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07W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一

教材説明

本次語文七色光圍繞本單元主題設計了四部分內容:一是練,是有關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訓練。教學時不必向學生講術語,只要求學生能説清楚句子中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種寫法有什麼好處,並能結合實際靈活運用即可。二是日積月累,包括趣味填空,目的是積累一些和自然景物、自然現象有關的四字詞語。要求學生能背誦下來,並能再列舉出幾個這樣的詞。此外還包括名言警句,這兩句都是關於立志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勇於探索的名人名言。課前可佈置學生廣泛收集這方面的名言,在課上交流。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名言,加深對名言的理解。三是知識窗,是有關神話傳説“嫦娥奔月”的故事,課前可佈置學生蒐集一些類似的小故事,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四是大家一起來,內容是向同學展示和介紹自己蒐集的有關傑出人物發明創造,刻苦鑽研的故事,引導學生在交流和學習中,樹立遠大理想,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大膽創新,積極動腦,敢於發明創造的精神。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和名言名句,培養學生理解和蒐集詞語、佳句的能力。

2、閲讀短文,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

3、激發學生積極動腦,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蒐集和本單元主題有關的詞語、名言、小故事。

2、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大膽創造,勇於奇思妙想的精神。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和本單元主題有關的詞語、名言、故事。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練。

練習前讓學生明確題目的要求,並複習一些常用的比喻詞,並讓學生舉一個比喻句的例子。

練習時可讓學生自由讀句子,體會句子中是否運用了比喻或其他修辭手法,並説説把什麼比作什麼,體會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練習後可讓學生仿照練習自己説兩句這種形式的句子。鞏固理解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

2、日積月累。

名言警句可讓學生先讀一讀,然後理解,最後指導背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交流一下課前蒐集的有關立志,促人積極向上的名言,培養學生積累語言,調動學生敢想、敢做的創造精神。

3、知識窗。

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這個小故事,然後指名請學生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訓練學生的複述能力,最後交流課前蒐集的民間傳説小故事。使學生感受前人的大膽想象,創編出這麼多膾炙人口的生動傳説,激發學生奇思妙想的精神。

4、大家一起來。

⑴課前先讓學生讀懂書上的提示,明確本次的活動內容。

⑵佈置學生按要求蒐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準備開會交流。可先組織學生成立小組,然後把蒐集到的資料按着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自己小組的特點。如可引導學生為圖片編寫解説詞,編輯手抄報,練習背誦,表演蒐集的小故事等。彙報的形式由學生自己確定,教師不必過多參與,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成果展示會。

①各小組彙報自己的成果。

②其他小組談談自己的感受與收穫。

③評選出最佳成果,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予肯定,達到本單元主題學習的目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11個生字。

2.知道本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瞭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關懷人民的美好品質。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課前準備

蒐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

關於“花山”的背景資料。

教學過程

↘自由讀課文,認清生字生詞,自主提出不懂的問題

比如:

(1)毛主席為什麼要請羣眾回來碾米?還給羣眾沏茶喝?

(2)毛主席説服警衞員的那段話怎麼理解?

(3)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

(4)這篇課文表現了毛主席怎樣的優良作風?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板書:請羣眾回來碾米,給羣眾沏茶喝,幫母女倆推碾子。)

↘再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比較深刻的。句子

(建議:畫出毛主席對警衞員説的一段話和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留待再讀時深入理解;其餘語句可引導學生自己去體會理解。)

↘進一步自學課文,並根據自己提出的問題,挑選課文中的某一部分來練習朗讀,解決問題

↘在四人小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從毛主席讓警衞員請羣眾回來碾米和給羣眾沏茶、替母女倆推碾子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來,他不願為自己一個人的工作而耽誤全村羣眾吃飯,還給羣眾沏茶喝,幫他們推碾子,充分表現出毛主席關心羣眾,把自己視為羣眾中的普通一員的好作風。)

(從毛主席教育警衞員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來。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衞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這也説明毛主席充分認識到人民羣眾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願意和羣眾打成一片。)

(理解最後一句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説説老人為什麼會説出這樣的話。)

↘課外延伸

讓學生拿出自己蒐集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可也談談自己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寫一篇讀後感。

部編版國小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能發現細心、長期觀察的樂趣所在。

3、能背誦“日積月累”部分。

教學重難點

自己發現和運用識字方法,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教學媒體準備使用

準備“爬山虎”圖片,提前佈置學生觀察感興趣的事物。

教學過程

一、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⑴自由讀記,標出本組所學生字。

⑵小組讀認,讀中正音。

⑶全班交流讀,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聽寫詞語,注意書寫正確規範。(自我表現)

4、選擇兩個詞語造句。(小組交流)

二、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⑴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⑵齊讀。

⑶同桌互讀,一人隨意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疑説話:

⑴提出不懂的詞語,共同交流解題。

⑵自由選擇一組詞,説一段話。

三、我的發現

1、出示“爬山虎”的圖片,自主觀察,交流發現。

2、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發現作者細膩之處。

3、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這麼細緻、具體?

4、分角色讀“小林”“小東”的話。

5、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課後從其他閲讀材料中摘錄類似的語句,積累在摘抄本上。

四、成語故事

1、認識事物需要對某一事物進行細緻、長期的觀察,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學生通讀故事,瞭解故事內容。

3、故事中的哪些語言給你特別深刻的印象?

4、文與可的筆下為什麼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明白“觀察”與成績的必然聯繫。)

5、交流成語含義。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説明“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日積月累

1、有人對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作了細緻的觀察,編了一首歌。先聽老師唱唱。

2、學生小組內讀讀,解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老師巡迴傾聽,給予幫助。

3、抽讀正音。

4、細讀,你發現這段話有哪些特色?哪些詞句用得特別精妙。

5、熟讀成誦,吟唱成誦。

6、拓展:課後有興趣的話,用一種花名,依照短文的句式説兩句話。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2、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後果,進一步感知作者敍述故事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聯繫全文內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認識孔明、周瑜這兩個人物的特點。

4、幫助學生認識“瑜、曰、吾、晌、囑、擂”;會寫“曹、瞞、吾、囑、勿、詐、擂、吶”;理解“妒忌、軍令狀、遲延、調用、奇謀、神機妙算、欣然而立、軍中無戲言”等詞語。

5、引導學生課外閲讀,把對名著《三國演義》的認識加深、擴大。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閲讀《三國演義》中有關孔明借箭的內容資料。

2、查閲蒐集介紹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關資料。

3、船模型及相關的演示材料。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各種方法,把課文讀通順。

2、學習生字新詞。

3、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結構。

4、介紹文章的背景、人物。

教學過程:

—、揭題激趣。

1、啟發入題,瞭解出處。

《孔明借箭》這篇課文節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刪改。是—篇歷史題材的課文。學習本文時,首先要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怎麼樣。

2、簡介背景,瞭解人物。

(1)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裏幫助作戰,《孔明借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歷史階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之前。

(2)瞭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係如何?(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諸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課文通過孔明借箭一事,讚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二、自讀課文。

1、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請教老師和同學,讀通課文。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2、自學生字新詞(劃出生字新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3、填空練習,瞭解大意。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並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閲讀、思考,能聯繫上下文説説作者為什麼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閲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鬥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説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麼?為什麼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着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閲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按照遊覽“三味書屋”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麼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麼?

⑵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⑴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麼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⑵自讀2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鞏固複習所學的生字詞語,積累“譬如”等詞語,積累名人名言。

2、瞭解常見的説明方法。

3、閲讀短文《火箭為什麼能飛行》。

4、習作: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題寫——篇習作。

5、學寫毛筆字“歧”跑”“站”。

教學難點:

1、瞭解説明文的特點,掌握常見的説明方法,並能夠正確地運用。

2、展開豐富的想象,想象要大膽、合理。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詞語超市

1、學生自由讀“詞語超市”中的詞語。

2、教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再強調。

字音:“譬”讀作“bì”,不是“bì”;“善”“屬”“鼠”“罩”“質”“宙”是捲舌音,“嗇”“藻”索”是平舌音。

4、學生再讀詞語,在讀中積累詞語。

5、學生動筆抄寫要求寫下寫的詞語,教師巡視輔導。

6、用喜歡的詞語説幾句話。

二、金鑰匙

1、指名讀文中的語段。

2、指名反饋:金鑰匙中為我們介紹了什麼知識?(説明事物的。時候,可以運比較、列數字等方法)

3、教師以文中的句子為例,引導學生體會運用説明方法説明事物的好處。(更加地形象、生動)

4、教師小結:我們在介紹某些事物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運用這些説明方法

5、練習:運用比較,列數字等方法向別人介紹我們的學校或學校的大操場。

三、名人名言

1、學生自由讀,把句子讀準確、讀通順。

2、教師出示下列字詞,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3、學生再讀。

4、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每句活給我們的啟示。

5、指名反饋。

6、教師小結:同學們,這些名人名言言浯簡潔卻藴涵着深刻的哲理。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科學,時常懷有—顆好奇心、耐心,謙遜地待人待事。

7、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熟讀成誦。

8、所説你平時還積累了哪些名人名言,最欣賞哪一句。

四、自主閲讀

1、教師展示火箭升空、飛行的圖片或者錄像。

2、教師導:同學們,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看着火箭升空、飛行,你們有什麼疑惑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大人膽質疑)

3、教師小結:同學們想知道的東西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子解一下火箭為什麼能飛行。

4、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火箭為什麼能飛行?

5、指名反饋。(氣體同樣也有反衝作用,火箭就是靠燃氣的反衝作用前進的。燃氣向下噴的時候,火箭就向上升) 。

6、教師引導:同學們,為了把這個問題説明白,作者是怎麼做的呢?(引導學生閲讀“閲讀提示”,從中受到啟發)

7、指名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作者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把問題説清楚的呢?(作者先提出問題,然後藉助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相類似的事物進行推理、説明)

8、學生選擇自己員感興趣的段落讀一讀。

五、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同學們,科舉就是這樣神奇,科學家不僅發明了飛機、火箭,還把人類送上了月球。同學們把自己對事物的好奇心作為起點:不斷地努力,為科學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六、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超市中要求抄寫的詞語。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深刻感受老漢危急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自己扛起來的人格與精神。

2、積澱情感,讓學生在情境與氛圍中感情朗讀課文,得到語感的有效提升。

3、理解內容,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4、在語言情境中,體驗生命的意義,促進生命的成長。

教學重點

領悟老漢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題目所藴涵的深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課前準備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要上一節什麼課嗎?(生:語文,橋)你們猜猜我是教什麼的老師?(生:語文)你們猜猜除了語文我還教什麼?(生:數學,音樂……)告訴你們吧,我除了教語文外還教同學們做人,做個什麼樣的人。你們覺得我會是個什麼樣的老師?願意和老師一起上這節課嗎?很高興我們有這四十分鐘的時間瞭解認識,讓老師把你們牢牢記住好嗎?我也爭取儘量多的記住你們。準備好了嗎?那我們開始上課。

二、新課學習

1、回顧全文

一邊快速瀏覽課文,一邊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本文主寫的是一位黨支部書記老漢為了救鄉親而犧牲了自己和兒子的生命的故事。)

2、分析品讀

本篇故事的主角是誰?像大家介紹一下。(生:村子的黨支部書記,老漢。)

如果故事的發生是部連續的影片播放,那麼老漢出場是怎樣的形象?請找出描寫老漢的詞句,並結合當時的環境細細體會,把所思,所感批註在旁邊。(生自主學習)

彙報交流:

木橋前,沒腿深的水裏,站着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師點撥:“擁戴”是什麼意思?人們為什麼“擁戴”他?老支書第一個來到這座逃生的木橋前,他為什麼不先逃生?他來幹什麼?把你理解的老漢讀出來。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着雨水。他不説話,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師點撥:這句子中有個五個字的比喻句,你們發現了嗎?説他像座山,你們在山的面前是什麼感覺?老漢盯着亂哄哄的人們,他可能在想什麼?

就這樣的黨支部書記老漢,課文一共寫了他幾次説話?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該怎麼樣讀?小組合作交流,找到相關的句子並理解朗讀。

彙報:

生:一共出現了四次。

老漢沙啞地喊話:“黨員排在後邊!”

老漢冷冷地説:“可以退黨到我這兒報名。”

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

師:老漢聲音為什麼會“沙啞”?這是老漢第一次説話,有幾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三個感歎句),讓你感受到什麼?

為什麼老漢要大聲説話?

他為什麼這麼着急?

生:……

師:説到點子上,洪水太大,時間就是生命,所以這麼着急,你從哪裏知道水大?

生:“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羣受的野馬,從山谷裏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師:這是一個比喻句,誰能説它的本體和喻體?

師:老漢為什麼會“冷冷”地説,從“冷冷”你又可以知道什麼?

生:……

師:第三次説話他是在對誰説,他為什麼兇得像豹子?

生:對他的兒子,

師:你從哪知道的?

生:課文後面部分,(讀)“五天以後,洪水……”

師:他對自己的兒子比對別人更兇,兇得像豹子,是不是他真的不愛自己的兒子?他是鐵石心腸?

生:不是。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引導感受父愛)

生:(讀)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突然,那木橋轟地一聲塌了。小夥子被洪水吞沒了。

師:是呀,從這裏我們感受到老漢很愛自己的兒子,但他更愛……

生:人民羣眾。

師:老漢似乎要喊什麼,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

師:整篇課文中,老漢都是兇巴巴的,但老漢對所有人的愛都是真摯的。在最後時刻,“老漢似乎要喊什麼……”思考一下,老漢可能會喊什麼,並把它下來。

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並寫下來)

師:把你剛才寫的有感情地讀出來。

師:彼岸的人們,只看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面對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們多麼希望——能再見到老支書和他的兒子,可是眼前卻只有——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們多麼希望——能發生奇蹟,可是眼前卻只有——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彼岸的人們多麼希望——發生的一切只是一場夢,可是眼前的這——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卻告訴他們洪水真的奪走了他們敬愛的老支書的生命。

師:這就是黨支部書記的老漢,他大公無無私,先人後後己,愛護人民羣眾勝過愛自己的兒子。

生:(朗讀)

師:(讀)五天以後,洪水退了。

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着,來這裏祭奠。

她來祭奠兩個人。

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課文的結尾才揭示了老漢與小夥子的關係。如果我們把這個部分去掉,或者你當初還沒有讀到這個部分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呢?

來祭奠老之書和他兒子的都會有誰?面對洪水過後滿目滄痍的大地,回想五天前那驚心動魄的場面,被救的一百多人一定會熱淚盈眶滿懷深情地説一句:

生:……

(引導學生體會這樣佈局,讓人有一種意想不到的震撼,讓人對老漢更油然而生敬意,讓人有了更深的感動。)

三、領會“橋”之真諦

師:讀了課文,我想此時老支書的形象一定牢牢地定格在了你的心間。文章是緬懷老支書的,可是卻取了一個這樣的題目——《橋》,同學們,此時你們眼中的這座橋,還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木橋嗎?

(提示)橋一般修在哪裏,它有什麼作用?

師:橋和老漢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體味詩的意境之美

2。詩意的多解性

3。理解作者寄寓於詩中的情感及人生哲理

4。詩人的形象

教學過程:

導語:山水詩是中國古代詩歌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滁州西澗》就是山水詩中的名篇,也是韋應物七言詩中少有的佳作。詩作不僅描繪了美麗的自然之景,也寄託了詩人的情感,闡發了人生哲理。

一、文學常識

1。山水詩: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產生於魏晉時期,興盛於唐朝。詩人通過描寫山水,表達思想情感,寄託政治理想,闡發人生哲理。

2。韋應物:唐代詩人,因做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背景

詩人時任滁州刺史。詩人眼見唐朝政治日漸腐敗,想要改革又無力迴天。因此,常有歸隱之心。

四、賞析

1。獨:獨自。表現了作者怎樣怎樣的心緒? ——無人相伴,只能獨自一人徘徊在西澗邊上,表現了作者孤獨彷徨的心緒。

2。憐:憐愛,愛惜。幽草:幽深的草叢。這是從哪個角度寫的景物? ——視覺角度。草叢幽深,色彩清麗。靜景。

3。深樹:樹陰深處。這句詩告訴們,除了幽草之外,西澗邊還有哪些事物? ——這句詩告訴我們,西澗邊上不僅有幽深的草叢,更有高大茂密的樹木。

4。第二句是從哪個角度描寫的景物? ——是從聽覺的角度寫的景物,是動景。黃鸝隱藏於茂密的樹陰中,只聞其聲,不見其形。

5。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這兩句詩一寫靜,一寫動,一個從視覺的角度描繪了清麗的`色彩,一個從聽覺角度摹了清脆的鳥鳴,兩句詩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流露了詩人恬淡的胸懷。

6。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產生的江河水位上漲的現象。按道理,應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應該是“雨帶春潮”,可詩人卻説“春潮帶雨”,這是為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是詩人的主觀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彷彿春雨都是由它裹挾而來。這樣寫就形象地表現了春潮的速度與力量。

7。這句詩中的“晚”字點出了作者獨遊西澗的時間,另一方面也增強了西澗環境的幽靜感。

8。野:野外,郊外。渡:渡口。自:自在,隨意。橫:成橫狀,橫着。最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圖? ——最後這一句詩,用“野”“無人”,寫出了一片荒涼之意。系在岸邊的渡船上也沒有人影,一個“自”字描繪出渡船在春潮春雨中自在橫斜的情景,有一種自然的美感。詩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自”字,舟“自”橫,幽草又何嘗不是“自”生,黃鸝鳥又何嘗不是“自”鳴,春水又何嘗不是“自”來?詩歌尤其詩的最後兩句,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清幽靜寂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恬淡自適(如那葉任意橫斜的小船)的意趣。

9。意境:境,就是環境,意,就是情感。詩人通過描寫環境(景物),來表達一種思想情感,這種帶有濃郁的詩人主觀思想情感的“境”,就叫“意境”。“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讀了這首詩,我們的心頭是不是湧起了陣陣涼意?國為它為我們營造了一種蒼涼的意境,表達詩人的淒涼、孤獨、寂寞之感;“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讀了這句詩,你是不是感覺胸懷無限開闊?因為它為我們營造了壯闊豪邁的意境,表達了詩人胸懷天下席捲宇宙的雄心壯志。

10。詩意:有爭議。比較常見的説法是,詩人對唐朝中期的政治腐敗非常不滿,但又無力改革,因為官職太小。他覺得自己不在其位,不得其用。這正像那隻在春潮中橫斜的小船:按説春潮來臨,渡口的船隻應忙碌起來,但因這隻船在郊外,無人擺渡,閒置起來。詩人自己雖任刺史,但也因官職小,無所作為,因此,詩中藴含着詩人不在其們不得其用的憂傷。

11。讀了這首詩,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詩人?——他在幽閒地漫步在西澗邊上,雖然春雨襲來,他仍然不慌不忙。草自生,鳥自鳴,雨自下,水自流,舟自橫,人——詩人,自在。但是,在這自由在外表下,我們看到了一顆為國事而憂傷的心。

小結:

寫作特色

1。寫景如畫,閒遠疏淡,清麗幽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