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考察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8W

教學考察報告多篇

【第1篇】“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考察報告

x馬鹿溝鎮中學 韓立夏

跟隨長白縣教育局教改考察團歷時11天前去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與校長、教務主任、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請教,和實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淺。西峽是一個河南偏遠的小縣,但西峽的教育同仁敢於衝破傳統教育模式束縛,在學習借鑑洋思、杜郎口經驗基礎上,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從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實際培養了怎樣的人,應該怎樣去培養人?進行深入思考。以楊文普為代表的教育改革者,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並且勇於實踐,取得驚人的教學成就。他們的教育改革的勇氣令我佩服,他們的精細、嚴謹的學校管理更令我信服,同時他們領導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品質更令我感動與折服。另外西峽學子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勤奮上進求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説西峽此行學習,不僅學到先進的教育改革理念,更學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高貴品質。

一、“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學習感悟

通過深入西峽城區第一國中、五里橋鎮國中、縣第一高中課堂,對語、數、英、物、化、政、生物七個學科進行實地聽課,同時與學校校長、教務主任、上課教師進行座談、交流、請教,深入學習探究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共有四大環節,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四個環節一聽就懂,一學就會,關鍵是如何應用。因為“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抓住教學過程中一個“疑”字和一個“探”字。“疑”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提問題,敢於質疑,為學生在課堂中的下一步學習預設情景。“探”是學生有了疑問,然後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再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學習感受到“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更重要是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訓練。

從設疑自探環節來看。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題或閲讀教材或依據給出的學習目標,提出針對本節課的疑問,教師引導整理自探提綱,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開展學習。在語文課堂中每人都準備學習筆記記錄好提出的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想法思路,學習時帶着筆邊閲讀邊標記應解決的問題。這種模式真正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既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又鍛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動腦的好習慣。

從解疑合探環節來看。西峽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各學科根據學生的學情把學生按好、中、差分組,一般六人一組,選出學習組長,組織本組學習。每個小組學習,從國中到高中一個明顯特點都是學生站立學習討論交流(但這種方法不利於觀察學生學習交流表現情況)。這一環節重點是對自探中知識點和難點進行整理,達成共識,為展示和點評做準備。展示中一般堅持讓學困生或中等生展示,讓中等生或優等生評價。展示評價採取小組競賽積分形式,這樣給學困生充分展示鍛鍊機會,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評價要求比較嚴格,不僅要給出評價分值,更要給出評價理由,並糾正錯誤還要向其它組徵求意見。評價時,評價人要求面向全體,聲音洪亮,行動迅速,字體工整,條例清晰,要點簡練。這種做法實質是對中等生,優等生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要求,更加全面培養了這些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在小組交流、展示、評價過程中都是在組長帶領下,分工負責,互相幫助、指導,尤其是展示的成果和點評操作都體現全組的智慧結晶。解疑合探不僅解決了學困生學不好的問題,又培養全組合作探究能力,更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在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始終給學生的是鼓勵、表揚與啟發,創設了活躍、充滿激情與挑戰的課堂氛圍。這時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服務者。

從質疑再探環節來看。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勇於向書本、權威挑戰。基本上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能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即要求學生能提出具有挑戰性、有價值、有創新性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共同解決。本環節中,重在激勵學生提出更有價值,更具創新性的問題,着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並在此環節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質疑再探時,教師僅僅是幫助學生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針對一些提出課堂以外的問題,教師解決不了時,也充分鼓勵學生,並且通過課外其他途徑解決,如運用網絡、向專家求助,即保證學生求疑問難的慾望。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操作流程上還有一個環節,即運用拓展。本環節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拓展延伸。即指導學生結合本節重、難點,易錯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改編或自編一些鞏固訓練習題,此時教師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編題。這時教師要選擇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訓練。當學生編練問題不足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學生訓練題,這也是引進洋思中學的當堂清的做法。編題訓練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當訓練結束後,由該學科班長(即課代表)總結評價本節學習內容及各組學習情況。總結學習情況時要評出本節課“質疑之星”、“展示之星”、“評價之星”,優秀學習小組和優秀學習個人。此環節更能體現出尖子生的培養,因為學科班長,不僅自己學習優秀,而且對本班70多人的學情瞭如指掌。課堂中要觀察好每一個學生學習表現、掌握每一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客觀公正評價好這節課,這使學科班長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鍛鍊,但是每節課都是學科班長評價,不利於其他同學的鍛鍊培養,應該給更多學生機會。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本質特徵就是“探疑”,課堂教學整個過程始終貫穿探疑這條主線:即從設疑開始——思疑——解疑——再質疑——編疑——答疑——釋疑結束。這一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方式,克服學生學習信息不足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擺脱了學生依賴教師學習現象。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學生厭學心理產生根源“填鴨式”教學,解決了學生課上主動性差,課堂效率低下問題。同時促使教師擺脱依賴教材,侷限於教材的問題,真正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開發整合課程資源。因為學生課上大膽質疑,教師備課就不能侷限於教材,就要考慮學生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就必須學會整合課程資源,課堂上才能更好為學生服務。另外,解決以往教師是評價學生的權威問題。“三疑三探”引進學生課堂評價機制,使學生學習評價更客觀、公平、課堂評價更加民主。但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運用,必須深刻理解其內涵實質,與本地實際有效結合,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三疑三探“並不是在每一節課都能完成這四個環節,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分幾課時完成。

二、西峽縣學校管理的感悟

西峽縣在河南省雖然是一個小縣,但是全縣人口42.6萬,每個學校學生數非常大,平均班額都75人以上。一所鄉鎮國中2325名學生,136名教職工,這給管理帶來了一個巨大考驗,那又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呢?通過實地學習考察,一方面採取科學的“三疑三探”教學法,另一方面是西峽的嚴謹管理體制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但更重要是西峽具有一批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教育改革團隊。正像楊文普校長提出的“教育三問”。為什麼教師工資待遇提高了,卻出現了“職業倦怠”?為什麼上學免費了,學生卻不願上學了?為什麼年級升高,上課卻不會提問了?楊文普“三個為什麼”的答案,就是新課程實施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就是在教師隊伍中存在着不願改,不敢改,不會改的問題。實質我們長白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高喊新課程改革的口號,走的是傳統教學的老路。我們推行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是口號、形式,沒有持之以恆落實到行動上。反思我們新課改,關鍵是我們推行教學改革決心不徹底,改革力度不到位。“三疑三探”在五里橋中學推行,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強力推開,而且他們採取分部教學管理,九年級分層次分班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利於對比競爭。就像校長李青峯所説,我校“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不能保證100%都能做到,我能保證80%以上能做到,這80%能做到,就意味着80%學生成績能得到提升,這難道不足夠嗎?在城區第一國中與他們教師交流了解到,為了更好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法,他們任課教師每月有10次業務學習,每週2節聽課任務,並且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評價標準評出成績,在教學研討會進行講評,同時學校設立業務學習考核與考試。

西峽教學管理之嚴,超出我們的想象。早晨5:30分上課到晚上8:10分放學,每天早、中、晚三餐各半小時吃飯,學生90%住宿,所有學生都在校就餐(時間不允許)。學校值班領導及上課教師全部提前到崗,清校離開,領導、教師與學生同吃。五里橋中學為杜絕學生吸煙,每節課下課都由專人在衞生間值班檢查。每堂課都有領導專項檢查教師上課是否落實“三疑三探”,以及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深入城區一中班級看到每名學生課上都有一個小警示籤,上面書寫着自己目前在年級部名次和班級名次,以及今後自己要努力達到的名次,還有今後學習需要加強努力的學科,最後寫有自己人生座右銘。學校注重文化建設,更注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環境滲透,學校每個班級後面都設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在班級、多媒體教室到處都有宣傳“質疑”“創新”的語言,如:“無疑如滯水,探究藴智慧”“質疑是啟迪智慧的鑰匙,探究是孕育創新的法寶”等,充分打造“質疑”“探究”的良好環境氛圍。

深入西峽學校考察,不僅感受到濃厚的教研氛圍,更令我感動的是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師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教師領導從早晨5:30到7:00,中午從12:30到2點,晚上從6:30到8:10都是無償勞動付出。雖然入冬教師辦公室仍然沒有取暖(有空調),班級也是如此。我們身入教室聽課,手凍的無法寫字,腳凍麻了,可是班級師生的學習熱情仍然熱火朝天。走進辦公室大家都是緊張忙碌着工作,沒有人浮於事的場景,如此敬業的教師團隊,精益求精的管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沒有高質量的教學成績嗎?

西峽學習不虛此行,使我真正懂得“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改變了學生的學法——自主學習,它改變了教師的教法——不是教知識而教學法,更重要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變革。我深刻感悟到西峽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改革是學校生存之根,三疑三探是教師發展之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是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具備一定能力水平就無法把握、駕馭“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正如徐青峯校長説:“三疑三探入門容易,學到位難,轉變觀念更難。”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是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改革轉變觀念是第一位。

對xx中學考察報告暨課堂教學模式比較之探究

【第2篇】對xx中學考察報告暨課堂教學模式比較之探究

對xx中學考察報告暨課堂教學模式比較之探究

——品讀他山之石,倍增雕琢信心

王xx

xx市第二中學位於xx市城鄉結合部,以前曾經是xx市很不上數的一所普通初級中學,學苗有三分之二是農民工子女,教學質量極其低下。

新課程改革之後,xx二中在困境之中求發展,求生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之理念,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異軍突起,創建出“讀、議、展、點、練”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的充分認可,教育報作了長篇報道,引起了國內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我們有幸參觀考察了xx二中,對其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藴、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所領悟,在與教育局朱局長倡導的我縣三家子中學教學模式、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校比較之中,我們更加信心百倍。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一定能夠獲得圓滿成功!一定能夠為鞍山市乃至遼寧省甚至全國的基礎教育填寫濃墨重彩的一筆,做出傑出的貢獻!

一:厚重的校園文化底藴,為教學改革創設濃郁的學術氛圍。

1945年8月,由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劉峙主持的抗日戰爭勝利中原戰區受降儀式就在xx二中校園內舉行。1945年 10月,在xx陝西會館及勵行中學舊址創辦河南省立郾城中學,於1946年春開學。1949年春,由文教科長李恆位主持,以省立郾中及在漯私立培英、召陵、隱北中學教師為基礎,建立了xx市立中學。1958年秋校名改為xx市第二中學。

xx二中位於xx市西大街25號,校園佔地總面積28014平方米,在校學生總數1600餘人,園中春有月季秋有菊,夏有玉蘭冬有梅,常年青綠配花紅,四季有花四季青。迴廊、亭台高低映襯,曲徑通幽環境怡人。旭日初昇或夕陽西下之時,總有莘莘學子在此研讀背誦,就連成羣的鳥兒也留連忘返。師生體育樂園內藍球場、雙槓、單槓、爬杆、吊環、跑步器、滑堤、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多項多功能體育運動、健身器集為一體,地面均用彩磚鋪就,拼成圖形,美觀大方。古樸典雅、雄偉壯觀的學校大門,與古色古香的山陝會館相映襯。翠竹林中仿樹木建築的師生談心處--------愛心亭為師生交流提供了便利場所。一排高聳挺拔的白楊樹更顯學校那些古建築羣的典雅之風。教學樓前校訓牆上“團結奮進、求真創新”的八個金色大字與日月爭輝。學校實驗樓外牆面上醒目的大字:“沒有什麼細節因細小不值得你去揮汗;沒有什麼大事大到你盡了力還不能辦成”向人們表明了xx二中全體師生在教育、教育與管理過程中的決心和信心。更表明了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與管理理念。

隨機摘錄幾句該校的訓辭可以窺見一斑:德育為首,育人為先。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活動成為課堂的中心。讓創新成為課堂的靈魂。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

二: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詮釋了新課程標準。

新課程標準的靈魂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xx二中模式現象的精髓是:“讀、議、展、點、練”。

教室佈局:學生異質分組,相對而坐,便於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交流。教室前後設黑板,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空間和平台。我在觀摩七年級一節數學課發現了更為新穎的課堂現象:學生在明確本課目標,接受探究任務之後,課桌上,前後黑板上,教室外廊的水磨石地面上門窗上凡是可以利用的空間到處都有學生在演練數學習題。教師穿梭在學生當中適時點撥。學生或自主,或合作交流,或爭執不休甚而面紅耳赤,最後只好找老師來評判,也有的小組代表把自己的見解板演在黑板上和全班學生交流探究。

語文課體現了傳統教學和新課程理念完美體現,本着學科特點重視學生對文本品讀和感悟:自讀、小組內提問朗讀、全班展示朗讀、競賽式朗讀。形式多樣,不拘一格,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課堂最後一個環節設置的是拓展延伸,或閲讀課外詩文,或在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這一點和我縣的偏嶺、朝陽兩校語文課堂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品讀他山之石,倍增雕琢信心。

觀摩幾節xx二中課堂教學,聽取了教學主任的報告,和我縣的三家子中學以及我們正在進行的國小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相比較,更加增強了我們自信心。不言而喻:我們的“三展一探加互助”的中國小教學模式已經完全超越了“讀、議、展、點、練”的xx二中現象。

1.我們的課前展示科學合理有序,根據學科特點,緊扣文本主題。

2.我們課程目標醒目明確,學生入眼、入腦、入心,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綱挈領。

3.我們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小先生所起到作用真實的和“小先生”的稱謂名副其實。

4.我們的自主、合作互助、探究式學習成果的展示也是他們所無與倫比的。

5.我們的“五表一案”真切的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而“五表”的激勵作用在目前形勢下的全國當屬首創。

6.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變“消極被動的苦學”為“積極主動的樂學”。

以上六點是我在“三展一探加互助”和“讀、議、展、點、練”xx二中現象的比較中得出的結論。因為在《課堂教學之變》一文中和今後探究系列文中已經做了或者繼續論證,故在此不加贅述。

美國的緬因州貝瑟爾國家培訓實驗室在經過大量的試驗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對學生在每種指導方法下,學習24小時之後的材料平均保持率如下。

方法 保持率

講授 5%

閲讀 10%

視聽結合 20%

示範 30%

討論組 50%

實踐練習75%

向其他人教授(對所學內容的立即運用)90%

連續遞增的百分率我們不難看出,我們小先生制、學生的三個甚至更多的成果展示無疑是向其他人教授(對所學習的知識內容的立即運用),其材料保持率即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課堂效率是最高的,我們打造的課堂才真正是高效課堂,我們教育局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和國際接軌。

在觀摩聽課和研討之餘,我利用晚上休息時間參觀了河南南陽玉精品店。我不客氣也是自豪的説:南陽玉和我們的國石岫玉相比,天壤之別啊!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好比是岫巖玉。只要我們戮力同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善加雕琢。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一定會綻放出絢麗奪目的國石之光!

【第3篇】語文閲讀教學學習考察報告

——閲盡高山始為峯 讀書千卷功自成

本月28至30日,跟隨區學習考察團赴濰坊進行了為期3天的語文閲讀教學學習考察。不僅受到了衝擊與震撼,更見識了一種別樣的天空。

語文教學向來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什麼是“語文”?就在這本應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恰恰問題就很不少——專家、學者、名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於怎樣教語文,不僅有流派,甚至有幫派。面對紛紜複雜的狀況,對於普通語文教師來講,真的可以説:你不説我還明白,聽您一説,我倒是糊塗了。

就是帶着這樣的困惑,踏上了學習考察的征程。

傍晚時分,抵達濰坊。晚餐草畢,集於一堂,聽省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李秀偉老師的報告。名之曰:潤澤語文的生命。

李老師無愧專家,上下三千年,縱橫八萬裏,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遊目騁懷,不一而足……

洋洋萬言,我卻未得其旨,豈不悲乎?對於其“語文乃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觀點,略明其意。“工具性、人文性、發展性”的統一,也表贊同。然其可謂語文之特點乎?數學、歷史可屬其類否?靜學語文、默識語文、昇華語文、涵泳語文……語文之繁,比於周身之帛縷,倉廩之粟粒,若何?

帶着滿腦之思考,聽着如雷之鼾聲,近乎徹夜未眠。倒是接下來的學校之行,讓我撥雲見日,略略清醒。

濰坊市青年路國小,實施“追本務實的語文主題實驗研究”,循着“自主學習、日積月累、展示交流、豐富拓展和同步練筆”的路徑,豐富圖書資源,開發、配置實驗教材,並總結梳理出“課前、課堂、課後、家庭、實踐”等語文學習活動的程序操作內容,讓我對他們“做什麼”和“怎樣做”,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做的怎樣”則通過《安塞腰鼓》和《矛和盾的集合》兩節課由教師的執行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狀況體現出來。讓我初步認識到他們的語文課是“這樣”上的。

濰坊北海學校的《領略英雄的風采》一課,處理了有關岳飛、林則徐、鄧世昌、文天祥的課文,並補充學習了艾青的詩作,沒有蜻蜓點水之感,殊非易事,值得學習與研究。這種大容量的學習,對於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益,必定很有促進。

湯校長“反三歸一”的學科理解,數量積累——規律把握——能力提升的課程學習路徑的認識,讓人頗受啟發。系列開發(或選用)的配套學習材料,説明他們的研究,已經非常成型。

其針對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學段而進行的學科課程整合,體現出令人敬重的膽識、責任和智慧。學習內容“加減法”的運用,卓有成效。“不規範”的辦學,取得了令人瞠目的成果,對於“規範”辦學的教育者,特別是教育管理者,應該不僅是啟示,還有衝擊。不出圈子,卻想着收穫圈子以外的東西,豈非奢望?

宏觀的思考與架構,中觀的設計與執行,微觀的細節與關注已經成為動態而有機的系統,給我留下的不僅是深刻的印象,更有改革的勇氣和成就發展的責任。

濰坊市坊子區實驗學校,用我們的話來説,是屬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校規模不小,但學生多是農家子弟。但真正讓我欽佩的,恰恰是這裏的孩子。言其口若懸河、出口成章,似乎並不太過誇張——習慣於強調生源狀況的人,面對孩子們課堂、課下的表現,應該汗顏、無言。

是什麼,成就了這裏的孩子呢?我説不準確。但語文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應該是問題的方向。

整體預習和整合授課的兩節課,給了我較為明確的啟示。初步梳理一下,可以比較明晰地看出這兩種課型的基本執行程序。

一、單元整體預習,求整體感悟

1.自主識字,掃清障礙;

2.瞭解內容,明確主題;

3.關注習作,提前放題;

4.準備資料,豐富資源;

5.確定重點,以學定教。

二、實施整合授課,以提高效率

1.預習彙報,質疑問難;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3.拓展閲讀,鞏固運用;

4.領悟表達,讀寫聯繫;

5.迴歸整理,提高能力。

還有第三步,因時間關係,未得見到:單元整理迴歸,鞏固提高。

這樣,課程實施就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系統。既相對宏觀,又局部深入,還有整體的鞏固提升。對於保障學習效果,應該能夠有力支撐。事實上,兩節課的學習、指導方式,特別是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習水平,已經很好地放映了他們的生成。當然,這種相對成熟的呈現背後,或者説在生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訓練、指導,面對具體問題的研究、破解,是少不了得。關鍵是他們成功了。

至此,再回歸李秀偉老師的講座,方明白其良苦的用心。語文本來很複雜——百種流派,千般面孔;語文可以很簡單——多讀、多練,抓住規律。這不就是青年路的“追本務實”嗎?這不就是北海學校的“反三歸一”嗎?這不就是坊子實驗學校的“單元統合”嗎?這不就是北海雙語的“內挖外展,拓展積累與訓練”嗎?

秀偉老師“欲縱故擒”、“欲明先惑”,真高人也!

我一直以為,語文學習,當然也是語言學習。既是語言學習,多讀、多背、多寫、多練,恐怕一個也不能少。語文的工具性,不僅説明她是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工具,同時也是學習語文本身的工具。語文學習應該遵循語言學習的普遍規律,同時注意體現自身的特點。至於人文性和發展性,我還沒有發展有哪個學科不具有這樣的屬性呢。

這就是我,一個外行貌似內行的收穫與思考。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應該不是胡言亂語。

至於説如何幹,不能立等即得。我需要和萬清主任、其他同事,學習、消化,分析一下學校語文教學的實際。但,改革,是不能迴避得了。初步的思路是,選擇一兩位教師,先做起來,逐步擴大,然後再整體推進。

謝謝教科室、教研室,有時,給個窗口,也是一種指導和支持。謝謝!

【第4篇】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國小書記培訓班教學計劃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組織部李文魁部長帶隊,局直屬單位和鐵西區參加培訓的部分書記共27人,赴雲南、貴州兩省進行了教育實地考察。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雲、貴兩省知名學校的參觀與考察,近距離地感受祖國西南邊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實踐以及學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把當地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帶回來,為進一步拓寬思路,提高學校黨務工作者的領導水平提供幫助。

二、考察概況

這次教育考察歷時10天,重點考察了貴陽一中、貴陽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關一中四所學校。期間聽取了各校書記、校長的介紹,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友好、親切的座談,就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作了認真的交流和研討,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雖然旅途勞累,但是大家增長了閲歷,開闊了視野,可謂受益非淺,不虛此行。

1、貴陽市第一中學。該校建於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曆史的名校,現有教師283人,4000多名學生,74個教學班,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級一類示範高中。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以健全人格、自主發展、求真向上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羣、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學家夏平疇等等。

2、貴陽市第二十七中學。該校是始建於1960年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擁有教師80名,其中黨員31名。該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致力於造就一隻學者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該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自己編輯出版的《燭光》一書,收集了該校教職工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70餘篇。

3、下關一中。該校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創立於1947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成為有31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學生、148名在職教職工的省一級完全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學、教育科研和教學效果所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考核制度,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4、昆明三中。該校始建於1907年,佔地48畝,有42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是全國文明行業示範點、雲南省文明學校,校黨總支被中共雲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校全體教職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博採眾長的蜜蜂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蠟燭精神,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正向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大步邁進。

上述四所學校雖然建校時間不同、辦學條件各異,但他們卻都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育人氛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驕人的辦學成績,特別是他們圍繞教育教學而進行的一系列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深深吸引着我們,給我們以啟發。

三、收穫和啟示

1、從廉潔自率入手,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構建富有個性的辦學模式的同時,校黨總支(支部)始終把建設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真正成為學習的模範、工作的模範、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範和團結互助的模範。他們在黨風廉正建設上狠下功夫,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內生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在先”的原則,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髮揚正氣、抵制歪風。

雲南、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內地,但教育行業卻同樣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同樣要經受招生、教師調動、提拔幹部等敏感問題的考驗。這裏的校領導衣着樸素、作風踏實,言談舉止中帶有濃厚的學者氣息。昆明三中,作為雲南省四所一等一級中學之一,其“熱度”不言而喻。校領導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私利,不享受絲毫特權。他們沒有自己的專車,上下班、開會都騎自行車;節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錢(教職工有加班費);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設立專門的招生小組,校長、書記無權自做主張,他們的電話赫然顯示在校門口的大幅宣傳板上,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2、從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入手,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所在,建設一隻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強烈的科研意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昆明三中黨總支以開展“雲嶺先鋒工程”活動為契機,在教師中實行黨員掛牌上崗,使黨員身份亮出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引導黨員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奉獻、帶頭自律樹形象,激勵黨員爭當黨性強、師德好、業務精的先鋒。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自覺用《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並與“奉獻在崗”、“敬業愛生”、“樹教師形象”、“忌事忌語”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四個一”,即愛護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轉化一名差生,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3、從規範程序入手,進一步加強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是新時期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而且通過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遠大理想、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貴陽一中針對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三“重”三“輕”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在確定標準上,克服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黨性修養;在發展環節上,克服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不是坐等學生進步和成熟,然後拿條條框框去“套”,合格則發展,不合格則晾在一邊,而是通過黨課教育、形勢教育、黨校培訓等形式加以積極的引導、培養,並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黨員管理上,克服重“黨外”、輕“黨內”的問題,不是將支部視為一部發展黨員的“機器”,只顧生產,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售後服務”,督促黨員再學習、再提高。校黨總支還注意充分發揮校團委在聯繫、團結、教育、引導學生方面的優勢作用,開展一系列以“在黨旗下成才,為黨旗增輝”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舉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增強黨在學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從1994年至2004年十年時間裏,該校共培養髮展了65名學生黨員,為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作出了貢獻。

4、從增強實效性入手,全面加強德育工程建設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構建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德育體系迫在眉睫。雲、貴兩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下關一中創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樹、四改善、五加強”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二建,是建設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三樹”,是樹立學習的榜樣;“四改善”,是改善師生間、學生間、學校和家長間以及學校和社會間的教育關係;“五加強”,是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加強教師的言傳身教。

貴陽二十七中總結出了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的“一一四”實踐模式,即“對問題行為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對每一種具有心理問題行為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要採取教師教育、家長輔助、學友幫助及自己內化四方力量聯動的方式”。

這些德育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隊伍中的光榮一員”的意識,注重發揮“每一員”在德育網絡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網絡式的德育教育,保證學生在時間上(從早到晚)、空間上(校內校外)、內容上(課內課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從發揮地域優勢入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特殊時空,校園文化是師生在這一時空中創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態的總合。校園文化有如一個巨大的德育場,在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優勢,創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下關一中地處風景如畫的大理名城,倚蒼山、傍洱海,他們利用這一特點,將“蒼山鑄練的脊樑”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寫進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陽》之中,開啟下關一中人心中“立足蒼洱故土,放眼中國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勵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將“團結、進取、勤奮、求實”的校風和“開拓、奉獻”的校訓化作“積蓄知識”的具體行動,為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貢獻力量;校園內綠化面積為11000平方米,鬱鬱葱葱的高原植被將校園裝扮得清新、高雅。

貴陽二十七中學雖然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瓏,人文氣息濃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説話”。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樹都發揮着育人功能,就連樓頂的女兒牆也設計成長城的垛口,既莊重、典雅,又體現文化特色。

貴陽一中位於美麗的南明河畔,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學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優良的傳統滋養校園精神,以先進的觀念引導校園精神,以一流的目標強化校園精神,以正確的導向激勵校園精神”的思路,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成才環境、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26個,會員2000多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2強,形成了志願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觀摩、攝影展覽、民族工藝、主題辯論、論壇沙龍、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雲貴之行,我們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我們不僅被兩地教育工作者紮根邊疆、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更被他們立足現實、大膽創新的勇氣所感染。雖然我們採擷到的只是兩地教育百花園中的幾朵花束,但是卻能體現祖國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在借鑑外來經驗的基礎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共同開創我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第5篇】教學考察報告

x馬鹿溝鎮中學 韓立夏

跟隨長白縣教育局教改考察團歷時11天前去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學習“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通過深入課堂聽課,與校長、教務主任、任課教師面對面交流、請教,和實地考察,使我受益匪淺。西峽是一個河南偏遠的小縣,但西峽的教育同仁敢於衝破傳統教育模式束縛,在學習借鑑洋思、杜郎口經驗基礎上,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從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實際培養了怎樣的人,應該怎樣去培養人?進行深入思考。以楊文普為代表的教育改革者,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並且勇於實踐,取得驚人的教學成就。他們的教育改革的勇氣令我佩服,他們的精細、嚴謹的學校管理更令我信服,同時他們領導教師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奉獻品質更令我感動與折服。另外西峽學子的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勤奮上進求學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所以説西峽此行學習,不僅學到先進的教育改革理念,更學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高貴品質。

一、“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學習感悟

通過深入西峽城區第一國中、五里橋鎮國中、縣第一高中課堂,對語、數、英、物、化、政、生物七個學科進行實地聽課,同時與學校校長、教務主任、上課教師進行座談、交流、請教,深入學習探究了“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共有四大環節,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四個環節一聽就懂,一學就會,關鍵是如何應用。因為“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特點就是抓住教學過程中一個“疑”和一個“探”。“疑”是想方設法讓學生提問題,敢於質疑,為學生在課堂中的下一步學習預設情景。“探”是學生有了疑問,然後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學習,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再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學習感受到“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更重要是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訓練。

從設疑自探環節來看。課堂上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題或閲讀教材或依據給出的學習目標,提出針對本節課的疑問,教師引導整理自探提綱,給學生充足時間自主開展學習。在語文課堂中每人都準備學習筆記記錄好提出的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想法思路,學習時帶着筆邊閲讀邊標記應解決的問題。這種模式真正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既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又鍛鍊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動腦的好習慣。

從解疑合探環節來看。西峽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各學科根據學生的學情把學生按好、中、差分組,一般六人一組,選出學習組長,組織本組學習。每個小組學習,從國中到高中一個明顯特點都是學生站立學習討論交流(但這種方法不利於觀察學生學習交流表現情況)。這一環節重點是對自探中知識點和難點進行整理,達成共識,為展示和點評做準備。展示中一般堅持讓學困生或中等生展示,讓中等生或優等生評價。展示評價採取小組競賽積分形式,這樣給學困生充分展示鍛鍊機會,也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評價要求比較嚴格,不僅要給出評價分值,更要給出評價理由,並糾正錯誤還要向其它組徵求意見。評價時,評價人要求面向全體,聲音洪亮,行動迅速,體工整,條例清晰,要點簡練。這種做法實質是對中等生,優等生提出更高的學習目標要求,更加全面培養了這些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在小組交流、展示、評價過程中都是在組長帶領下,分工負責,互相幫助、指導,尤其是展示的成果和點評操作都體現全組的智慧結晶。解疑合探不僅解決了學困生學不好的問題,又培養全組合作探究能力,更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在這一學習環節中,教師始終給學生的是鼓勵、表揚與啟發,創設了活躍、充滿激情與挑戰的課堂氛圍。這時課堂的主角是學生,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服務者。

從質疑再探環節來看。教師鼓勵引導學生勇於向書本、權威挑戰。基本上讓學生根據本節所學的內容和涉及的知識能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問題,即要求學生能提出具有挑戰性、有價值、有創新性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由教師引導其他學生共同解決。本環節中,重在激勵學生提出更有價值,更具創新性的問題,着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並在此環節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質疑再探時,教師僅僅是幫助學生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針對一些提出課堂以外的問題,教師解決不了時,也充分鼓勵學生,並且通過課外其他途徑解決,如運用網絡、向專家求助,即保證學生求疑問難的慾望。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在操作流程上還有一個環節,即運用拓展。本環節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一種拓展延伸。即指導學生結合本節重、難點,易錯的知識點,進行自主改編或自編一些鞏固訓練習題,此時教師要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編題。這時教師要選擇有價值、有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共同訓練。當學生編練問題不足時,教師要及時補充學生訓練題,這也是引進洋思中學的當堂清的做法。編題訓練根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運用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當訓練結束後,由該學科班長(即課代表)總結評價本節學習內容及各組學習情況。總結學習情況時要評出本節課“質疑之星”、“展示之星”、“評價之星”,優秀學習小組和優秀學習個人。此環節更能體現出尖子生的培養,因為學科班長,不僅自己學習優秀,而且對本班70多人的學情瞭如指掌。課堂中要觀察好每一個學生學習表現、掌握每一組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客觀公正評價好這節課,這使學科班長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鍛鍊,但是每節課都是學科班長評價,不利於其他同學的鍛鍊培養,應該給更多學生機會。

“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本質特徵就是“探疑”,課堂教學整個過程始終貫穿探疑這條主線:即從設疑開始——思疑——解疑——再質疑——編疑——答疑——釋疑結束。這一教學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課堂學生被動學習方式,克服學生學習信息不足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擺脱了學生依賴教師學習現象。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學生厭學心理產生根源“填鴨式”教學,解決了學生課上主動性差,課堂效率低下問題。同時促使教師擺脱依賴教材,侷限於教材的問題,真正達到新課改的要求,開發整合課程資源。因為學生課上大膽質疑,教師備課就不能侷限於教材,就要考慮學生會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就必須學會整合課程資源,課堂上才能更好為學生服務。另外,解決以往教師是評價學生的權威問題。“三疑三探”引進學生課堂評價機制,使學生學習評價更客觀、公平、課堂評價更加民主。但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運用,必須深刻理解其內涵實質,與本地實際有效結合,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三疑三探“並不是在每一節課都能完成這四個環節,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分幾課時完成。

二、西峽縣學校管理的感悟

西峽縣在河南省雖然是一個小縣,但是全縣人口42.6萬,每個學校學生數非常大,平均班額都75人以上。一所鄉鎮國中2325名學生,136名教職工,這給管理帶來了一個巨大考驗,那又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呢?通過實地學習考察,一方面採取科學的“三疑三探”教學法,另一方面是西峽的嚴謹管理體制和先進的管理理念,但更重要是西峽具有一批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教育改革團隊。正像楊文普校長提出的“教育三問”。為什麼教師工資待遇提高了,卻出現了“職業倦怠”?為什麼上學免費了,學生卻不願上學了?為什麼年級升高,上課卻不會提問了?楊文普“三個為什麼”的答案,就是新課程實施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就是在教師隊伍中存在着不願改,不敢改,不會改的問題。實質我們長白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高喊新課程改革的口號,走的是傳統教學的老路。我們推行新課程教學改革只是口號、形式,沒有持之以恆落實到行動上。反思我們新課改,關鍵是我們推行教學改革決心不徹底,改革力度不到位。“三疑三探”在五里橋中學推行,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強力推開,而且他們採取分部教學管理,九年級分層次分班教學,既尊重學生差異又利於對比競爭。就像校長李青峯所説,我校“三疑三探”教學模式不能保證100%都能做到,我能保證80%以上能做到,這80%能做到,就意味着80%學生成績能得到提升,這難道不足夠嗎?在城區第一國中與他們教師交流了解到,為了更好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法,他們任課教師每月有10次業務學習,每週2節聽課任務,並且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評價標準評出成績,在教學研討會進行講評,同時學校設立業務學習考核與考試。

西峽教學管理之嚴,超出我們的想象。早晨5:30分上課到晚上8:10分放學,每天早、中、晚三餐各半小時吃飯,學生90%住宿,所有學生都在校就餐(時間不允許)。學校值班領導及上課教師全部提前到崗,清校離開,領導、教師與學生同吃。五里橋中學為杜絕學生吸煙,每節課下課都由專人在衞生間值班檢查。每堂課都有領導專項檢查教師上課是否落實“三疑三探”,以及學生課堂學習情況。深入城區一中班級看到每名學生課上都有一個小警示籤,上面書寫着自己目前在年級部名次和班級名次,以及今後自己要努力達到的名次,還有今後學習需要加強努力的學科,最後寫有自己人生座右銘。學校注重文化建設,更注重“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環境滲透,學校每個班級後面都設有“三疑三探”教學模式的教學流程圖。在班級、多媒體教室到處都有宣傳“質疑”“創新”的語言,如:“無疑如滯水,探究藴智慧”“質疑是啟迪智慧的鑰匙,探究是孕育創新的法寶”等,充分打造“質疑”“探究”的良好環境氛圍。

深入西峽學校考察,不僅感受到濃厚的教研氛圍,更令我感動的是學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教師無私奉獻、拼搏進取的精神。教師領導從早晨5:30到7:00,中午從12:30到2點,晚上從6:30到8:10都是無償勞動付出。雖然入冬教師辦公室仍然沒有取暖(有空調),班級也是如此。我們身入教室聽課,手凍的無法寫,腳凍麻了,可是班級師生的學習熱情仍然熱火朝天。走進辦公室大家都是緊張忙碌着工作,沒有人浮於事的場景,如此敬業的教師團隊,精益求精的管理,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沒有高質量的教學成績嗎?

西峽學習不虛此行,使我真正懂得“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它改變了學生的學法——自主學習,它改變了教師的教法——不是教知識而教學法,更重要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變革。我深刻感悟到西峽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改革是學校生存之根,三疑三探是教師發展之路”。“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改革實質是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具備一定能力水平就無法把握、駕馭“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正如徐青峯校長説:“三疑三探入門容易,學到位難,轉變觀念更難。”推行“三疑三探”教學模式是一項教育教學改革,改革轉變觀念是第一位。

教學考察報告(2)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

遼寧省葫蘆島市一高中 張素娟

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説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説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説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説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造法》課堂上,每講一個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説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教學考察報告(3)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國小書記培訓班教學計劃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組織部李文魁部長帶隊,局直屬單位和鐵西區參加培訓的部分書記共27人,赴雲南、貴州兩省進行了教育實地考察。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雲、貴兩省知名學校的參觀與考察,近距離地感受祖國西南邊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實踐以及學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把當地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帶回來,為進一步拓寬思路,提高學校黨務工作者的領導水平提供幫助。

二、考察概況

這次教育考察歷時10天,重點考察了貴陽一中、貴陽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關一中四所學校。期間聽取了各校書記、校長的介紹,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友好、親切的座談,就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作了認真的交流和研討,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雖然旅途勞累,但是大家增長了閲歷,開闊了視野,可謂受益非淺,不虛此行。

1、貴陽市第一中學。該校建於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曆史的名校,現有教師283人,4000多名學生,74個教學班,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級一類示範高中。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以健全人格、自主發展、求真向上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羣、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學家夏平疇等等。

2、貴陽市第二十七中學。該校是始建於1960年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擁有教師80名,其中黨員31名。該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致力於造就一隻學者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該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自己編輯出版的《燭光》一書,收集了該校教職工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70餘篇。

3、下關一中。該校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創立於1947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成為有31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學生、148名在職教職工的省一級完全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學、教育科研和教學效果所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考核制度,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4、昆明三中。該校始建於1907年,佔地48畝,有42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是全國文明行業示範點、雲南省文明學校,校黨總支被中共雲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校全體教職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博採眾長的蜜蜂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蠟燭精神,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正向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大步邁進。

上述四所學校雖然建校時間不同、辦學條件各異,但他們卻都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育人氛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驕人的辦學成績,特別是他們圍繞教育教學而進行的一系列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深深吸引着我們,給我們以啟發。

三、收穫和啟示

1、從廉潔自率入手,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構建富有個性的辦學模式的同時,校黨總支(支部)始終把建設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真正成為學習的模範、工作的模範、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範和團結互助的模範。他們在黨風廉正建設上狠下功夫,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內生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在先”的原則,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髮揚正氣、抵制歪風。

雲南、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內地,但教育行業卻同樣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同樣要經受招生、教師調動、提拔幹部等敏感問題的考驗。這裏的校領導衣着樸素、作風踏實,言談舉止中帶有濃厚的學者氣息。昆明三中,作為雲南省四所一等一級中學之一,其“熱度”不言而喻。校領導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私利,不享受絲毫特權。他們沒有自己的專車,上下班、開會都騎自行車;節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錢(教職工有加班費);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設立專門的招生小組,校長、書記無權自做主張,他們的電話赫然顯示在校門口的大幅宣傳板上,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2、從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入手,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所在,建設一隻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強烈的科研意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昆明三中黨總支以開展“雲嶺先鋒工程”活動為契機,在教師中實行黨員掛牌上崗,使黨員身份亮出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引導黨員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奉獻、帶頭自律樹形象,激勵黨員爭當黨性強、師德好、業務精的先鋒。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自覺用《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並與“奉獻在崗”、“敬業愛生”、“樹教師形象”、“忌事忌語”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四個一”,即愛護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轉化一名差生,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3、從規範程序入手,進一步加強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是新時期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而且通過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遠大理想、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貴陽一中針對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三“重”三“輕”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在確定標準上,克服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黨性修養;在發展環節上,克服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不是坐等學生進步和成熟,然後拿條條框框去“套”,合格則發展,不合格則晾在一邊,而是通過黨課教育、形勢教育、黨校培訓等形式加以積極的引導、培養,並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黨員管理上,克服重“黨外”、輕“黨內”的問題,不是將支部視為一部發展黨員的“機器”,只顧生產,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售後服務”,督促黨員再學習、再提高。校黨總支還注意充分發揮校團委在聯繫、團結、教育、引導學生方面的優勢作用,開展一系列以“在黨旗下成才,為黨旗增輝”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舉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增強黨在學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從1994年至十年時間裏,該校共培養髮展了65名學生黨員,為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作出了貢獻。

4、從增強實效性入手,全面加強德育工程建設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構建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德育體系迫在眉睫。雲、貴兩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下關一中創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樹、四改善、五加強”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二建,是建設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三樹”,是樹立學習的榜樣;“四改善”,是改善師生間、學生間、學校和家長間以及學校和社會間的教育關係;“五加強”,是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加強教師的言傳身教。

貴陽二十七中總結出了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的“一一四”實踐模式,即“對問題行為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對每一種具有心理問題行為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要採取教師教育、家長輔助、學友幫助及自己內化四方力量聯動的方式”。

這些德育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隊伍中的光榮一員”的意識,注重發揮“每一員”在德育網絡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網絡式的德育教育,保證學生在時間上(從早到晚)、空間上(校內校外)、內容上(課內課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從發揮地域優勢入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特殊時空,校園文化是師生在這一時空中創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態的總合。校園文化有如一個巨大的德育場,在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優勢,創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下關一中地處風景如畫的大理名城,倚蒼山、傍洱海,他們利用這一特點,將“蒼山鑄練的脊樑”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寫進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陽》之中,開啟下關一中人心中“立足蒼洱故土,放眼中國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勵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將“團結、進取、勤奮、求實”的校風和“開拓、奉獻”的校訓化作“積蓄知識”的具體行動,為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貢獻力量;校園內綠化面積為11000平方米,鬱鬱葱葱的高原植被將校園裝扮得清新、高雅。

貴陽二十七中學雖然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瓏,人文氣息濃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説話”。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樹都發揮着育人功能,就連樓頂的女兒牆也設計成長城的垛口,既莊重、典雅,又體現文化特色。

貴陽一中位於美麗的南明河畔,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學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優良的傳統滋養校園精神,以先進的觀念引導校園精神,以一流的目標強化校園精神,以正確的導向激勵校園精神”的思路,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成才環境、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26個,會員多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2強,形成了志願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觀摩、攝影展覽、民族工藝、主題辯論、論壇沙龍、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雲貴之行,我們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我們不僅被兩地教育工作者紮根邊疆、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更被他們立足現實、大膽創新的勇氣所感染。雖然我們採擷到的只是兩地教育百花園中的幾朵花束,但是卻能體現祖國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在借鑑外來經驗的基礎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共同開創我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

【第6篇】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20xx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xx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説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説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説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説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説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第7篇】名師學科帶頭人培訓班天長教學實踐組赴廣西南寧考察報告

撰稿人:仇衞芳

XX年12月5日,杭州已經感受到冬的嚴寒,天長教學實踐組的學員們從各地趕來,一行30餘人帶着幾分欣喜、幾分憧憬,在班主任、杭師大繼教院王秀玲老師和基地導師、時代國小書記、特級教師杜小芳老師的帶領下,赴廣西南寧,開始了為期一週的教學考察,參觀那裏的名樂路國小和濱湖路國小等四所國小。通過參觀感悟,課堂交流、經驗介紹等方式,使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寬工作思路, 同學之間也增進友誼,不斷產生思想上的碰撞,開始了一段尋夢之旅。

一、一老一新,見證廣西教育飛速發展

廣西,一個延續千年積澱着深厚文化底藴令世人神往的地方,地處中國南部,南臨北部灣,有1500公里海岸線,西南與越南毗鄰,有1020公里陸上疆界線,陸地總面積23.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05%,居全國各省區市的第9位。作為中國西部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省區,廣西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是中國與東盟各國交往的重要門户和通道。

隨着廣西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廣西教育事業也邁上新台階。XX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標誌着廣西教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XX年,“兩基”通過國家驗收,標誌着廣西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無論是農村國小或者城鎮國小,都有一個共同特徵:校舍整潔幽雅,校園環境優美,管理者們都非常注重營造一個清雅的讀書環境,這些無不見證了廣西教育的飛速發展。印象最深的是有着百年老校之稱的南寧市名樂路國小和新建五年的南寧市濱湖路國小。

1、百年民樂

民樂路國小已經走過整整一個世紀。她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XX年)。一個世紀以來,她歷經滄桑卻依然端莊、簡樸,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成為南寧市家喻户曉的名校之一。學校佔地面積8761平方米,建築面積10568平方米。現有25個教學班,學生1300多人,教職工70人,教學設備完善,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奠定了基礎。

學校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的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傳承老牌、充實內涵、提高質量、辦出特色、快速發展”的辦學思路,樹立“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爭創名校”的治校方略,營造出“以人為本,人盡其才,德才並舉,和諧發展”的辦學氛圍。

學校以“講文明、樹新風、文雅和諧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功能,多渠道、多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開展各種興趣團隊活動,如:鼓號隊、合唱團、書畫興趣小組、籃球隊、田徑隊、科技小組等,讓學生特長得到培養。近年來,各興趣團隊獲國際、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的獎項30多項,學生獲市級以上各類獎勵985人次。學生綜合素質普遍提高。

百年傳承、收穫豐碩。學校先後獲全國紅旗大隊、自治區文明單位、自治區文明學校、自治區衞生優秀學校、自治區“綠色學校”、自治區心理健康教育優秀學校、廣西國小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南寧市文明單位、南寧市先進單位、南寧市德育先進單位、南寧市首批辦學水平一級學校、南寧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集體、南寧市科研先進單位等100多項榮譽稱號。

2、夢開始的地方——濱湖路國小

在美麗的南湖畔,有一個夢開始的地方——南寧市濱湖路國小。這所建校僅五年的國小, 濱湖路國小先後被評為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全國“現代教學藝術研究”實驗學校、南寧市科普示範學校、南寧市先進單位等十多項榮譽。期間,學校還迎來越南、澳門、台灣、北京等國內外教育代表團來校參觀訪問達856人次。是什麼讓這所國小在短時間內如此大放異彩?源於濱湖路國小“夢的教育”主題,獨具特色的個性化教育。

一走進濱湖路國小,就彷彿置身於一個童話般的天地,它似夢境般的美麗、漂亮,它那獨特的造型、新穎的設計,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也給了我們無盡的美的享受。校園環境建設在突顯時尚、典雅的同時體現着 “夢的教育”特色。一個大大的“夢”字烙印在教學樓的核心地帶,教學大樓用藍色作為牆體顏色,被稱作“藍色宮殿”,它的獨特造型彷彿一艘帆船引領學生為夢想揚帆起航。校園裏的 “中國地理立體微縮圖”、“百家姓”羣牆、立體“算盤”牆,以“夢想啟動未來”為主題的文化長廊、“向海洋進軍”科學知識長廊等為學生營造了濃郁的“夢”的氛圍。

學校精心組織和設計的各種形式新穎、富有創新精神的特色文化活動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工作中,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做一個有理想的人。學校每學期初都開展“播種夢想”活動,在開學典禮上,學生們親手將寄託着自己夢想和希望的“許願石”或者是親手製作的小紙船放入學校的“夢源”,播種自己的夢想。到學期末,學校又有相對應的“收穫夢想”活動,讓學生摘取“我是最亮的那顆星”,感受收穫夢想的甜蜜與快樂,激勵着孩子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在濱湖路國小,學校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色來設立獎狀,所以每到學期期末,評出的獎狀每張都有所不同。這種評獎方式,極大鼓勵了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和特長。

“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希望中紮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濱湖路國小師生們以這句話作為學校的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聰明和才智,為個性化教育探索出一條可行之徑。

二、你來我往,課堂研討讓我們共同進步

一路上,點點滴滴的收穫都時時會令我們驚喜,特別在兩地老師互相研討的課堂中,同學們有茅塞頓開的頓悟,也有豁然開朗後的釋然,時時為精湛兩地老師的高超教學技藝叫好,也時時為學生的精彩展示鼓掌,做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是幸福的,同學們帶着共同的夢想在行進中。

1、民樂路國小教研,風格迥異

在民樂路國小課堂研討活動的讓人印象最深.對於當天的教學交流活動,學校高度重視,分管副校長親自接待,青秀區教研室小數教研員,南寧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數教研員悉數到場。第一節課由民樂路國小的骨幹教師韋衍波執教——《折線統計圖》,這節課準備充分,雙基紮實,教學手段獨特有效,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效果明顯,韋老師把民樂路國小教師應有的先進教學藝術演繹的淋漓盡致。第二節課則由名師班學員陳紅霞老師執教——《小數的意義》,陳老師對教材的處理新穎獨特、別具匠心;整堂課環節設置大氣而開放,但是對於個別細節的處理卻又不失精緻和細膩,顯示出陳老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和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向聽課教師展示出了浙派名師閃亮的教學風采。兩堂風格迥異,精彩紛呈的課,讓人大呼過癮,收穫豐厚。

課後,在王秀玲和杜小芳兩位導師的引領之下,雙方聽課教師進行了互動交流。在輕鬆、友好、坦誠的氛圍下,學員們暢所欲言,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許小娟、徐衞國、李康其、姜榮富等的精彩點評還贏得掌聲無數。活動結束後,雙方相約今後再聚,努力為兩地的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創造更多的機會,搭建更高的平台。

2、濱湖路國小教研,讓人震撼

濱湖路國小的課堂研討活動更讓人無法忘懷,特別是學生們在背誦校訓、班訓的豪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讓我們震撼,多久沒有看到過這樣整齊的學生了?震撼的感覺還沒有結束,課堂研討活動開始了,首先由濱湖路國小年輕老師上了一節四年級的“位置與方向”,女教師細膩的課堂表現、行雲般的師生交流,把一個簡單的內容上出了不簡單的理解,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接着由我們的學員張翼文老師演繹了一節同是四年級的“三角形的面積”,張老師對教材的獨特解讀,課堂大氣而精緻,給所有在場的老師一個很好的示範。兩節課中學生的表現給了我們很多的感動,學生在回答不夠完整時會説:對不起,老師,我還沒想好。在同學回答很精彩時會自發鼓掌,在同學暫時想不出時,會給一個鼓勵的微笑以及同桌那輕輕地一拍,等等、再等等,課前豪邁的將士們眨眼變成了一個個小紳士、小淑女,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所年輕國小的成功教育。最後我們學員與濱湖路國小的所有數學老師進行了教學研討,氣氛熱烈,大家都搶着發言,學員畢宏輝、葉青的評課中肯,獨到且有深度。每個人都在傾聽、交流、消化、接納,這麼一個充實的下午讓我們都忘了時間,都不忍説再見。

黃昏的日暉下,我們正對着教學大樓與濱湖路國小師生揮手告別,教學大樓的正面牆壁上'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10個金燦燦大字組成的校訓,在激勵着濱湖路國小全體師生的同時,也激勵着我們全體的成員,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成功一點點……

三、文化考察,感受廣西文化內涵

南寧考察的日子裏,除了觀摩學校和教學研討,我們還見縫插針地安排了文化考察,如參觀了廣西自治區博物館等。博物館坐落在南寧市民族大道。1954年建館,1978年新建陳列大樓。面積1.29萬平方米。建築立面對稱,造型莊重,輪廓分明,美觀大方,通透簡潔,具有中國南方建築風格和民族形式。主要有廣西革命文物陳列、廣西文物展、廣西民俗展、古代銅鼓展等。

不得不説,廣西自治區博物館真是一改我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不愧是綠城南寧啊,博物館都是鳥語花香。小小的園子雖然不大,造園之人卻有《紅樓夢》之神韻,一步一景,步換景移,頗有情趣。迎門是巨大的銅鼓雕像,擋住園中丘壑。旁邊繞過去,流水粼粼,上有曲橋。綠樹森森,小徑一路蜿蜒,可見典型的侗族、苗族壯族等民族建築,不少參觀者或坐或站或走,人還真不少。

侗族的鼓樓中有牛首形長條凳,有火塘,有提燈,唯獨不見牛皮大鼓;樓前有小廣場,此時一片靜謐。壯族的幹欄建在小丘上,千百叢彎竹中,竹籬茅舍,還有踩上去晃晃悠悠的竹編平台。樓梯頗舊,台階微向下傾斜,我們走路時小心翼翼,不免唸叨沒扶手不便。旁邊人聽了,回答説“這才有壯族原味”,我們才作明白狀。 園中商業氣息頗濃,幾處民居被改成休閒、餐飲處,好在雖有酒旗卻無招攬之厭,仍可從容穿越。民間工藝展亦是,是展覽更是銷售,但遊客靜靜看,銷售人員亦不騷擾,比很多地方掛羊頭賣狗肉都可愛得多。

樓上是博物館常展,看了考古展,從新石器、銅器、陶器、玻璃水晶一路看過來,雖未見珍品,但地方特色濃郁,仍值得一看。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各類用來陪葬用的陶製屋舍狀明器,廳堂屋舍,佈局齊整,屋有瓦頂,門有門環,窗有窗櫺。屋中有人,門首有狗,圈中有豬,道上有羊,糙中有細,頗有味道。唯一疑惑的是,館中到處吹大風扇,文物的隔間也有縫隙,但東西沒有標複製品,只能認為是真品,難道這些漢代及早至數十萬年前的石頭、銅、陶都是不怕腐蝕的?看過展覽,倚欄外望,滿園蒼翠,南國特有的樹種搖曳生姿。

四、收穫多多,尋夢之路正在進行中

人呀,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夢想,回想起來自己一直處在尋夢的過程中。……考察之前,學員們可能對考察目的並不明確,在考察的過程中,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原來,一羣尋夢的年青人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在國小數學教學這個領域裏,求實創新,開拓進取。以下是我們的收穫。

收穫之一:合理制定學校發展目標

合理制定學校發展目標,目標的高度決定學校發展高度。學校領導應組織學校領導班子及教師代表認真研討,廣泛徵求意見,科學地規劃好本校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三年、五年、十年。校長為任一屆,造福一方,要樹立雄心壯志,能象南寧濱湖路國小的領導那樣明確提出 “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希望中紮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要根據本校實際提出可行性的辦學目標,校長善於運用目標激勵法,如濱湖路國小“讓我們的今天賽過昨天”。鼓勵師生員工奮發向上,讓師生員工充滿激情,滿懷希望去實現共同而光榮的奮鬥目標。

收穫之二:教師要站在學科的源頭

數學知識分三種,第一種是不教就會的知識,第二種是教了就會的知識,第三中是教了還不會的知識,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每一個內容時,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對這個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時候,對知識調查到什麼地方,就決定了教學的深度,在教學中要注重概括和演繹,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只有站在學科知識的源頭,才能成為真正的優秀教師,才能輕負高質的提高教學質量。

收穫之三:於細微處超越

細細品味本次教學研討的課例,教師們的演繹都是細膩的,每一堂的課都是對以前同類課一種超越,特別是我們學員帶出去的課,精彩的演繹來自於對教材的理解,來源於對學生的瞭解,上課老師看似隨意,其實都是匠心獨具,有時是一個學習材料的選擇,有時是一個問題的設計,甚至是對一個學生髮言的評價,都用心對待,不隨意放過。對教材的解讀,對學生的引導,無不閃現着教師智慧的光芒。而所有細節展現出來的美,體現的是老師“以生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光輝。

參加培訓的每一位學員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在為自己夢想奮鬥着,感謝杭師大繼教院,如同一艘大船,承載着我們的夢想,帶着我們遠航。

山東教學特色名校觀摩考察報告

【第8篇】山東教學特色名校觀摩考察報告

範光琳

9月19—23號學校安排我們一行四人蔘加了由中國關工委教育發展中心、全國教育專家指導中心、中國教師教育視頻網、xx春之雨教育等單位主辦的山東教學特色名校觀摩考察活動,參觀了昌樂二中、濱州清怡中學、鄒平黛溪雙語學校、茌平杜郎口中學和濟南競業園學校等學校,聆聽了各校領導的報告和觀摩了老師們的教研展示課。雖然時間太短,無法更加全面、深入細緻地瞭解這幾所學校的課改情況,但我們在短暫的時間內通過仔細觀察、用心聆聽、深切感悟之後,心靈深處都產生了極大地震撼。這幾所學校之所以成為特色名校,主要原因是教學成績突出,會考升學率高。成績突出的原因歸結到課堂上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抓好學生知識的落實”。通過身臨其境的參觀、考察,我們四人都感受到了學生在自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所激發出來的學習熱情、所釋放出來的學習潛能,體驗到了真正關注學生生命成長的靈動的課堂。同時,從學校簡短的經驗介紹的關鍵詞中,大家還深刻的領悟到:創造奇蹟要靠持之以恆、堅忍不拔的精神,要靠積極反思、深鑽細研、一絲不苟、奮發向上的精神,要靠把常規做到極致,精細於每一個環節,落實於每一項工作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授其他三位領導的委託,現把本次外出學習的情況選取兩個方面向各位彙報,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先進的辦學理念——高效發展的前提

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縱觀這5所學校,都有着獨特的先進的辦學理念,山東省昌樂二中,省級規範化學校。學校創辦於1959年7月,現擁有云南農業大學附屬中學、奎文實驗國中、峽山中學三所分校,師生員工一萬餘人。學校以“把每一個孩子的一生變成一個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為培養目標,堅持“素質+個性,規範+創新”的辦學特色,積極打造“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清怡中學遵循“培育陽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的辦學理念,全方位實施“責任教育”,創立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課堂教學模式。鄒平黛溪雙語學校提出了“激發積極情感,促進全面發展”的“激情教育”理念,創立了“生生課代表、師師科主任”的育人管理機制,實施了以科主任、科代表共同駕馭課堂為主要特色、以減負增效為主要目的的“激情課堂”教學模式。杜郎口中學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生命”的教育理念, “快樂學習、幸福成長”教學宗旨,形成了的“人人蔘與、個個展示、嘗試成功、享受快樂、激活思維、釋放潛能、自主學習”的課堂特色,教育目的:教育不是把已有的知識儲蓄到學生的頭腦裏,而是把學生的創造力誘發出來,學知識是為了長智慧,打造了特色鮮明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濟南競業園學校確立了”給我一個孩子,還您一個人才”的辦學目標,把“愛”貫穿始終,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校訓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教育教學的核心理念是:讓每個孩子抬頭走路,讓每顆心靈感受成功。一貫倡導六大校園精神:“忠誠,求實,規範,科學,協作,創新,”將“仁義禮智信,忠效勤儉恥”十大中華傳統美德作為校園主題文化,並積極付諸教育教學實踐,形成了“單元整體問題導學”教學模式。

這幾所學校都能體現出尊重人的辦學思想,課堂特色都體現了重視素質教育的先進理念,打造高效課堂,抓好知識的落實。先進的理念直接指導着學校辦學的一系列規劃和行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循環系統,直接產生優質的辦學效益。而最為關鍵的是,他們在先進理念指導下,開始了真正的行動,真正踐行了理念,而不僅是思想上的理念、口頭上的理念。

二、高效的教學模式——特色名校的品牌

本次學習的重點還是課堂教學,下面就感覺比較好的、印象較深的兩校的教學模式向各位彙報一下。

(一)、昌樂二中的 “271高效課堂”

1、“271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是相對於傳統課堂的“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而言的,它屬於“有效教學”的範疇,很好的補充了有效教學所不具有的指向的準確性。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呢?

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是促使師生、生生多維互動的課堂,是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課堂,是關注全人教育的課堂,是嚴格按教學進度並開放的課堂。

為什麼是“271”呢?

(1)學習內容方面:

20%的知識——自學能會;70%的知識——合作學會;10%的知識——老師教會。

(2)學生組成方面:

20%的學生——特優生;70%的學生——優秀生;10%的學生——待優生。

(3)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

20%的因素——智商;70%的因素——情商;10%的因素——行商。

(4)271課堂模式的時間分配:

20%(約10分鐘)——(老師)詮釋學習目標,組織課堂教學,課堂引領、激勵、點撥;70%(約30分鐘)——(學生)分組合作,展示點評,質疑拓展;10%(約5分鐘)——(學生)總結反芻,當堂檢測。

“271高效課堂”的本質是教師走下講台,將課堂迴歸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導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生幫生”、“生帶生”的形式,最終實現學生的高效學習,快樂學習。

2、“271高效課堂”的五大抓手

(1).《271導學案》——鋪設“271高效課堂”快車道

預習案是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預習自學,為課堂探究學習做準備。

探究案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案,強調學法指導,重在“導”字,解決“會學”的問題;

訓練案是學生對知識進行鞏固提升的載體,立足實際目標,解決“學會”的問題;

《271導學案》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為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途徑。

(2).三駕馬車——“271高效課堂”的動車組

學習小組、科研小組、行政小組,是“271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高效課堂成功的關鍵在於小組合作建設,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化整為零,讓每一個孩子在小組內積極學習。

(3).多層培訓——“271高效課堂”的最好管理

建立一個優秀的學習小組,要從注重形式到進求實效。如何真正讓學生的行為、認知、情感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使合作學習具有實效,培訓至關重要。

(4).課堂評價——“271高效課堂”前進的動力

評價旨在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每一個同學認真自學、熱烈討論、積極展示提供源源不斷地動力。

(5).班級文化建設——“271高效課堂”的輔動力

班級文化建設為“271高效課堂”打造快樂、團結、向上的合作氛圍。對學生的教育、學習、成長以及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271高效課堂”二十條:

1.深刻的教育來自深刻的體驗。

2.真正的教育是對學生人生道路的引領,課堂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圍繞學生的發展來設計。

3.“271高效課堂”關注的是每一個孩子的發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是評價一個老師是否成功的必要條件。

4.“271高效課堂”要下大力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精神

5.讓每一個學生自尊、有顏面地在班級內學習、生活。

6.“271高效課堂”強化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和諧成長,讓學生的雙翼平衡發展。

7.“271高效課堂”的一個核心兩個重點:一個核心是課堂教學以育人為本;兩個重點一是要抓好備課和導學案,二是要抓好學習小組的建設。

8.“271高效課堂”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教師變導師,教室變學室,灌輸變探究。

9.“271高效課堂”學生學習的三個定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高效學習。

10.“271高效課堂”課堂師生關係的三個標準:平等,尊重,合作。

11.“271高效課堂”課堂建設的三個標準:開放的課堂,情感的課堂,高效的課堂。

12.“271高效課堂”的三個基本觀點: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習即成長。

13.“271高效課堂”的三個循環過程:預習自學充分,合作探究拓展深刻,整理反芻落實到位。

14. “271高效課堂”的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15. “271高效課堂”的三量: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

16. “271高效課堂”對學生的三看:看學生自主的程度,看學生合作的效度,看學生探究的深度。

17. “271高效課堂”小組學習的三種方式:自學,對學,羣學

18.“271高效課堂”注重培養學生的三力:思維力,表達力、生成力。

19. “271高效課堂”課堂評價的三看:一看教師是否高效使用導學案和組織了當堂檢測,二看是否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小組長及學習小組的作用,三看是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

20. “271高效課堂”的三條高壓線:嚴禁教師控制學生學習進程;嚴禁教師與學生搶風頭;必須當堂落實達標。

昌樂二中的海量閲讀和“65公里野外徒步拉練”也是學校引以為豪的地方 ,從XX年秋季開始,閲讀被昌樂二中納入每個學生的必修課,從七年級到高三,分別設置十節到四節不等的閲讀課。閲讀課,和其他課程一樣,有着詳細的課程安排,大部分的閲讀書目是老師規定的,引導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讀好書”。此外,老師還會推薦一些課外閲讀書目供學生選擇,有精力的學生可以讀得比較多一些。校長要求學生在大學畢業前度300本以上的書籍。 趙校長説:“許多學校學習昌樂二中的拉練,但都沒有到位,拉練只有達到65公里,才會出效果,才能讓孩子們經受鍛鍊,才能真正起到磨練意志的作用。

昌樂二中的趙豐平校長無疑是全國最牛的校長,一是因為他是“全國十大人氣校長”,全國優秀教師,曲師大研究生導師,二是他所管理的學校取得的巨大影響與業績,三是他的學生所展示出來的能力與成績;他在演講要結束時講了幾句牛氣沖天的話:“如果中國有10%的校長象我這樣,日本人就會害怕中國;如果有50%的校長象我這樣,美國人就要到中國來拜師。”最後他説:“中國的教育還有希望,因為還有很多校長到山東來學習,到昌樂二中來學習,這些校長還在想着如何進行課堂改革,還在為孩子們的明天着想,我可以負責任的講,過去的教學模式是害人的教學,不改變過去的教學,中國的教育就沒有一點希望”!

(二)、黛溪雙語學校 “激情教育”教學模式

核心理念是:真正落實減負增效和全員育人育全員。“激情教育”的三大核心內容是“生生科代表、師師科主任”、“科主任科代表共同駕馭課堂”以及“有獎遊學”。

1、“生生科代表、師師科主任”:生生科代表指每班按6—8人分成六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各有一名各學科的科代表,負責本組成員學習本學科,檢查作業,複習檢測等工作。師師科主任指每位老師是所帶班級科代表的科主任,也稱小班主任,負責10多位同學,四個職能: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生活上的指導者、學習上的輔導者和心理上的疏導者。這樣整個學校每位老師實實在在的都肩負着教育教學的雙重任務,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切實落實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員育人育全員的原則。

2、以“科主任科代表共同駕馭課堂”為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實施455課堂教學模式,具體來説4指四級備課,(一)教研組集備。學期初在各學科教研組長的帶領下,明確本學期教學內容,在整個國中階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學認識各個年級學生的特點根據實際對本學期教材內容進行科學有效地整合,這項工作放在學期初的第一週,由教研組長領着進行,又叫大備課,備出本學期的教學輪廓,制定出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二)各年級備課組集備。這是在備課組長的組織指導下,組織本備課組所有教師共同研究本週所有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難點,然後確定一名教師制定訂本週每課時的所有教案。(三)科主任復備。各任課教師在前面集備的基礎上,根據所教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特點,對集備的教案進行適當修正,制定出每節課的學案。(四)科主任、課代表共同備課。這是打造激情課堂的關鍵措施之一,由科主任和課代表共同對教案進行研究,根據各小組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共同假設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幫助教師對教案做進一步改進,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備學生,使課堂更具有針對性。 5為五個原則:科主任和科代表共同駕馭、動靜結合、激活思維、高質高效和全員參與基本原則,5為五環節即“激情導入、自主學習(雙色筆)、激情互動(組內、組間、師生)、魅力精講(3—5分鐘,精講知識點)、拓展應用(文科記,理科寫檢測掌握情況,師給小組評價)”,我校模式五環節”,即目標導學、自主學習、分組展示、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相類似。促進了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參與效益,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3、“有獎遊學”小組整體評價激勵機制

通過對小組的德育學習等方面評價出的優秀小組以旅遊學習的方式進行激勵,這種評價方式以其新穎的評價形式、鮮活的教育素材深得師生的歡迎。學生在學中游,遊中學,既開拓了學生獲取知識與能力的途徑,又極大地激勵和鼓舞着廣大師生繼續開展新的學習和探究活動。這是對校本研究的新嘗試,也起到了為“激情教育”加油助推的作用。

(三)、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前“三”為該模式的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立體式:目標任務三維立體式,任務落實到人、組,學生主體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充分展示。

大容量: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參與體驗。

快節奏: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周密安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後“三”為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

展示: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

反饋: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迴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羣體”,全心全意説、談、演、寫,體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六”即展示模塊“六大環節”,分別是: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分組合作、展現提升: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

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任務的掌握情況。

感悟:

1、新課改下的教師與學生

教師:不再是首席和主講,也不再是一言堂,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師要大膽放手,講的多、講的好不一定效率高,可講可不講的最好不講,學生能回答的儘量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不上的經過自己思考之後再聽老師講解效果會更好。教師在教學中不是置身於學生的學習之外,而是融合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雖然講課的時間大大減少,但是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更高了,不僅要關注課堂狀態,關注所有學生,還要隨時在適當的時間進行組織、引導、追問、點拔,對整個教學環節的控制。教師不只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主要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給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學生:新課改學生是有備而來,滿載而歸,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由對知識的背記變為規律的探索和總結,這樣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探究能力、創新精神、表演才能等綜合素質都能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

2、合理設計和運用導學案,實實在在地抓好課堂落實是提高成績的保證

參觀的幾所學校課堂教學內容等都是以導學案的形式呈現的,既是教師的教案,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學案,導學案是用於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是路線圖、方向盤、指南針。如昌樂二中的導學案分為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競業園學校的“競業園單元整體問題導學模式”針對不同課型製作的評價單:問題導學、問題生成、拓展訓練、迴歸訓練等,我們的課堂十分鐘檢測卷實際上就是當堂知識的訓練案。

課堂設計再好,環節設計再合理,如果學生不能積極與老師互動,學不到知識一切都等於零,在外出學習時出現了兩個笑話,在昌樂二中聽完一節課想與他們的老師交流,看看他們是不是加班加點、上晚自習,結果老師直接跑了;在杜郎口學校,我們在報告廳裏聽的一節課非常的完美,這是一堂關於“戊戌變法”的課程,教師一佈置,學生分組一商量,然後就可以把課文演繹成一個話劇,並且把有關“戊戌變法”中幾位君子的詩句,慷慨激昂、一字不差的表演出來,比成人還成人、比演員還演員!但是想到他們教室裏看看常態課,要再交錢。

3、教育教學改革貴在堅持和敢於創新

以上幾所學校之所以能夠取得最終的成功原於其能克服種種困難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來。我們從他們教改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從最初的摸索到現在的成功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他們這期間經歷的各種困難和壓力別人是無法體會的。但是他們始終保持着堅定的信念、決心和毅力,並敢於為天下之先,大膽地創新,不折不扣地抓落實,在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完善、提升,最終取得了成效。所以説,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和壓力,如果我們沒有決心和毅力,不能堅持到底,再好的改革也難以成功。

總之,這次外出雖然車馬勞頓,但收穫頗豐。所參觀的學校完善的管理制度、優美的校容校貌、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藴、精細的管理模式、博大的創新精神,令人讚歎不已,讓人大開眼界。剛才只是總結了看到的、聽到的部分內容,參觀學習,是一種思想的再認識,也是觀念的一次洗禮,學然後知不足。這些學校值得借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將會在我們以後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去消化、吸收、創新,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豐富多彩再做貢獻。

【第9篇】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2xx0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説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説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説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説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説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第10篇】國小教育教學考察報告的

國小教育教學考察報告的範文

12日至14日,我們在教育局教師研修中心、教師進修學校培訓處的組織下,考察了******國小。以下是我本次考察的一些真實體會。

感激

我們出去的這一週,是學校工作特別繁忙的一週,很多事情接踵而至,週六的學生書法考級、週日的全縣送培到鎮活動、週二到週四的縣學生運動會、週四到週五的市校本研修管理培訓等,因此我覺得能在這樣一個時間段讓我們有機會、有心情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是心懷感激的。局領導能為我們安排這樣一個學習、調整的機會,我們當然感激,學校能讓我抽出身來參加這樣一個考察活動,我也同樣感激,還有我的老師、我的同事、我的愛人在學校為我上課,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我也一樣感激。

感動

1.因校長感動

在車上,我們就聽**主任為我們介紹了有關顧校長的事情,值得驚奇的是國小這所有着百年厚重文化積澱的學校,確是由一位年輕的從事多年幼兒教育的女校長擔當。正是懷着這樣的驚奇、這樣的期盼,我們來到了國小。高大氣勢的學校門廳、古樸典雅的學校樓館、亭台樓閣、曲徑長廊,宛如走入了園林,但我們來不及欣賞學校的美景,顧不上品味學校的內涵,就被顧校長的言談舉止深深吸引了。親切、大方是我對顧校長的第一印象。可隨着交談的深入,我們越來越感受到了顧校長出色的口才、敏捷的思維、以及她對教育的理解、對學校管理的理解,特別認同顧校長的一句話: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是她對於教育、對於管理最成功的演繹。

2.因愛心感動

走進校園,我們看到了老師、孩子一起嬉戲的場面;走進課堂,我們看到了老師俯下身子、側耳傾聽學生回答的一幕,走進校長室,我們看到了校長茶几上的一盤子糖,一些校長不明究竟:顧校長,還用糖招待客人?“這是我招待來我辦公室找我的小朋友的。”當時我的'心中就一顫,這些道理我們都懂,可我們平時不屑於這些“小事”,可顧校長做到了,其實這些在學生眼裏可不是小事。後來聽顧校長做講座,她説她曾經專門輔導過教師怎樣和學生做遊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這是一所“愛心育人”的學校,在這樣的愛心校園中,師生的行為也處處讓我們感動:學生十歲生日會上,學生們把不大的蛋糕送給了老師、送給了校長、送給了爸爸媽媽;一位老師因打掃衞生骨折,打上石膏的第二天就由父母親揹着她前來上班,一堅持就是兩個月……

卡爾容格説:課程必須有一個個知識點構成,但對於成長中的植物和孩子的心靈來説,温暖才是最重要的。顧校長和她的團隊們用自己的愛心温暖着孩子們,潤澤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在這樣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無疑是幸福的、快樂的。在這樣的學校工作、生活,教師無疑是開心的、愉悦的。

3.因情趣感動。

聽説,顧校長是一位有着一些“小資”情調的校長。近距離接觸、聽其講座,確實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校長的“情趣”。特別感動於他對學校管理的理解。“教師第一”是顧校長一貫秉承的管理思想,“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顧校長核心的與人思想,她將“老師的成功”作為自己做校長最大的快樂,正是有着這樣的胸懷,顧校長帶着他的團隊不斷向前,咖啡廳中有他們一起談工作的身影,教師家中,有他們共同討論的場面,學校的教師讀書沙龍研討會上,有音樂、有咖啡、有飲料,宛若一場音樂會。顧校長説:富有情趣的生活會更好推動教師工作的狀態。這一點對我們啟發很大,很多時候,我們在心繫教師專業成長的時候,把教師的生活忽略了。因此我想説:生活因情趣因精彩,管理因情趣而成功。

感慨

走進,我們有視覺上的衝擊,這衝擊源於學校精緻、典雅的環境;我們有心靈上的震撼,這震撼源於學校師生積極向上、快樂健康的生活狀態,在的校園中,孩子永遠是那麼快樂,教師永遠是那麼激情;我們有無限的感慨,這感慨來自於一位“小女子”,是她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一所百年老校,但她絲毫沒有怨言、沒有不滿,常常掛在她嘴裏的一句話:我很愛國小,我真的真的很愛國小……,一個愛學校勝過愛自己的校長,怎能不受到教師的愛戴?“只為”是顧校長、顧校長的團隊永遠的工作信條。因為有了這個信念,他們在努力的工作、他們在虔誠的讀書,他們都在做“做好的自己”。

石磐由天礪,梅香自苦寒。考察雖然結束,但我們的感慨沒有結束,思考仍在繼續,我將把我的思考、我的體會整理出來,與我們的老師一起分享。我也將以此次考察為新的起點,重新審視我的教學管理,反思我的工作方式,規劃今後努力的方向,爭取做得更好!

【第11篇】學校常規教學考察報告

學校常規教學考察報告範文

為加強我校的教學常規管理,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增強管理的規範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學校實際制定了貫徹落實《吉林省義務教育教學常規》實施方案,現將“常規”落實情況自查如下:

一、課程計劃與課程開設

1、學校開展了“教學常規”學習月活動,3月份採用自學,集中學,寫體會,開展討論活動等形式進行了學習,提高認識、明確目標。

2、按照省頒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門課程,配齊配全各科教師,並積極參加了縣級各學科的教材培訓,及時落實到教學工作中。

二、教學目標

1、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注重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的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科特點有機的滲透德育教育。學校教學計劃中有要求,但還不夠明確。根據學校教學計劃,按照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制定了年組工作計劃,個人教學工作計劃。並要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期工作目標。

2、學期初按要求進行了學期備課、單元備課以及課時備課,要求瞭解本學期教材內容,掌握單元訓練重點,認真寫好每課時的教案,提出了寫個性教案、寫實效性教案的要求。

三、教學計劃

1、每學期教師在學生開學前一週上班,制定各項教學計劃,進行學期備課,提前寫好一週的教案。教學目標能達到基本標準和要求。

教學計劃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真實的分析。合理地安排了教學進度和課時分配情況。

2、存在的不足:教學計劃中對教學結構、內容體系、重難點進行了客觀的分析但還不夠具體;教學方式、策略、方法、手段等的預設不夠;缺少對教學目標達成及教學資源利用效率的評價方案。

3、校領導能有重點地審核教師的教學計劃。如教學計劃中本學期對選擇研究課題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審核老師們寫的不夠準確,要求進行了修改。

四、備課

1、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對備課提出以下要求:

一看:要看的內容包括教材、教師用書、練習冊、課程標準等,還包括一些與課堂授課內容相關的資料等。

二劃:要在教師用書或教材上劃出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知識點等。

三談:倡導教師在書寫教案之前與平行班教師談,與同學科教師談,與主管教學的領導談。這種談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課間十分鐘可以三言兩語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形式靈活,易於操作。

四寫:即提前把這一節課的授課設計寫在教案本上。要求環節齊全,每課必寫教案。

教案的檢查分三部分:一是學年組長的日檢查,二是教導處周檢查。三是校領導的不定期抽查。對檢查的結果及時反饋評比並記入教師考核。學期中組織教案展覽活動。

2、學期初,以教研組為單位學習了新課程標準,熟悉、掌握課標對本冊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制定了學科教學計劃,安排好教學進度。教學計劃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班級現況;

2、成績預設;

3、教學目標;

4、班風學風;

5、特殊生現狀及提高措施;

6、研究課題;

7、月份具體內容及措施。

3、有集體備課制度,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人主備,集體復備,課後討論修改二次備課,然後再上課。具體模式如下:

(1)由主講教師先進行單元備課,並選取本單元中的重點內容,進行精備一課的教學設計。

(2)年組教師進行集體討論,討論後定案,本年組教師用同一教案,按同一模式開展課堂教學。(邀請主管領導參加並進行課前指導)

(3)由主講教師按教學定案講第一節課,備講老師聽課,聽課後進行反饋交流,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更改,完善定案。

(4)由備講教師按完善的定案上第二節課,本年組教師參加聽課。

(5)利用週一集體備課進行反饋交流。(主管領導進行課堂點評)

4、以上面的形式進行年組間的教學研究活動,教研組每人輪流參與主講或備講。為了使活動能夠有效地開展,便於主管領導的參與和檢查,制定了語文數學集體備課安排表,而且每週和每天的形式板上都把集體備課的年組寫上,起到大家督促、監督、參與的作用。

五、上課

1、教師在上課鈴響之前到達教室,嚴格執行每節40分鐘的標準,不拖堂、不佔課。教師能為人師表,精神飽滿,使用普通話。課堂用語比較規範。板書工整,注重美感。學校每學期組織粉筆字練功活動,進行演講或朗讀比賽。

2、教學中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不做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要求在30秒內處理突發事情。講課內容正確,符合學科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課堂結構比較緊湊,難度適宜。課堂上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堂上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實現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多向、互動的信息交流。能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供空間。學校嚴格要求教師不能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差異,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發揮學生各方面的特長。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上的學習,學生髮言面較廣。

4、不足:課堂上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教給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還比較欠缺,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加強和研究。

六、作業批改與輔導

1、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個體,佈置不同的作業,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精選作業內容,難度適中,份量適當。把數學練習冊當做作業本,對一單元的內容分批佈置,日期寫在每單元的`最後一頁,要有簡單的評語或激勵性的評價,禁止佈置懲罰性作業。組內教師做到隨時自查,教導處每月末檢查學生作業。期末進行教師作業評語競賽。

2、作業批改及時,按時收繳作業,對缺交、遲交作業的同學進行批評教育,書面作業由任課教師逐一批改,並及時發放批改後的作業本,批改符號規範,並有鼓勵性評語。能正確引導學生訂正作業中的錯誤,對典型錯誤集中講評,個別性問題進行面批面改,數學作業建立了錯題本,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與理解。

3、提倡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的科學輔導原則。對學習有困難和缺課的學生,能進行個別輔導,並有輔導記錄。加強對學生學科特長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不足:作業的內容有時過於簡單,缺少活動性、實踐性、探究性作業的佈置,即使有時佈置了檢查和點評不夠及時,對學生難以起到促進作用。

七、教學評價:

課堂上效率在不斷提高,抓住了課堂教學20分鐘的有效時間進行新知教學,注重關注全體學生,課堂上發言進行紅花獎勵,不單單以分數評價學生,注重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為提高學生成績強化學生的知識記憶,除組織期末考試外,每月組織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月考。為使考試不脱離教學,月考命題由任課教師出,教導處審核,做到了不出怪題、偏題,難題。

教學中注重質量的提高,要求老師按月寫出一份質量較高的教學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

為得到家長的協助,使老師知道學生在家的表現,家長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現,建立了家校互動卡,每月聯繫一次,要求家長協同學校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不足:學生髮展性評價欠缺。

八、執行與監督:

領導和教學管理人員經常深入課堂聽課,學校要求教師每週聽評課一節,學期聽評課不得少於16節,教研組長不得少於30節。主管領導聽評課不得少於60節。聽課記錄比較詳細,有點評,並能做到及時進行反饋交流。

教學管理人員堅持每天聽一節課,每週堅持參加一個年組的集體備課。校長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各項常規教學活動的抽查。教導處周檢查教案,月檢查作業批改、輔導記錄、聽課筆記、讀書積累,組織月考,進行月檢查反饋小結:內容是總結一個月的聽課、檢查與指導等一些教學常規情況,並公佈當月的考核分數。今後將繼續努力,使監督和檢查工作更細緻更有效。

【第12篇】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考察報告範文

20xx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xx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説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説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説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説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説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