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本文作者關於生命和時間的基本觀點。

2、能力目標:學會在比較中鑑賞不同作品的寫作特色;品味文中格言式句子,扶助寫作。

3、情感目標:學習正確對待時間和人生的積極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前面課文的基礎上,比較分析本文的思想內容和結構。

2、幫助學生摘取關鍵詞句,鑑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以積累格言名句為目的,簡要探討文中的哲理性句子,品位其內涵。

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研究法;探討拓展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總是覺得沒有東西可寫。他們所指的“東西”實際指的是“事情”。“事情”這個詞可以分為兩部分。“事”是“事件”,“情”是“抒情”。很多文章並不侷限於寫“事件”,而是重在抒發自己對於人生的感受和感悟。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新的文章,我們注意從這兩個方面來欣賞。

二、研讀領會本文的思想內容。

1、閲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 作者最想告訴我們這些讀者的什麼話?

(2)題目中的“誕生”和文中的“醒來”之間有什麼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2、請同學朗讀文章第一部分。

(1) 找出文中描述“醒來”之後感受的句子。

提示:應該是“醒來的一剎那--”。這其中包含着一個比喻句,形象的寫我早晨醒來的特殊感覺。

(2) 賞析“渾身充溢着力量和慾望--”一句。

提示:“感激”、“忽略”、“恩賜”這些詞語中充滿對生之喜悦的感激和讚美。

3、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的第二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彷彿從死亡線上返回來”。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語言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4、請同學朗讀讀文章第四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接着我靜默下來--”這裏使用了博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思維的“簡潔、純淨、專注、漂浮、凝然不動”、“舒適、温暖”的美。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我思故我在”。

5、閲讀第五部分。

(1) 文中描述自己醒來時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無所顧忌,酣暢淋漓”。

(2) 文中描述自己感悟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6、請同學朗讀讀第六部分。

提示:文章從智性的沉思轉而成為感性的抒情。

三、分析比較本文的寫作特點。

1、情與理的有機結合。在文章中,作者用包含深情的語言描繪醒來的感覺。如“彷彿從一個深黑的海里被一個偶然的浪頭送回岸邊那樣,我被一個力量重又送回到光明的早晨”。這一句描寫就抒發了作者從黑暗醒來後的無以言表的愉悦之情。“渾身充溢着力量和慾望”。這一句更是對早晨充滿了讚美之情。文中無論是描寫,還是議論、抒情都包含着作者濃濃的情。而“每天誕生一次”的獨特感悟充斥在其中,新穎樂觀,富有哲理,令人感奮。整篇文章就是這樣把情與理有機地統一在了一起。

2、獨特的寫作視角。每天都是重複的現象,毫無新鮮可言,但是作者卻能從全新的角度,賦予他新的內涵,提出“每天誕生一次”的新的認識和感悟,這主要源於寫作角度的新奇獨特。在這一點上,本文與《日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選取了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平凡細節,“小中見大”的表現對生活獨到的感悟和理解。

四、佈置作業。

1、積累文中的格言式句子。(抄寫本)

2、完成“閲讀練習探究”第1、2題。(作業本)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將《日曆》和《每天誕生一次》比較。從思想內容、寫作特色、哲理格言等方面進行學習,瞭解相同的題材的異同之處,體會了同中的異和異中的同。課後,大家繼續實踐,在比較中出真知。

附:

板書設計

每天誕生一次

(其實早晨並不新鮮,新鮮的是生命在醒來時的感覺)

感悟 感受

喚醒

喚醒我的是生命自身的力量 我又活過來了

説話

説話是我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顯示 彷彿從死亡線上追回

思維

我思故我在 思維很美

敢哭才是真性情、偉男子 無所顧及、酣暢淋漓

(機)理 結合 情(趣) 人生機趣

誕生(抖落塵埃、復歸本真)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清文章結構層次,圍繞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來分析文章過程與方法

1、聯繫社會背景,來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

2、通過私反覆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賞析課文重點語句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作者棄醫從文的思想原因。

導入新課

1、魯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進入國中以來我們學過了寫魯迅的文章和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學生讀有關注釋,要求學生考慮,註釋告訴我們哪幾層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處,選自《朝花夕拾》。説明這個集子的文章都是回憶性的。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這個集子的。

(2)説明了文章的體裁--散文。

(3)介紹了文章的寫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寫的對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貫。

學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學生了解文章體裁介紹時代背景 這篇散文記敍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學的生活片斷。寫作年代則是在魯迅離別了藤野先生二十餘年後的1926年10月12日。魯迅到日本學,本想以學醫來救國救民,可在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時,有一次觀看反映日俄戰爭的影片,片中中國人看日本槍斃給俄國人做偵探的中國人的麻木神情給魯迅以很大的刺激。從此,他棄醫學文,決心用文藝作為武器進行戰鬥,從而喚起國民的覺醒。魯迅寫此文時,正當“三一八”慘案發生之後,魯迅積極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與反動軍閥以及反動文人進行英勇鬥爭,用戰鬥的文章來抨擊“正人君子”的迫害,抒發自己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歌頌沒有民族偏見、正直、熱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學生了解時代背景指導預習

1 做到藉助課文註釋和詞典對文中字的形、音和詞的含義有清楚明白的瞭解,為研習課文內容掃清障礙。

2 考慮文章是按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的,記敍的線索是什麼,變換了幾個地點,記敍了哪幾件主要事情,表達了作者怎樣情感,讚揚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貴品質,怎樣來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説説各部分的大意。 要求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閲讀全文,教師巡迴輔導,學生自習。(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定學生閲讀的時間與速度。)

進行研討

1、根據課文的內容和學生提問,補充書中沒有的註釋。

(1)緋(fēi)紅:鮮紅。

(2)宛如:好像。

(3)會館:舊時同鄉或同業在京城、省會或大商埠設立的寄寓和機構。

進行研討

(4)遺民:

①留下的在國外的人;

②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流言:流傳的毫無根據的壞話。

(6)陌(mò)生:不熟悉。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狀。

(8)不遜(xùn):不客氣;無禮貌;驕傲、蠻橫。

(9)匿名(nì):不具名或隱藏真名。

(10)疑惑:心裏不明白,不相信。

(11)杳(yǎo):遠得不見蹤影;無影無聲。

(12)瞥(piē)見: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非常懂得。

(14)喝(hè)彩:大聲叫好。

(15)決意:拿定主意,。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學生結合課文理解並掌握補充註釋進行研討

2、(1)文章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順序來組織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

(3)變換了三個地點:

①“我”在東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離開仙台後。

(4)與藤野先生相處寫了他四個典型事例,讚揚他認真負責、正直熱情、嚴謹求實的精神。還寫了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5)段落層次的劃分以“我”活動地點的變換為標誌。

可分成三個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以及轉到仙台求學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寫“我”在仙台結識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讚揚先生的崇高品質,以及“我”棄醫學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弄清左邊的這些問題和內容教學後記:學生能聯繫社會背景領會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方法,能通過私反覆朗讀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能對課文中重點語句進行賞析。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藉助於文中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

2、理解“三顆枸杞豆”的內涵;

3、明確本文所要的表達的“珍惜時間”的主題,激勵自己珍惜時間,珍惜青春,努力成才。

【教學重點】

藉助於文中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分析三叔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三顆枸杞豆”的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生命就如那丁香花,花開時用熱情綻放芳華,花落時用悽美感染世界,在我們課本中,也曾有這樣一個故事,它以那豔目的枸杞豆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請看課文《三顆枸杞豆》。

二、預習海關口:讀準加點的字詞

枸杞( ) ( )蚱蜢( ) ( )葉鞘( )躡( )手躡腳煩躁( )縫隙( )理睬( )半晌( )凝( )神花蕊( )擎( )住

驚詫( )膩( )味殷( )紅癌( )症摞( )鮮( )為人知

三、感知枸杞豆

1、快速閲讀全文,讀完後,請用一句話告訴老師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大家想想,如果要在這三顆枸杞豆前加個修飾語來表明這三顆枸杞豆的含義的話,你覺得加個什麼詞好呢?

《三顆枸杞豆》知識點積累

1、百草園和我的小樹林有什麼區別和相同?【1、都是我的樂園,都反映孩子喜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2、百草園和下文的三味書屋生活形成鮮明對比;小樹林表明我貪玩,不珍惜時間,熱愛大自然;為下文出現三叔和我的改變埋下伏筆。】

2、三幅畫和三顆豆是什麼意思?【1、三幅畫代表三叔三個願望:建築師、作家、生物學家,下面三個0代表一事無成2、三顆豆代表:三叔生命終結;三個遺憾;也是一切事物的起點,寄予對我的熱切希望,希望我抓住時間、生命。】

3、三叔為什麼把手伸向空中,手裏捏着豌豆花?【一個臨死之人對生命的留戀,對生活的渴望、不捨,對未完成願望的遺憾,悲傷。】

4、三叔彷彿沒看見我,後面説,三叔已經看見我,是矛盾麼?【不是,説明三叔此時眼中無物,生命即將終止的絕望,也對身外一切事物的冷漠。】 5、看到三叔後,我呆呆的站了一會兒,忽然感到很乏味?為什麼,不是以前我很愛逃學的麼?【我開始改變了。呆呆説明我的思想被三叔的問題觸動不夠啦;乏味説明我對原來的樂園改變了看法,覺得人生其實還有比小樹林更加重要的東西,也為下位的改變作了鋪墊。】 6、三叔流淚為什麼?【遇難而退,一生一事無成,沒有補救機會,無限悔恨。】

7、為什麼把太陽比作紅色的車輪?【1、顏色,外形相似2、車輪滾滾向前代表時間、生命不會為人而停止,我們不可以浪費時間和生命。

8、抓住太陽燙手、費點力氣什麼意思?金盤子和五彩寶石指什麼?【1、説明抓住時間和生命是不容易的,需要付出許多的努力和辛苦2、金盤子指有價值、有意義的生命3、五彩寶石是:巨大的成就、對人類的貢獻、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平凡的一生等。】 9、如何理解“這也是太陽?這也是太陽。”【1、太陽就是我,因為我和三叔相比有時間、生命,有機會2、用力指:三叔想珍惜時間卻不能了。】

10、文中把三叔比作夸父,其實不是很妥當,為什麼?【夸父是一位失敗的英雄,他為自己的理想而執著奮鬥過;而三叔沒有努力奮鬥就拋棄了理想,停止了腳步。】九、《我們家的男子漢》 1、“歷史真是螺旋形上升”這句話如何理解?【1、歷史在發展時總有相似之處2、但是是一種上升的相似,不是簡單的重複3、以大説小,增加幽默感4、説明事物的發展是曲折的,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總的趨勢是向前的。就像文中的孩子不會走要走,會走了不走,但是後來還是會走的。】 2、哪些細節説明他貪吃?【1、什麼都要吃,小籠包子,為吃編謎語,吃自己的手指,相當吃棒冰的和尚2、説明他仍舊是一個孩子,還不是男子漢。】 3、“他小心得問”的小心如何理解?【他想去當和尚,可是又捨不得棒冰,希望大人們同意他當一個吃棒冰的和尚;為了當和尚主動降低對食物的要求,具有男子漢的潛質。】

4、為什麼幫媽媽又崇拜父親?【1、符合兒童心理,幫媽媽是因為媽媽是弱者,男人應該幫助弱小2、崇拜父親是因為爸爸無所不能,他想和爸爸一樣成為男子漢。】 5、“他忽然囁嚅着説”這句話反映他什麼心理?【偶像被打敗後的內心沮喪,心虛,失望,有很強的挫折感,説話吞吞吐吐。】

6、文中哪些地方寫他對獨立的要求?【1、不喜歡人家攙他的手2、自己買山楂不成後的沮喪3、狂熱的買汽水。】

7、如何理解“潦草”?【謀求獨立失敗後極為失望、沮喪、傷心的樣子,連最喜歡的東西也吃的不帶勁啦。男子漢願望沒有實現,但是已經初露端倪,因為他把獨立看的比吃更加重要。】

8、為什麼説眼淚反而看出他的堅強?【1、他總是一忍再忍2、不為小事而哭3、尤其不為捱打而哭。説明他正在由男孩子向男子漢蜕變。】 9、上幼兒園和回安徽兩件事情的含義。【他面對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不做無謂的掙扎,他能夠坦然面對、接受生活嚴峻的挑戰,甚至不幸。説明男子漢性格形成。】

10、他真誠的着急起來的“真誠”如何理解?【真誠,很着急。表明他天真、直爽、不猶豫。説明:他面對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他不做無謂的掙扎,他能夠坦然面對、接受生活嚴峻的挑戰,甚至不幸。説明男子漢性格形成。】 11、“他抓住一雙最得力的手”如何理解?【有主見,不服輸,堅強,理智,可以直接面對生活的挑戰了。】

12、最後一段的2個這如何理解?【第一個:指上文對男子漢的種種描繪;第二個這:前一句話。】 13、2個文學,2個藝術如何理解》【前一個指本意,後一個意思:更加生動、形象、具體、生活化、奇妙、真實。】 14、“讓男子漢們自己好好兒長吧”如何解讀?【1、大人們需要呵護孩子們的天性,讓他們在自由的輕鬆地環境中成長,不可以施加過多的影響和干涉2、是作者的美好祝福,希望孩子們維持他們的天真、爽直等個性。】

《三顆枸杞豆》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能概括作者轉變的原因

2、學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

3、學會細膩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學會細膩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放歌曲《童年》,並投影歌詞;鼓勵同學跟唱,不會的同學跟着哼調。

(兩小段後停放。)

師有感情地説:童年如歌如畫,它像一支動聽的歌,陪伴着我們走過人生的歷程;它又像一幅美麗的畫,展示着人生的繽紛!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樂園,在你的樂園中總有一些事情讓你至今都記憶猶新,那麼下面讓我們走進植物學家程海的童年樂園,他的樂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呢?打開課本。齊讀課題《三顆枸杞豆》

二、檢查生字詞

枸杞( )躡手躡腳( )一綹( )葉鞘( )鮮為人知( )膩味( )頹唐( )擎( )蚱蜢( )煩躁( )口頭禪( )殷紅( )花蕊( )香蒿( )半晌( )樺木( )一摞書( )燈盞( )三、課文分析

1、通過預習,你們能否告訴我,這是什麼樣的三顆枸杞豆?(三顆催人奮進的枸杞豆。(板書)

富有教育意義的三顆枸杞豆。|有深刻涵義的三顆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顆枸杞豆。|催我奮進的三顆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顆枸杞豆。)

2、這三顆富有深刻意義,催人奮進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麼樣的人呢?之後又變成什麼樣的了?

(開始“我”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一個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一個愛逃學的孩子。一個不怕打的孩子。一個熱愛大自然的孩子。師:你怎會知道?生:他喜歡到小樹林去玩,後來他成為植物學家。

“我”是一個頑皮,淘氣的孩子。是一個粗心大意的孩子。)

3、歸納:以前的“我”淘氣頑皮,不喜歡讀書上學,總是逃學到小樹林裏支玩。因此三天兩頭捱打,“我”有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呢?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沒有!課文第6節。)

師結:“我”仍沉迷於小樹林,直到遇到病中的三叔。

4、過渡:病中的三叔與“我”又有一段什麼樣的經歷呢?這段經歷對“我”有什麼影響呢?

5、“我”在小樹林遇到三叔,共有幾次?

(兩次。)

6、兩次相遇,兩次對話,下面讓我們來讀讀三叔與“我”的第一次對話。(第14--32節,生分角色朗讀。)你們覺得他們讀得怎麼樣?

7、他們在談論什麼?

(植物,野豆角花。)

師提示:這種植物生長在大自然中,這就説明他們非常熱愛大自然。(板書:熱愛自然)

8、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程度是否相同?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不同。三叔更深些。三叔比“我”更懂大自然。因為他知道野豆角花有幾根花蕊,什麼顏色,還知道其它植物的祕密,而我一無所知。三叔熱愛自然,看得十分仔細。例如第25,26,29節,而“我”什麼也沒觀察過。)

小結:三叔在他最後的這段日子,把自然界中的點點滴滴都收入了眼簾,仔細觀察研究。可想而知他對大自然熱愛的程度。(板書:仔細觀察)

四、總結。五、佈置作業:完成學習與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二、課文分析

1、在第一次對話中,“我”還意識到自己的一無所知和不善觀察,那麼下面與三叔的第二次對話,又會有什麼體會呢?分角色朗讀:19--53節。

過渡:對話一我們一起討論的,對話二的語言比較深奧,但我相信我們同學通過合作集眾人智慧一切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就留給大家自由發揮的空間吧。你們自己互相提問。可以充分利用讀書卡中積累的語言進行小組交流怎樣才能把別人問倒?當然有不懂也可提出來討論。(四人小組討論五-六分鐘)(學生開始熱烈地討論)

2、第44節是什麼意思?

(這是三叔的話,他認為自己一生一事無成,三個0是指他的三個理想都沒有實現。)

3、第48節提到太陽,他把太陽説成“紅色的車輪”有何含義?

(在這兒太陽指時間像車輪一樣滾滾向前,在不斷流逝。)

4、太陽能捉住嗎?三叔在第50節説能捉住太陽,是什麼意思?那他為什麼以前不捉呢?那他到底捉住過太陽?

(這裏的太陽還是指時間,三叔其實想留住時間,抓住時間。以前三叔總浪費時間,做事半途而廢,沒有毅力。這兒我覺得三叔有點後悔。

5、小結:確實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時間匆匆的腳步誰也無法遮挽得住。

6、第52節,為什麼説把太陽捉住就能變成一個圓圓的金盤子?

(抓緊時間,好好利用時間學習,工作,讓生命有一番作為。你的事業和作為就是價格不菲的金盤子。只有去不停地奮鬥,去創造新的生活,生命才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7、小結:不錯,就像保爾説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當我們回憶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讓我們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8、太陽是指時間,但三叔説“我”也是太陽是什麼意思?

(“我”是小孩,還有很多時間,還有很多希望。三叔希望“我”抓緊時間去學習,希望我能有所成就。三叔從“我”身上看到他的影子,有點感慨了!希望“我”能完成他未了的心願。)

三、師總結:從課文中我們知道三叔有着遠大的理想,但都因為虛度年華,遇到困難就退縮,半途而廢,沒有堅持不懈,沒有毅力,以致於最後悔恨終生。(板書:遠大理想+堅持不懈)

師問:那麼三叔當時的感情一定很複雜,讓我們把“三叔”請到一(3)聊天室,到現場跟大家一起聊聊。怎麼樣?師:準備2--3分鐘。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組合方式分別扮演主持人和三叔,其餘是觀眾,準備提問。

四、課文總結:三叔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啟示,雖然他樹立了遠大的理想,但他都半途而廢。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五、作業1、三叔的一生給了“我”非常深刻的影響,以至於“我”能成為植物學家。那麼你的童年中發生過類似作者的事情了嗎?請你把它整理在週記本上。2、整理課堂筆記。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背誦全文;對韻文和韻腳有初步的認識;學習課文“託物言志”和言簡意豐的寫法。

2、佈置預習,首先讓學生大致預習一遍,記下其中的難點,然後進入講解;誦讀法、點撥法、問答法。

3、體會劉禹錫安貧樂道、高潔偉岸。

三、教學重點:

1、讓學生反覆送讀短文,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意境。

2、掌握文中出現的文言實詞。

3、託物言志的寫法和襯托的運用。

四、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的寫法和襯托的運用。

五、教學準備:

1、教師閲讀教材、教參,製作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認清字詞,並在疑難處作出標記。

六、教學環節:

(一)、情景導入。

多媒體展示山村圖景圖,請同學用語言描述這幅畫面。同學們認真欣賞圖片,用準確而生動的語言描述。

(二)、認識“銘”。找同學根據預習回答“銘”的知識。

多媒體展示: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並理解“興味、洗滌、凋謝、遏制、瀕臨”等詞語。

2、瞭解散文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魅力,體會作者言簡意賅的語言特色。

3、通過朗讀課文,品味文中字裏行間所傳達的真誠和睿智,獲得思想的啟迪。

4、領略兩位作者對生命和人生深刻的見解,讓學生們學會珍惜生命,做一個有追求的人。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散文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魅力,體會作者言簡意賅的語言特色。

2、通過朗讀課文,品味文中字裏行間所傳達的真誠和睿智,獲得思想的啟迪。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預習:

1、作者介紹

嚴文井(1915—20xx),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今屬武漢)人。曾在北京歷任《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等職。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近作》《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

伯特蘭羅素(1872—1970),英國哲學家、數學家、作家。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但他始終堅強地生活。他後來成為一位集眾家於一身的偉人。

2、寫作背景

《永久的生命》:本文選自《嚴文井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略有改動。本文是嚴文井在1942年寫的一篇帶有比喻和哲理意藴的散文,是作者對生命的嚴肅認真思考的總結,充滿樂觀情緒。

《我為什麼而活着》:本文選自《羅素自傳》第一卷(商務印書館20xx年版)。胡作玄、趙慧琪譯。略有改動。本文是《羅素自傳》的序言,從中可看出羅素思想的全部內涵,也可以看作羅素生活的宣言書,這其實也是古今中外許多偉大人物共同的人生準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生命是何等精彩,人生沒有唯一的答案,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我們如何來度過?下面,我們一起來傾聽兩位大師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看看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二、新課展開

永久的生命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題目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

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但是隻要我們珍愛生命,活出價值,就能使生命變得神奇和不朽。

【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本文可以分為幾層?每一層講了什麼?

分為三層。第一層先談生命的易逝,欲揚先抑;第二層再談生命的永久,正面展開;第三層最後聯繫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三個層次,條理清晰,章法井然。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從生命的短暫和生命延續上,感悟到生命的快樂和威勢,對生命發出由衷的讚歎。

我為什麼而活着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通讀課文,請問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麼?

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感悟精彩句子】?

這三種感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

此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這三種感情”比作“颶風”,表現出了作者對一生中的三大追求執着堅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

作者認為愛情和知識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對於人類苦難的同情讓人把目光投向現實世界,體現了一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

三、寫作方法運用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永久的生命

1、感受真實,説服力強。

作者在文中運用自己對生命的親身體驗,具有生活的實感,再對生命永久不朽的意義作出闡述,有很強的震撼力和説服力。

2、欲揚先抑,起伏有致。

作者在開頭闡述了時間流逝,生命短暫的見解,隨後對生命充滿樂觀的看法,生命能夠不絕地創造新的生命。如此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為什麼而活着

1、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闡明自己活着的理由。作者認為,他活着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分層闡述,條理清晰。

2、用詞準確,飽含深情。

例如,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以上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鬥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請試着設計一下你的人生旅途,以“我少年時期的追求是什麼?中年時期的追求是什麼?老年時期的追求是什麼?”為題,寫一篇隨筆。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六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教育目標:

1、朗讀課文,疏通文言課文。

2、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3、培養學生自強精神和正義感。

教學重點:

疏通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人物對話理解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部分:

中國歷史上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説法。戰國最後十多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消滅了各諸侯國。公元前3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屬小國,在它的宗主國魏被消滅之後,一度保持着獨立的地位。這一次,秦就想用欺騙的手段輕取安陵。出小餌以釣大魚以騙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秦惠文王曾派張儀入楚,許諾給楚六百里地,條件是讓楚與齊斷交,結果傻頭傻腦的楚懷王上了當。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與趙文王交換和氏璧,結果騙局被藺相如識破,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一次,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是重蹈楚懷王的故轍,還是學藺相如的榜樣,與虎狼之秦做針鋒相對的鬥爭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

一。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倉鷹擊於殿上(“倉”通“蒼”,青灰色)

3、輕寡人與(“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4、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僅僅)

5、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二。一字多義:

以: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憑藉)

3、徒以有先生也(因為)

4、以君為長者(把)

《唐雎不辱使命》備課資料

一、文學常識

作者簡介:《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代的國別體史書。由西漢末年劉向編訂,具體作者已不可確考,普遍認為不像是出於一人之筆,也不像是出於一時之作。全書按國別編輯,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衞、中山12國策,共33篇,上起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載錄了戰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各方面的歷史事件,着重記錄了謀臣策士的策略權謀、言論舉止,反映了戰國這一特定的歷史階段中極其尖鋭的社會鬥爭。

二、基礎知識

1、正音

唐雎(jū) 怫然(fú) 跣(xiǎn) 搶地(qiāng)

韓傀(guī) 休祲(jìn) 縞素(ɡǎo) 色撓(náo)

2、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錯”通“措”,安放)

(2)輕寡人與(“與”通“歟”,語氣詞“嗎”)

(3)倉鷹擊於殿上(“倉”同“蒼”,青色)

(4)寡人諭矣(“諭”同“喻”,明白,懂得)

3、詞類活用

(1)請廣於君(廣:形容詞活用動詞,“擴大,補充”)

(2)輕寡人與(輕:形容詞活用動詞,“輕視,看不起”)

(3)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4)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伏、流均為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伏,使……流”)

(5)且秦滅韓亡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亡”)

4、一詞多義

(1)使

A、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前一個是“派遣”,後一個是“出使”)

(2)雖

A、雖然,受地於先王(雖然,轉折連詞)

B、雖千里不敢易也(即使,假設連詞)

(3)徒

A、免冠徒跣(光着)

B、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4)夫

A、此庸夫之怒也(fū 成年男子名詞)

B、夫專諸之刺王僚也(fú 發語詞無義)

(5)以

A、以頭搶地耳(以:介詞“用”)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介詞“憑藉”)

C、徒以有先生也(以介詞“因為”)

D、以大易小(以介詞,用)

5、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説:“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説:“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説:“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揹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説:“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氣勢洶洶地發怒了,對唐雎説:“您曾聽説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説:“我未曾聽説過。”秦王説:“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説:“大王曾經聽説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説:“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着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説:“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三、整體把握

1、這篇文章所記敍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鬥爭的情況。戰國時期的最後十年,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勝強秦的原因。

2、結構內容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因為安陵只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附庸小國。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絕,並派唐雎出使秦國,意在修好。唐雎在吞併和反吞併鬥爭的背景下出使秦國,任務的艱鉅程度可以想見。這一部分是為下面的情節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的經過。可分兩層: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對安陵君提出嚴厲的指責。他一面狀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安陵君“逆寡人”“輕寡人”,一面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志。唐雎對此則洞若觀火,立即重申“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的嚴正立場,斷然拒絕“易地”。這種尖鋭的對立,勢必促使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發展。這是鬥爭的第一個回合。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騙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於是進一步用戰爭進行恫嚇,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戰爭的可怕場景。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話題,以“士之怒”進行反擊,自然而然地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並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説罷,立即付諸行動,“挺劍而起”。這是鬥爭的第二個回合,也是這場鬥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鬥爭中得到了勝利。秦王沒有料到唐雎敢於跟他拼命,只好“長跑而謝之”,表示屈服。這種表示雖屬權宜之計,但也反映出他確實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這件事情上的作用。這是鬥爭的結局。

3、作者是怎樣塑造人物形象的?

(1)通過對話,表現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本文除了很少幾句串場的敍述,幾乎全部是對白,用對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

局,重點突出層次清晰;用對白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堅定,唐雎的

沉着幹練,口鋒鋭利、義正辭嚴,秦王的驕橫無理,躍然紙上。

(2)運用多種形式的對比和襯托來刻畫人物。文中的秦王和唐雎本身就是兩個相對而

存在的人物,他們的身份、地位、目的,乃至性格、思想、語言、行為等都截然不同,

在尖鋭、矛盾衝突及多方面的對比襯托中突顯人物,奇妙無比。

唐雎的性格:從容鎮定、有膽有識、不畏強暴,具有凜然正氣的外交家的形象。

秦王的性格: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貪得無厭、外強中乾的封建統治者的形象。

四、模擬試題

1、填空

《唐雎不辱使命》一文選自《xx 》是西漢末年根據戰國史書整理編輯的。這部書中有許多寓言:如xx 、xx 、xx 等至今為人所稱引。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大王加惠 (3)請廣於君

(4)秦王怫然怒 (5)休祲降於天

(6)寡人諭矣 (7)唐雎不辱使命

(8)輕寡人與 (9)豈直五百里哉

(10)免冠徒跣 (11)以頭搶地耳

3、翻譯下列重要句子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布衣之忠,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3)若士之怒,伏屍二人,流血千里,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4、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後面題目。

【甲】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將至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地。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A、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B、長跪而謝之( )

C、吏二縛一人詣王( )D、齊人也,坐盜( )

(2)用現代漢語説説下面句子的意思。

A、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C、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3)秦王對唐雎説“秦滅韓亡魏”有什麼言外之意?

(4)楚王戲晏嬰,你認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為什麼?

(5)這兩個語段都是關於使者在外交上應對君王的故事,二人都大獲全勝。想想看,

唐雎跟晏子所採用的應對方式有什麼不同?

(6)想象一下,從此以後,秦王還會奪取安陵嗎?為什麼?請寫一段探究性文字。

7)列舉我國曆史上兩個其他“不辱使命”的外交者,並簡要敍述他們的故事。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構想】

本文屬於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着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係,作者縱情讚揚了海的壯闊之美,讓我們感受人類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從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類心靈的家園。

本文的教學應注重以下三點: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學會編寫閲讀提要是學習本文的主要任務。

其次,在文學欣賞上,不要忽視語言的魅力。本文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在聯想與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氣勢。如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朗讀激發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內涵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第三,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應着力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產生的聯想與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發,思的方向,思的廣度,思的深度,處處體現着作者的智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獨特思路,研究這種奇特的聯想中闡發的主題,探討作者思想的深度。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結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獨特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3、體會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編寫閲讀提要。品讀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作者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安排]兩課時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學會編寫閲讀提要。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品讀富有哲理的語言。

4?關注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歸納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幾組海水翻騰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談自己的感受。

(借用圖片這一直觀教學用具,能使學生很輕鬆地進入學習境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

2、教師小結,引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疏通生字、生詞。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層次。

在學生仔細閲讀課文之後,要求他們着重思考幾個問題: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內容間的轉換?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樣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

③作者圍繞海所做的思考是為了表達什麼感情?

學情預測: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過渡句的選擇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對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對比理解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師應該作適當的指導。

學情反饋:關於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從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織進一張藍色的大網中,這種可見而不可觸的蔚藍色,似有似無,給人一種遐想,一種飄渺,一種思想的馳騁,從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過渡到寫心中的大海。

對於第二個問題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有時會偏離文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聯想的觸發點海的深和廣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搖動中產生新的思考。這樣,才有利於學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對於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師應依據文本內容作適當提示,如引導學生看議論抒情句,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愛海的博大精深,愛海的包容一切,愛海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由表及裏,從理清文本結構入手,儘量激發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基礎的內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會使學生泛泛而談。)

全班交流各自編寫的閲讀提要,並要求學生進行板書設計。

學情反饋: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能檢驗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

三、細品文本。

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眼前的大海,並設計朗讀方案。

學情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架空,教師要提出明確細緻的要求,比如:這裏寫的是什麼內容?從哪個角度寫的?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哪個詞用得最好?用細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朗讀設計落到實處。

學情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細緻的要求,確實能夠讓學生走進課文。如果能配以音樂朗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一過程的設計既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又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通過品味朗讀深入探究描寫海的壯麗圖景所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讀

選擇文章中富於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進行品評,在深入探尋句子含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對於是,我明淨的心頭又湧上一汪藍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裏這兩個句子難以理解,教師要在此作適當點撥。

五、積累佳詞美句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1.教師提出疑問:課題為海思,那麼作者圍繞海作了哪些思考?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思考?這一步只要求學生在互相探討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這一過程主要是強調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有自己的思考)

學情反饋:學生基本上能從作者聯想奇特的角度去討論,但作者為什麼會有這種思考以及作者為什麼要沉思海與人類的關係?學生卻心存疑惑。教師應介紹樑衡的散文特點及其大散文觀,讓學生在作者作品風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獨特的思考。

2.在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奇特的聯想中,引導學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這一設計將閲讀與寫作緊緊聯繫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進行想象思維訓練

1.藉助具體物象,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①金錢確實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它不是萬能的,如金錢能買牀鋪,不能買甜蜜的夢;能買書,不能買到知識請你聯想它的作用和侷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寫了一首詩《0的斷想》:

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

0的負擔最輕,但任務最重;

0是一面鏡子,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0是一隻救生圈,讓弱者隨波逐流;

請你運用發散思維續寫下去。

③我撲在書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是文學家關於書的比喻,它還可以比喻成什麼?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請口頭表達。

2.超越時空侷限,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美國科幻小説《地球上最後的一個人》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在房間裏,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請你作合理想象。

創新提示:

①能買藥物,不能買健康;能買娛樂,不能買幸福;能買房屋,不能買家庭;能買選票,不能買人心

②0是一塊空地,可種五穀;是煙圈,虛度年華;是鐵環,組成堅韌;是戰鼓,激人奮進

③書是進步的階梯、知識的源泉、駛向知識海洋的船(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時引導。)

(這一過程是在閲讀文本基礎上進行的延伸與拓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及創新能力。)

三、佈置作業

以大自然的啟示為題,深入觀察、研究,獲得自己獨特的發現,寫一點自己的思考。

(通過作業設計,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潛心思考的習慣,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一些閲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

【板書設計】(一)

7海思

內容:海的波瀾壯闊海的博大(包容力)

海與人類的關係

目的:愛海的博大精深,愛她的包容一切,愛她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板書設計】(二)

7海思

海:洶湧澎湃波瀾起伏海天一色

思:(聯想)海的深和闊

(沉思)海與人類的關係

【教學後記】

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樑衡呼吸到的是海魂。跨越時空的聯想,奇特的感受,大氣磅礴的語言,不僅增加了本文的藝術魅力,而且也讓讀者受到震撼和啟迪。

如何處理這篇散文的重難點?如何落實新課標下的三個維度?如何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點嘗試:

1.語文課注重體現出語文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解讀文本的習慣與方法,注重聽、説、讀寫四個方面的結合,充分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2.注重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能力。

改變傳統教學中煩瑣的分析方法,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特別是學生自己寫板書的這一過程,不僅強調了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而且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學生營造了一種平等自主的學習氛圍。

3.注重閲讀與寫作的整合。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怎樣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提高寫作的能力?在最後一個拓展思維的環節設計中,着重體現、強化學生對課文寫作方法的借鑑與拓展。激活學生的思路與創造力,這不僅體現學習《海思》一文的重點,也加強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體會描寫的作用,感受語言風格

2、情感與價值:感悟愛的博大,關愛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方法與評價:通過獨立閲讀,形成自己獨特而有創造性的見解。

教學重點:全面把握課文,感受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領會從文章語言及人物刻畫中滲透出的愛的博大

課時安排:2課時

發散思維課(第一節)

教學內容

學生通過預習,根據自己對文章獨特的理解與感受,形成自己的意見與評價,並在此基礎上,對文章提出質疑,以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一個班)

發言人次:13人

發言得分:50分。其中流暢、變通(包括評價、提問)40分,獨創(質疑)10分

教學進程

一、新課導入

以“畫太陽”的故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什麼是發散思維課,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提出有創造性的問題。

二、學生髮言預測

(一)局部理解預測

1、“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車。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説着閒話。”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2、“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隻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為什麼説“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3、“衚衕口蹬三輪車的我們大多熟識,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與“有人説,這老光棍大約年輕時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中兩處“老實”含義的疑問與評論。

4、“老王給我們樓下人送冰,願意給我們家帶送,車費減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其中“前任”一詞在表達上有何好處?

5、“老王幫我把默存扶下車,卻堅決不肯拿錢。他説:‘我送先生看病不要錢。’”這句話表現了老王是個怎樣的人?

6、為什麼後來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

7、“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的三輪都取締了。”這句中的“取締”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被取締?

8、“幸虧有一位老先生願把自己降格為‘貨’,讓老王運送。”這句中的“幸虧”一詞有什麼作用?“降格”是什麼意思?“貨”為什麼要加上引號?

9、“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裏”這句中“鑲嵌”用的好不好,好在哪裏?

10、“他面如土灰,兩隻眼睛都結着一層翳,分不清哪一隻瞎,哪一隻不瞎。”表現了什麼?

11、“我強笑説:‘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這句中的“強笑”表現了“我”怎樣的內心感受?

12、老王為什麼要送香油和雞蛋給“我”?

13、怎樣理解“我害怕的糊塗了”

14、怎樣理解“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二)、整體理解預測

1、文章寫了老王生活中的哪幾個片段?(評價或提問)

2、章記敍了作者與老王交往中的那些事情(評價或提問)

3、從文章所記敍的老王的故事中,可以看出老王是個怎樣的人?(評價或提問)

4、從作者與老王交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評價或提問)

5、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評價或提問)

以上問題的設計,估計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

三、語文科代表記錄總結髮言人次及得分情況

四、教師小結、佈置作業

1、對整節課學生的發言情況給予肯定

2、針對學生所提出的重點問題或學生髮言中的閃光點,佈置學生在課後繼續深入思考。為輻合思維課做準備。

輻合思維課(第二節)

教學內容:

1、明確本文的學習重點:分析評價、理解感悟。重點分析評價本文在記敍時的語言風格,尤其是對人物的刻畫。在此基礎上,領會作者與人物的思想感情。

2、獨創性思維能力的啟發引導。對文章遣詞造句提出三處質疑,對文章內容提出兩處質疑。

教學進程:

一、作者寫作的語言風格(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1、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整理與作者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相互交流。

楊絳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

2、教師做適當補充

寫作背景:文章作於1984年。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作者記敍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一個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為是“反動學術權威”。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

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

二、作者對老王的刻畫(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感悟能力)

1、由學生勾畫出課文中對老王生活的刻畫的語句,上黑板板書。再由教師對所找出的語句做總結歸納(投影展示板書):

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

謀生手段載客的三輪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着打發日子。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苦居住條件住在荒僻的小衚衕裏,小屋破破爛爛,生理缺陷有一隻眼睛是瞎的。

2、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老王與作者的交往的片段,教師做適當引導,學生能通過引導自己總結出老王的性格特徵(投影展示板書):

①為作者送冰,車費減半老實厚道;

②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體現心地善良拿了錢還不大放心。交往片段老王性格純樸仁義;

③去世前給作者送香油和雞知恩必報蛋,表示感謝。

三、質疑(可針對發散思維課中,學生所提出重點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着重進行分析討論)

1、為什麼“連登三輪的都組織起來”?

分析;結合時代背景,體現出當時社會的荒唐。

2、“我們從幹校回來,載客的三輪都取締了”為什麼會被“取締”

分析:結合作者所寫的改裝後的平板三輪車怎樣送客,可以體會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深惡痛絕,同時也可瞭解老王“苦”的社會根源。

3、“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中作者稱自己是個“幸運的人”,但是當時作者一家同樣受到了衝擊,處境並不好,為什麼她還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人”?

分析: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等等,從這些來看,作者顯然是比老王要幸運的。

四、作者思想觀點(培養學生理解感悟和提取信息能力)

先由學生分組討論並做出總結,再由教師作適當補充:

作者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付給老王應得的報酬;三輪改成平板三輪,生意不好做,作者關切的詢問他是否能維持生活;不讓老王白送香油和雞蛋。這些事情中也反映出作者是個善良的人。但即使如此,作者仍感到愧怍,表現了作者“人人平等”的觀念,人無論境遇好壞,都應該尊重他人,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教科書10頁~19頁。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認讀文中的詞語,明瞭詞語含義。

2、休會本文雅緻雋永的環境描寫,掌握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3、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4、感知文中景隨情移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1、學生預習,教師講解,輔導完成課堂練習。

2、討論法、問答法、點撥法、比較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其認識到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導學生體會並學習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質。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重點

1、景物描寫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帶領學生體會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形成的別具特色的景物描寫。

3、整體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徵。

◆難點

1、景隨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寫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討研究。

◆疑點

這篇小説怎樣渲染了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對作者孫犁及白洋澱的情況應有詳細瞭解。

2、複印該篇文章作者孫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澱》。

◆學生準備

1、瀏覽有關白洋澱的資料,形成對該地區的基本認識。

2、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和課文下注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

第1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突出主人公神祕感,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文(約______分鐘)

二、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故事情節,梳理文章思路(約_______分鐘)

三、分析文中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約________分鐘)

板書設計

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一、整體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約________分鐘)

二、人物性格難點研究(約________分鐘)

三、指導完成練習(約________分鐘)

板書設計

2、疑難字詞:

退卻編算掛花颯颯丟人現眼張皇失措

練習設計

1、分析下列景物描寫的語句,掌握其寫法及在文中所起作用。

(1)夜晚,敵人從炮樓的小窗子裏,呆望着這陰森黑暗的大葦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裏,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到這樣的深夜,葦塘裏才有水鳥飛動和唱歌的聲音,白天它們是緊緊藏到窩裏躲避炮火去了。葦子還是那麼狠狠地往上鑽,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2)月明風清的夜晚,人們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見有一隻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一片葦葉,奔着東南去了。

(3)彎彎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樣的天上。

(4)月亮落了,半夜以後的葦塘,有些颯颯的風響。

(5)第二天,中午的時候,非常悶熱。一輪紅日當天,水面上浮着一層煙氣。

(6)水澱裏沒有一個人影,只有一團白綢子樣的水鳥,也躲開鬼子往北飛去,落到大荷葉下面歇涼去了。

(7)這裏的水卻是鏡子一樣平,藍天一般清,拉長的水草在水底輕輕地浮動。

(8)在那裏,鮮嫩的蘆花,一片展開的紫色的絲絨,正在迎風飄展。

輔導練習提示:景物描寫分析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體會作者優美的語句(包括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二是指出該景物描寫在文中所起作用。

2、拿該文與孫犁的另一名篇《荷花澱》進行比較閲讀,體會“荷花澱派”的寫作風格。

輔導練習提示:將《荷花澱》的複印件發給學生,對“荷花澱派”稍作介紹後,讓學生自己閲讀感受,不必作過多講解。

教法探討

1、傳奇色彩是這個英雄故事的特色,不管是揣摩寫作還是理解內容,都要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可以以“傳奇”為切入點來設計導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因而不必在上面下很多功夫,教師應引導學生重點分析小説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一來可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二來可以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勇敢向上的優秀品質。

參考資料

孫犁,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他的《白洋澱紀事》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創作集結而成,是作者最負盛名的一部小説與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創作風格。它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其筆調明麗流暢,文風秀雅、雋永,人物形象鮮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其中《荷花澱》等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把它當作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貼,視其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