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6W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精品多篇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五年級五班共38人,他們經過二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各個單元要求)

1. 對待科學學習;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對待自然: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2 。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勞動與成果。對待自然: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並用一定的方式讚美自然。對待科學:認識到科學是在不斷髮展的。

3. 對待科學學習:想知道,愛提問,喜歡大膽想象;尊重證據;願意合作交流;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

4、對待科學學習:尊重證據;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待科學: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帶的好處的同時,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5、對待自然: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6、對待科學學習: 能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對待科學: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對待自然: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對待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係:樂於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關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二)科學知識目標

1、瞭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陸地和大部分水域構成的;知道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瞭解火山噴發現象;瞭解地震現象;瞭解温度、風、流水、植物對地表的作用。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2、物質世界: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區分聲音的大小和音調的高低;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傳播到達人的耳朵;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與宇宙:能辨認出北斗星和北極星。

4、物質世界:知道物質是由不同的材料組成的。能根據不同物質性質進行分類,知道各種物質的作用。正確使用,注意負面影響,人對環境負有責任。

5、物質世界:認識到水蒸發要吸收熱量;瞭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點和沸點;探究雨、雪、霧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環的規律。

6、運用所學知識,利用科學方法,為人類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人對環境負有責任。

(三)能力培養

本冊教材的構建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和經驗,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重點強調發展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進行專題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標的落實上,以親身探究為手段,重點落實、強化《課程標準》中“讓學生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地球和地表的變化》、《聲音的祕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環》、《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以發展學生為本,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體現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的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

四、教學重點難點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

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五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教材特點,製作一些課件,藉助課件的動畫效果、彩色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解教材中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易於接受。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三動”能力,即:動手、動口、動腦。

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層次教學,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能夠從中理解學習的意義,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大部分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自然狀態下的觀察與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科學遊戲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參觀訪問 競賽 科學欣賞社區科學活動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單元、各課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l.地球內部有什麼 2課時

2、火山 1課時

3、地震 1課時

4、做一塊卵石 1課時

5、各種各樣的礦物 1課時

6、地表的變化 1課時

第二單元 聲音的祕密

7、聲音的產生 1課時

8、誰能傳播聲音 1課時

9、怎樣聽到聲音 1課時 10各種各樣的聲音 1課時

11、噪聲的危害與防治 1課時 第三單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課時 13冬季星空 2第四單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紙 1

16、陶瓷 1

17、金屬 1

18、玻璃與塑料 1

19、材料的分類 2 第單五元

20. 蒸發 121 沸騰 1

22、凝結 1

23、水的三態變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與實踐

1、研究學校裏的噪聲問題 1

2、材料與我們的生活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 篇二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識方面,劃分為四個教學單元:

《生物與環境》單元,通過對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羣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通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羣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引領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着指導學生認只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後通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結實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教學內竄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光煥發分為四部分,讓我們瞭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太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拭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2、能力方面

實驗能力:實驗操作方法,對比實驗,模擬實驗。

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製作能力,創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過講述我國的珍稀生物,我國古代在天文科學方面的成就,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自然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可以瞭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態度和創造精神。

教學重點:

從上學期開始,學生對實驗非常感興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所以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各單元都要求學生親身經歷過程,這一過程也將延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難點。

四 、相關措施

1、根據自然學科的特點和高年級學生的特點,自然課仍然要加強直觀,重視課本上的圖畫和實踐操作。

2、重視指導學生認識各種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變化規律和原因。

3、不同的課型用不同的教學思路。如探究各種自然變化規律,原因的採用“問題――觀察實驗――思考――結論――應用”或”“問題――假設――觀察實驗――結論――應用”的結構;以培養學生技能為主的課多采用“認識構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覆練習”的結構。

4、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加強與生活生產社會的聯繫。

5、注意發展兒童智力,培養能力。

6、注意與其它年級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

五 基本活動: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課時安排

教科書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這是根據每週三課時,因此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保持彈性,在課時安排上可以採取下面的辦法來解決:1、對典型的過程與方法活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2、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開展單元性的評價活動;3、實現教科書中已設計的拓展性活動,或資料庫中的拓展性活動。這些活動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為此每個單元安排3節左右的機動課時是適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週:始業教育

第二週: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境 1、種子發芽實驗(一) 2、種子發芽實驗(二)

第三週:3、觀察綠豆芽的生長 4、蚯蚓的選擇 5、食物鏈和食物網

第四周:6、做一個生態瓶 7、改變生態瓶

第五週:8、維護生態平衡 單元練習和測試

第七週:第二單元 光 1、光和影 2、陽光下的影子

第八週:3、光是怎樣傳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與熱

第九周:6、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 7、做個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週:8、評價我們的太陽能熱水器 單元練習和測試

第十一週: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第十二週:3、堅硬的巖石會改變模樣嗎 4、土壤中有什麼 5、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第十三週:6、什麼樣的土地容易被侵蝕 7、河流對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減少對土地的侵蝕 單元練習和測試

第十五週: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1、我們的小纜車 2、用橡皮筋作動力

第十六週:3、像火箭那樣驅動小車 4、測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週:5、運動與摩擦力 6、滑動與滾動

第十八週:7、運動與設計 8、設計製作小賽車 單元練習和測試

第十九、二十週: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