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戰爭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甲午戰爭讀後感【精品多篇】

甲午戰爭讀後感 篇一

120年前,同樣是甲午年,在豐島海域,日本國不宣而戰,偷襲了中國的運兵船隻,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120年後,又是一個甲午年,我們紀念甲午戰爭,並以史為鑑。

中日甲午戰爭,從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開始,經歷了平壤戰役、黃海海戰、鴨綠江江防之戰、金旅之戰、威海衞之戰等戰役,到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結束,歷時9個月。

清政府大敗,李鴻章輸掉了自己的北洋水師,被迫與日本簽下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賠款2億兩白銀。

這場戰爭打碎了中國一直以來的“天朝上國”夢,歷時三十多年的洋務戰爭失敗,近代化進程結束。列強侵華進入新階段,加速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人心中永遠抹不去的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讓我們緬懷歷史,讓歷史不再重演。

甲午戰爭的觀後感 篇二

啊,我最後感受到了中華人民強烈的愛國精神:哎,清朝真不是一般的腐敗!

這部電影主要説的是十九世紀末,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後,日本公然擊沉我國船隻“高生號”,並於一-四年在中國領海公然挑釁生事。

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本得寸進尺,擊沉中國商船,百姓平民們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主義官兵和威海百姓,應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和日寇作戰。但李鴻章藉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住戰聲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啟用鄧世昌。北洋水師總兵劉布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本兵擊沉。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作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本軍旗見“吉野”號。戰事越發越激烈,但我軍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式十分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這部電影是我國曆史上的杯具,鄧世昌爺爺的英雄本色:他憂國憂民,他能夠冒着殺頭的罪名向洋鬼子們開槍開炮,我心裏真是痛快,打得好!滅了洋鬼子的囂張氣焰,震我國威。但看到方大人向洋人投降,舉白旗,我很憤怒。清政府太腐敗了,方大人也丟了我們中國人的臉。鄧世昌爺爺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鄧爺爺一樣,勿忘國恥,振我中華!

甲午戰爭的觀後感 篇三

7月25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118週年的日子,這場失敗的戰爭而今看去仍是滿眼傷痛。為什麼泱泱中華會敵但是島國日本為什麼在兩國軍艦硬件設施相差並不太大,海軍指揮人才均為英國皇家海軍高材畢業生的狀況下,中國會如此慘敗,並簽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其背後肯定隱藏者深層次的原因,兩國的戰爭勝負不僅僅僅是兩國的武器力量的比較,與國家內部的方方面面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從《1894甲午大海站》這部影片當中我們也能看出端倪:

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光在皇帝眼皮子低下內務府的貪污就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光緒皇帝吃的雞蛋10兩銀子一個,普通老百姓一兩銀子能買800個雞蛋,李鴻章明知內務府貪污,卻不願意處置,為的是能透過內務府的太監為自己創辦的海軍多多籌集軍費,可見其當時的體制如何等的腐朽無能和腐敗;當時大清朝實際掌權的最高領導慈禧為自己六十大壽能過的風光,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挪用軍費用於自己生日的籌辦和頤和園的修建,即便是甲午戰爭發生之時,也是鼠目寸光,看到的僅是自己的生日如何辦得盛大豪華,如何透過割讓土地和賠款換得國家的一時安寧,一步步的犧牲國家的利益換得是侵略國家的更為囂張;光緒皇帝作為名義上的第一領導人,雖有改革革新的想法,卻無足夠的實力和氣魄去實現,本屬亞洲實力第一的北洋海軍並未受到領導階層的重視,從回國後在福建的海邊待了七年,這七年當中並未對其進行適時的改善和精心維護,反倒時而用來運慈禧的荔枝,討慈禧的歡心,海軍經費連年縮減,一支本應保家衞國的精良隊伍在當時腐朽的風氣的腐蝕下,日益失去戰鬥力,昔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的高材生,也難免染上各種不良的風氣,軍隊沒有嚴明的紀律,紀律不整導致一些部隊在戰役白熱階段棄陣

另外一邊我們的鄰居島國日本同時也派了一批日本留學生,帶着強國之志,駕着日本政府購買的軍艦駛回日本,年輕的日本天皇正等待着他們,以加速他同樣是學習西方的“明治維新”,當時日本,國力並不是很強,甚至還不如當時的清朝統治的中國,為了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明治天皇揮起了無形的鞭子,捐出了皇室開支的十分之一,甚至拿出了餓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飯,鼓動着他的臣民為戰艦捐出口袋裏的最後一個銅板,舉國上下,勵精圖治,為了拓展日本的版圖,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發生的中日甲午大海站。

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一支高級軍官絕大部分受過近代化教育的軍隊在黃海的炮火中被打得粉碎,當時亞洲第一大帝國的失敗,與國家的領導階層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國家是一台精密的機器,領導階層在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領導階層如果貪圖安逸,目光短淺,不能夠勵精圖治上下其心帶領國家這個大型機器正常高效的運轉,國家就會出現問題,俗話説上樑不正下樑歪,即便是國家實力暫時比較強大,日後也日益衰弱,被其他國家趕超,落得捱打的命運並不奇怪,以銅為鏡能夠正衣冠,以史為鑑能夠知興衰。

作為中國的一分子青年一代的我們是中國未來的,我們在做自己工作的時候,也就應做到勵精圖治,兢兢業業,不能夠貪圖安逸,做任何事情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需要不斷用心進取。

甲午戰爭讀後感 篇四

昨天,媽媽上午帶我去看了《甲午戰爭》,我原本帶着一顆有趣的童心去看,沒想到,這給我留下了始終難忘的印象。

在我的印象中,中國是富強的一個國家,沒想到近代史的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卻給我們帶來了奇奇大辱。

故事是這樣的,日本的野心讓他們攻打我們中國北洋海軍的基地?山東劉公島。丟了魂似的李鴻章居然下命令:“海軍軍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略張聲勢……”看到這,我心裏就想,那時的中國多麼懦弱。

清晨,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打小島,北洋海軍前去迎戰,我以為我們必勝,沒想到當時中國科技那麼落後,海軍著名將領鄧世昌沒有退縮,可是他們裝備差、但要少、武器差!可鄧世昌還是應用的帶兵前進,他們炸對方船艦的要害,可是對方船艦非常強大,根本打不穿他們的船。更讓我氣憤的是,中國有的。海軍居然手舉白旗雙手抱頭跳入海中!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全被他們侮辱了!

鄧世昌仍然不退縮,對水手説:“我們一定要打掉倭寇!”接着用力開船,想着“吉野號”衝去,只聽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擊在一起,鄧世昌和水手們都死了……我暗暗為鄧世昌抹着眼淚。

接着,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負擔。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中國後來變富強的原因,就是他們知道了這個道理,於是推翻了清政府,開始以毛澤東為首的起義,才換來今天的富強。

甲午戰爭讀後感 篇五

一個昏庸的朝廷,一個敗落的社會,一場偉大的戰爭,一種不屈的精神。

鏡頭步入了一個一個敗落的時代,當時,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統治下,變得國力大減,帝國主義國家競相打開中國的大門,繼而進行殘暴的侵略。炮火轟開了一個歷史的新紀元,轟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滾滾硝煙湧出了一張張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顏。

在英國向中國走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時,林則徐沒有猶豫,他憤然上書道光帝,並實施了震撼國人的壯舉——虎門銷煙。他給英國人一個迎頭痛擊,他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這是一場沒有戰火的偉大勝利,是一場意志與決心相與鬥爭的歷史偉績!

鴉片戰爭捲入中國時,太平軍沒有沉默,在與洋人的鬥爭中,他們沒有低頭,他們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鬥志。他們征戰沙場,擊敗洋軍,痛殺清軍,他們在歷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當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既而稱霸世界的夢想時,一個聲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當時日益腐朽,致使帝國主義列強侵入。可清廷仍處於華貴的奢侈中,渾然不知要強國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國勢力已經相當龐大時,中國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武器。軍餉已被各路地方官員收入其囊中。當時日本已對中國虎視眈眈,在中日兩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親自到中國兵船上公開挑釁,並企圖開炮。況且當時清朝並沒有意識到日本想要吞併中國國土,認為區區一個東洋小國何以興起起幾層浪。由於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讓清軍不免有些飄飄然,自從1888年正式建立海軍後,再也沒有購進任何船艦,船齡漸漸老化,何況日本當時新添戰艦,與之中國相比,遙遙領先。再者當時慈禧花重金修築頤和園,抽掉各路軍餉,哪裏還顧得上戰艦重置,連預先訂購炮彈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軍率領日海軍聯合艦隊開進黃海大東溝伺機埋伏。當中國護航艦駛入黃海大東溝時,日艦便開火襲擊,於是北洋艦隊便縱隊排開。實施反擊。炮火炸開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時,海水沸騰。硝煙瀰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於當時中日懸殊太大。中方艦隊嚴重受到日方的摧殘,可中方仍然堅持還擊。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中彈過多,嚴重傾斜。可他仍是沉着冷靜,他下令致遠艦向日方艦隊開去,可致遠艦不幸被魚雷擊沉,破碎沉沒。當隨從遞給鄧世昌救生圈時,他拒而不接,最後與他的愛犬共同葬身大海。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一副沉痛的輓聯,一代歷史的偉績,一種意志的堅定,一次偉大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