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18W

八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語文上冊複習資料 篇一

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複習資料(説明文部分)

八年級語文説明文單元知識一覽表

課文題目

説明對象的特徵

説明順序

説明方法

結構方式

中國石拱橋

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一般到特殊;

整體到局部;

由簡到繁;

由主到次;

由概括到具體

列數字;

舉例子;

摹狀貌;

作比較

層遞式

橋之美

橋之美,美在於橋在不同的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概括到具體

舉例子;

列數字;

摹狀貌

總分總式

蘇州園林

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由概括到具體;

由主到次;

由整體到局部;

由大到小。

舉例子;作比較;

打比方;引用;

分類別

總分總式

故宮博物院

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

空間順序;(由南到北)(由中間到兩邊)

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

承接式

説“屏”

似隔非隔,在空間上起着神祕的作用,功能和美感相結合

概括到具體

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

總分總

大自然的語言

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説明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

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由表及裏;由主到次。

舉例子;下定義。作引用

層進式

奇妙的克隆

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的生物技術,它對於生物本身和人類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它可以造福人類

邏輯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由此及彼

引用;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

層進式

恐龍無處不在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的發現可以對其他的領域產生影響。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邏輯順序)

舉例子;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

層進式

被壓扁的沙子

因為斯石英只有在撞擊下才會形成,所以被壓扁的沙子可以推導出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説”

邏輯順序:

由現象到本質

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

層進式

生物入侵者

專家們把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環境的“移民”稱為“生物入侵者”,它會給人類造成很大的危害。

引出主題→擺出現象→探究原因→揭示態度→採取措施

舉例子;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

層進式

你一定會聽見的

生活中的聲音豐富多彩,我們應該學會聆聽,走入聲音的世界,豐富生活,感受世界。

擺出現象→揭示關係→注意聆聽

舉例子;作比較

層進式

八年級語文上冊複習資料 篇二

八年級語文上冊複習資料(記敍文部分)

課文題目

線索

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徵

主題思想

寫作特色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①時間的推移

②渡江部隊的戰況

解放軍戰士英勇無畏,所向披靡,進兵神速。

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突破敵陣,橫渡長江

①新聞結構的三個主要部分:標題、導語 和主題。

②新聞的三個特性:準確性、及時性、簡明性

③在敍述中兼以議論,增強新聞的思想性。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中原我軍節節勝利

同      上

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南陽守敵棄城南逃,我軍隨即佔領南陽。

④新聞的六要素完整: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蘆花蕩

以老頭子護送冀中兩個女孩回葦塘為線索。

老當益壯,充滿活力,精幹堅韌,智勇雙全,出奇制勝,愛憎分明,愛國,過於自尊和自信

中國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從這個老英雄的身上,讓我們看到了葦塘裏堅持抗戰的隊伍。從葦塘的歌聲中我們可以想見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鬥志昂揚。

(1)描寫老頭子用了外貌描寫,行動語言描寫。

(2)景物 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強抒情意味。

蠟燭

一位南斯拉夫的老夫人冒着生命危險掩埋一位蘇聯紅軍戰士的遺體,並且點燃了蠟燭。

老婦人冒着生命危險掩埋烈士的遺體,表現了她對蘇聯紅軍的最崇高的、最熱情、最真摯的感情。情同母子。

謳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讚美了跨越國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戰鬥的友誼。

炮火為人物的活動設置了一個典型的環境,寫出了德國人的瘋狂,突出了老婦人的不顧生死、臨危不懼。

對老婦人的行動描寫表現了她的年老體弱。

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鮮明的態度和立場,譴責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同情中國人民所遭受的空前劫難。

對圓明園的美麗進行描繪,更能批判毀壞它的英法聯軍的罪惡。反語的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諷刺效果。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到南斯拉夫參加悼念活動

明赫白:真誠的懺悔。

日本人:自私的狡辯

要和平,不要戰爭

景物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

敍述和議論相結合

阿長與《山海經》

我對阿長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實在不佩服→產生敬意→懷念

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一個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她愚昧而又善良。粗獷而又細緻。

表現了主人公愛護孩子,善良熱心,進而歌頌勞動人民的美好品質。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普通人的深厚感情。

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作者寫了阿長“切切擦擦”的樣子,寫了阿長的睡相,寫了“元旦古怪的儀式”寫阿長講長毛的故事,寫阿長買來了《山海經》都是描寫,是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先抑後揚,前面的事情是為後面的事情蓄勢。

背影

以父親在南京送別時買橘子的背影為線索:點背影→引背影→寫背影→→憶背影

父親歷盡艱辛,對兒子的關懷無微不至。

父親愛兒子,兒子對父親的理解和感激,思念。

語言描寫,都很簡短,可是充滿深情。

動作描寫:表現了特定環境下人物的特徵。

外貌描寫:父親穿戴與我的毛衣形成對比。

台階

父親嫌自己家的台階低,用盡一生的精力修築了九級台階的新屋,可是父親卻老了

倔強、勤勞、堅強、儉樸、謙卑

作者對父親的感情混雜了敬仰。

人都有獲得社會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贏得尊重是父親的心願。

小説謳歌了父親堅忍不拔的毅力和艱苦創業的精神。

細節描寫

詳略得體

老王

與老王的相識和相處為線

老王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他作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手錢。

作者筆下的老王,雖然窮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極其淳樸的好人。

生活啟示: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人道精神。

(1)選擇片段表現人物;(2)兼用邏輯和時間順序組織材料;

(3)外貌、語言描寫

(4)對比

信客

以信客的信客生涯為線索。信客做信客的緣起→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是怎樣不做信客的→信客為什麼當老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信客任勞任怨,他理解在外謀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屬,理解他們的需要與感情。

信客誠信無私。誠信是職業的生命,誠信以不貪為前提,他潔身自好,潔白無暇,不怕別人懷疑。

信客待人寬容,信客的閲歷又增長了他的才幹。

文章重點寫了兩件事,一是概括寫遇到謀生者死在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的事蹟;二是具體寫一次遭人誣陷的故事。作者為一名普通的信客立傳,褒揚信客的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這些品質難能可貴,正是現實社會生活中需要大力提倡的。

語言特點:

(1)質樸而典雅

(2)警闢而又暢達。

八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博識、美豔、消釋、升騰”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語境和作者的思路。

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領會本文內涵豐富、清新優美的語言。

2、感悟文章內容,品析文中的兩幅雪景圖,理解作者的情感邏輯

情感目標

體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鬥志,培養初步的自然觀上和藝術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品析兩幅雪景圖。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深邃寓意。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引申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潔白精靈寒中飛,雨落橫山漫天揚。”大家猜一猜,這指的是哪一種自然現象?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魯迅頗富詩情的《雪》,去欣賞美景,更有他那博大的胸襟。(板書課題,作者)

二、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雪》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好,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放鬆放鬆心情。

(播放〈塞北的雪〉)

師:這一首歌曾經傳唱過祖國的大江南北,打動了千千萬萬的音樂愛好者的心,因為潔白的飛雪,不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而且令人遐思萬千。請同學們來説説你對雪的感覺是怎樣的?

生:潔白的,就像鵝毛,像棉花,像飛絮

生:純潔的,像少女,像小孩

生:活潑的,可以推雪人,打雪仗,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的小孩子們還可以到雪地裏捕鳥,非常的有趣。讀了之後,我好想看看真正的雪花。

師:同學們的想像非常豐富,形容也非常貼切。雪花是冬天的精靈,是春天的使者。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為雪花的純潔與漂灑所陶醉,為它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優美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再去感受一番雪世界的美妙與精彩。

(出示課題《雪》)

師:我們曾學過魯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對魯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同學們可以説説你對魯迅先生的瞭解。

生:魯迅是現代文學史上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記》。

生:他的作品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雪》就是先自散文集《野草》。

生:他的名言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的一生都是以這一句詩句為寫照,為着救國救民目標而努力,與腐朽、黑暗的現實做着英勇而頑強的鬥爭,他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

(眾生拍掌)

師:同學們的瞭解非常詳細全面。有魯迅先生的作品,更有他的精神寫照。現在,老師給大家朗讀一遍魯迅先生的《雪》,在老師讀的過程當中,同學們也有任務的哦!

第一,注意朗讀感情處理,確定感情基調。二、邊聽邊在頭腦裏想像文章所描繪的圖面。

(師範讀,生聽讀)

師:聽了老師的朗讀,同學們有何感想呢?

生:老師讀得真好,我都好像是身處於雪地當中了。

師:謝謝,你的想像力也很好。

生:我覺得讀這篇文章是以兩種不同的感情基調來讀:首先是江南的雪的部分:我們都知道江南的水世界,所以江南的景色應是如水般温柔,而江南的雪也一樣,是滋潤美豔的,所以應讀得柔婉,温和。而北國而就像東北大漢豪爽,大氣。所以讀北國的雪應讀得慷慨激昂,富有氣勢。

師:能結合地域特色説明,非常有道理,有説服力。你能選一段給我們示範讀一遍嗎?

(生朗讀一段江南的雪,語調柔和,舒緩,眾生鼓掌)

師:文章寫得很美,你讀得更美,能跟大家説説你是怎麼能讀得這麼美的嗎?

生(有些不好意思):平時多讀,邊讀邊想像文中的景色與感情,還要注意朗讀的語速、語調等等。總之就是多讀多練多想。

師:好,多讀多練多想,這也是學習所有知識的最好的方法。謝謝這位同學教給了我們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相信大家也能讀得更好。請同學們再次閲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兩處雪景的,他為何能描寫得如此的。美呢!

(生自由閲讀書幾分鐘)

生:首先是抓住特點寫: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豔的,還用了兩個比喻句:是隱約着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寫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機與活力。而北國的雪則是如粉如沙,絕不粘連的。

師:是的,直接點明特點。

生:不僅抓住了特點,還加以了輔寫:寫江南的雪之外還寫了江南的雪景中顯露的繽紛色彩:如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還有冷綠的雜草。更有趣的是還能在這片雪地裏塑雪羅漢,不僅小孩子來了,還吸引了大人,可見這一片雪世界是富有生機的,是色彩斑讕的,是非常富有生活情趣的。

生:北國的雪則是蓬勃地奮飛,旋轉而且升騰的,在日光下燦燦地生光,瀰漫太空,非常大氣,富有氣勢。

師:還間接進行描寫兩處雪景的美

生:江南的雪是柔美的,如水般的柔。而北國的雪則是壯美的。

師:兩處不同的美,概括簡潔得當。我們經常説文章寫景並不是單純的寫景,而是借景……

生:借景抒情,寓情於景

師:那本文借寫雪景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生:兩處雪景的不同應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豔的,但作者所處的時代與社會又是黑暗的,所以身處此種環境,寫美豔的江南雪景是為了表達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生:寫江南的雪地裏的塑雪羅漢,作者的家鄉也地處江南,小時候出玩過這些活動,但現在人到中年,遠離家鄉,對這些活動與樂趣只能留在回憶裏,所以寫江南的雪景也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懷念。

生:在雪地裏塑羅漢是非常值得回憶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説是美的,但這種生活的美卻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羅漢卻易於消融了,這也表達了作者對美的事物雖美但卻又容易消失的一種惋惜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理想的嚮往與追求。

師:通過對滋潤美豔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與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但景雖美,情雖深,但美好的事物卻又總是不長久的,使人難免心生惋惜之情懷。

生:而北國的雪景則一改描寫江南雪景的情調,變得大氣,豪雄,慷慨激昂。請大家聽聽:永遠如粉如沙,絕不粘連,它是孤獨的,但卻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奮飛,燦燦的生光,旋轉而且生騰。這就讓我們想到人在碰到困難時的堅強不屈的精神。聯繫魯迅先生的精神世界與當時的社會現實,作者是借描寫北國的雪,表達他反抗黑暗現實,頑強鬥爭的精神。

師:不同地域不有形式的雪花,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那麼作者的感情更加傾向於哪一方的雪景呢。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則寫作背景,聯繫寫作背景,同學們交流討論一番作者的感情傾向。

(出示寫作背景:〈雪〉創作於1925年,正值不平靜的年代,中國處於一片水深火熱之中,當時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發展,可謂春暖花開之際,然面,北方卻還處於一片寒冷之中,而對黑暗的現實和冷酷的季節,魯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戰士的姿態去尋找“革新的破壞者”,去戰取“理想的春天”。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指導之下面對雪景他即興創作了這一篇文章。)

(生交流討論)

生:作者的感情更傾向於北國的雪。因為北國的雪象徵了一種堅強不屈的鬥爭精神。

生:作者的感情傾向是通過對北國的雪的讚頌表現出來的。朔方的雪像徵了一種不妥協的精神,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與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稱頌的應是在孤獨的境遇下獨自抗爭的北方的雪。雖然孤獨但仍不妥協,這是那個時代需要的精神。

生:在一個黑暗的腐朽的社會當中,需要的不僅僅是能欣賞美尋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樣創造美。魯迅先生寫兩處不同的雪景,就是為了寫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們應去追求,但如何實現這種美,則需要在現實生活當中去與黑暗做鬥爭,魯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鬥爭的一生。

生:讀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讀着魯迅先生的精神一樣,有朔方冰雪奮飛之際,更見魯迅的特質精神:甘於不被理解,義無反顧,決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淋漓的鮮血,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名真正的勇士。

師:千言萬語濃縮於一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生:是的,當大多數人還沉溺於精神的麻木當中時,先生是孤獨的,但縱使孤獨依然抗爭,即使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也要“俯首甘為孺子牛”。

生:雪是死掉的雨的精魂,惟有死掉才得以升騰為純潔的雪,可見作者願將他最寶貴的生命都獻給鬥爭,這是最完全的獻身,這是最大無畏的精神。

師:先生有一首《自題小像》:“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願將熱血灑在祖國的大地上。要衝破這濃重的黑暗,追尋一片美好的天地。在這兩幅對立鮮明的圖景中,貫穿着作者一個共同的心聲:要用戰鬥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師:請同學們再一次用對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讀這一篇《雪》

(生滿懷感情朗讀課文)

師:在黑暗的社會現實前,魯迅先生選擇了不屈鬥爭,這是最偉大的精神。如果給同學們一個選擇,問問你的心靈最深處,你會選擇什麼:假如你的腳下出現了兩條路:一條平坦寬敞,路旁開滿了美麗鮮豔的花,眼前彷彿已有成千上萬的蜜蜂在嗡嗡地飛着。另一條路卻芳草萋萋,落葉滿地。如果你面臨這樣的選擇,你將會選擇哪一條路往前走去,希望同學們説出你們的心底話,做出慎重的選擇。

(生討論後):

生:我選擇第二條路,因為很明顯,第二條路很少有人走過,前方説不定會有什麼“聖地”,如果我找得到,呵呵,那我可就成了發現另一塊新大陸的人了。

(眾生笑)

生:我選擇第二條,因為沒有人走過,所以我才選擇,走在這樣的一條路上,會充滿着探險的樂趣與發現新事物的驚喜。

生:第二條路更能煅煉人的意志力,我願意接受挑戰,把自己煅煉成為堅強的人,富有開創力的人。

生:我和他們不同,我願意選擇第一條路,現在已是一個和平的年代,陽光燦爛,春風正好,我們何不在這一條大道上縱橫馳騁,去開創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生:我喜愛欣賞美景,所以我選擇第一條,生活本是美好的,正如這一條開滿鮮花的路,如果一生都能夠走着這樣的路,平凡的過生活,讓我周圍的人也都生活在開滿鮮花的生活裏,那是多麼好的一種嚮往啊。

生:第一條雖然有美麗的景色,但我更傾向於第二條,因為魯迅先生説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路是走出來的,沒有前人的探索,何來今天開滿鮮花的路呢,所以我願做那開拓新路的第一人,為後人鋪就平坦的道路。

(生鼓掌)

師: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選擇,正是有着不同的選擇,這個世界才會如此的豐富多彩,正如一首歌所唱的: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只要勇於去開創,勇於去探索,前面的路就一定會更加地開闊。我們國家有許多的革命先烈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一條無比艱辛的道路。但正是他們的選擇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而今,在新的形式下,我們國家也正需要為將來開創美好道路而勇於探索創新的人。想念同學們也必能做一位勇於開創的人。去開創一片屬於大家的更美好的春天。想想我們曾學過的一首詩:“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翻過無數座山後,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後,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啊,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願希望與幸福永遠陪伴着每一位。

八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 篇四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三作家》中的《托爾斯泰》,傳主是享有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文章猶如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用精彩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徵,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為我們瞭解、走近托爾斯泰打開了一扇窗口。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經閲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閲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但對於傳記類作品接觸不多,也不深入,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比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還知之甚少。而且,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外國文學作品,打上了作者的風格烙印,在構思、語言等方面均與學生既有的閲讀經驗形成較大反差,在閲讀時會帶來一定的困擾和挑戰。

教學目標:

1.把握傳主獨特的外貌特徵。

2.理清文章思路,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語言,品味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4.理解作者在描寫中穿插的議論和評價,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重點:

1.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2.揣摩、品味語言,賞析比喻、誇張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在描寫時穿插的議論和評價性語言,進而理解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緊扣文本,賞析借鑑;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生好奇之心

(一)在世界文學,有兩位文學家因為文學成就巨大而被中國讀者尊稱為“翁”,其中一位是“莎翁”——莎士比亞,同學們知道另外一位是誰嗎?

學生回答。明確:“託翁”——列夫·托爾斯泰

(二)對於托爾斯泰的生平及文學成就,同學們有多少了解?

學生交流課前預習所蒐集的關於托爾斯泰的資料。

教師補充:托爾斯泰貴族出身,世襲伯爵;托爾斯泰受到歐洲啟蒙思想的影響,以自己的方式嘗試改革俄國社會,儘可能維護農民利益;托爾斯泰對哲學、宗教、倫理道德問題進行過深入研究,最終促成了自己世界觀的轉變,富有平民思想;堅持從事體力勞動,力圖按照農民方式生活;托爾斯泰晚年時期放棄所有財產,棄家出走,最終病逝於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托爾斯泰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這三部長篇小説上面,他是世界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峯之一,列寧稱他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三)設疑:托爾斯泰到底應該長成什麼樣子才和他的身份與地位相稱?這可能是同學們都很感興趣的問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節選自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撰寫的人物傳記《托爾斯泰》的部分章節,去近距離觀察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做過多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所想,為下面的學習作心理鋪墊。)

二、自讀課文,識傳主之形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從那些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的?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明確:文章分別從鬚髮、面部輪廓、面部表情、眼睛等方面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歸納概況,抓住要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用做批註的`方法對相應文段進行要點概括。)

(四)試着用“托爾斯泰是一個的人”句式概括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

示例:鬚髮濃密,面部粗鄙,表情矇昧陰沉,目光犀利等。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是在上一環節基礎上的深入,主要是為了抓住人物外貌特徵,教師要指導學生用抓關鍵性形容詞的方法準確把握。同時,教師要適時板書,為下一步學習做鋪墊。)

三、對比分析,賞構思之奇

(一)引導學生髮現、思考:從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寫托爾斯泰其他面部特徵與寫眼睛特徵的詞語各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屬於貶義詞系列,用語“刻薄”;後者屬於褒義詞系列,極盡讚美。

(二)引導學生再思考:先貶抑再讚美,從寫作手法來看是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明確:使全文形成一種巨大的反差,突出眼睛和目光的特點,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學習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而要找到一個較好的切入點——詞語的感情色彩。)

(三)除了先抑後揚,文章為了表現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還使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第5段),通過寫來訪者者的心理落差,側面表現托爾斯泰面目醜陋。

四、板書設計

鬚髮:濃密

面部:失調、崎嶇、平庸、粗鄙抑

表情:矇昧陰沉、抑鬱寡歡、醜陋可憎

目光:犀利、深邃揚

第二課時

一、設疑導入

作為一篇重在寫人物外貌的作品,它與同學們閲讀過的作品有什麼不同,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閲讀體驗?(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設疑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

二、瀏覽課文,自主發現

明確:多角度描寫;大量運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在描寫時,作者加進了大量評價性語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引導學生從語言的角度發現和分析本文的語言特點。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閲讀和作文經驗,特別是在修辭手法的運用和議論性語言兩方面進行對比,突出本文語言特點。)

三、再讀課文,品語言之美

(一)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誇張句,賞析其表達效果。

示例1:“托爾斯泰這對眼睛裏有一百隻眼珠。”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托爾斯泰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觀察力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沛。

示例2:“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運用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托爾斯泰目光的敏鋭、犀利表現得生動形象。

明確:運用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既表現出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徵,又能夠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本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深入品味語言之美。學生對那些一望而知的誇張、比喻句及其表達效果可能得心應手,但對於寫眼睛部分的則可能存在表面化的膚淺理解,教師要重點引導。)

(二)找出文中的議論句,分析其作用。

示例:“作為一個始終具有善於觀察並能看透事物本質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爾斯泰看透了暴政、醜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並盡畢生全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帶來巨大痛苦。

明確:議論性的評價語對於揭示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到為止,卻又一語中的。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和內容是本課的難點所在。走進托爾斯泰的精神世界,不能脱離文本空洞抽象地概括,而應抓住關鍵句,適當結合人物生平加以分析。)

四、總結梳理

學生梳理本課所學,總結歸納。

示例:第一,抓住人物特徵進行描寫。第二,先抑後揚的寫作手法。第三,巧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凸顯人物外貌特點。第四,精當的議論,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一課一得,把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堂課、每一篇文章中去。)

八年級上冊語文複習教案 篇五

一、字詞

軒榭(xuān xiè ) 池沼(zhǎo) 嶙峋(lín xún) 鏤空(lòu)

斟酌(zhēn zhuó ) 碩大(shuò ) 抿嘴(mǐn) 荒誕(dàn)

瀲灩(liàn yàn) 虯幹(qiú) 搖曳(yè ) 愚氓(méng)

惆悵(chóu chàng) 蜿蜒 (wān) 倏然(shū ) 喧囂(xuān xiāo)

悖論(bèi ) 温馨 (xīn ) 龜裂(jūn ) 咆哮(páo xiào)

恬淡(tián) 胼胝(pián zhī) 相度(duó) 萬斛(hú)

蝟集(wèi) 重巒疊嶂 肆無忌憚 毛骨悚然 史無前例

閒情逸致 月白風清 林林總總 不速之客 司空見慣

變幻莫測 安身立命 自知之明 滄海桑田 等閒視之

無所事事 退避三舍習以為常 別具匠心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相映成趣 好逸惡勞 計利忘義 布袍緩帶

二、文學常識與課文內容

1、《蘇州園林》作者葉聖陶,名紹鈞,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説《倪煥之》,短篇小説《多收了三五斗》《夜》,童話《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主題:本文由總到分地説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國畫,表現了對蘇州園林的讚賞和眷戀之情。

2、《都市精靈》舒乙,滿族,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主題:本文是一篇隨筆,作者有感於某些現代都市連鳥雀也不見的現實狀況,提出都市中人應當與其他生靈友好共處的觀點,文章裏多處運用對比,表達了優化生活環境質量的願望。

3、《幽徑悲劇》季羨林,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翻譯家。主題:本文描繪了幽徑藤蘿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無比痛心的愚氓滅美的現實,抒發了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4、《明天不封陽台》:主題:文章以是否封陽台為線索貫穿全文,敍説“我”家決定不封陽台的事情,揭示了人與自然的正確關係,表達了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展的思想。

5、《治水必躬親》選自《履園叢話》,作者錢泳,清代學者,著有《履園叢話》《履園譚詩》

主題:本文論述躬親是治水的必要條件,強調親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深刻

三、詩歌賞析:

十、《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主題:描繪邊關戰爭,歌頌了守邊將士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前四句寫日落前的情景。後四句寫唐軍將士夜襲敵營,以死報效朝廷。

3、“黑雲壓城城欲摧”運用誇張和比喻渲染了敵軍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和危急形勢。“甲光向日金鱗開”寫寫城內守軍披堅執鋭、嚴陣以待的情形。“黑雲”和“日光”是想象之詞,不一定是實寫。

4、“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繪激戰中壯美的邊塞風光,創設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氣氛。

5、寫作特色:以色彩斑斕的詞語描繪悲壯的戰爭風雲,構成了奇特的意境。

十一、《別雲間》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1、試分析詩題的作用。

一語雙關,從字面上看是別故鄉,而詩人內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條龍,從此將要從雲間消失了。

2、“羈旅客”是詩人説自己。“又”充滿感歎之情,極為悲苦。 南冠:囚犯

“難”難在抗清事業未成,再難見到故園和親人。

3.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中飽含着愛祖國、愛家鄉,為之奮鬥而視死如歸的精神。

4、主題:這首訣別故鄉之作,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慨歎,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