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4W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多篇)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篇一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進入21世紀以後,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小生素質教育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他們的心理髮展也越來越受到了重視。但是,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離婚率也逐年上升。因此,伴隨着單親家庭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出現了種種心理問題,尤其是國小生,他們的心理機制還不成熟,相對而言更容易受到影響和干擾。以下案例就是我從現代學生的家庭生活影響因素、學校教育影響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等方面綜合起來的分析。

案例一:小雅,今年8歲,xx國小二(3)班的學生,每次上課時不認真聽講,老師提問時心不在焉。上課時沒精神,昏昏欲睡。下課則生龍活虎,思維活躍。

案例分析:通過觀察,並且結合與家長的溝通發現,小雅在平時做作業時必須有別人在一邊督促,自身沒有形成良好的自覺意識。據她父母介紹,小雅小時候是在農村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的,由於她的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低,不注重學習的重要性,也不注重孩。

極其不理智的。其次,在實施引導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國小階段的學生,心理都是極其脆弱的,如果不注意,很容易適得其反。

案例二:小林,今年11歲,xx國小五(3)班的學生。課堂上,經常以自我為重,愛表現。每次老師提問愛回答問題,但是都是説些與學習無關的回答,容易影響課堂秩序。經常揹着老師給老師起外號,與同學打架。

案例分析:由於小林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了課堂秩序,進而影響了教學進度。鑑於這種行為導致的結果比較嚴重,我們對其進行了家訪。其家長溝通後發現,小林不僅在學校有這些行為,其在家裏面表現也類似。他經常辱罵父母,不聽勸解,而且經常與同學攀比,要求家長為其買些奢侈品。如不能滿足,便大發雷霆,甚至會離家出走。我們還了解到,在小林小時候,由於父母上班比較忙,很少關心,為了彌補這種心裏遺憾,父母養成對小林的所有要求言聽計從的習慣。這也讓小林從小就養成了這種好逸惡勞、愛攀比的心理。

建議:結合各種現象及家訪的結果來分析,我們認為,這種習慣是從小就在小林意識裏面形成的。並且家長不但沒有及時制止改正,反而是縱容,導致這種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這要從生活中的各種小細節來引導改變。

1、首先要從瞭解孩子開始,通過觀察,要了解小林內心的需求。不再只是從物質上無限制的滿足。國小生往往沒有形成成熟的思想,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所以導致容易跟風、隨波逐流。因此,要先跟小林溝通,多交流,彌補小林在情感上的缺失。國小生往往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從細節上多關注他們就能讓他們很滿足了。同時,在學校,老師應該及時與小林溝通,其實小林的這種行為往往是因為自己的愛表現的慾望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的結果。所以,老師和同學要互相關愛,讓小林感受到集體的温暖。

2、然後,就要開始從行為上去改變這種現狀。比如,陪小林一起閲讀一些尊老愛幼、尊敬師長、尊敬父母的小故事。以小林的性格,也許什麼都不會説,不善於表達,但是內心肯定是會有所感觸的。也可以多陪小林看看一些教育的小視頻,國小生對動畫的興趣往往大於課本和文字,這樣更能吸引小林的注意力,讓他能有親身體驗。

3、僅僅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可以偶爾的時候陪小林多出去玩兒。在玩兒的過程中,可以多一些親子游戲,這樣更能讓小林感受到親情,更尊敬和愛父母,也能增進親人之間的情感。同時,還應該讓小林多參加一些學校的校外活動,多與其他學生和老師交流。不僅能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讓小林感受到師生情和同學情。感受大集體的温暖。

注意事項:由於小林目前已經形成了這種不良行為和習慣,所以在實施這些建議到時候肯定還會有一些小細節問題,不如,可能會有小林給老師起外號、給同學起外號、辱罵父母等問題。這時候我們必須耐心,細心的去引導。同時要注意,適當的時間才能實施適當的方法,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案例三:小冉,今年11歲,xx國小五(3)班的學生。課堂上頂撞老師,課後經常勒索學生。還和同學合夥羣毆同學。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不及時完成,還經常逃課去上網。案例分析:小冉作為一個國小生,出現這樣的情況讓人痛心疾首,鑑於此,我們進行了家訪,希望進一步瞭解情況已做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家訪時我們瞭解到,小冉的父親在小冉6歲那一年於小冉的母親離婚,之後便經常酗酒。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篇二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況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她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裏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閒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説:“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李思甜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李思甜同學„„”漸漸的,李思甜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衝我笑了。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繫,詳細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李思甜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逐漸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李思甜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李思甜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篇三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一)一、基本情況

李思甜是一位四年級的學生,她性格內向,平時不願意跟同學們打交道。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課從不主動舉手發言。面對激烈的競爭,同學們的嘲笑她覺得自己這兒也不行,那兒也不如別人,缺乏競爭勇氣和承受能力,導致自信心的缺乏。在班裏是一個學習困難的學生,一提考試就沒精神。如何幫助她增強自信心,走出這個陰影呢?

二、案例分析

1、個人因素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她性

格內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學習習慣不是很好,上課聽講不太認真,容易走神,老師課後佈置的預習和複習工作不能有序進行,課外作業也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長此以往,學習成績便越來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試都很緊張,很擔憂,考試對她來説,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經歷的挫折多了,失敗也就多了,便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一直懷疑自己的優點。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驗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這樣嚴重影響她的身心健康發展。

2、家庭因素

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較低,對她的學習不能有力地指導,孩子過重的壓力在未能達到父母期望時,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懷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獨、離羣等情感障礙也會隨之而來。

3、教師因素

在學校裏,如果教師對一些同學尤其是學困生不夠了解,關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對這些同學的評價偏低。一旦如此,幾個月或者幾個學期以後,這些同學便逐漸產生失落感,在老師那兒他們得不到適時的表揚和讚美,又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和家長的不滿。長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與水平,也越來越不自信,此時自卑感就慢慢佔了上風。

三、輔導策略

自信的缺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學習都有損害,那麼究竟該如何引導學生增強自信,正確地評價自己呢?

1、激勵教育,喚起信心。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認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沒有都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都的老師。為了去除李思甜的畏懼心理,我在課餘時間經常有意無意的找她閒談,讓她幫我抱作業本、發作業本,上

課時從不公開點名批評她,發現她有所進步及時表揚,在上課時經常用眼神來鼓勵她,還經常對同學説:“看,李思甜今天坐得真端正,聽課非常認真!”“李思甜同學回答問題聲音大了,能讓我們聽得清楚。”“李思甜同學……”漸漸的,李思甜開始喜歡和我接近了。一次,我進行課堂巡視時,她主動衝我笑了。

2、家校溝通,促進自信。

李思甜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家庭的教育環境與方式。因此,我經常與家長聯繫,詳細地分析了李思甜在校的表現及其各種原因,共同商量解決孩子不良心理狀況的辦法,建議家長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要為孩子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幹什麼,都要從中發現進步的地方,並馬上誇獎她的閃光點,把家中得到的誇獎講給老師和同學,把在學校得到的表揚告訴父母。在評價中,李思甜從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滿足,增強了自信。

四、輔導效果

通過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李思甜現在有了很大的變化,她的學習成績在逐漸提高,上課能專心聽講,敢於舉手發言且聲音響亮,下課能主動與同學交往、做遊戲,願意參加各種活動,與班級、同學融為一體。家長也反映在家學習主動,喜歡把班級的事講給父母聽,主動幫家長做些家務。

五、結論

學生,尤其是國小生缺乏自信,會產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處,都不應該對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對自己一直充滿信心,就不會怕自卑。對於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的給予更多的關愛,讓她們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面對李思甜的改變,讓我更加認識到激勵的作用、集體的力量。因而,針對類似李思甜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老師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

注孩子的優點和特長,放大孩子的優點,使之一步步放開自己的心緒,正確的評價自己,將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感受大家給她的善意,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各項活動的參與,使其自信自強。

國小德育案例分析

(二)一、基本情況介紹

趙某,男孩,五年級學生,兩年前隨父母從泰安老家來到這裏。泰安人特別重男輕女:什麼多子多福啊。由於他是男孩,加上他上面是兩個姐姐,趙某自幼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百般呵護下長大,深受寵愛,被家人稱為“小皇帝”,他要什麼就有什麼,什麼事必須依他。加上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特別寵愛他的爺爺奶奶,他的性格變得倔強,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易衝動,自控能力差,意志較薄弱,一碰到挫折就愛發脾氣。上課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再加上本來動作就慢,導致作業經常不按時完成,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

趙某的爸爸在開出租車,整天忙着

生意,媽媽在上十二個小時的班,加上又是個文盲,根本就沒有時間照看孩子。一到雙休日,孩子就像一匹野馬,四處去玩。有時,一天到晚地找不到其人。他的父母這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我與他的家長交談時,家長無奈地向我訴苦:“這個孩子,我們也不知道如何管教,反正打也不是,罵也不是,只有靠你們老師了。”

二、個案分析

根據趙某同學的種種表現,我初步診斷為:自控力差,意志薄弱,學習習慣不好,行為習慣差,缺乏自信。這一切導致他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下降,經常無視上課紀律,行為散漫,隨意講話,而且他的這些不良行為還在日趨加劇。在他覺得這很“了不起”,有時,會引起全班同學“鬨堂大笑”,在他覺得這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這是因為他離開了老家,得不到以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寵愛,現在又被班上同學所排斥,這些情況造成了他對被接納的需要或滿足受

到了一定的壓抑,使其心理嚴重失衡,渴求受人關注。因此,他想方設法引起別人的注意。這是由於他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無知所造成的。這也是他行為習慣不良的具體情況。

一個人的意志是用正確的道德觀念克服個人不合理的慾望的決定性因素之

一。趙某他不能嚴格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注意力經常轉移,這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現。

上課不專心聽,不願意聽,作業拖拉,不好好做,這是他失去學習興趣之後所形成的不良行為習慣。

三、輔導方法和效果

1、消除顧忌,建立信任感

我想這個孩子的所作所為,主要是因為缺少“情感”,教師要多給他們愛撫。首先要用愛去融化他那顆冰涼的心,消除他的不良情緒。所以,我總是暗暗地注意他的行為,默默地走近他的身邊,讓他經常到我的身邊來,幫我做一些小

事和談一些日常的事務,讓他覺得老師是他的朋友。

2、幫助提高,增強自信

①功課輔導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對成績還是挺在乎的。那是一次聽算練習,20道題目他居然寫對了18題,大大出乎我的預料,我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頓時充滿了喜悦,而且一整天都很開心。可是他討厭做作業,尤其是語文作業。一次拼音訓練,他寫得很差,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幫他找到錯誤的原因。從那以後,我就經常針對他的薄弱環節加強輔導。同時,還特別安排一位拼音特好的學生坐在他的旁邊。每學一課生字,都讓他反覆拼讀,直到拼熟為止。終於,在以後的單元考試或作業中,看拼音寫詞語這類題目,能做到大部分寫對。

②心理輔導

一次與家長的交談中,我得知這個孩子經常不吃早飯,我就借晨間談話之際,詢問一些學生:“你們早上都吃些什

麼?”學生都紛紛説出自己早上吃的是哪些。當問到他的時候,他臉上一陣紅一陣白,結結巴巴説不出來。我趁機教育學生為什麼要吃早飯?並警告他們:下次如有不吃早飯的同學,我就讓他參加田徑組,天天鍛鍊跑步,看看有沒有力氣跑?這樣同學們都很贊成。同時,我還經常問他:今天你吃了什麼?

當他值日生工作做得認真,就及時給予鼓勵;當他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立即給予肯定。經常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就在班級學生面前表揚他,號召學生以他為榜樣,並且勉勵他繼續堅持做下去。每當這時,他就表現出那種積極向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有很強的愉悦感、滿足感、成就感。

一段時間過去了,我發現他的臉蛋紅潤了,精神也好多了,人也變得開朗些了。

3、及時與家長溝通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及時與家

長溝通,要求家長不管有多忙,都要親自到學校去接他,時常向我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和作業情況。讓他們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好好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教育好孩子的言行,並盡力輔導孩子的學習。

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也開始認識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並且會經常向我瞭解孩子在校情況。

4、營造温暖的環境

每次發現他的點滴進步,我就會當着全班學生的面表揚他,讓全班同學改變對他的看法,願意和他做朋友。他和同學的關係越來越融洽,朋友也越來越多。以前那種打罵、吵鬧的惡作劇也逐漸少了,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

四、總結

對於缺少關愛等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更應該為他們創設平等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的環境。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巨大。環境是改變兒童的重要因素,只有營造一個健

康、温馨的環境,才有可能使兒童走向健康之路。當然,由於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改變的,它具有穩定的特性,要想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的。因此,對於每一個有問題的學生,絕不能輕易放棄,要了解其原因,多從心裏的角度去分析,並給予真誠的指導和教育,不斷地引導,讓他健康地生活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