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第2課時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一、分析本文準確簡練的語言風格(約________分鐘)

二、討論課文的寫作特點(約________分鐘)

三、導入第二則新聞(約________分鐘)

四、解析課文結構。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約________分鐘)

板書設計

本文寫作特點:

依時敍事,

詳略得當,

敍議結合,

去粗取精,

語言精煉。

國中八年級語文教案 篇二

《愚公移山》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文重要的實詞、虛詞,辨析一詞多義。

2、理解課文深刻的寓意。

3、反覆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內涵,培養文言文自讀能力。

4、把握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對比,襯托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方法:以多樣化朗讀培養學生的文言語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愚公精神,正視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勇往直前。

【教學重難點】

難點: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詞語,培養語感。

2、理解本文的時代意義難點:1.培養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3、理解神話結尾的作用,體會“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的作用。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曉,同學們耳熟能詳,愚公移山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請看動漫flash——愚公移山。(學生欣賞畫面,品味美妙的樂曲。)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範背誦課文。學生循聲跟讀。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提示句子停頓。

示例:

懲/山北之塞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

3、學生根據註釋提示,藉助工具書,疏通文句,圈點勾畫難詞難句。同桌之間討論交流,教師巡視,答疑解惑。

4、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資料內容如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應一厝朔東無隴斷焉

(2)對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懲山北之塞 A.處罰B.警戒C.苦於

出入之迂也 A.繞遠B.迂腐C.困難

指通豫南 A.指向B.手指C.一直

雜然相許 A.允許B.贊成C.答應

且焉置土石 A.哪裏B.乃、才C.語氣助詞

(3)一詞多義

方其遠出海門

方七百里

三、整體感知,理解課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達七百里,高達七八千丈。它們原來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歲了,向着大山居住。苦於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繞遠路,於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説:“我和你們竭盡全力剷平這兩座大山,(使道路)直通豫州南部,達到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説:“憑您的力氣,像魁父這樣的小山丘也不能剷平,能把大行、王屋怎樣呢?再説把石頭和泥土往哪兒放呢?”大夥紛紛説:“把土石投到渤海邊上、隱土的北面。”於是愚公率領子孫當中能挑擔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運到渤海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蹦蹦跳跳前來幫忙。夏去冬來,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嘲笑並阻止愚公説:“你太不聰明瞭!就憑你在世上這最後的幾年,剩下的這麼點力氣,還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這大山的土石怎麼樣?”北山愚公長歎一口氣説:“你思想太頑固,頑固得不開竅,連個寡婦、孤兒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我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永無窮盡,可是這兩座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山神知道了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這件事稟報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了,就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起兩座大山。-座放置在朔方東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從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的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頑強的艱苦奮鬥精神去戰勝困難。

教學設想:

1、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

2、利用課本劇表演,培養學生的組織、創新能力。

3、採用啟發式教學,運用富有啟發性問題引起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聽歌《愚公移山》(屏幕演示),從而導入課文分析講解。

二、課文分析:

1、本文如何通過對比和烘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解析:本文除了用誇張的手法外,還通過烘托和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如用“方七百里,高萬仞”極言山的高大;用“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極言移山的艱難;用“年且九十”、“殘年餘力”極言力量的單薄;用“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極言工具的簡陋、路途的遙遠,從而烘托了愚公信念堅定、迎難而上的積極形象。又如以智叟一“笑”、一“止”與愚公的一聲“長息”相對比,以愚公之妻誠心獻疑和智叟的刻意諷刺作對比,以愚公的雄辯與智叟最後“亡以應”作對比,使得大智若愚的“愚公”與鼠日寸光的“智叟”對映成趣。

2、愚公的形象:是一個有遠大理想,不懼怕任何困難,有堅強意志和頑強毅力,不怕吃苦,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令人尊敬的形象。

3、學生討論解答以下問題: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麼?

懲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3)智叟認為愚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什麼?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愚公認為可以移山成功除了信心、毅力之外,還有兩點原因是什麼?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山不加增

4、本文的寓意:(提問: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故事寓意深刻,愚公堅持奮鬥、不畏困難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證服自然的願望和信心,也教育了後人。(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深刻含義)

示例: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只要堅持不懈,成功終會屬於我們。

做任何事,都要有堅定的信念,要有恆心和毅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大小、多少是相對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成功、失敗亦如此。

三、品讀課文,把握本文的藝術特徵

1、提問:如何理解課文的神話結尾?學生自由發言。

生1: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這反映了作者階級的侷限性。

生3:這是對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偉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頌,也表達了古代人民藉助想象、寄託於神話向自然鬥爭並取得勝利的願望。這個神話結尾,增強了故事的藝術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為高大、感人。

教師點撥:神話不同於迷信,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通過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幫助人類征服自然。這個神話式的結尾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2、關於對比、襯托手法

學生討論,明確:文中有多處對比,如愚公與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對比。愚公有實現“指通豫南,達於漢陰”以造福人民大眾和後代子孫的宏偉抱負,對人力的無窮盡懷有堅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偉大,認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舉”,兩相對比,一個高尚,一個平庸。京城氏之子聽説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卻“笑而止之”,對比之下,更顯出智叟見解鄙陋,對造福千萬人的事業的冷漠態度。愚公之妻對丈夫關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問;智叟表現出極度的輕蔑,嘲諷之意溢於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運用襯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寫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運土路程的遙遠,一年返家一次對顯現愚公的氣魄,説明移山勞動的艱鉅具有襯托作用。寫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也從側面反映了愚公的決心不可動搖。

四、課本劇表演:參加演出者:(略)

五、學生討論: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搬家?

六、研讀課文,總結昇華

教師提問: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愚公精神嗎?

教師總結:愚公精神的實質是排除幹難萬險不達目的決不休止。我們這個時代仍然需要這種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裏會有“神舟”五、六號的發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裏會有我國近十年的輝煌成就?哪裏會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讓我們從愚公手裏接過精神火把,點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尋明天的太陽!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習《長歌行》,知道“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學習課文中的“葵”“羹”“煎”三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4、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這節課我們上語文課,學習《長歌行》。

2、長歌行中的“行”是什麼意思?

3、再請同學們看詩中讀者的位置上寫的是什麼?

4、通過預習,你對漢樂府民歌有何瞭解?

二、初讀感知韻律

1、首先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兩遍詩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詩中的三個生字,把詩讀準。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詩讀順,讀出詩的節奏。

2、指名朗讀

第一名學生讀,請其他同學聽他的讀音,是否正確。

第二名同學讀,請其他的同學聽他的節奏,是否有韻律。他讀的是那種韻律。

師生小結,一首詩可以用不同的節奏來讀,句與句之間也可以不一樣,但一句話中的節奏必須一樣。

3、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節奏,自由的將這首詩讀一遍。

三、品讀體會情感

1、同學們讀得真好,其實讀古代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的有節奏,更重要的是讀出作者的感受。

2、指名讀

3、你覺得詩中那句話最能表達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觸?

4、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這句詩是什麼意思?你體會出作者的什麼感受?(珍惜時間

四、精讀想象意境

1、古人説,感知於外而受之於心,作者是看到了什麼景物,讓他觸景生情,發出瞭如此慨歎呢?請大家默讀詩文的前四句,讀時想一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地方看看註釋,還可以藉助插圖品一品,作者因何而感慨。後與同桌交流你的收穫和困惑。

2、學生自學並交流。

3、彙報。

説説作者看到了什麼景物?讀一讀那句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不按着四句詩的順序,先説那一句都可以。

(1)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什麼意思,從哪個詞中可以看出太陽一出來露水就幹了?早晨是露水最圓,最美好的時刻,可太陽一出來,頃刻間,就幹了,你獨到這裏,有何感受?是啊,朝露易逝,時間就像它一樣,很快就沒有了,所以最着説——(生齊)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作者抬起頭,舉目四望,看到了什麼?你衝那看出來的?讀一讀,美嗎?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美?把這種美讀出來。這美麗的景色是永久的嗎?為什麼害怕秋天?讀到這,你讀出了什麼感受?説出來,(重點理解“焜黃”“衰”)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是啊,春花好,僅三月,少年時,轉眼逝,使人於是想對同學們説——(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讓我們齊讀一、二、三句品味時間的短暫。

(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這一句寫出了作者的什麼感慨?他看到了什麼?是呀,何時歸呀,何時都不歸,他們一去不復返了,就如同時間一樣。是呀,春去春會回,青春卻難復,抓住了現在就是抓住了青春,失去了現在就是失去了一生,這正是——(齊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5)齊讀全詩。

五、悟讀自我昇華

此時此刻,我們知道了時間的寶貴,你想對自己説些什麼?

男生,女生,分別齊讀,品意悟情,熟吟成誦,直至背誦。

六、擴讀學習拓展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識到時間的寶貴,他們用不同的詩句,表達着共同的心聲,你知道有哪些詩句嗎?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等無花空折枝。同學們讓這些詩句成為我們人生的座右銘,激勵着我們不斷向上,永遠前進!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1、能體會課文中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2、能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體驗和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我們來作個調查:知道爸媽生日的同學請舉手。(指名學生説説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媽生日並給爸媽慶祝過生日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回答)

看來,父母在我們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卻永遠是第一位的:下雨時,總能見到父母送傘的身影,生病時,總能見到父母擔憂的神情,生日時,仍能見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跟隨川端康成一起來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請大家把課本打開到110頁。

二、新課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後準備回答兩個問題:

①、請用簡要的話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

②、你覺得這對父母可惡嗎?他們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貨物一樣賣掉。説説理由。

(建議大家朗讀)

準備好了嗎?荊老師注意到剛才朗讀的過程中這個詞有個別同學讀得不很準確:襤褸 誰能告訴我它怎麼讀?學生讀

相信通過剛才的朗讀、思考,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在就請大家發表觀點。

答案:①、本文寫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

請2—3人發言,比比誰更簡潔。

提問:其他同學怎麼樣?有沒有比他更簡潔的?

②、(不可惡。

a、他們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艱難,把孩子送出去,是現實所迫。

b、富人家條件好,孩子去了能過上好日子,也會減輕家裏的負擔。

c、他們最終還是把孩子要回來了。

因此,這對父母並不可惡。)

過度:這對父母不但不可惡,而且在內心深處痛苦地掙扎着,他們所作的一切源於對孩子的愛。而這種真摯的感情已經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文字還原成真摯的感情。

2、再讀體驗: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細細品味,邊讀邊圈點勾畫,思考兩個問題:

①他們既然把孩子送出了,為何最後又把孩子要回來?

②文中哪個畫面最使你感動?請簡述理由。

(可從神態、語言、動作入手,抓關鍵字詞等方面分析)

a、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b、送走長子時。

c、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d、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e、要回女兒時。

答案:①、雖然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送出孩子,但這種理智經不起時間和感情的折磨,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的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難以割捨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貴婦人要回了孩子。

3、三讀感悟:

過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與孩子的骨肉分離,最終把孩子要回了,那麼,這一家人今後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組討論,時間3分鐘)

①、這一家六口今後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越多越好。

答案:學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經過艱苦奮鬥,終於翻了身,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財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於工作出色,大兒子最終成了總經理家業的繼承人。

c、由於找不到工作,走投無路,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

d、生活艱苦、父母后悔沒有送走孩子

e、貴夫人認這幾個孩子為乾女兒、乾兒子,給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開了一家小店,和貴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來——)

4、真情表白

過度:文中的父親説:“寧願和兒女餓死在一起,也不願捨棄任何一個孩子”,這是一種愛的表現。那麼,我們自己的父母呢?她們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荊老師課前採訪了一位嘉賓母親,對自己的兒子期望很高,兒子犯錯,她經常會責備兒子,那麼,她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首先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母親的心裏話。打出採訪視頻。

你是如何看待視頻中媽媽的? 3位學生髮言

對,雖然兒子身上有許多缺點,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愛的表現雖是樸實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記憶中永遠珍藏。

②、學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視頻中的母親,我們更深刻地瞭解到父母是多麼地愛孩子,那麼,今天晚上回到家裏你將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行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結束後挑選一位代表展示你們的成果。(時間3分鐘)

(學生用詩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學習報答他們

多與父母溝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

關心父母,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幫父母做一件事,讓他們感受孩子的愛

給父母寫一封信…)

5、同學們説得多好啊,把這些內容連在一起就是一曲愛的讚歌。這一切一切的愛都源於父母有一顆赤誠的晶瑩透亮的愛子之心,荊老師現在把這愛的讚歌濃縮成一句話:父母之愛如暖陽 無私奉獻給大地 來作結。

並把它贈送給在座各位的爸爸媽媽。

三、作業

1、請展開你的想象,選擇一種結局進行續寫。

2、請同學們把自己內心的美好祝願濃縮成一副對聯,併發揮我們班的特色,用毛筆寫就送給你摯愛的父母。

四、結束語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小説中的主人公因為有了父母濃濃的愛心,他們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艱難險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時也讓我們祝願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讓親情永駐人間。

也希望大家把這種愛的感覺延續到課後,讓我們以筆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