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63W

新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分析多篇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説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於仁慈。”果真是這樣嗎?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板書:20窮人)

(二)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

本文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在以前曾經學過他寫的《跳水》一課。他是偉大的俄國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這篇文章寫的是沙俄時期窮人的故事。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思考:本文寫了幾個窮人?寫了窮人的什麼事?你感覺這些窮人怎樣?你還讀懂了什麼?本文是按什麼順序敍述的?

2.檢查自學情況

(1)學生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板書:桑娜  漁夫

(2)學生談談對課文中窮人的印象。(很善良)板書:善良

學生談談還讀懂了什麼?(教師隨機板書)

(3)本文寫作順序?(板書: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

(三)學習第一段

1.自讀“等待丈夫”一部分內容。讀完這部分內容,你有什麼感受?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①感受到桑娜家境貧困、生活艱難。從“補”、“破帆”、“勉強填飽肚子”、“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等看出桑娜家生活艱難。②感受到桑娜勤勞能幹。引導學生説出“温暖與舒適”指的是什麼?“温暖”指爐火未熄,與室外的寒風呼嘯相比而言:“舒適”指地面乾淨、食具發亮,孩子們安靜地睡着,這是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的處境相比而言。從這裏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幹。③體會到桑娜內心很善良,從“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等處可以看出。)

2.朗讀這部分內容,讀出感情,體會桑娜的家庭貧困、勤勞能幹、心地善良。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課文第一部分講的是什麼?

(二)學習“抱回孩子”這一部分內容

(1)默讀這部分內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走出門去,她出去向海上張望,看不到什麼,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桑娜是在自己的親人安危不知、生死難卜的情況下去關心鄰居的,從這裏可以看出桑娜關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裏。當她看到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樂於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現出來,她什麼也沒想毅然決然地把孩子抱回家裏,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裏後,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説明了桑娜的善良,由於善良心的驅使抱回了孩子,沒有徵求丈夫的意見,他會同意嗎?這是她第一個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又加上兩個,今後生活怎麼辦?這是她第二個不安的地方。他覺得愧對丈夫,“他會揍我的”、“揍我一頓也好!”説明桑娜為救人之難,寧願自己皮肉受苦,甘願承擔一切後果,充分體現出桑娜的善良。

(2)朗讀這部分內容,注意要表現出桑娜的善良。

(三)學習“漁夫回家後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內容

(1)自讀課文,思考:漁夫的善良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從這句話可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於他們的健康,一事當前先為別人着想,充分體現漁夫的美好心靈。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來,怕孩子醒來知道媽媽死了,心靈受創傷。母親死後的慘相不能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中,待醒來之後,讓他們感到有一個温馨的家。漁夫完全為孩子着想,至於自己負擔如何完全置於腦後,看漁夫的心地多麼善良。

“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加上兩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難熬,從“熬”字上可以看出漁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備受煎熬,同時也表達了漁夫的堅強精神,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這些足以説明漁夫同桑娜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小結:這段話雖不長,但寫出了漁夫由憂慮到思考最後作出決定的過程。撫養孩子成人這不是簡單的接濟、施捨,這是多麼艱難而漫長的路啊。這期間,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寧願犧牲這一切,從這裏我們也看出了漁夫的善良。

(2)指導感情朗讀,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①表示停頓、間歇;②內容上的省略。

(3)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這叫什麼?(不謀而合)教師:也説明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

(四)整體理解課文

1.剛才,通過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體會到了窮人的善良。那麼,作者是如何表達的呢?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達了這一點?好在哪兒?

2.(l)桑娜探望西蒙時在門外敲門動作的變化寫得細緻入微。如“敲了敲門”、“一次又一次地敲門”、“猛地推開門”。“敲了敲門”是出於禮貌做出的動作;“一次又一次敲門”説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數多,迫切想知道屋內情況;“猛地推開門”是桑娜意識到情況不妙,預感有所不測,集中力量猛地推開門。這些細緻動作的描寫,準確地突出了桑娜對西蒙的牽掛、同情、關注,很好地體現了人物的高貴品質。(2)漁夫聽説西蒙死了,描寫他的一段話寫得好,從神態到動作到語言描寫非常貼切,簡單的幾句話,漁夫的思考過程躍然紙上。

3.小結:我們在寫作文時,要想把人物寫活,也應像作者這樣,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

(五)集體朗讀課文

(六)教學生字新詞

1.學生自己識記字形、重點辨析“寡”、“魁”的字形。

2.聽寫生字,瞭解掌握情況。

(七)佈置作業

1.編排課本劇,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2.預習第21課。

(八)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分析掌握桑娜內心的矛盾,體會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點。採用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重難點;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教師設計了啟發,談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教師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讀課文。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勾畫重點詞句,質疑問難。小組討論重點問題。認真觀察課文插圖,發揮想象,表述練習。感情朗讀課文,表現主人公心靈美好。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二

教材淺析: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説。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表現了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要求

1.學會“寡、忐、忑、魁”4個會認字和“濺、帳、簾、忐、忑、魁”6個會寫字;掌握“濺起、帳子、眼簾、忐忑不安、魁梧、心驚肉跳、自作自受、縫縫補補”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能對人物進行評價,認識窮人的高尚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的內容,能比較正確地評價人物。

教學難點:理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認識窮苦人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查閲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及背景

同學們一定聽説過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爾斯泰吧?誰能説説他是哪國的作家?是一位怎樣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師補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晚年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敍事詩《窮人》改編成一篇短篇小説,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課題引入

板書課題:窮人。學生讀題。《窮人》是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説,“窮人”是一個包括範圍很大的詞語,課文為什麼用它來做題目?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全班交流。

擱板:屋內固定在牆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顧惜:顧全愛惜。

抱怨:心中不滿,訴説別人不對。

傾聽:細心地聽。

寧靜:(環境、心情)平靜。

沉思:靜靜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膚黑而黃。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後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説話的聲音。

張羅:本課是“料理”的意思。讀作zhāng luo。

憂慮:憂愁、擔心。

3.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4.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為幾段?

⑵給課文劃分段落。

⑶指名反饋,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寫漁夫回來後知道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抱回兩個孩子。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教師導語: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裏行間卻“窮”意濃濃。現在,就請大家快速再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裏。

3.小組交流,暢談對“窮”的理解。

4.指名反饋,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⑴從屋內的擺設看出“窮”。

“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裏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⑵從孩子的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着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麪包,菜只有魚。”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⑶從桑娜和漁夫的忙碌看出“窮”。

“丈夫清早駕着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着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呼,感到心驚肉跳。”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麼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黴,倒黴!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麼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

5.教師小結、過渡:漁夫每天早出晚歸地捕魚,即使是在風暴襲擊的惡劣天氣裏,仍冒着寒冷與危險出海;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幹活,即便他們這般勤勞,也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麪包和魚,足可見他們是多麼的窮苦,簡直是在煎熬中度過。而鄰居西蒙窮得沒錢看病,只能死去,這窮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過窮是很窮,但桑娜家的小屋裏卻充滿温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

⑴“温暖”是指爐火未熄滅,與外面的寒風呼嘯形成對比。

⑵“舒適”是指地面乾淨,食具閃亮,孩子安睡,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形成對比。

⑶通過對比,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幹,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温馨。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着生計。漁夫為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是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我們等下節課再來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五、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後習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漁民的悲慘生活,能對人物進行評價。

2.抓住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和對話的語句,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3.聯繫上下文,瞭解人物的心理,體會省略號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摘抄文中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1.指名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本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他們每天只能                填飽肚子,吃的是            ,菜只有                  。即便是這樣的生活,也是漁夫            身體,冒着                          出海打魚,而桑娜自己也                 地幹活,才能維持的。

3.教師小結、導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窮,而且自己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麼還要主動收養兩蒙的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地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4.教師小結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這一部分的描寫交待了三個要點:一是故事發生的環境——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窮困的家庭環境;二是介紹了人物——勤勞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漁夫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魚,與風浪搏鬥。這三點使讀者看到了窮人漁夫一家的生活現狀,起到了“點題”的作用,同時與後面故事的發展,與人物的精神、品質都有着緊密的聯繫。

5.“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這裏的省略號,表示鐘聲還在繼續響。一方面突出表現了漁夫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顧惜身體和危險出海打魚,深夜還回上不了家的悲慘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妻子桑娜擔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歸來的焦慮心情。

二、走進心理,體會品質

1.進入桑娜的心理,體會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讀課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找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兒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説呢?……”

⑵從文中找出一個詞來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後的心理。(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②讀第一個句子。討論:“這樣做”是指怎樣做?為什麼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指的是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裏。

“非這樣做不可”是因為桑娜在當時的情形下,沒有做過多的考慮,只知道自己應該也必須這樣做,才能挽救那兩個孩子。這是桑娜本能的行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⑶教師小結、過渡:雖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裏卻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處境。想到出海打魚仍未歸來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麼忐忑不安。

①指名讀第二個句子,説説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這段話在表達上有什麼特別之處。

寫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時心裏所產生的各種想法,中間用好幾個省略號連接。

②學生各自再用心讀讀句子,體會省略號的用法。

這層中,連續用了五個省略號,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斷斷續續和思考內容的變換,桑娜心理十分複雜與矛盾。有的省略號還有更豐富的內容,如,第一個省略號“……是他來啦?”省略了桑娜聽到門口有什麼響動,於是想到“是他來啦”。第二個省略號則省略了她往門口看了看這個動作,然後得出結論:“不。還沒來!”。“…… 為什麼把他們抱回來啊?……他會揍我的!”原來是那樣焦急地盼望丈夫歸來,現在又擔心他回來發現兩個孩子後會不同意收留,這第三、四個省略號表現出桑娜此時矛盾的心理。“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個省略號表示桑娜下定決心,願意承擔一切。

③理解詞語: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張,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讓丈夫揍我一頓。

④從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後下定決心,你對桑娜又有了怎樣的認識?(桑娜是一個極其善良的窮人,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⑷教師小結、過渡:為了挽救西蒙的兩個孩子,做好捱揍準備的桑娜又開始犯愁着該怎麼對丈夫説這件事情。

①朗讀第三個句子。

②體會句中省略號的用法。(句中的省略號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2.教師小結。

桑娜是多麼善良,多麼富有同情心啊!為了幫助兩個無辜的孩子,她寧可自己受苦受累。而作為桑娜丈夫的漁夫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漁夫回來後與桑娜的那一段對話吧。

3.品讀對話,進入桑娜與漁夫的心理,體會漁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對話部分。

⑵找找:對話中幾次寫到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

⑶指名反饋,集體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們身處困境,卻遭遇惡劣天氣的無奈與苦悶。

第二次沉默是他們對於鄰居西蒙慘死,留下兩個無辜的幼兒而感到難過與沉重。

⑷教師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那麼,要體會漁夫的品質,你認為應該抓住哪個段落來體會呢?

⑸指名發言,出示句子。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指名朗讀句子。

②議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可是自己現在的生活已十分艱難,如果再添上兩個孩子,往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③説説:漁夫經過一番簡短的考慮,最後作出了一個什麼決定?

(把孩子抱來,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a.換詞法理解“熬”字。(挺、度、頂、堅持、克服……)

b.討論:這裏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體會:“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願自己多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了漁夫的堅強,雖身處困境,卻相信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

⑹“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麼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這裏兩個省略號,表示説話斷斷續續。

4.品讀結尾,再次體會人物品質。

課文的結尾耐人尋味。“‘你瞧,他們在這裏啦’桑娜拉開帳子。”此時,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釋重負,外表平靜而內心激動。因此,平靜而欣喜地吐出那樣的話,做出那樣的動作“在這裏啦”的“在”字是語句的重音所在,它飽含着桑娜“一塊石頭落了地”的輕鬆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經這樣做了”這樣的潛台詞。

三、課堂小結

1.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

2.想象:漁夫一家今後的生活會是如何。

3.教師小結:課文通過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窮苦漁民的悲慘生活,表現了窮苦的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

四、作業設計

作者用“窮人”做題目,你認為有道理嗎?説一説你的理由。

如果不用“窮人”做題目,還可以用什麼作題目。説出自己的理由。

板書設計:

桑娜     等待漁夫      縫補破帆          勤勞   善良

窮人                    探望西蒙      抱回孩子          富有同情心

漁夫     僥倖歸來       收養孩子          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案例分析 國小語文課程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篇三

第一種教學設計

[課堂實錄]:

(投影出本課生字)

灘淺沐浴傾

舒劇賞店耀

師:下面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請點到的同學大聲讀出來。(指名讀,全班跟讀正確讀音)

生:開火車認讀、搶讀。

師:(投影本課詞語)

傾聽聚集閃耀璀璨

陽光和煦碧波盪漾

嬉水跳躍鱗次櫛比

琳琅滿目人流如潮

這些詞語能讀好嗎?

生:做小老師領讀詞語。

師:(出示長句)

每逢節假日,人們結伴來到這裏,漫步在金色的沙灘上,沐浴着輕柔的海風,傾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響,真是舒服極了。

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裏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分別讀長句。

[效果與分析]:

課上到這裏,我感覺學生的積極性在一點點地降低,從字到詞、再到句,都是由教師認為好、認為難而出示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讀着,教學形式過於單一,學生感到比較乏味,提不起興趣來,處於被動接受,學習效果不佳。整堂課給人以沉悶、枯燥之感。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教學效果,問題關鍵出在教師牽得過多,雖然不能否定教師出示的這些詞句不是好詞或難句,但並非對於全班孩子來説都難,教師要求學生相同劃一地進行朗讀,實則忽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差異性,因此出現了難句不難,個體認為難的句子卻沒能得到練習,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的狀況。

第二種教學設計

[教學實錄]:

(投影出本課生字)

灘淺沐浴傾

舒劇賞店耀

師:同學們一定都預習過課文了,下面開展一個小遊戲你讀我聽,同桌相互評一評。

生:同桌相互認讀生字,檢查糾正。

*效果:全班參與,同學們積極性很高,讀得認真,評得仔細。

師:這一課有很多很好的詞語,同學們你們想怎麼學習它們?

(投影出示)傾聽聚集閃耀璀璨

陽光和煦碧波盪漾

嬉水跳躍鱗次櫛比

琳琅滿目人流如潮

生:我想讀一讀第三行嬉水跳躍、鱗次櫛比;

生:我想教一教第一行,請大家跟我讀傾聽聚集閃耀

璀璨(全班跟讀)

生:我想説一説陽光和煦的意思是説陽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其他學生認真傾聽,結合圖畫加深理解)

生:我想問一問人流如潮是什麼意思?哪位同學來幫幫我?

(眾生舉手)

生:請黃文華幫幫我。

黃文華:人流如潮的意思是指街上、商店裏,人像潮水一樣多。你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謝謝你!

黃文華:不用謝!

*效果: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爾後還有部分學生認讀詞語,教讀詞語,向大家介紹自己對某個詞語的意思,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或是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提問,學生間互相幫助解決。

師:把這些好詞帶到文章當中,再讀一讀,畫出你認為難讀的句子。

生:自由讀課文,畫出難句。

師:把你認為難讀的句子在小組裏提出來,大家一起讀一讀,練一練。

生:共同練讀難句。

師:在小組練習後,你還感覺哪句比較難的?提出來,大家練一練!

生:提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比較難讀,(師投影、當即畫出)

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商店裏的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寬闊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齊讀,再練練。

*效果: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同學們在積極、融洽的狀態下反覆練讀了難句,既幫助了別人,又鞏固了朗讀。

[案例分析]:

將學習的自主權下放給學生,孩子們一下就活起來了。這堂課就是最好的證明!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改變了單一的教學方式,採取了遊戲、自由選擇學法、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更注重從孩子自身的需要出發,以學定教。在學習詞語時,對於能基本掌握字音的學生,他們能選擇讀一讀詞語;對於字音掌握較好的學生,他們能選擇教讀詞語,全班在跟讀時又對詞語得以鞏固;對於課前查過詞典或知識豐富的孩子,他們能選擇告訴大家某個詞語的意思,加深大家對詞語的理解。而對於善於質疑,都某個詞語不理解的孩子,他們又能有提問和選擇夥伴解答的機會。大家根據自己不同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既照顧到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又活躍了學習氣氛,大家在主動地學習、互助中自然地掌握了本課詞語,學習效果非常不錯。

可見,同一個教學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多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設計形式多樣的教學,這樣才會受到學生們的歡迎,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窮人》教學案例及分析 篇四

一、選詞填空

抱怨 埋怨

l.你沒做好只能怪自己不爭氣,不能( )別人。

2.我( )小明睡過了頭,沒能搭上清早的班車。

安靜平靜

3.老師説:“班會就要開始,請大家( )。”

4.南湖( )得像一面鏡子。

寧可……也……與其……不如……儘管……還是……

5.桑娜覺得( )看着西蒙的孩子活活餓死,( )自己多受些苦,把他們抱回來。

6.漁夫和妻子( )自己多受些苦,( )要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撫養。

二、寫出下列句子中省略號、破折號的用法。

1.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説什麼呢?這是鬧着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3.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

4.謝謝上帝,總算活着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裏做些什麼呢?

三、寫出下列句子中畫線字的意思。

1.船上的帆還沒張起來。

2.請把這張喜報發下去。

3.上課時不要東張西望。

4.昨天,百貨大樓開張了。

5.元宵節的夜晚,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好不熱鬧。

四、閲讀下面一段話,回答問題。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説,“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1.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神情的語句。

2.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動作的語句。

3.用“_____”畫出描寫漁夫語言的語句。

4.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漁夫是個怎樣的人?

五、閲讀答題。

(一)一條小麪包

從前,有個地方鬧饑荒。一位富有的麪包師把城裏最窮的二十個小孩召來,對他們説:“這個籃子裏的麪包你們一人一條。在上帝帶來好光景以前,你們每天都可以來拿一條麪包。”

這些飢餓的孩子蜂擁而上,圍住籃子你推我嚷,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麪包。最後,當他們拿到了麪包,也沒有向這位好心的麪包師説聲謝謝,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這位衣着貧寒的小姑娘,既沒有同大家一起吵鬧,也沒有與其他人爭搶。她只是謙讓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壞行為的孩子離去以後,才拿起剩在籃子裏最小的一條麪包。她親吻了麪包師的手以表示感謝,然後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樣沒有教養,搶在前面。而羞怯、可憐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條比頭一天還小一半的麪包。當她回家以後,媽媽切開面包,許多嶄新、發亮的銀幣掉了出來。

媽媽驚奇地叫道:“立即把錢送回去,一定是揉麪的時候不小心揉進去的。趕快去,格琳琴,趕快去!”當小姑娘把媽媽的話告訴麪包師的時候,他説:“不,不,我的孩子,這沒有錯。是我把銀幣放進小麪包裏的,我要獎勵你。願你永遠保持現在這樣一顆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訴你媽媽這些錢是你的了。”

説説為什麼格琳琴的到了獎勵?

二)何為貧窮

一天,富有的父親帶着小兒子去鄉下旅行,想讓他見識一下窮人是怎麼生活的。在農場最窮的人家裏他們度過了一天一夜。旅行結束後,父親問兒子:“旅行怎麼樣?”“好極了!”“這回你知道窮人是怎麼過日子的了?”

兒子回答:“我發現咱家裏只有一條狗,可是他們家裏卻有四條狗;咱家僅有一個水池通向花壇的中央,可他們竟有一條望不到頭的小河;我們的花園裏只有幾盞燈,可他們卻有滿天的星星;還有,我們的院子只有那麼一點兒,可他們的院子卻有整個農場那麼大!”兒子説完,父親啞口無言。接着兒子又説:“感謝父親讓我明白了我們有多麼貧窮!”

1、文中的“兒子”為什麼認為自己家貧窮?

2、讀了《窮人》、《一條小麪包》和《何為貧窮》這三個故事後,説説你對貧窮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