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42W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過程與方法:

安裝用重力拉動的小車;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係的實驗;用實驗數據驗證自己的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注重獲取證據,用證據來證明觀點。

【教學重點】

做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關係的實驗。

【教學難點】

用實驗數據驗證推測。

【教學準備】

實驗小車一輛、粗線一根、掛鐵墊圈的小鈎子一個、鐵墊圈若干、秒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小車,提問:你有哪些方法讓這輛小車動起來?

(推、用繩子拉)

2、揭題: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研究用繩子拉的小車,

板書:我們的小纜車

二、安裝小纜車

1、提問:要把這輛小車改裝成小纜車,能改裝嗎?

説説看怎麼改?

2、學生動手操作:將粗線綁在小車上。

3、提問:這樣的小纜車需要什麼力量才能把它拉動?

4、提問:請你仔細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嗎?説説為什麼。

5、學生交流討論:在繩子上掛重物,讓重物拉動小車。

6、出示掛鐵墊片的鈎子和墊片,讓學生安裝小車。

三、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關係

1、提問:剛才大家在用墊圈的力量拉動小車,發現用了幾個墊圈可以拉動小車?

學生説出不同的個數

2、很多小組的數據都不一樣,為什麼?可能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3、學生交流討論:

①可能每個墊圈有點差別。

②放墊圈要一個一個放上去,直到小車動起來為止。

4、學生實驗,獲得數據。

5、提問:剛才我們已經用實驗獲得了數據,知道用多少個墊圈的力能使小車動起來,那你認為拉力的大小和小車運動有什麼樣的關係,如何用實驗證明?

學生交流討論,推測:拉力越大,小車的運動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的運動速度越慢

提示:

(1)、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

(2)、每次多個多個增加墊圈,觀察和記錄小車的運動是怎樣變化的。

6、指導學生看71頁記錄表

7、學生實驗

8、交流彙報

四、小結

1、拉力越大小車運動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車運動的速度越慢

2、要獲得準確的數據需要多次重複實驗。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xxx

科學概念: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

經歷設計種子發芽實驗的過程,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對實驗觀察的愛好

教學重點:

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

教學難點:

學習運用對比實驗中控制某個條件的方法,研究影響種子發芽的條件。

教學預備:

綠豆種子若干,實驗計劃單。

教學過程:

一、討論種子發芽的'條件:

1.談話導入:植物的一生是從種子發芽開始的。那麼,同學們談一談種子發芽需哪些條件呢?

2.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後,談自己的觀點,教師摘要板書。(預設:要種到土裏獲得養料,需要澆水,需要合適的温度,需要陽光,需要空氣等。這時候教師不要給予取捨,保留學生的各種觀點)

3.師:大家談了自己看法,我們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二、設計種子發芽實驗:

1.師:該怎樣用實驗來證實呢?大家説説要注重什麼?

2、師點撥:為了把實驗做好,建議大家選擇自己最想研究的一個條件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設計好實驗方案。

3.學生自由選擇研究內容,及時進行統計。(預設:水組,光組,温度組,土壤組等。)

4.以其中一個組為範例,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計劃。

(1)你們想研究什麼問題,你們計劃怎樣做?

(2)你們預測結果會是怎樣的?

(3)你們的研究中,改變了什麼條件?

(4)哪些條件是沒有改變的?

(5)怎樣知道改變的條件是不是對種子發芽產生了影響?

(6)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還應該注重什麼?

三、閲讀書種子發芽實驗內容:

1.閲讀教材上的舉例(提示:選大小差不多的綠豆種子,分別放在兩個盒子裏,每盒放入2-3顆綠豆,並墊紙巾。

2.教師分發記錄表,共同討論如何進行記錄實驗報告。

3.將對同學完成的實驗報告進行評價。

四、佈置作業;

1.學生認真完成種子發芽實驗報告

教學反思:

xxx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模擬月相變化的實驗。

2、連續一個月觀察月亮,給月亮記日記。

3、觀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動,並且給月亮的移動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

1、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運行模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堅持做長期觀察。

2、能夠克服恐懼感。

3、能夠實事求是地觀察。

教學準備 :

學生準備:月相觀察記錄本,月相觀察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前一個月我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觀察月球的,你的觀察怎樣?

2、今天我們來學習整理下我們的觀察記錄。

二、學習新課

1、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1) 你看過月亮嗎?你還記得它是什麼樣子的嗎?

(2) 畫出你記憶中月亮的形狀。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1) 裝實驗裝置,分小組實驗。

(2) 觀察模擬的月相變化。

(3) 小組交流、描述實驗現象。

3、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 把我們的觀察記錄資料整理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2) 分享交流我們的記錄,比一比誰記的、最準確。

(3) 小結:月相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發生變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個月中月球的位置變化兩種情況。

4、閲讀:月球相對於太陽的位置變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總結應用

(1)小結課文。

(2)課後繼續觀察月球的運動,你還能發現什麼?

國小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土壤中有什麼》是在三下《混合》單元的《研究土壤》和四下《巖石和礦物》單元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教材第一部分“尋找土壤的成分”分三步進行,觀察新鮮的土壤、觀察乾燥並弄碎的土壤、土壤沉積實驗。讓學生明白土壤中有肉眼看看得見的物質,也有肉眼看不見的物質,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

教材第二部分“土壤和生命”通過一幅圖生動地描述了土壤與生命的關係。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外力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使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2、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

3、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着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説,重的顆粒先沉積,請的顆粒後沉積。

4、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尋找土壤的成分。

2、用沉積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顆粒的大小分成幾層。

3、綜合各種方法獲得的信息,獲得對土壤成分的正確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土壤對生命以及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瞭解土壤是由巖石風而成的大小不同的顆粒、動物、植物殘體,以及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組成。

教學難點:土壤和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準備:為學生準備新鮮濕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小鏟子、塑料盒、報紙、放大鏡、圓柱形玻璃瓶、鑷子、小棍、水、牙籤。

教師演示:小黑板幾塊。酒精燈、石棉網、玻璃片。

(四)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引入

師: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實驗材料,猜測一下,我們今天會研究什麼?(研究土壤)

師:“土壤”我們在三年級研究過,四年級學習巖石時也提過,你們知道土壤中有什麼?

板書:“土壤中有什麼”這節課我們又會有什麼新發現呢?翻看課文,讀課文第一段。接下來我們就來研究土壤中究竟有什麼? [複習舊知,引導學生對土壤作更深一步的研究,激起探究的慾望。]、

二、尋找土壤的成分

師:這是一份剛從地裏挖來的新鮮土壤,把它倒在一張白紙上。材料員拿出白紙放在桌子中間,再把新鮮的泥土倒在白紙上,同學先用肉眼仔細觀察,再用放大鏡觀察,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書本第3頁的表格中。

學生分組研究土壤。

彙報:你們小組有什麼發現?(有水分、動植物活體或殘體、沙子、黏土、腐殖質等)。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提出並識別晝夜對鬱金香、合歡樹等的影響以及時差對人的影響,並設法這些問題可能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2、能用圖表記錄晝夜交替對動植物的影響,如用圖表記錄蒲公英的變化;

3、能設計一些調查活動,回答和解決哪些動物適合晝間活動,哪些動物適合夜間活動;

4、會描述生物每天在行為或特徵方面的變化,如夜行性動物的行為、某種植物和花的變化。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的動物適合晝間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動物適合夜間生活,如蝙蝠、貓頭鷹等;

3、建立事物之間存在普遍的聯繫的初步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到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奇妙影響,並以一定的方式讚美,如美文等。

教學準備:

有關晝夜對動植物產生影響的圖片或影像資料,明暗對比明顯的紙盒。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1、生活中有些現象很奇特,比如:我們到了晚上想睡覺,早上沒人叫卻也會按時醒來,夜來香傍晚時花朵才會綻放,發出陣陣香氣,這一切都與什麼有關呢?到底是什麼在影響動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學生髮表各自意見。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二、探究晝夜對植物的影響。

1、觀察鬱金香、合歡樹、酢槳樹、牽牛花、夜來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時段的圖片(媒體出示)。思考: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麼變化?是什麼在影響着它們發生變化?

2、學生討論並交流。

3、從這些植物的'變化中可以發現什麼規律嗎?

4、學生討論並交流。

5、小結:每種植物的生活習性都是受着節律的支配,這種節律有時按24小時變化着,和鐘的週期一樣。這種影響植物的節律我們也稱作生物鐘。

6、正因為晝夜對植物的影響,有位科學家就利用不同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做了一個花鐘。(多媒體展示有關花鐘的詳細內容)

7、我們能不能利用晝夜對植物的影響規律來改造植物,比如,讓鬱金香在晚上也能開花。

8、學生討論並交流。

三、探究晝夜對動物的影響。

1、既然晝夜對植物有影響,那麼對動物也有影響嗎?能不能舉例説明。

2、學生交流各自解釋。

3、多媒體展示:獾、蜻蜓、壁虎、貓頭鷹、刺蝟、狐狸,這些動物哪些在晝間活動?哪些在夜間活動?

4、學生交流各自見解。

5、我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瞭解答案?

6、學生討論、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師生共同確定研究方法並進行調查訪問。

8、交流調查訪問結果。

四、探究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1、蝸牛、螞蟻等動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動,哪些是在夜間活動。

2、我們可以採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研究?

3、學生討論並交流研究方法。

4、學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發現。

作業:選擇一種夜間活動的動物,查資料瞭解它為什麼喜歡在夜間活動,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合作製作簡易的科學探究所需的生態瓶,並對生態瓶中生物關係作出科學解釋。

2、知道科學探究涉及提出問題、解答問題,能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正確修訂自己的探究方案。

3、實際生活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所遇到的現象作出判斷和解釋,並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生活水平。

4、樂於與他人合作與交流、尊重事實、珍愛生命。

教學準備

1、生態瓶(缸)樣本(或相關圖片、課件)。

2、供學生實驗所需的小型水生動植物及玻璃或透明塑料容器。(教師課前準備小型水生動植物,學生自備容器。農村學校可在教師帶領下到淺水池塘或水溝現場採集水生動植物。

3、清潔砂、水、水槽、毛巾或衞生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出探究問題:

1、複習引入:池塘生物羣落是怎樣保持生態平衡的?

2、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模仿自然界的池塘做一個簡易的小生物瓶,要如何選擇水生生物種類?

3、讓學生拿出自備的容器,如果讓你用手中的容器做一個小生物瓶,你認為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4、出示生態瓶(缸)樣本,如果將生態瓶放在教室的講台上,你認為動植物能正常生長嗎?為什麼?

二、制訂活動方案

1、學生根據剛才所見的生態瓶樣本,分小組討論製作小生態瓶應該準備什麼材料,按照什麼步驟進行製作?

2、小組討論,將所需材料名稱填寫在39頁空框中,製作方法和步驟記錄在草稿紙上。

3、小組彙報。閲讀課本39、40頁製作步驟,與自己選用的材料和步驟進行對照,補充遺漏的材料,更改不科學的材料。

4、小組討論課本上提示性語句所反映的問題:為什麼生態瓶內要裝沙?為什麼要選擇無污染的河水或池塘水,城市學生用自來水做實驗為什麼要放置24小時以後才加入生態瓶內?生態瓶中的小動物為什麼要選擇小型健康的動物?

生態瓶製作完成後還應注意哪些方面因素來保證生態瓶中生物正常生長。

5、分小組展開討論。

6、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集體訂正、教師小結評講。

7、學生將討論結果記錄在課本40頁空框內。

三、繪製生態瓶製作圖

1、學生根據所學,初步設計繪製小生態瓶設計圖。

2、各小組展示自己的小生態瓶設計圖,相互交流經驗

3、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四、課外參觀實踐

學生參觀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銷售店,向專家請教,查閲書籍或網絡資料,對自己小組繪製的小生態瓶設計圖進行修改完善,將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製作小生態瓶。

1、學習小組各成員講述參觀實踐活動所見所聞。發表自己修改設計圖的意見。

2、教師展示水族館、水族箱(生態缸、掌中缸)相關圖片或播放錄像(課件)。

3、小組討論修改設計圖。

4、各小組彙報修改小生態瓶設計圖的內容和原因,相互取長補短。

5、各小組有秩序地在講台前方不同位置領取不同的材料。

6、分小組按制訂的方案和設計圖有步驟地製作小生態瓶,教師巡迴參與制作活動,對有困難的小組適當指導。

二、交流和講評。

1、做好了的小組展示給大家看,大家認為合格者,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在課本上規定地方畫三面小紅旗。評選小生態瓶設計得既有科學性又有藝術性的小組,該小組所有同學可以畫四面小紅旗。

2、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簡要小結和講評。

三、課外實踐活動安排。

每位同學由家長陪同,在家鄉池塘採集小型健康生物活體和無污染水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生態瓶,保證水生生物存活一週。

四、安排準備“自由研究”課堂教學

對學生“瞭解池塘水質對池塘中水生生物有什麼影響”、填寫“自由研究”調查表的進度進行抽查,要求學生下一節課將“自由研究”調查表帶來。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能針對探究木材的特點提出觀察試驗的大致思路,並能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觀察試驗;知道探究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區分什麼是假設,什麼是事實;能對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評議,並與他人交換意見。

2、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觀察試驗結果;意識到不合理使用木材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瞭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教學重點:在探究木材特點的觀察試驗中體驗合作與交流

教學準備:各種各樣的木材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談話;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家中的傢俱嗎?一般的傢俱都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自由回答,從而導入新課。

活動二

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同學們帶來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種的木材,讓學生談談蒐集過程中的體會。

探究過程;

1、提出關於木材的問題

(1)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你想研究關於木材的哪些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講問題一一板書出來。

(3)讓學生根據研究方向進行分組,研究興趣相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

3.對所選的問題盡心分組研究

(1)小組同學共同制定研究計劃。

(2)彙報研究計劃,其他小組提出有效計劃

(3)各小組在其他小組建議的基礎上,對原有研究計劃進行適當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師進行試驗前的指導,提出指導性的意見,提醒學生注意試驗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學生進行實驗活動

4、各小組進行實驗成果展示

(1)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學記錄、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師、其他組同學進行適當補充。

5、進行二次交流,獲得認識。

(1)教師提出要求;對各組同學的研究進行彙總,有哪些收穫?

(2)總結;木材的共同特點。

6.認識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樹長到成才的時間材料。

(2)認識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對木材的浪費情況。

(4)小結;木材生長期長,來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7、創新想象有什麼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學生自由想象

(2)20年後木材的展望

(三)自由活動

1、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分成兩組;一組觀點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製品,另一組觀點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製用品。

2、學生充分展開辯論活動

3、教師針對同學的辯論進行總結

(四)拓展活動

調查:一天中,一箇中等規模的飯店共用掉多少雙一次性木筷?照這樣計算,一年會用掉多少木材?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1、《測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章《運動和力》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安排是先讓學生認識感受幾種常見在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然後深入研究力與運動的關係。而本課是讓學生學習測量力的大小,既是對力的概念更深入瞭解,同時也是為深入研究力做準備,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本節課讓學生認識彈簧測力計,瞭解測量力的大小是適時的。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還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彈力的認識。

2、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使用工具來解決接下來要碰到的問題。這節課的價值在於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並且在這個能力培養在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很多未知的事情可以通過自己的探究學習去解決,這也是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和信心。

學情分析

學生們對力和彈簧測力計其實並不陌生,他們有着自己的感性經驗。學生很容易説出生活中常用物理量的多少,比如1釐米有多長、1秒鐘有多長等問題的答案,但很少有學生知道力的大小是如何測量的,力的單位是什麼,甚至不清楚力的大小應該怎樣表示。

在前面的科學學習中,學生已經學會使用尺子、温度計、量筒、天平、鐘錶等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基於此在《測量力的大小》一課中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技能發展需要的,對各種測量工具的回顧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繫,初步建構有關“測量”的知識框架。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性質製成的;力的單位是“牛頓”。知道測量不同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相應的測量工具。

過程與方法目標:

動手操作,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同時學會製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樂於統計梳理已有知識,將新舊知識建立聯繫。樹立細緻、有步驟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難點:自己製作簡單的橡皮筋測力計。

國小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國小科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有三大領域: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本節課所講的心臟與血液循環屬於生命世界這一領域。本單元前兩課已經研究了呼吸與心跳之間的關聯關係,呼吸和肺之間的關係,本課重點研究血液循環系統,幫助學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動,在流動過程中帶給身體各部分所需的氧氣和養料,帶回二氧化碳和廢料,明白血液循環對人體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環不息的動力來自於心臟有規則的搏動,進而認識到保護心臟的重要性和心臟保健的常識。因此,本課的教學無論在知識上、能力上還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對學生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的: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及本課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依據課程標準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過程與方法:能準確地測量自己的脈搏和心跳;學習心臟與血液循環的相關知識。

科學知識:知道心臟的形態與功能;認識血液循環器官及其作用;知道心臟在血液循環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健康飲食、堅持體育鍛煉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3、教學重點:測量心跳與脈搏並發現兩者之間的關聯,知道心臟在血液循環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瞭解血液在人體內循環的路徑。

二、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因為本課概念繁多,知識點密集,加上認識的對象在人體內部,無法直接觀察,學生感知起來非常困難。但是國小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因此本課採用先從謎語入手來認識心臟,再讓學生握拳結合視頻模擬心臟的跳動,感知心臟在不斷地跳動。接着讓學生認識心臟跳動的作用。用小塑料瓶在水盆裏有節奏地擠壓水瓶,水會進出,通過這樣的模擬實驗讓學生明白心臟就像泵,推動血液在遍佈全身的血管裏循環流動。然後讓學生認識靜脈血和動脈血。

在學生找到自己的脈搏之後,我就指導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測量脈搏和心跳。明白一分鐘心跳和脈搏的次數相同。接着通過視頻讓學生認識血液循環的意義。

在學生明白心臟非常重要之後,要求學生關愛自己的心臟,讓學生説説有哪些損害心臟。最後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一些心臟保護的知識。

在全課中學生動手實驗與研究學習相結合,為學生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依託,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動手動腦的機會,全員、全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藉助於電教教學手段主動探究,自主完成所學知識的建構。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主要設計,在課堂中還有許多,還望各位領導和同行提出寶貴建議。謝謝。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篇十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遊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生需要什麼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及產生影子需要什麼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繫實際説明什麼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遊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並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緻、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光而且是自己所發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裏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善於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台、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隻,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節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麼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實驗器材。

2、説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遊戲,驗證我們發現的影子變化規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麼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麼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後查閲資料,瞭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