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5.77K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一

東南亞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東南亞的地形分佈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瞭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瞭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

瞭解東南亞的地形特徵;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㈠、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

1、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西南與大洋洲相臨。經緯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間半球位置:主要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通過讀圖強調東南亞的組成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

2、通過地形圖分析:

⑴、中南半島北部地勢高峻,南部地勢低平

⑵、馬來羣島地勢崎嶇,山嶺多、平原少。

3、河流

⑴、在圖中找出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圖中用筆描出,判斷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斷其水力資源的豐富程度分析河流與地形的相互聯繫,以手做比喻加強學生對“山河相間、縱列分佈”的特徵的記憶。

⑵、根據地形分析馬來羣島上河流的主要特徵。指導學生閲讀相關材料、查看相關地圖。

4、以緯度位置突出東南亞地處熱帶的特點,

閲讀課文,嘗試獨立分析影響東南亞氣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斷

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由於降水的不同,分別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⑴、在中南半島上11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風、降水偏少,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風、降水很多為雨季。農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⑵、在馬來羣島上,終年高温多雨,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一年到頭都有收穫

馬來羣島火山活動和地震頻繁,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

總結馬來羣島地處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

5、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4頁的活動題②

中南半島:地形特徵:山河相間分佈,地勢北高南低。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温,乾濕季明顯。河流特徵:自北向南流,山區水流湍急,平原水流平緩。

馬來羣島:地形特徵:地形崎嶇,山嶺眾多。氣候特徵: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温多雨。河流特徵:短小湍急。

㈡、馬六甲海峽

通過指圖提問總結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強調其在交通運輸中的咽喉位置。東南亞地區位於亞洲與歐洲之間。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因而可説是“十字路口”的位置

1、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之間

2、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3、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印度洋沿岸港口和歐洲的重要航道

馬六甲海峽被稱為“日本的海上生命線”

4、學生閲讀課文“花園城市——新加坡”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東南亞的地形分佈情況,能歸納其地形特徵

2、瞭解東南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

3、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4、瞭解東南亞的國家

教學重點:瞭解東南亞的氣候分佈及特點,佔世界前列的熱帶作物和礦產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重點和疑點

三、師生探究、共同理解課文

㈠、富饒的物產

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圖,分析書36頁圖7-6東南亞的物產分佈。通過名稱引起學生興趣。

1、礦產資源:石油、錫

石油: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文萊

錫:馬來西亞是世界上錫產量最多的國家

2、糧食作物:水稻

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3、熱帶經濟作物:

天然橡膠: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分居世界前三位。

油棕(棕櫚油):泰國的棕櫚油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

椰子(椰油):菲律賓是世界上出產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國家

4、指導學生完成課文37頁活動題

活動題①中南半島水稻主要分佈在泰國、越南、緬甸的平原地區,氣候是熱帶季風氣候。

活動題②河流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高温多雨,雨熱同期,有利於水稻的生長。

㈡、我國的近鄰

1、讀圖7——8找出東南亞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越南——河內 老撾——萬象 柬埔寨——金邊

泰國——曼谷 緬甸——仰光 馬來西亞——吉隆坡

新加坡——新加坡 菲律賓——馬尼拉 印度尼西亞——雅加達

文萊——斯里巴加灣市 東帝汶(最新獨立)

2、其中與我國陸地接壤的國家為緬甸、老撾、越南

3、湄公河在我國境內叫做瀾滄江,流經了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國際性河流。

4、居民

⑴、東南亞是世界上海外華人分佈最集中的地區

⑵、從課文中找出華人和華僑的區別。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四、總結課文、完成作業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二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認識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土耳其海峽。

能在西亞的填充圖上準確的填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過程與方法

瞭解西亞居民以阿拉伯人為主,西亞地區的宗教特色以及與宗教有密切關係的兩個城市——麥加、耶路撒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西亞也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猶太教、_的發源地。

四、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夠正確填圖

五、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地圖説明西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學生的讀圖、填圖能力

六、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七、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

(二)、導入新課

由新聞直接指出硝煙瀰漫的戰場——伊拉克。找學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屬區域——西亞地區。聯繫實際、從新聞出發吸引學生興趣。

板書:第三節西亞

(三)、講授新課

通過讀圖確認伊拉克的位置,瞭解西亞的範圍

讀圖找出亞洲歐洲、非洲,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裏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過讀圖掌握西亞的地理(海陸)位置:

間接的溝通着大西洋與印度洋

位於亞洲的西南,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帶

位於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和阿拉伯海之間

所以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現代)

找學生介紹歷所學的古代絲綢之路的知識。

從古代起,西亞地區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簡單介紹現代鐵路、公路、航空運輸途經西亞的情況。強調其重要性

主要國家、首都

指導學生讀世界地圖以及圖2-17西亞的國家圖。在圖2-17中找出西亞的主要國家及其首都

伊拉克—巴格達、阿富汗—喀布爾、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蘭、沙特阿拉伯—利雅得、敍利亞—大馬士革、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布扎比等國

利用填充圖冊12頁的題目進行練習。填注兩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稱的位置。

阿拉伯國家、宗教

啟發學生根據所看新聞報道回憶西亞地區居民的外貌、穿着打扮,西亞居民多數為阿拉伯民族,主要為白色人種,日常生活中以白色頭巾、白色長袍包裹全身,男子蓄鬚,女子以面紗遮臉。語言以阿拉伯語居多。宗教以伊斯蘭教為主

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聖城。伊斯蘭教、_、猶太教都將耶路撒冷做為聖城。

簡單介紹巴勒斯坦地區以及巴以之間的矛盾衝突。試着分析引發矛盾、戰爭的主要原因。

培養學生的全球意識,以及培養學生關注時事新聞的良好習慣。

(四)、小結與作業:

目標檢測上的題目

板書設計

西亞(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國家、首都

宗教

西亞(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西亞的自然地理環境,比如地形特徵、氣候特徵、主要河流等。

瞭解自然環境與當地農牧業生產的關係,以及當地發展節水農業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佈特點和主要產油國。根據地圖,瞭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四、教學重點:

掌握西亞石油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佈特點和主要產油國。

根據地圖,瞭解西亞石油輸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的路線。

五、教學難點:

通過對西亞石油資源的強調,指導學生認識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觀。

六、教學方法

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七、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板圖、班班通

八、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複習提問上節課主要內容。學生回憶,並回答問題。通過複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並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通過複習總結西亞獨特的人文特點,並指出西亞的自然環境也很獨特,跟非洲的北部非常相似

二、講授新課:

以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徵

指導學生讀圖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徵的四個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佈特點)學生分別分析西亞地形的四方面特徵。

炎熱乾旱的氣候

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伊朗高原和小亞西亞半島中東部屬於温帶大陸性氣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屬於地中海氣候,阿拉伯半島的西南有小部分熱帶草原氣候。大部分較乾燥。在如此乾旱的地方,對於人、動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強調西亞地區大部分屬乾旱地帶。

河流

找出西亞兩條的河流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並指出這裏是古代巴比倫文化的發源地,以此來增加趣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伊拉克戰爭引出1991年海灣戰爭,從而引出西亞豐富的石油資源

世界石油寶庫

西亞石油的儲量、產量、輸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亞石油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日本

51頁圖2-24西亞石油海上運輸路線

強調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線”。

閲讀“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閲讀材料,“西亞石油資源和生產特點”

三、作業:

目標檢測上的題

四、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三

第三節 印度(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瞭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學會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説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教學重點:世界第二大人口國

教學難點: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境及經濟發展的關係。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與我國鄰近的大國有哪幾個?其中與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展狀況極其相似的是哪一個國家?2、你瞭解印度的哪些情況?3、你是否能夠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與人文特徵?教師映示圖片,創造氛圍。

二、自學質疑:

1、自讀7.34圖,討論交流:a.。印度位於我國的哪個方位?找出喜馬拉雅山、恆河平原和得幹高原,説説印度地形分佈特點。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陸上鄰國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並説出這些國家分別位於印度的什麼方位?

三、交流展示:

1、學生到黑板寫出各組交流結果並講解,教師出示印度地形圖。

2、指導學生評價

四、互動探索:

1、讀圖7.35,瞭解印度人口的特點:

A.從1951年到20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B. 從1951年開始,每隔10年,印度人口增長數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C. 由此你能總結出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嗎?

五、精講點撥:

1、出示表格,講解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壓力

項目

耕地(公頃)

水資源(立方米)

糧食(千克)

鋼(千克)

總量

1.6億

21019億

2236億

136億

人均佔有量

0.17

2167

231

14

與世界人均佔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各組討論並展示,教師評論講解:

六、遷移應用:

討論交流,談談你對印度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看法

七、課堂檢測:

1、印度的人口超過 億,僅次於 ,居世界第二位。

2、讀圖填空:

(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國家名稱:

A. B. C

D. E. F.

(2)寫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稱:

G. H. I.

(3)①是 ②是 灣

八、課堂反思:我學會了

還有沒掌握的是

第三節 印度

教學目標:通過地圖及圖片資料的閲讀與分析,能夠解釋印度水旱災害頻繁的原因,瞭解印度的糧食生產及其工業發展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重點:水旱災害頻繁、自給自餘的糧食生產,發展中的工業

教學難點:印度降水變化的原因,印度主要資源和工業的分佈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1、印度的地理位置

2、説説印度地形分佈的特點

二、自學質疑:

1、自主學習課文:讀圖6.10和7.38,思考討論:

A.印度屬於 ?

B. 印度的氣候特點是 ?

C. 與東南亞相比,印度的降水更加集中在 月份。

三、交流展示

1、組內板演並講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評價

四、精講點撥:

A. 出示圖7.39和圖7.40,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圖

師述:印度6~~9月是雨季, 10月~~次年5月是旱季,這兩個時段的風向是什麼?

B. 準確判斷,然後將A~~F填入下表:

A.來得早 B.來得晚 C.退得早 D.退得晚 E.風力不足 F.風力強盛

水災

旱災

西南風的變化

五、互動探索:

1、分組討論:印度政府為什麼十分重視糧食生產?

2、讀圖7.41和7.42,説出印度水稻、小麥的分佈與降水量和地形的分佈關係。

3、各組展示交流,教師點評

六、出示圖7.43,分組討論,印度礦產、棉花、黃麻等資源的分佈情況及原因。

七、遷移應用:指導完成課課練27頁30題。

八、隨堂檢測:

1、印度夏季盛行 風,冬季盛行 風,給印度帶來大量降水的是 風。

2、印度的礦產主要有 、等,它們主要分佈在 高原的東北部,儲量豐富。

3、印度產量居世界第一的是 。

4、印度糧食能夠自給自餘,還要歸功於20世紀60年代推行的 。

5、印度具有高新技術產業特點的工業部門是 。

6、印度鋼鐵工業、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的分佈與原料產地之間的關係是 。

九、反思:這節課我學會了

還需要掌握的內容是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準確説出地球的形狀,學會運用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來描述地球的大小。

2、認識地球儀,能在地球儀上準確找出地軸、南北兩極、經線、緯線、赤道和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

3、瞭解赤道、緯線、緯度的定義。

4、分析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明確南北緯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

5、根據所給出的緯線圖準確説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及所在的緯度區位置。

學習重點:

1、瞭解赤道、緯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南北半球的劃分。

學習難點:

掌握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並能準確説出某一點的緯度位置、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及緯度區。

學生自學

學習任務(一)自學課本14—16頁地球的形狀部分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説出地球的形狀。

2、利用圖中有關地球的基本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

組內:相互交流自己的認識,比較出不同之處,提出疑問並記錄。

組間:以各組代表為代表交換各組記錄,作出彙總。並互相解答。

學習任務(二) 自學課文第16—17頁地球儀部分思考回答:

1、什麼是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準確指出地軸、南北兩極、赤道、南迴歸線、北迴歸線、南極圈、北極圈、經線及緯線。

3、説出赤道、緯線、緯度的概念,南北緯度的是如何劃分的,南北緯度各用那個字母表示。

4、觀察“緯線與緯度”圖分析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填下表。

緯線(圈)

形狀特徵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特點

緯度的範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相同度數的區分

零度線的確定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七年級地理教案 篇五

一、教材內容分析

第七單元我們所在的大洲—亞洲本單元在國中地理知識結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將上冊所學的海陸分佈,氣候,居民,經濟等知識運用於具體的大洲,同時也為繼續學習地區和國家提供基礎知識和具體方法。本冊教材只安排了一個大洲—亞洲。亞洲這一“案例”引導學生學會從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過對地圖和相關資料的分析,歸納一個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徵,以及如何分析一個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所以本章既是對亞洲的學習,更是對區域研究方法的學習。

第1課“世界第一大洲”用過讀圖,人物對話等方式讓學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亞洲的位置,即從半球位置,洲際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方面,讓學生運用地圖説明其他任何一個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

第2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讓學生了解其重要氣候類型的分佈,從宏觀上把握展現一個大洲氣候特徵的樣板,同時設置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歸納:亞洲氣候特點奠定基礎。

第3課“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講述了亞洲人口的數量,自然增長率,人口分佈,並更具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描述對亞洲人口的總體印象。

第4課“經濟發展的差異”運用相關資料説明亞洲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説明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

二、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並運用地圖説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培養學生熱愛我們居住的大洲亞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及相關資料,説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並能分析原因。

5、瞭解季風氣候帶來的自然災害,環境問題以及對人類的影響。

6、通過相關統計圖表,瞭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説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7,結合所學知識和生活體驗,説明亞洲人口增長帶來的對環境和發展的壓力。

8,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説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

三、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並運用地圖説明亞洲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2、運用地圖,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的特點,理解地形與河流之間的關係。

3、根據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及相關資料,説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歸納氣候的主要特點,並能分析原因。

4、通過相關統計圖表,瞭解亞洲人口數量,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説明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理解亞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大洲。

5、運用某些典型的數據指標,説明亞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運用某個國家地圖和資料,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條件,探究該國因地制宜,發展本國優勢的成功經驗。

四、本單元知識結構

世界第一大洲東方日出之地

地形與河流

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複雜多樣的氣候

季風氣候與我們的生活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的增長與分佈

人口帶來的壓力

經濟發展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世界第一大洲2

第二課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1

第三課人口最多的大洲2

第四課經濟發展差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