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八年級物理《透鏡》教案【精品多篇】

透鏡的教案 篇一

【學習目標】

知道凸透鏡所成像性質與發光體位置的關係。通過探究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會從現象中歸納 出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樂於參與觀察、實驗的興趣。

【重點難點】

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使學生初步瞭解科學探究的方法。

【學習過程】

1、實驗引入

演示本中實驗,根據實驗現象鼓勵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閲讀本,知道物距、像距

引導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性質的影響因素作出猜想

2、實驗探究

幫助學生認識並組裝實驗台上的器材,分析實驗的步驟及實驗數據的處理,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

次數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1倒立縮小的實像

2倒立等大的實像

3倒立放大的實像

講解:當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沒有像時,把光屏取走,透過透鏡看蠟燭,並完成下表。

實驗

次數 像的性質焦距

f/cm物距

u/cmu 與f

關係像距

v/cmv與f

關係

4正立放大的虛像 不填不填

3、分析與認證

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等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放大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像;當物距 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像。

4、評估交流

學生閲讀本,討論本的相關問題,尤其要鼓勵學生討論自己在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

5、典型例題

例1 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 的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麼: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圖上出現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燭 焰的像。

透鏡的教案 篇二

一、內容及其分析

本節內容: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實像和虛像。其核心就是生活中的透鏡所成的像的特點和實像與虛像的區別。理解透鏡所成的像的特點的關鍵就是要知道透鏡成的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是實像還是虛像;而理解實像和虛像的區別的關鍵就是要知道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如何區分?學生已經知道了光的折射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本節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的,它也是學生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具有比較重要的作用。教學的重點是認識凸透鏡在不同應用中成像的特點,解決重點的關鍵就是學生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作為認知問題的基礎,同時要有實物或圖片觀察認識。

二、目標及其分析

目標:

1、認識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

2、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分析:

1、認識物體通過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就是指通過生活經驗瞭解到照相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就是要知道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很難理解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學生不知到通過凸透鏡的三條特殊光線能會聚成像,解決此問題的關鍵就是教師要通過圖示解釋實像和虛像的成因。

四、教學支持條分析

本節利用多媒體演示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鏡頭所成的像的特點。準備好作圖工具:直尺。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我們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線不但有會聚作用,它還會成像(教師作簡單的演示),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利用了凸透鏡成像的原理?請舉例説明。

設計意圖:引入新,認識生活中常見的透鏡有哪些。

師生活動:學生舉例,教師選擇與本節有關的透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加以説明。

問題二: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所成的像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認識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師生活動:學生閲讀,教師展示圖片並讓學生回答:

問題三:實像和虛像有什麼區別?

設計意圖:瞭解實像和虛像。

師生活動:教師提問作出鋪墊:

1、小孔成的是什麼樣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學生回答:倒立的實像,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鏡成的是什麼樣的像?能否用光屏承接?

學生回答:正立的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總結:實像能用光屏承接;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實像和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教師在黑板上作圖説明並讓學生加以總結。

目標檢測:

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照相機成像中,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屬於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④

B.屬於折射成像的是③④

C.成實像的是①②③

D.成虛像的是②③④

2、如圖所示是照相機的成像示意圖,以下説法中正確的是( )

A.照相機使用的是凸透鏡

B.照相機使用的是凹透鏡

C.所成的像是正立、縮小的實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縮小的虛像

3、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中,小明同學觀察到了如圖所示的實驗現象。下列光學儀器的成像規律與實驗現象的成像規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鏡 B.照相機

C.投影儀 D.潛望鏡

4、“老花鏡”的鏡片是 “凸透鏡”,將老花鏡的鏡片貼緊書本看書上的字,看到的像是_____的;若用它看遠處的樹,適當移動鏡片直至看到清晰的像,則看到的像是_____的。

六、堂小結:

1、照相機的鏡頭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能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就是要知道實像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虛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難點分析 篇三

1、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透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透鏡對光會起聚作用、(乙)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可以用上述方法,參照(甲),和(乙)來進行分析。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透鏡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着一定會聚於一點,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透鏡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透鏡在這裏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透鏡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透鏡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透鏡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透鏡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透鏡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透鏡的教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光心、主光軸、焦點和焦距。

(2)瞭解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板圖,得出兩種透鏡的兩種不同構造,培養學生通過觀察時抓住事物本質特徵,通過觀察能夠識別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的能力。

(2)經歷探究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過程,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的主人翁意識;

(2)通過師生雙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的美好與和諧。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主要包括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概念以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是光的折射的深入,是國中光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匯點,是歷年會考的高頻考點。

(2)教學重、難點:

重點:觀察凹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凸透鏡對光發散作用。

難點:凹透鏡和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的實驗過程。

三、學情分析和教學方法

通過上一章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光學知識基礎,具備一定的實驗、觀察和分析概括能力。本節課採用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是在演示實驗和學生活動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分析概括物理概念、總結物理規律。

四、教學器材

透鏡一組、老花鏡、近視鏡、飲料瓶(無色透明、表面沒有波紋、去瓶口上部)、蚊香、火柴、激光燈、手電筒。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引入新課:

師:首先,請同學們回憶,在上一章我們學習了哪些鏡子?

生: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見過哪些不同的鏡子呢?

生: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

師: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與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有什麼不同呢?生甲:形狀不同

生乙:對光的作用不同。

……

教師演示:將光照分別射到平面鏡和放大鏡、近視眼鏡上,觀察現象。

師生總結:平面鏡——會發射光;放大鏡、近視眼鏡、老花眼鏡——會透光。

會透光的鏡子叫透鏡。這堂課我們就來研究有關透鏡的知識。

板書課題:3.1 透鏡

方法意圖:

由生活中的鏡子引入,體現了從生活走進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從對比中瞭解什麼是透鏡。

新課教學:

探究一:認識透鏡

師:在我們的桌子上都有一盒透鏡,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動手動腦,看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明確兩個任務:①將透鏡分類;②説出出它們的特徵。

提醒學生:我們桌子上是實驗用的是透鏡,可以用手摸。但實際光學儀器鏡頭一定不能用手直接去摸!

學生仔細觀察、討論,並進行比較。

師:通過觀察和討論,概括出它們的特徵。

生甲:透鏡可以分為兩類。

生乙:透鏡有兩面往裏凹的,也有往外凸的。

……

師生總結:

1、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convex lens),中間薄,邊緣厚的叫凹透鏡(concave lens)。(板書)

師:看投影,看看它們中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

生:①③⑤是凸透鏡,②④⑥是凹透鏡。

學生活動:桌子上放着幫助人們矯正視力,保護眼睛的近視眼鏡的鏡片和遠視眼鏡的鏡片,讓學生鑑別它們是什麼透鏡?

學生鑑別後回答:遠視鏡的鏡片是凸透鏡,近視鏡的鏡片是凹透鏡。

師:關於透鏡,有兩個名詞必須瞭解——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它們是進一步研究透鏡的基礎。

2、透鏡的主光軸和光心

多媒體展示,強調通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方向。

師:透鏡是會透光的鏡子。那麼,透鏡對光到底有什麼特殊的作用呢?

探究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實驗一:分別將一凸透鏡和凹透鏡正對着平行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來回移動,觀察有什麼變化?

實驗二:將無色透明飲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點燃的香頭,這就形成一個“煙室”,用自制的平行激光垂直射入煙室,然後在中間分別放入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光的路徑發生怎樣的變化,並總結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讓同學們把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作用的光路圖畫出來 。課件展示,師生總結:

1、實驗表明,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2、透鏡的焦點

新課教學:

強調:透鏡兩側各有一個對稱的焦點。

師:我們研究了透鏡對光的作用。老師要告訴同學們,在國中階段我們重點研究凸透鏡,凹透鏡只要知道它的會聚作用就可以了。下面我們就對凸透鏡作進一步研究。

師: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會聚作用的程度是不是一樣呢?我們用實驗來研究。

演示實驗:用煙室來展示出平行光分別通過凹凸程度不同的凸透鏡後折射光線的經跡,比較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大小。

師生總結,多媒體展示:

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鏡越凸,焦距越小,會聚光的能力越強。

師:凸透鏡的焦距非常重要,凸透鏡的型號以及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都與焦距有光。下面我們就來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實驗: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師:怎樣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測量方法:將凸透鏡上正對太陽光(或手電筒的光),調節光屏(白紙)的位置,使上面的光斑最亮、最小,再用刻度尺測出這時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就是焦距。換另一各凸透鏡,重做上面實驗。

師:由於時間原因,這一實驗請同學們帶回家完成。事後大家交流。

方法意圖:

動手,體驗,觀察,討論,分析,概括,應用,鞏固,過渡。藉助多媒體教學。過渡。實驗。

改進實驗,使現象更加明顯。

在實驗的基礎上概括總結。

過渡,實驗,多媒體輔助教學,自然過渡。

把活動帶下課堂,培養實踐能力和總結物理規律的能力。

小結:

師:請同學們總結一下,這堂課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些什麼收穫?

1、瞭解了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而且知道了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2、通過實驗,知道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會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其次,我們更進一步體驗了觀察和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知識反饋:

(一)完成光路圖。(見課件)

強調:①會聚與發散的含義;②折射光路也具有可逆性;③3條特殊光線。

(二)物理、生活與社會

(1)為什麼不能把剩有液體的飲料瓶扔在森林裏?(2)是誰惹得禍?

作業佈置:

1、完成本節課後習題,並將3、4、5題做在課堂作業本上;

2、收集你周圍有哪些透鏡;查閲資料,瞭解透鏡的多種用途。

透鏡的教案 篇五

微教案:

人教版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第二節生活中的透鏡

“ 放大鏡 ”的教案

教學目標:

瞭解凸透鏡在 放大鏡 中的應用,並瞭解 放大鏡 的 實質 和知道 放大鏡 成像的特點。

教重難點 :

知道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

突破方法:

放大鏡是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學生對其成像習以為常!利用拍攝放大鏡遠離物體時的實驗,能讓學習者從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東西。

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素材 ,拍攝照片和錄像,製作課件。

課程背景 :

《生活中的透鏡》 在排版上有所改變的。 舊人教版是放置在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第二節,今年是新教材改版的第一年, 其 位置是放在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的第二節。

這一節的內容由四個知識點組成:

一,照相機

二,投影儀

三,放大鏡

四,實像和虛像

放大鏡 是第 三 個版塊內容。這節課 是 針對 放大鏡 而設計的一節微課。 放大鏡成的像,完整的描述應該是正立、放大的虛像。但虛像和實像在這節書的最後才涉及到,所以設計上跟《照相機》一樣,放在講授《虛像和實像》時再進一步加以,所以在這節微課中就不提及了。

教學過程:

一, 放大鏡的實質

教師通過圖片簡單展示放大鏡實質就是凸透鏡。

二, 放大鏡的成像特點

教師結合視頻中的實驗來講解 :

1,放大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 且像物同側 ;

2,放大鏡離物體越遠,像越大。( 離物體較近時 )

三 ,

教師這節微課主要要求掌握的內容。

透鏡的教案 篇六

一、教案分析

本節接上一節透鏡的內容介紹凸透鏡在生活中的三個應用: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學生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得到透鏡成像的具體的感性認識,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得到透鏡成像的各自特點及異同,為下一節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作準備。可以説這是承上啟下的一節課。

在教育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發動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學生調節投影儀,鍛鍊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調動學生進行自制“水滴放大鏡”的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習任務,還使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課前準備

1、提前幾天發動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為新課作準備。首先確定製作的學生人員,然後共同準備製作的器材:凸透鏡、硬紙板、半透明塑料紙、雙面膠。再集中講述製作要點後讓學生自主結伴課餘或回家製作,完成者經教師驗收後自行準備好。

2、提前讓學生課餘動手觸摸投影儀的鏡頭,感受其形狀特徵。

3、教師準備學生用的凸透鏡備用、自帶照相機。

説明:課前準備不僅可以確保學生製品勝利完成,還可以節省上課時間,同時可以在學生間為上課內容作宣傳。而學生課餘動手觸摸投影儀的鏡頭卻非多餘,因為學生對身邊的物體往往不細觀察,他們對投影儀的鏡頭由凸透鏡製成大半無知。

注:模擬照相機的凸透鏡一部分由教師提供,另一部分由學生自己準備。

三、教學過程

1、照相機

展示自帶照相機讓學生觀察其鏡頭,並説明是凸透鏡。由於部分同學課前用凸透鏡自制模擬照相機,已為本節課作了宣傳,所以許多學生已知照相機鏡頭為凸透鏡,然後請製作者展示其作品,同學輪流利用它們觀察窗外景物,其餘同學用凸透鏡觀察遠處物體。在學生得到其感性認識後講述照相機原理。

説明:以學生自制模擬照相機作為教具有許多好處。首先它能增加學生學習物理興趣,激發學生動手動腦的慾望。其次能突破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知識應用的神祕感,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思想。同時學生通過直觀現象感受並掌握所學知識,避免教師無味的講述。通過大家認可,還可以鼓勵製作者,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2、投影儀

通過課前準備,學生已經知道了投影儀鏡頭即為凸透鏡。拆下反光鏡,讓學生觀察投影片在天花板上成像的特點。學生通過分析照相機的像的特點後已能非常準確的分析投影儀成像的特點了。在得到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後裝上反光鏡,使像處在屏幕上,然後讓學生討論平面鏡的作用,從而完成投影儀的基本教學內容。

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為了讓同學們能更容易看清投影片,如何幫助老師調節投影儀使其成的像在屏幕上又大又清晰?學生中立即有人躍躍欲試,大家對此表示出濃厚的興趣,此時學生動手動腦的慾望又一次被激發。

説明:在學生了解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後,通過活動不僅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了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的樂趣。

3、放大鏡

先讓學生動手如何才能使凸透鏡成為所謂的放大鏡,也就是讓學生探究凸透鏡成正立放大像的條件。學生在調整好凸透鏡後觀察放大鏡成像的特點,都能夠説出其正立放大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討論放大鏡成的像與照相機、投影儀成的像的區別並指出其物像同側。接着請學生猜想如何才能使放大鏡成的像變大,並動手驗證,這樣又進一步掌握了放大鏡的使用。最後進行學生“自制水滴放大鏡”比賽,看誰的“放大鏡”最歷害,此時學生個個動手,人人動腦,大家或高興或歎息,探究之情溢於言表。我緊接着評出“冠軍放大鏡”,指出其形狀特點。

四、教後感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不斷創設情景,讓學生動手動腦。上課內容以書本為基礎但又不拘泥於書本,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拓展學生知識與技能,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課程教學。其中,學生通過活動,可以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為下節課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透鏡的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並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 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透鏡、凸透鏡、平面鏡人手一份,各種顏色的透明紙若干。

哈哈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一副眼鏡。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嘗試:玩透鏡

1. 師:小朋友,教師為大家每人準備了三塊奇塊妙的鏡片和各種透明紙、圖書等,請你們用鏡片放在眼睛前看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2. 幼兒操作嘗試。

3. 引導幼兒討論:剛才用三塊奇妙的鏡片看的東西一樣嗎?

4. 得出結論:

(1) 不一樣,有的放大,有的縮小,有的不變;

(2) 顏色不同的紙放在鏡片前看到東西也變顏色恥,教師解釋説,我們在舞台上看到的各種顏色的射燈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二、第二次嘗試:引導幼兒發現?、凸透鏡、平面鏡的特徵

1. 師:三塊小鏡片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真有趣,那為什麼用它們看東西會不一樣呢?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哪種變大?哪種不變?請你們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它們的樣子是不是一樣?

2. 幼兒嘗試操作,發現不同的原因。

3. 引導幼兒討論。

(1)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小?(邊上厚中間薄的鏡片看東西會變小)教師立即告訴幼兒:這種就叫?透鏡(

幼兒學説)

(2) 哪種鏡片看東西會變大?(邊上薄中奪取的鏡片看東西變大)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就叫凸透鏡(幼兒學説)。

(3) 剩下哪種看東西不變?(剩下的邊上和中間一休養厚的看東西不變)教師告訴幼兒:這種叫平面鏡(幼兒學説)。

(4) 得出結論:不一樣的透鏡看東西也不一樣。

三、第三次嘗試:玩哈哈鏡,説説透鏡的用處

1.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發現了這麼多奧祕。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幾面廳妙的鏡子,你們看是什麼?(哈哈鏡)大家試試看,哈哈鏡裏的人和你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2. 幼兒玩哈哈鏡。

3. 引導幼兒討論:為什麼會不一樣?(圖為哈哈鏡表面是?凸不平的)

4. 得出結論:哈哈鏡是工人叔叔們利用?透鏡、凸鏡的原理,只是它在透鏡的後面塗上了一層水銀,而這就不是透鏡了,叫?面鏡、凸面鏡。

5.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鏡子真奇妙,能把東西放大、縮小,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種鏡子呢?(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等等)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

6. 幼兒自由地玩望遠鏡、放大鏡、哈哈鏡等(自然結束)。

透鏡的教案 篇八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在活動中發現不同透鏡的特徵,會用語言表達其發現,並能記錄觀察結果。

2、激發幼兒探索各種透鏡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兩人一份)

籃子裏放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各一份,圖書、小玩具、小卡片、小積木等若干,記錄單一長(如圖),鉛筆一支。

師:同幼兒的籃子一份,視頻儀、電視機各一台,顯微鏡、放大鏡、望遠鏡、眼鏡各一份,三種透鏡的構造圖一張,獎勵用的五角星若干,紅筆一支。

活動過程:

一、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用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觀察物體,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透鏡)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塊有趣的透鏡,請你用他們看一看、玩一玩籃子裏的東西,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使用透鏡的正確方法)

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回答)

二、探索活動(引導幼兒再次用三種透鏡觀察物體,並會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三塊透鏡看到的東西卻不一樣,真有趣。

(使用視頻儀處士記錄單)我們一起來看這張記錄單,左邊一排表示三塊不同顏色標記的透鏡,右邊一排是看到的結果,請你再去看一看、玩一玩,兩人合作商量把結果記錄下來。(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選一份記錄單放在視頻儀下),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小朋友記錄的結果,請你説説,你們的結果是什麼?(請幼兒口述結果,並請他用教師身邊籃子裏的物品驗證)

(用同樣方法講評結果不同的記錄單,共同糾正錯誤後得出結論:用紅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大;用藍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會變小;用黃色標記的透鏡看,東西不變。)

三、探索活動(引導幼兒發現三塊透鏡不同的構造)

可是,為什麼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呢?請你仔細摸一摸透鏡,比一比每塊透鏡的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幼兒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誰來説説,你現在發現什麼?

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

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

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和邊上有什麼不同?(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

(出示構造圖)小朋友都發現了,紅色標記的透鏡中間厚,邊上薄,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我們叫它凸透鏡;藍色標記的透鏡中間薄,邊上厚,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我們叫它凹透鏡;黃色標記的透鏡中間邊上一樣厚薄,看到的東西不變,我們叫他平面鏡。(學説三種透鏡的名稱)

所以,用不同的透鏡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四、探索活動

你還想用這些透鏡看什麼?請你再去玩一玩,可以用透鏡看看周圍的人和東西。説説你是用什麼透鏡看的什麼?東西變得怎麼樣?(引導幼兒講出:我是用凸透鏡看×××,×××會變大等等)

五、擴展聯繫

今天,我們玩的透鏡真奇妙,他的本領還很大呢?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是用透鏡做的嗎?(顯微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放大鏡,它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望遠鏡,正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反面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老花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大,是用凸透鏡做的,近視眼鏡看到的東西會變小,是用凹透鏡做的。)

六、延續活動

如果把兩塊透鏡疊在一起看,會發現什麼呢?老師把透鏡放在科學角上,你們以後可以去試一試。

透鏡的教案 篇九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透鏡,什麼是凹透鏡,瞭解透鏡的焦點、焦距。

2.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3.通過實驗觀察得出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

重點: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什麼是凸透鏡和凹透鏡及它們對光的作用

難點: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仔細觀察、分析,最後通過概括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透鏡一組、光具座、光屏、蠟燭、火柴、光源、老花鏡、近視鏡、實物投影儀、手電筒、激光筆、學生多功能光學工具箱

教學過程一、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入新課

問:在前一章光現象的學習中,我們已經有所瞭解的鏡子是什麼?

生: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問:那麼生活中你們還知道哪些鏡子?

生:(比如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望遠鏡、顯微鏡

問:你們講到的這些鏡與我們第一章所講到的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有什麼不同?`

(分別出示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 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

觀察後得出結論: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都是面鏡,不能透過光線,光線在面鏡的反射面上發生反射。老花鏡、近視鏡、放大鏡則能夠透過光線,凡是類似的這一些片我們都叫做透鏡。

還有哪些是我們經常看見和接觸到的透鏡呢?(圖片展示:照相機的鏡片,望遠鏡的鏡片、顯微鏡的鏡片等等)

二、進行新課

[師]和麪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一樣我們也從形狀上對透鏡進行區分(課件演示凸透鏡、凹透鏡)並先在實物投影上出示一塊凸透鏡並講解:中間厚、邊緣薄的叫凸透鏡。然出再出示凹透鏡並講解。然後兩相對比

[生]透鏡包括兩種:凸透鏡和凹透鏡。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透鏡在形狀上與剛才的這兩塊透鏡有稍許不同,你們怎樣區分它們,通過什麼方法來區分它們。

[師]先看我投影出來的這幾塊透鏡分鐘是什麼透鏡,辨認一下。

學生討論

[師]我們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辨認它們的?對中間厚、邊緣薄的是凸透鏡反之則是凹透鏡

(發下一組透鏡,其中既有凸透鏡也有凹透鏡,讓學生自行辨認它們。簡單的直觀的通過觸摸來辨別透鏡。)

[師] 凸透鏡和凹透鏡是怎麼畫出來的?

課件演示

我們看到兩個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塊凸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兩個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間部分就是一塊凹透鏡,這兩個球心的連線叫做主光軸這塊凸透鏡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軸和光心是我們研究透鏡的兩個常用科學術語

[師]下面我們來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

請同學們閲讀課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實驗。(用平面鏡取光做凸透鏡使光線會聚的實驗並記錄在白紙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然後取出另一塊不同的凸透鏡讓一位學生模仿剛才的實驗做一次看結果是否相同。最後換用凹透鏡,重做以上實驗,看有什麼結果。)

學生討論

得出實驗的結論: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

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的作用。

[師]從以上實驗我們發現不同的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能力不同。這體現在用不同的凸透鏡做上述實驗時,太陽光通過凸透鏡後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離凸透鏡的距離不同。

(課件演示光路圖)

由於凸透鏡對光線起會聚作用,所以我們看見太陽光是一束平行光,通過透鏡之後會聚於一個小而亮的點。我們把這個點叫做焦點。(這時太陽光與主光軸平行,焦點恰好在主光軸上)我們把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實驗中我們看到不同的透鏡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光路圖)。

從光路圖出發我們來研究幾條特殊光線通過透鏡後的走向

(分別演示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光線恰好通過光心,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凹透鏡的情形。然後由前面所學過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發畫出逆向射入的光線光路圖)。

動手動腦學物理1、2小題作為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