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地理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8W

七年級地理教案(多篇)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通過讀圖,使學生了解英國的位置、領土組成、氣候特徵以及氣候同農業生產的關係;

瞭解英國的經濟發展與主要工業城市的分佈。知道英國的首都。

二、通過學習英國農業與氣候的關係,使學生理解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係,並由此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學重點

英國農業與氣候的關係。

教學難點

英國新老工業的分佈及主要工業中心的分佈。

教學方法

討論法、談話法。

教學媒體

英國掛圖、英國主要工業分佈圖,投影片:大不列顛島的年降水量和農業的分佈圖。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歐洲西部大約有30多個國家,它們大都歷史悠久、面積較小,其中世界上工業發展最早,目前在世界經濟中仍然佔有重要地位的國家,就是英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英國。

2、引導讀圖請同學們仔細閲讀英國圖,對比觀察英國、日本,思考它們在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海岸線曲折方面、領土組成方面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兩國的緯度位置近似,但英國的緯度位置偏高,大約位於北緯50°~60°之間。都是羣島國家,英國位於大西洋的東北部,瀕臨北海,與歐洲大陸相望,日本位於太平洋的西北部,隔日本海同亞洲大陸相望;兩國的海岸線都非常曲折,多優良港灣,為它們發展航海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它們成為世界的海運國。英國領土主要由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東北部組成,稱為“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大不列顛島又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英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英國”源自我國對英格蘭的簡稱。後來習慣上用它泛指今天的“聯合王國”。而日本由九州島、本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以及周圍的小島組成。英國同日本一樣,四周臨海,是歐洲西部的一個島國。

板書一、歐洲西部的島國

1、位置和領土組成

引導讀圖請同學們思考,英國沿海多優良港灣,為其發展航海事業提供了良好條件,但是英國成為世界的海運國,除了同海陸輪廓有關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英國地圖,你們還發現了什麼條件?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這與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關係,英國同歐洲之間隔有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這兩個海峽是西歐與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重要海上航道,英國正好處於這個航線的樞紐位置,英國還處於大西洋航線的要衝,這些都有利於英國航海事業的發展。最近英、法兩國為了溝通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聯繫在多佛爾海峽修建了穿過海峽的海底隧道。

板書2、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有利航運

引導分析優越的海陸位置和眾多的港灣,為英國海上交通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那麼英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工業化最早的國家哪?請同學們閲讀英國掛圖,在英國本土找到了哪些礦產資源?它們又對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工業化的國家提供了什麼條件?英國海上交通的發展為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什麼有利條件?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工業又是如何發展變化的?為什麼?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英國傳統工業部門主要是依靠國內煤鐵資源及靠海洋運輸掠奪殖民地的原材料發展起來的。因此,傳統工業部門的工業中心多靠近煤、鐵產區,如伯明翰、倫敦、設菲爾德、格拉斯哥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英國殖民地統治的瓦解,原有工業設備陳舊及國內煤鐵資源的減少,使傳統工業部門中的鋼鐵、煤炭和紡織工業日漸衰退。英國充分利用原有工業基礎和科技優勢,發展了新興的工業部門,如:電子工業等。這些工業部門多分佈在倫敦附近、英格蘭中部和蘇格蘭南部,如:倫敦、伯明翰等。自本世紀70年代以來,北海油田的開採及石油資源的利用,對英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板書二、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l、英國的早期工業及其分佈

2、英國的新興工業及其分佈

承轉英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工業中心比較多。英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而農業的比重不大,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哪?讓我們來看英國伯明翰的氣温曲線和降水柱狀圖(課本第45頁圖14、7),分析一下這裏的氣候特點。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同學們説得很對。這裏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風影響,冬季比較温和,夏季比較涼爽,年降水量比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空氣濕潤,雲量較大,雨天較多,日照較少,屬於海洋性氣候。

引導讀圖請同學們仔細閲讀大不列顛的年降水量和農業的分佈圖,思考並分組討論以下問題:英國乳畜業和種植業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從三幅圖中你看出英國的氣候同農業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東南部產麥區中有一片空白?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英國西部由於降水較多,日照較少,不適合糧食作物生長,但有利於多汁牧草生長,所以畜牧業發達。東南部降水較少,相對日照較多,氣温較高,生長期較長,是種植業的集中產地。東南部產麥區中的空白,主要是倫敦及其周圍的工業區。但是,由於氣候原因,在英國乳畜業在農業中佔重要地位,種植業相對比較少,主要種植小麥和大麥等作物。近年來糧食基本可以自給,但肉類、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進口。

板書三、濕潤氣候與農業

歐洲西部

1、位置和範圍: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西臨大西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面積500萬平方千米。

2、雄厚的經濟實力:

(1)歐洲西部大多數國家是經濟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

(2)歐洲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約居各大洲之首

(3)瑞士——“鐘錶王國”;丹麥——“歐洲的牧場和食品庫”;瑞典——製造業盛名;挪威——人均水產品產量居世界之首;荷蘭——花卉種植業發達,的有“鬱金香”。

3、繁榮的旅遊業:

(1)歐洲西部三大旅遊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

(2)豐富的旅遊資源:

①音樂之都——維也納(奧地利);

②藝術之都——巴黎(法國)埃菲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

③湖光山色“鐘錶王國”——瑞士;

④羅馬古蹟、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⑤地中海沿岸沙灘陽光,看鬥牛比賽——西班牙;

⑥觀賞花卉風車,參觀圍海造田工程——荷蘭;

⑦乘船遊覽峽灣,觀看午夜太陽——挪威;

⑧千年古都,鬥獸場——羅馬;

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國。

歐洲西部的工業工業中心多,分佈密集。

本區工業特點:製造業為主本區對外貿易很發達,許多國家進口原料、燃料、糧食;

向國外出口機械、汽車、化學物品和食品的工業區:德國的“魯爾區”、南部慕尼黑新興工業區;英國有中部工業區及蘇格蘭的高新技術區;意大利東北部工業區。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美國》是七年級地理教科書中第九章第一節的內容。它和第二節《巴西》共同構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對西半球兩類不同性質的國家的概況有所瞭解。本節教材的四個部分都圍繞美國經濟發展展開。本節第一課時分析了美國的人種構成以及美國的農業地區專業化。第二課時則主要認識美國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第二課時是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深入地分析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條件和帶來的問題。

世界高新技術技術產業基地—這部分內容,突出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高新技術工業在美國工業及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資源消耗大國—在學生了解了美國是世界上經濟大國同時辯證地讓學生看到美國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源消耗大國和環境污染大國。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章對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東半球的國家和地區的學習後,已經能夠掌握學習區域地理的簡單方法,並且對於世界地圖、區域地圖和統計圖表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所以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讀圖認識美國的工業分佈以及美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情況。

七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強,指導學生通過分析閲讀材料和活動中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美國工業的地位和高新技術產業對促進其經濟增長的作用。

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對時事的關心,開展模擬世界氣候峯會的角色扮演活動,激發和組織學生就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展開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瞭解美國工業的分佈;

2. 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認識美國消耗了全球的資源,過度排放污染物;

4. 進一步培養學生從地圖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讀圖認識美國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

2. 通過分析材料認識美國經濟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術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3. 通過分析統計圖表認識美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和廢物排放大國;

4. 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理解美國對保護世界資源和環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通過了解美國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教興國的思想;

2. 全面、客觀地認識美國的繁榮和發達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礎上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2. 瞭解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3. 理解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增長的作用。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主要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很清楚地再現。)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三

一、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地區的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運用地圖和資料,説出某一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和突出的自然災害,並簡單説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繫某一國家自然條件特點,説出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運用資料和地圖,説出某一國家交通運輸特點以及主要城市。

課標解讀:

1、運用地圖説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領土範圍和首都。記住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

2、運用氣候類型分佈圖,説出並記住澳大利亞氣候特徵及其分佈特點。

3、知道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並運用資料説明澳大利亞生物的獨特性及其成因。

4、記住澳大利亞地形的主要特點、主要地形區和河流。

5、瞭解澳大利亞的經濟特點,記住其主要出口的農礦產品。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樹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6、運用地圖,記住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和人口、城市、交通分佈的特點並分析其成因。

重點:(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3) 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佈。

難點: 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與農牧業、工礦業發展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學習主題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看以下圖片,回答問題:

(1)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的有 、、、等。

(2)登上澳大利亞國徽的是: 和 。

2、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填寫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國家)、

B (國家)、

C 島、

D 洲、

E 洋、

F 洋。

(2)圖中紅色粗線為 緯線,這説明A國位於 半球。

(3)從圖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大陸上有 個國家,國名是 。

(4)A國領土包括 大陸、阿 島及附近的一些小島。

3、閲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佔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佔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佈在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在今天看來,他們雖然顯得有些原始,但是卻成為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澳大利亞也因此被譽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1)這段文字説明,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數量和種類 。

(2)澳大利亞被譽為 。

(3)為什麼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①位置(聯繫大陸漂移學説)

②自然條件(對比南極大陸) 。

學習主題二:"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1、閲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

澳大利亞的養羊業

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亞沒有羊。18世紀後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由於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適於綿羊的生長和繁殖,綿羊的數量迅速增加。歐洲殖民者看到了養羊業的大好前景,隨後又從西班牙引進了美利奴羊。經過不斷選種改良,培育成產毛量高、毛質細長柔軟的美利奴新種細毛羊。現在,澳大利亞的綿羊大部分是這種羊。

(1)這段文字説明,澳大利亞養羊業發達,羊的數量多的原因是 自然 條件和人為因素: 挑選優良品種 等,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大型的食肉動物。

(2)自然條件一般包括 地形、氣候、水文、等因素。

2、讀澳大利亞地形圖,回答:

(1)澳大利亞大陸地勢 ,地形大致可分為西部 、

中部 、東部 。

(2)中部地勢最低處有湖面海拔為-16米的 湖。還有地下水豐富的 盆地,在低處鑿井,地下水可以自動流出地面,成為 井,但井水鹽度高,不宜作灌溉用水,可作牲畜飲水。

(3)東部有自北向南縱貫的 (山脈)。

(4)全國最大的河流 河,從大分水嶺西側發源,向 注入 洋。

(5)在東北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羣 。

(6)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佈與地形的關係:

①西部、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矮 的和大面積的 (地形), 豐富,有優良的牧草,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因此適合露天圍欄放牧,所以這些農牧業區為 帶和 帶;

②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 (地形)地區,既適合牧羊,又適合發展耕作業,而且二者在時間上不會發生衝突,所以發展混合農業-- 帶和 帶。

3、關於澳大利亞,讀下圖回答:

(1)判斷下列各圖所表示的氣候類型,寫在圖下橫線上,並將其代表字母填到澳大利亞氣候分佈圖的相應位置

(2)這裏氣候具有 半環狀 分佈特點。

(3) 緯線橫穿澳大利亞中部,澳大利亞大部分位於 帶和 帶,南部一小部分位於 帶(填温度帶)

澳大利亞氣候分佈

(4)對照課本P74圖8.37,回答澳大利亞農牧業分佈與氣候的關係:

①中、北、西部地區為廣大的熱帶沙漠氣候區和熱帶草原氣候區,氣候 乾燥 ,適宜牲畜過冬和繁殖,農牧業生產方式為__粗放_式畜牧業;

②東南部為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 温和濕潤 的 温帶海洋性 氣候和 亞熱帶濕潤 氣候,南部和西南部是冬季 温和濕潤 ,夏季 高温乾燥 的 地中海 氣候,既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耕作業,農業生產方式為 混合 式農牧業。

(5)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其他廣大地區放養的羊只相對較少,養羊業地區差異大的自然原因是:

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平坦。而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於其他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只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這裏。其他地區大多屬於半乾旱區,實行的是利用天然草場實行粗放的放牧飼養,低投入低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