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南非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南非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赴南非、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商務考察報告

11月日——12月日,以芝副市長為團長的商務考察團一行5人,赴南非、奧地利、聖馬力諾、意大利、梵蒂崗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務考察活動。在考察期間,我們參觀訪問了所到國家和地區的地方政府及企業,賓主雙方進行了友好座談,並對所到國家和地區的畜牧業、農業、旅遊業、流通業、市政建設管理等領域進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得到了很多啟示。

一、考察的主要成果和體會

(一)發展旅遊業要選好項目,培育市場,梯度開發,形成規模。

這次考察瞭解到的國外旅遊業的一些情況,對我們策劃、發展自己的旅遊產業不無啟發。

高度重視保護環境。我們所到之處,都能看到良好的環境。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小鎮,都是整潔無比。特別是奧地利、聖馬力諾、南非等國,整個國家就象是一個大花園,綠草、白雲、藍天,一塵不染。各種鳥類若無其事地圍繞在人們的周圍,向遊人覓食,與人們嬉戲,悠閒自在,毫無怯意,真的是“過盡行人都不起”。良好的環境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我們要發展自己的旅遊產業,在環境上一定要有高的標準。

適度開發,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和諧。在奧地利、意大利、梵蒂崗等國考察中我們發現,那裏的建築物、城市廣場以及一些參觀景點的設計建設,都顯得自然、和諧,沒有過分做作和強加於自然的痕跡。

主題明顯,配套完善。這些國家的一些旅遊設施均有鮮明的主題和完善的配套。這些各有特色的主題景觀吸引了遊客,而完善配套的服務則滿足了遊客的各種需要,也增加了經營者的收入。把每一個旅遊項目都當作一個以遊客為中心的完善的服務系統來做,這是做好一個旅遊項目的共性。

人性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很多城市的文化、休閒設施象博物館、藝術館、公園、甚至很好的景點,一般都設有免費的介紹資料、免費的明信片,還會有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講解,且服務周全,會給你物超所值的感覺。相對於國內很多旅遊景點高價門票和層層購票的情況,我們感到反差很大。

【第2篇】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範文

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範文

xx年11月,為學習和借鑑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以及發展畜牧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和四川省外專局聯合組織的草地生態恢復和“三化”草地治理培訓團一行14人,在南非比勒陀尼亞、約翰內斯堡、開普頓等地,就草地生態、人工種草、土壤肥料、牧草與飼料的生產和貯藏,放牧與農牧場管理、礦碴治理等內容進行了教學培訓,對安格盧(anglo)礦業公司礦渣植被恢復區,比勒陀尼亞大學試驗農牧場、開普頓家庭牧場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現報告如下:

1

南非基本概況

南非位於非洲的最南端,面積122.7萬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萬人,西南部臨大西洋,東南部臨印度洋,最南端的好望角為兩洋交匯處,地形地貌西部幾乎是沙漠,中部和東部是草地和森林,多以平坦地貌為主,山丘較少見。海拔高度從沿海的幾米上升到內陸的3000多米,氣候特點則是從開普半島的地中海式氣候變化到誇祖魯海岸的亞熱帶氣候,但在東北部內陸則是草原氣候。日照充足但變化較大,全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但時空分佈差異較大。全國農耕地佔10%左右,可灌溉地區佔5%。乾旱、半乾旱地區佔85%,濕潤地區佔15%。

南非的牧草生長受雨量條件的制約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畜牧業以草原畜牧業為主。分佈大致是:東部主要是肉牛、奶牛、豬、家禽等優良品種及雜交種,是畜牧業最集中的地區;北部降雨少、温度高,只適宜飼養當地的品種;西南部幾乎是沙漠,主要飼養美利奴細毛羊;南部沿海地帶主要飼養良種奶牛和肉牛;西北部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種植業主要是玉米、高粱、向日葵、土豆和小麥,也種植蔬菜、葡萄等。南非以礦產聞名,金礦貯量佔全世界的51%,鑽石和寶石貯量相當豐富,居世界第3位。鈾礦貯量居世界第一。交通發達,全國已形成較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高速公路人均佔有里程居世界第3位。從國民經濟結構看,南非以礦產為主的重工業佔國民經濟的50%以上,畜牧業佔30%左右,種植業、釀酒、旅遊及其他產業約佔20%。

2

草地生態恢復和“三化”草地治理的主要特點

通過培訓和學習,感受到南非草地生態保護和“三化”草地治理呈現出一些顯著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作法和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2.1

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把草地建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南非的自然條件並不算得天獨厚,草地和森林資源不算豐富,缺水十分嚴重。但是,南非從城市到公路,從機關、工廠、學校、商店到私人住宅周圍生態植被良好,青草、綠樹、鮮花是他們的主旋律,形成了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由綠色植物覆蓋的世界。長期以來,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環境立法和執法已實施多年,政府對農牧業生產的投資並不多,但不惜投巨資用於環境保護,大力提倡種草和植樹,並對生態環境保護有嚴格的規定。對採礦企業,在開礦之前必須要有恢復生態植被的規劃,政府才發營業執照;如果在經營過程中沒有及時恢復生態植被,政府則立即吊銷營業執照,關閉採礦企業。城市和公路建設注意保護原有植被,同時規劃了足量的草坪建植和樹木種植面積。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南非在乾旱、半乾旱生態十分脆弱的地區,建立規模較大的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政府規定造紙廠必須先植樹,只有一片山林成材後,才允許伐樹用來造紙。從而形成先造後用、造用結合的良性循環。在南非種草和植樹,已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2.2

礦產企業以種草為主要途徑,恢復礦渣生態植被

南非是礦產大國,如果管理不當,亂採濫挖會給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礦業公司十分注重生態環境、勞工健康、人身安全三方面工作,把恢復礦渣生態植被作為己任,實行一邊開採一邊進行植被恢復。根據礦渣上層回填土層的高度,種植不同的植物恢復礦渣植被。回填土層高度在60cm以上,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30~60cm種植一般農作物,低於30cm就種植牧草。礦產企業幾乎用種植牧草來恢復礦渣植被。我們到安格盧(angio)煤礦公司實地學習,瞭解到該公司為提高礦渣草地植被恢復的科技含量,與比勒陀尼亞大學合作,解決礦渣草地植被恢復的技術問題。

2.3

發展人工種草,實行圍欄輪牧休牧

南非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成為發展草地畜牧業的最大制約因素。畜牧業主要靠種植牧草和飼料作物來解決牲畜的飼料來源。因此,家庭牧場都十分重視利用雨季開展人工種草,尤其是在東部和沿海畜牧業比較集中地區的奶牛場和肉牛肥育場,幾乎靠人工種草發展畜牧業。種草面積視飼養規模而定,以栽培禾本科牧草為主或禾本科與豆科牧草混播,選擇耐旱、產草量高、草質較優的品種,在牧草生長季節進行放牧利用;雨季結束後牧草因乾旱缺水而乾枯,其枯草的營養價值仍較高,也可在旱季(或冬季)放牧利用,但大多數牧場都在雨季剛結束時割草調製青乾草。家庭農牧場在種植牧草的同時,一般都安排一定面積的土地種植玉米,作為枯草季節飼草料的主要來源。種植飼草料,實行機械化播種、收割和管理。人工種草,既發展了畜牧業,又恢復了草地植被。

與此同時,牧場主十分重視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大力推廣草地鋼絲圍欄技術,實行劃區輪牧。在當地的春季,牧場主利用雨水和光熱條件相對較好的季節,實行休牧,讓草地有休養之機,使草地得到可持續利用。

2.4

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草畜平衡

南非把減少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既作為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的關健措施,又作為保護好草原的重要手段。除北部地區因温度高、降雨少,主要飼養當地的山羊品種外,其餘地區都飼養良種畜和雜交種。肉牛品種主要是安格斯、夏洛來、海福特及其與本地牛的雜交種,奶牛品種以黑白花品種為主;南非是波爾山羊的原產地,山羊品種主要是波爾山羊;綿羊品種主要有飼養美利奴細毛羊和dorper肉用綿羊。國家十分重視家畜良種的培育和推廣,設立了國家和民間的良種公牛精液中心,專門向全國各地的奶牛場、肉牛肥育場提供優良種畜精液。全國基本形成了國家的、民間的良種精液中心到生產場的良種繁育推廣網絡體系,牧場主通過限制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的措施來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並根據草地的生產能力來確定牲畜的飼養量,實行草畜平衡,既能避免破壞草原,有效保護草原,又能實現長久的經濟效益,推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範文由提供!

2.5

滅治草原蝗蟲,治理蟲害草地

南非蝗蟲對草原的破壞十分嚴重,在蝗蟲危害區域每平方公里有蝗蟲4000~8000萬隻,3400只蝗蟲一天的採食量相當於1只羊的採食量(1.5kg乾草),全國蝗蟲每天要損害6000t牧草。南非政府對治理草原蝗蟲十分重視,建立了蝗蟲預警制度,要求發現蝗蟲必須立即上報,每年政府投資3000~5000萬蘭特專項用於滅治草原蝗蟲。滅治方法主要是在草原專家的指導下,一般在蝗蟲的產卵季節農牧民噴撒化學藥劑滅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6

實行科學飼養管理,注重科研與生產結合

南非的草地畜牧業是以家庭牧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牧場主一般都有大專以上學歷,從事農牧和生物技術科研、教學的專家、教授,大都有自己的農牧場,實行科學養殖,其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也較高。牧場主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實行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注重投入、產出和效益。

南非國家設立了農牧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農牧高新技術研究;地方設立了農牧科研所或站,主要研究農(牧)場的實用技術;大專院校也設立了專門從事農牧科學研究的機構和實驗基地,大多數從事基礎研究。農牧科研單位的人員工資由政府提供,但科研經費由公司或農場主提供,公司或農牧場主根據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關健性技術難題,與有關科研所和大專院校簽訂協議,出資進行研究,其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出資者,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從而避免了科研與生產的脱節,這一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如anglo礦業公司的礦渣植被恢復,就是該公司出資由比勒陀尼亞大學進行試驗研究,在礦渣上種植牧草和農作物均獲得成功,並在全國進行大面積推廣。

3

幾點建議

通過20多天在南非的培訓和學習,很受啟發。結合四川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進一步抓好“三化”草原治理,恢復草原生態植被

我省草原位於長江黃河上游和源頭,草原面積3.13億畝(合2087萬公頃),佔全省幅員面積的43%。近30年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草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到xx年,全省有沙化、鼠蟲害、其它退化草原面積達16010萬畝(合1067.33萬公頃),並集中分佈在川西北牧區,這是我省草原保護建設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借鑑南非恢復草地植被的經驗,切實抓好我省“三化”草地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沙化草地治理的科學研究,推廣沙化草地治理的實用技術,恢復沙化草地植被;繼續採取生物、化學、物理、保護天敵等綜合措施,治理草原鼠蟲害;大力推廣補播、除雜、施肥等草地改良技術,治理好一般退化草地。特別是在川西北牧區,因採金、挖礦毀壞草原植被的現象很突出。借鑑南非恢復礦渣草地植被的成功經驗和技術,切實抓好礦產企業的草地植被恢復。

3.2

建立草畜平衡等三項草原保護制度,合理利用草原

一是以鄉為單位劃定基本草原保護範圍,樹立標誌,並公告保護,建立基本草原保護制度。二是根據草地資源狀況和草原承載量,合理確定牲畜發展數量,防止超載過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並通過加強技術服務和市場引導,加快畜羣週轉,優化畜羣結構,提高牧畜質量,使傳統型的數量畜牧業向質量型的效益畜牧業轉變。三是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堅定不移地實行好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視其退化程度分別進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輪牧制度。

3.3

加強草原基本建設,提高草地生產能力

草原建設,是抓好草原生態環境建設和推進畜牧業發展的根本措施,是解決好我省草原所有問題的關健。多方籌集草原建設資金,加大草原基本建設的力度。重點抓好圍欄改良草地、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牲畜棚圈以及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草原生產力,緩解畜草矛盾,逐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實行科學養畜,既發展畜牧業經濟,又保護草原生態。

3.4

依法加強草原管理,加大草原執法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草原法》,完善草原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州、縣草原監理機構,加強草原執法隊伍建設,增強執法手段,加大草原執法和監督管理力度,鞏固草原保護與建設成果。做到依法管草、依法護草、依法治草,使我省草原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3.5

重視草原研究和實用技術推廣,提高草原保護建設的科技含量

【第3篇】南非民間組織考察報告

南非民間組織考察報告

關於南非民間組織的情況,過去我們基本不瞭解。這次,根據專家的推薦,受南非社會發展部的邀請,我們一行11人於底考察了南非民間組織的發展和管理。儘管考察非常浮淺,但總算有了一些接觸和了解,而且發現了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東西。

在非洲大陸,南非是比較發達的國家。雖然在1994年經歷了政權的演變,民間組織的發展有了一些變化,但總的看發展勢頭不減,民間組織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仍然發揮着積極的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南非習慣把民間組織稱為公民社會或非營利組織。據南非有關民間機構與大學研究機構的調查,南非的民間組織數量超過十萬個以上,包括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志願服務協會,以及工會等。南非的民間組織有四個特點:一是社區民間組織在總量中佔大多數;二是大部分是由最初的反對種族歧視為宗旨的組織轉化過來的;三是大部分是提供福利服務的機構;四是志願服務機構資源豐富,每年創造超過100億蘭特的收入(6.3蘭特約合一美元)。

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法律框架

1、南非憲法承諾每位南非人擁有結社自由。這是民間組織形成的基礎。

2、1997年,南非議會通過了第71號法令即非營利組織法並於1998年9月1日實行。南非非營利組織法以憲法為依據,旨在創造一個有利於非營利組織繁榮發展的環境,建立一個正常的法律框架,促使非營利組織依法行事。保持合適的內部治理準則,建立透明以及對公眾負責的機構。

(1)法令對非營利組織的定義強調了兩點:

a、民間性。指明其非政府系列。

b、非營利性。指出建立機構的目的只為公共利益;機構的收入和財產不能在會員或辦公室工作人員中間進行分配(對服務的合適補償除外)。

(2)法令規定成立非營利組織申請人必須向登記機關申請登記:

a、受託機構(政府授予權利機構)必須到高級法院法官處登記。

b、一般組織到非營利組織委員會主任登記處登記。

c、一部分組織也可選擇到福利部非營利組織理事會登記。

(3)法律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向政府申請登記。一是政府規定經過登記的機構才能獲得政府的税收優惠;二是規定經過登記的機構才有資格獲得政府的資金援助和其他優惠待遇。社會福利部是非政府組織的主要管理部門。

3、南非國會?000年通過了南非共和國福利發展管理法案。該法案是為福利部門提供一個旨在建立並融合政府與公民社會夥伴關係的管理框架。依據這個法案,民間組織可以履行法定的社會責任,更多地參與推動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

(1)法案對“公民社會”的定義是:除政府之外的研究機構、組織或個人,其中包括商會、消費者組織,正規和非正規福利部門,非政府組織,社區組織,宗教組織和其他社會福利機構。

(2)法案明確了政府與公民社會通過規劃分擔責任的夥伴關係和對社會福利事業的共同“管理”。

(3)法案把公民社會中的各機構對社會福利政策和項目抱有興趣者確認為“利益相關方”。

(4)法案決定成立南非社會福利發展理事會。而理事會建立的目的就在於推動和鞏固公民社會和政府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

(5)法案規定在理事會成員中(9人),政府官員理事不得超過4人,即其餘至少5人來自公民社會。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3次會議,每次至少2天。

理事每人每年可得到國家給予的229700蘭特(約合3800美元)的差旅費,補貼和諮詢服務費。國家還為理事會辦事機構支出辦公費用456000蘭特(約合76000美元)。

(6)法案規定了的南非福利發展理事會的職責,其中還特別規定有關非營利組織的條款,主要是:

a、推動政府和公民社會間就社會福利方面的對話。

b、推動利益相關方參與社會福利發展,特別是消費者和草根部門的參與。

c、在政府與公民社會間制定信息和交流策略。

d、加強公民社會、相關政府部門和部長之間的磋商,決策社會福利重點關注項目等。

3、設立社會發展部。規定該部門的職責是致力於向全體南非人民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服務,與非政府組織,宗教組織、非營利組織、商業界,勞工組織和其他參與者展開合作,監督社會政策的執行,以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並推動扶貧的發展。

2000年,在社會發展部部長確定的其後5年的工作重點中,主要包括幫助貧困人羣,資助弱勢家庭,保護婦女兒童、殘疾人利益,社區關懷和對艾滋病影響人羣的幫助,如:因艾滋病而喪失雙親的孤兒的幫助、減少青少年犯罪和失業現象等。

該部的各項工作都要求與公民社會的協商與合作。

4、頒佈《國家發展機構法》,設立國家發展署

《國家發展機構法》規定國家發展署的職能,就是直接向特定的社區民間組織和其他幫助貧困社區提高能力的民間組織提供資金、達到減貧的工作目標。

國家發展署為專門執行上述任務的法定機構,原歸財政部領導,後轉社會發展部領導。

二、登記與管理

1、登記要求

(1)陳述組織名稱。

(2)陳述組織的主要和次要目的。

(3)承諾組織的收入和財產不得在會員和工作人員中分配。

(4)規定該組織成為一個法人,具有法人地位。

(5)規定該組織的存在不受其成立或機構負責人變動的影響。

(6)規定該組織的成立或機構負責人不會對組織的財產享有權利。

(7)規定組織的業務範圍。

(8)規定該組織內部治理的組織結構和機制。

(9)陳述會議規則,包括會議召開有效人數,會議記錄的保存,會議作出決定的方式。

(10)規定財務必須經過銀行帳號運行。

(11)規定財務年度的起始日期。

(12)規定章程的修改程序。

(13)規定該組織終止或解散的程序。

(14)規定該組織終止或解散後剩餘財產應轉移到與本組織宗旨相似的非營利組織。

2、登記結果

准予登記的組織應發給登記證書,證書是非營利組織具有法人資格的證明。

對不予登記的組織,應通知申請者並説明理由,一般在申請登記起一個月內給予答覆。

申請者在收到不予登記的通知後一個月內,可以向特設的委員會提出申訴,請求法庭立案審查。

非營利組織的登記免費。

3、非營利組織的義務

(1)遵守非營利組織法的要求及遵守已經登記的章程開展活動。

(2)在活動中展示本組織的登記的狀態和登記證號。

(3)保留規定期限內的會計記錄和相關支持性文本。

(4)在財政年度結束後6個月內,草擬出財務報告。該報告至少應包括本機構的收入、支出和資產負債表。

(5)在草擬財務報告後兩個月內,會計主管應起草正式財務報告書,陳述機構的財務狀況。其中包括以下説明:該組織的財務報告與同期會計記錄是否一致;該組織的財務政策是否恰當,在製作財務報告過程中是否保持遵循;是否遵守非營利組織法及本機構章程有關財務的規定。

(6)向董事會提供工作報告,在財政年度結束後9個月內完成。

(7)提交董事會首席執行官的詳細聯繫方式(須在每次任命和選舉後一個月內提交,即使任命和選舉沒有導致負責人的變更),以及其他相關信息。

4、監督與懲處

(1)登記機關認為非營利組織不遵守本機構的章程和不按非營利組織法的要求承擔的義務時,可通知其註銷登記。在規定期限內,登記機關將作出取消該機構登記資格的決定。

(2)登記機關認為該機構有可能構成犯罪時,將向南非警察總署建議進行刑事偵查。

(3)受處罰的非營利組織可按程序提出申訴。

(4)公眾有資格獲得任何一個營利組織向登記機關提供的全部文件,參與非營利組織的問責。

(5)登記機關有義務保留並定期向社會公佈所有非營利組織的登記狀態、註銷狀態、終止狀態或解散狀態。

(6)未經登記卻聲稱自己已依法登記,或向登記機關提供虛假資料的,有可能受到起訴。

三、政府對非營利組織的支持與合作

南非政府對非營利組織的支持與合作,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委託非營利組織承擔公共服務職能,並因此給予免税待遇;二是通過撥付公益項目資助款的形式,對非營利組織給予支持。政府對非營利組織的支持與合作主要體現在後者。

1、規定國家發展署的首要目的是關注消除貧困及造成貧困的根源,加強公民社會的扶貧能力。

2、國家發展署規定9項公益事業(包含43類活動)為慈

善性質活動,這9項是:

(1)、福利和人道援助、

(2)、宗教、

(3)、信仰和倫理、

(4)、健康保護、

(5)、文化、

(6)、土地和住房、

(7)、自然保護和環境及動物保護、

(8)、教育和發展、

(9)、研究和體育。

3、提供撥款和捐助資金。一般是發展署公佈資助項目的範圍,非營利組織向國家發展署提出資金申請,發展署根據申請情況與之溝通協商後,實施一定數額的撥款或捐助。在具體運作上,發展署將權力下放到省,每個省都有簽約機構。據介紹,2003/度,發展署撥款總額為10300萬蘭特(6.3蘭特約含1美元),每年遞增。

4、發展署通過能力建設的培訓,幫助非營利組織開展本組織擅長的活動。

5、儘管政府在扶持非營利機構方面做出了一定努力,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有關專家也提出了質疑。如發展署規定的工作範圍過窄,對扶貧的支持減少;偏重於資助社區組織,而不願支持志願服務機構,造成了這部分機構的資金匱乏;項目的申報程序複雜,辦理效率低下,以及法定機構存在官僚作風等。

四、目前南非民間組織發展中存在幾個問題

1、非營利組織的主要資金來源來自外部社會,約佔86%。而外部社會的資助採取“保守策略”,即只投在教育、就業和社會福利方面,限制了其他民間組作用的發揮。

2、非營利組織普遍缺乏專業的籌款能力,沒有制定籌款戰略。籌款一般都是機構的主管或副主管的工作範疇,但他們用於籌款活動的時間較少(不超過20%)。

3、非營利組織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欠缺,主要表現在缺少有創造性、有活力和有遠見的領導人。

4、人才競爭壓力太大。非營利組織為了吸引有能力的人才,不得不提高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來與商業部門和政府部門競爭,無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和生存壓力。而相當一部分非營利組織則因為沒有雄厚的財力而造成有經驗的專職人員流失,影響組織可持續發展。

五、幾點值得我們借鑑的做法

1、政府明確公佈慈善事業的範圍,有利於倡導民間組織投入社會公益事業,也有利於社會監督。南非對公益事業列出9項43類活動,很具體,我國也可以作出這方面的規定,使之與一般的社團活動相區別。

2、政府對公共服務項目撥款購買,既有利於政府轉變職能、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也能為民間組織的生存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南非的公益性民間組織多數能從政府獲得資助,有的甚至全部依靠政府資助。在南非就不存在類似我國社團的那種亂收費的現象。

3、税法應對公益事業以至民間組織業務作出明確的減免税收的規定,對捐贈人的公益捐贈給予抵税待遇,有利於全社會積極支持公益事業,有利於民間組織的生存發展,也有利於杜絕偷漏税現象。

4、應賦予登記管理機關要求非營利組織註銷登記的權力,和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取消該機構登記資格的決定權力。南非的這一規定對非營利組織的淨化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的民間組織管理規定應當借鑑這一經驗。

由於這次對南非的考察是首次,佔有資料也很少,因此在考察中瞭解一般情況較多,深入不夠,對有些問題可能存在理解不準確的地方。許多方面還待今後更多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第4篇】0700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

0700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

新聞摘要:

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考察報告

南非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培訓團

(四川省草原管理站,四川 成都 610041)

2003年11月,為學習和借鑑草原生態恢復與“三化”草地治理以及發展畜牧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和四川省外專局聯合組織的草地生態恢復和“三化”草地治理培訓團一行14人,在南非比勒陀尼亞、約翰內斯堡、開普頓等地,就草地生態、人工種草、土壤肥料、牧草與飼料的生產和貯藏,放牧與農牧場管理、礦碴治理等內容進行了教學培訓,對安格盧(anglo)礦業公司礦渣植被恢復區,比勒陀尼亞大學試驗農牧場、開普頓家庭牧場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學習。現報告如下:

1 南非基本概況

南非位於非洲的最南端,面積122.7萬平方公里,人口4300多萬人,西南部臨大西洋,東南部臨印度洋,最南端的好望角為兩洋交匯處,地形地貌西部幾乎是沙漠,中部和東部是草地和森林,多以平坦地貌為主,山丘較少見。海拔高度從沿海的幾米上升到內陸的3000多米,氣候特點則是從開普半島的地中海式氣候變化到誇祖魯海岸的亞熱帶氣候,但在東北部內陸則是草原氣候。日照充足但變化較大,全年平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夏季,但時空分佈差異較大。全國農耕地佔10%左右,可灌溉地區佔5%。乾旱、半乾旱地區佔85%,濕潤地區佔15%。

南非的牧草生長受雨量條件的制約呈現明顯的季節性,畜牧業以草原畜牧業為主。分佈大致是:東部主要是肉牛、奶牛、豬、家禽等優良品種及雜交種,是畜牧業最集中的地區;北部降雨少、温度高,只適宜飼養當地的品種;西南部幾乎是沙漠,主要飼養美利奴細毛羊;南部沿海地帶主要飼養良種奶牛和肉牛;西北部是野生動植物保護區。種植業主要是玉米、高粱、向日葵、土豆和小麥,也種植蔬菜、葡萄等。南非以礦產聞名,金礦貯量佔全世界的51%,鑽石和寶石貯量相當豐富,居世界第3位。鈾礦貯量居世界第一。交通發達,全國已形成較完整的交通運輸網絡,高速公路人均佔有里程居世界第3位。從國民經濟結構看,南非以礦產為主的重工業佔國民經濟的50%以上,畜牧業佔30%左右,種植業、釀酒、旅遊及其他產業約佔20%。

2 草地生態恢復和“三化”草地治理的主要特點

通過培訓和學習,感受到南非草地生態保護和“三化”草地治理呈現出一些顯著特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作法和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2.1 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把草地建設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 南非的自然條件並不算得天獨厚,草地和森林資源不算豐富,缺水十分嚴重。但是,南非從城市到公路,從機關、工廠、學校、商店到私人住宅周圍生態植被良好,青草、綠樹、鮮花是他們的主旋律,形成了一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的由綠色植物覆蓋的世界。長期以來,政府高度重視環保工作,環境立法和執法已實施多年,政府對農牧業生產的投資並不多,但不惜投巨資用於環境保護,大力提倡種草和植樹,並對生態環境保護有嚴格的規定。對採礦企業,在開礦之前必須要有恢復生態植被的規劃,政府才發營業執照;如果在經營過程中沒有及時恢復生態植被,政府則立即吊銷營業執照,關閉採礦企業。城市和公路建設注意保護原有植被,同時規劃了足量的草坪建植和樹木種植面積。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南非在乾旱、半乾旱生態十分脆弱的地區,建立規模較大的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政府規定造紙廠必須先植樹,只有一片山林成材後,才允許伐樹用來造紙。從而形成先造後用、造用結合的良性循環。在南非種草和植樹,已成為他們的自覺行動。

2.2 礦產企業以種草為主要途徑,恢復礦渣生態植被 南非是礦產大國,如果管理不當,亂採濫挖會給環境造成極大破壞,礦業公司十分注重生態環境、勞工健康、人身安全三方面工作,把恢復礦渣生態植被作為己任,實行一邊開採一邊進行植被恢復。根據礦渣上層回填土層的高度,種植不同的植物恢復礦渣植被。回填土層高度在60cm以上,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農作物,30~60cm種植一般農作物,低於30cm就種植牧草。礦產企業幾乎用種植牧草來恢復礦渣植被。我們到安格盧(angio)煤礦公司實地學習,瞭解到該公司為提高礦渣草地植被恢復的科技含量,與比勒陀尼亞大學合作,解決礦渣草地植被恢復的技術問題。

2.3 發展人工種草,實行圍欄輪牧休牧 南非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成為發展草地畜牧業的最大制約因素。畜牧業主要靠種植牧草和飼料作物來解決牲畜的飼料來源。因此,家庭牧場都十分重視利用雨季開展人工種草,尤其是在東部和沿海畜牧業比較集中地區的奶牛場和肉牛肥育場,幾乎靠人工種草發展畜牧業。種草面積視飼養規模而定,以栽培禾本科牧草為主或禾本科與豆科牧草混播,選擇耐旱、產草量高、草質較優的品種,在牧草生長季節進行放牧利用;雨季結束後牧草因乾旱缺水而乾枯,其枯草的營養價值仍較高,也可在旱季(或冬季)放牧利用,但大多數牧場都在雨季剛結束時割草調製青乾草。家庭農牧場在種植牧草的同時,一般都安排一定面積的土地種植玉米,作為枯草季節飼草料的主要來源。種植飼草料,實行機械化播種、收割和管理。人工種草,既發展了畜牧業,又恢復了草地植被。

與此同時,牧場主十分重視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大力推廣草地鋼絲圍欄技術,實行劃區輪牧。在當地的春季,牧場主利用雨水和光熱條件相對較好的季節,實行休牧,讓草地有休養之機,使草地得到可持續利用。

2.4 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草畜平衡 南非把減少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既作為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的關健措施,又作為保護好草原的重要手段。除北部地區因温度高、降雨少,主要飼養當地的山羊品種外,其餘地區都飼養良種畜和雜交種。肉牛品種主要是安格斯、夏洛來、海福特及其與本地牛的雜交種,奶牛品種以黑白花品種為主;南非是波爾山羊的原產地,山羊品種主要是波爾山羊;綿羊品種主要有飼養美利奴細毛羊和dorper肉用綿羊。國家十分重視家畜良種的培育和推廣,設立了國家和民間的良種公牛精液中心,專門向全國各地的奶牛場、肉牛肥育場提供優良種畜精液。全國基本形成了國家的、民間的良種精液中心到生產場的良種繁育推廣網絡體系,牧場主通過限制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的措施來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並根據草地的生產能力來確定牲畜的飼養量,實行草畜平衡,既能避免破壞草原,有效保護草原,又能實現長久的經濟效益,推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滅治草原蝗蟲,治理蟲害草地 南非蝗蟲對草原的破壞十分嚴重,在蝗蟲危害區域每平方公里有蝗蟲4000~8000萬隻,3400只蝗蟲一天的採食量相當於1只羊的採食量(1.5kg乾草),全國蝗蟲每天要損害6000t牧草。南非政府對治理草原蝗蟲十分重視,建立了蝗蟲預警制度,要求發現蝗蟲必須立即上報,每年政府投資3000~5000萬蘭特專項用於滅治草原蝗蟲。滅治方法主要是在草原專家的指導下,一般在蝗蟲的產卵季節農牧民噴撒化學藥劑滅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6 實行科學飼養管理,注重科研與生產結合 南非的草地畜牧業是以家庭牧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牧場主一般都有大專以上學歷,從事農牧和生物技術科研、教學的專家、教授,大都有自己的農牧場,實行科學養殖,其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也較高。牧場主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年度生產經營計劃,實行集約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注重投入、產出和效益。

南非國家設立了農牧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農牧高新技術研究;地方設立了農牧科研所或站,主要研究農(牧)場的實用技術;大專院校也設立了專門從事農牧科學研究的機構和實驗基地,大多數從事基礎研究。農牧科研單位的人員工資由政府提供,但科研經費由公司或農場主提供,公司或農牧場主根據生產、經營中存在的關健性技術難題,與有關科研所和大專院校簽訂協議,出資進行研究,其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於出資者,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從而避免了科研與生產的脱節,這一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如anglo礦業公司的礦渣植被恢復,就是該公司出資由比勒陀尼亞大學進行試驗研究,在礦渣上種植牧草和農作物均獲得成功,並在全國進行大面積推廣。

3 幾點建議

通過20多天在南非的培訓和學習,很受啟發。結合四川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進一步抓好“三化”草原治理,恢復草原生態植被 我省草原位於長江黃河上游和源頭,草原面積3.13億畝(合2087萬公頃),佔全省幅員面積的43%。近30年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草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到2002年,全省有沙化、鼠蟲害、其它退化草原面積達16010萬畝(合1067.33萬公頃),並集中分佈在川西北牧區,這是我省草原保護建設工作中最突出的問題。借鑑南非恢復草地植被的經驗,切實抓好我省“三化”草地治理工作。積極開展沙化草地治理的科學研究,推廣沙化草地治理的實用技術,恢復沙化草地植被;繼續採取生物、化學、物理、保護天敵等綜合措施,治理草原鼠蟲害;大力推廣補播、除雜、施肥等草地改良技術,治理好一般退化草地。特別是在川西北牧區,因採金、挖礦毀壞草原植被的現象很突出。借鑑南非恢復礦渣草地植被的成功經驗和技術,切實抓好礦產企業的草地植被恢復。

3.2 建立草畜平衡等三項草原保護制度,合理利用草原 一是以鄉為單位劃定基本草原保護範圍,樹立標誌,並公告保護,建立基本草原保護制度。二是根據草地資源狀況和草原承載量,合理確定牲畜發展數量,防止超載過牧,建立草畜平衡制度。並通過加強技術服務和市場引導,加快畜羣週轉,優化畜羣結構,提高牧畜質量,使傳統型的數量畜牧業向質量型的效益畜牧業轉變。三是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堅定不移地實行好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視其退化程度分別進行禁牧、休牧,建立禁牧、休牧和輪牧制度。

3.3 加強草原基本建設,提高草地生產能力 草原建設,是抓好草原生態環境建設和推進畜牧業發展的根本措施,是解決好我省草原所有問題的關健。多方籌集草原建設資金,加大草原基本建設的力度。重點抓好圍欄改良草地、人工草地、飼草飼料基地、牲畜棚圈以及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提高草原生產力,緩解畜草矛盾,逐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實行科學養畜,既發展畜牧業經濟,又保護草原生態。

3.4 依法加強草原管理,加大草原執法力度 認真貫徹落實《草原法》,完善草原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州、縣草原監理機構,加強草原執法隊伍建設,增強執法手段,加大草原執法和監督管理力度,鞏固草原保護與建設成果。做到依法管草、依法護草、依法治草,使我省草原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3.5 重視草原研究和實用技術推廣,提高草原保護建設的科技含量 南非十分重視農牧科學研究,在牧草育種栽培、草地生態保護、家畜良種培育等方面有較高水平,並取得了一批很有影響的成果,為草地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我省要進一步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草原科技隊伍,加強草原的科學技術研究,大力推廣實用技術,提高草保護建設的科技含量。■-[《四川畜牧獸醫》第7期]

【第5篇】南非、埃及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制度考察報告

南非、埃及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制度考察報告

5月10日至21日,中國勞動保障學會醫療保險分會赴南非、埃及考察團一行13人在韓鳳團長的領導下,分別對南非、埃及兩國的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制度進行了考察,期間訪問了南非國家社會福利部和亞非保險協會及埃及的東方保險公司、國家保險公司等,並與兩國人民進行了直接接觸和了解。現將我們所瞭解的南非、埃及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制度及其實施情況和我們所受到的啟示報告如下:

一、兩國概況

(一)南非

南非(republic of south africa)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總體以高原為主。南非位於南緯19度至33度的半沙漠和沙漠地帶,全國2/3以上的面積氣候乾旱,水量充沛的河流不多。全境大部分處副熱帶高壓帶,屬熱帶草原氣候。2001年,南非國民生產總值6380億蘭特(合1129億美元)。南非分9個省,實行三權鼎立制度,行政首都是高登省的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是西開普省的開普敦,司法首都是奧蘭治自治省的布隆方丹。

南非面積為122103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4,329萬(2000年統計),全國人口密度36人/平方公里,主要分非洲人(黑人)佔總人口的77.6%、白人佔10.3%、有色人佔8.7%和印度人(亞裔)佔2.5%四大種族,系多種族、多民族國家,享有“彩虹國度”美稱。城市人口占53.9%,仍趨上升。世界銀行統計,1999年南非人均預期壽命57.1歲。

(二)埃及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1952年埃及建立共和國。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96%以上的土地為沙漠。面積為100.2萬平方公里,人口7000萬(2002年)。穆斯林約佔84%,科普特人(信奉東正教)約佔11.8%,此外還有努比亞人和貝都因人。全國分為八個經濟區,每區包括一或幾個省,共26個省。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985億美元,僑匯、旅遊、運河和石油工業,構成埃及四大外匯收入。人均月工資政府機關70-100美元,私人企業人均150-200美元。

埃及政體是總統/議會制。首都開羅(cario),是埃及政治文化中心,著名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象位於開羅市西南郊。

二、兩國社會保障及醫療保險制度

(一)南非

南非中央、省和市三級的管理模式,中央負責統一制定政策和總體規劃,並對各地進行監督管理和考核社會福利金的發放是否符合中央的要求。省(全國共九個省)和市兩級落實執行。中央設立社會福利部,主要目的:一是為正常人提供社會保障服務;二是為弱勢、殘疾的、低收入的、貧窮的人提供服務。社會福利部在9個省都設有辦公室,配合地方開展社會保障工作。

除社會福利部外,南非其他政府部門也參與為其國民提供社會保障,一是衞生部,負責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改善一些黑人的居住、生活環境等;二是勞工部,負責失業救濟,失業人員可以領到4-6個月的失業金;三是交通部,因交通事故受傷害後的理賠辦法由交通部負責確定。黑人居住在黑人區,交通事故率高,交通部就有責任設立意外交通事故險。

新南非十年來正在進行調查研究如何將窮人納入到社會福利制度中來。南非全國總財政收入1個兆,其中有460億劃歸社會福利部,用於救助800萬貧窮、殘疾人員。因為用於救助的錢是有限的,所以在南非必須是最貧窮的人才能得到政府的幫助,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都列入到救助對象,主要有:①無人供養的老年人;②沒有工作的殘障者;③無人供養的孤兒等。社會福利金髮放的年齡範圍是:老年人女士60歲以上,男士65歲以上;殘疾人女士18—59歲,男士18—64歲。政府也將部分社會福利用於資助學生上學、救助病人、為低收入户建房、為參加二次大戰的一些老兵提供幫助等,同時要求學校減免窮人費用,醫院減免窮人醫療費用。南非分別在中央和省兩級設立了評估監督小組,檢查各地社會福利政策的落實情況,還有審計長,檢查社會福利金髮放情況。中央還設立人權委員會,每年對社會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落實情況向國會提供報告,政府和總統是非常重視人權委員會的報告。同時還有非官方組織對社會福利制度進行監督。

南非實行完全開放的市場經濟,同時由於長期的種族歧視,導致貧富懸殊很大。現在就業機會很少,失業人口很多,佔總人數的一半。十年來,南非政府一是積極幫助就業,二是致力於擺脱貧窮。勞工部設立失業救濟金,年收入不到13000蘭特的就可以得到救濟。

南非未建立明確的醫療保險制度,但政府規定,所有公立醫院都有義務無償地為窮人、老人、孤兒、殘弱人員提供免費診治,由衞生部統一結算費用。因為收費低廉甚至免費,適合低收入户,全國約有90%的人口在公立醫院就診。也有一些公務員、私人老闆等前往私人醫院就醫,政府與私人醫院合作,個人交1/3,公司為其交2/3。高收入的白人基本不去公立醫院就醫。政府鼓勵發展商業保險,全國有十多家保險公司開展了養老、醫療保險,由個人投保,政府不介入,參保人員基本上都是一些高收入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