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精選8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9.93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鴉片戰爭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鴉片戰爭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精選8篇)

篇一:高一歷史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學習目標

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獲取知識的過程、結果

分析《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危害,使學生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學習態度、情感、價值觀目標

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重點分析: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是重點。資本主義列強所獲取或擴大的侵略權益正是通過這些條約而得到的。應指導學生通過比較、推理的方法,分析條約的內容,弄清列強又獲取或擴大了哪些侵略權益,對中國的經濟政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難點分析: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是難點。學生缺乏足夠的世界近代史知識的儲備和一定的哲學、政治理論。應幫助學生從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本性要求的角度去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並對比説明兩次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從而使學生得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繼續的認識。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50年代,西方主要國家先後完成工業革命,為打開中國市場,將中國變為其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

教材對學生髮展的影響:

通過對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和危害進行逐項分析,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為綜合考察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思維素材,利於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結構和內在聯繫。

教學建議

關於“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的建議:

教師可利用教材13頁表格和14頁圖,製成電子課件,以增強形象性,使學生對俄國的貪婪有更深刻的印象。

關於“鴉片戰爭的影響”的建議:

因為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高一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建議教師以中國性質的變化為重點,以教師講授為主,在講授中,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由(學生能夠概括的)歷史表象到(學生不能夠概括的)歷史實質的提煉過程。

關於“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建議:

要注意讓學生理解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和藉口的區別。關於根本原因,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可以首先提問學生19世紀50年代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特點,指出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英美法先後完成工業革命,然後利用教材小字內容整理成相應的表格讓學生分析英國商人和政府的感想及要求。這樣使學生很自然的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關於藉口,學生國中已經學過,教師只要強調一下它只是發動戰爭的藉口而已。

第三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重點:

(1)戰爭的根本原因。 (2)《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3)3)沙俄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難點: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課型設計:新授課

教法設計:教師講解、學生分析為主的綜合法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佔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

2.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三、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篇二:高一歷史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記住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時間及意義;知道虎門銷煙的過程;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性質,記住鴉片戰爭爆發的時間;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在地圖上指出《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口岸。

2、能力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對鴉片戰爭前西方國家和中國社會的對比,分析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培養學生學會把中國近代歷史放在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學會宏觀分析歷史現象,把握歷史的發展規律。

引導學生逐條分析《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影響,提高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比較戰前的中國和世界,瞭解迅速發展中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掠奪原材料和傾銷商品,怎樣把侵略矛頭指向正在走向腐朽沒落的中國,使學生認識到鴉片戰爭爆發的必然性,從而使學生明白“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而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通過揭露鴉片貿易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嚴重危害,使學生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的卑鄙醜惡,認識鴉片作為毒品對吸食者身心帶來的巨大痛苦和傷害,教育學生自覺地遠離毒品,珍愛生命。

通過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引導學生樹立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其影響 難點: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史是一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是一部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歷史,曾創造了舉世文明的文化成就,古代的天文曆法、建築、醫學、數學等諸多方面領先於世界,商文化、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對世界來説有着無窮的魅力。商代青銅製造藝術,漢代的絲綢、冶煉鑄造等都遠播到中亞、羅馬和歐洲地區。隋唐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全面輝煌,既影響了亞洲文明的發展,也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宋元文化中的印刷術、指南針及火藥技術的對外傳播,這對以後整個世界面貌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當歷史演進到17世紀時,我們卻落後了,中國一步步走向屈辱捱打的歷史,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鴉片戰爭。

學習新課

(一)虎門銷煙

1、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 師:看圖片,這是什麼? 生:罌粟。

師:俗名大煙。它的果肉經乾燥就可製成棕黑色的幹膏狀塊。它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最初是用作安神止痛的藥材。後來用來吸食,毒性很大,一旦吸食上癮,就很難戒掉,使人身體逐漸衰弱,精神萎靡,以致衰竭死亡。 師:就是這種毒品,英國商人卻把它大量的走私到中國, 請看英國鴉片走私船和販賣鴉片的躉船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鴉片倉庫

師:閲讀課本第2頁,想一想為什麼英國要向中國走私鴉片呢? 生:

師:這就要從當時的世界形勢來分析。

19世紀初,統治中國的清王朝已由盛轉衰,土地兼併嚴重,政治腐敗,軍隊裝備陳舊、軍紀敗壞,對外關係上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准廣州一口對外通商,封建統治已危機四伏。如此落後,怎不捱打?而西方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時期。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強大起來的有荷蘭、英國、法國、美國等。而英國又率先發生了工業革命,從手工工場時代過渡到了機器大生產時代。英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量的工業品在自己國內已無法銷售。所以處心積慮的把侵略矛頭指向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中國。 師:然而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它的商品銷路好不好呢?哪個國家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呢?

生:不好。中國。中國人不喜歡它們的毛、棉製品。它們喜歡中國的茶葉、絲織品。

師:為什麼中國會處於入超的有利地位呢?請看圖示。所以為了牟取暴利,英國商人喪心病狂的把毒品鴉片大量偷運到中國。 師: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圖表説明了什麼?

生: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

師:我們已經知道這鴉片的毒性巨大。但是中國吸食的人卻超過了200萬。鴉片的大量輸入給中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比一比:請你把鴉片對中國的危害歸納成幾條寫出來。比一比看誰歸納得內容全面、文字簡練。 生:

師:毒品有這麼多的危害,但目前我國的禁毒形勢不是很嚴峻的。我們青少年對毒品應該持什麼態度呢? 生: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師:這是虎門廣場被折斷的煙槍雕像。它向我們召示了什麼? 師:面對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嚴重災難,有一位非常愛國的大臣主張嚴厲禁煙。他是誰呢? 生:林則徐

師:對,他在給道光皇帝的奏摺中,痛陳鴉片氾濫的危害。他是怎麼説的呢?大家來齊讀一下。 學生齊讀:“鴉片流毒於天下,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師:道光皇帝同意沒有呢? 生:同意了。

師:道光皇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達廣州後,採取果斷措施,迫使英國商人交出了110多萬公斤鴉片。於是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虎門銷煙發生了。為什麼用“銷”,不用“燒”? 生:

師:銷更環保。

請同學起來説一説虎門銷煙的故事。 學生回答: 師: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第一幅浮雕就是記載的這一偉大歷史事件。 師:虎門銷煙有何歷史意義?

生:虎門銷煙沉重打擊的英國侵略者,振奮了民族精神,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和堅強意志。林則徐出色的領導了禁煙運動,不愧為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師: 討論:有人認為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林則徐禁煙,有人認為不是,你的觀點呢? 英國如此多的鴉片被銷燬了,英國是不會甘心的,英國政府的駐華代表義律向致信達憤怒,

英國國會同意決定向中國派出一支侵華遠征軍,鴉片戰爭爆發了。

(二)鴉片戰爭

師:1840年6月,英國軍艦40多艘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進行挑釁,鴉片戰爭開始。

看一看:

師:思考戰爭的性質。

師:對英國來説,侵略的非正義戰爭,對中國來説是一次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簡要敍述:在廣州由於林則徐做了充分的戰爭準備,英國艦隊只好沿途北上,攻陷定海,打到天津大沽炮台,直逼京師。道光皇帝嚇得要命,派直隸總督琦善去南京談判。

師:結果是什麼? 師:為什麼會失敗?

生:由於清王朝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技術落後,加上道光帝舉棋不定,忽戰忽和,雖有廣大愛國官兵和人民羣眾英勇抵抗,仍挽救不了中國戰敗的命運。 師:看關天培的英勇事蹟。 生:

(三)中英《南京條約》

師:歸納《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生:

師:逐條分析對中國的主要危害。 師:香港島與香港的區別 師:《南京條約》的附件是什麼條約?簽訂時間取得了哪些侵略權益? 生:

師:美國和法國趁火打劫也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什麼條約?獲得了什麼權益? 生:

歸納:鴉片戰爭的影響? 生:

師:什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師:反思和教訓

小結: 圖示

齊讀歷史歌謠回答問題 鞏固練習

篇三:高一歷史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師首先提問學生鴉片戰爭的影響。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

教師提問:①19世紀5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迅速提高的生產力驅使資產階級向全球擴張,尋找更為廣闊的市場。英國侵略者滿以為中國廣闊的市場為他們敞開了。但是結果非常的卻不理想,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講授鴉片貿易的背景時教師有所交代,所以學生回答此問題比較容易。

②既然結果不理想,英國採取了什麼補救辦法呢?其結果又是如何呢?學生回答此問題比較容易。教師此時簡單介紹一下“修約”的內容,以強化學生的感情。

③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請你們概括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與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比較,是否一樣呢?

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得出結論: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教師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還可以從戰爭的手段上來比較。引發學生思考。由此導出 “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佔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

閲讀教材中《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下面三個思考題:

①有否與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相似的內容?②有哪些新增加的內容?③與鴉片戰爭後的不平等條約對比分析,《天津條約》使列強得到或擴大了哪些侵略權益?

學生經過分析思考,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

2.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關於戰爭再起,教師首先提醒學生關於世界歷的兩個值得注意的事件:一個是1857年,資本主義國家發生了一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再一個就是英國於1859年剛鎮壓了它的殖民地--印度的反英大起義。以使學生對戰爭再起有較清醒的認識。

關於《北京條約》的簽訂,由學生看書,掌握《北京條約》內容既可。

三、俄國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教師首先介紹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美俄兩國的不同表現,然後由學生分析美國只是幫兇的原因。再分析俄國此時侵略中國的特點是什麼?表現是什麼?影響有什麼?由學生回答。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此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要做出相應補充。

篇四:高一歷史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瞭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以及對中國的影響。

能力目標: 分析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以及南京條約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知道學生閲讀插圖資料,自由閲讀卡,從中獲取與課本相關的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模式:問題啟發式、自主探索式

●教學重點: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教學難點:分析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讓學生知道什麼是鴉片,吸毒有何危害。

【師生活動】我: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六頁,看一下PPT上展示的罌粟花圖片,這種妖豔美麗的花朵與鴉片有怎樣的關係呢?什麼是鴉片?吸食鴉片有怎樣的危害呢?請在閲讀卡里找到答案。

學生:(閲讀之後給出答案)鴉片是一種毒品,吸食可上癮,致命。使吸食者傾家蕩產,敗壞社會風氣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看圖片和讀材料中認識鴉片,有意識地提取有效信息。這樣的導入比較適合八年級的學生,使他們注意力能夠快速集中到圖片上,然後帶着問題進入閲讀狀態。 【師生活動】我:吸毒者一般都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失去勞動能力,因而毒品在全世界都是被嚴禁濫用的,只能取少量作為醫療用途。而正是這樣一種危險致命的毒品,卻在十九世紀初期被英國商人大量地走私傾銷到中國。

【教學內容】瞭解英國走私鴉片的原因,以及鴉片流入造成的危害。 【師生活動】我:同學們看一下課本第二頁最左側的快蟹號的資料,想想它為什麼叫做快蟹?英國人用這樣先進的船隻來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是為了什麼呢?結合課本第二頁的正文第一段,來回答這些問題。 學生:快蟹能逃逸能抵抗,好像螃蟹。英國人走私鴉片是為了開闢國外市場,打開中國大門。 【師生活動】我:是的,之前英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中英國商人並沒有賺到錢,因為中國農民自給自足,不接受他們的產品,所以他們想到了鴉片這種罪惡卻暴利的毒品來打開中國的市場。同學們看第三頁的圖表,可以看出什麼信息?

學生: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我:如此大量的鴉片流入中國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請同學們閲讀第二頁到第三頁的內容來總結一下。

學生:一是白銀外流,二是腐蝕了統治機構,清政府因腐敗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腐敗。三是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由於軍隊也吸食鴉片,嚴重地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是民風日下。整個社會一片萎頓蕭條,種.種罪惡因此而生。

【教學內容】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瞭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重要意義 【師生活動】我:當時的清政府已經注意到了有這麼多的鴉片進入中國,腐蝕着當時的中國社會,於是朝廷中出現了兩種主張,一部分大臣認為,不用過於緊張,慢慢禁毒就可以了,而另外一部分則認為禁煙刻不容緩。那麼同學們,假如你們是當時的大臣,你們會建議皇帝採取怎樣的措施呢? 學生:立即禁煙。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個社會問題,真正體會當時愛國人士的憂心,假如答案出現説不必立即禁煙,要進一步詢問學生這樣回答是出於怎樣的思考,同時根據情況給予肯定,因為歷史上確實有朝臣有着同樣的建議。而最終皇帝決定聽從林則徐建議立即禁煙,也是因為林則徐奏章中説出了皇帝最在乎的統治大權的問題,財政。所以很容易引導學生去理解,為什麼立即禁煙是當時中國不可選擇的自救道路。

【師生活動】我:同學們的想法與大臣林則徐不謀而合,他當時就上書給道光帝説到,如果不盡早禁煙,清朝恐怕沒有能作戰的士兵,也沒有能當軍餉的白銀了。這一下就讓道光皇帝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便任命他為欽差大臣,奔赴廣州查禁鴉片。同學們閲讀一下第三頁剩下的文字資料,回答我的問題,林則徐採取了哪些禁煙措施呢? 學生:緝拿煙販,收繳鴉片,虎門銷煙。 我:之前讓同學們自己學習了虎門銷煙的故事,請一位同學來給我們講一講他所知道的虎門銷煙。(學生講完之後根據時間來決定是否播放視頻,以及給學生講解銷煙與燒煙的區別) 我:那麼老師接下來就要提出問題了,請同學們一起回答,虎門銷煙有什麼重大意義? 學生: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學內容】瞭解鴉片戰爭的時間,結局以及影響

【師生活動】我:虎門銷煙的消息傳入英國之後,英國資產階級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藉口入侵中國,用武力手段打開中國市場,於是英國開始了一系列的挑釁活動,並最終升級為戰爭。我們看看第四頁這兩艘兵船,左邊是中國兵船,右邊是英國兵船,哪一個更先進?從哪裏看出來的?

學生:從船上的大炮上看出來。

我:英國在海上的實力遠超過當時的中國,中國顯然是不能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了,但是我們看一下第五頁左邊的戰爭形勢圖,有沒有同學發現什麼問題呢?為什麼英國軍隊同樣的路線進攻了兩次呢?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請同學們閲讀第四頁的正文部分,來告訴我答案吧。 學生:因為前期林則徐在海上有積極防禦,後來被撤職查辦,南方海域才徹底失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讀圖的同時,學會在圖片細節中收穫不同的歷史信息,帶着信息中自己發現的問題來進行鍼對性的閲讀,自己提問自己解答,讓他們明白歷史作為一種圖文結合的知識是非常有趣的,每一個歷史細節,都是值得去深入瞭解探究的。

【師生活動】我:戰爭的結局,當然是中國戰敗,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一條約使當時的中國社會性質開始發生了轉變,從一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的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麼什麼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呢?我給大家分別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解釋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政治上失去了部分主權,一部分自主,失去的部分主權由殖民國家行使。在經濟上呢,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當時中國既保留着當時自己自足的封建小農經濟,同時還被迫捲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了列強殖民經濟的一部分。接下來,我們帶着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疑問,來解析一下南京條約,同學們就會有更清晰的認識。南京條約有哪些內容呢? 學生:答出四條內容。 我:首先,我們看到,香港島作為我們國家的領土,在條約中被割讓給了英國,這就意味着國家的主權以及領土完整遭到了破壞,香港島變成了殖民地,歸英國管理,這就是我説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再看賠款一條,這一條雖然不關乎主權,但是金額巨大的賠款並不是從皇帝的腰包裏出,而是從國庫裏拿錢,國庫的錢來自於當時農民上交的税收,所以賠款無疑會加重勞動人民的負擔,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成為了英國殖民者傾銷貨物的地區,衝擊了自然經濟,在經濟上使中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路,同時也讓他們的侵略勢力突破了海上防線,漸漸向沿海地區滲透。最後一條,則是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關税主權,使中國的關税始終處在英國人的監視之下。所以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我:正是由於社會性質的根本性轉變,才將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説,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虎門銷煙引起的。這種説法對不對?

學生:不對。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沒有林則徐的禁煙,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設計意圖】這一提問如果學生可以直接給出答案,説明前面的解讀應該基本已經被瞭解,如果學生有懵懂的感覺,就繼續回到南京條約的解讀中,讓學生髮現,鴉片在條約中幾乎沒有被提到,賠款也不是主要項目,結合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通商口岸的位置,讓學生明白,通商才是英國人的最終目的,然後回答這一問題,自然而然便可以得出答案。

【師生活動】我:最後,我們一起來回憶今天學過的內容,複習過後有一道思考題,大家下節課來一起回答。

本課結束。

篇五:高一歷史鴉片戰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請大家觀看視頻《輝煌中國》片段。觀看完畢後,問大家有什麼收穫和體會?(感覺中國現在強大了,在國際上的地位提高了)説導語:只有當一個民族真正站起來的時候,才能正視她曾經遭受的屈辱??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中國屈辱歷史上的第一課:鴉片戰爭。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現代中國的崛起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通過今夕對比,能更好的反思和理解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災難和痛苦。

第一個環節:鴉片戰爭的原因

展示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周邊形勢圖,讓同學們對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西方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一是中國的閉關鎖國而盲目自大的心態,二是西方列強對外殖民擴張的野心與日俱增。

展示材料:中國禁煙運動 “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於乘戰勝之餘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

第一步,引導學生明白在正常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對英國是貿易順差,而英國對中國是貿易逆差。並展示相關數據。 第二步,分析得出兩個結論,一是英國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而對中國走私鴉片,因為走私鴉片而對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學生根據課本相關內容討論回答具體危害,教師點評)

二是分析出虎門銷煙是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而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在這一步裏,先明確虎門銷煙是中國為了維護民族利益的正義之舉,然後再指出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大門而不擇手段,體現出的是資本主義擴張和侵略的本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這閉關鎖國進行剖析,思考兩個國家政治經濟狀況,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在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在這一制度下,政治腐敗。而這一時期英國,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基本完成工業革命。中英兩國沿着不同的軌跡發展,其所代表的東西方文明,必將有遭遇的那一天。

第二個環節:兩次鴉片戰爭的過程

1、通過展示兩次鴉片戰爭的相關地圖,讓學生從時空觀念上對鴉片戰爭的過程有直觀的理解和體會,在教師的敍述中,穿插相關細節,如

中國軍隊總人數80萬,英國遠征軍18000人。鴉片戰爭,清軍傷亡4600人(死3300人);英軍傷亡401人(死59人)。清軍犧牲高級將領十一人,正一品到從三品。英軍無一名高級將領死亡。

學生聽到相關數據,會自覺對鴉片戰爭的失敗感覺到震驚。進而對清政府的腐敗和愚昧有更深更直觀的理解和體會。

2、兩次鴉片戰爭的過渡,通過展示展示材料,説明第一次鴉片戰爭並沒有達到英國列強銷售商品的預期,他們渴望着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

材料:當《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簽訂之後,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西方商人簡直是欣喜若狂。英國商人夢想,“只要中國人每人每年需要一個棉織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蘭現有的工廠就已經供不應求了”

2、結合課本p52下面的地圖,讓學生説出兩次鴉片戰爭後開放的通商口岸分別有哪些,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兩批通商口岸有什麼不同。得出西方列強侵略加劇的認識。

【設計意圖】時空觀念是現在歷史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通過引導學生看地圖,讓學生明白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一定是在一定時間內,在特殊的地域中發生的。由此通過積累,能夠讓學生在兩個方面進一步的學習的思考歷史:一是在同一地域內,不同的歷史階段中都發生過什麼事,它們會有怎樣的規律;二是在同一時間段內,不同的地域內又有哪些不同的事情發生。

第三個環節:鴉片戰爭的影響

1、先讓學生總結出兩次鴉片戰爭所簽訂的三個條約《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內容,並總結出規律性的內容,如割地、賠款和開放通商口岸。另外還可以總結出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所取得的新的特權,主要有內河航運和內地遊歷、傳教的特權。

2、進而從這些內容中引申出鴉片戰爭對於中國的深刻影響和危害。一是獨立發展道路被迫中斷,二是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三是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設計意圖】分析影響最能看出西方列強的侵略本性和對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更能激發出同學們的愛國情懷。

第四個環節: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1、展示兩個材料:

材料一19世紀40年代,英國海軍為世界之最,擁有各類艦船400餘艘;軍艦較大,排水量從百餘噸至千餘噸;設炮較多,10-120門不等。清朝水師艦船體積小,火炮數量少,其中最大戰船的噸位尚不及英軍裝備最差的軍艦;設炮最多之戰船,其火炮數量也只與英軍設炮最少的軍艦相當。

材料二清軍主要沿驛站線路運兵,一省一次調兵僅一兩千人,且因道路狹窄和當地供給能力有限,一兩千軍隊也只能分“起”調動,每“起”200-300人。據估計,清軍調兵的速度鄰省需要30-40天,間隔一二省,費時50天,隔三省70天,隔四省則需90天以上。而當時英軍的海軍艦船從印度開來只需30-40天,從南非的開普敦駛至香港也不過60天。

2、讓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得出自己的認識,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總後教師總結,中國戰敗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的政治腐敗、軍事落後和統治集團的指揮失當;另外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英國是軍事先進,並且蓄謀已久。

3、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傷害,給中國人民一個深刻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為此,先進的中國人開啟了一系列的探索模式。先後有地主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地主階級領導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遺憾的是,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五四運動後,工人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歷史的重任落在工人階級特別是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身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篇章,並最後取得了勝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最後得出結論:是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歷史決定了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第五個環節:情感昇華

通過展示中美歷年gdp的對比、中國新型軍艦遠航的圖片、觀看視頻《輝煌中國》相關片段,來彰顯當代中國的崛起,進而引起作為當代中國人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讓我們能夠樹立起為中國實現偉大復興而奮鬥和努力的動力。

篇六:古代歷史戰爭鴉片戰爭教案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敍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偽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二是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為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課

1、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為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採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閲讀卡,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

篇七:古代歷史戰爭鴉片戰爭教案教學設計

材料三 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不股慄!——《林則徐集·奏稿中》

提問:三則材料中涉及到鴉片輸入主要危害有哪些?

這樣設計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還提高學生歸納,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過渡】 作為當時皇帝道光帝應有采取什麼行動?作為最有見識封建大臣林則徐

有何表現?

【多媒體顯示】 林則徐:“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

斷無中止之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虎門銷煙圖提問:①材料體

現了林則徐怎樣精神?(反抗外國侵略決心及為國家民族利益自我犧牲愛國精神。)

②林則徐禁煙,禁煙主觀上為了維護清王朝腐朽統治,能否算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林則徐雖站在地主階級立場,禁煙根本用的是維護地主階級統治,但他指揮虎門

銷煙代表了中華民族利益,反映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精神,故是民族英雄。)

此設計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能力。

【過渡】 不法英商非法鴉片貿易扭轉了正常貿易中逆差所帶給英國損失,但中國

禁煙運動不從根本上斷絕了這條罪惡的“商路”,英國遂決意以此訴諸武力,因此有

人説:“若沒有林則徐禁煙運動,就不會有中英鴉片戰爭”,對此有何看法?讓學生

討論、引入探究二。

【探究二】 二、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及影響

1.鴉片戰爭爆發原因

【多媒體顯示】 中國禁煙運動 “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於乘

戰勝之餘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

可能輕易放過的。” ——《安得魯·韓德森致拉本特函》

這則材料説明了什麼?

(1)直接原因→虎門銷煙過渡、根本原因是什麼?

(2)根本原因

【多媒體顯示】 第一組圖軍機處、1741年的英國下議院,第二組圖蒸汽機、古代

犁耕圖,第三組圖鴉片戰爭前中英雙方對比表。引導學生歸納戰爭爆發必然性:根

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生產資料。英國綜合國力強大,而中國全面

落後,綜合國力弱,為戰爭提供可能性,而虎門銷煙是藉口,既使沒有鴉片輸入及

虎門銷煙英國也會找其它藉口發動戰爭,所以虎門銷煙是導火線。

2.經過(多媒體顯示)

【多媒體顯示】 《鴉片戰爭形勢動態示意圖》

幫助學生了解戰爭經過,然後提問:①清政府戰爭態度怎樣?(戰→和,抵抗→妥協)②你能説出多少作戰英勇將領?從中學到哪些寶貴精神?(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勇敢,不怕困難,愛國等)通過這些教學互動,增加學生參與教學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從而有效實現思想教育目標。

【過渡】 在鴉片戰爭中,中國湧現了許多英勇的愛國將領,又處於天時、地利、

優勢,但由於清政府腐朽、落後,妥協投降,結果爭從清政府屈膝段降,中國敗而

結束。

【結果】 清政府戰敗,簽訂中國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

【多媒體展示】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場景的圖片

教師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中英雙方的表情,尤其突出清政府官員的滿足和自得的表情。學生對清政府的表情會產生疑問,教師可結合南京條約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比如:清政府認為開放的通商口岸只有5個,且僅限於東南沿海地區而已,道光帝還認為“上海其地既不產稻米,也不產絲綢,風水也不好,那些洋人傻乎乎的,就賞給他們去折騰吧。”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既清晰地瞭解到了條約的內容,也加深了學生對清政府腐敗的認識。)

【多媒體展示】 教師展示《南京條約》表格,引導學生逐條分析危害,最後指出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最大影響是社會性質的變化。

【影響】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多媒體顯示)

【設計思路】 教師結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歷史概念、鴉片戰爭對領土、

主權的破壞以及戰後中國經濟的相關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出鴉片戰爭後中國由獨立

篇八:古代歷史戰爭鴉片戰爭教案教學設計

永州市三中 唐天

(一)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鴉片走私;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英《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2.能力 (1)理解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中國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內外壓迫的歷史。(2)通過創設情景、角色轉換,學生積極發言,突出新課程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3)通過情景創設、問題探究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學生動腦與研究歷史能力。如本課設計三個探究問題,在每個問題下再設計小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張揚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愉悦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4)通過鴉片戰爭爆發原因探究分析培養學生用歷史主義、聯繫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能力和通過現象抓本質能力。(5)通過閲讀關於林則徐史料,分析道光帝接受禁煙要求原因,培養學生辯析史料,獲取有效信息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採用“情景創設——問題提出——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把“以任務為中心”的活動作裁體,在研讀與闡釋史料,問題探究,歷史比較過程中實現本課教學目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林則徐以及其他愛國將士義無反顧地反抗侵略英雄壯舉,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與歷史責任感。認識到今天幸福與安定是國人民不斷抗爭結果,從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2.通過鴉片戰爭背景及清政府難以抵禦外國侵略史實,讓學生明白“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禦侮必先自強”的道理。進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樹立國民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3.通過火燒圓明園,認識到侵略者對中國文化摧殘,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悲劇,形成“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歷史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與影響

兩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跟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必然聯繫,其中第一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主要矛盾、革命任務、思想領域、清朝政局、社會經濟結構等方面開始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二、難點

難點一:2

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打開中國市場才是鴉片戰爭根本原因,這涉及到英國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資本主義擴張的本質。學生一般很難準確把握它們之間的關係,因此是教學中難點。難點二: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變化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主要表現在政治上喪失部分獨立自主權,經濟上保存了封建主義和發展了資本主義,但學生易説解以為是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所以是教學難點。難點三: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繼續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56年。第一次戰爭是在1842年就已結束,由於時間相隔外遠的原因,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兩次鴉片戰爭繼續關係,所以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學生自主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圖示法、比較法、歸納法等。

(四)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導入設計:

【多媒體顯示】 課前播放一段編輯好的《鴉片戰爭》視頻,營造氣氛,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160多年前戰爭情景中,為本節新課教學打好基礎。

【提問】 剛才大家看的短片是有關於哪一場戰爭?反映了什麼事件?

(鴉片戰爭,虎門銷煙)引入本節課題,問題探究一。

推進新課。

【多媒體顯示課題】 鴉片戰爭

【多媒體顯示探究】 一、虎門銷煙

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解決,教師點評。

1.在中英正常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銷售情況及其原因如何?

(輸入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受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以及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銷路不暢。在兩國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

2.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採取了什麼方法?

(向中國走私鴉片。)

3.英國走私鴉片的罪惡行徑給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白銀大量外流,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等。)

關於第3問,先多媒體顯示:《英國輸入中國鴉片激增表》、林則徐上書,

《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情況表》。

材料一 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情況表

年份 英國輸華值 中國輸

英總值 入超 正當

貿易值 鴉片

貿易值 總計值 1837-1838 220萬 340萬 560萬 310萬 2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