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23W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多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一、班情分析

本班現有在籍學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在實施新課改中,教師熱心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了綜合實踐能力,對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積累了成功的經驗。但是,部分學生對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適應。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教師在實施教學中,仍然有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沒有進入課改規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識目標:

瞭解課文中出現的有關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識,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3、掌握和運用知識能力的目標

在國小語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閲讀聽話説話的能力,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説,就是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閲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4、人文素質目標

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交流表達,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四、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從整體上把握教科書,弄清編輯者的意圖及內在聯繫,從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説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網上學習的探索,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引導學生擴大閲讀面,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愛父母。

教學重難點

學習從平凡生活中擷取細節展現人物。體會平實的語句中藴含的感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一)導入新課

父親是一部大書,年輕的兒女們常讀不懂,直到他們真正長大,站在理想與現實、歷史與今天的交匯點上重新打開它時,才能讀懂父親那顆真誠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一同感受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現的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共同體會父子深情。

(二)出示目標

1.反覆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線索,把握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形象特徵。

2.理解文章中父親的四次“背影”,品味樸實無華卻飽含感情的語言 。

3.感受父愛的偉大,學會關愛父母。

過渡語:同學們,讓我們正確朗讀課文,勾畫文中重點的字詞,打好學習的基礎,然後根據自學指導,完成自學任務。

二、先學

(一)自學指導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速、語調、節奏和感情)並思考以下問題:

1.緊扣“四”字,解讀《背影》,試一下請找出:四次背影、四次流淚、四句父親的話。

點撥:“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現四次,開頭設疑——點出背影 ;望父買橘——刻畫背影 ;父子分手——惜別背影 ;結尾思念——照應背影 。以“背影”為線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組織起來,反覆照應了標題,使文章貫串一氣,渾然一體。

四次淚,徐州見父——難過的淚 ;望父買橘——感動的淚 ;父子分手——惜別的淚 ;北京思父——傷心的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從四次流淚中,讓我們看到了朱自清先生對父親深深的摯愛和他那顆水晶般透明的心。

父親對我的關愛的話主要也是四句。第一處:父親説:“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這路!”這是父親在禍不單行,家境十分慘淡的處境下,強抑悲苦,反過來勸慰兒子,可見父親的體貼。第二處:“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當時急於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的心目中高於一切,惟恐兒子有什麼閃失,所以最後決定親自送兒子。第三處:“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把兒子送上了車,已經照顧得無微不至了,可是還覺得沒有儘夠心意,看到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為兒子去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自己很明白,可是為了兒子,自己仍然心甘情願地去買橘子。第四處“我走了,裏邊沒人”。父親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後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四句話中藴涵父親多少對兒子的憐惜、體貼與依依不捨,樸實的語言中充滿着溢於言表的深摯感情,父親的那顆愛子之心躍然紙上。

2。分清段落層次,疏通文意。

點撥:回家奔喪一喪事畢,赴南京,父子同行事雖忙,不放心,親自送行

南京送別 看行李,揀座位,再三叮嚀

穿鐵道,見背影,幾度落淚

北京思父——持父信,見背影,淚光晶瑩

(二)自學檢測

要求:在學案上完成自學檢測題目,書寫認真、規範,不能亂塗亂畫,一對一檢查並用紅筆糾錯。

1.《背影》的作者是——,字——,江蘇揚州人。——家、詩人、學者、—— 。散文代表作品有《 》《 》《 》《 》等。

2.初讀課文,詞暢句通 ,試着給下面劃橫線的字注音。

交卸 奔喪 差使 狼藉 躊躇 迂腐

頹唐 瑣屑 蹣跚 簌簌 擦拭 舉箸

(三)我的疑惑

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剛才的學習中你有什麼疑惑,提出來請大家幫助解決:

三、後教

過渡語: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理解文意了,那麼接下來讓我們根據學案提示,再次速讀課文,10分鐘完成下列學習任務,先獨立思考,再組內交流,準備展示。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請用波浪線劃出具體描寫“背影”的語句,思考: 第六段描寫父親背影時有哪些精彩之處?

點撥:段落中的“定格描寫”;“連續動詞”描寫;“淚”的表“情”作用; 黑色與紅色; 父親的話語欣賞; 動詞的表現力;父親的外貌;兩次寫“背影”;父親買橘等。層次分明,語言樸素、情感深沉地描寫了父親的背影,那布帽、布馬褂、布棉袍,表現了父親的家庭敗落、生活困苦的境遇;那蹣跚的步態,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動作,形象地描繪了父親的費勁吃力;那叮囑的話語,表現了父親的關懷備至;那流淚,又流淚的敍述,表現着作者內心非常複雜的情意。

2、請用着重點標出父親過鐵道買桔子的動詞,以“我認為--用的好,因為---”的句式品味作者用詞的妙處。

點撥:言之成理即可。

3。本文不同於一般作品從正面着筆去描寫人物肖像,着力於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繪,而是選取了對兒子來説再平常、再熟悉不過的“背影”為表現角度,為什麼車站送行父親的背影竟使兒子感動得流淚?

點撥:“背影”是本文的文眼,是貫穿全文的線索,起到點題的作用。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令普天之下所有華夏兒女都感動的“背影”,摧人淚下,感人至深。朱自清先生除了被深深感動外,還會有一絲的後悔或遺憾;因為二十歲的他當年並沒有很好地理解父愛,還有“暗笑他的迂”等不應有的心理。所以一旦理解之後,定會有自責之意。 這是他平生以來第一次真正理解到了父愛的真諦,第一次頓悟到了父愛的存在。 這是惜別的“背影”。朱自清在頓悟到父愛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父親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即將分別格外依戀。

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鬥,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着一層不散的愁雲。採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歎惋和共鳴。

課後小結

教師寄語:青春年少,我們也曾對摯愛我們的父親任性過,誤解過。請以 “爸爸,我想對您説” 為開頭給你的父親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對他們的愛。課下整理成書信,寫給父親。

課後習題

請迅速完成下列題目,一對一檢查後迅速用紅筆糾錯。(兩個題目任選其一)

1。有人説:“父愛象一張弓,折彎身軀蓄一生之勢把孩子射向遠方”。父愛如山般厚重,如海洋般深沉,如天空般廣闊,如鬱金香般含蓄。在你的人生經歷中,你的父母肯定也給予了你許許多多的關愛,想一想,你有過哪些被父母感動的記憶?(150字左右)

2。讀下面兩段歌詞,請寫一寫你對父親的理解。

①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您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您鬢角露了白髮,不聲不響您眼角上添了皺紋。聽聽您的叮矚 ,我接過了自信 ;凝望您的目光 ,我看到了愛心 。有老有小您手裏捧着笑聲 ,再苦再累您臉上掛着温馨 。

②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忘不了一聲長歎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説養兒能防老,可兒山高水遠他鄉流;都説養兒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輕歌一曲和淚唱: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板書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感受詩中的氣韻。

2.品味感受作者滿懷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情懷。

説明:

崔顥的這首詩被譽為唐人七言律詩中的第一位。(嚴羽《滄浪詩話》:唐人七言律詩,

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雖然首聯、頷聯中多處觸犯律詩大忌,但卻顯得氣勢奔騰,

由傳説起頭,一瀉而下,轉、承、起、合一氣呵成,被推崇為題黃鶴樓的絕唱。通過各種

形式的朗讀,體會這首詩的氣韻。探尋作者從感懷傳説到遠眺風景最後抒發情懷的情感脈絡,

瞭解作者寫什麼樣的景,抒什麼樣的情。

重點難點

1.瞭解詩中涉及的傳説,感受作者對物是人非的感慨是讀懂該詩的重點。

2.多樣式的反覆朗讀是體會詩人歸思、懷舊之情的重要方法。

説明:

尾聯詩人抒發了思鄉、懷舊的情懷,這種種情感的產生由首聯、頷聯的傳説引發,因此

瞭解相關傳説,有助於感受詩人對物是人非的感慨之情。通過反覆朗讀促使學生感受詩種創

設的意境,瞭解作者的情懷。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從《唐才子傳》中記載的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

李白曾登黃鶴樓想題詩紀念,但當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後,自認無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後對崔顥的該詩念念不忘,曾兩次作詩模仿此詩的格調。眾多古人稱崔顥的這首詩是“第一”、“千古之奇”。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教師範讀《黃鶴樓》(如有錄音也可)。

引起興趣,初步熟悉古詩。

以學生熟悉的大詩人李白的故事入手,並補充前人對該詩的讚譽,激發學生閲讀學習的興趣。

朗讀課文

熟悉內容

要求以自讀、散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熟悉古詩所寫的內容。

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結合註釋瞭解詩歌所寫的內容。

以多形式的朗讀感受詩的氣韻,瞭解詩中所寫的內容。

深入瞭解

整體感知

詩人在最後感歎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麼呢?

個人朗讀感受,小組交流:詩人由“黃鶴樓”名字的由來想到傳説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雲;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不禁抒發了懷舊、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湧上心頭。

通過“為什麼愁”和“愁什麼”這兩個提問,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感受該詩,瞭解詩人的情感脈絡,體會詩人在詩中體現的情感。

熟讀成誦

複習舊知

要求:

學生課後反覆朗讀背誦該詩。

回憶、背誦曾學過的與黃鶴樓有關的古詩

課後背誦《黃鶴樓》

回憶、背誦《登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等古詩。

在學習新詩的基礎上,把具有相關內容的古詩組合在一起,便於學習積累。

思路點撥

採用比較閲讀的方法來理解詩的內涵,提供賈島的《黃鶴樓》與崔顥的《黃鶴樓》相比較,區分兩詩選材角度、所抒情感等方面的差異,從而更細膩地理解文本。

《黃鶴樓》(賈島)

高檻危檐勢若飛,孤雲野水共依依。

青山萬古長如舊,黃鶴何年去不歸?

岸映西州城半出,煙生南浦樹將微。

定知羽客無因見,空使含晴對餘暉。

練習舉隅

1. 就“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展開想象,作150字左右的描寫性文字。

2. 收集有關黃鶴樓的詩詞典故等文化資料,增加文化積累。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四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後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於在瀝青鈾礦裏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瞭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閲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閲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於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於傳記的特點,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適度想象等,已經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鬚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麼,關於居里夫人,同學們瞭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在於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的句子。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現:多角度的表現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敍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説,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彷彿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面表現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節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①有一天,瑪麗像期盼別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着熱切的好奇心説:“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麼形狀?”

②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説:“不要點燈!”接着輕輕地笑了笑,再説:“你記得你對我説‘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麼?”

④“看哪……看哪!”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説着。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於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範。)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

《美麗的顏色》教學反思

一、葉聖陶先生説:“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於讀書,則其功至偉。使朗讀的功能得到酣暢淋漓的發揮。”

朗讀,是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將朗讀貫穿教學,不斷地去鑽研朗讀的技巧、方法,並將其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理解文本融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速、語調、語氣進行朗讀,以表現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語感更是在反覆誦讀、涵詠、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橋這頭的讀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走向橋那頭的作者。我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恰恰是在守住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本節課在朗讀指導上,還應更細緻些,在前後內容勾連,具體情境中去朗讀,才更易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走進畫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藉助資料鏈接拓展知識,文本不是語文課堂教學唯一的陣地。

教師應常常把文本當成一扇“窗口”,擴寬文本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它,瞭解更多的知識,既加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把握,又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外延和內涵。比如,本節課鏈接了原傳中的一段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居里夫婦不僅是一對親密、默契的伴侶關係,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理想而並肩作戰的戰友關係,這是一對彼此嵌入靈魂的伴侶。但是,鏈接資料、知識教學的穿插,既要“得體”,又要“得法”。

三、錢鍾書先生説過:“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沉浸文本,同時又應“以大觀小”,建立學生閲讀中的整體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必須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並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有助於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閲讀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本次教學也是緊貼着文字,採取咀嚼型品讀,在朗讀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讀,把學生的思維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養成細膩感受文本和深入閲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對語言敏鋭的感受力,以提高語文素養。

本節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理解“美麗的顏色”的多重內涵。既有鐳光的美麗,也有居里夫婦精神的美麗,更有兩人之間温情的美麗,字裏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愛慕和敬仰之情的美麗。品析角度包括修辭、描寫、寫法等,哪怕是細微之處的一個標點符號,但品析的角度還可以再多元化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更全面的預設,選好品析的“點”,在學生的生成基礎上,給出更具啟發性的引導。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造。而我以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語文課。當我們用語文之心去思考語文的時候,語文才能真正進駐到我們的內心,化作“美麗的顏色”,與每一位語文人做出許許多多美麗的相逢與碰撞。

我們本身並不完美,也無須強求完美,但我們必須要知曉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行走,抵抗虛無!

八年級上冊語文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的】

1、整體把握課文,弄清引文和正文的關係。

2、理解文章中心。

3、體會文中意味深長的句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體會含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自學合作探究、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聽寫詞語:

肅穆荒謬稚嫩呵護髮泄

殺戮屹立盟誓憧憬韻律

繚繞不絕放逐反駁赤裸裸血腥

2、解釋詞語:

肅穆:嚴肅安靜。

荒謬:極端錯誤;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記。

殺戮:殺害(多指大量的)。

憧憬:嚮往。

赤裸裸:形容毫無遮蓋掩飾。

木然:一時痴呆不知所措的樣子。

二、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親愛的爸爸媽媽”的呼喚聲中充滿的是愛的笑臉和親切的關懷呵護,可在這篇文章中,伴隨着這呼喚的卻是滅絕人性的槍聲。我們在第二課中曾經提到過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分子屠殺人民的罪行似乎仍歷歷在目。今天我們來看看他們對南斯拉夫的克拉庫耶伐次這個小城造成的巨大傷害。

三、快速閲讀課文,討論問題

1、概括課文四部分的,説説本文的中心是什麼?

中心: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2、文章中的引文是哪些?它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3、在引文中,薩特説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結合課文説説薩特這樣説的原因。

“沉重”是説納粹在南斯拉夫克拉庫耶伐次這個小城殺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個小孩,這對人們來説是“沉重”的。而“美麗”是説南斯拉夫整個民族的英勇。

4、你認為最感人的地方在哪?説説理由。

四、揣摩語言

1、悽風。苦雨。天昏。地暗。

表達一種沉重的心情。既是描寫天氣,又渲染人們的悲痛、沉重的心情。

2、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

告訴人們不能忘記雪恥,不能忘記在戰爭中犧牲的受害者,讓“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爭和屠殺了”。

3、明赫白仍然雙手撐着頭流淚。我和安格爾走過去和他握手。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

西德作家明赫白能得到眾人的寬恕和尊重是因為他誠懇的態度,他面對歷史和現實表達自己的內疚、愧意,以及對戰爭的厭惡。

五、聯繫本單元的課文,學生交流對戰爭的認識和看法

六、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鞏固對語言的揣摩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

2、完成課後練習三。

3、複習。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六

學習目標

1. 反覆誦讀,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詩。

2.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3.賞析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學習重點:

學習目標2 3

學習難點:

學習目標2

學習方法:

研讀和賞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

媒體運用: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起唐朝,不能不説唐詩,説起唐詩,不能不説李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白的一首古詩。板書課題。出示大屏幕。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背景。大家齊讀。

1寫作背景:唐玄宗天寶年間,李白經朋友舉薦來到長安,準備大顯身手,但是沒有得到施展抱負的機會,不久李白遭受讒言排擠,不得不離開了長安。此時李白寫了三首詩,表達政治上遭遇挫折後的複雜心情。

2釋題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樂府指的是能夠配樂的歌詩。樂府詩是一種古體詩。

二、自學指導一

誦讀詩歌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情感。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讀準下列字的音 樽 箸 塞 歧

理解兩個通假字的意思

《行路難》原文和譯文

原文: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劍擊柱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譯文:

金壺裝着的清醇美酒每鬥十千文,玉盤盛着的美味佳餚價值萬文錢。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劍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黃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佈滿了山嶺。

空閒時在碧綠的溪水中釣魚,忽然又夢見乘舟從日邊經過。

行路難啊,行路難,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裏?

定有機會乘長風破萬里浪,堅決掛上高帆渡過大海。

《行路難》教學實錄

一、導入,詩化詩仙形象

師:同學們,説起唐詩,不能不提到李白。余光中在《尋李白》中這樣讚歎他:“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杜甫曾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描述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白的名篇《行路難》,一同輕叩浪漫詩仙那扇獨特的心扉。

(板書:行路難 李白。)

二、誦讀,把握感情波瀾

師:現在請大家自由放聲地朗讀課文,並準備在全班朗誦。

(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誰願意為大家讀一讀?

(一生讀,師帶頭鼓掌,全班掌聲。)

師:字正腔圓,掌聲是同學們對你的讚賞。但我覺得句與句之間的停頓應該還可以再長一點。

(一生主動朗讀課文,全班掌聲。)

師:我覺得節奏有點小問題。“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師模仿學生讀書。)

師:這種節奏和表達作者心情的節奏不太吻合,作者這時心情是比較鬱悶茫然的,所以讀時主要用四三節奏來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師範讀。)

生1:聽您朗誦《行路難》,彷彿感覺老師就是李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謝謝,我多麼希望能將李白約出來,在這堂課上和大家見見面。

生2:我覺得老師讀出了感情的變化,特別是詩的後半部分讀得很有氣勢。

師:你是一個善於傾聽的學生,注意到了這首詩情感的抑揚。請同學們再讀詩歌,注意結合書下注釋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歷程。

(生自由讀詩歌及註釋。)

師:在“花間一壺酒”之中,在“舉杯邀明月”之時,在意氣風發之際,在愁苦無助之刻誦讀李白的詩歌,都可以感受到一種力量。誰願意再來朗讀一遍。

(一生朗讀,全班掌聲。)

師:情感比較到位,請你説説:你是怎樣理解詩人的情感變化的?

生3:一開始是……説不出來。

師:有種説不出來的感覺,不着急。這首詩是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時所寫。天寶元年,李白被徵召入京,受到皇帝重視,一時春風得意,自以為將大展雄圖。但沒等到他“功成”便被“賜金還山”,實際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驅逐出朝了。在朋友為他送行的離宴上,他寫下了這首詩。現在,你可以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説一開始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生3:應當是特別憂愁、苦悶,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

(板書:苦悶。)

師:好,感覺出來了。那接下來呢?

生4:接下來寫作者想要渡過黃河,卻被冰川堵塞了;想登上太行,卻被大雪封住了。這應當充滿着無奈。

師:感覺越來越好。其他同學願意接着説嗎?

生5:我覺得從“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詩人以姜太公和伊尹自比,彷彿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可以看出詩人在苦悶之後彷彿又找到了方向。

生6:接下來又感到道路崎嶇,不知道身在何處,迷惘無措。

(板書:希望 迷惘。)

生7:最後,他很自信,認為還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完成偉大的抱負。

(板書:自信。)

師:這首詩歌短短的82個字,生動地表達了李白被迫離開長安之際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情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內容變化縱橫,百步九折。在悲憤中不乏豪邁之情,在失意中仍滿懷信心。

(師完善板書成波浪狀,“苦悶”、“迷惘”在波谷,“希望”、“自信”在波峯。)

師:請大家再次誦讀全詩,感悟詩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和豪放不羈、自強不息的個性。

三、玩味,叩擊詩人心扉

師:在唐朝,視詩歌質量為名譽的詩人們是很注重“詩眼”打造的。一般來説,“詩眼”往往是詩人苦吟錘鍊的結果,本詩的詩眼是——

生(齊):行路難。

師:“難”在何處?面對困難,又會如何?抓住詩眼,可以抓住人物心理,可以挖掘主題內涵,可以品味詩歌藝術。我們就圍繞詩眼“行路難”,用“從___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___的李白”來説話。

生1:從“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詩句中,我讀出了一個面對行路難,憂鬱茫然、不知何去何從的李白。

師:是啊,對於“嗜酒見天真”,“會須一飲三百杯”的李白,面對如此盛宴,本應豪飲,此時此刻他卻舉起酒杯又放下,拿起筷子又拋開。老師把這句換成“胸中惆悵不能食,眼中無路心茫然”,你們看行嗎?

生2:我覺得缺少對李白當時憂愁和迷惘的細膩刻畫,顯得大而空洞。

師:此句妙在借用動詞捕捉意象來刻畫渲染。所以,我們在朗讀時要注意處理好這些重音,語速慢些,語調低沉些,體會此處的情感。

(生齊讀句子。)

生3:從“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中我讀出了樂觀豪邁的李白也有愁苦之深的時候,可見現實之難,行路之難。

師:這裏以黃河、太行隱喻人生之路上的艱難險阻。在受詔入京,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時,卻又被賜金放還,這不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嗎?

生4:從“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中,我讀出了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李白。

師:這句詩怎樣理解?

生4:當年呂尚閒居,曾在碧溪垂釣;伊尹受聘前,夢裏乘舟路過太陽邊。

師:這是用典,是指用文獻典籍中的詞語或故事來説話,表達自己的心意。既是一種手法,也給人以美感,真正的含義是詩人希望有機會得到賞識,被委以重任。

生5:老師,我還覺得“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這一句在全詩結構上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師:好,有眼光。“欲渡黃河”遇“冰塞川”,“將登太行”逢“雪滿山”,詩人似乎只能賦閒了。心境茫然中,忽然想到了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姜尚和伊尹,這才有下句對政治理想的執著追求。

生6:從“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中,我讀出了一個壯志難酬、仰天長歎、慷慨悲歌的李白。

師:“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兩句在句式結構上與全詩有些不大一致。要不,我們試着給改一下?

(生思考討論。)

師:有沒有改好的?説説你是怎樣改的?

生1:行路難啊行路難!多歧路兮今安在?

(師生大笑。)

師:我覺得這同學改得不錯,句式和前面一致,整齊得多。大家感覺怎麼樣?

(生討論,交流,思考。)

生2:改句雖然形式上整齊了,意思也差不多,可是感覺語氣和感情好像沒有原句強烈。

師:不錯,你能從語氣和感情方面發現問題,語感非常好。那誰能結合原文具體地説一説,為什麼原文的語氣和感情更強烈呢?

生3:請大家注意標點符號,前面用了兩個感歎號,強烈地感歎行路之難;後面則是用問號,有質問和詰責的意味。

(全班掌聲。)

師:多聰明啊!善於捕捉細節,從標點符號入手來感悟情感。還有誰要補充嗎?

(生沉默。)

師:大家可以從句式特徵來體會表達效果的異同,這一點以前我們提到過。回憶起來了嗎?長句和短句的表達效果?

生4:短句字數少,簡潔有力;長句字數多,適合表達比較複雜的內容。

師:你説得很好。我們再請一位同學對以上幾位同學的發言作一個系統的總結,完整地來説説為什麼改句不及原句好。

生5:原詩不但運用了反覆、反問的修辭手法,而且還注意到短句的表達效果和標點符號的運用,這些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是一致的。

師:你説得很好。此時的李白,為了自己的夢想終於來到君王側,然而只如曇花一現般,還沒來得及華美燦爛就凋謝結束了。他向蒼天詰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朗讀時,語調先揚後抑,語速先快後慢,頓挫錯落有致。

(師深情朗讀該句,生熱烈鼓掌。)

師:這首詩中有一個千古名句,你從中又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李白?

生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相信:總會有一天,我還要乘長風,破巨浪,高掛雲帆,渡滄海,酬壯志。我從中讀出了一個面對挫折卻自信豪邁的李白。

師:是啊,這個句子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態的、勇往直前的畫面。它表現出海闊天空的意境,是作者壯思飛揚的理想境界的描述。因此人們評價説它是“千古雄句,激盪人心”。這樣的句子已經流傳在我們現在的書面語中,流傳在口語中,流傳在廣告中,流傳在我們寫文章的引用中。你認為怎樣朗讀,可以傳達這樣的情感?

(生朗讀最後兩句,師生掌聲。)

師: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個顧影自憐的李白,而是一個鐵骨錚錚的李白,一個迎風傲岸的李白,一個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對我們自信微笑的李白。這肖像,神采奕奕,形神兼備,煥發着美的理想光輝,為其折服,令人難忘。盛唐這沃土養育了他,他也充實了盛唐的氣象。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誦讀他的美麗華章,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師生齊誦全詩。)

四、拓展,延宕詩歌意藴

師:離開長安後,李白仍關心國事,希望有一天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後,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懷着恢復國家安定的志願,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卻因此獲罪並被流放。這時李白已經五十九歲,但他仍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流放歸來後,李白一度準備參加李光弼的軍隊,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願。兩年之後,李白在當塗去世,時年六十二歲。可以説,李白的一生都與失敗交織在一起。我們的未來不會一帆風順,或許當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遭遇失敗時,可以拿李白的詩句來勉勵自己——

師生(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師:李白道“行路難”,卻一直在走。走着笑對紅塵,走着辭別故友。一壺濁酒,“歌遍山河八萬裏”;一葉輕舟,“惟見長江天際流”。渴望建功,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翰林遭貶,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流放夜郎,他“鳳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遊”。他一生命運多舛,卻始終未停下腳步,因為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吧!但願這節課能夠用李白的詩歌和大家共勉,更希望同學們愛詩讀詩,最後送大家一句話:“在不利和困難中百折不撓。”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七

湖心亭看雪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瞭解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遊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敍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

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敍事、抒情的關係。

三、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本文文字較淺顯,註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四、教學媒體:多媒體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着我們,感化着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

自古道,賞西湖,“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雪中西湖別有一番妙處。現在我們就隨大才子張岱到西湖賞夜雪。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湖心亭簡介

多媒體顯示:湖心亭位於杭州西湖之中,據説是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山,成為一島,是西湖三島之一,後於山上建成亭閣,叫湖心亭。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三)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明亡後不仕。晚年避居山中著書以終。他的作品中時時流露出明亡之後懷舊的傷感情緒。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教師闡釋:《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四)欣賞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教師設置背景音樂圖片,播放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1、教師提示以下字音,檢查預習:

更(ɡēnɡ)定 毳(cuì)衣 霧凇(s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註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要求:邊讀邊翻譯,有困難的地方做上記號,譯完後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餘拿一小船(撐、劃) 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對照譯文,整體感知。

課文要素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餘、金陵二人、舟子、童子

事件:看雪

(五)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瀰漫着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雲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麼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

教師闡釋: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脱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遊》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樸,不事雕琢。

(七)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敍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

①雪後西湖人鳥聲“俱絕”而作者“獨往”反映出作者什麼“情懷”?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超凡脱俗 孤高自賞

②如何理解文中“莫説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現在何處?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痴迷於世俗之外的雅情雅緻。

3、學生齊背課文。

(八)課堂練習

(九)課堂小結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緻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敍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歎。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備的小品文,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八、佈置作業 :蒐集描寫西湖景色的古詩文

教學後記:

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遊記中,作者的態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遊湖之“痴”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於心而難以言説,令讀者有會於心。

中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的:

1、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準備

蒐集有關貓的資料。(比如貓屬於哪一類動物?有什麼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貓。

(貓:哺乳動物,面部略圓,軀幹長,耳殼短小,眼大,瞳孔隨光線強弱而縮小放大,四肢較短,掌部有肉質的墊,行動敏捷,善跳躍,能捕鼠,毛柔軟,有黑、白、黃、灰褐色。據説貓還是老虎的師傅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學老舍先生寫的《貓》,讀題。

二、學習生字詞

(一)黑板上學習生字。

(二)看投影,讀詞語。

三、學習課文

(一)理清條理

1、作者分別寫了什麼時候的貓?分別在哪幾個自然段中?

2、每個自然段都寫了貓的什麼特點?

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的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很淘氣。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學第4自然段,讀懂什麼就説什麼?

生彙報讀懂的內容。

學生A:讀懂了小貓很淘氣,好玩。

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淘氣,好玩?找出來,讀一讀。

引導朗讀:要讀出小貓的可愛。

學生B:讀懂了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

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可愛來。

學生C:讀懂了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

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

2、歸納引導。

(1)這麼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貓,你會怎麼評價它?根據老師的指示説説。

這是一隻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樣評價它的,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

[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3)你讀了課文和老舍先生對貓產生的感情一樣麼?説一説。

(喜歡、喜愛)

(4)大家一起讀一讀第4自然段,注意讀出喜歡的感情。

五、小結

一隻可愛的小貓,全身都洋溢着淘氣與生氣,它長大後會有怎樣的表現,我們明天再學。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了小時候的貓,現在大家來完成一項練習。

小時候的貓很(淘)(氣),它是那樣的(生氣勃勃),(天真可愛),我非常(喜歡)它。

2、今天我們來學習長大了的貓。

二、講讀第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説説課文圍繞哪一句話寫?

(我們家的大花貓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2、大花貓的古怪性格體現在哪?讀第1—3自然段,找一試,用波浪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師提煉要點,板書:

老實貪玩盡職

温柔可親一聲不出

膽小勇敢

3、自由讀第1自然段表現貓“古怪”句子,注意自己在品讀時的感受。

4、師生互動,交流感受,體會古怪。

(1)抓住“乖”,類比生活體驗,品味讀好寫貓“老實”的句子。

(2)品味貓貪玩表現時引導想象:貓貪玩出走後,會有誰用什麼方呼喚貓回來?

(3)品味“屏息凝視”

①結合插圖先説説什麼叫“屏息凝視”。

②“屏息”是否就是不呼吸了呢?

③連幾乎聽不到的呼吸聲都要控制,那讀的時候應該怎樣讀?(生練讀)

④同學們,我們找準目標,屏息凝視,體驗10秒鐘。交流感受

⑤體會“一連”“非……不可”:同學們,“一連就是幾個鐘頭”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按三個鐘頭來算吧,三個鐘頭是多少分鐘?(180分鐘)又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鐘的多少倍?(1080倍)而我們剛才才體驗了10秒鐘啊!(生激情朗讀)

(4)小結:在盡職這一點上,我們大家都該向貓學習。

5、整體回顧讀第1自然段,體會貓的確古怪,但又着實可愛。

6、自由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想哪兒寫得好,一會兒我們來交流一下。

7、多種形式理解讀含有“蹭、踩印、小梅花、豐富多腔”等重點詞語的句子。

8、總體賞讀,熟讀成誦。

三、小結。

指導重點:

(1)想象母雞和雞雛所面臨的危險,瞭解母雞警戒的原因。

(2)指導朗讀描寫母雞“警戒”的句子,感受母雞的愛子心切。

(3)想象母雞警告雞雛的語言,體會母雞的勇敢。

(4)設疑:母雞挺着脖兒表示出世界上沒什麼可怕的事,為什麼還要“警戒”?母雞到底怕嗎?

(5)提煉作者對母雞態度變化的原因,瞭解母雞的叫聲即它的語言,也是與雞雛交流的方式。

6、學習第6小節,體會母雞的慈愛和辛苦。

指導重點:

(1)藉助對“緊叫、一點兒”兩詞的理解,體會母雞“緊叫”所表達的意思。

(2)設疑:“叫”與“教”的區別,體會母雞的辛苦。

(3)聯繫上下文,設疑:母雞到底怕公雞嗎?

(4)體會“緊叫”的“緊”字的妙用,感受老舍的語言魅力。

7、學習第8小節,再次體會母雞的辛苦,任勞任怨。

指導重點:通過對“頂尖鋭、頂悽慘”的理解,體會母雞“啼叫”所表達的意思。

8、學習第7小節,體會母雞的辛苦與慈愛。

指導重點:

(1)學生自主感悟,交流反饋其讀懂及讀不懂的內容。

(2)體會“——”的作用,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

四、總結全文,昇華母愛

(一)理解“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義。(板書:英雄母親)

(二)進一步體會“我不敢再討厭母雞”的原因。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感知寫景類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提高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作者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情懷,學習他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的從容心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閒人”的含義。

【教學方法】

誦讀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思,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列舉一些詠月的詩句嗎?……李白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傷己、念友之情。今天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遊》在詠月詩文中別具一格,讓我們一起欣賞。(板書文題)

二、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時即博通經史,長於寫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為反對王安石創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敵的彈劾,藉口諷刺新法的詩句,橫加“訕謗朝政”的罪名,這就是歷的“烏台詩案”。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聖元年(1094)。新派再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後貶為瓊州(今海南省)別駕。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工詩擅詞,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視百代”的稱譽。

《記承天寺夜遊》寫於他被貶,謫居湖北黃州之時。

三、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朗讀:

⑴讀準字音:

相與(yǔ)藻(zǎo)荇(xìnɡ)

⑵讀出節奏:

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須提醒學生要根據句子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後面需有一個小的停頓。

2、學生對照註釋,口頭翻譯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⑴學生獨自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

⑵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提示一些重要詞語,幫助學生理解文句。

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遂,於是,便;至,到。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於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②相與步於庭中。 共同,一起

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蓋,原來。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四、品味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敍述、描寫、抒情

2、敍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美

3、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有什麼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麼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比喻

生動形象

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5、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明確: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清;最後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遊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6、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7、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

五、難句解疑

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明確:

1、見“月色如户”,則“欣然起行”,歡欣之情,溢於言表。

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尋張懷民”,張懷民才是他賞月的相知好友。

3、相知好友相攜同步漫遊賞月,流露出十分恬適的心緒。

4、考慮作者當時的處境。“閒”相對於“忙”來説的,由於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時公務纏身。一個“閒”字包含着作者幾多感慨,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還有悠閒賞月的欣喜。

六、小結

《記承天寺夜遊》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着,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