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六年級美術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08K

六年級美術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一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紙造型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剪、刻、卷、折、粘的技能技巧。

2、激發學生創造慾望,開發智力。

教學重難點:

1、完成設計、剪刻、卷折、粘貼等製作技巧。

2、剪、折、卷、粘貼的準確與規範,造型要富於美感。

教具學具:各種紙、筆、剪刀、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紙工,是一種新穎、活潑、簡便的手工製作形式,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在設計過程中講求合理性和視覺上的節奏變化,充滿情趣。

2、新授:

(1)板書課題

(2)欣賞課本作品

(3)魚吊掛的製作過程

A、用長方形綠色紙對摺兩次。

B、用鉛筆輕輕畫出半個魚的紋樣。

C、剪刻後展開即成一條魚形,可做多個。

D、做掛鏈,進行穿掛。

(4)小兔製作過程

A、用長方形紙捲成圓筒形後粘合用來做兔頭。

B、剪兩片呈長圓形的紙,稍卷後粘在筒形上方兩側,用來做耳朵。

C、剪兩塊紙或挖兩個圓孔用來做兔眼。

D、卷一小圓卷做鼻子。

E、剪一長條紙,用來剪製成鬍鬚。

F、剪一長方形紙與圓筒下部粘接做兔的身體。

G、剪一小紙塊做兔的尾巴。

三、學生製作,教師輔導

1、掛的時候,畫魚時魚腹部不要畫在摺疊紙的紙邊方向。

2、粘貼部位要乾淨、整潔。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國小美術六年級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射燈、靜物桌、襯布、範畫兩幅

第1課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素描範畫,説説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小結: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①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

②把紙卷一下,觀察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

③把紙折一下,放到燈光下,有什麼變化?

總結: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④把紙揉皺了,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2、通過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是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

1、把石膏球體擺在桌上,觀察光線照射時,我們有什麼發現?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

2.出示石膏幾何體觀察,找找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畫出優秀的作品。

第2課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學習用鉛筆表現石膏立方體或圓柱體的明暗關係。

教學重點:

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射燈、靜物桌、襯布。

教學過程:

一、演示繪畫

同學們,怎麼作素描畫呢?

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並講解畫法。

1.整體觀察分析。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標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近實遠虛。)

4.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二、學生實踐

1.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明暗素描,師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三、欣賞講評

展示作品,學生欣賞討論,説出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動手作畫,談談你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表現了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三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六年級學生們的美術基礎不相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於動手,對手工製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從六年級上學期的美術學習中不難看出同學們對畫畫充滿了興趣。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他們的興趣發展下去,並且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對班上在美術發麪有潛能、認識美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強輔導,進一步提高畫畫的能力。

二、對美術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國小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於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國小美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繪畫、工藝等課業。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目標: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要求:

1、初步瞭解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態度。

2、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

3、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結構和空間關係,學習淺顯的構圖、色彩等知識,進一步提高繪畫表現能力和設計製作能力。

四、教學內容:

1、欣賞兒童能夠理解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

2、認識立體物的透視現象,初步學習運用線條和其它材料表現立體物。

3、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

4、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瞭解木版畫的製作方法,並進行製作。

6、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有創意的製作活動。

7、運用學過的美術表現方法為書籍、新聞故事或事件進行配畫。

8、認識標誌和街頭標識物的作用,懂得區別。

9、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練習。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大綱、認真備課,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係。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改進學習、教學方法,從國小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和“學”的方法,充分運用視覺形象,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鞏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並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深入鑽研教材,抓基礎,製作好範畫,手工範品,及時進行直觀教學。

4、加強個別輔導,抓好課堂巡迴輔導的環節,認真的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的具體問題。推薦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5、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6、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可採取多種方式。

六、教學安排

第1周 明暗與立體

第2周 尋找美的蹤跡

第3周 記錄色彩

第4周 雕與刻的樂趣

第5周 浮雕

第6周 扇面畫

第7周 工筆花卉

第8周 我設計的服裝

第9周 圖文並茂

第10周 宇宙之旅

第11周 奧運精神

第12周 二十年後的學校

第13周 畢業啦

第14周 電腦美術——電子報

第15周 我國古代建築藝術

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四

人教版國小美術六年級下冊電子教案

備課教師:李遠剛

第一課明與暗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射燈、靜物桌、襯布、範畫兩幅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素描範畫,説説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小結: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①把一張白紙放在燈光下觀察,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

②把紙卷一下,觀察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

③把紙折一下,放到燈光下,有什麼變化?

總結: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④把紙揉皺了,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2.通過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是怎樣產生的嗎?

總結: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

1.把石膏球體擺在桌上,觀察光線照射時,我們有什麼發現?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

2.出示石膏幾何體觀察,找找看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發現了什麼?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畫出優秀的作品。

第2課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在光照射下所產生的明與暗。

2.學習用鉛筆表現石膏立方體或圓柱體的明暗關係。

教學重點:

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射燈、靜物桌、襯布。

教學過程:

一、演示繪畫

同學們,怎麼作素描畫呢?

師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並講解畫法。

1.整體觀察分析。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起稿。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標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鋪大色調。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近實遠虛。)

4.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二、學生實踐

1.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明暗素描,師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三、欣賞講評

1.展示作品,學生欣賞討論,説出自己的觀點。

四、課堂總結

通過同學們動手作畫,談談你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運用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表現了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第2課尋找美的蹤跡

第1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多角度發現事物的美。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出示欣賞一朵花照片、幾朵花照片和許多花的照片。請你談談對三張照片的體會。小結:一朵花明朗清晰、幾朵花重疊綻放,許多花絢麗多彩。不同的數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板書課題。

二:欣賞發現

1、欣賞長城的遠觀和近看的圖片。請你談談對圖片的體會

小結:近處的長城威嚴壯觀,遠處的長城宛如一條長龍盤旋在山間。角度不同、遠近不同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2、欣賞樹林、沙漠的照片,請你談談這些自然的景色中,隱藏着哪些美的蹤跡?

小結:成林的大樹很美,片片的樹葉也美麗。無限的沙漠很美,顆顆的沙粒也很美麗。宏觀和微觀,整體和局部都可以表現出不同的美。

3、請你用排比句的形式表達自己找到的美麗。開拓學生思維,從不同角度發現美的蹤跡。三: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第2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學習用照相機來尋找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

理解肌理的美

教學過程:

一:欣賞發現

1、欣賞自然界的肌理圖片以及製作出的肌理圖片。

⑴欣賞照片肌理,你覺得它們象什麼?

⑵欣賞製作的肌理圖片,這是用什麼方法制作的?

小結:第一幅是用白菜的葉子沾墨拓印製作成的。

第二幅是用揉皺的紙張沾墨,然後打開後的效果。

2、學生討論

⑴肌理圖片的製作方法。

小結:線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紙渲染等方法

點可以用牙刷、噴壺、水彩筆點等方法進行製作。

⑵演示其中一種到兩種方法。

二:作業設計

1.用數碼相機直接拍攝風景或者肌理的照片。

2.用你喜歡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3.用多種工具相結合的方法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作業,並給作品起名字。

4.教師巡視指導。

三:欣賞講評

1.展示作品,學生欣賞討論。

2.師生互評對作業進行評價。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第3課泥浮雕

教學目標:

1、知識:瞭解浮雕的概念和分類

2、技能:學習用陶泥製作一個浮雕作品。

3、情感: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並用自己雙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教學重難點:

設計一個自己喜愛的泥浮雕。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浮雕的資料、圖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按常規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1、欣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雕塑館去參觀,想去嗎?

課件展示一起欣賞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國唐朝的《昭陵六駿》,《人民英雄紀念碑》、非洲浮雕、青島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學生的浮雕作品

師:欣賞到了這麼多的雕塑作品有什麼感想?

教師拿泥筆筒或完全立體的雕塑與我們欣賞的這些雕塑有什麼不同?

(生答:一種是完全立體的,一種是在平面的基礎上有一部分立體)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師:我們知道,從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稱為浮雕。根據凸出的程度不同,還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淺浮雕。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為什麼我們説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呢?

生:因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樣是凸出的,但卻又和繪畫一樣只能從一個方向進行觀察,所以我們這樣説。

(二)新授:

學習製作泥版浮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看書和師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總結出製作的方法)

1、看到這麼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學們也都躍躍欲試了,你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浮雕呢?(生答: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陽的等)

2、製作步驟:

(1)揉泥

(2)拍泥板

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初步認識、瞭解比例,知道黃金比例,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比例。

用剪貼的方法表現器皿陶瓷瓶的比例變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規律。運用欣賞資料分析比較解決。

2.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並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學習比例關係,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瞭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繫,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認識黃金比例,能在生活中發現比例的美,會用比例知識分析、欣賞美術作品。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知識分析作品,從比例的角度考慮設計一個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學情分析:

這節課知識性比較強,在生活中的運用要靠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學生在製作時採用先對摺再剪裁的方法很容易使各部分比例失去控制。課時安排:

2課時

7.美術中的比例(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美術中的比例知識,初步認識、瞭解比例,知道黃金比例,能夠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比例。

2.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並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瞭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並運用比例知識對簡單的物品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

教學準備:

師:教學圖片、花瓶、學生作品若干

生:繪圖鉛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造型藝術領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則之一,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

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築,我們感覺它美,一個是因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美術中的比例知識。比例:最早出現在數學中,一般長度與長度、面積與面積的比率。如長的與短的、大的與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講授新課

意大利畫家達*芬奇認為比例是“藝術之母和女王”,於是他把人體進行了分析,並發現了人在運動和站立時的比例。站立時人是長方形的,而當人伸展四肢時,又變成了圓形,從而發現人體的比例變化。

1.中國畫中是怎樣運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圖》:

(1)畫上畫的什麼?

(2)山和人物的大小對比如何?

(3)這樣對比有何作用?

師:宋代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描寫了我國陝西一帶的風光,山處在畫的中央,頂天立地,雄佛壯觀下面的商人趕着驢,顯得很小,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聳氣勢。這幅畫成功地運用了山和人物之間的比例關係,是我國山水畫的傑作。

2.出示《維魯維斯的人》

(1)人在站立和伸張四肢時,在圓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關係?

(2)師簡單介紹這幅作品。

3.師介紹黃金分割的知識

(1)把一條線段分成兩部分,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的值等於另一部分與這部分的比,使用1:0。618的比值分割稱為黃金分割。這種比例

在造型上美觀而得名。

(2)師用黃金分割的知識分析《巴黎聖母院》。

什麼樣的比例美呢?

兩千多年前的希臘人就測算出1:0.618這個比例最美。這就是黃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們都知道2:3;3:5;5:8都接近這個數,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結:美術不是算術,有用精確測算,平時設計作畫時,形象看起來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4.分析、欣賞

(1)黃金比就是這麼神奇嗎?如果變比例會怎樣?

我們看杯子比例很舒服,體現黃金比,拉寬會怎樣?接長會怎樣?照相機的寬與長較接近2:3,加寬呢?加高呢?

電視機、背投、畫框的現代比例演變

(2)欣賞

其實大自然中,許多東西天生地比例就體現黃金比,比如:這精美的貝殼,我們喜歡收集它,卻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線吸引了我們,看看它每輪間距離比例是多少?

人體更自然美的極至了,一隻普通的手,它與黃金比有什麼關係?我們看,如果從指端到第一節間分為兩份的話,其它各節該是幾分呢?我們畫過人吧,知道人體的比例嗎?(1:7。5),也就是身高是頭長的7.5倍,這就是比例。

三、繪製黃金分割

1.要求:嘗試用鉛筆畫有黃金分割比例的人體或建築草圖

2.學生繪製,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評議

説説你的同學或自己繪製的草圖符合黃金分割的比例關係嗎?如果不符合,怎樣修改會更好?

五、總結

8.美術中的比例(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用剪貼的方法表現器皿陶瓷瓶的比例變化了解形成比例美感的規律。運用欣賞資料分析比較解決。

2.學習比例關係,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瞭解比例在美術作品中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認識到美術與科學的聯繫,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學生會測量出黃金分割點,並運用比例知識對花瓶進行分析,從而學習運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比例關係,設計一個花瓶,提高設計能力。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六

課題:明與暗

課時:4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

2、技能: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

3、情感: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具準備:

1、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

2、射燈

3、靜物台

4、投影儀

5、範畫兩幅

6、鉛畫紙一張(4k)、鉛筆、美工刀。

學具準備:8開素描紙,繪圖鉛筆、畫板、橡皮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看教室兩邊牆上這些是美術興趣小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師: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出示課題)

(二)新授:(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寫生燈)你們來看,這是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放在燈光下,你來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捲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

師: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師: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師總結:對了,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設計意圖: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併為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準備。)

1、同學們這裏有一個石膏球體,我們來觀察,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我們會發現什麼?(出示石膏球讓學生思考、議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複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課件演示)

2、剛才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四)主動參與(設計意圖:演示繪畫方法,給學生直觀印象。)

下面老師就用鉛筆畫素描的形式表現圓柱明暗關係。

1、第一步是整體觀察分析,要確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線所在的位置。

2、觀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線畫出圓柱的結構輪廓;接着畫出明暗交界線、投影;

3、然後就可以鋪大色調了,鋪出暗面、投影的基調;(注意:用直線排成塊面,順着球的弧面畫;投影注意近實遠虛。)

4、最後進行細緻刻畫:從明暗交接線入手,先畫出背光面基本調子;背光面近暗遠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調亮;再從明暗交界線向亮調子由深到淺過度;亮調子用較硬鉛筆畫。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作業設計:

1、學生選擇立方體或圓柱體畫出明暗素描,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2、注意把握以下問題:

A、灰調過少或高光位置不對;

B、明暗交界線不準;

C、投影不準;

D、排線問題;

E、反光太亮。

四、欣賞講評(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師把學生完成的作品擺放到前面,全體學生欣賞討論,然後説出自己的觀點。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希望同學們能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繪畫中,觀察生活中各種不同物體的明暗,並用畫筆把他們描繪出來。

六、拓展:

觀察其他幾何體在光照射下其結構特點及明暗變化,並進行寫生。

教學反思: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寫實素描石膏幾何體寫生的意義。瞭解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深淺不同的明暗關係。把這種關係畫出來,就能表現具有立體感的物體。學生在課上都能認真觀察,仔細寫生,因為初次接觸素描繪畫,所以有的學生還不太能繪製線條,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型掌握得還算可以。

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感受秋天收穫與色彩繽紛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狀或紋理來造型或運用一些簡單的美術形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養熱愛自然和生活額情感,增強對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植物材料表現對秋天美的感受。

難點:植物材料的運用和創作主題的結合。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一段關於秋天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上有更直觀的感受。

2、説一説:能用最美的語言描述你喜愛的秋天嗎?

二、欣賞評述

1、討論:所謂“一葉知秋”,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水風飄落的秋葉繽紛滿地,你有辦法留住秋天的美嗎?

2、美就在腳下,你發現它們了嗎?這些樹葉美在哪裏?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葉子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就像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作想法一樣。

2、仔細觀察自己撿到的葉子的形狀、顏色有什麼特點?

3、拼擺遊戲

和同桌一起拼擺一下自己的葉子,根據形狀和顏色,啟發學生討論該材料最適合表現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變換角度,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進行聯想?

四、評價交流

1、欣賞學生作品,師生共同探究這些拼貼作品的製作方法。

2、師生共同討論綜合材料的運用需要注意的事項。

3、工具使用注意事項。

4、自選作業

(1)可以用樹葉、樹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貼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貼設計一枚獨特的書籤。

五、展品拓展

1、教師巡迴指導,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互相欣賞。

2、師生互評,學生自評

3、學生自我總結實踐心得,説一説自己滿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葉和種子、剪刀、雙面膠等,可以在課餘製作信紙、賀卡等。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3、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去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是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來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習用品,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咱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二十四課《有人和動物的風景》。説到漂亮的風景

和可愛的動物大家都喜歡,我們在生活中要愛護大自然,更要保護我們身邊的動物。

三、講授新課

首先和大家複習一下前節課學習的內容:

同學們以前都學習過寫生吧?那麼什麼叫寫生?哪位學生説一説?(寫生就是直接以實

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回答的很好,有的同學又要問了畫什麼呢?畫風景寫生。

城市和鄉村都有美麗的景色。一塊草地,一片樹林,一道河灣,一條小徑。。。。。。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還有身邊可愛的小動物也可以入畫。在畫畫的時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遠景。把紛繁的景物,提煉概括成一個整體,在有限的空間裏,渲染出情調和氣氛。

1、欣賞書中的例圖,體會怎樣從平凡景物中去發現美。

2、學習建議:可以用水粉顏料畫一幅風景寫生,注意畫面的()氣氛和色彩相協調。可以用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材料結合水粉色進行作業。

3、教師講解寫生風景的步驟及方法。

一、帶領學生觀察風景。

二、用鉛筆勾形,注意透視和比例關係。

三、進行圖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五、作業展評。

將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評出優秀作業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1、重點:讓學生了解淺顯的宇宙知識,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難點:以想象形式畫出各種飛行器並表達出太空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淺顯的太空知識。

2、能畫出各種想象的飛行器以及太空背景。

3、培養從小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三、課前準備

教師:圖片

學生:瞭解有關地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發興趣。

1、配合圖片,引入課題。

(二)講解,介紹

1、介紹有關的知識。

(1)太空是指上下,左右,前後無限大的所有空間。

(2)地球存在於太陽系中。

(3)太空中沒有大氣,沒有空氣。

2、學生自由討論:如何飛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樣遨遊?

3、飛行器的特徵和外形如何?

4、在幹什麼?背景特徵?

(三)學生作業

1、畫出太空的背景。

2、畫出人物驚奇、愉快的表情。

3、畫出飛行器的完整構圖。

(四)作業講評

表揚有創意的同學。

國小六年級美術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愛和温暖,並以相應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

2、學會表現羣像之間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態的對比關係。

教學重點:

尋找恰當的藝術語言,通過大小、高矮、疏密等對比,表達出豐富和的羣像。

教學難點:

表現出一家子成員的親密和幸福感。

教學過程:

一、資料賞析

女兒最喜歡這樣輕鬆的假日。雪再大也不冷,因為有暖融融的一家子。快樂的一家子。黑天鵝父母呵護着自己的寶寶,多麼安詳和諧的一家子!温馨的一家子。

二、技巧操作

1、確定表現對象,仔細觀察對象的特徵。

2、用簡單的幾何體定好所要表現對象的輪廓,注意對象之間的大小、高矮關係。

3、逐步進行細節刻畫,注意對象之間年齡、神態的差異。

三、作品展示

四、作業要求:

1、可以默寫也可以照片,可以表現自己的家庭,也可以表現其他家庭甚至動物朋友的快樂一家子。

2、表現出父母與孩子之間大小、高矮,年齡、神態的差異。

3、採用繪畫、泥工等形式來表現快樂的

五、課後拓展

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一家子”在一起的生動有趣場景,並用各種藝術手法把他們記錄下來。

教後感: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情親的含義,同時大大培養了同學們的觀察力,但是在把一家子組織在同一幅畫面中的時候,很多同學在表現時畫的比較散,畫面的主次關係不夠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