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94W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和過程、結果。知道《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分析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社會制度的腐朽、軍事技術的落後是近代中國捱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為振興中華勤奮學習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

教學難點:為什麼説《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聽歌曲《畢業歌》回憶學過內容,然後提問:

1、有哪些國土的淪喪?

(1)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2)俄國侵佔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3)阿古柏佔領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復新疆。

(2)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

學習新課

(一)戰前篇:戰爭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島國,領土少,資源缺乏。

(2)明治維新國力日強。

(3)用材料瞭解當時的日本。

材料一

開拓萬里之波濤,

宣佈國威於四方,

志在向海外擴張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內建造100艘軍艦,增加海軍25000人;40年內建立起完成的紡織、煤炭,鋼鐵、機械、造船等工業。

——明治維新之“殖產興業”目標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結合課本):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個詞可以得出本次戰爭的性質。(侵略)

師:甲午戰爭是一次侵略戰爭。

3、直接原因:

朝鮮東學黨起義(簡述其過程)

(二)戰中篇

1、戰爭經過:主要戰役——平壤戰役(陸)、黃海戰役(海)、遼東戰役(陸)、威海戰役(海)。(看圖瞭解)

(1)平壤戰役:清軍執行李鴻章“先守定局、再圖進取”的命令,貽誤了戰機,使日軍佔領了平壤。

(2)黃海戰役:北洋艦隊雖受到損失,但主力尚存。但當時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衞海內,不許巡海迎敵,使得日本取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3)遼東戰役:日軍佔領大連、旅順。

(4) 威海戰役:李鴻章下令不準出戰,“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日軍佔領威海衞,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四場戰役互有勝負之外,其餘均失敗。

2、進一步瞭解鄧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視頻)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請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會怎麼做?

(2)如何評價此人?我們應該學習他什麼樣的精神?

3、師:我們有如此勇猛的將領,有誓死追隨的士兵,那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用材料得出)

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敗與腐朽。

材料一:北洋艦隊子1888年建軍以來再也沒有增添任何船隻,艦齡老化,作戰時隨船炮彈攜帶不足。

北洋艦隊官兵可以攜帶家眷住在陸地上,把兵艦當作衙門,點卯應糧。

材料二:黃海大戰後,北洋艦隊實力尚存,但由於李鴻章的消極避戰,下令“如違令避戰,雖勝亦罪”。致使北洋艦隊失去戰機。

慈禧太后懼怕日本的武力威脅,又忙於自己的六十大壽慶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鴻章的“求和”主張。

由材料得出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軍備落後,軍紀鬆弛; 決策者的妥協退讓。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與腐朽。

4、威海戰役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宣告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這是戰爭的結局。

(三)戰後篇

1、瞭解《馬關條約》內容是什麼?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嚴重的危害?(瞭解《馬關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結合《南京條約》,以及《馬關條約》城市開放的圖片。)

利用表格對比引出《馬關條約》的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灣人民的抗日自救運動。感悟台灣人民的愛國精神。(利用圖片和材料)

朝廷無力以衞吾台,能衞吾台者,吾民耳。眾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幹,願吾血隨吾台俱盡,吾頭與吾台俱碎,安知終不可有為耳?

-----許驤

課後小結

殤思甲午 鏡鑑今天。

結合課件對本課內容的總結。

老師結語:同學們歷史已成過去,擦乾昨天的血和淚,吸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立足現在,好好學習,勇於擔當,相信咱們中國一定會永遠屹立於強國之林。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二

庖丁巧解牛

知識•巧學•昇華

一、黃海海戰

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佔領了朝鮮以後日本把它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後的中國,中日兩國之間的衝突已是在所難免。

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

(1)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19世紀50年代,日本與中國相似,也遭遇西方的衝擊。日本卻在炮聲的震撼下由震恐而驚醒,由驚醒而自強,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確定了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鮮和中國。日本於1876年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取得開埠通商、派駐領事等 特權。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台灣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日本的崛起,對中國而言,意味着後起的東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腳印,洶洶破門而來。與俄國一樣,日本對中國始終包藏着侵吞領土的禍心。

(2)朝鮮東學黨起義

1894年3月,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5月31日,起義軍攻佔全羅道首府全州。朝鮮國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鎮壓(當時清朝和李氏朝鮮有“宗藩”關係)。正在處心積慮尋找挑起戰爭時機的日本,也極力慫恿清政府出兵“助剿”。7月23日凌晨,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發動政變,派兵攻佔朝鮮王宮,扶植以大院君為首的傀儡政府。兩天後,大院君“邀請”日軍驅逐在牙山的中國 駐軍,戰爭已是一觸即發了。因為這一年是舊曆甲午年,因此這次戰爭叫做“甲午中日戰爭”。

深化昇華 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長期以來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稱霸世界和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所以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是蓄謀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權益,並未使列強感到滿足,清政府的妥協退讓更助長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2.黃海大戰

1894年9月16日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護送招商局輪船運兵至鴨綠江口大東溝登陸。不料這一軍事祕密事先已被日本從美國人那兒得知。17日上午北洋艦隊準備返航時,突遭日本聯合艦隊襲擊。北洋艦隊缺乏準備,匆忙迎戰。海軍提督丁汝昌率旗艦定遠號居中,其他各艦分列左右,整個艦隊共10艘戰艦,呈一字形排開,全隊官兵奮不顧身,勇往直前。但戰鬥開始不久,丁汝昌受傷,旗艦定遠號受損,失去指揮能力,北洋艦隊處境不利。這時,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全艦將士沉着應戰,決不後退。在彈藥用盡、艦體受損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衝向日軍主力艦“吉野”號,決心與日艦同沉,但不幸被敵人施放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250多人壯烈犧牲。

黃海之戰從下午戰至傍晚,共五個多小時,中方損失五艘戰艦,日方旗艦鬆島號中彈起火,彈藥倉爆炸,吉野號失去戰鬥力。日方首先退出戰場,轉航逃跑。北洋艦隊在李鴻章“避戰保船”的方針下,躲進威海衞,從此失去了主動出擊的機會,日軍由此控制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3.威海衞潰敗

1895年1月20日,日“山東作戰軍”在榮成龍鬚島登陸,佔榮成。隨即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台進行抄襲。30日,南幫炮台陷落。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衞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衞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方法點撥 利用《甲午中日戰爭形勢 圖》瞭解清軍進軍路線、日軍進軍路線及主要戰役。

要點提示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的結局是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滅,是清朝政府的徹底失敗,是向日本割地賠款的開始。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和妥協。

二、《馬關條約》

軍事上的勝利為謀取政治上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利用在軍事上的勝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

1.簽訂

日軍攻陷威海後,揚言要進攻北京,清王朝驚恐萬狀。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到達日本 的馬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進行談判。條約內容早已擬訂,只允許李鴻章表態籤還是不籤。在日本的威逼之下,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的和談代 表在日本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2.內容

中國割讓遼東半島、中國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影響

(1)割中國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户,與山東半島相合環抱渤海, 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台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70多個,與福建省隔中國台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領中國台灣,不僅是掠奪資源的寶庫,而且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 2億兩白銀的鉅額賠款,列強通過貸款不僅控制了中國的財政,而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空前的賠款數目,要求清王朝三年內還清,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 年不足9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而這筆鉅額賠款,使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

(3)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進入到中國最富裕地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

(4)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

開設工廠一條是第一次提出,雖然甲午中日戰爭以前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已經出現,但並無條約依據,《馬關條約》使外國資本家在中國設廠“合法化”,其他國家依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權,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要點提示 列強榨取的利潤不僅遠遠超出在本國設廠,而且沉重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危害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難點剖析 《馬關條約》帶給中國的新變化

開放的四口岸的位置與《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相比已經由東南沿海地區沿長江深入到中國的腹地,反映出列強實力的步步深入;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是其他條約中沒有出現的,這反映了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各國對中國在侵略方式上的變化,由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的轉變。

記憶要訣  《馬關條約》歌訣:

遼台澎給日本,白銀兩億拱手送,

沙重蘇杭再通商,開設工廠。

民族危機加劇,殖民掠奪升級,

殖民地化加深,列強侵略加速,民族覺醒開始。

三、瓜分中國的狂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國與國之間的爭奪更加激烈,爭奪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帝國主義時代突出的特點;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刺激和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是瓜分中國狂潮開始的標誌。沙俄邀請德、法兩國就遼東半島問題 對日本進行干涉,德、法出於本國在遠東和歐洲利益的考慮,立即接受邀請,決定聯合干涉。日本考慮到對三國還不具備開戰的實力,本着“對三國即使最終不得不完全讓步,但對清帝國則一步不讓”的精神,同意退還遼東半島,並向中國索取3 000萬兩“贖遼費”,三國干涉還遼結束。

2.德國出兵強佔膠州灣

甲午中日戰爭後,德國以“干涉還遼有功”,向清政府提出索租膠州灣的要求,未獲同意。1897年11月1日,德籍傳教士能方濟、韓•理加略由於作惡多端,被山東曹州鉅野縣大刀會羣眾殺死(史稱“鉅野教案”)。德國以此為藉口,於1897年11月14 日悍然出兵強佔了膠州灣。從此,帝國主義各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中國的腐敗進一步刺激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貪慾,1898年德國強佔膠州灣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着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知識拓展 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俄國從北方,英國從西方、法國從南方、日本從東方,虎視眈眈,時刻準備撲向中國,中國處於他們的“保衞”之中,岌岌可危;其他還有十幾個國家,磨牙涎舌,跟隨四國的後面,也想分些殘羹剩飯。

我們沒有看到美國的影子,難道説是美國放棄了對中國的侵略了嗎?不是的。美國由於陷入美西戰爭等原因,無暇顧及對中國的爭奪,戰爭結束後,鑑於中國的現狀,美國提出了不再追隨西方的“門户開放”政策。在“門户開放”政策的掩護下,美國要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將侵略的觸角伸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問題•思路•探究

問題 為什麼説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思路:通過回顧《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從割地、賠款數額、開放口岸的數量和位置等方面去對比而得出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通過不平等條約的各項內容比較,得出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而得出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從歷史事實中得出歷史結論。

探究:第一,《南京條約》使中國領土開始遭到破壞,《馬關條約》中有關領土割佔的規定,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第二,《馬關條約》規定的賠款數額巨大,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第三,《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東南沿海地區, 《馬關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則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第四,《馬關條約》肯定了資本輸出的合法性,它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典題•熱題•新題

例1黃海海戰時的清朝海軍提督是( )

a.丁汝昌 b.鄧世昌

c.李鴻章 d.左宗棠

解析:鄧世昌是黃海海戰中的人物,但他是致遠艦的管帶不是海軍提督;李鴻章是清朝末年的中央級的權利人物;左宗棠是收復新疆的將領,不是黃海海戰中的海軍將領。

答案:a

深化昇華 歷史中的人物總與一定的事件有關,因此我們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記憶。

例2 1896年一旅行者在杭州發現了一家日本紡紗廠,《馬關條約》的規定與此有關的是( )

a.清政府割讓中國台灣等地給日本

b.向日本賠償軍費

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開放四處通商口岸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從反方向的角度考查了《馬關條約》的內容。題目中的地點“杭州”十分的重要,因為它正是《馬關條約》中開放的四處通商口岸之一。

答案:c

例3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強行佔領膠州灣的國家是( )

a.美國b.日本c.德國d.法國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美國在當時由於忙於美西戰爭,因此並未直接參與瓜分,但後來提出了“門户開放”的政策,憑藉經濟實力擴大自己的在華勢力;日本割佔的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並將福建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法國強租廣州灣,將廣東、廣西和雲南劃分為自己 的勢力範圍。

答案:c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三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對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這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上聯,李鴻章對的下聯。那伊藤博文和李鴻章是何許人也?這幅對聯又是在什麼情形之下作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自主探究,整體把握】

依據《同步學習與探究》探究過程部分,自主學習5分鐘,解決基礎知識,疑惑問題組內討論釋疑解惑。

【走進黃海,感受悲壯】

看影片《黃海大戰》片段,設計學生活動:模擬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請你為鄧世昌寫出頒獎詞。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去感受歷史事件,激發自身的探究精神,積極思考。 通過為鄧世昌寫頒獎詞讓學生更切身的去體會他們不畏強敵,英勇作戰的民族精神,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鬥的信心。

【角色扮演,體驗屈辱】

學生活動:分角色扮演談判中的伊藤博文和李鴻章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更直觀形象的展現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侵略者的憎惡之情。

旁白:1895年4月10日,李鴻章一行再次登上春帆樓。

伊藤:停戰很多天了,期限很緊,議和條款應趕快簽訂,我已經準備好修改的粗略條款。中堂你看一看,只有同意和不同意兩句話。

李:  難道不允許分辯嗎?

伊藤:只管辯論,但是條款不能減少。

李:  貴國既然知道我國為難的情形,那你們的要求應該衡量我們能否達到。

伊藤:日期太緊,所以把我要做的事毫無隱瞞的告訴你,免得引起辯論。

李: “核計貴國的開銷數目,遠不到二萬萬兩。我國負擔這樣的鉅款,必定要借洋人的錢。洋人的借款利息很重,中國實在沒有償還這種債務的能力。”

伊藤:“借債還款,那是中國的責任。”

李: “賠款還希望再減五千萬,中國台灣不能割讓呀。”

伊藤:“如果這樣,立即派兵到中國台灣。”

李:無語。

旁白:1895年李鴻章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規定:請政府割遼東半島、中國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增闢通商口岸等。

學生討論:分析《馬關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嚴重危害,認識到《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使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這一史實。

知識卡片: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國台灣。

——丘逢甲《春愁》

我們是東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羣弟我就是中國台灣。我胸中還氲氤着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聞一多《七子之歌•中國台灣》

教師導學:今天中國台灣島內有一小股勢力興風作浪,妄圖將中國台灣分裂出中國,你能用我們學過史實對他們加以抨擊嗎?

【解讀史料,感悟歷史】

材料一:1890年後,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陸、海軍,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30萬元,補充造船費用。

材料二:在西太后的心目中,頤和園比海軍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軍經費內騰挪三十萬兩”以建造頤和園。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討論: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是什麼?從中你得出什麼教訓?

【反思完善,鞏固落實】

聯想遊戲:由……我想到了……,以此來小結本節課內容

【教師寄語】

國人猶記百年前, 甲午海戰敗師還;屈辱歷史已鑄成, 落後腐朽是必然;年少仍然需努力,國家富強立新功。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四

以下是關於八年級的歷史課《甲午中日戰爭》説課稿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綜合組趙老師的這節課,算的上是踐行“生命課堂”理念的示範課,“好”從“簡約”二字體現出來:

1、教學設計——簡約

僅僅16頁的PPT,包含了課前引入、走進歷史、走出歷史、鞏固提高四個環節。去除了不必要的圖片、文字、音視頻等資料的修飾,使課堂條理更加清晰,易於學生整體感知的形成。

2、教學風格——簡約

整個課堂讓我們感覺聽課輕鬆,老師上課也很輕鬆。聽課輕鬆,與老師的天然的親和力、精煉的語言表達能力、一陣見血的問題設計、易放易收的課堂掌控能力等等,是分不開的。老師上課輕鬆,與她充分的課前準備,深入的教學研究分不開,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我相信趙老師的精彩呈現,是她辛勤汗水與智慧的結晶。她稱得上是三尺講台上的“資深舞者”。

3、新授課程——簡約

第一環節:自學成才——學生自主預習新課內容,對學生提出了問題由其它同學幫助解答;

第二環節:知識通關——同桌相互提問,鞏固本節課的核心知識,為下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走進歷史——黑板板書本節課要解決的三大問題,即甲午中日戰勝爆發的原因、經過、影響。學生小組羣學交流之後,老師問題層層引導,共同達成學習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沒有過多的語言,更多的是學生在老師問題的引導下,對問題分析的精彩的呈現。

4、教學風格——簡約

看得出她對課堂的追求,不在“全面”二字,而是一個“精”字,因此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能清晰抓住重難點,讓學生去深入探究,讓學生思維充分活躍起來,抽象思維、空間思維、邏輯思維,辨證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在這節課堂上,學生通過《南京條魚》和《馬關條約》內容的對比,推論出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將整個課堂推向了高潮,精彩紛呈,聽課的老師們也都讚歎不已,一方面對學生知識儲備、分析能力的讚歎,另一方面讚歎一位好老師對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發揮着多麼大的作用,趙老師做到了!

上述四個方面的評價都用到了“簡約”這個詞,簡約除了能讓學生容易形成整體感知,還可以消除學生由於大量信息涉入而擔心應接不暇或者無法吸收的焦慮情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更高。同時學生對自己經過深入探究深入加工過的知識,印象會更加深刻,容易形成長久的記憶,減輕課後充電的負擔。這個“簡約”我想也與學校的生命課堂理念相融合,追求樸素的教育,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小組合作交流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課堂環境安全有序,學生個個想爭做小老師,學生的學習力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提升。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 篇五

甲午中日戰爭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基礎知識了    解甲午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中國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蹟掌    握《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能力訓練過程方法口頭表達讓學生介紹鄧世昌、徐驤、劉永福等人在保衞國家和民族利益鬥爭中的事蹟,提高複述能力比較分析綜合説明從《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內容的變化,説明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歷史趨勢討論探索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及其歷史教訓情感態度價 值 觀愛國情感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併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鬥中,以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抗爭,他們是光榮的民族英雄。思想意識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鬆弛落後,甲午戰爭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教學重點  黃海大戰、《馬關條約》教學難點  甲午戰爭的性質、中國戰敗的原因、《馬關條約》的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組織學生回顧上一節課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1.列舉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蹟並對他作出評價。(儘管他對於太平天國的鎮壓,具有反人民的一面。在收復新疆方面,他的歷史功績卻值得讚頌:他對於較弱的阿古柏果斷動武,直接收復失地;對於較強的俄國則儘量避免直接交戰,通過外交談判,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錢作為代價,收回價值更為重要的安全大門——伊犁。)2.起初在收復新疆問題上,同左宗棠意見對立的代表人物是誰?(李鴻章)【承上啟下,教師講授】李鴻章重“海防”輕“塞防”的主要企圖是為了保存自己派系的實力,但是在列強瘋狂侵略中國的形勢下,李鴻章越是保守越是捱打,最終把“老本”都輸光了。請同學們閲讀《甲午中日戰爭》,看看李鴻章怎麼把“老本”輸光?中國又遭到哪些重創?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又湧現出哪些與李鴻章態度不同的英雄人物?(要求學生對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閲讀標記,先按小組交流個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見後,抽2~3個小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轉入探究性學習。)【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黃海大戰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麼?(為了實現征服朝鮮、入侵中國、稱霸世界的野心)2.請2~3位學生同時扮演鄧世昌的英雄形象,由大家評判優劣。(教師作“畫外音旁白”,學生配合表演適當的動作或對話——師:1894年9月,北洋艦隊在黃海大東溝遭到日本艦隊襲擊,鄧世昌動員致遠艦官兵保衞旗艦。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衝鋒情景)……師:致遠艦中彈過多,艦身嚴重傾斜,彈藥也用光了,鄧世昌動員將士決死一戰。生:(語言自擬,當場表演撞向“吉野”的情景)……師:致遠艦被敵人用魚雷擊沉後,鄧世昌決心與軍艦同沉大海。隨從遞給他救生圈……生:(表演不接的動作,也可自擬語言表白殉國決心)……師:鄧世昌的愛犬死死銜住了他的衣服不放,鄧世昌怎麼做?生:(狠了狠心,表演用手將義犬按入水中的樣子,接着沉入碧波……)《馬關條約》1.鄧世昌等將士死得轟轟烈烈,因為他們用生命狠狠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所以,黃海一戰,中日雙方各有損傷,實力對比沒有太大的變化。可是,後來日軍卻連戰連勝,相繼佔領了哪些地方?(遼東半島、旅順、威海衞等)2.清政府在這一戰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麼?(李鴻章和慈禧太后力主妥協,一個是為了“保船避戰”,另一個是為了要過“萬壽大典”。清政府自身的腐敗導致了戰場上的全面潰敗。)3.戰後雙方簽訂了什麼條約?簽訂於哪一年?雙方的代表分別是誰?(《馬關條約》,1895年,[中]李鴻章和[日]伊藤博文。)4.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説明《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指導學生製表填表)

項目

內容

分析

影響

《南京條約》

割香港島,

賠款2100萬元,

開放廣州等五口通商,

協定關税

破壞中國領土完整和主權加重中國的貧弱

列強向中國傾銷工業品,瓦解了中國的封建經濟

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馬關條約》

割遼東半島、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

賠白銀2億兩,

增闢通商口岸,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領土和主權更遭踐踏

中國貧弱更加嚴重,

列強擴大商品傾銷,還直接進入中國生產領域

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5.中國台灣人民怎樣譴責賣國的清政府?(有人寫對聯“中國台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揭露慈禧太后和李鴻章之流的賣國嘴臉。)6.中國台灣人民又是怎樣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徐驤領導中國台灣義軍同劉永福的黑旗軍在彰化、嘉義等地重創日軍。後因奸細出賣,中國台灣終於全部淪陷。但是中國台灣人民在日本殖民統治期間,爭取回歸祖國的鬥爭一刻也沒有停止過。)【鞏固小結】1.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第18頁連線搭配題:

1842年

《南京條約》

割遼東半島、中國台灣、澎湖列島

1860年

《馬關條約》

割烏蘇里江以東(含庫頁島)

1895年

《北京條約》

割香港島2.佈置課後完成的作業:新學案第15頁[自我測評]以及90~92頁“單項選擇”11、12、13題,“連線搭配”題,“想一想,説一説”題。3.提醒學生預習第5課《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六

我們都知道,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道慘痛的傷痕。這麼多年過去,對於甲午戰爭我們不能忘懷。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為你帶來甲午中日戰爭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甲午戰爭的概況,掌握《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危害,中國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蹟。

能力目標:講一講鄧世昌的英勇事蹟,培養複述能力,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到甲午戰爭的性質,鄧世昌他們是民族英雄;甲午戰敗,《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教學重點:黃海大戰、《馬關條約》

教學難點:甲午戰爭的性質、中國戰敗的原因,《馬關條約》的影響。

教學方法:講授法與問題目標教學法、個人自主學習與小組探究向結合。

教學過程:

導入:多媒體出示劉公島甲午海戰館圖片,提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上面的雕像是誰?甲午海戰館和鄧世昌與我們這節課學習的“甲午中日戰爭”有着密切的關係。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第四課《甲午中日戰爭》

新授:

第一篇: 陰雲密佈-------戰爭背景

教師出示背景資料,提出問題:這次戰爭是誰挑起的?他挑起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學生:日本 為了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

教師:日本發動戰爭已經是蓄謀已久的,所以這次戰爭的性質是日本對中國發動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1894年是舊曆的甲午年,因此,這次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第二篇: 戰火硝煙--------戰爭經過

教師:請同學閲讀課本P16---17頁文字,瞭解戰爭的經過,找出這次戰爭中的經歷幾次重大戰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黃海戰役、遼東半島戰役、威海衞戰役

教師:在黃海戰役過程中有一位典型的英雄人物,是誰?

學生:鄧世昌

教師:誰能給大家講述鄧世昌的英雄事蹟?

學生講述

教師:講述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沉着應戰,直至艦沉,壯烈殉國的英雄事蹟。從他們身上你能學到哪些優秀品質?

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以鄧世昌為首的廣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抵禦外辱、不屈不撓精神之所在,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再利用輓聯和環翠樓門前鄧世昌的雕像進行情感教育昇華。

教師過渡:黃海大戰,日軍艦隊受到重創;此時北洋艦隊雖受損失,但主力尚存,仍有很強作戰實力。然而,清政府對待戰爭的態度如何?

出示材料

教師:戰爭還在繼續,日本侵略的腳步正在一步步逼近,清政府妥協了會導致什麼後果?

學生:肆意橫行,無所顧忌,日軍又相繼佔領遼東半島,夾擊威海衞

教師:日進佔領旅順是,製造了一件十分惡劣的事情?

學生:旅順大屠殺。

學生看課本插圖,感受日軍兇殘的本性

教師:威海衞戰役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教師利用地圖簡介戰役經過,指出由於李鴻章的避戰求和政策,導致中國第一大艦隊-----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過渡:北洋艦隊全軍覆滅不僅意味着清朝在中日戰爭中敗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夭折,它用慘痛的事實再一次的證明:一個不思進取、盲目自大、妄圖通過割地、賠款、逃避而求和的國家是不會成功的,即使我們有鄧世昌這樣的愛將,但是也架不住清政府核心統治的腐朽。1895年4月,清政府賣國求榮的醜惡面目再一次上演,與日本在馬關簽訂《馬關條約》,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的失敗、簽約結束。

第三篇:屈辱簽約-----《馬關條約》

教師:條約簽署的雙方代表是誰呢?

學生:是李鴻章親自赴日與伊藤博文簽訂的

教師:《馬關條約》對中國產生了什麼影響?為什麼説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1、割三地---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進一步遭受嚴重損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民族危機進一

步加深。

我們具體分析一下這三地的位置:

中國台灣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與福建省隔中國台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重要的戰爭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據中國台灣後,不僅可以開發資源,又可以為進一步侵犯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創建基地,使中國台灣脱離祖國50年懷抱。

割讓遼東半島會直接威脅北京、天津地區的安全

【當時日本充其量只是個二線的國家,就得到如此多的好處,其他國家因之眼紅,也就蠢蠢欲動。於是俄國和法國、德國三國出面干涉,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荒唐的是我們要是自己的錢財去買自己的國土】

2、賠2億—相當於中國當時全國財政收入3年的總和,這樣無疑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清政府財政因之不堪重負,不得不大舉借債,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而日本把這批賠款的85%用於軍費開支,藉助這批前,日本迅速發展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以後發動侵華戰爭的主要敵人。

3、開四口--回憶一下中英《南京條約》中開闢的通商口岸有哪些?他們的分佈有什麼特點嗎?這四個地區都是處於中國最富裕的長江沿岸,特別是浙江和江蘇省的財富,帝國主義深入到中國內地

4、允設廠---拓展了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途徑,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方面無需交納進口税、內地運送税、內地税等也享受優待;中國製造的工業品卻要受苛捐雜税的層層剝削。【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雖然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仍然佔據統治地位,但同時資本主義萌芽也在緩慢發展着,對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危害最大的條款就是允許日本在華設廠】

教師總結影響: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師: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帝國主義加劇對中國的爭奪,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但這也在客觀上刺激了中華民族的真正覺醒。我們看教材小字部分中國台灣人民發出的憤怒之聲: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又一體現。

小結:

課堂延伸:

教師:當時中國是大國,有四億人口,軍隊95萬,是正義的反抗戰爭;而日本是小國,軍隊只有29萬,是非正義的戰爭。可是最終清政府失敗了。大家思考一下這是什麼原因呢?

生:避戰求和----直接原因

專制主義——根本原因

課堂練習:(大屏幕出示)

板書設計: 第四課甲午中日戰爭

一黃海大戰

1 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

2 黃海大戰經過

3 黃海大戰結果

二《馬關條約》

1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戰敗

2 《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和雙方代表

3 《馬關條約》的影響

4 中國台灣人民的反割台鬥爭

甲午中日戰爭反思

本課《課程標準》要求“列舉1840年至1920xx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鬥爭的事蹟,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本課內容集中介紹了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義和團運動。本課第一目“甲午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簡要介紹甲午戰爭的背景、經過,重點談戰爭的影響。第二目“八國聯軍侵華與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簡要介紹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的侵華概況,重點講述《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本課重點講的是近代史上列強侵華的史實和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鬥爭事蹟。在教學過程中,從目前釣魚島問題引發的中日爭端這一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課文。再通過設置材料和圖表分析中日兩國不同表現,層層引導學生分析戰爭爆發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日本發動的甲午戰爭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謀已久的,而且通過分析面臨民族危機的情況下中日兩國表現的不同,為中國戰敗做鋪墊。展示甲午中日戰爭示意圖,簡要講解戰爭的過程,體會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精神和清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和日本帝國主義的殘忍;增強時代責任感,反對軍國主義,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顯示中方失敗的材料,讓學生歸納出中國失敗的原因;顯示《馬關條約》的內容,逐條分析各條內容給中國帶來的影響。體會清政府的賣國求榮的嘴臉和日本帝國主義的貪得無厭。通過史料引導學生分析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使學生認識到這是中華民族走向嚴重危機的一個重要標誌,同時也是促成清王朝進行軍事改革和中國各界民眾奮起救亡圖存的一個重要轉折,為以後的課程做鋪墊。

學習義和團運動,理解特定時代裏反抗鬥爭的需要,領會反侵略鬥爭曾起過的積極作用,增強愛國意識;但也體現了舊式階級的侷限性,為分析失敗原因做埋伏,並通過與太平天國運動的對比,提高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對教材進行整合處理,提出問題後要適時加以引導,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甲午戰爭對今天中日關係的影響,及我們應如何自強不息,如何正確認識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在八國聯軍侵華的問題上,主要依據前幾次戰爭的分析模式簡要處理,主要分析《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通過與前幾個條約作比較,認識中國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的過程。最後讓學生課後自己列表比較近代前期的四次侵略戰爭,使學生整體上把握前期的基本脈絡,加深印象。

總體説來,這一課要處理的問題較多,特別是對幾個條約的比較、兩次農民運動的比較、甲午戰爭的轉折意義的分析理解等問題上的處理,既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而並不是流於表面,也是這堂課的精彩亮點所在,使得這堂課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這需要平時的積累,所以我們今後尤其要注意經驗的累積,做到厚積薄發。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七

一、【學習目標】(2分鐘)

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準確説出:

⑴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⑵為什麼叫甲午中日戰爭;

⑶黃海海戰;旅順陷落;威海衞潰敗。

⑷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中國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

2.⑴講一講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英雄事蹟。

⑵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

⑶《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併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鬥中,以鄧世昌等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侵略鬥爭,他們是甲午戰爭的民族英雄;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鬆弛落後,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重點與難點】

重點:1.黃海大戰。2.《馬關條約》簽定的情況和內容。

難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影響。

二、【自主先學】(12分鐘)

1.1分鐘瀏覽課本綠標題及正文,快速寫出本課主要講述的什麼戰爭?兩個主要問題是什麼?認識了哪位民族英雄?

問題:(1)                 (2)

戰爭:

民族英雄:

2.仔細閲讀課文正文部分,在課本上標註掌握下列知識要點,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1)黃海大戰: 時間          民族英雄            結果                  。

(2)威海衞戰役:結果             ;後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議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________條約》。

(3)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時間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簽約地點:

內容: ①                    ②

三、【展示點撥】(15分鐘)

(一)分組探究

1.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稱甲午中日戰爭?

2.從課本形勢示意圖上找出戰爭爆發的時間和地點;戰爭的性質是什麼?

3.清政府在這一戰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4.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比較分析《馬關條約》的內容異同。

6.結合中英《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7.總結本課內容。

(二)展示點撥。

四、【知識整合】(5分鐘)

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        、侵略        稱霸世界的夢想。

時間:         年 。

時間:      年     月。

地點:黃海大東溝

黃海大戰  結果:1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      與二百名戰士壯烈犧牲。

2日本艦隊遭到重創

背景:日軍夾攻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爭中國失敗。

時間:       年

地點:日本馬關。

簽約人:中方        ;日方         ;

《馬關條約》        1割       、        、         給日本。

2賠款日本軍費白銀          兩。

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          。

4增闢通商口岸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層作業】(7分鐘)

a層【基礎達標】

1.甲午中日戰爭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圖人物是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犧牲的愛國將領,他是 (   )

a.林則徐

b.左宗棠

c.鄧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根本原因是      (   )

a.戰艦裝備落後

b.日本海陸兩路的進攻

c.軍隊士氣低落

d.清政府腐敗無能

4. 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兩國海上實力的一次大較量。當時參戰的中國海軍是(   )

a.福建水師 b.北洋艦隊

c.南洋艦隊 d.廣東水師

5. 甲午中日戰爭後,中日雙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璦琿條約》     d.《馬關條約》

6. 因簽訂《馬關條約》而被國人唾罵的清府官員是     (   )

a.袁世凱          b.左宗棠

c.李鴻章          d.曾國藩

7. 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國台灣。”詩中“往事”是指什麼戰爭的失敗      (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8. 允許外國在我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是          (   )

a.《北京條約》        b.《中法新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9. 甲午戰爭結束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         (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層【能力提升】

10.(07•山東濟寧模擬)1925年3月,聞一多先生寫下《七子之歌•中國台灣》一詩:“我們是東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羣弟我就是中國台灣。我胸中還氲氤着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讀了這首飽含愛國情感的詩作,請你説一説:

(1)中國台灣是怎樣割佔的?

(2)詩中“鄭氏”指的是誰?“酷炎的夏日”指什麼?

(3)該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4)中國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來少數分子大搞活動,你能用史實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有力的反擊嗎?

效果評價:優(   )   良(   )  中(   )  差(   ) 評價者:

需要改進和強化之處:

六、【拓展昇華】(4分鐘)

1、除了知識方面,你還有哪些收穫:

①學習方法上

②情感認識上

參考答案:

a層: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層:答案(1)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中國台灣島給日本;(2)鄭成功;日本的殖民統治;(3)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願望;(4)中國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國時期的吳國曾派大將衞温到過中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之久的中國台灣。後來清政府對中國台灣進行了有效的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