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62W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021文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互相轉化的必要性,掌握分數和小數互化計算的方法。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並能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

3、通過對規律的猜想、驗證和總結建立事物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索

1、在比較中認識互化的必要性

師(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請觀察圖表,説一説圖的意義。

(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板書:林林0.4(小時);明明1/4(小時))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

(在比較時,可以先讓學生估計,然後再精確比較)

生1:我們小組是把小時化成分鐘來比較的。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大小的。0.4小時是24分鐘,1/4小時是15分鐘,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2:我們小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個同樣的小格,0.4塗4格,而只塗2格半,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3:我們小組也是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的。我畫了100個同樣的小格,0.4能塗40格,而只塗25格,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4:我們小組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來比較的。0.4是4個1/10,也就是4/10,約分後是2/5,大於1/4,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生5:我們小組把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來比較的。1/4=1÷4=0.25,0.4>0.25,所以林林用的時間多一些。

師: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案,為什麼?

生1:我喜歡分數化成小數那個小組的方案。因為畫圖太麻煩了,而分數化成小數,直接用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了。

生2:我喜歡小數化成分數的那個小組的方案。分數化小數有的時候除不盡很麻煩,畫圖也很麻煩,比較時間能化成分鐘來比,如果其它單位的還得又一種化法。所以我喜歡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案。

生3: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大小,分母不同的時候還得通分,也很麻煩,還不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師(小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和分數、小數的混合運算。為了便於比較和計算,就需要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探索分數化小數

師:誰來説一説第5小組是用什麼方法把分數化成小數的?

生: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

師:你是怎麼想到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化成小數的?

生:因為分數的分子相當於被除數,而分母相當於除數。

師:請你把71頁“試一試”第2題這幾個分數化成小數。

(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指導。)

3、探索小數化分數的基本方法

師:老師問一下第4小組的同學,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生:我們是根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師:能具體的説一説嗎?

生:0.4是4個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四,約分後是五分之二。

師:那0.04,0.004呢?

生:0.04是4個百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四,約分後是二十五分之一;0.004是4個千分之一,也就是千分之四,約分後是二百五十分之一。

師:説的真不錯,化成分數後,能約分的要約分,一直約分成最簡分數。

師:請觀察化簡前的分數,分母與小數有什麼關係?有沒有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彙報。)

生1:小數的位數與分母1後面的零的個數一樣多。

生2: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後面寫幾個零作分母。

師:請再觀察分子與小數有什麼關係?

生: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後的數作分子,

師:請按照找出來的規律,把課本第71頁“試一試”的第1題做到練習本上。

(二)練習提高

1、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分數化小數。

2、判斷是否正確,如果不對,請改正。

3、數學遊戲:你説我答:同桌之間一個説分數一個説小數,互相交換着説。

(讓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分數與小數互化的結果)

4、比較各組數的大小(主要是對分數和小數的互化進行練習)。

5、在直線上面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分數,在下面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小數。

(三)小結延伸

師: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四)實踐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用分數或小數表示的信息。

五、教學反思

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在觀察活動中,發現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到圖形與數的聯繫;

2、發展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3、瞭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和概括點陣中的規律

教學難點:

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圖形與數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觀察圖形中的規律

上課前,同學們憑藉靈敏的聽力找到了規律(板書:規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的眼力。請看屏幕,仔細觀察,你能從這一組圖形中發現規律嗎?

(出示幻燈片3)3:生觀察説規律,可提示,師總結)

2.觀察一組數的規律。

看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發現,同學們的眼力真不錯!讓我們繼續,(出示幻燈4)你能從這一組數中發現規律嗎?(1、4、9、16、25 )

如果有困難不能出色完成,那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從而導入

3.出示點子圖

同學們,這一組數中其實還隱藏着其他的規律,只是僅憑觀察這幾個數不太容易發現。那我們該怎麼辦呢?(生想辦法)

好主意!為了幫助同學們更直觀、更深入地研究這一組數,老師把它們分別畫成了一種最簡單的圖形點(幻燈5出示課本97頁主題圖),如果我們能發現這幾個點子圖之間的變化規律,就可以發現這一組數中隱藏的規律了。讓我們馬上開始!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滲透不同的觀察方法

(1)仔細觀察,想一想,這幾個點子圖之間究竟有什麼變化呢?把你的發現説給同桌聽;老師並用幻燈片6展示。

(2)指名説怎麼觀察的?它們之間有什麼變化?

(副板書:橫豎看、斜着看、拐彎看)

(3)設問,那第5個點陣有多少個點?請畫出此圖形。

2.小組探究

同學們都很會思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了不同的變化,為了更清晰、更準確的感受這些變化,現在,我們把觀察和動手結合起來,小組合作,選擇一種觀察順序,用線條分一分這幾個圖中的點,然後根據劃分的結果寫出算式來表示這幾個數。最後想一想,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聽明白了嗎?好的,現在請小組負責,觀看點子圖,馬上開始你們的合作研究;再次出示幻燈片6。

合作任務

1、選擇一種觀察順序,用線條分一分這幾個圖中的點。

2、根據劃分的結果寫出算式來表示這幾個數。

3、想一想,你們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

1=()4=()9=()16=()

(1)學生分組探究,師巡視

(2)在展台上展示交流。(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你們的合作成果?)

①生展示分法、算式和規律其他組補充總結規律

②學生説算式師板書

③拓展aa

第5個點子圖是什麼樣的,應該是哪個數?出示片7,用前面的觀察方法,再討論(副板書55)第10個呢?

後兩種:下一個圖形的算式是什麼?(副板書下一個圖形的算式)

算一算結果是25嗎?

④(出示幻燈片8)原來問題還可以這樣想: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思路和解決方法!

3.小結

同學們真是太能幹了,不僅發現了新的規律,還能用規律推測出後面的數。可見,你們不僅聽力和眼力好,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更是非常的高。

4.揭示點陣

那麼,同學們,在尋找這一組數的規律時,是什麼幫助了我們?(點子圖)是的,像今天我們用到的這種排列很有規律的點子圖在數學上又叫點陣。(板書:點陣中的規律)

點陣中的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更方便的研究一個數或者一組數。早在兩千多年前,希臘的數學家們就已經利用點陣來研究數了。還有一點一定要告訴你們,剛才我們研究的這組點陣正是當年的數學家們曾經研究過的,不知不覺中竟然當了一回數學家,感覺特好吧?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我們自豪的事情。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一)試一試

怎麼樣?同學們?用點陣來研究數有趣吧?讓我們繼續這項有趣的研究。

1、觀察下列點陣,你能根據規律畫出下一個圖形嗎?

請看屏幕,這是一組什麼形狀的點陣?仔細觀察這一組點陣,你能根據規律畫出下一個圖形嗎?(請看試一試,同學們用水彩筆塗出下一個圖形;可出示幻燈片9來檢查學生是否畫的正確)

生畫展示:説明為什麼這樣畫?(有不同的想法嗎)

2、下面的點陣分別代表了哪個數?請你用一組有規律的算式表示這幾個數。

這是一組什麼形狀的點陣?下面的點陣分別代表了哪個數?你能用一組有規律的算式表示這幾個數嗎?(請看試一試,出示幻燈片10,我們比一比,哪位同學寫的又對又快。)

生做展示算式拓展下一個,你能畫出地5個圖形,再來研究第4個圖形。

(拓展)你還有什麼發現?展示幻燈片11。

除了這種方法,你還有其它研究方法?(學生思考後,可以出示幻燈片12)

(二)拓展延伸

出示梯形和螺旋形點陣:除了正方形、三角形和長方形點陣之外,還有這樣的點陣,什麼形狀的?

我們來看書本98頁的練一練第1題,學生先做後,出示幻燈片13來檢查。

對,同學們,在生活中你見過或感受過點陣嗎?你見過哪些點陣?(指生説)其實生活中的點陣還有很多,同學們請看(出示幻燈片14)點陣以其獨特的魅力被人們廣泛的應用於生活,這些點陣中也隱藏着有趣的規律。只是課上的這40分鐘太有限了,不過,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研究。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同學們,時間過的真快,馬上要下課了,想一想,在這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生談收穫)

2、你們總結的真好!同學們,在生活中,規律是普遍存在的,所以,老師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從現在開始做個有心人,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多觀察、多思考,繼續去發現更多、更奇妙的規律。

板書設計:

點陣中的規律

1、正方形點陣

2、長方形點陣

3、三角形點陣

4、其它點陣

小結:在觀察活動中,發現點陣中隱含的規律,體會到圖形與數的聯繫,

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思路和解決方法。

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三

教材學情:

《摺紙》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個學習內容。在這個內容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學會了約分、通分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本節課最直接的知識起點。本節課的內容又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同時又是本單元的重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五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上一個單元裏又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因此,對學生而言,作為構成計算法則的兩個重要知識點都已具備,在這節課裏,重點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為同”,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來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2、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解決一些數學問題。

(二)能力目標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並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建立學習自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彩筆、正方形紙片

教學教法: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法”:即設置問題情境→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鞏固應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以問題為思維的主線,學生先想先做,老師後講後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着眼於“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求知-,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在主要運用“引探教學法”的同時,結合運用直觀教學法、對比教學法、知識遷移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產生的過程,在具體的情景和數學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

教學學法:

在本節課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在計算法則的引入和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合作交流做法,真正地讓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體驗轉化思想在數學中的運用,經歷觀察、探索、歸納的數學活動,自主推導計算法則。具體學法有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練習鞏固法等。

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為:複習導入,鋪墊孕伏→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巧設練習,鞏固新知→課堂評價,師生小結等五大環節。

一、複習導入,鋪墊孕伏

我通過設計“把下面各組分數通分”和“口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來複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目的是為學好新課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我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現實生活中的“手工摺紙”引入新課,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是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學生也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識才能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才能創造性地學到新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學環節是主要環節,我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法。我放手讓學生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算一算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意識,通過師生驗證、討論交流等形式,逐步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故意出錯題讓學生判斷,以此讓學生理解只有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第二步,學習異分母分數減法。由於學生學會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思考獨立完成,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培養自學能力。

第三步,算法優化。在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減法的過程中,學生分別用了摺紙、畫圖和計算的不同解法,我讓學生比較哪一種算法更好、更方便,引導學生在算法多樣化中選擇算法化。

第四步,討論歸納計算法則。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説“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然後組織全班交流歸納。通過發揮學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引導學生自己推導出計算法則。

四、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練習,如“看圖填一填”。旨在展示計算全過程,給差生“枴杖”,力保“雙基”。

2、綜合練習,如“計算”。完成這一層次的練習不僅要用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而且要綜合運用“通分”、“約分”、“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等知識點,設計意圖在於強化算理,提高計算技能。

3、應用練習,如“解決問題”。把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

五、課堂評價,師生小結

新課程倡導評價的多元化,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我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創新意識;在本節課的最後環節,注重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經驗,完善認知結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四

單元導學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比較圖形的面積;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解決有關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多邊形的面積是《數學課程標準》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是國小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習了面積與面積單位及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等有關知識,初步感受了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計算問題的思維方式,即用面積單位去度量一個圖形的面積。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展開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解決有關圖形面積與組成圖形要素之間的數量關係的問題。

備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1課時)→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係

認識底和高(1課時)→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本站★√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能畫出指定底和高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多邊形的面積

探索活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三角形的面積(2課時)→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探索活動:梯形的面積(1課時)→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備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藉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初步體驗數方格及割補法在圖形面積探索中的應用。

2.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活動,體驗圖形形狀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2.經歷利用割補、轉化等方法探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在具體的操作探究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3.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探索問題的體驗。

備重難點

重點

1.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會用三角尺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2.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難點

1.能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運用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同學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並能自身設計圖案。

3.同學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同學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製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同學的審美情趣。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同學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着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麼感受?

2、讓同學盡情發表自身的感受。

(二)説一説: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同學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麼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交流並欣賞。説一説好在哪裏?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和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傑出的設計師。

五、安排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14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貨幣的兑換,掌握求積、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正確地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2、經歷貨幣兑換的計算過程,培養學生主動嘗試、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

3、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按照要求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

在不同的情況下,積、商的近似值的求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課件出示:美國小朋友瑪麗給笑笑寄來一本6.70美元的故事書。

師:你能提出哪些你感興趣的數學問題?

從學生的問題中提取出:6.70美元相當於多少元人民幣?

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兑換外幣(板書:人民幣兑換)。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彙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説説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麼問題)

三、探索新知

1、瞭解兑換比率。

師:錢幣的兑換不是個人想怎麼換就怎麼換的,中國人民銀行會根據世界各國貨幣的需求,每天公佈一個外匯牌價。大家都必須按照這個牌價來兑換外幣。

(1)課件出示中國銀行

20xx年10月某一天的國際貨幣匯率表。

(2)讓學生獨立閲讀,然後互相交流:從這個表裏獲得了哪些信息?

2、美元兑換人民幣。

師:下面我們就利用這些信息來解決上面兑換人民幣的問題:6.70美元相當於多少元人民幣?

學生列式計算:6.31×6.7=42.277(元)。

小組討論問題:為什麼這樣列式?積有幾位小數?應該保留幾位小數?

6.31×6.7=42.277≈42.28(元)

小結:因為兑換比率顯示,1美元能兑換6.31元人民幣,那麼6.70美元就是6.70個6.31,所以用乘法計算;由於貨幣的最小單位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求出積的精確值後,一般運用“四捨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

3、人民幣兑換美元。

師:我們學會了美元兑換人民幣的方法,反過來用人民幣兑換美元,你們會兑換嗎?

課件出示問題:媽媽用600元人民幣可兑換多少美元?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解決人民幣兑換美元的方法。

(2)學生彙報:600÷6.31≈95.09(美元)。

(3)師生對比兩道題的過程和結果,總結求積或商的近似數的方法。

小結:積取近似值要先精確計算,再根據題目要求或實際情況取近似數;人民幣兑換通常用“四捨五入法”保留兩位小數;商取近似值時,要比根據要求保留的小數位數多求一位,然後取近似值。

4、人民幣兑換港幣、歐元、新元。

課件出示問題:5000元人民幣能兑換多少港元?歐元呢?新元呢?

(1)學生獨立完成。

5000÷0.81≈6172.84(港元)

5000÷8.19≈610.50(歐元)

5000÷5.11≈978.47(新元)

(2)學生互相説一説兑換方法,找到兑換其他貨幣的規律,以便能達到兑換任意貨幣的目的。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1題。

思考:港元兑換人民幣的方法和美元兑換人民幣的方法一樣嗎?

2、完成教材第13頁“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五、拓展提升

100日元兑換人民幣7.89元,1歐元兑換人民幣8.19元,100歐元能兑換成多少日元?

100×8.19=819(元)

7.89÷100=0.0789(元)

819÷0.0789≈10380.23(日元)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七、作業佈置

教材第13~14頁“練一練”第3、4題。

複習舊知,指向目標。

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

學生嘗試練習。

板書設計

北師大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篇七

看圖找關係是北師大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學與交通中的內容。這個內容是新課標的新增內容,主要讓學生看懂一些表示數量關係的圖表,並根據圖中有關信息分析量與量之間的關係,能按要求看圖回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代數思想和函數思想,教學重點是認識圖表,並從圖表中獲取信息。

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我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把車速與時間的關係、距離與時間的關係、樓層與時間的關係等零散的圖表串連起來,創設合理的情境,並讓學生將圖表中的信息描述出來,以提出問題、自主探索、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為主要學習方式,引領學生參與對數學圖表的認識,體現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的理念。

教學的重點是從縱軸和橫軸所表示的意義來認識圖表,並從圖表中獲取信息。本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並不難,為了改變課堂的一問一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學習,因此,在課程設計時不能僅僅呈現一幅圖,讓學生回答你瞭解了哪些信息,每個數表示什麼?還應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賦予數學圖表以生命,讓學生在圖表中尋找生活原形的同時,親身參與活動,用數學語言將生活情境進行再現和表述,以達到認識圖表、瞭解圖表的目的。因此,在呈現了時間和速度的關係圖後,我通過你能在圖中找到加速和減速的感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興趣,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根據自己的理解描述圖表中是怎樣體現加速和減速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再根據學生的描述指導學生理解橫、縱座標表示的意義,圖表中折線往上畫,説明速度提高;折線往下畫,説明速度降低;折線畫成水平,説明速度不變。

在這節課能否讓學生動筆來畫一畫圖表?教材雖然沒有要求,但是如果從培養學生的思維角度入手,我們是否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畫一畫圖表呢?所以我設計的課外作業是:請你根據生活中的情境,繪製一幅圖表。讓學生自己設計圖表來規劃和跟蹤學習和生活,最終實現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當然,在教學中還是有以下幾點不足之處。

1、雖然在呈現了時間與速度關係圖之後,已經引導學生認識了橫軸、縱軸和折線的含義,後面的幾幅圖表學生也能描述出其所表達的數學信息,但如果讓學生再説説每幅圖分別表示是哪個量和量之間的關係就更好了。

2、部分學生思路清晰,思維活躍;相反,部分學生始終沒有回答準確,兩極分化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