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47K

七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一

【課題】

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天氣

【課型】

新授課

【課標要求】

●區分“天氣”概念,並能正確運用。

●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用實例説明人類活動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並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初步認識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能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看懂簡單的天氣圖。(重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途徑感知身邊的天氣現象,並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學會根據提供的地理信息,通過比較、概括等思維過程,形成天氣與氣候的概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類活動及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的重要性分析,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逐步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教學模式】

目標導學

【教學方法】

講授法、活動教學法、小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準備】

教學課件

【學生課前準備】

收看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

【教學反思】

第四單元天氣與氣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材中佔有重要地位。天氣與生活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主要包括天氣與生活、看圖識天氣、讓天空更藍三部分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天氣與氣候的概念及特點,如何描述天氣、常用的天氣符號,簡單分析天氣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為後面氣温的變化與分佈、降水的變化與分佈、世界的氣候類型、影響天氣的因素、人類活動與氣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七年級學生位於認知發展具體運算階段(七至十一二歲),具備一定依賴於具體事物或形象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發展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學生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感受着天氣的變化及天氣對其生活的影響,亦在國小階段通過其他學科瞭解到一些天氣諺語。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講授法、活動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考慮到地理對七年級學生來説是一門新學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

程中以講授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聯繫實際生產、生活,設計多處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認識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了一個教學課件。多媒體直觀性和交互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較為抽象的地理問題,從而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也給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依據該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角色扮演等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體驗獲得知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書設計】

簡單天氣符號、衞星雲圖

天氣和氣候的概念與區別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讀圖方法和運用地圖的能力,使學生領會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掌握地圖知識和技能,也是今後建設祖國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之一。

[知識和能力]

1、初步瞭解地圖上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註記以及等高線等基礎知識。

2、學會運用比例尺在圖上量算兩地間的距離,以及在地圖上辨認方向。

3、初步學會在各種地形圖上判斷地勢高低起伏狀況,以備將來能用在生活和生產上。

4、在地圖上識別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種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離,在地圖上識別方向、填繪常用圖例和註記。

6、在各種地圖上,學會判斷地勢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讀圖分析能力。

7、能夠使用目的(如旅遊)確定所選擇的地圖類型及其比例尺。

8、舉例説明一到兩種現代高科技地圖(例如遙感圖像和電子地圖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點

1、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和線段比例尺。

2、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用海拔計算地面高度。

4、等高線稠稀與坡度徒緩。

5、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難點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別以及與地圖內容詳略的關係。

2、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

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各種地表形態。

教學設計[導入新課]

同學們,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圖“對話”,獲取我們所需的信息,這是不夠的,還必須認識和熟悉地圖的“語言”——圖例。

板書

地圖的基本因素——圖例

[講授新課]

提出問題

什麼是圖例?

指導閲讀

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3圖1、22中有關圖例的文字説明,以及課本P14第3自然段,使學生知道圖例是指: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説明各種地理事物的數字,又稱註記。

組織活動

1、讓學生看課本P14圖1、24“一些常用圖例”,自己想辦法儘快記住一些常用的圖例。

2、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記憶的好方法。教師給予指導啟發,如點狀的符號有哪些?分別表示什麼地理事物?線狀的呢?面狀的呢?等等。

3、教師可用電腦逐個展示各種圖例,讓學生辨認,也可用課前準備的“圖例卡片”,進行“找朋友”或“對號入座”等遊戲。

4、組織學生進行繪製自己居住房間平面圖的比賽,看誰畫的又符合實際又美觀,圖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設計的圖例等要素。

評價點撥

展示若干學生繪製的平面圖,點撥評價後説明記住圖例固然很好,但地圖一般都附有圖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記硬背,關鍵是要掌握識圖的方法和步驟。結合繪圖中的問題,強調在繪圖和填圖時,圖例要規範準確,特別是註記,應該字體清晰勻正,大小合適,排列應“橫寫自左向右,豎寫自上而下”,點狀事物不離點,線狀事物也是線,面狀事物不出面。

小結過渡

同學們,比例尺、方向、圖例是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只有熟練掌握了這些閲讀地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與地圖“對話”,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板書

二、從地圖上獲取信息

提出問題

1、當前人們的哪些社會活動會用到地圖,各需要什麼樣的地圖?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你是否知道人們除了

利用地圖之外,還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獲得有關地表環境狀況的信息?

討論交流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閲讀材料“地圖家族一覽”,以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列舉説明。

評價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評價後小結點撥。

①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地圖,如氣候分佈圖、農作物分佈圖、工業區或工業城市分佈圖、鐵路、公路分佈圖、旅遊景點分佈圖、商業中心分佈圖、政區圖、軍事地圖等。

②根據地圖的內容,通常可以劃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兩類。普通地圖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經濟一般特徵的地圖,概括程度高,多為小比例尺地圖。專題地圖則是根據專門用途着重反映一種或幾種自然或社會現象的地圖。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計算機在地圖繪製中的廣泛應用,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地圖,地圖家族中新貴族不斷湧現,電子地圖、遙感圖像等使傳説中的“千里眼”“順風耳”變成了現實,人們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傳輸和獲取地理信息,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更大的方便。

④根據目的和需要,選擇和使用地圖,查找和獲得所需的地理信息,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好習慣。特別是地理課的學習過程中更是離不開地圖,正如人們説的那樣:“地圖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圖學好地理呢?

討論引導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地圖在自己學習地理過程中的體會後進一步引導:

1、運用地圖的方法——上課時要做到左圖右書,圖文結合,養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2、運用地圖的步驟:

①看和指——在圖上找到所學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讀和寫——生疏地名反覆讀,同音、近形、近義的地名要多寫。

③想和説——看到的事物要多動腦想,想好以後要表達出來,能夠“看圖説話”,把“啞圖”變為“活圖”。

④變和畫——變是指在地圖上獲取的信息,要善於遷移應用(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畫是指要多動手進行畫圖練習。如照着畫、默着畫、反着畫(如圖上畫的是南半球某種現象,你就畫北半球相反的某種現象)、繁化簡、圖配文、創新畫等。

總之,學地理,在腦海裏時時、事事都要裝有一幅活地圖,逐步建立空間概念。

反饋練習

1、電腦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件事,讓各小組去組織分配的活動,看看需要選擇什麼樣的地圖,為什麼?

2、各小組再去韓國漢城乘坐地鐵,讓學生完成課本P21活動2、

[課堂小結]

根據以下電腦展示,引導學生共同歸納地圖基本要素的內容,強調養成運用地圖的好習慣。

板書設計

作業佈置每個學習小組,用16開紙把學校的平面圖設計出來,以“我為學校提建議”為形式設計未來的`學校建設方案;或以“我浪費時間了嗎”為主題,結合現有城市地圖分析本組同學上學的路線是否最為簡捷。地圖上要有自己設計的圖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繪圖小組同學的姓名,一週後,大家評比,看哪個組繪的最準確、最美觀。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大陸、半島、島嶼、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陸分佈特點。

(2)在世界地圖上説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佈特徵。

(3)培養學生閲讀圖文和空間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分佈。

2、培養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及積極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學難點

1、認識七大洲輪廓及位置的確定。

2、自我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問題的精神和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方法

活動探索式教學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名字呢?(地球),從海陸分佈的角度來看,這一稱呼是否正確呢?

活動一:

下面請同學們用準備好的線繩把地球儀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兩個半球,平分幾次之後,你能發現什麼問題?(無論怎樣劃分,都是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

過渡並提出問題:所以,從海陸分佈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的星球應叫什麼?(水球),我們的先人為何叫地球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後,小組內討論。

小結:

由於古人缺少對地球面貌的整體認識,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所以才稱作“地球”,既然已經叫了那麼長時間地球了,也沒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對於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這些實質性的問題我們要有所把握,絕不能習慣成自然。

活動二:

通過上述活動,我們已經瞭解了海洋麪積大於陸地面積,它們所佔的比例分別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按自轉方向撥轉地球儀,閉上眼睛,用手指隨意按住地球儀的任意部位,咱們看看每次分別按住陸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複幾次取平均值)

小結並提出問題:

通過上圖,我們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結論,它們是均勻分佈於地球表面的嗎?請同學們觀察手中的地球儀,思考南北半球海陸分佈有何不同?(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5,在該圖上隨意找出幾組大陸、半島、島嶼、海洋、海峽。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分別概括上述地理名稱的概念應該是什麼?除了這些名稱以外,我們還經常聽説大洲一詞,它的含義是什麼?請同學們結合教材中,圖2.6及其閲讀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動。

活動三:

1、出示各大洲輪廓圖片,在黑板上掛出相應的世界海陸分佈圖。

2、請每小組同學選派代表逐一介紹其名稱、由來,面積排序,並用磁釘釘在底圖相應的位置上,同時説出相應位置的四大洋名稱及面積排序。

訓練:

通過觀察地球儀完成下列問題:

1、找出相連的大洲及其分界線(亞-非)

2、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極洲,北冰洋)

3、被三個大洋圍繞的大洲?(北美、亞洲)

4、被赤道穿過大陸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個洲圍繞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熱帶,又有温帶,還有寒帶的大洲是?(亞洲、北美洲)

7、練習一筆畫世界

8、在世界簡圖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稱

9、《同步訓練》練習題

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的家園,它為我們提供了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請同學們舉例説明陸地和海洋對我們人類的生存有何意義?作為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你覺得應該怎樣去做呢?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四

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説:“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瞭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板書)

1、地球是什麼形狀的?(看地球衞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後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裏?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註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於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麼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製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麼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並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後請幾位學生上台演示地球自轉,並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裏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麼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並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並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麼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麼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麼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麼?(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麼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麼地方?是90°。位於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麼不同?他們分別用什麼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麼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註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於什麼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現實體驗出發,舉例説出氣温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係。

2、初步學會閲讀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並説出世界氣温的分佈規律。

3、學會使用氣温資料,繪製氣温曲線圖,並能讀出氣温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及簡單的繪圖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閲讀氣温變化曲線圖及氣温分佈圖。

教學難點:

理解氣温的變化規律及分佈規律。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可在上本節課前將學生分成三組,讓學生注意收聽連續三天的天氣情況,每個小組分別關注一天的天氣情況,每組代表作好記錄並填在以下表格當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一天都會關注當天的天氣情況,那麼,每天的天氣狀況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呢?請同學們拿出你們自己記錄的天氣狀況表格,然後看看,在這個季節裏,你們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項?是風力,陰天、晴天,還是氣温?

現在天氣逐漸轉涼了,變冷了,氣温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氣温的有關知識。

教學新課

一、氣温與生活

提出問題: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氣現象是與氣温有關的?

學生討論: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討論,然後每組派一位或幾位代表站起來發言。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説一説

學生回答完後,讓學生閲讀書上的“活動”部分的五則生活實例,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每則例子分別説明了氣温與穿衣、飲食、住房、農作物、交通等的關係。如果同學思維較活躍的話,還可引導學生説出氣温與其他的人類生活、生產方面的關係。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剛才的這個表格,最後兩欄是什麼?那麼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是怎麼測出來的?再看到書上的表3、10,請讀出一天中,8時、14時、20時、2時的氣温是多少攝氏度?從這個圖表中,你能觀察出氣温與時間的關係嗎?你會用數學方法來計算該地的日平均氣温嗎?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 算一算

既然一天當中,會有最高氣温和最低氣温,那麼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測出來的氣温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同學們請看大屏幕,在橫線上填出幾個字,來概括一下氣温狀況。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們這裏的氣温是不是相同的?那麼,現在,這個季節,我國的南方與北方,中國與澳大利亞的氣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師生共同得出結論,氣温是變化的。從而過渡到第二個問題的學習。

二、氣温的變化

提出問題:同學們請看課本上的圖,你們能從這兩幅圖上看出一些什麼信息,然後又能間接地得出一些什麼信息呢?

大屏幕投影:讀一讀 想一想

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討論、比較,然後經過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結論:

1、圖的縱座標都是表示氣温,橫座標都是表示時間。

2、一天中,最高氣温出現在午後2時左右,數值約為31℃,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大概4時左右,數值約為24、5℃。

3、一年中,最高氣温出現在7月,約為24℃,最低氣温出現在1月,約為—6℃。

4、圖中的曲線形狀都是中間向上隆起,呈波峯式。(當學生得出這個結論時,可趁勢引導他們得出南半球的氣温曲線呈波谷式,這是判讀氣温曲線圖的要領之一)

5、可以間接得出的結論是:通過計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氣温與最低氣温之差就是日較差,約為6、5℃;一年中,月平均氣温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為年較差,約30℃。

(學生在經過這樣的自己分析讀圖,討論整理之後,已經有了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

師小結:由此可見,這種用曲線的彎曲變化來反映一個地方的氣温變化情況的圖就是氣温曲線圖,它能更直觀地反映出氣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變化規律。

好的,下面我想問問大家,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一些什麼知識?

學生經過回憶,思考,先後回答出:

1、瞭解了氣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知道了氣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會計算氣温的平均值

4、學會了怎麼讀氣温變化曲線圖

下面,我就想來考考大家,看同學們掌握得怎麼樣了,我們自己動手來繪製一幅氣温曲線圖。

大屏幕投影:畫一畫 比一比

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可相互討論,商量,教師可在下面進行適當地引導、指點,然後繪圖,最後,各小組選出一到兩幅畫得比較好的圖放到屏幕上投影,讓大家進行點評,這樣可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課時

複習舊課,引入新課。

教學新課

三、氣温的分佈

教師引導讀圖並提問,這是一張什麼圖?你是怎麼判斷出來的?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夠回答出來。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問:世界的氣温是怎麼分佈的呢?有什麼規律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要先學會讀等温線圖。

引導學生讀書上圖3、16,然後回答下列問題:

1、什麼是等温線?它與我們以前所學的等高線有什麼不同?

2、同一條等温線上,各點氣温是否相等?

3、相鄰兩條等温線之間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線的稀疏與氣温差之間有什麼關係?

5、在等温線閉合處,如何判斷是高温中心還是低温中心?

等學生答出這些問題後,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圖”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等温線,並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1、等温線分佈有什麼特點?與緯線有什麼關係?

(經過小組討論思考,學生可以答出:等温線大致與緯線平行,並且,低緯度氣温高,高緯度氣温低。)

2、在圖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線,看看它的分佈怎樣?在經過陸地與海洋時,等温線是不是平直的?這説明影響氣温分佈的因素有什麼?還有什麼因素也會影響氣温分佈?

(不平直,等温線會發生彎曲,這説明除了緯度會影響世界氣温的分佈外,還有海陸的分佈也會影響氣温的分佈)

3、在炎熱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終年不化的積雪,為什麼?

學生對這個問題,可能還不太熟悉,教師先引導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説明氣温受海拔的影響,比如,我們爬山的時候,會感覺爬到山頂就很涼爽;夏天,人們願意去城市郊區附近的山地乘涼,然後再引導學生看看書上的圖3、18,並根據有關的提示,計算出該座山頂的氣温應該是24℃。所以説,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氣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夠高,山頂也可能終年白雪皚皚。

歸納小結: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氣温的分佈,會受到緯度、海陸分佈、地勢等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得氣温的分佈變得很複雜了。

做一做:

最後,讓學生做一做書上57頁的“活動”題,並進行講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授課體會:

這節課部分知識有一定難度,對於“世界年平均氣温分佈規律”,雖然使用了掛圖,但同學們還不是很理解。在根據“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約下降0。6攝氏度”這一規律,計算某些些題目時失分率還是很高。下節課對於這個知識點還要加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