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蒙古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9W

蒙古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貴州和內蒙古生態博物館考察報告

可以看出,中國博物館學會按照戰略意圖行事,考慮了(世界)幾代生態博物館,回顧和評價了生態博物館發展經歷,按照博物館的成長趨勢,擴大了國際合作。這是中國方面的一個明顯特點。

從大的方面看,中國表現出了根據幾個生態博物館的經驗,具有擴展建立國家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潛力。這一現象和世界其他國家已經建立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過程相似(例如法國、日本、意大利、波蘭、瑞典、巴西和墨西哥)。在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給予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和當地領導層以權利,允許他們在形成生態博物館的相互聯絡中發揮作為參與者的作用。對於這一點,緊迫的是伴隨着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建設(這通常是學者和政府權力機構的任務),緊緊依靠各地生態博物館的合作。建立一個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沒有強有力和勝任的地方生態博物館領導,將會影響生態博物館的有效發展。

現有的中國生態博物館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臨近”又“遙遠”。“臨近”是指生態博物館有一個展示中心,介紹有關項目、地區和當地居民的信息。“遙遠”,是指七個生態博物館指南(中英文)介紹了地區和居民情況,但不幸的是,對於外國人來説,要想了解當地政府(關於交通、住房、教育、農業和手工藝)和當地居民的聯繫很難。可能的情況是,將整個中國生態博物館發展項目的信息資料上網,這將使中外學者和七個生態博物館獲益,這將可能成為相互瞭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參觀中國生態博物館仍然有一些問題。比如旅遊路線問題可能還沒有給予優先地位(缺少旅遊設施,當地居民的收益潛力很低)。但是,儘管這幾個生態博物館位置遙遠,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可以作為附近區域本民族的參照點。這些生態博物館的潛能已經超越了保護自身的遺產,而是為周邊類似村寨保護遺產樹立了榜樣。除了生態博物館自身,成百萬少數民族通過參觀這些生態博物館,會認識到自己遺產的重要性。

梭戛生態博物館

強勢:生態博物館的建立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有了供水設施),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大量居民參與保持當地遺產,依然保持此區域的生活特點;具有區域和當地居民的雄厚的獨特性。

弱點:大多數古老的記憶和傳統得到了保存,最難的問題是保存過去和連接現在(更進一步説,是“原真性”和“展示”);自治的生態博物館領導在當地政治因素面前軟弱無力(這是由於以前形成的後果)。

問題:誰從老房子中搬到了新房子中,是否現在居住於村寨的居民會在將來遷出?苗族居民是否需要金錢經濟?比如,他們是否能夠發展商業活動(例如紡織和刺繡)?苗族居民是否從生態博物館中有收益?生態博物館是否依賴居民自己可以發展?生態博物館是否影響了他們的發展(舉例來説,獲得更好的居住條件)?對於整個苗族來説,此生態博物館是否能作為參照點,其他苗族人是否參觀此生態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怎樣和地區發展計劃相聯繫(例如,對景觀和環境較小影響的條件下,是否可以作為非苗族人修復歷史房屋的榜樣)?

鎮山生態博物館

強勢:從經濟條件看,生態博物館有收益(具有旅遊飯館和商店);已經意識到房屋的修復要保持地區建築風格;一些青年人(可能是專家)參與了生態博物館項目。

弱點:可能生態博物館獲益分配不均勻(有些青年人不理睬現存生態博物館)。

問題:關於現在營業的商店和飯館,是否由當地居民經營?還是這些活動依賴於地方商人?

敖倫蘇木生態博物館

強勢:15户村民參與了生態博物館管理,具有潛力參與和連續;地方民族博物館(明年將在百靈廟城建成開館)的工作人員將指導新的生態博物館的工作;參觀途徑是特殊的(小批參觀者乘坐大篷車),對文化景觀影響較小;內蒙古民族風情看上去很豐富,具有獨特性。

弱點:當多數人住入了新房子,老的生活習俗將很難保存(例如帳篷中的生活)。

中國生態博物館發展的潛力

組織村民管理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供水是中國博物館學會和政府給予的禮物,是否日後他們將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加強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和本民族的聯繫,為本民族羣眾樹立一個榜樣;生態博物館活動要緊密聯繫當地發展計劃;建立中國生態博物館間的內部聯繫網絡,相互交流學習(在論壇期間,已經有了一定的相互聯繫);將生態博物館地方產品推向市場,通過記憶工程和現在的活動,允許居民創新,籌集資金;建立網站(由村民和中國博物館學會共同管理),進行現有生態博物館的流動展覽,作為相互聯繫的工具。

【第2篇】赴蒙古國南戈壁省罕博格德縣旅遊考察報告

赴蒙古國南戈壁省罕博格德縣旅遊考察報告

應蒙古國南戈壁省罕博格德縣邀請,由巴市人民政府組織,委託巴市旅遊局牽頭承辦,具體由烏中旗人民政府及烏中旗旅遊局主辦,赴蒙古國南戈壁省罕博格德縣旅遊考察團於4月15日至18日進行了考察。此次旅遊考察由巴市旅遊局副局長菅江左為旅遊考察團團長,各旗縣旅遊局局(副局)長為成員,烏中旗人民政府及烏中旗旅遊局作了出境跨國旅遊考察大量細緻的基礎性工作,經過為期三天的旅遊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現將旅遊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罕博格德縣隸屬蒙古國南戈壁省,人口3000多人,以畜牧業生產為主,人們大部分居住蒙古包,輕工業和商業不發達。該縣大力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很高,以此來拉動經濟發展,提高當地羣眾生產生活。該縣地形地貌與中旗、後旗荒漠草原沒有兩樣,草原植被的稀疏程度、植物的種類也基本相同。沙塵暴頻發,丘陵起伏不斷。

二、旅遊業發展形狀

罕博格德縣主要依靠當地自然旅遊資源,如發財洞、蛤蟆石、成吉思汗拴馬樁等奇山大石發展旅遊業。7月12日開通的中國—蒙古跨國旅遊線路,主要是三個重要旅遊景點。一是發財洞。傳説是一位叫柴烏嘎喇嘛在位於發財洞的這座山修行,後來修行成**,直至圓寂。人們對他苦心修佛,普度眾生的毅力和精神非常敬佩。來發財洞朝拜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有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遊客。藍色的哈達掛滿了發財,各種錢幣擺滿了發財洞。二是蛤蟆石。傳説是造水的使者,是蒙古民族心中的“龍王”,是千年的風蝕景觀,極目遠眺酷似朝天哇哇喊叫的蛤蟆。三是成吉思汗栓馬樁。傳説成吉思汗遠征歐亞大陸,馳騁沙場,來到這裏將套馬杆用力一戳,足足在大石頭上戳下三米多深的石洞。人們來這裏觀賞成吉思汗的力大無比。

同時,開發挖掘人文旅遊資源。蒙古國1921年建國,是第二個社會主義國家。1937年爆發了類似我國文化大革命的一場蒙古革命,導致大量藏傳佛教寺廟被毀,僧人被殺,只留下了殘垣斷壁的遺址。從分佈廣大的遺址可窺見一斑當年寺廟的香火繚繞。有一座叫朝格吉勒的寺廟,1937年被毀,現正恢復重建。我們看到駐紮的幾頂給重建工人搭建的蒙古包。寺廟石基已建起。陪同我們旅遊考察的15位蒙古客人便向寺廟遺址頂禮膜拜,虔誠地向神靈祈禱保佑,口中還唸唸有詞。並把臉頰貼在寺廟廢墟上默默向神靈祈禱。然後,他們男男女女又向一座酷似“人根”的山峯攀巖。傳説這座山峯會給人以興奮以力量之源。他們爬在半山腰向敖包祭祀一樣祭奠一番。藍色的哈達隨處可見,可見遊客經常光顧這裏祭奠。隨後他們齊聲唱起了高吭、雄渾的歌謠,歌聲在山谷中迴盪,每人手指做着表示勝利的手勢,一副悠閒自得、躊躇滿志,甚至是凱旋而歸的神態。我們幾個從巴市過去的客人則想觀賞一下蒙古國異國蒙古包的一番情景。其實,他們的蒙古包與我國蒙古包沒有什麼兩樣,點着酥油燈,還有蓄電池照明,供奉着神靈,擺放着古色古香、畫着蒙古民族吉祥圖案的生活用具,睡着蒙古式牀,蒙古包牆壁吊着掛毯。對來的客人熱情招待,雖然翻譯説我們是來自異國他鄉,主人也一樣熱情的給倒上了熱氣騰騰的奶茶,端出了奶酪、茶食、方糖等食品。不分地域、國度的遊牧民族熱情好客的純樸風情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彷彿回到了久別重逢的草原故鄉…….

我們又來到哈布其旅遊度假村。沿途看到四五隻黃羊在飛速地奔跑,深棕色的駱駝膘肥體壯,悠閒地吃着草。被遊客稱之為“櫻桃灘”的櫻桃花竟相開放,奼紫嫣紅,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不時引來天上飛來的候鳥過來棲息覓食嬉戲。來到度假村首先耀入眼簾的是七八頂潔白色移動式蒙古包(是蒙古國當地製作的)。與我國的蒙古包一樣。而驚奇的是,這裏從我們包頭市進口了先進的淋浴、衞生間設施,還有用來接待遊客做飯的廚房,是蒙古包餐廳的附屬設施。設施製作精美,乾淨衞生,白色牆體藍色封頂,與藍天白雲天然合成,遙相呼應,讓遊客眼睛為之一亮。在荒漠草原能看到這樣的度假村,可見經營者的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真正見證了“荒漠戈壁處,又見炊煙起”的田野生活。讓遊客既享受了遊牧民族住蒙古包、吃野餐的風味,又在荒漠草原體驗了具有現代都市氣息的生活設施,巧妙地將遊牧生活與現代都市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既迴歸了大自然的懷抱,又領略了現代都市生活的時尚風采,給遊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讓遊客產生了返璞歸真的奇思妙想。隨行考察的巴市旅遊局的副局長菅江左興趣盎然地説,這條線路實現了跨國旅遊,一睹了異國風情,實現了旅遊六大要素 “行、遊、玩、吃、購、娛”的四大要素功能。如何能在“玩、娛”上作文章,如開生日pt、篝火晚會等娛樂活動,將跨國旅遊向更深層次延伸和拓展......

哈布其度假村經理普日布給我們介紹説,根據旅遊度假村發展的現狀和規模,逐步將在購買和娛樂方面擴大規模,讓旅客玩得開心,住得滿意,推動度假村旅遊業的發展。

陪同我們旅遊考察的蒙古國南戈壁省客人在省計委主任及工商會主席的帶領下,攜同該省各大旅遊景區負責人15人,前來我們巴市烏中旗旅遊考察。這也是我們旅遊考察的回訪。兩地旅遊考察團在烏中旗簽定了開發旅遊業的合作意向書。意向書中規定,雙方共同促進兩地旅遊業發展,共同為實現跨國旅遊朝着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而不懈努力。儘快實現甘其毛道口岸常年通關,讓第三國進入兩國旅遊觀光。

三、旅遊考察的體會與收穫

通過旅遊考察,感覺到蒙古國南戈壁省非常重視旅遊業的發展,重點表現在被毀寺廟的恢復重建上,展現其人文景觀的歷史全貌。全省各大旅遊景區的宣傳畫冊、光碟等旅遊宣傳促銷資料齊全,這些宣傳資料圖文並茂,印製精美,頗具一定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景區景點重點突出特色旅遊,如蒙古駱駝沙漠探險、梭梭林神祕遊、成吉思汗古戰場演繹與傳説以及寺廟建築等自然特色旅遊景觀。

其次,感受到蒙古人民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表現在不亂扔雜物,亂丟廢棄物。即使是在荒蕪人煙的奇山大石上也書寫着“愛護大自然,不準破壞自然旅遊資源”的標語,不準亂動一草一木旅遊資源。

再次,在餐飲上,可以説是蒙西合壁。既有分餐制的西方飲食文化,吃甜點、飲紅酒的嗜好;也有以吃肉食為主的蒙餐習俗。親身感受到了蒙古人民節約、儉樸、不奢侈浪費,一切源於自然的良好飲食習慣。不酗酒,不強行勸酒,少吸煙(特別是在用餐當中更講究很少吸煙)。生存環境惡劣並沒湮滅蒙古人民求文明、求發展的信心、勇氣和本性!他們良好的文明習俗讓我們考察團一行肅然起敬,這些良好的生活習俗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另外,感受到宏偉壯麗的國門以及正在興建的甘其毛道口岸辦公大樓的肅穆與莊嚴。站在國門前,有一種祖國強大富強的自豪感,神聖不可侵犯的尊嚴感油然而生。儘管我們考察團是以商務洽談的身份赴蒙古國考察,因旅遊線路尚未開通。但口岸過關手續繁鎖,商務流通不暢且有故意設關卡,導致人流、物流被堵的現象時有發生。被堵車輛只能就地在車上露宿(主要是蒙方沒有使用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及管理混亂,導致辦公效率低下)。嚴重影響商務流通和人員往來。跨國旅遊觀光,口岸、國門是重要的旅遊觀賞地之一。但我們觀賞到的是過境秩序的混亂不堪和不文明現象的時有發生(蒙古國口岸公職人員用鐵棍子維持出入境人流秩序),如果是作為旅遊景區真是大煞風景!

最後,此次旅遊考察,親身體驗了荒漠探險旅遊的意境,體驗了與兩國遊客共在野外就餐,雖然語言不同,但心靈互動的跨國旅遊心路歷程,體驗了跨國旅遊的莊嚴和神聖,領略了異域風情與生活習俗。體會到我們巴市烏後旗與南戈壁省地形地貌完全一樣,在這種自然旅遊資源條件下,如何大力發展旅遊業,以及巴格毛道口岸復關,拓展和延伸跨國旅遊將會有很好的啟迪和借鑑作用。同時,嘗試探索荒漠草原、丘陵起伏,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開闢跨國汽車拉力賽體育竟技旅遊。

【第3篇】關於貴州和內蒙古生態博物館的考察報告

關於貴州和內蒙古生態博物館的考察報告

意大利社會和經濟研究所教授 毛裏齊奧.馬吉(maurizio maggi)

對中國生態博物館總的印象

可以看出,中國博物館學會按照戰略意圖行事,考慮了(世界)幾代生態博物館,回顧和評價了生態博物館發展經歷,按照博物館的成長趨勢,擴大了國際合作。這是中國方面的一個明顯特點。

從大的方面看,中國表現出了根據幾個生態博物館的經驗,具有擴展建立國家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潛力。這一現象和世界其他國家已經建立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過程相似(例如法國、日本、意大利、波蘭、瑞典、巴西和墨西哥)。在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給予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和當地領導層以權利,允許他們在形成生態博物館的相互聯絡中發揮作為參與者的作用。對於這一點,緊迫的是伴隨着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的建設(這通常是學者和政府權力機構的任務),緊緊依靠各地生態博物館的合作。建立一個生態博物館聯繫網絡,沒有強有力和勝任的地方生態博物館領導,將會影響生態博物館的有效發展。

現有的中國生態博物館中的信息中心是好的,既“臨近”又“遙遠”。“臨近”是指生態博物館有一個展示中心,介紹有關項目、地區和當地居民的信息。“遙遠”,是指七個生態博物館指南(中英文)介紹了地區和居民情況,但不幸的是,對於外國人來説,要想了解當地政府(關於交通、住房、教育、農業和手工藝)和當地居民的聯繫很難。可能的情況是,將整個中國生態博物館發展項目的信息資料上網,這將使中外學者和七個生態博物館獲益,這將可能成為相互瞭解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去參觀中國生態博物館仍然有一些問題。比如旅遊路線問題可能還沒有給予優先地位(缺少旅遊設施,當地居民的收益潛力很低)。但是,儘管這幾個生態博物館位置遙遠,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可以作為附近區域本民族的參照點。這些生態博物館的潛能已經超越了保護自身的遺產,而是為周邊類似村寨保護遺產樹立了榜樣。除了生態博物館自身,成百萬少數民族通過參觀這些生態博物館,會認識到自己遺產的重要性。

梭戛生態博物館

強勢:生態博物館的建立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有了供水設施),取得了居民的信任;大量居民參與保持當地遺產,依然保持此區域的生活特點;具有區域和當地居民的雄厚的獨特性。

弱點:大多數古老的記憶和傳統得到了保存,最難的問題是保存過去和連接現在(更進一步説,是“原真性”和“展示”);自治的生態博物館領導在當地政治因素面前軟弱無力(這是由於以前形成的後果)。

問題:誰從老房子中搬到了新房子中,是否現在居住於村寨的居民會在將來遷出?苗族居民是否需要金錢經濟?比如,他們是否能夠發展商業活動(例如紡織和刺繡)?苗族居民是否從生態博物館中有收益?生態博物館是否依賴居民自己可以發展?生態博物館是否影響了他們的發展(舉例來説,獲得更好的居住條件)?對於整個苗族來説,此生態博物館是否能作為參照點,其他苗族人是否參觀此生態博物館?生態博物館怎樣和地區發展計劃相聯繫(例如,對景觀和環境較小影響的條件下,是否可以作為非苗族人修復歷史房屋的榜樣)?

鎮山生態博物館

強勢:從經濟條件看,生態博物館有收益(具有旅遊飯館和商店);已經意識到房屋的修復要保持地區建築風格;一些青年人(可能是專家)參與了生態博物館項目。

弱點:可能生態博物館獲益分配不均勻(有些青年人不理睬現存生態博物館)。

問題:關於現在營業的商店和飯館,是否由當地居民經營?還是這些活動依賴於地方商人?

敖倫蘇木生態博物館

強勢:15户村民參與了生態博物館管理,具有潛力參與和連續;地方民族博物館(明年將在百靈廟城建成開館)的工作人員將指導新的生態博物館的工作;參觀途徑是特殊的(小批參觀者乘坐大篷車),對文化景觀影響較小;內蒙古民族風情看上去很豐富,具有獨特性。

弱點:當多數人住入了新房子,老的生活習俗將很難保存(例如帳篷中的生活)。

中國生態博物館發展的潛力

組織村民管理並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供水是中國博物館學會和政府給予的禮物,是否日後他們將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加強每一個生態博物館和本民族的聯繫,為本民族羣眾樹立一個榜樣;生態博物館活動要緊密聯繫當地發展計劃;建立中國生態博物館間的內部聯繫網絡,相互交流學習(在論壇期間,已經有了一定的相互聯繫);將生態博物館地方產品推向市場,通過記憶工程和現在的活動,允許居民創新,籌集資金;建立網站(由村民和中國博物館學會共同管理),進行現有生態博物館的流動展覽,作為相互聯繫的工具。(張晉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