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八年級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地理區域劃分的不同依據及相應的區域類型。

2、知道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自然、人文原因。

3、初步瞭解四大地理區域的自然地理差異。

能力目標: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位置和範圍。在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對家鄉自然地理的瞭解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

1、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

2、宏觀認識“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3、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難點

地理區域的不同劃分類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瞭解了我國顯著的地理差異表現在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一些高大綿長的山脈往往成為區別地理差異和劃分地理區域的自然界線,你能説説我國最典型的事那一條嗎?

2、指名交流,及時補充。

3、引導: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我國劃分為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提問:你知道我國有哪些類型區域?這些類型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如:温度帶是根據氣温差異劃分的等)

4、揭示課題: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

二、新課教學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版書)

1、播放(出示)四大地理區域圖片

講述:我國面積遼闊,跨經緯度廣,氣候類型多,地勢高低差異大,根據地理位置、氣候特點、人文差異等自然社會條件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

2、請學生讀幾遍四大區域的名稱。

3、播放四大區域不同的自然景觀,請同學分辨其所屬區域,再説自己家鄉屬哪個區域,並描述自己家鄉的地形,氣候特徵。21教育網

4、指導學生讀四大區域圖,説出各區域的位置、範圍及主要省、直轄市、自治區。

出示(播放)“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

問: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及北方地區界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比較是否相似?這條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生討論:回答,這條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基本吻合,其主導因素是夏季風影響。

師:出示(播放)“一月等温線分佈圖”和“年降水量分佈圖”

問: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大致與1月那條等温線和多少毫米等等水量線大致一致?這條分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生:大致與1月0C度等温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接近,大致與“秦嶺淮河”一線相吻合。這條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氣候和降水。

師:出示播放我國三級階梯圖片

問: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個地理區域大致與那兩級階梯的分界線相吻合?確定這條分界線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生:看圖回答,地勢第一級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大致吻合,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地勢和地形。

三、活動與鞏固練習

1、講述:四大地理區域雖然是一種綜合的區劃,但是,確定某一條界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可能只是一種或兩種

2、學生將教材圖5.5與5.1對照,依次討論圖5.5中A、B、C三條界線的確定所考慮的主導因素,完成“活動”3、指導學生完成“活動”,讓學生歸納四大地理區域在氣温、降水、地形方面的突出特點和相互的差異。

界線A大致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確定界線A考慮的主導因素是降水(水分)

界線B大致與1月1℃等温線的分佈最接近

界線B大致與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確定界線B考慮的主導因素是氣温和降水(熱量和水分)

界線C與地勢的第一階梯的邊界線基本吻合

確定界線C考慮的主導因素是地形

4、完成地理填充圖冊地4頁

四、師課堂評價、小結:

師:四大地理區域是體現我國宏觀地理差異的一級區劃,每個大的地理區域範圍都很大,所以,其內部的地理差異仍然明顯,可以進一步劃分為不同的地區。例如:北方地區還可以劃分為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黃土高原等。

生:同桌相互在地圖上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區域。

板書設計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二)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西北地區

青藏地區

八年級地理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我國年降水量分佈圖,説出我國降水的分佈特徵;閲讀乾濕地區分佈圖,説出我國乾濕地區的分佈,知道它們的劃分依據,提高學生讀圖、分析、綜合、比較的能力,掌握分析氣候特徵的方法。

2.瞭解我國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滲透“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知道我國季風的概念、特點、原因和影響範圍,瞭解季風對我國降水時空分配和東部鋒面雨帶推移的影響,能從利、弊兩個方面初步評價季風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我國降水的分佈特點及差異。

(二)教學難點

1.乾濕地區與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2.季風氣候的成因及其影響。

三、教學策略

根據課標要求,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閲讀並分析地圖。以啟發式教學為主,以問題推動學生的學習,理論聯繫實際,逐步形成區域地理學習的策略與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根據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繪製中國輪廓地圖備用。

五、教學過程

講授新課——讀“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描述我國降水特徵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氣温特徵和氣温對我們生活的影響,下面的圖片展示了哪個自然因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展示不同區域的建築形式)

學生回答預設:降水。

教師:(展示建築所在位置,學生競猜)剛才的圖片反映的情況,我們結合我國年均降水量的分佈來看一下。請同學們讀中國年降水量分佈圖,回答以下4個問題。

1.指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2.年降水量超過1 600毫米的地區大多在 。

3.8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___嶺、__河附近至_____高原東南邊緣。它與我國1月份的___℃等温線大體是一致的。

4.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 嶺、張家口市、____ 市、_____ 市至喜馬拉雅山脈東緣。

5.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區大多在 。

6.我國降水的地區分佈規律是什麼?為什麼?

【設計意圖:問題鏈式的任務,讓學生獨立讀圖。】

教師:觀察到現象後,我們需要思考原因,為什麼我國降水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學生回答預設:西北內陸離海較遠,東南靠近水汽源頭。

教師:同學們的意思是含有豐富水蒸氣的雲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運動,所以使得降水出現這種變化趨勢,是什麼推動了雲的運動呢?

學生回答預設:風。

教師:由於我國地處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最大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温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着距離的增加和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展示廣州、武漢、北京、哈爾濱年降水量柱狀圖)

請大家思考兩個問題:

1.四城市降水的季節分配均勻嗎?降水集中在哪個季節?

2.四城市的雨季長短有何差異?

學生回答預設

1.不均勻,集中在夏季。

2.廣州最長,武漢次之,北京和哈爾濱最短。

教師:請大家思考原因。

學生回答預設

每年冬季,我國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乾燥,使我國降温減濕。因此,我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教師:第二個問題讓我們通過夏季風的運動過程來了解。

夏季風進入陸地後,與陸地氣團相互作用,它帶來的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由於氣温不斷降低,水汽會冷卻凝結,成雲致雨,這種雨稱為鋒面雨。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5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着南部暖氣團勢力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自5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後,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6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於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

之後,夏季風繼續北上,在7、8月份到達華北、東北地區,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卻處於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了伏旱天氣。

進入9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10月,徹底退出我國大陸,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示意圖

學生:掌握我國夏季風運動過程。

教師:由於季風的不穩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着季節的變化,不同年份之間的降水分佈也很不穩定。(出示我國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註降水量最高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學生回答預設: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此時可能會出現洪澇災害;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這時容易引發旱災。

【設計意圖: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印象。】

講授新課——讀“中國乾濕地區的劃分圖”,掌握我國乾濕地區的特徵及分佈

教師:降水量對自然環境影響很大,一個地區水分的多少並不只受降水多少的影響,讓我們通過一個動畫來看一下。(展示蒸發量動畫)大家説,還有哪個因素影響了區域的水分的多少?

學生回答預設:蒸發。

教師:當降水量>蒸發量時,氣候比較濕潤,反之則氣候比較乾燥,據此我們將全國劃分為4個不同的乾濕地區。請大家對照我國乾濕地區劃分圖和降水量分佈圖,找到每個地區對應的降水量。

【設計意圖:深化讀圖能力。】

教師:地區的乾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於哪個乾濕地區?

學生回答預設

濕潤區——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乾旱區——以温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

乾旱區——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佈

教師:其中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是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

教師: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條線的意義。

學生回答預設:秦嶺—淮河一線以南河流無結冰期,主要為水田;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主要為旱地。

八年級地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 基礎知識目標

1、知道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領土,中國政府已於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同時實行一國兩制的政策;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和範圍;面積大小與人口構成情況;香港是世界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交通中心,出口加工工業、對外貿易和旅遊業是經濟支柱;澳門的重要經濟來源。

2、理解中國政府對香港和澳門恢復行使主權的意義;香港在國際交通、貿易、信息方面的重要地位;香港工業、對外貿易和旅遊業的發展;澳門產業的變化;祖國大陸是香港和澳門經濟發展的強大後盾。

二 能力培養目標

1、初步學會比較香港和澳門在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方面的異同。

2、會舉例説明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發展與祖國大陸的密切關係。

3、能在填充圖上準確填出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珠江口的位置。

三 思想教育目標

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領土,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香港、澳門的思想感情;樹立為國家強盛發奮學習,將來報效祖國的信念;進一步明確各地區發展經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原則的意義。

【教學重點】

1、祖國是香港、澳門經濟發展的靠山。

2、香港的海上交通地位和對外貿易,澳門經濟部門的變化

【教學方法】

以讀圖、講述方法進行。

教學過程中建議掌握

1、我國對港澳恢復行使主權

2、香港港口的重要地位。港澳旅遊業、加工工業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 香港和澳門都是中國的領土

1、從居民講起 香港人口中,中國血統居民佔98%,澳門中國血統居民佔95%以上。

2、從歷史上講 由於不平等條約,香港和澳門分別被英、葡侵佔。

3、從中英、中葡聯合聲明講 兩地迴歸祖國,分別設立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我國有能力使香港和澳門的經濟進一步得到繁榮發展。

二 香港

1、讀香港略圖 明確位置、組成。

2、掛“亞洲圖” 説明香港優越的地位位置:北靠祖國大陸,腹地寬廣;南近東南亞,對外聯繫方便;而且正當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線的要衝地帶,可直通各個大洲。另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3、香港港口的重要作用 看香港海運圖,要求學生把下列四句課文用筆劃出來:(1)香港是中國大陸進出口商品的重要轉口港(有人把這條運輸路線稱為現代“海上絲綢之路”),(2)世界上進出口船舶最多的海港之一,(3)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4)世界上繁忙的航空港和國際信息中心之一。劃完後,分別作簡要介紹。

4、香港發達的經濟 加工工業、對外貿易(經濟的支柱)、旅遊業(購物者的天堂)。結合“讀一讀”香港工業產品圖,看一看前面香港鳥瞰彩圖。

5、祖國大陸與香港的經濟聯繫 (1)重複講述上文中的香港是大陸進出口商品的轉口港,(2)讀“中國內地供應香港的主要物資”圖,以較重的語調,説明社會主義祖國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靠山。

三 澳門

1、讀“澳門略圖” 明確位置、組成。

2、簡述澳門港的歷史變遷 漁港——帆船運輸時代是對外貿易港——現代海輪運輸時代,港口地位衰落。

3、旅遊業(賭場吸引遊客)和加工工業 簡單説明即可。重點講澳門經濟的發展,與祖國大陸的支持和香港的聯繫有着密切關係。

八年級地理教案 篇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 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及其分界線。識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識讀“北方地區圖”;理解北方地區主要的山脈、高原、平原及其分佈特點;瞭解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介紹家鄉的活動,掌握四大地理單元的差異;通過“圖片+説明”、播放視頻的方式分別介紹黑土地和黃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徵,再通過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土地、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的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教學難點

綜合、根據、歸納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

同學們,經過一個長長的暑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知道同學們在這個暑假到過哪些地方呢?又見到過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

學生七嘴八舌:略

[上課]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首頁,這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景觀圖。請結合圖片進行討論,你在當中看到了什麼?又聯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設你是來自上述的四個區域的人,你會怎麼介紹“自己”所在的家鄉情況呢?我們請四個小組的代表來模擬一下。

[學生活動]

一組: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耕作易於機械化操作,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二組:南方地區主要土地是紅土地,丘陵較多,平原少,所以人們耕種主要在一些低級的丘陵和小平原進行,一般是精耕細作的。

三組:西北地區有遼闊的草原,馬牛羊特別多,所以我猜農業是畜牧業為主。

四組:我看到青藏地區高山冰雪覆蓋,雪山連綿,反映青藏地區地勢高,氣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師總結]

正是由於區域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所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活動]

完成書本P.3活動。

[過渡]

首先我們學習瞭解的是北方地區。

[課件展示]

北方地區圖。(引導學生找出我國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以及主要地形區。)

[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北方地區所管轄的省級行政區,並分別説出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在圖5.2中,找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秦嶺、太行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渤海、黃海、黃河、淮河、黑龍江、松花江。

3、讓學生自讀課本P.4~5內容,整體感知北方地區的地理環境。

[提問]

根據所瞭解到的知識,請歸納出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並出示表格:北方地區兩幅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種土地?主要分佈地區在哪裏?

學生回答:黑土地、黃土地;東平平原、黃土高原。

教師:對了,兩種土地都有各自的特點,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它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結合手上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我國乾濕區和温度帶的分佈分析) [總結歸納] 略

[播放視頻]

《黃土高原》

[提問]

壯觀雄偉的黃土高原,我們已經看過了,誰能概括出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呢?

學生回答: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疏鬆,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蝕。

[提問]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如何有效治理黃土高原?

[師生互動]

一起閲讀書本P.6活動2的案例。

學生回答:建設淤堤壩,攔蓄泥沙;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

[活動]

完成書本P.6活動。

[小結]

同學們,學習完北方地區,我們得到什麼收穫?(總結由學生説,教師作最後總結)。

[總結]

北方地區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使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我們要記住: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要合理。

板書設計

1、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見投影表格)

2、地區差異地廣、機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黃土高原

4、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二節 南方地區——濕熱的紅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北方地區的特點的比較,引導學生探討南方地區的特點,並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區的

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難點

南方地區的主要自然環境特點及經濟發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北方地區,瞭解了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在此基礎上,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瞭解南方地區。

[新課講授]

[提問]

同學們,我們就居住在南方地區,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區是怎樣的呢?與北方地區對比,南方地區有什麼特點?(通過這一活動讓學生對南方地區有個在概的整個認知。)

[展示圖片]

南方地區地形圖。

[學生活動]

讀南方地區的地形圖,在圖上找出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雲貴高原、海南省、東海、南海、長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陽湖。

(通過學生的讀圖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圖中找到的這些地理事物可以説明南方地區有什麼特點。)

[師生總結]

南方地區主要位於我國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區域。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多分佈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處,河湖眾多、水網密佈。

1.自然條件優越的紅土地

(1)位置、範圍。

(2)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紅土地。

(主要地形區: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四川盆地。)

[學生活動]

完成書本P.7活動2,觀察圖5.9中東南丘陵的土壤與北方地區土壤的不同,認識紅壤的特徵。

[介紹]

紅壤不同於北方地區的黃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環境下發育形成的一種顏色較紅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於農作物生長。耕作時,要適當增施有機肥。

[提問]

南方地區的氣候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氣候類型?相對於北方地區,南方地區氣候有什麼優越性?

[學生回答]

氣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氣候類型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具有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

(3)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

[學生活動]

結合書本P.8圖,説一説南方地區的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4)影響: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茶葉、甘蔗、淡水魚等主要產區。

[展示圖片]

南方地區面積、人口GDP佔全國的比例圖,並提問這圖反映南方地區經濟發展具有什麼特點。

2.經濟大潮湧動的紅土地

(1)人口眾多,經濟活躍、發達。

[學生活動]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國5個經濟特區的名稱及所在的省份,並總結它們的分佈特點,説明了什麼問題。這對發展經濟有什麼有利之處?(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促進南方地區的發展。)

(2)水陸交通便利,對外聯繫最廣泛 。

[教師] 為了促進南方地區更進一步地發展,帶動內陸更多地區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南方提出了一種新的區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

(3)泛珠三角區域合作(“9+2”)。

[學生活動]

閲讀“知識之窗”,瞭解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範圍,瞭解不同省區各自的優勢,並且完成書本P.10活動3。

[總結]

板書設計

一、自然條件優越的紅土地

1.位置、範圍

2.地形:

以丘陵、山地為主——紅土地

(主要地形區: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四川盆地)

3.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

4.影響:

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到三熟

水稻、茶葉、甘蔗、淡水魚等主要產區

二、經濟大潮湧動的紅土地

1、人口眾多,經濟活躍、發達

2、水陸交通便利,對外聯繫最廣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三節 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

教學目標

1.知道與技能

讓學生了解“秦嶺—淮河”一線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徵;瞭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閲讀法、討論法,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壯麗,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重點為、難點

瞭解“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同學們,聽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嗎?故事講到晏子出使楚國時,講過這麼一句話“橘生淮南為橘,橘生淮北為枳”,就是説橘子生長在淮南是橘樹,生長在淮北則是枳樹,它們只是葉子的形狀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通過《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並用其中“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一句話設問引發學生思考。)

[講授新課]

1.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動] 引導學生讀圖,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1)説出秦嶺山脈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麼特點?

(2)找出“秦嶺—淮河”一線通過的主要省級行政單位。

(3)下列省級行政單位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東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學生活動] 1.在地圖中找出0℃等温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係,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氣温差異;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秦嶺—淮河”一線的關係,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降水差異;3.通過這兩氣候要素的差異理解秦嶺、淮河南北兩側的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差異。(引導學生思考,同

時利用景觀圖輔助學生理解。)

[學生活動3]

以“到底北方好還是南方好”作為辯題,進行辯論。在教室兩邊分別掛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風情的圖片(各3~5張),請代表北方、南方的學生分坐兩邊,同組學生(每組裏均有辯手、策劃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鄰。辯論前幾分鐘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學生播放代表當地風情或歌曲錄音,以營造一個虛擬的良好情境,然後讓學生自由辯論,不受約束地説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板書設計

一、秦嶺與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經過的省區

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四節 西北地區——廣袤的土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髮解西北地區的範圍,主要地區、主要地形區、主要礦產區和工業城市的位置,主要鐵路線的分佈;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用圖、畫圖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區自然特徵——乾旱,並分析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講述本區自然資源豐富、地域遼闊、草場眾多,看到本區農牧業發展前景很好,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邊疆的教育,激發學生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問]

在中國分區地理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了哪幾個分區?誰能概括各分區的區域特徵?(從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特點等角度引導。)

[展示圖片]

西北地區景觀圖。

八年級地理教案 篇五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

【素質目標】

一、對“黃土地”、“黑土地”的分佈,土壤,主要農作物有初步的瞭解。

二、掌握森林寶庫的主要分佈地區、優良樹種及林區著名物產——東北三寶。

三、理解北方河流多災害的原因。瞭解新中國成立以後,治理黃河、海河等所採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四、熟練掌握北方地區重要能源基地和重要工業中心的分佈,並熟悉各工業中的主要工業部門。

五、對北方地區居民傳統生活習慣及其與環境的關係有一定了解。

六、懂得首都北京的重要地理位置及主要職能,對北京的古代建築和現代化建設有一定了解。

《教材分析》:重點和難點重點:

1.以黃土地和黑土地為線索的北方地區種植業和自然景觀。

2.黃河、海河等多災原因及其治理。

3.能源基地和工業中心的分佈。

難點:北方河流多災的原因。

【教學過程】

【提供資源】地球人都知道中國功夫。現在我們來欣賞一段關於武術的短片,再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研究一下形成南拳北腿格局的原因。(欣賞武術短片)

自學生疑、學習釋疑】

一、本課是區域地理的第一課,首先應讓學生了解區域地理的概念。為什麼要分區?我國領土廣大,因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等情況的不同,形成若干個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全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二、對北方地區的介紹,教材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採取點面結合、自然與人文結合、優勢與問題結合,抓住重點,扼要從農業、工業、人民生活等方面來介紹。

在講本區的位置、範圍、面積、人口和民族、地形等基本概況時,可聯繫前面已學知識,採用提問和討論的方式進行,並逐一落實在地圖上。可按下列程序進行:

1.我國南、北方以什麼為界?(秦嶺—淮河一線)

2.本區屬什麼温度帶和乾濕地區?(暖温帶和中温帶;主要為半濕潤地區)

3.本區有哪些大山脈和大地形區?(大興安嶺、長白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

三、“黃土地”和“黑土地”只是對北方大地景觀的描述,並不是土壤分類,但也涉及土質特點。講述時,可用列表對比方法:

四、講“森林寶庫”時,可組織學生看“東北林海”的圖片,補充一些有關知識或趣聞,以加強學生對林海的印象,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讓學生自己獲得有關優良樹種、林區三寶的知識。

講温帶水果時,可調查水果市場,或聯繫日常生活中的常識,分清哪些水果來自南方,哪些來自北方,最常見的蘋果、梨等主要來自什麼地方?有的水果就是用產地來命名的,如“萊陽梨”,從而引出我國蘋果、梨的最大產地——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

五、“興修水利,防止水患”一段內容,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可分三步進行:

1.選擇適當資料,扼要敍述黃河、海河等北方河流歷史上多災的史實,給人民帶來過巨大的災難。

2.北方河流多災的原因。讓學生分析濟南降水量季節分配示意圖和海河水系圖,回答下述問題;①濟南位於哪條河的河畔?②濟南降水各月分配有什麼特點?③海河水系大致成什麼形狀?這個形狀對河流水量和入海有什麼影響?

【點難撥疑】

本區大部分為半濕潤的温帶季風氣候,每年降水多集中在七、八兩月,並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現,河流排泄不及,容易氾濫成災。以海河為例,水系成扇狀分佈,集水區域廣,出水口卻很小,過去只有一條入海口(在天津附近),每當雨季到來,災害就不可避免了。

3.新中國成立以來興修水利所取得的成就。黃河的治理在總論部分已經講過,這裏重點講治理海河。繪製一張“海河骨幹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圖”,讓學生找出各大支流的眾多水庫,如北京附近就有密雲水庫、官廳水庫、十三陵水庫等。在下游找出眾多新挖的入海新河。

六、“能源基地和工業中心”是必須讓學生掌握的內容,關鍵有二:一是落實在地圖上,二是注意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繫。

1.各大能源基地的分佈,大部分是總論部分已學知識,可通過填圖加以鞏固。

2.各大工業中心的分佈和主要工業部門,在講遼中南工業區、京津唐工業區時,也多接觸過。工業中心的形成大都與其周圍的資源、能源、交通、科技等條件有關,如鞍鋼、唐山、首鋼就是在其周圍豐富的煤、鐵資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鋼鐵中心;大連是在其優良港口的基礎上建立的造船中心;天津是在附近的鹽場和豐富的棉花產區的基礎上建立的制鹼和輕紡工業中心。

七、“首都北京”的面貌,學生大都比較熟悉,通過看電視、電影、畫報等,已有不少認識。這裏主要讓學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首都的主要職能。北京背靠燕山,面向華北平原,處在南北交通的樞紐,離渤海不遠,位置非常重要。首都的職能講了三點,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城市。雖然經濟、工業、商業都很發達,但不能説成是首都的職能。

八年級的地理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一、能在空白圖上填寫出該地區主要的內海、半島、山脈和平原。

二、能在教師引導下根據氣温、降水圖分析該地區四種氣候類型的分佈、特點及成因。

三、能在空白圖上填寫出多瑙河、萊茵河的發源地、流經國家及注入的海洋,並能説出這兩條河流的經濟意義。

教學重點

一、該地區氣候深受海洋影響的特點及原因。

二、該地區氣候自西向東變化的特點及原因。

教學難點

該地區氣候深受海洋影響的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

啟發式。

教學媒體

板圖+多媒體計算機+掛圖+錄像。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講解】高度相等的點的連線為等高線。假如與海洋距離相等的點的連線叫做等距海線。

【提問】假設某地區有一塊陸地,如圖,請在這幅圖上以200Km為間距畫這塊陸地的等距海線。(學生作圖)

【提問】請你讀34頁圖13.1,以200Km為間距畫非洲的等距海線,找出距海最遠的地方距海約多少千米?

【提問】請你讀53頁圖14.3,以200Km為間距,畫歐洲西部的等距海線,找出距海最遠的地方距海約多少千米?

【講授新課】

位置

【提問】為什麼歐洲西部各地距海近?(面積小、海岸線曲折,像亞歐大陸伸出的大半島,三面臨海。)

【講解】歐洲西部各地距海近,像亞歐大陸伸出的大半島,是歐洲西半部自然環境的一個顯著特點。

【板圖】歐洲西半部輪廓圖

【板書】第十四章 歐洲西部

【提問】歐洲西部海岸線十分曲折,有許多半島和島嶼。主要的半島有哪些?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主要的島嶼有哪些?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

【提問】歐洲西部三面臨什麼洋、什麼海?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

【板圖】北洋、大西洋、地中海。

【提問】大西洋海水深入陸地,形成許多內海、邊緣海和海灣。主要的內海有哪些?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主要的邊緣海有哪些?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主要的海灣有哪些?請你們填在空白圖上。

【板圖】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

【提問】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有何重要性?

【提問】歐洲西部所跨的緯度範圍是多少?屬於哪個温度帶?

地形

【提問】請觀察世界地形圖,下列各圖哪幅代表歐洲西部地形的特點?其它三幅代表哪三塊大陸的地形特點?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用計算機演示:把這四幅簡圖與歐洲西部、北美、澳大利亞、南美四地的地形圖反覆重合、分離,訓練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平原為主的地形

南部山地

【提問】請你讀52頁圖14.2,圖(1)中這三個地形區分別代表歐洲西部的哪些具體地形區?

【提問】這幅地形簡圖與具體地形的分佈有什麼區別?

【指導】請你們在空白圖上填寫出斯堪的維亞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

【提問】請你們仔細觀察歐洲地形圖,哪些國家為山地國家?哪些為平原國家?

【指導】歐洲有很多袖珍小國,請你們在地圖上找出它們:梵蒂岡、摩納哥、聖馬力諾、列支敦士登、安道爾。

【提問】這些國家大多位於哪個地形區上?為什麼山地易形成小國?

【講解】簡介冰川的作用及其形成的峽灣、冰磧湖及波狀起伏的平原。

【播放錄像】

氣候

【提問】請把①②③④四幅氣温、降水圖貼在圖中A、B、C、D相應的位置上,並説明原因。

(多媒體計算機演示)

【提問】A地氣候有什麼特點?是什麼氣候類型?

【提問】D地氣候有什麼特點?是什麼氣候類型?

(提問)請讀55~56頁圖14.8,想一想地中海沿岸這幾種作物是如何適應夏季乾旱氣候的?

【提問】B地氣候有什麼特點?是什麼氣候類型?

【計算機演示】盛行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

【提問】請你們根據影響氣候的四種因素分析B地為什麼會形成這種温帶海洋性氣候?

【提問】假設歐洲西部的地形是圖(1)中②的狀況,氣候會發生什麼變化?

【提問】B、C地氣候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同緯度的B、C兩地會有這樣的區別?

【板書】

水文

【過渡】由於歐洲西部以濕潤的氣候為主,所以這裏有稠密的河網。

【提問】在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下,本地區河流的數量、水量會有何特點?

【板書】

【提問】觀察地形圖説出多瑙河、萊茵河的發源地,流經國家及注入的海洋,並填寫在空白圖上。

【提問】這兩條河在哪個國家境內由運河相連,運河的開鑿有何意義?

【課堂練習】請根據因果關係排列下列卡片,並用箭頭把它們連接起來。

八年級優秀地理教學設計案例 篇七

【教學目標】

1、瞭解西部地區在開發的過程中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

2、理解實施生態保護工程的重要意義,知道“三北”防護林和長江上中游防護林的範圍和作用。

3、理解建立自然保護區的重要性,知道重要的保護區保護的資源。

4、知道西部地區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掌握主要的名勝古蹟。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西部地區生態問題的解決措施,重要的旅遊資源。

2、教學難點:西部生態問題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為主,分析講解為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展示西部地區風景圖片和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視頻。西部地區風景秀麗,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但是在開發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展示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圖片

學生活動:(1)翻看地圖,回憶西部地區的主要地形區和氣候類型及特點。

(2)瞭解西部地區存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分析講述:西部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在開發過程中的急功近利,導致產生了很多的環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並且對於東部的環境和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如沙塵暴和水資源短缺等,都是西部地區惹的禍。

板書:一、生態保護

1、主要問題: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土流失。

講解:西部地區是全國生態保護屏障,這裏對於全國的生態環境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必須進行生態保護。我們主要採取了兩種措施,一是實施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二是建立了很多自然保護區。

學生活動(1)找出“三北”防護林和長江上中游防護林的主要範圍和作用。

(2)找出主要的自然保護區,重點是列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的幾個,瞭解其保護的主要對象。

強調:三北主要指東北、華北和西北。四川卧龍主要保護大熊貓,可可西里主要保護藏羚羊。

板書:2、主要措施:生態保護工程:“三北”防護林,長江上中游防護林。

建立自然保護區:四川卧龍,三江源,可可西里

學生活動:閲讀87、88頁材料,瞭解一下具體的生態保護實例。

展示西部地區旅遊資源圖片

學生活動:找出西部地區主要的旅遊景點,分成自然風光,文化古蹟,民族風情和革命紀念地等不同的類型。記住所在的省區和景點名稱。

板書:二、旅遊資源的開發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西部地區開發中出現的環境問題和豐富的綠資源,知道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