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49K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六年級上冊科學1-8課教案 篇一

青島版六年級上冊科學1-8課教案

寧 津 縣 中 小 學 當 堂 達 標 教 學 課 時 教 案 學校  后王國小  年級 六年級  學科科學  授課人 孫寶翠 授課班級 六1、2 授課時間 2010年9月 日 課題 第一課 病毒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與病毒相關的問題;2、會查閲與病毒相關的書刊和其信息源 3、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種類主要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4、瞭解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教 學 重點 病毒的主要特徵,病毒與人的關係 難點 病毒的結構 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手段 掛圖 板書設計 1、 病毒 一、 病毒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 二、 分類 三、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四、 常見形態 達 標 檢 測 必做題 基礎訓練 選做題 見小黑板 教學反思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二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一課 小草和大樹課題:小草和大樹 教學背景:1、《小草和大樹》是河北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學內容,本單元旨在讓學生理解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生命存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是神奇而又美麗的,作為生命體之一的人,應該與其他眾多的。的生物和諧相處,同時又瞭解人類是如何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它們為人類造福。 2、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有一定的積累,知識經驗比較豐富,認識不少的動植物,這為教學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3、本課教學資源豐富,以實物為主的教學值得提倡,輔助以圖片、標本等拓寬學生的視野。 教學目標: 探究目標:通過觀察不同的植物。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瓷與玻璃的相同與不同。

(2)會觀察比較與描述陶和瓷的相同與不同,如硬度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顆粒的粗細不同等。

2.知識與技能:

(1)認識玻璃和陶瓷特點的相同點,如不會生鏽、腐爛,不容易深化,容易清洗,都容易被打碎等。它們的不同點是玻璃可再生,而陶瓷不可再生等。

(2)瞭解玻璃與陶瓷的用途。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製造陶瓷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項偉大發明創造。

(2)體會到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陶瓷的應用還相當普遍。

二.教學準備;

1.學生自帶一些玻璃、陶瓷用品,變色眼鏡玻璃片、陶片、瓷片、放大鏡、簡易顯微鏡等。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複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1.讓學生説説自己帶來的物品是什麼做的,幹什麼用的。

(1)學生彙報。哪些物品是用玻璃做的,哪些物品是用陶瓷做的。在些什麼用途?

(2)師生小結。

2.研究玻璃和陶瓷。

(1)用放大鏡觀察、鉛筆敲、互相刻劃以及其他工具,研究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與相同點。還可以用到其他的方法。

(2)學生研究後彙報。

(3)教師演示用其它的方法比較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用酒精燈加熱玻璃管後會變軟,而陶瓷不會變軟;玻璃可以再加工,而陶瓷不能再加工。它們都可以作為盛東西的容器,而且保存效果好,因為他們不會生鏽、腐爛。

(4)師生共同小結小結玻璃和陶瓷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3.比較陶片和瓷片有什麼不同。

可以用互相刻劃比較軟硬,放大鏡觀察顆粒的大小。從而區別陶與瓷。

4.古代人是怎樣發明陶瓷的。

(1)介紹中國的陶瓷技術。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在英文中“陶瓷”與“中國”是一個詞,“ahina”。

(2)學生閲讀P56的圖,想象古代人是怎樣發明陶瓷的。

(3)小組交流。

(4)個別同學彙報交流。

5.介紹陶瓷和玻璃的廣泛用途。

(三)課後作業。

用泥土製作一個陶瓷模型。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從校園植物多種多樣性的植物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地球上植物種類繁多,教科書以學生熟悉的植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植物多樣性的認識,並且領悟到分類是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課是生物領域的教學內容,是在三年級學習《植物》《植物的生長》以及五年級學習《生物與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本單元知識學習的。

認識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環境,保護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過這課的研究學習,也是環保教育的很好契機,教育孩子友好的對待植物大家族中每一個成員。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他們所熟悉的校園的植物種類。啟動學生原有認知,再繼續本課的學習,在讓學生通過調查後學生又發現很多植物,三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研究過周圍的植物,再加上多年來通過各種方式積累的對於植物的認識,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了許許多多有關植物的知識,但是這樣種類繁多的植物到底如何表現為多種多樣呢?學生並不清楚。因此學習本課時讓學生以已知的植物為基礎,讓學生在分類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多種多樣,從而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進一步讓學生學會分類的方法,領會分類是學習科學的一種方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

● 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過程與方法

●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 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 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 能夠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理解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引入:

除了校園裏的植物種類,我們還知道哪些常見的植物?生長在哪裏?(學生自由發言,在公園,花卉市場等)

二、自主探究:

1、下面這些植物,你們認識嗎?説説它們長在哪?有什麼特點?幻燈片放映書中11種植物

2、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以上這些植物分一分類

(意圖:讓學生知道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植物分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不同的類別,在這一類別中再確定新的標準還可以繼續往下分,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

2、總結:通過共同探究,可把植物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落葉植物和常綠植物等

3、觀察開花植物:説説它們的身體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預設:開花植物身體分為:根、莖、葉、花、果、種子)

4、看書P76頁,説説不開花植物有哪些

(預設:不開花植物有蕨類、藻類、苔蘚類、菌類)

三、拓展活動

比一比哪一組認識的植物多,樣式奇特。教師可以以組為單位組織競賽活動:各組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知道的植物名稱,比一比,看哪一組寫的多?(意在滲透植物的多樣性教育)

四、課外延伸:

找一找校園裏常見植物中哪些是常綠植物,哪些是草本植物,哪些是開花植物,哪些是水生植物,哪些是不開花植物?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篇五

通過寫字這一基本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良好行為規範。教會學生寫一手好字,並學會做人,促進學生品格素質的全面發展。

一、教學目標

通過訓練,使學生在國小階段紮紮實實打好寫字基礎。學會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運筆方法,學會仔細觀察分析字形。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正確、端正、整潔、熟練。培養濃厚的書寫興趣,具有有較強的審美能力,部分學生寫字能體現一定的創造性和藝術性。同時在訓練中,使學生養成鍥而不捨,精力專注,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品質。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二、具體要求

1、制定寫字計劃。把學生書寫問題作為平日教學的重要內容,隨時給予關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學期組織一至兩次面向全班學生的寫字比賽,不定時舉辦作業展覽。

2、營造氛圍。班級黑板報、學習園地等角落要展示書法文化,營造濃濃的寫字氛圍,開設“寫字評比專欄”,讓學生感受優秀的寫字作品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並對自己提出不足和改進的措施,形成互學互比的局面。

3、確保課時,強化訓練

確保每週三天每天40分鐘的固定練字時間不得挪作它用。要強化寫字訓練,確保指導到位。每天練字時間要有教師、有指導,有作業、有成績。練習不求寫字數量,只求寫字質量。練習時,每個字先讀貼,再描紅、臨貼,反覆臨寫,第二天再換其它的字。

4、規範姿勢,養成習慣

練字先練姿,“雙姿”必須從一年級抓起,要強化執筆方法的指導,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真正做到“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三、作業要求

1、嚴格學生的作業,要求做到書寫工整、規範、美觀,力爭一次寫好,不塗抹。修改有統一的要求。

2、行款整齊,用格要居中,大小要適當,字距要合理,行距要恰當。

3、在正確、端正、勻稱的基礎上,有一定的速度。

4、教師運用激勵性的評語對學生的書寫情況進行評價。

四、建立健全評價機制

評字是整個寫字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步,是寫字指導的延續和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自評、互評、點評,建立良好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寫字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只要遵循規律,嚴格要求,學生的字定會日漸進步。

國小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科學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逐步形成主動積極收集資料、依據計劃進行研究的探究習慣。

2、能和小組同學合作探究部分建築物採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線傳播的。

3、能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獲取科學的結論。

4、探究光的反射原理,瞭解平面鏡的反光作用,知道物體反光能力的強弱與物體表面粗糙程度有關。

5、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並整合的遠程教育資源中關於光的傳播教學課件;鏡子,鋁板,紙板,凸透鏡等。

學生:模擬建築物(紙箱),電筒,彎管吸管;鏡子,鋁板,紙板等。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醫院的長通道為什麼會出現採光問題?

二、模擬實驗。

1、實驗探究光傳播的路線

(1)演示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來做模擬實驗?

(2)思考:光是怎樣傳播的?為什麼光照不到建築物的內部?為什麼會出現影子?

學生猜測,大膽假設。

(3)學生實驗:我們用彎管吸管能看見日光燈嗎?為什麼?

師生共同利用彎管吸管觀察日光燈,通過這一小實驗探究光的傳播路線。

2、閲讀資料

(1)談話:通過彎管不能看見日光燈,説明了光傳播的路線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日光燈不能透過彎管進入我們的眼睛,説明了光是沿着直線傳播的。)

(2)知識鏈接:閲讀課文第17頁。

瞭解什麼是光源。教師和學生共同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光源。

(3)課件演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師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利用課件直觀地演示光直線的傳播的現象,瞭解古人怎樣研究和利用光直線傳播原理的。(墨翟)

三、問題解決

1、談話:光是直線傳播的,能不能讓光改變方向?怎樣才能解決採光問題?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大膽進行假設。

2、實驗探究:我們能利用手中的鏡子,讓手電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個地方嗎?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師生共同利用鏡子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實驗,教師可以指定某一個方位,讓每一組學生利用鏡子把手電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鏡子之後,再利用文具盒等身邊常見的材料再次實驗。

3、拓展研究:各種材料反光性能有什麼不同?

師生利用各種粗糙程度不同、顏色不同的材料,依次進行反光實驗,通過實驗瞭解各種材料的反光特點。通過實驗學生會發現: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強;材料顏色越淺,反光能力越強;什麼顏色的材料反射什麼顏色的光;

4、小結: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有哪些發現?把我們的發現記錄到記錄本上。

四、拓展學習

1、提問: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現象?

學生交流,師生評議。

2、作業:請課後收集和查閲有關光傳播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收集的資料

1、談話:同學們收集到哪些關於光傳播的資料?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學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3、教師課件展示:光導纖維、放大鏡匯聚光線等。

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中的課件把生活中難以見到的光導纖維等高科技,以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改變光傳播路線的新方法。

二、設計方案

1、談話:我們剛才交流了這麼多改變光傳播路線的資料,我們怎樣解決採光不足的問題呢?請各小組利用文字、圖畫或者圖結合的方式,分組設計解決方案。

2、交流展示:我們的方案設計好了,請各小組向大家展示你們的設計,其他小組同學注意傾聽,提出好的建議。注意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3、閲讀:自主閲讀P28/29頁的科學自助餐。

4、改進方案:請各小組根據剛才同學們的建議,結合科學自助餐裏的啟示,對自己的方案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實驗驗證我們的方案能否成功。

國小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七

第一單元機械和工具第一課使用工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

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瞭解更多的常用工具。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教學重點】

選用不同工具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選擇不同工具解決問題的原因討論。

【教學準備】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剪繩、剪指甲……)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二、我們用過什麼工具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

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4、小組彙報:請一個小組上台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台上的工具做示範(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

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老師這裏有釘有一些釘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釘子衝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説説你選擇這些工具的理由2、小組長領材料,組織小組成員開展實驗

3、全班交流:説説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四、完成三項任務的工具選擇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

並且説説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杆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篇八

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1、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科學觀察活動,體驗看、聽、摸、聞等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瞭解更多的事情。 2、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樂趣,從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研究活動。 3、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交流、合作對學習的作用。 教學重點:開展科學觀察活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瞭解更多的事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水槽、橡皮泥,水杯、鹽、細鐵絲。 2、學生準備:橡皮泥、鋁箔、潛水艇、筷子、塑料管、泡沫板、生雞蛋或土豆、硬幣、針線。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記錄卡、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門新課——科學,誰能説一説,你認為科學課上我們會做些什麼?”(學習科學知識,觀察,做可實驗,進行科學考察等活動) “對,科學課上我們就是要記性一些觀察、實驗,要親身經歷一個個的認識周圍環境,認識周圍事物的探究活動,在研究、認識活動中學習科學知識。可不要小看這一個個的活動,今天我們人類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科學家在觀察、實驗、研究活動的基礎上獲得的。誰知道一些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科學發現的故事?能講給大家聽嗎?” 二、學生自主學習。 1、看圖上的樹。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頁,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一棵大樹,葉子,枝條,莖……) 讓學生把看到的記錄在活動本上。 2、回憶曾經看到的樹。 師:“你在大樹前看到過什麼?” (生説出記錄) “想再去看一看嗎?” 生在説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學會用記錄的詞語:嫩綠、綠葉、黃葉;大樹、小樹;綠皮、幹皮等 3、觀察一棵樹。 (1)討論觀察方案。 師:“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麼?” “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2)組織學生到學校的大樹前開始活動。 (讓學生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學生把看到的記錄在活動本上。 4、比較三次的記錄。 帶學生回教室,彙報交流。 師:“以前的看和這次的看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我們再去看會知道得更多?” 小結: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着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通過觀察使我們感悟到大樹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體,大樹和其他生物之間、大樹和它生活的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三、課後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容進行觀察。     教學後記: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2、我的大樹 教學目標: 1、 能用簡單的方法描述樹的形狀、粗細和高矮。 2、會拓印樹皮的圖案;畫出樹葉的形狀。 3、能蒐集一些實物的標本。 教學重點: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描述樹。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樹皮的拓印、幾張大樹的照片。 2、學生準備:白紙若干。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大家已經觀察了一棵大樹,你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觀察的那棵樹是什麼樣的?” 二、學生自主學習。 1、用簡便的方法描述樹的形狀、粗細和高矮。 師:“請你用動作告訴別人你看到的樹的樹冠形狀;用手比劃你的大樹的樹幹有多粗;用比較的方法告訴別人你的大樹有多高。” 學生進行交流。 2、觀察描述樹的其他方法。 師:“你看到的樹的樹皮是什麼樣的?” (生説師板書:粗 細  幹…) “你能拓下來給大家看一看嗎?” 3、學生到教室外拓印樹皮。 (1)指導學生拓印樹皮的方法。 師:“除了拓樹皮,還有其他描述大樹的方法嗎?” (2)畫畫樹葉的形狀。 (3)展示從樹上掉下來的果實。 師小結:用圖畫、拓印做記錄,蒐集一些實物標本,都是我們觀察、描述大樹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4、對記錄、描述作用的理解。 師:“我們能對大樹進行描述或記錄,那你是否能根據別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樹?” 出示一份觀察記錄,讓學生猜猜是校園裏的哪一棵樹。 學生到校園裏尋找這課樹。 三、課後研究。 試寫一份樹的觀察記錄。     教學後記: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3、各種各樣的葉(一)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對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境”的教育。 2、會描述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 3、能對樹葉進行比較觀察和測量。 教學重點: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描述樹葉。 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的落葉。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秋天來了,樹葉開始從樹上落下來,你見過落葉嗎?我們的校園裏有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各種各樣的葉。” 二、學生自主學習。 1、校內撿落葉。 師:“請分小組撿落葉,用袋子裝好,注意不要亂摘樹葉,不要踩壞花草,不要爬樹採集。” 學生進行小組活動。 2、小組交流、統計。 師:“你一共撿了幾片落葉?” “這裏面有幾種樹葉?” “你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 讓學生寫好統計記錄。 3、同一種樹葉的判斷。 師:“請同學們把數量最多的那種樹葉全拿出來。” “這些葉子的大小、形狀、顏色都一樣嗎?” “你根據什麼,才説它們是同一種樹的葉?又根據什麼,説另外的樹葉不是同一種樹的葉?” 4、小結: 三、課後研究。 到公園裏撿一些樹葉,統計一下共有幾種樹葉。     教學後記: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3、各種各樣的葉(二) 教學準備: 1、撿回來的樹葉。 2、描畫葉片大小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當你去公園裏撿樹葉的時候,你面對這些樹葉有什麼體驗和感受?” 二、學生自主學習。 1、觀察葉的顏色。 師:“如果有人問植物的葉是什麼顏色的,你該怎樣回答?” “説一説你的樹葉有哪些顏色?” “你能按顏色變化給樹葉排列順序嗎?” “説一説你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 板書:綠色、黃色… 2、觀察葉的形狀。 師:“葉子的顏色各不相同,那麼它們的形狀相同嗎?” (1)學生根據葉子的形狀進行分類。 (2)學生介紹自己的分類情況。 “説説你分的這幾類分別是什麼形狀的?” 板書:卵形、掌形、心形、披針形、扇形、針形、帶形 (3)畫一畫樹葉常見的幾種形狀。 3、觀察葉的大小。 師:“在你所有的`這些葉子中,最大的是哪片?最小的是哪片?” (1)指導學生把兩片樹葉描畫在方格紙上。 (2)學生用數方格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 (3)量一量最長的葉與最短的葉的長度。 師小結:“除了用這些方法進行觀察、比較葉的大小之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來描述葉的大小?” 三、課後研究。 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一些樹葉拼貼一幅圖畫。     教學後記: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4、一片完整的葉(一) 教學目的: 1、通過數一數枝條上有幾片葉,讓學生在觀察中發現葉的不同。 2、讓學生在觀察中尋找葉與枝條連接處的特點。 教學重點:學會觀察,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寫。 教學準備:若干帶有樹葉的樹忮,各種不同葉脈的樹葉,各種不同葉緣的樹葉,各種不同葉柄的樹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我們觀察植物的葉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對葉的顏色、形狀、大小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可是,你去仔細觀察過一片完整的葉嗎?” 二、學生自主學習。 1、觀察一片完整的葉。 師:“觀察帶有葉片的樹枝,數一數枝條上有幾片葉。” “尋找葉與枝條的連接處,看看有什麼特點?” “通過比較知道怎樣才算一片完整的葉?” 選取幾片有代表性的樹葉進行觀察。 討論:葉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板書:植物的葉由葉片、葉柄構成。 2、觀察各種不同的葉片。 師:“我們知道了葉是由葉片和葉柄構成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葉片都長得一樣呢?” (1)學生分組觀察討論。 (2) 學生彙報交流觀察結果。 (3)讓學生用這些名稱説説樹葉的不同點。 3、觀察各種不同的葉柄。 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許多不起眼的事物實際上包含着許多祕密,葉片就是這樣,那麼你觀察過葉柄嗎?” (1)學生觀察不同葉的葉柄。 (2)交流觀察結果。 4、葉的共同之處。 分組討論:這些看起來各不相同的葉有什麼共同之處? 彙報交流。 三、課後研究。 蒐集不同葉脈、葉緣和葉柄的樹葉。     教學後記:   第一單元:植物 課題:  4、一片完整的葉(二) 教學目的: 1、觀察不同的葉脈、葉緣、葉尖、葉基,加深對葉片的瞭解。 2、能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教學準備: 不同顏色、形狀、大小的樹葉若干,白紙,顏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以前我們學習了怎樣描述一棵大樹,大家是不是還記得描述的方法?你會描述一片葉子嗎?” 二、學生自主學習。 1、描述一片葉的特點。 師:“樹葉的種類非常多,我們也對許多葉進行了觀察,用什麼方法把你觀察到的樹葉描述給大家聽比較好呢?” (1)學生分組討論:描述哪些內容? 怎樣進行描述? (2)小組彙報交流討論的結果。 (3)學生自由選擇一片葉子練習描述,説給同組同學聽。 (4)每組選派一名同學到講台對葉子進行描述,讓其他同學猜一猜描述的是哪片葉。 (5)教師任選一片樹葉讓學生試着進行描述。 2、拓印一片美麗的葉。 師:“大自然是美的,樹葉也是美的。樹葉不僅給我們提供了觀察研究的內容,也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麗的色彩。請你選擇一片你認為最美的樹葉。你想把美麗的樹葉拓印下來嗎?”(回憶以前拓印樹皮的方法。) (1)思考:拓印樹葉用什麼方法最好? (2)學生開始拓印樹葉。 師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三、課後研究。 找一片美麗的葉,描述這片葉的特點,並把這片樹葉拓印下來。   教學後記:       第二單元:動物 課題:  1、尋訪小動物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查小動物的活動。 2、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境中的小動物,進行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 教學準備: 劃定一個較小的範圍,如一棵數、一個小花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① 研究動物的活動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