的運用可以採取下列步驟:

①回顧。先讓學生自己回憶已經講過的數學內容和知識,可以翻閲課本,但做好筆記,讓大家熟記這些內容,回憶這些內容和哪些知識點關係密切。

②整理。在小組合作的總結環節,清楚地闡述自己如何整理和理解這些知識的,彼此補充,產生共識。

③交流。組員交流與彙報,以簡單易懂的圖解方式,呈現本組整理這些知識的具體過程,並闡述相應的內容。

④點評。小組之間、師生間及生生間進行評價,培養他們的能力和情感。任何教學方法都應立足於相關知識和內容的基礎上,做到因人而異,切實發揮這些方法的優勢,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國小數學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數學複習的過程中,可以運用多種方法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聯繫複習內容及班級整體的數學基礎。在複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採用某種方法,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複習方法,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逐步梳理知識脈絡、經過有效的探究合作與巧妙的課堂設計,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密切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繫,優化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結構,讓學生感悟方法和知識的內涵,讓他們在温習知識和習題訓練的過程中達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穎。如何做好六年級數學複習工作[J]。成才之路,2008(14):36-37.

[2]張興磊,白利。淺談國小升國中數學總複習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14):23-25.

[3]史偉。温故而知新:國小數學總複習方法與策略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2):23-24.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三

摘要:國小數學不會自發產生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需要採用切實可行的方法。本文圍繞國小數學生活化策略展開,旨在進一步拓寬國小數學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

關鍵詞:國小數學生活化策略研究

數學作為國小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會孤立於生活之外產生作用,也不能從教材和課堂教學中與現實生活自發產生直接的聯繫。顯然,對《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不能只是明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是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琺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是要從這樣的教學目標定位中,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如何真正讓數學貼近學生生活,讓數學與學生生活觸覺碰撞和交融,讓他們真正的在生活中學數學,在學數學中瞭解感觸生活,這是數學教師應該探究的課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採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因此,筆者結合長期的國小數學教學實踐和當前教改的要求。提出以下設想以求教於方家。

一、依託教材,促進學習材料生活化

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繫,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情境,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的一種教學方式。這裏所指的學生實際生活並不單是單純學生生活情境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完全再現,而是一種數學化的生活情境。國小數學教材是實現課程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也是進行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學習材料生活化可以依託現行教材,加強“書本世界”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改變數學學習生活蒼白無為的狀態。和許多研究者的認識一致的是,目前國小數學教材內容仍然缺乏時代氣息和生活色彩,缺少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學習材料生活化就是要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將數學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建構屬於學生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般應用題時,筆者這樣重組材料:一是收集信息。上課一開始就請學生描述學校周邊道路環境狀況。二是選擇信息。在學生所列舉的眾多信息中選擇出一條“為綠化道路環境,在校外公路栽種樹木,一共栽了500棵,成活了490棵,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三是自主探究。學生提出問題中很多是學生已知領域,讓學生自己解決。四是教師引導。告訴同學們“這批樹木的成活率是98%。”從而提問“成活率”和“98%”的含義,讓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討論。這樣重組,貼近學生所關注的現實生活,學習材料來自師生的熟知信息,體現了生活數學的現實性。這樣就能很好地解決“死知識”適應“對話教學”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給數學課本增加“營養”。讓教學根植於生活,將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着、聽得到的有價值的案例,從而適合學生髮展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

二、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

數學知識最終服務於生活,迴歸於社會生活。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我積極鼓勵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獲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間的聯繫,不斷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教學不應該是個只注重求知過程、只注意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訓練數學技能,而應該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認識世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教師要儘可能使每一個學生擁有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的眼睛,讓學生帶着數學問題接觸實際。加深對數學問題的理解,進而懂得身邊處處有數學。數學總能找到與人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抓住了聯繫,就能把活學到的知識進行活用。但這種思維習慣也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培訓。如學習比例應用後,我們設計了一個將配液加水或加鹽的實驗操作活動:“要把10%鹽水50千克,配製成20%的鹽水。該怎麼辦?學生通過精確計算,動手測量得出使鹽變多(加鹽)或使水變少(蒸發)的規律。再如在學習“百分數意義”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我們班有30%左右的學生在家使用電腦上網,其中2/3的學生是利用網絡進行學習,而1/3的學生卻在玩網絡遊戲。看到這一現象,談談你的看法。這樣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思考、解決身邊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思想教育。適當地進行一些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自覺地把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培養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的意識。

三、關注日常生活,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數學問題。數學的身影在生活中每個角落,數學的價值來自日常生活。數學教學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通過生活問題的解決達到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技巧的目的。對國小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識、經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讓學生在數學知識之前儘早感受這種做法,在課堂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釐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以從比高矮實際事例人手使學生明白了長度單位對於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後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給爸爸媽媽測量坐高,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

這些知識是學生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了原來數學就自己的身邊,身邊就有數學,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四、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造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瞭解知識的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例如,在講授“利息”的知識點後,筆者安排了這樣的課外作業“自己做一次小小會計員”,讓學生去銀行了解現在的利率,然後讓他們把積攢的零用錢存起來,怎樣存最合算?這樣的作業學生極有興趣。在這一系列的調查、分析、計算、反覆比較的實踐中,學生對利率、利息這一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而且此次活動。還可以是對學生不亂花錢的思想教育,實現教知識和育人的統一。這樣聯繫實際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到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願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實施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必須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能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於實踐,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學習變得通俗、有趣、生動,使數學教學實踐變得更有活力。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篇四

一、本學期我面向全體學生具體做法是:

1教師的板書與學生的板演教師的板書應體現知識的發生過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對問題的解答要讓學生看解題思路及學生參與情況,教師的板書佈局要合理,層次要分明。強化學生板演作用,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因為學生板演可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如暴露知識上的缺欠,可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學生板演中出現的優秀解題方法,為教師提供向學生學習的良好機會;另外也可以培養學生膽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促進記憶。

2注重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分析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教師針對錯誤進行系統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過錯誤來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錯誤從一個特定角度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結果,教師認真總結,可以成為學生知識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領略解決問題中的探索、調試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產生有益影響。首先,應預防錯誤的發生,要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查中發現:⑴字面理解水平⑵聯繫的理解水平⑶創造性水平其次,在複習過程中,提問是重要複習手段,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可以利用反面知識鞏固正面知識。最後,課後的講評要抓住典型加以評述。事實證明,練是實踐,評是昇華,只講不評,練習往往走過場。

3、變化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4、強化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培養學生的思維批評性。

5、變封閉題目為開放型題目,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性。

二、做好數學技能的再學習,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根據數學大綱的規定,

一般認為數學技能指以下3種⑴運算技能⑵作圖和畫圖技能⑶推理技能為此,在數學複習中,特別在學生練習中要做到下面幾個方面:第一,正確性。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遵循正確思維規律和形式,在運算、推理、作圖中和所得結論中都要準確無誤。第二、速度。注重解題速度。第三、協調性。在解題過程中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反應,對於文字、符號、圖形運用自由,融為一體,作出連貫反應。以上,是我在九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總結得到的不完全的經驗概括,以後將不斷努力。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 篇五

一學期來,本人擔任九年級(2)、(3)班的數學教學,在教學期間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充實自己的頭腦,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教育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我就這一學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簡單的小結。

一、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九年級總複習是重要的教學階段,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收穫季節”,是學生繼續學習和參加工作的準備階段,讓學生滿載着素質教育的豐碩果實結束義務教育。

二、總複習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

具體做法是:

㈠教師的板書與學生的板演。教師的板書應體現知識的發生過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對問題的解答要讓學生看解題思路及學生參與情況,教師的板書佈局要合理,層次要分明。

強化學生板演作用,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因為學生板演可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如暴露知識上的缺欠,可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學生板演中出現的優秀解題方法,為教師提供向學生學習的良好機會;另外也可以培養學生膽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促進記憶。

㈡注重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分析。在總複習中,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教師針對錯誤進行系統分析是重要的,首先可以通過錯誤來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錯誤從一個特定角度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結果,教師認真總結,可以成為學生知識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領略解決問題中的探索、調試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產生有益影響。

三、抓住學生心理,營造良好的教與學環境

會考形勢的嚴峻。由此帶來的各種壓力,使學生的“厭學”情緒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不管優生和學困生,他們的學習都是被動型的。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能動性沒有調動起來,我們教師的工作怎樣努力也沒用,這就迫使我們去研究學生的心理,找出適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法。

我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並確定我們工作的重點和工作措施:優生---拓展;中等生---狠抓;學困生---輔導。優生有較好的思維習慣,上課前我們先把問題佈置給他們,讓他們自已先研究,提高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課時則採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讓他們舒展自己的見解,然後老師加以歸納總結,並進行深化、類比和提高,從高、嚴、難三個方面要求他們;中等生是一個大的羣體,在普通班是學習的主流,上課時我們以他們為主,力求在課堂上消化所有的知識點,作業和練習題也以基礎題為主,強化訓練,普遍提高。對於差生,我們本着提高一個算一個的心理,用愛心從思想上感化他們,用耐心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編出讓這部分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力求使他們每節課有事可做,每節課有收穫,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要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重視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比如給學生及時的輔導;給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及時的提醒;給有好的解法的學生及時表揚;給失去信心的學生及時的心理安慰;給學有餘力的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發揮潛能的機會。只有教師與學生有充分足夠的情感交流,才能在教學中在一種愉悦、競爭、合作的環境下完成。

四、加強對教材的研究,營造課堂教學高效益

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每節課的高效益。會考要取勝,必須從七年級開始抓起,打好基礎很重要,當然九年級複習的後期工作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兩個月時間裏,把六本書複習好,不講技巧,不講方法,不拿出有效的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後一階段,我很講究“精講”這一環,學校給我們的教學時間與別的學科一樣,時間緊,任務重,要做到“精講”,對教師來講,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對概念、定理、公式、規律的消化;注意針對學生的知識缺陷和疑難問題作重點講述;注意新舊知識、新題舊題的對比,把複雜抽象的問題作連貫解決;注意解題方法的延伸,摸索解決的規律;注意一題多解的研究和條件多變的問題的對付方法;注意富有思考性的新問題,與學生一起探索研究。

這學期已經過完了,回顧自己的教學,雖然做了許多工作,但也存在許多不足,函數複習時講的比較系統,但學生還是説好多不理解,最後也沒補充講。在以後的工作中再把工作做細些。讓每個學生都理解透。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六

摘要:六年級是國小教育階段的最後一個年級,學生正處於向國中過渡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智力水平、接觸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不盡相同。在數學知識學習方面,學生的學習興趣、領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有很大差別,這就要求教師使用分享教學法,努力改善這一困境。通過對分層教學如何在國小六年級數學中實施作淺要分析,並制定部分適當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分層教學;國小六年級數學;實施策略

分層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等綜合瞭解,進行分層。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對教學目標、學習任務、習題作業和考評測試等均進行層次性設計,通過分層矯正與層層拔高,讓整體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共同進步,這對提升數學課程整體教學質量來説意義重大。

1、結合學生個體實情,做好分層教學鋪墊

國小六年級數學課程作為國小同國中的銜接內容,屬於重要的過渡性知識,教師需以具體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個人實情為前提,對他們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為分層教學策略的實施做好鋪墊工作。因此,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首先應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特點,從他們基本的認知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智力水平等出發,將其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三個層次。而且該分層僅為教師自身心目中的分層,不能將結果公佈於眾,以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

例如,在講授“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基礎是: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分數加、減、乘、除計算,以及整數小數四則運算中運算律的使用。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可結合他們對這些知識內容的學習情況和理解情況,使用複習導入的方法來檢測和調查。計算:2/5×4、1/3×3/5、4—2/7、5/6+2/3、3/8÷1/4、5÷4/3;先説出運算順序,再計算:6072÷6—23×30、15×[(173—89)÷4]。並提問:分數加減法、分數乘法、分數除法法則分別是什麼?通過學生對結果的彙報,教師可基本瞭解他們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結合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從而促進分層教學的順利展開。

2、針對教學目標分層,兼顧整體學生需求

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着顯着的差異性,對他們的要求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影響到學習進度,不利於其成長與學習。所以,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師可根據課程的知識結構與教學要求實施分層教學,對教學目標進行恰當分層,從而全面照顧到整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不僅能夠促使優等生提升學習進度,還能夠讓中等生和學困生通過分層學習,及時發現個人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彌補和改善。而且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過程中獲得自信,積極性始終不減。

比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時,教師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固有經驗為立足點進行合理分層,結合本節課具體課程結構內容制定層次性教學目標。針對學困生:通過實例觀察與對比認識扇形統計圖,知道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所表示的意義,並瞭解它的作用;中等生以學困生的目標為基礎,通過對扇形統計圖的簡單分析,形成一定的統計素養;而優等生則需要制定發展性目標:體會扇形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作用和意義,並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價值。如此,教師將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分層,要求學生根據個人能力自主選擇和學習,從而幫助各個層次學生更好的學習“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

3、評價體系分層教學,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實踐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教師不僅需對學生、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等分層,評價體系同樣需要分層,通過評價完善分層教學法,為整體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不過教師需在教學方法上採用不同策略,像對於優等生可使用創新點撥的方法,幫助他們理清六年級數學知識的學習思路;中等生則通過分層教學,不斷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獨立性,提升他們的接受能力;針對學困生應關注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為後續學習紮實根基,促進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

另外,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評價體系方面應突出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需切合實際,綜合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方法、技巧、認知能力、作業情況和考試成績等各個方面;再結合學生的社會影響與家庭教育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測評,從而幫助他們系統瞭解個人學習情況,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並進行鍼對性發揚和改善。如此,教師應用合理恰當的分層教學評價體系,能夠讓所有學生均感受到被關注和關懷,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班集體內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從而促進整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全力改善他們的學習效率。

4、結論

在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活動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這是對新課標教學理念的落實與實踐,教師應當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具體教材內容展開分層教學,從多個方面和角度均突出層次性,進而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為國中數學學習做好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胡園園,張寶龍。國小六年級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國小),2013(3):104.

[2]林敏。對提高國小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5(1):124.

[3]陳蘭香。試論國小六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和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12):109-110.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七

摘要: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麼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數學總複習基礎知識計算能力

其實國小數學總複習不同於單元複習、學期複習,對學生來説,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高;對教師來説則感到時間緊、內容多,知識的綜合性強,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複習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級數學教學所得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系統分析

在六年級的數學複習階段開始前,老師要首先明確數學教學的目的、教學任務、知識範圍、順序與結構,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次,要全面瞭解全班情況,知道每一位學生現在學到了什麼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麼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六年級知識特徵制訂出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

二、抓好基礎

在六年級的數學複習中,首先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運用: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等等。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複習中,老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小(a、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相等,那麼,甲班同乙班人數誰多誰少?稍微這麼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應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麼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繫?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麼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嚐。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五是計算能力。很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老師普遍認為是學生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式子,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覆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養

一是要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複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二要培養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於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啟發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於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三是是培養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八寶粥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釐米,高13釐米]你準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麼擺)這時不急於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同學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學困生轉化工作

其實作為教師要善於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裏?用什麼手段解決?我認為除了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外,還要根據記憶和遺忘的規律,重視信息反饋原理的運用,及時鞏固當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科學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在這方面應做到:細水長流逐一補,以新帶舊分散補,突出對象個別補。在班裏成立幾個小組,每小組選擇一個學習好的負責,成績好的學生教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成績差的學生進步了,成績好的成績更好了,整個班掀起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

國小六年級優秀數學論文 篇八

摘要:國小數學由於教學對象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觀形象水平向抽象邏輯水平過渡的狀態,記憶力更偏向於機械記憶,對知識的理解仍有一定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多將有趣的教學形式加於課堂中,更有利於教學對象的理解和教學課程的進行。本文將針對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開多種教學形式的好處進行論述。

關鍵詞:國小教學;多樣化;新穎化

一、國小生的思維特點

在我國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采用傳統方式來教學,即按照書本內容循規蹈矩的講解,從定義到例題再到課後習題,遵循着不變的流程,並沒有什麼新意。依據教學要求和教學過程來講,國小數學的課程學習主要的側重點還是在於記憶以及知識的應用,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説,國小數學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數學思維的活動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分析、比較、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以及推理、判斷等形式實現對抽象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思維水平還處於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的國小生,思維發展有限,在學習過程中思維不流暢或者中斷現象很容易發生,自覺性和目的性比較弱,很容易倦怠,再加上國小生活潑又好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數學學科本有的強抽象性和強邏輯性,讓學生學習起來常常很容易感覺到枯燥和乏味,這就很難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接受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如在數學概念有些抽象的情況下或遇到難以記憶的數學公式時,大多數學生理解、記憶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接受,若此時教師還是按照傳統、枯燥的教學形式來教學,學生就很難集中精力也更加難以接受新知識,因此以往只是簡單、反覆的講解,讓學生採取重複背誦記憶的方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壓根無法調動起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會讓他們覺得學習乏味枯燥,最終失去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教學效果就會很差,這樣既不利於學生的學習,也不利於教師後期教學工作的開展。

尤其對於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的注意力更加難以集中,他們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於課堂學習上,唯有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有效率。要想解決如何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個問題就要對症下藥,要從學生感興趣的方向入手,在課堂教學中直觀形象且色彩比較鮮明的具體事物和教材比較容易提高他們的高度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將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加進教學中,就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教師可把故事、遊戲、動畫、圖片、聲音、遊戲、視頻等作為教學工具引入到數學教學中去,藉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二、新穎的教學形式

無論是在標準的要求下,還是為了更加有效率的開展教學工作,尋找有效的、多樣的、新穎的,能激發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形式是師生們的共同期望。

首先是利用數字故事進行教學。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將授課內容,如定理、公式、數學名詞、數學小故事、數學家簡介,設計成有趣的故事情節,用圖形圖像表示出來,再基於此進行教學。國小生課堂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為20至25分鐘,容易分心,但是對於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容易集中,學習積極性就會高,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教學效果就會相應的更好,學生的記憶時間也會更長,也可通過對故事的回想來回想複習教學知識。有趣的教學方式創設出的教學情境,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較為集中於課堂上,激勵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且國小生對直觀性內容比對於語言性、邏輯性的內容接受起來更容易。這樣的課堂更加符合國小生的認知水平,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白、簡單易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利於學生接受新知識、複習舊知識,促進了知識遷移。數學故事是一種新穎的教學形式,具有趣味,彌補了數學抽象、枯燥的不宜教學處。

其次是利用教育遊戲進行教學。教育遊戲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一下適當的、有教學針對性的遊戲。教育遊戲,一般都是具有互動性、挑戰性、趣味新、奇幻性的特點適應於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徵,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雖然學生的出發點是想要玩遊戲,但是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又通過遊戲中的知識設定巧妙的學習到了知識,在自己親身經歷的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必定更加記憶深刻,且遊戲特有的競爭性又起到了良性循環的作用,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競爭,促進了每一個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競爭意識的養成。一些遊戲還可以分組進行,學生自願組成一個小組,和其他小組進行比賽,小組中成員共同探討問題,就是一個自學的過程,鍛鍊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小組與小組的比賽過程中,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克服遊戲中困難,最終完成挑戰。教育遊戲中包含的合作與競爭的多維學習關係,這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較高的狀態。

最後,遊戲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動手形的,也可以是基於網絡的。如今處於計算機信息化時代,即使是國小生對於電腦的熟悉程度也不亞於任何一個成人,而且由於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一般的遊戲都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但電腦遊戲對於他們來説,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合理的運用好電腦這個工具。而且電腦遊戲的選擇範圍也非常的廣,減小了教學過程中尋找教學遊戲自願的困難。

三、教學形式多樣化與新穎化的必要性

就現在我國的教學現狀來看,國小生的數學學習還是以課堂為主要部分,將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有吸引力是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藉助數字故事的直觀性匯合數學遊戲的娛樂性就可以很好的改觀枯燥乏味的教學環境。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形式,將多種多樣新穎的教學形式所結合於課堂上,能夠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快樂學習,也可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婉如,數字故事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庭用硏究[D],寧夏大學。

[2]王婷,基於教育遊戲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硏究—Z國小四年級數學教學為例[D],寧夏大學。

[3]劉淨,遊戲化教學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河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