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1W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昨天晚上,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個電影,非常好看。

主要講了:在清代,中國和日本在海上發生了一些摩擦。當知道日本派人去英國和美國學習去時,中國也派了鄧世昌等一些人去那邊學習,並且買了幾艘鐵甲艦。等他們學成歸來後,中國的海軍變得非常的強大,可是貪官卻非常的多!到了戰鬥的那一天,中國軍隊竟然沒有錢買炮彈!而這時,慈禧太后正在開60歲的慶典!中國海軍炮彈只剩穿甲彈的時候,那個彈射出去,竟然不爆炸!中國海軍只好用魚雷,可是發射魚雷的人不訓練,整天賭博,把僅有的三顆魚雷打出去都沒有打中!最後,中國失敗了,只好同意把釣魚島和其他島嶼讓給日本!

看完這個電影后,我非常的氣憤!就因為貪官,因為慈禧太后,不拿出錢來用在軍事上,只顧自己玩樂!而這個海戰,也給了中國人一次警告!每一次大海戰都會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我們這個民族若不奮起,將終究被人欺負!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裏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併吞釣魚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共存的國家,要想團結統一,一致對外,就應該首先團結各個民族的人民,在全國團結穩定的條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禦外侵,沒有後顧之憂。民族的大團結,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建設很重要,中國之所以能成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倖存的國家,離不開祖先們淳樸、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脈相承的文化氛圍觀看完後,我不禁感到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腐敗才導致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釣魚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最後,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次海戰,不忘國恥,長大後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無能無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説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裏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併吞。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説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幹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着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説:“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裏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無能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戰爭曾使無數國家的版圖發生改變,是無數人付出生命的代價。同時,戰爭也使最新的科學技術得以充分的展現。戰爭改變了一些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一些文明因戰爭而消亡,另一些文明則因戰爭而發展,戰爭對文明的演進起着特殊的作用。戰爭不僅僅給那些親身經歷過的人帶來無法修復的創傷,更重要的是啟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只有深刻的瞭解了戰爭的殘酷與危害,才能有更加堅定地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而甲午大海戰正是描繪了人類戰爭的一個粗略輪廓。

甲午大海戰不僅是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大角逐,更是經濟力量的競賽和科技能力的競賽。甲午大海戰是中國人跨入發展階段的一個重要起點。它講述了北洋海軍與日本海軍的海戰。中國北洋海軍軍艦共10艘,而日本軍艦共12艘。北洋海軍提督總查漢納根及右翼總兵劉步蟾指揮“定遠號”,日本的“吉野號”是由海軍少將平井船三指揮,伊東桔亭以“鬆島號”為旗艦指揮作戰。期間,伊東命令游擊隊首先進攻北洋艦隊的右翼兩艦,雙方艦隊展開激烈的戰鬥,炮火猛烈。海戰結束,北洋艦隊毀5艦,傷4艦;日本聯合艦隊傷5艦。1895年1月20日,日本部分兵力在榮成龍鬚島登陸,佔領榮成後,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台進攻,30日,南幫炮台淪陷。日軍後來佔領威海衞。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後來,威海衞海軍基地淪陷,北洋艦隊覆滅。劉步蟾沒臉再見國人,就與狗以身殉國。然而,日本人卻不肯罷休,繼續攻佔遼東半島。清政府便開始利用外交途徑向日本請和。威海衞失陷後,清政府立刻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本求和。4月17日,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大海戰就此結束。

戰爭猶如一面鏡子,既照亮了人類的過去,也映現了世界的未來。我覺得甲午大海戰中的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雖然好賭,但是他卻在最後關頭幫了懲罰他的劉步蟾,説明丁汝昌也是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當沒人來燒煤,她努力的在煤房裏忙進忙出。雖然好賭,但是這次卻彌補了他的過失。讓它成為為國付出的人,最後丁汝昌自殺殉國,以報答對中國的情誼。我認為北洋海軍總查漢納根及右翼總兵劉步蟾都是一個為國為民的殉國英雄。因為他們在這場戰鬥中貢獻巨大,不惜犧牲生命與日軍進行殊死搏鬥。在這場海戰中,丁汝昌指揮軍艦,幾次躲避對方魚雷的襲擊,得以讓一船的人保住性命,並把日本旗艦“鬆島”號打得落花流水。可最後結果並不如人意,日本“鬆島”號扭轉局面,讓“定遠”號上的人落水,紛紛自救。劉步蟾在此做出了一個有關自己人格與尊嚴的決定,他覺得自己沒有完成任務,對不起死去的戰友,更對不起江東父老,於是與他的戰狗一起殉身在大海中,以報答中國對他的養育之恩。

撇開甲午大海戰帶來的影響,單就甲午大海戰本身來説,我們不禁要問:甲午大海戰代表着什麼?它代表着流血的統治。統治規定着甲午大海戰的性質,影響着甲午大海戰力量的來源與士氣,對甲午大海戰的前途和結局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同時,甲午大海戰又反作用於政治,甲午大海戰的結局可以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甲午大海戰的進程和結局首先依賴於一定的軍事力量,即武器裝備水平和武裝人員的數量和質量。而軍事力量是以經濟條件為物質基礎的,因此,甲午大海戰的進程和結局歸根到底取決於清政府的經濟條件。這場戰爭的結果對中國來説有兩方面:一方面能夠對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重大的破壞,阻礙經濟的發展,吞噬無數的生命,耗費巨大的財富,成為人類勞動所創造的物質文化財富的空前浩劫;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科學技術在戰爭中的廣泛應用,刺激和促進經濟的發展。

以上是我對甲午大海戰的感想。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無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説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裏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併吞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説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幹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着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説:“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裏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就是根據甲午戰爭改編的。

這部電影從主演鄧世昌的童年説起:1877年,鄧世昌的同學們懷着強國的夢想進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幾年後,鄧世昌到歐洲,帶着中國第一隻鐵甲船接他們回國了。這些人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回到了祖國,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當時的清朝在慈禧太后的統治下已經非常:慈禧太后的60大壽所用的銀子竟是海軍的軍餉;朝廷因修頤和園而無力購買英國一艘新式的軍艦,而日本卻帶頭拿出自己的俸祿,購買下了這艘軍艦,命名為“吉野號”。

侵略擴張的野心終於使日本發動了戰爭,鄧世昌駕着“致遠”號隨艦隊駛向前線。大戰之中,鄧世昌率領水兵奮勇作戰,而他們的炮彈卻經常命中敵艦而不爆炸。無奈之下,鄧世昌駕駛“致遠號”撞向“吉野號”,決心與“致遠號”共存亡。在敵艦上百門快速炮的轟擊下,“致遠”號終於沉沒,鄧世昌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波濤……

北洋水師戰敗了,而此時此刻的北京,慈禧太后正在頤和園內過她的60大壽,置海軍們的生死於不顧。

最後,清朝簽下了屈辱的“馬關條約”:將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並賠償白銀二億兩。同學們,我們不能忘記這段屈辱的歷史,不能忘記在甲午戰爭中戰死的英雄們,不能忘記清政府所造成的後果。讓我們向這些英雄們致敬!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6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xx無能和慈禧太后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説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裏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併吞xx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xx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説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幹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着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説:“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裏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后,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xx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后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xx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7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甲午大海戰》。

回到家,眼淚就不爭氣的從我的臉上往下流,那感人的一幕,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

這部電影的內容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鄧世昌的人,他很愛國,也很好學。從廣東到北京的一個叫“船政學堂”的校園來求學,最後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入學考試。全校師生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一致決定去英國留學,而鄧世昌並沒有和他們一起去,因為他是一個有骨氣的人。

十幾年後,鄧世昌到英國的軍校來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劉步檐,而再去英國軍校的路程中碰到了劉步檐的表妹小妹(化名),兩人相見,互相都覺得曾經好像見過一樣。一問,兩人正好同路。當小妹去攔車時,英國人嘲笑鄧世昌,説鄧世昌是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而鄧世昌卻冷靜的對這位英國人説:“如果我們中國人不應該得到尊重,那麼你們英國人更不應該得到尊重,難道不是嗎?”鄧世昌的話激怒了這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想拿刀來刺鄧世昌,而鄧世昌不僅靈巧的躲過了英國人的暗器,還拿着刀對英國人説:“如果有下次,你認為我會放過你嗎?”

就這樣,小妹和鄧世昌去英國軍校找到了已經畢業的劉步檐,湊足了兵力,開始了海上大戰。

在中國湊足了兵力時,也就是中日兩國開戰之時。鄧世昌帶領着自己的“致遠號”在中國的海疆開戰了,在中國一籌莫展的時候,鄧世昌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為了戰爭的'勝利,他決定用自己的“致遠號”去撞擊日本的“吉野號”,可是,由於撞擊的裂縫非常的大,所以當時船上所有人都淹沒在海中,只有十幾人活了下來,這些活下來的人不惜自己的生命代價,打出了最後一戰。他們用已經破損的“致遠號”,對着正在得意洋洋的“吉野號”發出了一顆魚雷,可是讓“吉野號”跑掉了,真可惜,然後中國又向日本連續發出了兩顆魚雷,在發出第三顆魚雷的時候日本已經無路可逃了,被我們中國的魚雷炸燬了!最後我們還是失敗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被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的感想是:我們國小生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後做祖國的棟樑!

不曾料到之後再也無法放下。

《震動》講了六名少男少女因為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改變了彼此之間的恩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複雜。這幾位少年的性格、經歷完全不同,有的只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學生”。但在經歷災難後,他們的心靈發生了變化,他們憑着意志走出了大山,去尋找他的家人……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8

1877年,年輕無為的光緒帝勵精圖治,決定振興中華,可是由於西太后慈禧的“垂簾聽政”,使強盛的大清帝國正式走向衰弱。而此時,在日本,明治天皇開始親政,他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發動了著名的“明治維新”,使弱小的日本強大起來。1894年9月17日,日本那擴張侵略的野心,再加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終於是日本發動了黃海大戰。

清朝北洋艦隊中“致遠”號的艦長鄧世昌是我國最早的一批海軍軍官中的一個。他有強烈的愛國心,常對士兵們説::“人誰無死?但願我們死得其所,死得值”!

戰中,指揮的旗艦被擊傷,大旗被無情地擊落,鄧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艦上升起旗幟,吸引住敵艦。他指揮的“致遠號”在戰鬥中最英勇。鄧世昌命令火炮一齊開火,連連擊中日艦。日艦包圍過來,“致遠號”受了重傷,開始傾斜,炮彈也打光了。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説:“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衝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這時,一發炮彈不幸擊中“致遠”號的魚雷發射管,使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犧牲。鄧世昌墜身入海,部下拋給他救生圈,他執意不接,他的愛犬“太陽”飛速游來,銜住他的衣服,使他無法下沉。可他見部下都沒有生還,狠了狠心,將愛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享年45歲。這一幕驚天泣地,壯烈至極!連日軍也肅然起敬。

這是多麼悲壯的一幕。在甲午戰爭中,雖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奮戰,但仍因為不少官員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軟弱無能,還逼迫清政府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投降主義簽訂了《馬關條約》。

我悲憤,悲憤政府的無能,悲憤軍隊腐敗;我歎息,歎息日本的改革,歎息戊戌六君子;我仇恨,仇恨釣魚島被奪,仇恨日本的肆虐;我哭泣,哭泣慈禧的無能,哭泣失敗的變法!

從清代“甲午事件”,聯想到現代的“釣魚島事件”,我有些不明白:中國真的這麼弱嗎?其實,中國也不弱。從1949年以來,在這60多年來,中國各代領導人,鞠躬盡瘁,“三彈”的研製成功,宇宙飛船的成功發射,澳門香港的順利迴歸,經濟的改革,航母的出現……這些都證明了中國的實力,都證明了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中!

如果真讓日本再藐視我們下去去,中華還能騰飛嗎?還是那麼百折不撓的嗎?這將是一個重大的問題。梁啟超説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可見祖國的未來都寄託在我們身上。

《甲午大海戰》觀後感9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甲午大海戰》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窩在家裏,想着週五看的《甲午大海戰》。

甲午大海戰中,我軍有四艘艦船被敵艦擊沉,只有濟遠、鎮遠和致遠倖免於難。不久,致遠號也不幸中彈,但鄧世昌下令向敵艦衝去,不幸被魚雷擊中,炸成了兩半。鄧世昌等人誓與敵艦同沉,可惜後來沒碰到敵艦,就沉入了深淵。

鄧世昌等人愛國和寧死不屈的精神令我感動。他們是人民的榜樣,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英雄!

如果每個人都像鄧世昌一樣,那中國一定會繁榮富強。然而,現在的中國卻不是最和平的國家。現在有多少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有多少不法分子在擾亂社會治安?有多少人因為吸毒從國家棟梁變成了一無是處的人?這些我們都應該反思

如果中國多一些清正廉潔的官員,多一些遵紀守法的人,多一些自覺遠離毒品的人,那麼中國將會有一個嶄新的、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