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2W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為本站會員“gstanlang”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

《甲午中日戰爭》這電影雖然是在講述一百年前的事情,可是感覺對我們此刻的教育意義更深,更像是一面鏡子在照耀着我們此刻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希望你喜歡。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1

電影觀後,甲午戰爭給我帶來的不再僅僅是銘心的國恥,清政府的腐敗,將士的英勇和悲壯這些蓋棺的定論。更多的而是反思發生這一切的為什麼,更多的是在百年後的今日越來越熱的釣魚島爭奪背景下,假如中日再有一次海戰,中國能取勝嗎?

正如電影台詞所講:一場大海戰能夠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一場甲午海戰,日本傾全國之力,上下一心,獲得了日本三年國民生產總值加上台灣澎湖列島,清朝附屬國朝鮮為代價的戰爭紅利。而中國在輸了西洋之後再輸東洋,在當時敗給西洋尚可理解,居然還輸給洋務運動比中國還晚的東瀛倭國,中國舉國上下的民族自信心蕩然無存,也成為日後五十年中日本全面超越並逐步蠶食中國轉折點。其實又何止五十年,至今近一百二十年間,中國從未超越日本。

我們常説堂堂中華,領先世界數千年,我們更多比較的是禮貌,經濟,科技這些指標性的東西,而忽略了由於中國特殊的地緣使其遠離其他禮貌的衝突。其實從先秦開始一向到近代,中國的歷史能夠濃縮為一部被遊牧民族侵略的歷史。整整數千年間,禮貌領先世界,卻一向被侵略,這不能不説可悲。假如侵略的不是遊牧民族,假如中國地處地中海的中亞地區,應對同樣輝煌的古希臘古羅馬禮貌的軍事侵略,中國還會存在至今嗎?我覺得不會。

大航海時代之後,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禮貌之間的碰撞變得越來越頻繁。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早以不再被地理所保護,近代的侵略幾乎都來自海上。正如嚴復的《天演論》所講:競爭之後適者生存,民族同樣如此。在充滿奴性和自我貶低的當下中國,保全自有禮貌變得如此艱難,又何來發揚中華禮貌,並將中華禮貌推向世界與西方禮貌一爭高下的雄心呢?古人即使戰敗,尚且擁有對自有禮貌的無限自豪。晚清政府雖無能,雖昏庸,但仍視西方為蠻夷未開化之邦。雖自欺欺人,但尚存那一份骨氣。而今人連那僅存的骨氣都沒有,豈敢奢望在戰爭中有獲勝的自信呢?

中華禮貌又究竟是什麼禮貌,大部分人會説就是儒家的禮貌。當下有少部分人已經反思在西方禮貌全球化的今日如何保護中華禮貌,他們簡單的覺得讀讀《論語》,包包水餃,聽聽京劇就是了。我是儒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但我一向認為儒家思想在對內的國民教育上是必須的,教導人民禮義仁智信。但在國與國的競爭上絕對不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非要等到別人開了第一槍,然後再振振有詞的説:是你先打我的,所以我此刻還擊就是代表正義。競爭也好,戰爭也罷,從來都不是道義取勝,而是實力加計謀。世界本無秩序,強權才能建立秩序維護秩序。縱觀整個中國史,漢族政權裏除了秦漢隋唐明其他都是被動挨打,或者説也僅有上述朝代的部分帝王執政才不是被動挨打,同樣奠定當今中國版圖最大貢獻的四個朝代,漢唐元清,有兩個是漢族政權。無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沒有一個是惟儒學論者,他們有基本的共同點:崇尚主動進攻,依靠武力解決爭端。我也不是惟武論者,太古老的中國輝煌歷史不為人所熟悉,近三百年來的中國落後史總不該忘記吧!東西方列強:英法俄日美,又有哪一個是不用拳頭而獲得統治世界或者地區的權力呢?沒有強權的內斂絕對是弱者的自我安慰,我們習慣地把侵略方稱為非正義的,是註定要失敗的

,殊不明白每次戰勝侵略方的不是抽象的正義,而是比侵略方更強大的實實在在的力量。德國納粹是被蘇英美聯合打敗的,日本不是被中國人趕出去的,而是美國人在太平洋和日本本土結結實實給了重擊。大國不是靠嘴巴來立威的,日本被美國蘇聯打敗,而日本人最尊敬的是美國人,最看不起的卻是中國人。美國人在朝鮮戰爭被中國人打平,到了___,中國一句如果美國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中國就參戰,硬是讓美國人直到撤軍都沒敢越過十七度線。這就是國與國競爭最基本的事實,你強大,別人才尊重你的所説,而強大最直接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該出手的時候敢不敢出手。

東有中日釣魚島,中韓蘇巖礁,南有中越菲馬諸國的南沙爭端,雖然這些國家挾美自重,真欺負到中國頭上了,中國敢出手嗎?彼得大帝説的好,一個君主僅有陸軍,只是有一隻手,同時有陸軍和海軍才有雙手。今日中國不僅僅要有陸軍,空軍,海軍,還要有天軍,中國的未來在深藍,海之深藍,天之深藍,僅有這樣才能禦敵與國門之外,戰場設在別人家門口,才能未戰而先勝。戰爭不是一個單一的事務,關係到政治,經濟,技術,民心和國民素質。我不奢望人人都是鄧世昌,林泰曾,但願舉國體制完善,一旦需要運行,這部龐大機器能低故障順利運轉,使前方英勇的將士死得其所。五百年前的鄭和空有一支無敵艦隊,五百年後留給世界的只是中國人的自我意婬,歷史的機遇如同大海戰一樣,抓住了就能決定一個國家數百年的命運。失去了,或許意味着下一輪的被動挨打。沒有國家一向處於發展的巔峯期,在國力上升的時候需要適時的擴張,為日後的衰退謀得緩衝的空間,而不至於傷筋動骨。今日英國法國比較十九世紀都衰敗了,然而今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仍有他們的附屬國,仍有駐軍,仍有商貿航線必須的補給點。中國的經濟早已經超過英法,可又有哪個國家認為中國真正強於英法呢?

甲午硝煙已散,可是甲午海戰壓在中國人頭上的陰雲至今未散。中國該為自我的真正崛起而準備另一場大海戰了,用另一場大海戰去洗刷一百六十年來來自海上的種種恥辱。戰爭中從來沒有道義,僅有勝負,因為如果存在道義就不會爆發戰爭。我們不好戰,但要清楚認識到沒有戰爭就不會有國家民族的發展。陌刀為節,玄甲為裳,丈夫蓄志,女兒英儻,馬蹄踏處,即為大唐。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2

今日,歷史課上放映的《甲午大海戰》讓我深有感觸。在深深仰慕鄧世昌、丁汝昌這幾位民族英雄的同時,更引起我深深思索的是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裝備世界領先,官兵英勇無畏,這樣一支艦隊為何在頃刻間就灰飛煙滅當我看到北洋艦隊一次次申請購買彈藥均被清王朝拒絕時,當我看到國將亡,而掌國之人卻仍過着自我的白日夢時,似乎明白了答案:政府腐敗,危機意識不足,統治者的求和心態都註定了這個杯具的發生。是的,落後就要捱打。

生在新時代是莫大的幸運,我們最終能夠挺起腰板捍衞自我的尊嚴。我們熱愛和平,但我們也不畏懼戰爭,如果必須經過戰爭獲得和平和尊嚴,新時代的我們也一樣會像先烈一樣用生命保衞我們的祖國和人民。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3

清朝光緒皇帝曾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這副聯的對象,就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英雄——鄧世昌!自古以來,犧牲在戰場上,一向是愛國軍人引以為自豪的志向。在滔滔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永遠有那麼一大批人,他們明明白死亡在眼前,但他們為了民族的存亡、國家的榮譽,依然視死如歸,勇敢赴難,彰顯了中華兒女的民族氣節和拳拳的愛國之心。鄧世昌就是這樣一位令人傾佩的人。

他是資質聰穎勤奮好學的人。從小他便進入了教會學校。師從歐洲人學習英語,數學。他理解本事很強,學業上提高很快。外國教師都對他讚賞有加。這也為他在之後的船政學堂學習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做了很好的鋪墊。在船政學堂之時,他更是奮發圖強,深得外教好評。紮實地掌握了駕駛艦艇技術以及管理船艦的高超技能。所以在黃浦海戰中,臨危不亂。

他是為數不多睜眼看世界的人。因為他好學,在英國接艦的日子裏,他利用各種機會,遊歷英國的著名工業城市,看到了機器大生產的宏偉場面,參觀了英國海軍主要基地,並瞭解了每一種戰艦配置與功能,領略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的力量。他研究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訓練項目,感受到了中國與英國的巨大差距,並在回國後,立即制定新的作戰方針。

他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人。黃海大戰的那一天,為了掩護中艦,他命令

“致遠號”橫在中艦前,應對日本的挑釁,他頑強鬥爭,浴血奮戰,奮勇殺敵。日兵懼怕,紛紛向“致遠艦”開炮。在遭受重創,沒有彈藥的情景的緊急情景下,他命令士兵將“致遠艦”衝向敵人的主艦“吉野號”,選擇擇了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方式,在“致遠艦”被擊沉後,他毫不猶豫地跳進了茫茫大海,以身殉國。

古人説“讀書能夠醫愚,讀書能夠勵志”,讀了《甲午海戰》一書,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沒有讀這本書前,我一向以為,鄧世昌是那種很勇猛的將領,不怕流血,無畏死亡。讀書後明白了,他是一位很有才華,很有遠見卓識的將領。心中對這位民族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的學識對他以後的人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豐富的知識使他有了精忠報國的志向和過人的膽實。看到鄧世昌和全體戰士,冒着槍林彈雨,駕駛殘艦,撞向敵人,心中真是蕩氣迴腸,真想跟着這位大將,手持鋼刀,衝上敵艦,屠盡倭寇。

一百多年已過去,我們不能忘卻黃海中留下的那六百多名將士的忠骨,懷念那伴隨大潮起落的壯烈英雄。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輩也要飽讀詩書,掌握現代化科技,以知識為力量,奮發圖強,為了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有所擔當,以慰英魂!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4

這是一部故事片,講述了1894年大清國與日本國在黃海上發生的一場大海戰。結果,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區區一個小島國,卻能夠殺死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大清國與日本國,同樣的愛國,結果卻有着天壤之別。一個勝利,一個失敗。為什麼呢因為大清國在國家的體質上,早已經輸給了日本。

船能夠漂在水上是因為水的浮力正託浮着它,而水也能夠變成浪花把船打翻。

對於一個國家來説,人民就是水,船便是政府,人民能夠把政府高高托起,但人民也能夠讓政府滅亡。在影片中,日本,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民治維新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禮貌衝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禮貌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可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而大清國,皇帝駕崩,新一任皇帝是誰由不得老百姓們去選擇,必須由皇帝的兒子去繼承。

也許,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國的皇帝更愛自我的祖國,也許,日本的首相比大清國的皇帝更愛自我的人民。影片中,日本的首相一天吃一頓飯,剩下的錢便拿去買先進的武器,用來與敵人抗衡,而大清國的慈禧太后,卻為了給自我過一個六十大壽而把本應當去買武器的錢拿去修頤和園。看看頤和園裏的石船吧,它是用大清國戰士們的鮮血換來的。看看那具有嘲諷意義的清澈的湖水吧,它是用中國的尊嚴換取的。

日本的人民看到中國人就打,因為他們有着島國精神,因為他們明白中國人是他們的敵人。雖然他們與__的行為沒什麼兩樣,可是,至少他們愛國,他們團結一致。

可是,如果沒有慈禧太后的話,就沒有中華明族的崛起,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這,也許正是歷史車輪的運轉。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5

週一觀看了電影《甲午海戰》,一時間好像穿越了百餘年時光,回顧一番中國人被鞭打的歷史,頗有感觸。

1894年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的開端,直至一年後《馬關條約》的簽訂,隨着遼東半島被無情地割讓,三千萬兩白銀交付給了日本,中華民族面臨着史上最嚴峻的危機。

中國曆來地理位置就相對封閉,北部西伯利亞是荒蕪地區,西邊沙漠和高原阻隔着歐洲大陸的禮貌,南部的海峽難以穿越。中國所以不受干擾地享受着自我禮貌的發展,但也圈住了中華民族的思想和認知。清朝甚至“閉關鎖國”,不接納外來的先進的事物,卻固守着迂腐的觀念。封閉是可怕的,他盤踞在統治者的心裏,落後的只會更加落後。

那麼,中國人想過要改嗎是的,以往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北洋水師的成立是標誌性的成功。而清朝晚期早已劣跡斑斑,那時的中國早就雜草叢生。科學技術的更新只是件華麗的衣裳,而中國的制度不改,又怎樣面向世界官僚腐敗的現象不杜絕,又怎樣迎接外來侵略者的挑戰慈禧愚昧至極,挪用海軍軍費只為建自我的頤和園,安享晚年和大清王朝的滅亡相比,究竟哪個更重要北洋海軍戰敗,天降大雪,頤和園裏的那艘石頭做的精緻的船真是個極大的諷刺。

海上的戰爭是一扇門,敗了,就推開了中國受外來侵略者的凌辱,關上了統治者做的關於天朝的夢。

中國的夢早該醒了。敲碎夢境的,是日本這個極富野心的民族,他們用接近殘忍的方式獲得想要的一切。如今我們譴責日本人的罪行,同時也悔恨當時中國的落後。歷史證明,落後,是要捱打的!

釣魚島問題曾一度被擱置,此刻卻被日本再度拋出。無論這是國家利益的搶奪,中日友好局面的破壞,還是醜陋的黨派政治鬥爭,甲午海戰中日本竊據的釣魚島,21世紀的中國絕對不會有半步退讓!

中國的和平發展,是全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的。中國的崛起,是龐大的經濟增長數字,是中國能夠與世界首腦平起平坐,是美國在稱霸道路上意識到了“中國威脅”。

如果説以往的中國不夠強大,對抗外來侵略時失敗了,而此刻日本再次顯現出這種佔有的野心的時候,中國用最堅決的語氣説不!因為我們有實力應對肆意的侵犯,也絲毫不畏懼!

觀看電影甲午中日戰爭感想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