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鄉村與城市的差異,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

2.能舉例説明聚落的位置、形態、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瞭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蒐集相關圖片,運用圖片説明城市與鄉村的特點和差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發現地理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生分析城市的好處與不足,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學生認識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教學重難點

1.城市景觀和鄉村景觀。

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人類可以説是喜歡羣居的“高級動物”,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樣的有趣的“居住”景觀。請同學觀察下面幾幅圖,它們分別反映了什麼地方的景觀呢?(邊展示,學生邊回答,教師強調圖片分別反映了城市與鄉村的景觀。)

[承轉]城市與鄉村都是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聚落。

講述新課:

在學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後,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再舉些例子。

[承轉]我們看了這麼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規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幾十人的村莊,大的可以大到上千萬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與鄉村,它們具有不同的特色。那麼,它們有何差別呢?

讓學生分別展示城市、鄉村景觀圖片:引導、啟發學生結合個人所見所聞,討論生活在城市裏有哪些好處?

[啟發]教師可先啟發學生從圖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築情況、商店、醫院等的多少,有無農田、果園、魚塘等方面對比,説明城市與鄉村景觀方面的差別。

[討論]讓學生分組討論,結合個人的所見所聞,教師適當提示城市的學校教育條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娛樂的內容等方面來比較城市與鄉村的差別;並由學生課前做好小課件,上講台當小教師,與其他同學交流小組的討論結果。

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人口規模、從事的生產勞動等方面來討論城市與鄉村的差別。

[講述]: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不難看出,鄉村是人口規模較小的居民居住地。規模最小的叫做村莊,大一些的叫做城鎮,但我們也把它歸為鄉村聚落。鄉村的周圍有農田分佈,居民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動空間。而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從事非農業產業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並對周圍的地區的發展起着顯著的帶動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確存在很多的`好處。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你我就身在其中,結合自己的生活體會,哪位同學起來説一説你認為城市存在着哪些問題呢?

教師引導學生從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業困難等方面來進行討論。

[小結]隨着城市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越來越大,自然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我們更加要加強城市的綠化,管理與保護。在城市的建設中,要注意人與自然的協調關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環境來。

[過渡]前面我們瞭解了聚落的形態,主要包括城市與鄉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處於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的,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多的鄉村發展成為城鎮、進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佈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勻,從前面的世界人口分佈知識,我們就可以知道,人口分佈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佈情況。

教師進一步引導:我們當地的民居建築有何特色呢?(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世界各地的民居風格不同,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社會經濟生活關係密切,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等。

[承轉]正因為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聚落建築風格各異,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

講述“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展示]各類文化遺產的圖片,教師邊介紹邊引導學生欣賞圖片,然後請學生考慮圖片反映的內容有什麼共性?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總結: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它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城市、某個民族、某個國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制度、民俗風情、經濟科技等到的發展水平以及其與環境的關係等。

[教師提問]有人在古代建築物下刻寫“X到此一遊”,這種做法對嗎?(不對)為什麼?(學生討論)

[小結]:文化遺產是人類寶貴的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經濟、科研價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在於:為我們研究人類各個時期的文化精神、社會制度、民族風情等有着重大的意義。特別為我們人類如何去協調人地關係,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寶貴的資料!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課堂板書設計,概括本課知識要點:

1.聚落:人們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為城市與鄉村兩種形式;兩者的差別;

2.聚落的形成及其與環境的關係。

3.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

[課堂鞏固]

1.鄉村聚落類型及其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A.農村——放牧B.牧場——伐木C.漁村——捕魚D.林場——種植

2.關於鄉村與城市聚落景觀差異的描述,正確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觀改變小、建築密而高B.鄉村道路縱橫交錯,網線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學校多D.鄉村人們工作節奏快、文化生活豐富

3.影響聚落形成與發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資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氣候⑥植被⑦地質⑧交通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篇二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運用地圖,説明東南亞的地理位置,範圍。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特徵,河流特徵等要素。瞭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和分佈,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2、能力目標: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瞭解。

教學重點:

1.掌握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環境,地形特徵,河流特徵等要素

2.瞭解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和分佈,以及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難點:通過對東南亞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的對比分析,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二、導入新課:

觀察亞洲政區圖。

指導學生讀圖。

回憶與中國相臨的16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最南端的,與我國的廣西、雲南交界的就是緬甸、老撾、越南,這三個國家以及位於這三個國家以南的國家,往往呈現出一派別具一格的熱帶風情,由於這裏是亞洲的最東南角,這個地區就被人們叫做東南亞。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讀圖。強調方法的掌握遠比知識的掌握重要。

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佈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徵。

一.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列表比較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自然環境各方面的相同點和差異

2.通過地形圖分析:

(1)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2)馬來羣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1)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繫,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特徵的記憶。

(2)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羣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徵。指導學生閲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閲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學生以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由於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1)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2)在馬來羣島上,終年高温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穫馬來羣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羣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四、小結和作業:回顧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做配套練習。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東南亞的國家,以及各國的首都。掌握東南亞聯繫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

2、能力目標: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教育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瞭解。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説明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通過分析亞洲地理位置的過程,掌握分析某一區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並依此運用地圖分析歐洲的地理位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我國鄰國的情況有大體的瞭解。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複習提問上節課內容。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以謎語引入:大江之中——河內;長鼻盛會——萬象;舉頭望明月——仰光(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簡單介紹。)

三、講授新課

㈠國家、首都、居民

1、國家:

利用掛圖指圖。指導學生讀圖的方法、技巧。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老撾——萬象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緬甸——仰光馬來西亞——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文萊——斯里

巴加灣市東帝汶(最新獨立)

其中與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2、首都(沿河分佈)完成書上37頁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如何讀圖,積極主動思考地理問題。

3、居民

利用書38頁的課文總結強調,從課文中使學生注意到新加坡的華人、華僑,引申到整個東南亞地區。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佈最集中的地區

㈢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於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説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課時安排: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讀圖瞭解東南亞地區主要的農產品、礦產品大的分佈。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

2、能力目標進一步訓練讀圖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

3、教育目標:通過學習瞭解東南亞各國經濟的特點,從而比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形式上的差異。

教學重點: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教學難點:掌握佔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和在各國中的經濟地位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課內容。

請學生説説東南亞的氣候和地形。(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大家知道泰國的香米嗎?他與我們我家產的大米有很大的不同。味道很好,泰國就在東南亞,那麼東南亞還有哪些物產呢?

板書:

㈣富饒的物產

三、講授新課:

指導學生閲讀地圖的方法必須先看圖例。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佈。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總結: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簡單介紹。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總結南亞的物產,完成書上練習題鍛鍊學生讀圖解題的能力,養成學生讀圖解題的習慣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三

一、基本情況:

通過七年級上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不夠重視,知識還沒有形成系統,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我將本着認真,嚴謹的教學態度開展本期教學工作,在新的學期裏希望揚長避短,深入學生,力爭取得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標:

教完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具備必要的基本技能,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一個明晰的瞭解,對世界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着較為詳盡的知識掌握。

三、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5章:

1、《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瞭解亞洲的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環境特點,人文環境特點。

2、《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突出日本自然災害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日本經濟與其他國家的聯繫,瞭解東南亞地勢變化、地形結構特點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等。瞭解印度人口的特點。瞭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

3、《東半球其它國家和地區》;瞭解中東地理位置的特點,石油資源,宗教,歐洲西部,歐盟,畜牧業,旅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農業生產,文化習俗。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經濟。

4、《西半球的國家》,瞭解美國移民國家,農業地域專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巴西,民俗。

5、《極地地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科考與環保的重要性等。

四、本期教材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徵;

五、教學措施:

1、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學會讀圖、填圖、從客觀上解地理單元的知識。充分利用地圖冊來實現這樣的學目標和要求。

2、進行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數據的強化記憶,對地理知識進行必要的儲備。同時,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回憶上學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識,讓學生對世界地理能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也為他們今後地理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3、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多種教學形式,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培養學生關注自然,關心社會,關心時事的自覺性。收看《新聞聯播》,《世界之窗》,《正大綜藝》等節目,增進對世界瞭解。

六、教者要求: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A、課前準備好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邏輯,適當補充有關資料,培養學生興趣、愛好,考慮教法。B、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情感。

2、搞好課後輔導,針對不同的學生現狀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

3、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博採眾長,提高水平。

4、充分利用網絡,不斷拓寬知識面,為教學注入新鮮血液,開展課件教學,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和掌握知識。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學會通過讀圖説明俄羅斯地理位置的特點,認識俄羅斯是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世界面積的國家。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能在地圖上指出俄羅斯的臨海和主要鄰國。

二、認識俄羅斯地形、氣候、資源的地理特徵及分佈特徵。

三、瞭解俄羅斯人口、民族、經濟、交通、城市和港口的特點及分佈。

四、瞭解俄羅斯在自然和經濟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

教學重點

俄羅斯自然特徵和經濟特徵。

教學難點

一、俄羅斯氣候成因。

二、自然與經濟的地區差異。

教學媒體

掛圖、幻燈片。

教學方法

引導讀書,總結歸納。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上節課我們講敍了歐洲東部和北亞的範圍和國家,今天我們介紹這個地區最主要的國家俄羅斯。請同學看附表“歐洲東部和北亞國家概況”,從面積和人口上可見俄羅斯是該區、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是該區也是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板書】一、世界面積的國家

①在此可從經度跨170°,是世界跨經度最多,東西長1萬多千米,與中國5 000千米相比是世界東西最長的國家等方面讓學生體會俄羅斯面積廣大,世界第一的特徵。

②找14位同學讓每人代表俄羅斯的一個鄰國,然後按方位順序向其他學生報告自己所代表的國家,得出結論:俄羅斯是世界鄰國最多的國家。

③教師最後總結概括。

【板書】1.面積1 700萬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人口居世界第六位,l.5億人。

3.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俄羅斯人佔總人口81%。

【板書】二、俄羅斯自然及經濟特徵

該部分可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書上給予的文字和圖自己進行概括總結。在總結中要注意進行歐洲東部和北亞的對比。教師也可列下表帶領同學邊總結邊填表。

俄羅斯總體特徵 歐洲部分 亞洲部分

面積 世界第一,1 700萬平方千米 佔全國1/4 佔全國3/4

人口 世界第六,1.5億 佔總人口3/4 佔總人口1/4

地形 較為平坦,平原、高原面積廣大,烏拉爾山、高加索山為歐亞界線 東歐平原

自西向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温帶大陸性為主的氣候,東西差異較大 受大西洋影響屬温和的大陸性氣候 典

型的大陸性氣候,北冰洋沿岸極地氣候

河湖 河湖眾多 河湖少,主要河流伏爾加河,歐洲最長,俄羅斯人稱為“母親伏爾加” 多大河湖泊,流向自南往北注入北冰洋,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資源 自然資源極其豐富,石油、天然氣、煤、森林、水能、鐵、有色金屬儲量產量在世

界上名列前茅 佔全國20% 佔全國80%

工業 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

核工業、宇航業

(工業發達)以莫斯科為中心,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機械、化工、多種輕工業中心和以烏拉爾

為中心的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工業較落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重工業、軍事工業為主

農業 不穩定,集中分佈在中部和南部。主要農作物小麥、馬鈴薯、向日葵、亞麻 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區(農業發達) 世界針葉林帶南部有部分農耕區(農業不發達)

交通 歐洲東部發達,西伯利亞大鐵路貫穿東西 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鐵路網,伏爾加河航運(交通發達) 橫貫東西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單一)城市 多而集中,莫斯科、聖彼得堡、摩爾曼斯克 少而稀疏,伊爾庫茨克、符拉迪沃斯託克(海參崴)

對自然及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後教師可讓學生結合中國東西差異及經濟發展的戰略有關知識,讓學生根據俄羅斯東西差異的國情為其設計發展規劃,最後教師再介紹東部開發的狀況及開發的條件和前景。

【板書】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最後可設置以下反饋題:

1.經過歐洲東部和北亞各方面的對比,你説説為什麼俄羅斯是歐洲國家?

2.對俄羅斯四大工業區的特點、發展條件及主要工業部門進行列表分析。

3.俄羅斯各地氣候有什麼差異,並分析其原因。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俄羅斯

一、世界上面積的國家

1.1 700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億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國家(100多個民族)

二、俄羅斯自然、經濟特徵及東西差異

(教師提供對比以下方面)

面積 人口 地形 氣候 河湖 工業 農業 城市

三、東部地區的開發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 篇五

一、班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現身邊的地理知識。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瞭的瞭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有較為詳盡的瞭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瞭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並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二章瞭解地區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並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的影響。

第三章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並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澳大利亞等。瞭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帶的分佈。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運用現代化教學設施,製作教學道具等,創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利用地圖、地理填充圖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理性認識。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繫,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結構,為今後的繼續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並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情感,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設施,多方位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