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84W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領會“嚼”字在口語與書面語中的不同讀法;通過教師範寫,學生書空與練寫結合的方法,牢記“嚼”字字形。

2、通過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3、在反覆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體會文章描寫的細膩,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愛。

教學難點:

在反覆朗讀與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對童年生活的思戀,體會她對第二故鄉北平的苦念。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走進童年的記憶

1、談話激趣:

師:童年是一首優美的小詩,是一支動聽的歌,是一幅斑斕的畫,隨着時間的悄悄流逝,我們的心中肯定也留下了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那麼在你的心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音樂)

2、小結談話,引出課題:

師:的確,一個玩具,一隻狗,一個人,一件事,都能喚起我們美好的童年記憶,這些記憶由於一顆閃光的珍珠永遠地珍藏在我們的心中,時而閃發着耀眼的光芒。然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點,帶給我們的童年記憶也是不一樣的。有一個台灣女作家,她叫林海音,她的童年是在老北京城度過的。後來去了台灣,於是她把自己在城南生活的童年故事寫進了一本書,這本書叫《城南舊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本書的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

3、想像情境:

師:冬陽、童年、駱駝隊,這三個詞語組成了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題目,此時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怎麼樣的畫面呢?

師:同學們腦海中留下的畫面,其實也同樣在林海音女士的腦海中無數次的浮現。你看,冬日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響着悦耳的駝鈴聲,童年的往事再次重臨“我”的心頭。

(二)、初讀課文,感受童年的美好故事

1、師:請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這篇課文,並根據提示思考相關問題。

投影出示:自由讀課文,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童年的哪些往事重臨作者的心頭?

2、交流:

師:童年的哪些趣事重臨作者的心頭呢?

(三)、再讀課文,深深體會童年的美好回憶

1、師:童年的故事就如同美麗的畫卷時刻會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而林海音的童年故事也那麼有意思,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幾十年前的老北京城南,去感受她那有趣的童年故事。請同學們細細地讀課文,劃出讓你覺得最感興趣的句子,然後在句子的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2、交流:

師:我剛才看到大家讀得很投入,找得也很認真,有的同學劃了一處,有的劃了多處。我想第一次劃下來的地方肯定是你們認為最有趣的地方。誰想先説?(隨機出現相關句子)

生:1)“我”看駱駝咀嚼(課件出示下列句子)

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後來磨去,大鼻孔裏冒着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了起來。

師:你為什麼覺得這個句子很有意思呢?(指3名學生自由的説説,並讓他們讀讀)

假如你就是林海音,你現在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請閉上眼睛,老師把這段文字讀一讀,你想象駱駝的樣子,想象駱駝在咀嚼的時候,牙齒是怎樣在動的。

(師朗讀“我站在駱駝的面前……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這一段文字。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時駱駝咀嚼草料的樣子)

師:同學們,你們看見了什麼?

生答

師:林海音就這樣一直被那駱駝吃草料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就這樣一直看着看着,看的時間久了,太入神了,覺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記了什麼,覺得自己就是什麼?

生齊答:駱駝。

師:現在你就是那不斷咀嚼着草料的駱駝,一起來感受那份樂趣。

師:林海音忘記了周圍的一切,覺得自己就是那頭駱駝,所以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了。那麼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讓自己入神、發呆的情境?

師:我想你們的童年趣事和林海音一樣帶給老師太多美好的回憶,現在,就讓我們和童年的林海音一起再來感受駱駝咀嚼的樂趣吧!

師:各種原因使得已是成年的我對這種事情已經不感興趣了,儘管我也是從兒童時代走過來的。林海音女士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比老師的年齡還要大十幾歲,你覺得她在寫下這段往事的時候,她還會去學駱駝咀嚼嗎?生齊答:不會。

師:正如作者在文章的最後一部分寫到:“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請讀一讀這段文字。

出示下列文字,生齊讀,課件出示: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雖然,現在作者不會再去做這樣的傻事了,但就是這樣有趣的童年往事才帶給我們帶多的回憶,那麼除了“我”看駱駝咀嚼這件事外,還有其他的趣事嗎?

2)我”關於駱駝系鈴鐺的想象(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出現相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

我的幼稚心靈中卻充滿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對爸爸説:“不是的,爸!它們軟軟的腳掌走在軟軟的沙漠上,沒有一點點聲音,你不是説,它們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聲不響地咀嚼着從胃裏反芻出來的食物嗎?一定是拉駱駝的人類,耐不住那長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給駱駝帶上了鈴鐺,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交流:談談你為什麼説這段話比較有意思?

師:那麼爸爸對駱駝掛鈴鐺是怎麼解釋的?你贊同誰的説法呢?為什麼?

師:當爸爸聽了“我”當時的想法,他想了想,笑了笑説:“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此時,爸爸在想些什麼呢?又為何笑呢?

其實爸爸也已經贊同了女兒的想法。想的那麼天真,那麼充滿詩意,現在讓我們一起感受作者這份充滿詩意而童真的情感。

師:爸爸的那句“也許你的想法更美些。”讓現在的林海音時常回憶起那美麗的往事,可童年那美麗的想法從現實的眼光來看可能不再有了,這就像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已經不會再做了。就像她説的那句話: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過渡:童年學駱駝咀嚼的傻事、兒時天真的想法帶給現在的我美好的回憶,同樣還有另外一些事也讓我難忘,那就是(看駱駝脱毛的情景)。

3)“我“看駱駝脱毛情景

課件出示: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太陽特別地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脱下來。可不是麼?駱駝也脱掉它的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小峯上。麻袋空了、

師:請1名學生讀這段話,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像從這段話的描寫中,你覺得有趣在哪裏?

師:如果你就是林海音,你會有這樣的想法嗎?為什麼?

師:現在已是中年的林海音女士,她還會有給駱駝剪不整齊的毛的想法嗎?(學生自由交流)此時的她已經不會再有當時的想法了,就像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也不會再做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出示,學生齊讀:

過渡:還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4)“我”懷念駱駝隊

課件出示:分角色朗讀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麼?

師:是呀,怪不得媽媽説“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那麼,小時候的林海音到底問了些什麼呢?

師:是呀,此時的她可能已經不會再問了,就像文中所寫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不會做了,滿腦子的童年時代的問題也不會問了。

課件出示,學生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師:同學們,雖然林海音早已身居台灣多年,可是50多年後的她,卻依然固執地保留着北京口音,有朋友説她比北京人還北京人,你們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她懷戀的僅僅是童年嗎?生命都在那裏度過。快樂與悲哀,歡笑和哭泣,那個古城曾傾瀉我所有的感情,春來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裏的季節啊!

出示:《苦戀北平》相關語句:

不能忘懷的北平!那裏我住得太久了,像樹生了根一樣。童年,少女,而婦人,一生的一半

這一切,在這裏何處去尋呢?像今夜細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讀。

師:就這樣,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與北平相似的,都會令她觸景生情,勾起她對故土的思戀,以至於一發不可收拾。正如文中所説的(生讀):我對自己説,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

同學們,這本書裏記錄了林海音在北平城南悠悠的回憶、淡淡的感傷,希望大家能去讀一讀。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

2、朗讀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3、瞭解本文的説明順序,方法。

4、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通過與《鯨》的比較閲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本文作者的表達。

教學準備:

1、教師關於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3、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瞭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説一説。 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讀一讀,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説的是什麼?

三、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2、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四、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發言。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語文國小五年級上教案 篇三

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14個生字,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和講述,瞭解“幔子、調度、水寨、擂鼓、吶喊、丞相、都督、軍令狀、翎毛、膠漆”等名詞術語,結合課文,採用推測、換詞等方式,瞭解“推卻、遲延、探聽、私自、支援、自有妙用”等詞語,通過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才幹、妒忌、神機妙算”等詞語的意思。

2、練習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特徵(反應諸葛亮神機妙算的主要情節)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練習結合全文內容和詞語之間的聯繫,來深刻理解“才幹、嫉妒、神機妙算”幾個詞語並體會七對錶現人物所起的作用,體會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讚美的思想感情。

4、體會文章“處處伏筆照應”、“人物對比”“諸事情發展一切由諸葛亮自己掌控的特殊順序”的表達方法和思路對錶現諸葛亮“計謀神妙”的作用,深入體會“神機妙算”的含義和作者對諸葛亮敬仰讚美的情感。

課前預習:

1、要求學生自學生字,認準讀音;找到文中的一些介紹古代官職、器物名稱的詞語,通過詢問、揣摩、結合影視劇回憶等方式,瞭解他們的意思;讀課文,嘗試着通過結合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來理解文中一些其他讀不懂的詞語的字面意思。

2、反覆講課文讀幾遍,力爭將課文讀通順,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3、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怎樣的故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跟我們學過的其他課文不一樣,除了小説內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語也還帶有古代的文言文的痕跡,我們先來認真讀懂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認讀生詞,糾正易錯讀音。(強調擂鼓助威的“擂”字讀音,區分多音字。)

2、讓學生介紹自己課下了解到的課文中寫古代官職、器物詞語的意思。在學生不能介紹清楚的情況下,教師介紹“丞相、都督”,順便向學生交代清楚“三國魏蜀吳、曹操的丞相、諸葛亮這個丞相、周瑜這個都督”的官職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請學生介紹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情況,結合“才幹、妒忌”的理解,介紹小説第四十五回周瑜設計殺曹操水軍頭領被諸葛亮看破而生嫉妒之心,要殺害諸葛亮的緣由,結合理解“神機妙算”的字面意思,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寫周瑜要害諸葛亮,最終沒害了,周瑜不得不服了諸葛亮。

4、檢查讀書情況,指導分段讀課文,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彙報自己對課文的瞭解:草船借箭講了怎樣的故事?要求抓住主要情節來介紹。

指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周瑜做事的目的(前因)、諸葛亮的應對、諸葛亮的作法及做法的特點、結果(包括周瑜長歎)”,用簡單但是能明白把主要情節、做法主要特徵介紹清楚的話,表述主要內容。

指導要點:看看學生是否把上面的要點介紹清楚;語言是否簡練。針對存在問題,讓學生跟重複説,一直到説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説清楚)。

(意圖,通過抓住主要情節概括、表述,基本讀懂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導入:上節課,我們瞭解了這個故事,知道了諸葛亮用怎樣巧妙的方式來“造出”了十萬支箭。周瑜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回憶神機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機、算:指推測。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在本文,諸葛亮的什麼計策是巧妙地?那些機智是驚人的?(回憶課文內容)

好,那麼,我們換個詞:説,諸葛亮“足智多謀”,我這比不上他。這樣換行不行?

(可能有結果。如果有結果,就是:足智多謀,沒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現一個人的聰明才智的程度不如神機妙算高。如果學生有結果,那就順着學生的結果往下進行:好,那麼,我們來研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把這種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寫出來的。

如果沒結果:好,我們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機妙算”的特點表達出來的,看看換了到底行不行。)

一、研讀本文相互照應的特點,體會其對錶現人物的作用,體會諸葛亮的計謀的“神妙”所在。

1、教師佈置任務:本文寫作上很有特點,那就是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會產生一些疑惑,一直讀下去,疑惑解開,一直讀到事情做完,疑惑才全部解開。

請同學們讀課文,用筆勾畫出那些讓我們疑惑的地方,表上序號,再用不同顏色的筆勾出疑惑解開了的地方,標上上同樣的序號,看看我們能夠找出多少這樣的地方。

2、學生自己讀書,做對應性勾畫。

3、學生相互交流。(可以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不採用)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讀書,感受文章伏筆照應的地方,初步感受伏筆照應)。

相關要點:

(1)周瑜要諸葛亮造箭,諸葛亮答應,並且説只要三天,還立了軍令狀(——為什麼答應人們都做不了的事情?而且立了軍令狀?能完成嗎?為諸葛亮擔憂),結果:草船借箭,借來了十萬多支。

(2)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隻、草把、軍士,能夠造箭嗎?(——莫名其妙)去“草船借箭”才明白。

(3)魯肅是周瑜的人,諸葛亮不讓魯肅告訴周瑜準備船隻草把軍士的事情。(萬一告訴了怎麼辦?)魯肅果然“沒提”。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沒動靜。諸葛亮不用做準備(因為開始我們並不知道他要草船借箭)。到了出發才明白,諸葛亮要等大霧。

(5)到曹營陣前擂鼓吶喊,(曹兵出來怎麼辦——才二十條船,六百軍士啊,魯肅替我們提出了擔憂),諸葛亮斷定曹操不敢出來,(真的嗎?)曹操果然沒出來,只是射箭。

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注意提出來:為什麼不到這裏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擔憂了。

3、討論,認識諸葛亮對所有事情都“胸有成竹”

我們不明白的這些事情,魯肅明白嗎?周瑜明白嗎?曹操明白嗎?他們分別不明白什麼?

但是,諸葛亮明白嗎?他都明白什麼?(對應上面所有的疑惑,一條一條的體會)

周瑜肯定不會給他造箭的材料,他必須另想辦法(教師總結:知道周瑜的害人之心);明白三天後有大霧,可以去草船借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教師總結:知曹操、知天文);明白魯肅這次一定不告訴他借船的事情(教師總結:知魯肅)。

教師引導思考:這麼多事情,文中的其他人物不明白,只有諸葛亮自己明白,所以,一些事情都按照諸葛亮的設計,順利發展、實施,最終成功。你們説,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謀”怎麼樣?

神機妙算!

用足智多謀行不行?

不行!

諸葛亮太神奇了,説是什麼事情都聊得到——這叫料事如神!

正因為諸葛亮知道一切,所以,“三天,造十萬支箭”這事情嗎,對諸葛亮來講,可以立軍令狀嗎?既然可以,説明諸葛亮覺得這事情怎麼樣(提示:他是劉備的丞相,軍師,還得幫助劉備打天下呢!)?(非常容易,很有把握!)

所以,諸葛亮在整個過程中,他都表現得非常輕鬆,用一個詞語來講叫舉重若輕。

讀課文,看看諸葛亮的言行、語言中,哪些詞語突出了諸葛亮的舉重若輕。

學生讀書,再勾畫。

(只要三天!原立軍令狀。甘願受罰。自有妙用。保管。曹操一定不敢出來,只管飲酒作樂!),指導學生朗讀有關部分,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舉重若輕。)

4、認識對比寫法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回憶第一課時,文中人物的官職:(順便介紹魯肅的官職:參軍校尉,相當於部隊的參謀長),想象:這些人都是傻瓜嗎?

但是,在諸葛亮面前,他們顯得怎麼樣?(弱智一般)

介紹小説的特點:很多情節為想象出來的,而不是現實中真實的存在。在《三國志》(介紹《三國志》),其實是沒有“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情節是虛構(介紹虛構的概念)出來的。作者為什麼在這個故事中,將周瑜、曹操、魯肅這些政治家、軍事家寫成這個樣子呢?(為了表現諸葛亮,諸葛亮做事,這些人都被矇在鼓裏,而諸葛亮卻知道他們所思所想,實在太神奇了!)

老師總結:這就叫做對比襯托,是為了更好的突出諸葛亮的神奇啊!

5、研究開頭結尾的特點:首尾照應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教師提出問題:文章開頭寫了周瑜,結尾又寫了周瑜。我們看結尾:周瑜長歎一聲,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結合全文來思考,這一歎,歎出了周瑜當時怎樣的情感態度?

佩服、惱怒、心有不甘、無可奈何!朗讀這段話!讀出周瑜的感歎中的“無奈、佩服、惱怒、心有不甘”來!

二、佈置拓展閲讀

本次諸葛亮給了要加害諸葛亮的周瑜不小的教訓,此後的教訓還多着呢。《三國演義》中,有的情節“諸葛亮三氣周瑜”,怎麼氣的?氣到什麼程度?請同學們去讀三國演義,找到有關章節,一睹為快!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四

教學要求

1、瞭解課文所講的故事,並從中體會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知道課文哪些內容圍繞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詳寫。學習這種表達中心思想的寫法。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積累常用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課文表達中心的寫法。

教學難點課文中三次出現“俺是中國人,俺愛中國!”理解“俺”每一次的感受。

教學時間2課時。

板書設計

俺是中國人 一筆一畫地寫,一遍一遍地讀(火熱真摯)

俺愛中國 大聲整齊繼續更起勁 (很有感情)

原來都是日本偉人

現在都是中國偉人 (眼睛濕潤)

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誼

作業設計:

課內:謄寫詞語、組詞、理解課文後填空

課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初識文意;教學字詞;朗讀課文,説説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一、課前談話,激發興趣,引入課文

審題:難忘的一課。設問:誰給作者上的難忘的一課呢?這難忘的一課的內容是什麼呢?為什麼這麼令人難忘呢?這些問題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請大家趕快打開課文。

二、範讀課文,初識文意

老師範讀,同學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説一説講了一件什麼事?

(一位船員在一所普通的鄉村國小上了一節令他終生難忘的語文課。)

三、同學自同學字、詞和課文

1、按生字表自同學字。要求讀準字音,記清字形。查字典並結合課文理解詞語。讀課後詞語。

2、讀通課文,考慮:①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

四、檢查掌握情況

1、字音:指名拼讀,直讀生字,注意糾正。

2、字形:説説易錯的字,易錯的地方。

如:“葛”注意筆順,與“藹”區別。“崇”與“祟”的區別。

3、詞義:結合課文理解。

4、讀課後“讀讀寫寫”的詞語,不理解的提出來,大家討論。

5、指名讀課文,回答剛才的問題。

五、朗讀課文,説説這個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再問:難忘的一課是什麼內容?(俺是中國人,俺愛中國!”)

那麼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請你劃出來,並讀一讀。

六、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安排作業

1、謄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質疑,做標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講讀課文;總結全文。

一、複習提問,引入本課時

同學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一)誰來説説“難忘的一課”是怎樣的一個故事?(注意説明時間、地點。)

那麼這節“難忘的一課”是什麼內容?

“俺是中國人,俺愛中國!”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3次)

(二)三次出現在什麼地方?請同學們朗讀課文劃出來。

請同學自身讀一讀這句話出現的地方?怎樣出現的要讀出來。

二、讀講第一次出現

1、指名讀出這句話出現的地方。

2、問:老師是怎樣寫的?(一筆一畫,認真費勁。)

從這“一筆一畫”、“認真費勁”你看出什麼?是怎樣體會的?説明什麼?“俺”這時是怎樣的感受?

(“光復”不久,老師就把自身剛剛學會的祖國文字教給同學,體現了對祖國的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5自然段),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讀講第二次出現

1、自身朗讀第二次出現的地方。

2、問:他們是怎樣朗讀的?劃出這些詞語。

(嚴肅認真,富有感情,大聲地、整齊地、一遍又一遍)

3、談談你的體會,你的理解。

重點理解:“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的真摯的心。”

“火熱的真摯的心”指的是什麼?(強烈的、深厚的愛國之情。)

4、“俺”這時有什麼的感受?(感動)

5、進行感情朗讀訓練。

四、按剛才學法學習第三次出現

1、指名讀。

2、考慮:“俺”是怎樣説的?為什麼“激動”?

3、“俺”這時是怎樣的感受?(激動,被這種強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愛國情意所深深感動。)

4、理解最後兩句話的含義。

問:“俺”這時的全部感情是什麼?(濃烈的愛國情意,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讀訓練。

五、朗讀全文,總結提高

1、説説課文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達了台灣人民及作者的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意。)

2、圍繞這個中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比較詳細?為什麼要這樣佈置?(為了突出中心。)

3、朗讀三次出現的“俺是中國人,俺愛中國”所在的句子,體會思想感情。

六、總結深化

“一國兩制”的政策使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國懷抱;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迴歸祖國。俺想,台灣人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回到祖國的懷抱。因為俺們都是中國人。

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審題,明確寫作對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並運用到寫作中。

3、敍事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

教學重點:

學會審題,掌握通過外形、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物品的方法,並能實際運用。

教學難點

敍事要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摯。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愛之物,你的心愛之物是什麼?把它呈現給大家吧。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愛之物介紹給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現在,老師先給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樣子:形狀、顏色、數量、光澤、質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兩隻眼睛圓圓的,好像會説話的樣子。它坐在沙發的角落裏,靜靜地注視着我們,那樣子可愛極了。

2、它的特點:

特點就是這件事物不同於其他的地方,每種物品都有自己明顯的特點,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讓自己的物品與眾不同,就一定要抓住它的特點。

3、你和它之間有意義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愛之物發生過什麼難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鬧鐘,有一次,你賴牀的時候,它硬是把你叫起來,所以,你上課就沒有遲到。從此以後,你就再也不賴牀了。

4、你對它的感情:

選擇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愛”的,寫作的時候,一定要把這種感情寫進去。

三、小遊戲

一個人説一件物品,另外一個人猜。

四、寫作提綱:

第一步:起一個好聽的題目。

第二步:點出你的心愛之物是什麼。

第三步:描寫心愛之物的外形、特點等。

第四步:寫出你和它之間的趣事或有意義的事。

第五步:結尾,點題。

五、範文

我的心愛之物——字典

我有一個心愛之物,那就是字典!這本字典是我姐姐送給我的。它已經伴隨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護得很好,每天都會去關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觀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紅色;左右兩側有綠、黃、藍三種顏色組成的,上面還印着四個白色的大字:“新華字典”。這本字典長13釐米;寬約9釐米;厚3釐米。字典的價錢約12元,可它的價值遠遠高於它的價錢。

這本字典雖然這麼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時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寫法,我就用音序查字法從字典裏尋出它的芳蹤;有時候看到不會讀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僅如此,我還能在字典裏查出數學的、歷史的、地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識。啊,別看字典這麼小,它的肚子裏藏了這麼多東西,真是讓人既驚訝,又佩服!

字典那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我的老師不就像它一樣嗎?看,老師就像一座知識的寶庫,讓我們隨意獲取;老師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潤着我們。我喜愛字典,更喜愛我的老師。

這就是我的好夥伴——字典,它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希望這本字典能永遠陪伴我!

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4個生字,能借助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從而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聯繫上下文,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文中和現實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鏈接生活中發生的“遇到困難,如何選擇其他方式克服困難”的事例,深刻理解題目的含義,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俗話説:“條條大道通羅馬”,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故事就發生在羅馬。你知道羅馬在哪裏嗎?你還了解到羅馬的哪些知識?(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羅馬的資料)

2、課件出示圖片:瞧,這就是羅馬的城市廣場,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地方。這是通往廣場前面的一條大道,這是廣場的側面風景,這是華燈初上的城市廣場。

這是登塔遠眺時看到的整個羅馬城市的風景。看到這幅圖,你感受到了什麼?是的,這正是課題所告訴我們的──(板書課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學生齊讀課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它所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提示1,學生自學。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出示課件)

3、學生根據提示概括主要內容。(板書:登塔遠眺、克服困難、受用不盡)

三、研讀課文,感悟情感

(一)結合父親的話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1、師:當父親帶女兒伊爾莎登上廣場中央的高塔,目睹腳下的一切,他們看到了──(出示:腳底下,星羅棋佈的村莊環抱着羅馬,如蛛網般交叉的街道,一條條通往城市廣場。)

利用畫面直觀理解“星羅棋佈”“如蛛網般交叉”等詞,也就是──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2、這就是父親帶女兒伊爾莎登塔遠眺時,設法讓她看到的事實,那麼父親這麼做僅僅是為了讓她欣賞風景而已嗎?那父親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呢?

(課件出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如此。假如你發現走這條路不能到達目的地的話,就可以走另一條路試試!

3、指導朗讀:父親的話應該讀出什麼呢?(充滿希望和慈愛)請男同學扮演一下父親來讀。

4、父親的這些教導對作者有什麼影響呢?(第3段)

(二)結合文中事例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

過渡:父親的教導在以後的生活中究竟起多大的作用呢?作者選取了哪幾件事加以説明?

第一件事──自己設計、製作和出售時裝(板書)

1、(出示自學提示2)學生自由讀課文4-11自然段,思考作者遇到的第一次困難是什麼?她怎樣解決?學生讀、交流,自由發言。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

2、學生髮言,總結作者遇到的困難(一家大商場的經理當場就向我訂購了40件,而維黛安太太卻無法在兩星期內編織出40件毛衣。)

3、交流:一下子就有了大商場經理的40件毛衣的訂單,這對於剛剛踏上設計師之路的年輕人來説是一個──(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大喜過望。)可想而知,作者當時的心情是──(興奮、激動)

A.出示句子: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

①理解“大喜過望”的意思,試着用意思相近的詞來替換,如“欣喜若狂”“喜出望外”,並造句。

②指導學生讀出“我”當時異常興奮、喜悦的心情。

B.當作者興沖沖地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維黛安太太時,維黛安太太卻告訴她──(引讀)“兩個星期要四十件?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織這麼一件毛衣,我幾乎要花上整整一個星期時間啊!”當作者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時,維黛安太太卻告訴她──(引讀)“兩個星期要四十件?這根本不可能!你要知道,織這麼一件毛衣,我幾乎要花上整整一個星期時間啊!”

4、師:此時,你心裏在想什麼呢?(3-4人)

預設先讓學生回答了之後,然後分類處理。(怎麼會這樣呢?你都快接受不了了,這對於作者而言,無異於是一個晴天霹靂啊!你心情怎麼樣?)

A.傷心、難過的──你會讀課文裏的哪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呢?

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難道就這樣放棄?此時作者心裏會怎麼想?)

生:既然一個人不行,那我就請別的人來幫忙。

師: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呢?父親的話啟發了你了。你的心情又怎樣呢?

B.有了靈感的、受到父親的話啟發的──你會讀課文裏的哪句話表達自己的心情呢?

半路上,我猛然停住腳步,心想:這種毛衣雖然需要特殊技能,但在巴黎,一定還有別的婦女會織。

5、一個“猛然”一個“一定”,我感覺作者已經找到了“另一條路”了,是嗎?

那“另一條路”指的又是什麼呢?

6、作者走這條路成功了嗎?從哪裏看出來?

引讀: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裏流了出來。(指導讀出時裝的多;讀出作者的自豪;讀出作者的喜悦)

7、看着生意越做越紅火,“我”不由得想起了父親的話,師引讀重點句──。此時,我感慨萬千,如果沒有父親的教導,“我”怎麼會有今天哪!現在,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對父親説什麼?(同桌互相交流)

第二件事──舉辦不是成衣的時裝展(板書)

1、作者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多虧了父親的教導。接着,作者還介紹了她取得成功的哪件事呢?

2、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作者又遇到什麼困難呢?(縫紉姑娘們在另一家時裝店的挑撥下跑光了。)

3、是怎樣克服的?結果──(生答:時裝展如期舉行……前來訂貨的人絡繹不絕。)這時作者又一次想起父親的話,師引讀重點句──

四、迴歸文本,領悟寫法

“舉辦不是成衣的時裝展”這件事和父親的教導有什麼關係?

(開時裝展之所以成功,也和父親的教導密不可分,它和“自己設計、製作和出售時裝”同時印證了父親的教導是正確的。)

①這兩件事都能印證父親教導的正確,但在敍述上有什麼不同?

(第一件事作者介紹得詳細,第二件事作者寫得簡略。)

②這樣處理有什麼好處?(既能點明中心,又詳略得當。)

五、總結課堂,延伸生活

1、師:就是這樣善於另闢蹊徑克服困難,作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時裝設計師。因此,作者在文末發出感慨──

聯繫上下文,説説“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含義。(當一條路走不通時,千萬不能灰心,要勇敢地去走另一條路,就一定能成功。)

2、師: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發現一條路走不通時,我們就要尋找另一條通達羅馬之路。在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也可以談談自己聽到的、瞭解到的事例。(預設回答)

生1:畫畫時,我本來用的是蠟筆,後來紅色的蠟筆用完了,我就改用水彩筆。

生2:叔叔本來開的是時裝店,賺不了錢,後來他就去開了飲食店,生意十分興隆。

師:老師也瞭解到一個事例想和你們分享。(愛迪生的事例)

3、老師還想送一首小詩給你們,請齊讀。(課件出示)

4、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説,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課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結合語境理解“水泄不通、悦耳動聽、哀傷悽婉、千古佳話”等詞語的意思。瞭解成語“四面楚歌”的出處。

2、想象説話,感受名將劉琨在困境中的心境,對他“一曲胡笳救孤城”的智慧之舉產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研讀重點語句,根據胡笳曲所表現的情感,動筆寫家書,體會家人的思親之情。

4、拓展古詩《登幽州台歌》和《春望》,感悟詩的意境,體會劉琨的心情。(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經典的力量)

教學重點:

以故事情節的發展為線索,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説話,對劉琨“一曲胡笳救孤城”的舉動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出示資料——四面楚歌

楚漢相爭時,項羽的楚軍被劉邦帶領的漢軍重重包圍,劉邦讓漢軍唱起楚歌。楚軍聽見四周傳來的楚歌,軍心動搖,戰鬥失敗。最終項羽在烏江邊自刎。

一、一座孤城

1、齊讀課題

釋:胡笳

孤城:孤,孤立無援。課文中的“孤城”就是晉陽城

2、晉陽城是怎樣成為一座孤城的?(板書:一座孤城)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1——2節

交流(兵力懸殊、援兵未到、兵力減弱、糧食減少)

3、出示相關的句子,指導朗讀

有一年,匈奴騎兵五萬人馬入侵,將晉陽城圍得水泄不通。

當時晉陽城裏守軍不過兩千,劉琨一面調集軍隊準備死守,一面派人出城求援。

幾天過去了,援軍還未來到。

城裏的兵力在減弱,糧食在減少。

二、一聲聲長嘯

1、眼看守城即將被攻破,作為總指揮的劉琨怎麼不急呢!(板書:急)

2、劉琨急得寢食難安,一天晚上,他登上了城樓。

(出示:這時,城裏城外一片寂靜,一輪明月掛在空中,月光下,遠處匈奴騎兵的營地隱約可見。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發出一聲聲長嘯。)

劉琨登上城樓,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 (根據課文的描寫交流朗讀)

然而他看不到______、看不到______、看不到______……(交流)

3、出示比較: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

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月亮、沙漠、山丘、晉陽城……

同樣是這些景物,為什麼在劉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

課文的用詞簡單凝鍊,但用意十分深刻。這些景物其實是劉琨內心的真實寫照。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做借景抒情。

此情此景,大將軍劉琨怎不傷感、怎不憂鬱啊!再次指導讀好句子。

4、劉琨禁不住發出一聲聲長嘯(板書:一聲聲長嘯)和“嘯”搭配的詞一般有“虎嘯、海嘯、北風呼嘯”,此情此景,劉琨要像虎嘯一樣喧泄,像海嘯一樣吶喊,像北風呼嘯一樣表白——那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叫聲。(出示:似乎在説:“ _______”。)

(交流)一聲聲長嘯,就是一陣陣“憂”啊(板書:憂)

5、此刻的劉琨,正所謂報國無門,有家無回,他怎麼不鬱悶,怎麼不憂愁,怎麼不傷感啊!結合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體會大將軍劉琨的心情(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chuàng)然而涕下。)

三、一曲胡笳

1、一聲聲長嘯,把匈奴兵驚醒了,也啟發了劉琨,他叫人取來匈奴人最喜愛的樂器,朝匈奴兵營地吹奏起來。(板書:一曲胡笳)

出示:胡笳曲是那麼悦耳動聽,又是那麼哀傷悽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喚久別的孩子,又像是年輕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輕聲讀讀這句話,曲能傳情,胡笳曲裏又有一種什麼樣的情呢?(板書:情)

(交流,變換各種不同的句式朗讀)

(音樂起)聽,這就是悦耳動聽,哀傷悽婉的胡笳曲,那聲聲樂曲就像是——那聲聲樂曲又像是——

匈奴兵聽到那些悦耳動聽,哀傷悽碗的胡笳曲,就好像聽到了——又像是看到——

2、一曲胡笳寄深情,一封家書傳親情,假如你是匈奴兵的父母,你會説——假如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説——假如你是匈奴兵年幼的兒子,你最想説——(分別出示)我親愛的兒子:____

我久別的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慈祥的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請你選其中的一個角色,為遠在他鄉的匈奴兵寫一封家書吧,把你最想説的話寫下。

交流(再次指導讀好課文中的句子)

3、是啊,這胡笳曲就像是這一封封情深意長的家書啊,那是一份思鄉念親的深情啊。正如杜甫在《春望》中寫到(出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dǐ)萬金。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四、千古佳話

1、齊讀第7、8節,體會千古佳話的含義(板書:千古佳話)

2、根據板書誰能來概括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34一曲胡笳 救孤城

一座孤城急

千古佳話 一聲長嘯憂

一曲胡笳情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生字新詞,藉助工具書等理解“嘗”“炙”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學難點:

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準備:

相應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1、《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們班一定有不少同學讀過這本書。那你們知道書中那個温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的大英雄是誰嗎?(板書:關羽)

2、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與“關羽”有關的文言文。不過這篇課文選自的不是《三國演義》而是晉代陳壽所寫的《三國志》。《三國志》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史書。

板書課題:33、關羽刮骨療毒(點名讀、齊讀)

3、過渡: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讓我們先來認真地讀讀這篇文言文,注意藉助註釋或工具書將字音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初讀古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文。

2、學習生字:鏃、炙

3、交流多音字“為”、“中”、“創”的讀音。

4、齊讀課文。

(1)師範讀。

(2)生齊讀。

5、根據課文內容説説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説明

語言教學着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嚐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本節課為了幫助學生讀好古文,我採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教師範讀、領讀,學生齊讀、個別讀等,且每一次讀的要求各不相同。第一次讀要求學生讀準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學生不僅讀準生字的音,還要學會藉助譯文、工具書將多音字讀正確。第三次在老師的範讀下,指導學生讀準停頓,讀出節奏。通過反覆誦讀不僅幫助學生將古文讀正確,讀流利,有利於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時還有助於學生積累詞彙、句式,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古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加深感悟

(一)學習第1、2句話。

1、試着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

2、理解:“嘗”

3、抓住“貫其左臂”“骨常疼痛”“毒入於骨”感受關羽傷勢的嚴重。

4、指導朗讀醫生説的話。

説明

在理解古文的過程中,由於學生還是初學古文,因此在理解時,應不求字字落實,而是指導學生對照譯文註釋自主學習,並努力讓他們把自學到的知識展示出來,儘量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表看法,與此同時,教師只是作適時點撥,隨機滲透一些文言常識及學習文言的一般方法。

(二)學習第3、4句話。

1、理解第3、4句話。

(1)“飲食相對”是什麼意思?(瞭解古文中的句序顛倒。)

(2)理解“割炙引酒”的“引”。

2、再讀句子,注意將句中的停頓讀正確。

3、交流自己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1)抓住“便”體會關羽的毫不猶豫,毫無畏懼。

(2)抓住“言笑自若”體會關羽的英雄氣概。

説明

古文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學的精華之一,但由於文言文距今年代久遠,古今詞句的變異也很大,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學中,教師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搭建一座橋樑,讓學生走進作者的心靈世界,讓他們和課文息息相通,從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根據古文內容,結合圖片展開想像,説説自己彷彿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隨後又讓學生扮一回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其目的是幫助學生融入課文,達到如見其人、如歷其境的境界。

4、交流關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5、簡介關羽

四、小結全文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第33課《關羽刮骨療毒》。全文內容簡短,語言精練。雖然只有85個字,卻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交代得十分清楚,寫得也很傳神,讓我們彷彿看到了三國時期那位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是一篇值得我們反覆誦讀的好文章。

板書設計:

關羽刮骨療毒

貫其左臂失鏃有毒毒入於骨

令醫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4個生字。正確認讀 “斑斕、熾熱、湛藍、充沛、碩大、火炬樹、巨蟒、滲透、聆聽、木薯、強悍、粗獷、篝火、繁花似錦、含情脈脈、目不暇接”等詞語並理解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以示對課文中非洲獨特的自然景觀與風土人情的理解,能背誦課文中一些優美的語句。

3.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寫的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能識別文中“先概述後分述再概述”的寫法,並能運用這種方法寫話。

4.能蒐集有關非洲的其它圖片,在課堂上展示交流。

教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指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非洲的資料。

3.課件準備。

4.設計學生的學習檢測。

教學過程:

一、直接揭題,檢查生字詞。

1.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出示課題《28彩色的非洲》。誰能把課題讀準確?抽幾個同學朗讀。(評價:你不光把課題讀準確了,還知道了題目中的重點詞是“彩色”。)我們學着他,一起把課題讀好!

2.課前,我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文中提到了許多的非洲的景物,會讀嗎?誰能來讀一讀?

出示:(1)熾熱的驕陽 充沛的陽光和雨水 碩大的野花

紅霞般的火炬樹 七彩的巨蟒 粉紅的木薯

紅沙瓤的西瓜 強悍 、粗獷的音樂、舞蹈 熊熊燃燒的篝火 ——指名讀 。(正音:熾、沛、碩、篝等。)

——換詞理解“熾熱 、充沛 ”就是:極熱、充分等。

——藉助圖片認識“ 火炬樹 木薯 篝火”。

——齊讀。

小結:大家不光把這些短語中的生字音讀準了,還抓住了短語中的重點詞,讀得真好!

二、初讀課文,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1.師導:放眼遼闊的非洲,還有許許多多的景物,等着大家去細細品讀。請大家打開課本,認真地默讀課文,用“---”找出課文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對彩色非洲的讚美之情?

2. (1)指名回答出示:“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 “色彩斑斕”(板書:色彩斑斕),能給它找個近義詞嗎?五彩繽紛,五彩斑斕,多姿多彩(理解了這個詞後,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指名朗讀。)

(2)還有嗎,指名回答出示:“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板書:多姿多彩)

(3)讀一讀,比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一樣?(啊的位置不同,第二句抒發的感情更強烈等)

(4)把這兩句話放回文中,你又有什麼發現嗎?(一句是總起段,另一句是總結段;既首尾照應,又呼應課題。)

3.師:課文圍繞“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的世界”(指板書),寫了非洲在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呢?請大家再次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

指名交流:非洲的驕陽藍天(自然景觀)、植物世界、動物世界、日常生活、藝術都是彩色的。(隨機板書五方面內容)

4.師:大家真會讀書!現在看着黑板,你能用自己的一、兩句話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了嗎?(講全面、通順即可) 我們可以先把總起、總結段中的重點詞放在前面,把文章分述的內容放在後面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圍繞“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的世界”,向我們介紹了非洲的驕陽藍天、植物世界、動物世界、日常生活、藝術都是彩色的。)

三、精讀第4自然段,學習描寫景物的寫法。

師: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先去看看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吧!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第四自然段。

1.要求:邊讀邊思考,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非洲植物世界是多彩的呢?讀好後,也用波浪線畫一畫。

2.學生交流:從學生的回答中,隨機出示有關句子,進行教學。

3.教師總的方法:引導學生説一説,你是特別關注了哪些詞語,哪些句子;説説這些詞語,句子好在何處;然後有感情地朗讀好這些句子。

(1)充沛的陽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錦,綠海蕩波,到處是綠色,處處是花海。(指導讀通;理解繁華似錦、綠海蕩波的意思; “滿眼、處處,到處”。體會到非洲是“花海”的特點。再引導學生體會讀好這幾句。可以指名2——3名學生讀一讀。)

(2)無論是鄉村、市郊還是城裏,到處開放着五顏六色的花,不過大多是野花,比我們盆栽的花還要碩大,還要茂盛,還要鮮豔。

(引導學生體會“無論還是到處”師:非洲真是“處處是花海”啊! 不光如此還寫出了非洲花的特點“野花,比盆栽的花還要還要還要”。你體會得真好,把你體會到的用朗讀表現出來。 誰也來讀一讀。)

(3)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為那裏的花開花,草開花,灌木開花,許多樹也開花。(學生找到這一句,談了自己的理解後:一方面承接第一層寫花的多,一方面分述非洲許多植物都開花。學習語言點“( )開花,( )開花” 師:非洲真是一個花的世界啊!齊讀好這個句子。)

(4)芒果樹開的是星星點點的白花,仙人樹開的是金燦燦的黃花,玉蘭樹高擎着白色或白裏透青的玉杯,火炬樹綻放的花朵比綠葉還要多,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從星星點點 金燦燦,體會花的形狀、色彩豐富; 高擎”和“綻開”兩個詞妙在哪裏? 比較:“一棵似一團火,一排是一片霞”和“一棵火炬樹盛開的花朵就像一團火,一排火炬樹盛開的花朵就像是天邊的一片紅霞。”的不同表達方式,理解文章用相對的詞語,簡潔明瞭地寫出了火炬樹開花的豔麗。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多種形式地讀——背一背。

師:走進非洲,就走進了花海深處。師:這麼多的花,這麼多的顏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

(5)到了開花季節,一條條街道,都成了彩色的成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於花海深處。(明白這句話運用了比喻,讀好這句話。)

(6)還有一種叫做花樹的樹,更是妙不可言。遠遠望去,樹上像是開滿了五彩繽紛的花,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卻是滿樹的彩葉,紫的、黃的、綠的、紅的,像含情脈脈的少女,向人們頻頻點頭。(花樹的“妙不可言”妙在哪裏?這樣的樹你看到過嗎?出示花樹的圖片,看着這麼美麗的樹,你想説些什麼呢?再把這幾句讀好——背一背。)

3.教師小結:作者在這段話中,先概述了非洲花的多,再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非洲的樹也開花。那麼作者分別是用了什麼方法,讓我們感受到了這麼多的樹都開花了呢?預設:有排比、有比喻、還有聯想。

4.學完這一自然段,也請學生來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如:作者圍繞“非洲真是花的世界”,向我們介紹了非洲的各種植物開花,特別是樹也開花。)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的表達方式和構段方式,遷移運用。

1.師: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課前,我還請同學們蒐集了許多非洲木雕面具的畫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注意觀察:這些木雕面具都有哪些形狀,哪些色彩?看着這些木雕你有什麼想法呢? 請模仿課文第四自然段用先概述後分述的寫法,用上比喻,排比或聯想,來寫一寫吧!出示:非洲的( )是( )的。

2.師生評議。(投影出示,找到分述的句子,評議裏邊是否用上了比喻,排比,聯想。)

3.教師總結:是啊!説非洲是彩色的世界在於它的色彩斑斕,更在於它的多姿多彩!讓我們再一次來欣賞這彩色的非洲吧!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感歎句。齊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