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國企業文化(企業文化)

欄目: 企業文化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2.46W

目錄

中國企業文化(企業文化)
第一篇:中國的企業文化第二篇:中國企業文化叢林第三篇:中國企業文化的根基第四篇:中國企業文化解構!第五篇: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中國的企業文化

企 業 文 化 論 文

中國優秀企業的文化理念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在中國崛起。每個優秀的企業必然有其精華的文化理念。由於企業文化體現了企業的共同價值準則和精神觀念,對企業職工有着強烈的內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具有無形的導向、凝聚和約束功能,因此,正確、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戰略思想對於創建優秀的企業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對於當前我國的企業來説,弘揚時代精神,振奮民族意識,體現職工主人翁思想,堅持集體主義價值標準,是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思想的主旋律。優秀的企業文化精神層有以下共有的觀念。

富強中華的共同理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執着追求,更是現在全國各族人民及全世界炎黃子孫的共同理想,理應成為中國所有企業的共同奮鬥目標。這種理想由於企業的規模、行業不同,具體表現出來的程度有一些差別,但從以下幾方面來落實,卻是共同的:在政治上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努力把企業辦好,在生產經營中正確處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之間的聯繫;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在提高員工生活水平的同時,努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在現代化的大生產中,人、才、物、技術、信息、管理諸因素缺一不可,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管理出色的企業裏,管理者對人的態度是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在管理不善的企業裏,人要麼被當做機器,要麼被視為企業的經濟負擔。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受到極大的壓抑。我國企業歷來有着重視人的傳統,而在當前市場經濟日益激烈的環境下,許多企業管理者被金錢擋住了視線,日本製造業成功和美國製造業優勢喪失的對比應該給中國企業家們一些有益的啟發:人是最重要的資源,只有實行以人為本的管理,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科技興企的發展思路。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高瞻遠矚的光輝論斷,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能源。科技興企是振興企業的唯一選擇。確定科技興企的發展思路就應該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正確觀念,堅持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加強學習和培訓。重視技術開發和技術改造,鼓勵技術創新,使企業努力保持技術優勢,為實現科教興國

的戰略目標做出貢獻。

開拓創新的變革精神。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依靠開拓創新的變革精神,才能維持生存和發展。深圳光明華僑電子公司的企業哲學:開拓則生,守舊則亡。二汽集團的企業哲學:不斷改變現狀,視今天為落後。這些不僅是經驗的總結,更是競爭分法則。中國的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要想深化企業內部改革,首先要進行觀念的改變,徹底破除因循守舊,求穩怕亂的消極保守思想。使開拓創新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

以客為尊的服務態度。服務對於企業來説顯得越來越重要,聞名世界的ibm公司成功的訣竅就是最佳服務。一些睿智的企業家從ibm等先行者的身上悟出了市場競爭的真諦,顧客為尊,服務至上。如此 才有海爾集團的國際星級服務的競爭優勢,服務意識貴在一個誠字,誠信為本,童叟無欺,必須真正在企業裏擺

正義和利的關係。服務意識要從企業內部培育,領導服務員工,二線服務一線,這樣才能真正迎來服務的春天。

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鐵的法則,誰要想在競爭中獲勝,誰就必須在質量、價格、服務、信譽上佔有優勢。優勢的獲取靠企業領導者得正確決策,靠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從企業的文化角度開,關鍵是在全員中樹立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美國ibm公司的追求卓越,日本日產公司的反覆改善,到韓國三星公司的第一主義,到海爾公司的要幹就爭第一。一切成功的企業都把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列為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合法求利的效益觀念。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生產經營者,當然要追求利潤追求效益,正確的效益觀念包括以下幾方面:效率觀念,成本觀念,時間觀念。日本東芝站着開會就是強烈的時間觀念的反應。這種只爭朝夕的企業精神已被許多企業家放在重要地位。

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二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温飽問題基本解決,小康目標正逐步實現,但我國正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我們還必須大力弘揚建國初期形成的艱苦奮鬥精神,並確立它在企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唯物辯證的策略思維。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使市場競爭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企業決策的頻率和難度都大大增加。因而作為企

業家決策基礎的經營哲學、戰略思維越來越成為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唯物辯證法作為一種科學的思維方法,在形成高明的企業哲學競爭戰略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位居中國高科技企業百強之首的原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認為,企業能夠一步步做大,正是依靠科學的思維模式。

走向世界的戰略眼光。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神聖使命決定了中國企業家必須具備走向世界的戰略眼光。使企業與其被動應戰不如主動挑戰。這是非常寶貴的企業理念要素。加入wto更使走向世界變的必須和迫切。走向世界意味着按照國際標準生產和經營的決心。只要不斷改進技術和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才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爭得立足之地。走向世界意味着樹立全球化的市場觀念。既要胸懷遠大,實現超常規增長,又要善於捕捉世界市場的信息。正確預測市場趨勢,做出正確的營銷決策。這樣才能躋身於世界先進企業之林。中國企業必將繼承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敢於人先的精神,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世界眾多的企業中熠熠發光。

第二篇:中國企業文化叢林

中國企業文化叢林

李懷棟煙台市山東工商學院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非常注重企業文化,他指出:“管理雖然是一門科學——一種系統化的併到處適用的知識——但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它不是一種超乎價值的科學。管理是一種社會職能並植根於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種價值傳統、習慣和信念之中,植根於政府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中。管理受到——而且應該受到——文化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全體人員團結的內核。企業文化作為一種集體信仰,其激勵的效力和產生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時下中國,在企業界流行一句話:三流的企業人管人,二流的企業制度管人,一流的企業文化管人。

企業文化結構分為四個層次: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位於核心層,它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風貌等內容,是企業意識形態的總和。在當今中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大環境下,出現了諸多相異甚至相沖突的精神文化,筆者將其稱之為“中國企業文化叢林”。西為中用-平等開放的企業文化

中國的現代文明與市場經濟比西方晚幾百年。西方文化普遍推崇自由、平等,也注重理性、規則、制度、責任、包容、誠信等,西方企業也大都以此作為自己的企業文化精髓。部分中國的企業家也積極營造這種開明的企業氛圍,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青年導師”李開復一直積極倡導職場老闆和員工地位平等,相互寬容和尊重。在他的創新工場裏,他與員工一起排隊吃食堂裏的快餐,公司裏的實習生都可以直接稱呼他“開復”。他的辦公室設計也是基於這種文化的理念:不大也不豪華,四周都是透明的玻璃牆,門沒有鎖。玻璃牆代表着透明,不設置鎖意味着開放。

然而,西方文化在當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大環境下很難本土化。中國缺乏共同的信仰,也沒有貫徹人心的價值體系,同時也缺乏寬鬆的社會生存條件。在這種背景之下,用制度管人比用文化“約”人更有效力得多。

古為今用-儒商文化

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家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學派。經過長期儒家思想的薰陶,出現了以儒家文化為行為準則的商人,就是我們所説的儒商。儒商文化是一種講究“誠信”、“中庸”、“仁愛”、“立人”、“達人”的“雙贏”、“多贏”哲學,能夠照顧各方面的利益,獲得各方面的支持。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土生土長的儒商文化也在發展,稱之為新儒商文化。新儒商秉承中國傳統人文美德,融匯西方優秀文化成果,具有現代化管理理念。更進一步説,新儒商就是志存高遠,講誠信,重道義,義利結合,注重休閒養生之道,勇於競爭和善於競爭,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文化。

當代中國價值體系混亂,有人想要通過國學來完成對國人精神的救贖,也完成對企業本土文化的構建。這是一種價值迴歸,對於中國

的思想界和企業界都有着深刻的影響。

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狼性文化

與西方相比,中國的狼性文化是在巨大的職場競爭壓力和傳統地位、等級等倫理觀念之下催生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它有着善意和惡意的區分。

善意的狼性文化包含三種內涵:一,敏鋭的嗅覺,提倡在此基礎上的學習和創新;二,不屈不撓、奮不顧身、永不疲倦的進攻精神,也就是前段時間盛行的“亮劍”精神;三,羣體奮鬥的意識,強調合作的價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這種狼性文化的推崇者和貫徹者。事實證明,正是基於對這種文化的認可和忠誠,華為的員工才能夠團結一致、鬥志昂揚、拼搏進取,使華為成功地躋身於世界500強的行列。惡意的狼性文化則吸收狼的殘暴本性,推崇“叢林法則”,放大競爭,高壓管理。對外,他們提倡“你死我活”、“不給對方以生存空間”等剛性理念;對內,則基於麥格雷戈的“x理論”,假定人性本惡,實行高壓的“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許多勞動密集型的私營企業,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常紮根於這種壓榨型的文化當中。顯然,這種文化不符合現代人本管理的思想,踐踏了人格的尊嚴,也不會有利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終將會被淘汰的。

其他企業文化

在狼性文化被中國企業熱捧之後,也有不少管理學者提出了效仿式的其他文化,這其中包括:“狗性文化”,強調忠誠、温情,關鍵時刻能夠臨危不懼、挺身而出;“牛文化”,強調奉獻精神、強烈

的責任心,以及謙卑低調、吃苦耐勞;“大鷹文化”,強調高瞻遠矚的目光、搏擊長空的鋭氣等等。

以上各種文化交織在一起,便形成了當今“中國企業文化叢林”。

參考文獻:徐向藝《管理學》

德魯克《德魯克管理思想精要》

作者聯繫方式:18766578793

第三篇:中國企業文化的根基

不管您意識到與否,文化每時每刻都在對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產生着潛在的影響,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企業文化的根基的闡述,試圖讓人們認知、認識,進而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讓人們明確,只有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鑑人類先進文化,才能建立起優秀的中國企業文化,據此才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興企、富民、強國的目標。

一、企業文化的基本內涵

文化,從廣義上説,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人類精神生產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如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意識形態等。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文化的發展有歷史繼承性;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同時又對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準則、經營哲學、行為規範、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它從屬於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決定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社會現象,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並正在打破國界,在全世界興起,成為新世紀企業改革、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

企業文化理論吸收了行為科學、公共關係學、決策科學、管理學、哲學、倫理學和經濟學等多門學科的精華,其主要內容是在理性與科學實踐的基礎上行成的,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企業目標、企業制度、企業創新、企業形象、企業環境和企業文化活動等。企業文化的實質, 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手段,以激發職工的自覺行為為目的的一種企業經營管理思想。企業文化的根本任務, 是重視人、相信人、理解人、發動人、引導人、教育人、培養人和塑造人。企業文化的辯證法, 是來源於社會,奉獻於社會。企業文化就好像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常常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

二、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是新世紀的必然要求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21世紀的競爭將會因經濟全球化而加劇,超強的世界經濟的競爭,對企業的經營思想、價值觀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設和行為規範,都將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因此,許多國家的政府和企業都紛紛調整發展戰略,以適應撲面而來的全球化經濟浪潮。要想在經濟全球化中生存並有所作為的企業,沒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就難以在世界大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企業競爭具體表現為產品的競爭,產品競爭的背後實際上是企業文化的較量。企業文化較量的實體是企業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高素質的企業員工隊伍來自於比較完善的企業用人機制和良好的企業用人環境。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國家的文化,一個企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這個企業的文化。建立新世紀企業文化,是創造和諧的企業氛圍和優良的企業環境, 使企業能夠在新世紀的機遇和挑戰面前得以穩定、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半個世紀的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成功的企業總是與成功的企業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優秀的企業無不有着優秀的企業文化。20世紀50年代是分權管理髮展時期,60年代是跨國公司發展與管理時期,70年代是矩陣組織和戰略經營時期,80年代是企業文化興起與傳播時期,90年代是企業文化在全世界大發展時期。進入21世紀,儘管世界各國、各地區的企業性質、基礎、現狀和所處的環境都各不相同,但是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所處的困境以及尋求出路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似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建立新世紀企業文化。

——進入21世紀,全球信息化、跨國公司兼併、企業強強聯合,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對中國的企業將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中國的企業能否在機遇和挑戰面前迅速轉變觀念和機制,關鍵取決於企業文化。因此,中共十五大確定了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明確指出: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實現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經濟、政治、文化的長遠發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義更加重大。

三、中國企業文化之根基

樹無根不活,企業文化無根不立。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是由民族文化所決定的。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僅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無不得益於儒家文化。

按説,中華民族有着優秀的傳統文化,據此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應該得到較好的發展,但是我們為什麼落後了?這正是因為我們背離、甚至遺棄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回顧歷史,東方文化遠遠早於西方文化,並極大地優越於西方文化,而東方文化的代表就是儒學。在中國,早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儒士階層。到先秦時期,儒學成為顯學,形成了龐大的儒家學派。從漢代開始,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儒學取得了“獨尊”的地位,成為“官學”,長期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並廣為傳播,在亞洲一些國家形成了“儒學文化圈”,使儒學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思想學術文化流派。特別是自宋明以來,以儒學為核心,儒、道、佛三教合流,使儒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儒學的影響和作用下,中國古代曾在世界上遙遙領先。早在西方傳教士從遠東紛紛向西方傳播他們一知半解的亞洲見聞時,西方人對東方世界便懷着(在好範 文 網搜索更多的文章)一種不同於對待美洲新大陸土著文化的驚奇、神祕和敬畏感。中國封建社會經過充分發展所達到的文明,遠遠高於歐洲的中世紀文明。東方文化出乎意料地達到了使東方人都不得不感到陶醉和驚異的高度,以至到了明清之際,統治者們開始妄自尊大,閉關鎖國,實行了禁錮思想的高壓政策和駭人聽聞的文字獄,使儒學維護統治、維繫人心的作用大為削弱,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開始退步。而歐洲從15世紀開始,經過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產業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和開拓世界市場等一系列社會變革,創造了新型的資本主義文明。到16世紀中葉,歐洲各國與中國的生產力發展大致上處在了一個水平上。鴉片戰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學大量流入,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和反帝、反封建鬥爭,把“孔孟之道”作為思想革命的重點,儒學的地位和作用再一次被削弱。

但是儒學致命性的浩劫還是“文化大革命”。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是世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而我們在幹些什麼? 50年代初,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就捲入了朝鮮戰爭,為此向前蘇聯借了十二億美元。到50年代末,又搞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遭受了三年自然災害。到60年代初,前蘇聯強迫我們還債,使我們的國民經濟雪上加霜。到60年代中期,就人為地掀起了“文化大革命”,而且一搞就是十年光景,使我們的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人家在高速發展,而我們卻在快速退步。我們不僅在經濟上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文化上遭受的損失就更大了。“文革”中,極左分子破“四舊”,立“四新”,砸孔廟,批孔孟,硬是把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命”給革掉了,把傳統文化遺棄了,斷帶了。沒有了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心理迷茫了,思想混亂了,價值扭曲了,是非顛倒了。人們本來對自己都很有約束,可是到後來便肆無忌憚了。原來犯點錯誤自己就感到羞恥,到後來別人説什麼都無所謂了。後來竟然發展到以敢於犯規、善於越位為能、為榮這種不知羞恥的地步!大家都變着法地鑽國家和集體的空子,想方設法地佔國家和集體的便宜,反正公家的東西有我一份,不拿白不拿,直至一步步發展到貪污受賄、侵吞國有資財、腐化墮落的地步,給國家和企業造成了巨大的難以挽回的損失。這就是我們背離和遺棄優秀傳統文化所付出的成本和代價!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撥亂返正,中國人覺悟了,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恢復和繼承,《論語》被編進了國小課本,國家也開始實行德政。世界覺悟了,看出21世紀是東方文化的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因此,中國企業文化必須建立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基礎之上。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內容主要包括: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悌、中庸、知行等等。作為企業文化之根基,儒家文化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基本方面。

根基之一:宇宙人生的真相——“一體論”

第二,“天人合一”思想表明,天下萬物之間是一種全息關係,即部分映視着整體,並凝聚着整體的各種信息。孟子的“萬物皆備於我”,表達的就是天下萬理都聚集在人的身上。比如人就是整個宇宙的縮影,而人身上的各個部位又映視着人的整體。人的第二掌骨就是人整體的縮影,人體任一節支系統均有對應人體各部分的穴位,每一個部分都是一個全息單元,並每時每刻都與天地進行着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構成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人把天之時、地之財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生活的世界。克隆技術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第三,“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在天地間的作用,即“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這種有為的思維方式。儒家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人者,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也”,“天地人,萬物之本。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人上參天地,下化萬物,把天地萬物按照一定的規則運行起來,與天地一同合理地運轉。只不過要求人在有為的時候,要愛天愛地愛人,做到既有所作為又與之和諧相處,不損害天地和他人,達到人與天地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德性的和諧統一。

“一體論”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周圍的一切都是一體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一體論”強調的是“一”,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要和諧、團結和統一,不是“二”,即不應該分別、矛盾和衝突。“一”代表覺悟,“二”代表迷誤。“萬眾一心”、“同心同德”、“一心一意”就是覺悟,“同牀異夢”、“離心離德”、“三心二意”就是迷誤。説一個人“二虎”、“二的呵的”,就是説這個人分了、“二了”、迷了、錯了!

“一體論”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建設之根基,表現為兩個特色:一是社會主義特色,主要體現在更快地發展生產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它代表着個人、集體、社會、人類的共同利益。它要求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要人盡其才、地盡其力、物盡其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好人類生存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穩定、健康、協調發展,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二是市場經濟的東方特色,主要體現在儒商精神。儒商是明末清初產生的貫徹儒道精神的商人,其主要特點是以德為本來進行商賈。儒商精神首先是引道入商的大氣魄。即“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經商絕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經商的同時還要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氣魄,具有大商賈的長遠戰略目標。其次,儒商精神是吃苦耐勞、敢於發展自己、善於應戰,同時又具有一種堅韌不拔,善於和光同塵、韜光養晦、等待時機的智者精神。第三,儒商精神是把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的典範。他們以家國同構的價值觀念來經商,追求個人利益與家族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的高度協調和統一。

“一體論”應用於企業文化建設,主要體現在以滿足社會和顧客的正當需求和慾望為導向的企業經營哲學。它要求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看作是一個不斷滿足社會和顧客正當需求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簡單製造或銷售某種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從企業構想,到商品服務的設計、定價、促銷、分銷的規劃與實施的全過程,不僅要努力滿足社會和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慾望,並由此獲得利潤,同時還要求整個經營全過程都要與消費者和全社會的長遠利益相符合、相一致。正確處理企業自身利益與消費者的正當需求和全社會整體利益之間的關係,做到統籌兼顧,全方位考慮,求得三者利益的平衡、統一。當三者利益關係發生矛盾和衝突時,企業首先考慮和保證的是社會整體利益,其次考慮和保證的是消費者的利益,最後才是企業自身的利益。社會整體利益和消費者的正當利益得到了保證,企業的自身利益也就自然在其中了。也許,企業會因此暫時犧牲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是企業也必定會因此獲得長遠和更大的利益。 這種規劃與實施不是始於產品生產之後,也不是終於產品售出或服務完成之時,而是包括了產前與售後的一系列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它不僅僅限於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流通領域,而且還滲透到生產和消費領域之中,即決定生產和銷售產品的主權不在生產者和銷售者,也不在消費者,而在於三者的共同利益與全社會長遠利益的協調和統一。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最本質的區別。

根基之二:人類應有的態度——“天下為公”

“人之為人本於天”,人的本性即天性,天性是無私的,是公正的,是平等的。太陽照耀着大地,給萬物以生存的能量,卻不求任何回報;地球忍辱負重,滋養着萬物,也沒有任何所求;樹木和海洋供給着萬物以必需的空氣、水分和資源,容受的是萬物排放的垃圾,所不同的是,樹木高高在上,所以經常被砍伐,而大海所處的位置最低下,而且什麼都能容納,什麼都能忍受,百川都歸於它,所以永遠稱其為大。 “公”是社會主義的基本性質和根本方向,是符合天性、人性的,是正確的選擇。“公”意為“公共”、“公正”、“公平”、“公開”、“共同”等等,代表的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是各方面利益的協調和統一。《禮記·禮運》篇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這段話既反映了人類原始共產主義的生活,也表達了人類期望“天下一家”的共同願望和追求,是與社會主義追求的理想和目標一致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文化的根本價值導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基本國情、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發達國家先進的市場經濟模式的高效率、高利潤的有機結合。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如何對待和處理東西方文化的關係,已成為當務之急。目前有這樣一種思想傾向,就是我們似乎過多地注重了西方國家政治、經濟層面上的東西,而忽視了其深層次的東西;過多地注重了他們的經濟模式,而忽視了其經濟模式背後的文化背景;過多地注重了對其經濟體制的模仿和實踐,而忽視了對其政治體制的研究和參考;過多地注重了人家的優點和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和社會主義優越之處,有人還得出西方的政治、經濟體制什麼都好、什麼都適用,甚至要全盤西化的錯誤結論。對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拿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來看。美國是一個只有200多年曆史的國家,雖然它能夠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吸取眾長,但是其文化底藴並不充足,有些東西我們是不能夠學習和借鑑的。如美國的價值觀念,是以現實具體的“工具合理性”取代抽象普遍的“目的合理性”的價值實現態度,開拓進取、敢於冒險的行動主義行為方式,平等獨立的“自由主義”價值取向和自由民主的社會政治理想,因此實用主義哲學已成為現代“美國精神”的核心。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康馬傑把美國的實用主義哲學描述為“權益的哲學”、“民主的哲學”、“個人主義哲學”、“人道主義和樂觀主義哲學”和“需有冒險精神的哲學”。他總結性地寫道:“實用主義的這些特點反映了美國民族的特性,……實用主義的特點是切實可行、民主作風、個人主義、機會主義、天然形成而不露痕跡、對未來抱有樂觀態度,所有這一切都奇妙地同一般美國人的氣質一拍即合。……從某種意義説,美國過去的全部經歷已為實用主義的誕生做好準備,如今好像又為它的存在提供了基礎和依據。事實上,美國本身就是一場已經贏得的賭博,一次取得成功的實驗;……美國人實際上一直就是工具主義者。

當然,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也有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鑑之處。如美國人共同信仰的基督教所倡導的“不説謊”、“不欺騙”、“不偷盜”和“愛他人勝過愛自己”等,都是人類應該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品德。在這些方面表現最優秀的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和第十六任總統林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連任兩屆總統之後,本可以再任第三屆。但是當華盛頓看到這樣做會對美國的未來不利時,便主動提出美國總統最多隻能連任兩屆的提議,他的提議得到了採納。這是一種既高尚又偉大的捨己為國、捨己為民的自我犧牲和自我奉獻精神!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以“誠實” 而著稱於世,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一生致力於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併為此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美國文化和優秀領導人的引導和影響下,美國人形成了重質量、重信譽、重公德、重形象的優良品質和企業文化,這是美國市場經濟如此先進、如此發達的重要原因。

對比之下,應該説在這些方面我們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受“文革”餘毒的影響,在我們的政府和企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説假話、説大話、説空話、説套話,做假帳、報假數字、搞假審計,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做“一錘子”買賣,甚至坑、繃、拐、騙現象;存在着公家東西小到辦公用品、公共設施,大到國家資財、水利工程,什麼都敢要,什麼都敢拿的行為;存在着上從國家領導人,下到企業經營者,明知自己德性、能力、水平不行,卻偏偏執意不肯主動讓位,誤國、誤企、誤民、誤己,非到實在不得已或者出了問題,才不光彩地退位的情況。如陳錫同、成克傑等。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是缺乏內在約束,即自我道德倫理的約束;二是缺乏外在約束,即制度和紀律的有效約束。因此,中國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社會主義“公”的方向,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鑑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經濟模式,把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基本國情、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經濟模式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務之急,要在企業員工中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價值標準、道德行為準則,建立起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用公認的倫理道德約束人的心理,用比較完善的體制約束和激勵人的行為,使企業員工樹立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崇高的人生價值觀念。所謂“為天地立心”,就是要順應自然規律,順應“天意”,“天意”即民心,就是天下為公,就是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方向;“為生民立命”,就是要肩負起發展經濟、興企富民強國的歷史使命;“為往聖繼絕學”,就是要繼承和發揚以儒學為主體的東方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鑑一切人類文明成果,建立起強大的道德支柱和精神動力;“為萬世開太平”,就是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科學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好人類生存環境和文明成果,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豐厚的物質和精神遺產。

根基之三:人類最基本品德——盡孝報恩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做企業實際上是在做人。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制度都是由人定的,而且制度本身沒有完善的,都需要人去不斷地改進,需要人去具體執行。人只有自覺、自願地遵守和執行制度,制度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一個人執意要違犯制度,制度本身並不能夠阻止他。所以,在體制、機制和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的情況下,人就成為企業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企業文化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人的這種自發性,儒家文化的盡孝報恩思想能夠解決人的自覺和自我約束的問題。因此,企業文化建設要從做人的最基本品德——盡孝報恩開始。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孝經》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説明一切教育都要從孝開始。黑格而在研究中國文化時曾這樣分析:“中國純粹建築在這樣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客觀的‘家庭孝教’。中國人把自己看作是屬於他們的家庭的,而同時又是國家的兒女。”馬克思·韋伯也曾把中國儒家倫理與西方基督教做過比較分析,他説:“ 中國人所有人際關係都以‘孝’為原則。”實際上,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孝”不僅是中國基本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也是現行文化的靈魂。現代社會文明需要孝道,新世紀企業文化建設同樣離不開孝道。一個孝道都做不到、做不好的人,其他什麼事都不可能做到和做好,因此,孝是人類必須要做到和做好的第一件大事。

孝有小孝、中孝和大孝三個層次。“敬養”謂之小孝,“不辱”謂之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謂之大孝。“敬養”是孝道的開始,是“事親”。《孝經》指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因此得出“只有在家為孝子,才能在朝當忠臣”的結論。但是“敬養之孝”只限於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間,所以稱為小孝。“不辱之孝”,是指不傷身,不辱親。所謂“不傷身”,就是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受到傷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體現着父母的大恩惠,子女只有使用的權利,沒有無益傷害的權利。所謂“不辱親”,是指子女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三思而後行,慎之又慎,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失給父母帶來不良的影響,讓父母操心、擔心、憂心。相反,子女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世中,要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建功立業,為社會做出貢獻,光宗耀祖,讓父母放心、安心、舒心。“不辱之孝”是孝與社會的關係,所以稱為中孝。“立嗣有後和順應大道”,是指不僅要讓家族、家業和家德代代相傳,而且還要順應天地之大道。即當祖宗利益、家族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與自己小家的利益發生衝突時,小家利益要無條件地服從大家利益;當道與孝發生矛盾時,孝要服從大道。因此,有三種情況孝子可以不服從父母之命:即當服從父母的命令會使父母處於危險境地,會使父母受到恥辱,會陷父母於禽獸狀況時,可以不從命。這就是所謂的“大孝不孝”,其實這是一種更深更大的孝。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就是這種大孝的體現。宋朝寇準小時候家境貧寒,母親過世。後來當了宰相,皇上賜他金帛。他回到家裏,奶奶看到後傷心地哭了。寇準問她為什麼哭,奶奶説:“你小時候母親死了,想求得一塊絲布蓋屍體都得不到,哪知你今天卻這樣富貴了!”寇準聽了心裏十分難過,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不積蓄私財,除自己所用,全部送給窮苦人家。大禹和寇準能以天下蒼生為父母,把家庭之孝變成了全民之愛,把私愛變成了公愛,這是孝的高層次,是孝的典範。

孝不僅是人倫原則,也是人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的一種人倫精神。孝把天作父,把地作母,要求人類對待天地萬物要像對待父母一樣,按其本性來敬養它,這樣就能夠得到萬物的恩惠。孟子説,不違農時,糧食就吃不完;不把細密的網撒向大湖深池,魚類水產就吃不完;伐木砍樹能遵守規定的季節,木材就用不完。相反,如果人類對天地萬物不敬養,不珍惜,不愛護,最後受到傷害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臭氧層空洞、沙塵暴、人類生存環境的嚴重污染和破壞,就是鮮活的例證!我們接受的是同一個太陽的能量,吸收的是同一個地球的營養,呼吸的是同樣的空氣,飲用的是同一個水源,世界萬物與人類本來是一體,我們“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呀!愛護大自然和他人,就是在愛護我們自己;損害大自然和他人,就是在損害我們自己呀!

“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是對孝的人際關係的世界運用。儒家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充分體現了世界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這種世界大同的思想,對於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新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因為這種思想理念要求的是和平,而非征戰;是認同,而非排斥;是合作,而非一味地競爭;是互惠,而非利己損人。對於21世紀的中國人來説,孝還是聯結全世界五千萬華僑的心脈。新世紀中華民族經濟的騰飛,不僅是大陸之中國人的使命,同時也是全世界所有華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華人世界的維繫,孝道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説孝是人類必須要做到和做好的第一件大事,那麼報恩則是人類必須要做好的第二件大事。“君子施恩不圖報,知恩不報是小人”,“受人滴水之恩,他日當湧泉相報。”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一個知恩、感恩的人,時刻都想着為恩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會做出任何有損於恩人的事情;一個忘恩負義的人,不僅不思感恩、報恩,當個人利益與恩人的利益發生矛盾和衝突時,會不惜損害恩人的利益而保全一己之私,這樣的人最不可信、最不可靠!因此,報恩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品德。

人類應報之恩主要有四種:即父母恩、師長恩、國家恩和人民恩。十月懷胎,一年乳補。經過父母二十年的精心呵護和培育,我們才得以長大成人。此恩此德,怎麼報答都不為過。報答父母恩首先要養父母之身。父母辛勞勤苦了大半輩子,才把子女養育成人,而他們自己卻一年年衰老,身患疾病。對子女來説,贍養父母不僅僅是法定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良機。其次要養父母之心。父母年邁多病,固然需要子女精心照料,但是父母更加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慰藉。因此,子女在工作、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世各個方面,都要謙虛謹慎,努力認真,做到讓父母放心、安心、舒心,不讓他們操心、擔心、憂心。第三要養父母之志。父母一生有很多志向,有些實現了,有些沒有實現,他們把許多希望都寄託在子女身上。如果子女能夠按照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認真做人,努力做事,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上有所作為,有所造就,就是對父母恩的最好報答,父母會為此感到最大的滿足和欣慰。這是報父母恩。

父母雖能生養我們,但是如果沒有師長,我們就不懂得禮義和道理,就學不到文化、科學、知識,就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和地位。所謂“尊敬不如從命”,對師長最好的報答就是要謹遵師長的教誨,牢記師長的要求和期望,不斷地學習,刻苦地專研,努力地工作,有所作為,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看到自己的學生和屬下取得了成績和進步,師長就會感到莫大的安慰和榮耀。這是報師長恩。

我們能夠在和平、安定的環境裏工作、學習和生活,這完全得益於國家恩。國家培養軍隊和警察,來保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建立學校,讓我們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全醫療機構,讓我們能夠健康地生活;建設公共福利設施,讓我們能夠得到比較充足的生活保障。此恩此德,我們只有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加倍努力工作,並爭取做出較大的成績和貢獻,才能夠報得。這是報國家恩。

我們的衣、食、住、行和日常所用的一切,哪一樣不是人民給予?紡織工人每天勤苦織出的好布,自己卻穿着不起,而我們經常在挑肥揀瘦;農民鋤禾日當午,起早貪晚收穫得來的糧食,自己卻捨不得吃好的,而我們經常在大吃大喝中無益地浪費;有些建築工人蓋了一輩子的樓,也沒住上樓房,而我們卻經常調來換去,還不如意稱心;有些革命老區至今不通道路,而我們有些城市的道路,今天鋪上,明天挖開,損失浪費驚人!捫心自問,沒有人民羣眾,哪有我們今天的豐衣足食?沒有人民羣眾,哪有我們現在的一切一切? 可是現在,我們有些人民羣眾還吃不飽,穿不好,住不暖,甚至連最起碼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我們是怎麼報恩的?我們一些人民羣眾仍然在艱苦中工作,在艱難中生活,而我們有些人卻一天天悠哉遊哉,還這不稱心,那不滿意,吃完肉放下飯碗就罵娘!拍拍良心,我們每天都創造了什麼價值?我們對社會到底有些什麼貢獻?我們的貢獻真的就比人民羣眾的貢獻大嗎?我們真的就應該如此地奢侈、浪費和享受嗎?現在,是我們應該仔細地想一想這些問題的時候了!這些問題想清楚以後,我們才能明確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工作,以什麼樣的心態對待我們的社會,以什麼樣的心境對待人民羣眾。

四、結束語

最後,用三個寓言故事結束我的論文。

寓言一:從前,在喜馬拉雅山,有一種鳥身上長着兩個頭,人們叫它“雙頭鳥”。有一次,“雙頭鳥”的一個頭看到另一個頭吃了一個香甜的果子,就嫉妒起來。心想:“你吃好果子,我就吃毒果子,讓你也不好受!”它真的吃下了毒果子,結果整隻鳥都被毒死了。

寓言二:從前,有條蛇的尾和頭爭吵起來。蛇尾説:“你總當頭,這太不公平了!你也該讓我噹噹頭啦!”蛇頭説:“我們的分工就是這樣的嘛!我不能跟你換。”他們不停地爭吵,直到有一天,蛇尾緊緊地纏到了一棵樹上,蛇頭沒法向前行走了。蛇頭爭持不過蛇尾,只好讓蛇尾來當頭,結果整條蛇都掉進了火山口裏。

寓言三:從前,有個國家實行這樣一種習俗,就是人到老的時候都要被遺棄到深山裏去。有個大臣實在不忍心把自己的老父親就這樣遺棄了,就在自己的家裏祕密地挖了一個地道,把老父親藏在裏面。後來,這個國家被另外一個國家打敗了。戰勝國的國王對這個國家的國王説:“我有兩個問題,如果你們能回答出來,我們就撤兵;如果答得不好,我就把你們全國的人都殺掉!第一個問題是,怎麼區分兩隻蛇的性別?第二個問題是,兩匹長着同樣顏色、一樣大小的馬,哪一匹是母馬,哪一匹是小馬?”這個國的國王回答不上來,就在全國懸賞徵答,可是也沒人能夠答得上來。這時,那個大臣就來到地道里問他的老父親。老父親説:“這並不難回答。把兩條蛇放在柔軟的地毯上,四處爬動的是雄性,靜止不動的是雌性。給兩匹馬喂點草料,母馬會把草料推向小馬。”大臣把答案稟告給國王,兩個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答,這個國家因此得救了。當得知這些答案都是出自大臣的老父親時,國王非常感激。從此以後,國王撤消了遺棄老人的習俗,命令所有的人都要尊敬和善待老年人。

本站範文網【】

第四篇:中國企業文化解構!

■企業文化的實質與作用

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企業規範、企業生存氛圍的總和,既是一種客觀存在,又是對客觀條件的反映。作為企業實踐的結果,又影響未來的實踐。企業文化形成於企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所以隨着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文化也會發展變化。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成員的思想觀念,它決定着企業成員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企業文化對於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説,看起來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縱觀世界成功的企業,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等,其長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即優質的產品、精明的銷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而且優質的產品、精明的服務往往產生於深厚的文化底藴。中國著名企業家張瑞敏在’99《財富》論壇前夕對媒體記者分析海爾經驗時就説:“海爾過去的成功是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成功。企業發展的靈魂是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應該是價值觀。”至於張瑞敏個人在海爾充當的角色,他認為“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如何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佈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實際上,海爾的擴張主要是一種文化的擴張——收購一個企業,派去一個總經理、一個會計師、一套海爾的文化。

然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改造企業文化首先要衝決的是舊有觀念、習慣以及制度的束縛,正所謂有破才能有立。

■企業人心態的理性化

《解放日報》曾經刊出過一組照片,是記者在哈爾濱北郊虎林園攝下的。這個虎林園1996年初建成的,佔地1oo萬平方米,建園的目的是把動物園裏的東北虎放回叢林中讓其恢復野性,提高其野外捕食能力和生存本領。據説,當時,虎林園為了讓記者拍攝到精采的“羣虎噬牛圖”,特地放進了一頭小牛。在場的人們以為會看到血淋淋的場面,但“初生牛犢不怕虎”,小牛用牛角拼命抵抗老虎的輪番攻擊,結果老虎灰溜溜地走開了,小牛成了勝利者。記者在圖片説明中解釋説:造成虎性消退的原因是老虎所享受的餵養制。由此使人聯想到我們的一些企業,何嘗不是如同這關在籠中的老虎。現在企業轉制,企業要到市場上去找飯吃,就象籠中餵養的老虎一樣,已經喪失了“虎性”,缺乏在競爭中生存的能力。或許這正是許多國有企業連年虧損不能自拔的癥結所在。如何能使企業恢復“餓虎撲食”的元氣,當務之急是讓企業真正的“放歸山林”。

因為,企業的競爭文化既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又帶有歷史的烙印。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機制還沒有完全成熟,以往的“人治”及“浮誇”作風還在很多人的意識中存在,加上在改革開放後所形成的一些利潤空間和機會所成就的“暴發户”榜樣,許多企業人的心理是不理性的,有人抱着幻想,認定天上會掉下陷餅,有人抱着賭徒的心理,想“賭”成鉅富,也有人面對迅速膨脹的財富不知如何是好,還有人“心理不平衡”,要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其結果不言自明。即使一時得手,也是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到了一定時間就會爆炸。

■企業行為規範的全球化

世界經濟趨向一體化,中國即將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對中國的企業來説這是一個機遇,但這更是一個挑戰(當然機遇與挑戰本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迎接挑戰並在市場中保持一席之地,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按國際慣例做事,實現企業行為規範的全球化。不按規則辦事,就會被制裁,甚至被罰出場。美國一個世紀以來所構築的反壟斷法律體系使美國許多經濟巨人吃了不少苦頭。標準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分別於1890年、1911年和1984年被美國政府分解。今年4月3日美國司法部與19個州聯合控告微軟案宣判微軟壟斷。當天受這一消息影響,微軟公司股票狂跌15%,縮水高達115億美元。

■企業文化的共性與異性

【本站範文網】

第五篇:中國企業文化戰略

“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淺見企業文化戰略是企業共同價值的體現,中國企業文化戰略受五千年曆史的影響始終保持着自己的風格,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下始終沒有改變。下面就是這個題目的論述。

企業文化戰略作為現代管理科學理論引入我國已經25年,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受到企業界、學術界乃至政府高層的廣泛關注和普遍重視。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企業應該用什麼樣的戰略思維和眼光來應對國際跨國公司的挑戰?如何用文化力打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保持企業基業長青?如何用美好的願景引航,真正讓執行落地?如何構建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戰略體系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和回答。

管理是一門關於組織結構和控制程序的綜合性藝術,具有大量的不確定性。從經驗管理、科學管理到文化管理,管理的內涵和外延在擴展,管理的層次在深化和提升,管理的模式和工具在不斷創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無論哪種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都只是解決某種問題的方法和路徑,不可能是唯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形象,企業形象關係着企業今後的發展方向,所以制定正確、長遠的企業文化戰略是非常必要的。

世界着名的戴爾公司迅速崛起並獲得成功,其中最突出的也是不同於一般公司的是,它並不是依靠領先的技術,而是依靠一種全新的戰略思想,一種獨特的觀念,一種講求實效的商業模式。正如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這樣評價戴爾:“在處理別人認為十分棘手的問題時,邁克爾總是顯得從容不迫,看得出他具有超凡的膽識和戰略眼光。”

在一個民族、國家或公司的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決定戰略選擇,但並不是所有的民族和公司都在自覺地實施企業文化戰略。企業文化戰略是使公司物質與所從事的行業特性順向一致,使公司的事業高度自覺持續發展的一種戰略。我們在研究了中外眾多大企業的案例後發現,世界優秀企業,其成功背後都有不可模仿的獨特的企業文化戰略基因在其中發揮着關鍵的作用。企業文化戰略對於企業的經營業績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它給企業帶來的有形和無形的、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效益,使之成為促進企業經營業績和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和精神動力。像通用電氣推崇的三個傳統:“堅持誠信,注重業績,渴望變革”;沃爾瑪的基本信仰“尊重每位員工,服務每位顧客,每天追求卓越”;諾基亞的價值觀“科技以人為本”;英特爾精神“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等等。的確,他們持續成長、不斷髮展的動力就在於他們具有不可替代的優秀企業文化戰略,他們獨到的經營哲學,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規範的行為準則,使企業與員工休慼相關,榮辱與共。

本質上講,企業文化戰略的核心要素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企業核心價值觀就是企業在企業哲學的統率下,為追求願景、實現使命而提煉出來並予以踐行的指導企業上下形成共同行為模式的精神元素。波音公司的核心理念:“領導航空工業、永為先驅,應付重大挑戰與

風險,吃飯、呼吸、睡覺念念不忘航空事業。”日本索尼公司早在50年代初就確立了“成為最知名的企業,改變日本產品在世界上的劣質形象”的願景目標。企業願景表明企業應該往哪裏去,給所有員工一份希望和盼頭;企業使命表明企業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企業為什麼要存在和持續成長;企業精神表明企業在面臨重大事件或困難時,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心理能量來面對;核心價值觀表明企業在未來三五年中的經營戰略、經營思路、業務模式、業務組合等等;管理理念則是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所秉持的關於人才、領導、制度、溝通、學習、創新、質量、服務等方面的基本理念或原則。願景、使命、精神和核心價值觀等核心理念是相對穩定的,不論企業未來如何發展,採取怎樣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思路,都是基本保持不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理念相對於核心理念而言,則是相對變化的,根據企業的戰略需求,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甚至變革。

願景是普通公司與世界一流公司之間的差別之所在。共同願景是一種文化理念,它喚起人們的希望,工作變成是在追求一項藴含在企業的產品或服務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如蘋果電腦、福特汽車等企業,他們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共同願景所發揮的功能。亨利。福特想要使一般人、不僅是有錢人能擁有自己的汽車;蘋果的創始人則希望電腦能讓個人更具力量。這種更高的目的,根植於他們的企業文化當中,也使企業獲得了成功。彼得。聖吉認為,“共同願景是一個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是藴藏在人們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願景呼喚企業走向真實的偉大。一個高尚的願景能夠清晰地表明瞭員工的希望和夢想,能夠觸及他們的心靈深處和精神世界,幫助他們看到並共同分享所做出的貢獻。一個鼓舞人心的願景是有生命的,她會讓人們充滿激情,忘掉自我。如果一個企業的願景是引人矚目的、令人興奮的,企業員工就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意義的、付出是值得的,而且會感到累並快樂着。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認識到,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深入到了文化層面,文化的競爭是更高的競爭。企業文化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後企業之間溝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話語和文化基礎。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經逐步被眾多有遠見的企業家列為企業發展戰略和現代科學管理的重要內容。今年7月初,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研討交流會”上,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初步構建具有中央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並將出台《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於加強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引起了企業界和學術界強烈反響。這不僅表明了國資委已將加強中央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擺上了重要日程,而且表明國資委既重視從經濟上搞活並增強中央企業的硬實力,又重視從文化上激活和提升企業文化的軟實力,極具戰略遠見和實踐意義。

那麼,提升執行力的途徑有幾條呢?

一是健全激勵機制。

影響企業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的主要原因有:工作性質、領導行為、個人發展、人際關係、報酬福利、業務培訓和工作環境等。從成本與收益對比的角度來看,激勵也是一種投資,投資的回報便是企業執行力的提高。

二是注意細節控制。

控制就是追蹤考核,確保目標達到、計劃落實。但是很多企業管理者往往只注重重要決策的控制,而不注重細節,這直接影響了執行力的效果。

三是量才使用。

只有把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加以重用,才能充分發揮企業最大的執行力。

四是設立首席文化官cco。

中國企業不僅需要首席執行官、總工程師、總經濟師、總會計師、總法律顧問等,也需要多培養執行企業文化管理的首席文化官。

素有“全球第一ceo”的傑克。韋爾奇説過,“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人是企業的主體,是企業的活力之源。”大凡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希望通過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使每個員工做得最好。微軟公司能夠長久興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長遠的人才戰略的支撐。發現和選聘最優秀的人才,是微軟公司的首要任務。作為世界一流的軟件製造商,其獨特的攬才之道使它最終贏得一大批頂尖的軟件人才。正如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張亞勤所説,蓋茨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為微軟培養了很多“小蓋茨”。而我們認為,最重要的還在於微軟獨特的企業文化,在那裏微軟給世界最優秀的聰明人創造了一個開放的、狂熱的文化和不斷創新的自由樂園。無獨有偶,寶潔公司也把人才視為公司最寶貴的財富。新世紀新機遇,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

有關企業文化戰略的論述不勝枚舉,其中各國有自己的文化,不同的風俗和生活習慣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影響了不同的企業,中國的企業文化有着自己的特色。

默認推薦更多精彩範文:

中國企業文化現狀

中國企業文化

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章程

對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反思

對中國企業文化發展的反思

Tags: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