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彙總13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6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3篇《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相關的範文。

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彙總13篇)

篇1:新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

教學要求

1.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2.通過閲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3.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4.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法和歸納法學習區域地理。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徵。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徵,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佈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於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並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説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課時。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儘量採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像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閲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温高,最冷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於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髮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總的來説,河流的流量隨着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係。首先分析“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後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徵。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閲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並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地形、氣候

主要農作物 氣候

作物熟制 氣候

傳統運輸方式 地形

傳統民居 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域比較研究歸納區域特徵。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説明兩個區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域的特徵,對於理解區域內人地關係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後,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係,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係的教育.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範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2.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並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方法。

重點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

難點

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範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並説説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於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後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於東部季風區,比較濕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於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

2.西北的氣候類型:温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徵:乾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後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徵,也瞭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乾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徵的方法。

佈置作業

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新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投影片、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x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台詞(課文中的敍述)配套,依次打開。

[講授新課]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着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説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

同學們請看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屏幕顯示)x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遊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是,可以。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做完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

提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屏幕顯示)

__省(自治區)__縣(自治縣、市)__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説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後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__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麼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説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説明。

(大屏幕顯示)

__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__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__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屏幕顯示)

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屏幕顯示)

活動2:(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繫)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 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 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 表示投遞局的代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屏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並附有區域名稱)教師用光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範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後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範圍都落實到圖上,並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 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乾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於濕潤、半濕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温線的分佈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 mm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温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範圍。正是由於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於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 (山脈)、(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類型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於哪個地理區域。

x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方地區

x藏自治區 南方地區

北京 西北地區

上海 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區域的劃分

第二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教學要求

1.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2.通過閲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3.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4.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法和歸納法學習區域地理。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徵。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徵,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佈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於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並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説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課時。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儘量採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像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閲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温高,最冷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於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髮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總的來説,河流的流量隨着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係。首先分析“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後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徵。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閲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並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地形、氣候

主要農作物 氣候

作物熟制 氣候

傳統運輸方式 地形

傳統民居 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域比較研究歸納區域特徵。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説明兩個區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域的特徵,對於理解區域內人地關係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後,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係,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係的教育.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範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2.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並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徵的方法。

重點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

難點

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範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並説説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於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崑崙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後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於東部季風區,比較濕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並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於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乾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徵。

2.西北的氣候類型:温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徵:乾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於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後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鹼、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瞭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乾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徵,也瞭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乾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徵的方法。

佈置作業

完成P14的活動題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一、乾旱的西北地區

1.地形

2.氣候

3.自然特徵

第四節 青藏地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製作青藏地區簡易地形模型,並説出該地區的位置和範圍。 2.能通過模型製作及計算分析出該地區地高天寒的自然特徵。 3.能根據自然特徵,結合地圖和模型説出該地區河湖、人口、種植業、畜牧業的分佈特徵。 教學重點 高寒環境中形成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 教學難點 分析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和牧業的影響。 教學方法 發現法。 教學媒體 中國地形圖、青藏地區地形圖(學生每組一幅),實驗托盤(學生每組兩個)、已經調勻的812膩子粉(學生每組一盆),空白小旗(學生每組若干)、景觀圖片、投影片、錄像資料。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兩幅景觀圖——長江中下游景觀及青藏高原景觀。 展示“中國地形圖”,在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及青藏高原貼A、B兩個紙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A地景觀?哪個是B地景觀? 【設問】B地是在什麼地區?(青藏高原地區) 【講授新課】 【板書】第四節 青藏地區 【設問】為什麼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景觀相差如此之大?(海拔差異大) 【設問】請你們讀“中國地形圖”估計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學生討論、回答。 【啟發】請各組同學按照每釐米代表100米的垂直比例尺在兩個托盤裏用821膩子粉分別堆放兩個土堆代表這兩個地形區。 學生動手感知兩地高度差。 【設問】你們感覺青藏地區地形的特點是什麼?(高) 【設問】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下降0.6℃,請大家計算兩地的氣温差。 學生計算並回答。 【設問】可見,青藏地區氣候的特點是什麼?(寒) 【板書】 在“中國地形圖”上把C 、D 兩個紙片分別貼在經度相同的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展示塔里木盆地和乞拉朋齊兩地典型景觀之圖片。 【設問】這兩幅景觀圖哪個是 C地景觀?哪個是 D地景觀? 【設問】為什麼經度相同的兩地景觀會如此不同?(青藏高原阻擋了北上的暖濕氣流)

【設問】青藏大部分地區的降水狀況會如何?(旱) 【過渡】剛才我們瞭解了青藏高原的位置:地處亞熱帶,深居內陸,那麼青藏地區的範圍如何呢? 【啟發】請你們把剛才堆的青藏地區的模型再加工一下,即根據地形圖在模型上製作出聳立在青藏地區周圍的主要山脈,並把寫有山脈名稱的小旗插在對應的山脈上。 學生動手操作。 【板圖】青藏地區主要山脈。 【啟發】請讀第78頁圖11.47,識別青藏地區包括哪些省級行政區?請把寫上省級行政區名稱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上。 【投影】

地區 西北地區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青藏地區

面積佔全國總面積(%) 30 20 25 25

人口占全國總人口(%) 4 40 55 1

【設問】該表格説明青藏地區人口分佈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地廣人稀,高寒)

【設問】這是我國藏族的主要聚居區。藏族同胞有哪些生活習慣與高寒的環境相適應?

(簡介藏族服裝與日較差大的關係及藏族舞蹈動作幅度小與高原缺氧的關係) 【設問】請你們讀手中青藏地區地形圖,據圖分析這佔全國1%的人口會選擇居住在哪裏?為什麼? 請各組同學討論之後在模型上你們選擇的地方插上小旗。 學生分組討論、畫圖,各組間交流、討論。 【小結】青藏地區的人口城鎮都分佈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兩岸,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和黃河支流湟水谷地。 【指導】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雅魯藏布江、黃河及湟水的河道。 【板書】地廣人稀

【過渡】請你們讀書第78頁圖11.47,看看青藏地區還有哪些重要的河、湖,請你們在模型上開挖出來。 【板圖】重要河、湖 【設問】青藏地區的河湖有什麼特點?(世界河源,多鹹水湖)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能成為許多大河的發源地?(冰川縱橫,固體水庫) 【設問】為什麼多鹹水湖? 【板書】冰雪河湖

錄像展示青海湖景觀。 【設問】青藏高原能否發展種植業?有哪些有利條件?哪些不利條件?(能。有利條件:日照強,温差大。不利條件:降水少,氣温低) 【投影】水稻、小麥、青稞、豌豆等作物習性比較表。 【設問】青藏高原適於種植哪些作物?(簡介青稞) 【設問】觀察青藏地區地形圖,你們覺得這些作物應該種植在哪些地方?請你們把畫有小麥、青稞、豌豆的小旗插在模型的相應位置。 各組討論、組間交流。 【板書】河谷農業

【講解】這些作物有兩個特點:即喜温涼和優質高產。在青藏地區培育出的黃瓜能有小孩胳膊粗。 【設問】為什麼青藏地區作物單產高? 學生討論。 【投影】農作物單產高

白 天 光合作用強

大氣潔淨、晴天多、日照時間長 製造營養物質多

夜 晚 呼吸作用弱

氣 温 低 消耗營養物質少

全 年 生育期長

氣 温 低 積累營養物質多

【設問】青藏地區農作物的分佈也具有垂直分佈規律,請你們把下列右側的三紙籤貼在左側示意圖的對應位置上。

學生討論,貼紙籤。 【過渡】青藏地區適於發展種植業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適於發展什麼樣的農業?(畜牧業) 【設問】青藏地區分佈最廣的三大畜種有:犛牛、藏綿羊、藏山羊。請同學們看課本第79頁圖11.48和圖11.49犛牛和藏綿羊的圖片。這些畜種有哪些特點與高寒環境相適應? 請學生讀第79頁“讀一讀”,(一)犛牛。 【板書】高寒牧業

【課堂小結】指板書小結本區奇特的自然景觀,並簡述高寒環境對氣候、水文、人口、農業、牧業的影響。 【課堂練習】(略)

新版地理八年級下冊教案

篇2: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理解區域劃分的原因及相應的地理區域類型;

2、在簡單地圖上進行區域劃分;

3、在地圖上指出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4、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意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

2、使學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劃分方法。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教學重點

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位置、範圍及劃分原因。

教學難點

結合地圖,使學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間概念。

教學方法

讀圖觀察、啟發式講述、學生活動、探究。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班請來了四位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課前安排好四位同學穿好新疆維吾爾族、西雙版納傣家族、東南沿海特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特色服裝並通過預習掌握本章四地情況),現在請他們一一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們的家鄉情況好嗎?

好!(同學們鼓掌歡迎,烘托課堂氣氛)

〔講授新課〕

分別把課前掛好的新疆高山牧區景觀圖、西雙版納熱帶風光傣家竹樓景觀圖、東南沿海經濟特區的工業生產流水線景觀圖和長江三角洲農業及工業景觀圖與四位扮演者(學生)口述台詞(課文中的敍述)配套,依次打開(注意:不要一齊打開,這樣可能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這項活動完畢後,再叫一、兩名同學試着描述自己家鄉的特點。

教師帶領同學們一起總結:以上同學的描述,説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大屏幕依次顯示)

至此,同學們已經或多或少地瞭解了一些中國的地理差異。

板書: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

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理區域呢?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可做點撥,最後總結:它們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的。(板書)

同學們請看大屏幕。(課本圖5、1)

按學生座位分成四組,每個組負責在其中一個地理區域中找出有關區域的術語,最後每組選一名代表,陳述結果,教師彙總:(大屏幕顯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牧區

東南沿海——經濟特區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熱帶——旅遊區

長江三角洲——農業區——工業區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

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嗎,可以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嗎?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是,可以。(板書)

活動1:(課文第3頁活動第1題)

做完後,讓同桌的同學相互交換劃分結果。教師問:你們是不是發現劃分結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導學生認識到劃分區域要有明確的指標。

同學們,假如美國有一位朋友想給你寄信,你能告訴他你的詳細地址嗎?(提問一到兩名同學)

(大屏幕顯示)

××省(自治區)××縣(自治縣、市)××鄉(鎮)

幾位同學都是首先説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區)然後是縣(自治縣、市),再者是××鄉(鎮)等,大家想一想,這個順序有什麼意義呢?不這樣可以嗎?請同學説明,若學生有疑問,教師舉例説明。

(大屏幕顯示)

××省(自治區)——一級行政區

××縣(自治縣、市)——二級行政區

××鄉(鎮)——三級行政區

總結:(大屏幕顯示)

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以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板書)

舉例:(大屏幕顯示)

活動2:(課前讓學生自己調查、瞭解郵政編碼與不同級別的行政區域之間的聯繫)檢查學生調查結果:

第一、二位編碼

表示一級行政區

第三、四位編碼

表示下一級行政區

第五、六位編碼

表示投遞局的代碼

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區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呢?

如:長途電話號碼:區號+電話號碼

承轉: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根據不同的理由(或滿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地理區域。(利用多媒體大屏幕顯示中國地形圖)同學們請看大屏幕: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將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進行區域劃分。(這時,在中國地形圖上出現閃動的區域界線,並附有區域名稱)

教師用光標指到哪個區域,即請同學們集體讀出這個區域的名稱。

總結:這就是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板書: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原因及區域位置和範圍。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活動,探究)——做第5頁活動題,同學們可互相討論,交流活動結果,最後教師總結,把區域界線、位置與範圍都落實到圖上,並做板書。

活動題目參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線A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夏季風的影響,大致與400 mm等降水量線一致——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很難受到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較少、乾燥。東部季風區受夏季風影響較多,降水較多,屬於濕潤、半濕潤區。

2、①界線B大致與1月0℃等温線的分佈最接近。

②界線B大致與800 mm等降水量線的分佈最接近。

③界線B的確定,主導因素是氣温和降水——綜合的氣候方面影響。

④秦嶺—淮河。

3、第一、二級階梯的界線基本吻合。

界線C的確定,主導因素是地形因素。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主要了解了人們可根據不同的需要劃分地理區域,一個地區可同時兼有多重“身份”。同一類型的區域,還可劃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級別的區域。在此基礎上,我們重點學習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依據、位置和範圍。正是由於區域間存在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我們才有必要對它們進行區域劃分,有利於人們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

知識要點與檢測

〔反饋練習〕

1、填空

(1)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山脈)、(河流)一致。

(2)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是影響的界線,大致與mm等降水量線一致。

(3)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及北方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與、級階梯分界線一致。

2、判斷

(1)一個地區只能屬於一個地理區域。

(2)同一類型的區域沒有級別高低或尺度大小的區別。

(3)我國的地理區域只有四個。

(4)我國四大地理區域在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各具特色。

3、下列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或全部位於哪個地理區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北方地區

西藏自治區

南方地區

北京

西北地區

上海

青藏地區

4、填圖(圖見課本)

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繪下列地理事物:

秦嶺、淮河、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脈

參考答案:

1、(1)秦嶺   淮河    (2)夏季風   400    (3)一    二

2、(1)×  (2)×  (3)×  (4)√

3、

4、略

板書設計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

第一節   四大區域的劃分

篇3: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山東農業在全國的地位,知道主要的農產品其分佈。

2、分析山東農產品豐富的原因。

3、知道山東主要的工業部門和分佈地區,理解山東工業分佈的差異。

4、瞭解山東主要的文化旅遊資源的分佈。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的主要農產品和旅遊資源。

2、教學難點:山東農業和工業的分佈和位置、地形和氣候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為主,演示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討論發言,介紹自己家鄉主要的農產品和工業。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我們家鄉的主要產業和文化資源。

展示山地主要農產品分佈圖

學生活動:分成四個小組,分別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產,通過閲讀農產品分佈圖,找出山東主要的農產品和分佈地區,討論其分佈和地理條件的`關係。

總結講述:山東的農產值多年居全國首位,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大省,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和禽蛋等居全國首位,其中,糧食集中分佈在魯西北平原和沿海地區,經濟作物分佈於山地丘陵地區。著名的蔬菜產地有壽光、蒼山和章丘等。

板書:

一、農業生產與名優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壽光、蒼山、章丘

引申:山東農業發達,農產品產量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優越,回憶前面內容,討論山東的氣候,地形和海陸位置對於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得出答案

展示海爾、浪潮等幾個全國著名品牌。指導學生活動完成下列問題。

(1)閲讀課本找出山東主要的工業部門。

(2)瞭解山東工業分佈的不均衡性。

(3)知道山東著名品牌所在地。

(4)結合102頁活動,完成相關題目。

重點講解:山東是全國著名的工業大省,多種工業部門居全國第一位,如黃金、水泥、家電等。但是分佈很不均勻,主要分佈在膠東半島和膠濟、京滬線沿線地區。魯西北和西南地區工業較少。

板書:二、工業產生優勢

1、主要工業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建材、食品。

2、分佈: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展示山東著名旅遊資源和孔子的圖片。

講解:山東是我國古代文化之鄉,有齊文化和魯文化之分,是聖人的誕生地。其中齊文化以淄博為主,魯文化以曲阜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學生活動:

(1)閲讀課本102頁,瞭解齊魯文化的特點和區別。

(2)觀察山東主要旅遊資源分佈圖,找出山東著名的旅遊勝地。

補充:一山一水一聖人是山東主打的旅遊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聖人是曲阜孔子的故鄉。

板書:

三、地域文化與旅遊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遊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海濱。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主要的工農業和發展和分佈,瞭解了山東的文化特徵和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們一定要為把家鄉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書設計:

一、農業生產與名優產品

1、主要農產品:蔬菜、水果、油料、水產品,肉類和禽蛋。

2、蔬菜之鄉:壽光、蒼山、章丘新課標第一網

二、工業產生優勢

1、主要工業部門:能源、化學、機電、紡織、建材、食品。

2、分佈:膠東半島,膠濟、京滬沿線。

三、地域文化與旅遊

1、分類:齊文化(淄博,青州),魯文化(曲阜)

2、旅遊勝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島海濱。

教學反思:

篇4:八年級地理下冊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山東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

2、討論提出解決的措施。

3、明確區域發展的方向與重點。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山東經濟的差異和發展的重點和方向。

2、教學難點:山東經濟存在差異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自學為主,講解為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回憶上節內容,雖然山東總體經濟情況居全國前列,但是各地發展很不均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山東經濟發展的差異和發展重點與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級市人均GDP圖(20xx年)

學生活動: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後5為的地級市,分析其分佈特點。

(2)計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從地理位置、資源和基礎等方面討論山東各地經濟差異的原因。

(4)結合本地實際提出縮小差異,加快發展經濟的措施。

分析:因為山東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資源分佈也不均衡,基礎條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東的西部地區,如菏澤、聊城、德州等地經濟發展緩慢,而東部沿海地區,如青島,煙台,威海經濟發展很快。

板書:

一、區域發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達,西部落後

講述:山東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今後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希望儘快建成一個“大而強,富而美”的新山東。

學生活動:

(1)閲讀課本105頁,瞭解山東經濟發展的目標。

(2)知道山東區域發展的重點是什麼(穩步提高農業,製造業和第三產業。

(3)瞭解山東交通發展藍圖。

總結板書:

二、區域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

1、發展方向。

2、發展重點:農業,第三產業,旅遊業,交通運輸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山東區域經濟的差異,知道了各地發展經濟都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我們要了解山東經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為把我們家鄉建設的更美好而努力學習,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設新山東的洪流中。

板書設計

一、區域發展差異

1、經濟差異:東部發達,西部落後

2、發展措施

二、區域發展方向與發展重點

1、發展方向。

2、發展重點:農業,第三產業,旅遊業,交通運輸

篇5: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及學科參與意識,使學生獲得對其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拓寬學習空間;

2、使學生掌握閲讀和使用地圖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讀圖觀察問題、解決問題及運用其他手段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以自學為主瞭解歐洲西部位置、地形、氣候概況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和難點:

重點:

歐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氣候概況。

教學難點:

利用地圖説明其位置、地形、氣候特點及它們的相互關係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輔助教學;

2、為學生自學設計的課堂練習(一)、(二)。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第一課時:

導入: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對外敞開了國門。我們周圍也出現了很多出國留學、打工或旅遊的人。不管他們以何種目的的出國,他們一般會選擇什麼樣的國家呢?(學生總結回答: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

師:世界上有一個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你們知道在哪兒嗎?

生:歐洲西部。

引導學生,切入主題

師:關於歐洲西部,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師、生活動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各抒己見,回答老師所問。有的.學生談到歐洲西部的旅遊景點;有的學生談到歐洲西部的經濟:歐元、歐盟等;還有的學生談到了當今的熱點問題:瘋牛病、口蹄疫、炭疽熱等)

師:這麼好的地方,同學們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學生異口同聲,熱情高漲)

師:要想去歐洲西部,首先我們要確定它的——?

生:地理位置。

師:對了,我們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麼出門旅行,尤其行程較遠的時候,我們要隨身攜帶一些衣物,這就需要提前瞭解歐洲西部的——?

生:氣候狀況。

師:很好。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備無患。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歐洲西部有哪些獨

特的自然景觀;要觀賞這些景觀需要到哪些國家去;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些地方。這就需要了解歐洲西部的——?

生:地形、地貌概況以及河湖狀況。

學生自主學習體驗成功

板書:

一、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

特徵:國家眾多、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師:歐洲西部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的區域,巨大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是推動歐洲各國求同存異,走向聯合的動力。

介紹歐盟:

板書:

二、歐盟

(1)簡介(十五個成員國)

讀圖找出歐盟的主要成員國及其首都

根據圖8.14描述歐盟的作用及其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

討論:為什麼要成立歐盟?歐盟給本區的人民帶來了那些利益?

―――示意圖從哪5個方面説明了歐盟的作用。

(2)作用、影響、意義

好,我們下一堂課繼續來學習西歐的其他知識。

第二課時:

師:屏幕上面是我們急需解決的有關“歐洲西部”位置、地形、氣候等方面的問題。(根據課件顯示內容,分組討論答題。配樂,教師巡視答疑。培養學生的讀圖觀察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感受學習的樂趣)時間到,音樂停。

師:(評價)同學們真棒!大家馬上就可以進入“歐洲西部”開始你們的異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請隨老師進入“氣候”圖中,觀察山脈走向的變化及暖濕氣流的深人情況。(教師進行動畫演示,學生注意觀察,直觀感知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及地理因素間的相互關係)

提問:假如阿爾卑斯山脈走向發生變化、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消失,歐洲西部的氣候會有變化嗎?

生:阿爾卑斯山脈變為南北走向,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就不能長驅直人,歐洲西部大範圍也不再是温帶海洋性氣候而應是温帶大陸性氣候;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消失,有利於海洋氣流的深入,使整個島嶼顯示温帶海洋性氣候。(給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盡情“遊覽”)

師:現在請大家試着點擊本圖的右下角,看看會有什麼驚喜帶給大家!(學生點擊進入,屏幕上出現了五彩斑斕的彩色世界,隨着可愛的小天使飛來飛去,“恭喜你,你成功了”幾個大字由遠而近的出現在畫面中。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使學生獲得自信)

師:點擊“你成功了”進入到“國家與旅遊”。點擊各國首都可欣賞優美風景,點擊其他按鈕,可對歐洲西部有更多瞭解。請大家帶着問題暢遊歐洲西部。

(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欣賞美景,進一步瞭解本區,同時思考問題)

佈置任務,提出建議

師:問題有的可在欣賞時完成,也有的需要同學們課下查找資料,共同研究探討完成。下一

節課請你們做老師,談淡你們的研究結果。

第三課時:(練習和學生講述為主)

師:你們知道嗎?在網吧除了聊天、玩遊戲之外還可以登陸相應的網站查閲地理信息,想知道哪個國家、哪個大洲都可以。相信那時你會大開眼界,真正感受到“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篇6: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對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各具特色的自然環境的比較,瞭解兩區的自然環境差異及對其他地理事物的影響;

2. 通過讀圖確定範圍、概括位置特點、分析歸納兩區的自然地理特徵,進一步鍛鍊學生的讀圖能力 及相關的分析思維能力;

3. 對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區的位置、範圍、地形及主要的氣候特徵,分析並理 解其對本區自然景觀、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自然環境的特點。

2.教學難點:西北地區自然環境和位置的關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地圖演示]圖5.2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

[學生活動]説出我國四大區域A、B、C、D的名稱。我們前面講解了南方和北方地區,為了響應西部大開發的號召,我們來研究西部。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西部的自然條件及自然條件對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

[講授新課]

[圖片演示]塔克拉瑪干沙漠 圖和青藏高原景觀圖。

[學生活動]描述兩幅圖片。西北地區的圖是沙漠景觀,説明西北氣候比較乾旱。而青藏地區的圖片中,我(學生)看到了山脈,説明青藏地區多高山,山上是白色的,因為氣候寒冷,所以山上有積雪。

[教師總結]兩幅圖片中,我們知道西北地區降水少,氣候乾旱,出現了沙漠,並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而青藏地區氣温低,多雪山、冰川。

[提問]為什麼西北地區這麼幹旱?

[學生活動]説出西北乾旱的原因。

[地圖演示](西北在亞歐大陸的位置圖):西北地區位於亞歐大陸的中部,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即遠離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這三個環繞亞歐 大陸的大洋。相比較而言,哪個大洋近點?──太平洋

[學生回答]有高大山脈阻擋。

[地圖演示](西北地區地形圖):學生明確阿爾泰山、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大興安嶺等山脈的位置,認識西北西部的三山夾兩盆和東部的內蒙古高原。

[學生活動]通過認識西北地形,説出西北地區的範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祁連山和崑崙山以北稱為西北地區。

[啟發提問]觀察西北地區的山脈,大多位於西北什麼地方?

[學生觀察]主要位於邊緣地帶。

[提問]這樣分佈的山脈對氣候有什麼影響?(阻擋了海洋濕潤氣流 的推進)

[地圖演示]中國季風的行進動畫圖。

[教師講解]中國的夏季風主要是東南季風,東南風把海洋的濕潤氣流帶到中國內陸,但是當它運行到東北時,(指圖)受到什麼山脈的阻擋?

[學生活動]看圖知道大興安嶺、陰山、祁連山等高大山脈的阻擋。

[教師總結]由於西北地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再加上山脈的阻擋,使西北地區降水很少,氣候乾旱。所以,課本的第一個標題為“乾旱的西北地區”。由於降水極少,風力作用顯著,形成了獨特的風蝕地貌,如風蝕蘑菇和風蝕城堡(如課件的西北風光圖)。西北地區東西延伸長,跨經度大,所以內部景觀還存在差異。

[地圖演示]西北自東向西的植被變化圖

[學生活動]説出西北地區植被的變化,分析原因。

[師生總結]西北地區自東向西呈現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是因為降水自東向西不斷減少,因為離海洋距離越來越遠。

[地圖演示]青藏地區地形圖

[學生活動]計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的青藏地區要比同緯度地區温度大約低多少度?(結果是約低24°C)

[圖片演示]青藏高原景觀

[學生探究]高寒的青藏地區,卻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就 是拉薩由於晴天多,陽光燦爛,有“日光城”的美譽,為什麼會這樣?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青藏地區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透明度好,太陽光線穿過時 ,熱量耗損少,到達地面的熱量多,所以青藏地區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區,其首府成為“日光城”。

[圖片演示]內蒙古牧場,新疆牧場和青藏高原牧場

[學生活動]説説以上牧場有什麼不同之處。(分別是草原牧場、山地牧場和高寒牧場)

[提問]為什麼會有不同?

[師生共討]內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 廣闊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場廣佈,成為温帶草原牧場。新疆,我們知道,氣候乾旱,降水及少,養牛養羊沒有水源是不行的,那麼牧場應該建在什麼地方呢?沙漠裏嗎?

[總結]列表如 下:

項目牧場類型優良畜種

西北地區温帶草原牧場三河馬,三河牛,細毛羊,灘羊

青藏地區高寒牧場藏山羊,藏綿羊,犛牛

[圖片演示]温帶草原牧場和高寒牧場

[學生活動]比較温帶草原牧場和高寒牧場的差異。

[學生探討]

原因:內蒙古高原氣候較為温暖,降水較多;而青藏地區海拔高,氣候寒寒冷乾燥;

[承轉提問]西北地區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在發展農業中最大限制因素又是什麼?因此決定農業是什麼類型?

[學生回答]西北地區十分乾旱,發展農業最大的限制就是水,因為氣候乾旱,天然降水水少,只有發展灌溉農業。

[讀圖分析]找出西北四大灌溉農業區是河套地區、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學生活動]分析以上地區如何進行灌溉。

[學生回答]河套和寧夏平原,有黃河經過,是用黃河水進行灌溉的;河西走廊,附近就是祁連山,有祁連山的高山融水可以灌溉,而新疆,降水最少,沙漠廣佈,灌溉農業只能分佈在沙漠邊緣有地下水的綠洲和有高山融水的天山山麓附近。

[課堂小結]本節我們主要學習的是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和農業類型,重點是各個區域的特徵和優良畜種,我們要結合他們的位置特徵來分析其自然環境。

篇7: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一、目標導學

知道東北地區的顯著特色。瞭解東北三省的位置和範圍。瞭解東北三省的地形、河流、氣候等自然概況。

二、知識梳理

1、請説説東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的含義:2、東北三省包括

3、東北三省地下以,主要的河流有。人們常用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請在地圖上指出本區的主要山、河、平原。

4、東北三省的氣候特點是。

三、探究

認識東北三省的“冷濕”氣候。

四、鞏固練習

1、東北三省指的是()

A、黑龍江、吉林、河北

B、黑龍江、吉林、遼寧D、吉林、遼寧、內蒙古姓名:評分:C、黑龍江、內蒙古、遼寧

2、東北三省的省會城市分別是()

A、哈爾濱、呼和浩特、瀋陽

C、長春、瀋陽、石家莊

3、“冰城”是指()

A、哈爾濱B、長春C、瀋陽D、西安B、哈爾濱、長春、瀋陽D、太原、石家莊、哈爾濱

4、東北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A、熱帶季風氣候

C、温帶季風氣候B、亞熱帶季風氣候D、温帶大陸性氣候

5、我國最大的平原是()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D、三江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6、下列河流是中朝界河的是()

A、鴨綠江B、黑龍江C、額爾齊斯河D、松花江

7、下列四幅圖,反映東北地區的氣候特徵的是()

8、關於東北平原的敍述,正確的是()

A、東北平原分佈黑龍江、吉林和遼寧三省境內,地勢北高南低

B、夏季熱量充足,日照時間長,能夠滿足玉米生產所需的熱量條件

C、是我國冬小麥、甜菜、大豆、玉米等農作物的最大生產基地

D、冬季氣候寒冷,土地凍結對來年春天農業生產、作物播種和生長不利

9、下列表述東北三省氣候正確的是()

A、氣候冷濕

C、冬短夏長B、雪期自北向南越來越長D、降水集中於秋季

10、在春秋季節,東北三省經常受到哪種災害的影響()

A、乾旱B、寒潮C、颱風D、洪澇

11、關於東北三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我們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倉”來形容東北三省

B、東北三省位於我國的東北部

C、東北三省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

D、東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12、下面關於東北三省氣候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温暖

B、大興安嶺北部地區長冬無夏

C、南部的遼東半島冬季較短

D、緯度較低,又緊鄰着亞洲北部温暖的夏季風源地

13、東北三省地形以東部為長白山地,北部為小興安嶺,西倚,在山地之間分佈着遼闊坦蕩的,因此,人們常用“、”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篇8: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閲讀材料和圖片,培養學生提煉有效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2)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

(3)通過讓學生上台闡述,培養學生正確表述事物現象和闡述本質規律的能力主。

(4)通過讀圖,培養學生閲讀和使用地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識

教學重點:

1、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四大地理區域劃分的依據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法、讀圖法、談話法、分組活動法

教學過程:

引入

中國東西橫跨5200多千米,南北縱貫5500餘千米,涵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寒温帶到熱帶的各種自然景觀,表現出顯著的區域地理差異。中國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存在着明顯的差異。讓我們來認識祖國各地的面貌,暢遊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嶺—淮河線

1、秦嶺—淮河線是中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等有着明顯的差異。

秦嶺—淮河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

秦嶺—淮河線以北秦嶺—淮河線以南

1月平均氣温<0℃>0℃

河流封凍狀況封凍不封凍

年降水量<800毫米>800毫米

植被類型暖温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

耕地類型旱地為主水田為主

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水稻

作物熟制一年兩熟、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到三熟

主要經濟林木蘋果、柿、棗柑橘、茶葉、油桐

主要運輸方式公路、鐵路公路、鐵路、水運

2、閲讀P3秦嶺和淮河的閲讀材料

3、活動

(1)讀圖5—1,完成下列任務。

找出秦嶺和淮河,看一看,秦嶺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麼特點?

找出秦嶺和淮河所在或流經的主要省級行政區域單位。

(2)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温為-20。6℃,而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温為-7.6℃。讀圖5-6、5-7,請解釋造成兩地氣温差異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區域

1、在中國地圖上,按照秦嶺—淮河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並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把中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閲讀: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3、活動:

(1)結合“秦嶺—淮河線”的學習,説一説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有哪些顯著的地理差異,以及產生這些差異的主要原因。

(2)議一議,確定西北地區與北方地區界線的主導因素是什麼?確定青藏地區與其他三大地理區域界線的主導因素又是什麼?

教學後記:

篇9: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及其分界線。識讀“中國四大地理分區”圖;識讀“北方地區圖”;理解北方地區主要的山脈、高原、平原及其分佈特點;瞭解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模擬介紹家鄉的活動,掌握四大地理單元的差異;通過“圖片+説明”、播放視頻的方式分別介紹黑土地和黃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徵,再通過相關活動讓學生概括出自然條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土地、熱愛國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的情感教育。

重點

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教學難點

綜合、根據、歸納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

同學們,經過一個長長的暑假,新的學期又開始了,不知道同學們在這個暑假到過哪些地方呢?又見到過什麼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嗎?

學生七嘴八舌:略

[上課]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首頁,這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景觀圖。請結合圖片進行討論,你在當中看到了什麼?又聯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設你是來自上述的四個區域的人,你會怎麼介紹“自己”所在的家鄉情況呢?我們請四個小組的代表來模擬一下。

[學生活動]

一組:北方地區平原面積廣闊,耕作易於機械化操作,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高。

二組:南方地區主要土地是紅土地,丘陵較多,平原少,所以人們耕種主要在一些低級的丘陵和小平原進行,一般是精耕細作的。

三組:西北地區有遼闊的草原,馬牛羊特別多,所以我猜農業是畜牧業為主。

四組:我看到青藏地區高山冰雪覆蓋,雪山連綿,反映青藏地區地勢高,氣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師總結] 正是由於區域的差異性較大,而同一區域內相同或相似性較多,所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分別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

[活動] 完成書本P.3活動。

[過渡] 首先我們學習瞭解的是北方地區。

[課件展示] 北方地區圖。(引導學生找出我國北方地區的位置、範圍以及主要地形區。)

[師生互動]

1.讓學生找出北方地區所管轄的省級行政區,並分別説出它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在圖5.2中,找出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小興安嶺、長白山、秦嶺、太行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渤海、黃海、黃河、淮河、黑龍江、松花江。

3.讓學生自讀課本P.4~5內容,整體感知北方地區的地理環境。

[提問] 根據所瞭解到的知識,請歸納出北方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並出示表格:

北方地區

自然環境經濟特點

位置範圍主要地形區農業工業

秦嶺—淮河以北東北三省

兩河、兩山

京津

陝甘寧

(蘇、皖、內蒙古)東北平原

華北平原

黃土高原

(2個丘陵)平原廣,耕地以旱地為主,機械化程度高,是我國重要糧食產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工業發達、工業城市密集,資源消耗量大

重要農業區:二大商品糧基地(三江平原、鬆嫩平原)、華北平原重要工業區:京津唐工業基地、遼中南工業基地

[過渡] 同學們,土地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地,人類對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請問,以下兩幅圖(課前準備兩幅黑土地和黃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種土地?主要分佈地區在哪裏?

學生回答:黑土地、黃土地;東平平原、黃土高原。

[教師] 對了,兩種土地都有各自的特點,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它對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又有什麼影響呢?結合手上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我國乾濕區和温度帶的分佈分析)

[總結歸納] 略

[播放視頻] 《黃土高原》

[提問] 壯觀雄偉的黃土高原,我們已經看過了,誰能概括出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特點呢?

[學生回答]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因為黃土高原的黃土結構疏鬆,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蝕。

[提問] 黃土高原土質疏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如何有效治理黃土高原?

[師生互動] 一起閲讀書本P.6活動2的案例。

[學生回答] 建設淤堤壩,攔蓄泥沙;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

[活動] 完成書本P.6活動。

[小結] 同學們,學習完北方地區,我們得到什麼收穫?(總結由學生説,教師作最後總結)。

[總結] 北方地區各地的自然條件不同,使農業生產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我們要記住: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安排生產、生活要合理。

板書設計

1.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見投影表格)

山區寒冷——針葉林

黑土地——東北平原

2.地區差異 地廣、機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黃土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兩年三熟

特點:結構疏鬆,易水土流失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3.黃土高原

治理措施:建於堤壩,攔蓄泥沙;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綠化等

4.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篇10: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髮解西北地區的範圍,主要地區、主要地形區、主要礦產區和工業城市的位置,主要鐵路線的分佈;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用圖、畫圖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區自然特徵——乾旱,並分析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講述本區自然資源豐富、地域遼闊、草場眾多,看到本區農牧業發展前景很好,從而對學生進行熱愛邊疆的教育,激發學生開發邊疆、建設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以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提問] 在中國分區地理的學習中,我們已學過了哪幾個分區?誰能概括各分區的區域特徵?(從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特點等角度引導。)

[展示圖片] 西北地區景觀圖。

[提問] 你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地區的景象嗎?和我們學過的幾個分區一樣嗎?

為什麼有這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來學習西北地區。

[展示地圖] 西北地區圖。

[提問] 誰能指圖説出本區的範圍和作為地理界線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區和相鄰的國家,然後概括出本區的位置特點?(從緯度、海陸和相對位置不同角度引導。)

[歸納] 西北地區位於我國北部和西北邊疆,屬於內陸地區,跟海較遠,越往西跟海越遠。

[教師提問] 本區深居內陸,距離海洋遠,這對本區的降水有何影響?

[學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遠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讀圖指導] 指導學生用地圖冊“中國年降水量”圖進一步説明本區降水量的分佈:在內蒙古東部為400毫米,往西逐漸減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乾旱成為本區的主要自然環境特徵。

[提問] 除海陸位置外,還有什麼能影響到水汽深入西北內陸呢?(地形)本區有哪些主要地形區?

[讀圖] 請同學們在圖中找出: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天山、吐魯番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説明本地主要以什麼地形為主?

[講述] 本區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等。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開闊,西部風蝕作用顯著,戈壁灘上形成奇形怪狀的風蝕城堡、風蝕蘑菇等;塔裏森盆地中部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碼幹沙漠,沙漠地區隨處可見綿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見,西北地區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為主。

[提問] 請同學們在地形圖上找找新疆境內的主要山脈、盆地,説説新疆地形的顯著特徵是什麼?

[板圖] 新疆“三山夾兩盆”示意圖(教師在黑板上畫,並指導學生在書本上畫)。

[指圖講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從北向南三條橫線依次代表阿爾泰山、天山和崑崙山脈,兩個“田”分別代表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結構特點,天山橫亙在塔里木盆地與準噶爾盆地之間。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區的草原和荒漠分佈圖。

[提問] 本區地表植被,由東向西有什麼變化?為什麼?

[回答] 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圖講述] 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豐美,馬牛羊成羣。賀蘭山以西的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走廊、新疆兩大盆地,由於降水越來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來越矮小稀疏,逐漸成為荒漠。

[讀圖] 在“西北地區的位置和地形圖”上找出塔里木河。觀察本區河湖有什麼特點?為什麼?

[講述] 本區河流稀少,且多為內流河,其中最長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為內流湖。與南方地區的“水鄉澤國”形成鮮明對照。原因是:深居內陸,降水少,蒸發強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發、滲漏,因而水量越來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內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問] 有人説,在西北地區水貴於金子,你同意嗎?為什麼?

[講述] 因為本區氣候乾旱,水是多麼稀少,所以水對於人類生產和生活來説,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就農業來説,水源就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首要因素。

[提問] 請問西北地區主要適宜發展什麼農業呢?(畜牧業)

[板書]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提問] 假如你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位農場主,要建個畜牧業基地,你覺得建在哪裏比較合適呢?能在圖上畫出來嗎?

還有什麼地方可建畜牧業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頂植被有什麼變化?如何利用這裏的草場資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場還是夏季牧場?為什麼?

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場,因水熱條件引起牧場分佈具有垂直分佈的特點。

[提問] 除了發展畜牧業,在西北地區還可適當發展什麼農業?(種植業)

水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之一,在西北,大氣降水的可性不大,那麼水從何而來呢?請你幫助找水,並設想一下種植農業區可能分佈在哪兒?為什麼?

[學生] 略

[講述] 對,大家的眼光不錯,在河套平原、寧夏平原,可以引黃河水灌溉,這裏因為有了水,而發展成為物產富饒的綠地,因而被譽為“塞外江南”。

[提問] 還有哪兒可發展農業?怎樣解決水的問題?

[講述] 夏季,因為夏季時氣温高,冰雪融化。

[提問] 那麼,怎樣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紹坎兒井原理。

[講述] 坎兒井真是保護灌溉、節約用水、防止蒸發的一處好方式。

[小結] 在西北地區發展農業,必須要有水灌溉,那麼這種農業,我們叫做“灌溉農業”。

[承轉] 西北地區流行一句話:麻雀、孔雀東南飛,這話什麼意思呢?

[講述] 要想發展西北就必須有世界眼光,而世界發展的出路無非是工業化問題,怎樣才能邁上工業化的道路呢?讓我們找找西北地區發展的優勢。

[展示]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主要城市、交通分佈圖,請完成課本P.17活動1.

[提問] 西北地區要發展經濟,靠的是什麼?工業分佈有什麼特點?西北的交通情況怎麼樣呢?

[學生回答] 略

[小結]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近幾十年來,利用本區資源和特有的地理環境特點,大力發展相關工業,交通運輸條件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展示圖片] 有關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動物遭殺的圖片。

[承轉] 但是,西北地區氣候乾旱,沙漠廣佈,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所以,在資源開發中必須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生] 生態環境的保護。

[小知識] 瞭解歷史古城——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並且完成書本JP.17活動2。

[板書] 生態環境脆弱。

板書設計

篇11: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要求

1.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2.通過閲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

3.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4.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法和歸納法學習區域地理。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徵。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徵,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佈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徵、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於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徵並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徵和人文特徵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範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説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課時。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儘量採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瞭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像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麼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閲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温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特徵。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温高,最冷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於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髮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係:總的來説,河流的流量隨着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係。首先分析“北方温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後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徵。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閲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並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牆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牆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地形、氣候

主要農作物 氣候

作物熟制 氣候

傳統運輸方式 地形

傳統民居 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域比較研究歸納區域特徵。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説明兩個區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域的特徵,對於理解區域內人地關係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後,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係,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係的教育.

篇12:八年級下冊地理教案

教學目標:

1、自我介紹,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

2、以趣味知識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3、全面介紹地理的內容、學習方法

學情分析:

地理在教學中是通過大量的幻燈圖片,從學生接觸到的地理知識或地理現象入手,使學生直觀的感知地理,引導學生認識地理,親近地理,進而熱愛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並初步知道學習的方法,就是我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教學流程:

一、自我介紹

二、視頻播放

三、圖片展示獲取信息

四、趣味激發:猜猜看,這你會嗎?

1、中國的面積有多大?

2、泰坦尼克沉沒在哪裏?

3、五嶽中的南嶽指哪座?

4、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

5、《西遊記》中的火焰山是今天的?

6、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

7、誰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

8、地球的自轉方向是?

9、北京和東京相差幾小時?

10、大氣對流層高度每上升100m,温度如何變化?

11、如何在野外判斷自己的方位?

方法1:使用羅盤,即指北針;

方法2:房屋坐北朝南;

方法3:植物觀察法:

樹葉生長茂盛的方向為南方,長苔蘚的方向為北方;

方向4:動物觀察法:螞蟻洞口:朝南開

蠍子洞口:朝北開

挑戰諸葛亮,你行嗎?

1、借東風與季風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軍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機,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東風”,並應允借東風相助。周瑜為什麼“欠”東風呢?因為赤壁古戰場在我國東部季風區。當時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風,極少刮東南風。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用火攻反會燒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氣候規律性。而所謂“借”東風,其實是諸葛亮預測到冬至前後短時間天氣反常現象,故弄玄虛而已。由這則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風、氣候、天氣等概念。

2、火燒葫蘆峪與對流雨

三國後期,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及所率魏軍困在葫蘆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將敵方全部燒死。司馬父子自度難逃此劫,抱頭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場大雨澆滅了山火,司馬氏得以死裏逃生。這場雨其實不是什麼“天意”,恰恰是諸葛亮自己製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區的近地面空氣受熱上升,氣壓降低。低氣壓區形成氣旋,其中心因空氣上升冷卻凝結而降雨。就是説,葫蘆峪裏下了一場對流雨雨。諸葛亮雖然通曉天文地理,但畢竟缺乏地理科學知識,不識“氣旋”是怎麼回事,否則,他可能會用另外的戰術來殲滅魏軍。至於具體原因,我們學習了氣候之後,自然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中的地理:

想一想:你還知道哪些地理問題?(生活中的地理)

(一)地理與日常生活

教學中從吃穿住行等方面入手,展示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

合作探究:我國南方、北方居民的主食有何不同?為什麼?

(二)地理與生產建設

主要從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等入手,重點列舉了歐洲發達的國家“荷蘭的風車”,讓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對荷蘭農牧業的影響。

想一想:建設服裝廠、乳品加工廠該如何選址?

(三)地理與風土人情

展示大量的地理圖片,從服飾、體育活動等入手觀看不同地區的風俗活動。在授課時,我以“阿拉伯服飾”為重點,分析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學生對千姿百態的風土人情非常感興趣,老師引導學生學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入鄉隨俗”。

五、“怎樣學習地理”

地理是國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對學生提出必要的學習要求:

1、課前:準備好《地理課本》、《地理填充圖冊》、《地理圖冊》。

2、課堂上:

(1)會聽,根據預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聽講,聽重點、難點。

(2)會看,看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基本途徑,養成“一手書一手圖”的習慣

(3)會記:對重點知識做好標記,同時也要做好筆記。

3、課下:及時複習所學知識,認真完成作業。

篇13:八年級下冊地理北京教案

第五章第三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西北地區的範圍和地形特點。

2.理解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遞變規律,並初步探討其成因。

3.明確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徵及氣候與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關係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4.明確青藏地區的位置和範圍,分析本區“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徵及對其他地理特徵形成的影響。

5.明確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分佈及我國主要的牧區。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2.用聯繫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認識、瞭解祖國的熱情和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成因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

西北地區與青藏地區自然特徵的成因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

比較法、啟發引導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打開大屏幕,顯示圖5.4(課本第4頁)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與同學們一塊兒複習四大區域劃分界線及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區的地勢及地理位置。今天我們來了解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特點。

板書:第三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講授新課]

讀圖5.4:西北地區的地形。

同學們從圖中找出本區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後提問。

大家已經知道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那麼來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達這裏嗎?(很難)同學們請看大屏幕(顯示中國地形圖),用亮線分別顯示中國主要東西方向的山脈。

想一想:這樣的走向對來自海洋的東南濕潤氣流有何影響?(阻擋氣流)

總結:深居內陸,距海遙遠的地理位置加上東西向山脈對氣流的阻擋,使濕潤的海洋氣流很難到達這裏。

想一想:(大屏幕顯示)

1.這裏的降水情況如何?(稀少)

2.氣候有何特點?(乾旱為主)

3.河流分佈多少?(河流稀少)

4.河流多為內流河還是外流河?(內流河。教師提示、點撥學生從氣候、地形方面找原因)

3、4兩題目要通過大屏幕顯示中國河流分佈圖,把推理結果在現實中得到印證。

板書:降水稀少,氣候乾旱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活動1:(課本第12頁活動1)

這個題目,學生很快即可完成。通過提問,看有無問題,適當點評。

承轉:我們知道本區降水稀少,所以氣候乾旱,那麼本區各地乾旱程度一樣嗎?

學生看圖、思考,教師點撥:降水有東西差異(東部多,西部少),乾旱程度也應是西部較東部地區更為乾燥。

植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水分,降水的東西差異,會導致植被差異嗎?

播放錄像片段:(有畫面,有解説)

1.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景觀。

2.荒漠草原景觀。

3.荒漠景觀——我國面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

看完後,教師簡單介紹水分與景觀的聯繫。完成第12頁活動第二題。

想一想:

1.西北地區制約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麼?(缺水)

2.西北地區的西部都是沙漠嗎?(不是)

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

教師進一步解釋為:地表水、地下水豐富的地區。

錄像片段: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我們把沙漠地區,水分條件較好,能生長植物的地方,叫綠洲。

提問:這些綠洲的分佈有何特點?

盆地邊緣。

[課堂小結]

(師生一起復習總結)

提問:回答:

1.本區地理位置?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2.東西方向山脈?對濕潤氣流阻擋。

3.結果呢?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

4.特徵包括?降水稀少。

河流稀少,多內流河。

[反饋練習]

1.填空

(1)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遙遠與方向山脈的共同影響,形成為主的氣候特徵。

(2)西北地區的河流特徵表現為:數量,且多河。

(3)西北地區自然景觀的差異,主要是的差異引起的。

2.判斷

(1)西北地區具有受海洋影響小的共同性特點。

(2)西北地區內部沒有差異。

(3)西北地區乾旱區面積廣大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4)我國山脈的走向與西北地區氣候特徵的形成無關。

3.填圖

在西北地區填充圖上,填出下列地理事物:內蒙古高原、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塔里木河

參考答案:

1.(1)海東西乾旱(2)少內流(3)水分(降水)

2.(1)√ (2)× (3)√ (4)×

3.略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通過各種媒體,調查、瞭解西北地區與北方、南方地區自然特徵方面較為具體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