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午中日戰爭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2W

甲午中日戰爭的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一

庖丁巧解牛

知識•巧學•昇華

一、黃海海戰

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佔領了朝鮮以後日本把它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古老而又落後的中國,中日兩國之間的衝突已是在所難免。

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

(1)日本侵華蓄謀已久

19世紀50年代,日本與中國相似,也遭遇西方的衝擊。日本卻在炮聲的震撼下由震恐而驚醒,由驚醒而自強,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確定了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鮮和中國。日本於1876年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取得開埠通商、派駐領事等 特權。1874年日本侵略中國台灣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國的開始。日本的崛起,對中國而言,意味着後起的東方殖民者踏着先行的西方殖民者的腳印,洶洶破門而來。與俄國一樣,日本對中國始終包藏着侵吞領土的禍心。

(2)朝鮮東學黨起義

1894年3月,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5月31日,起義軍攻佔全羅道首府全州。朝鮮國王李熙要求清政府派兵鎮壓(當時清朝和李氏朝鮮有“宗藩”關係)。正在處心積慮尋找挑起戰爭時機的日本,也極力慫恿清政府出兵“助剿”。7月23日凌晨,日本駐朝公使大鳥圭介發動政變,派兵攻佔朝鮮王宮,扶植以大院君為首的傀儡政府。兩天後,大院君“邀請”日軍驅逐在牙山的中國 駐軍,戰爭已是一觸即發了。因為這一年是舊曆甲午年,因此這次戰爭叫做“甲午中日戰爭”。

深化昇華 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長期以來推行對外擴張政策,稱霸世界和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所以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是蓄謀已久的。

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取得的權益,並未使列強感到滿足,清政府的妥協退讓更助長了列強的侵略野心,導致了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必然性。

2.黃海大戰

1894年9月16日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護送招商局輪船運兵至鴨綠江口大東溝登陸。不料這一軍事祕密事先已被日本從美國人那兒得知。17日上午北洋艦隊準備返航時,突遭日本聯合艦隊襲擊。北洋艦隊缺乏準備,匆忙迎戰。海軍提督丁汝昌率旗艦定遠號居中,其他各艦分列左右,整個艦隊共10艘戰艦,呈一字形排開,全隊官兵奮不顧身,勇往直前。但戰鬥開始不久,丁汝昌受傷,旗艦定遠號受損,失去指揮能力,北洋艦隊處境不利。這時,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率全艦將士沉着應戰,決不後退。在彈藥用盡、艦體受損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衝向日軍主力艦“吉野”號,決心與日艦同沉,但不幸被敵人施放的魚雷擊中,全艦官兵250多人壯烈犧牲。

黃海之戰從下午戰至傍晚,共五個多小時,中方損失五艘戰艦,日方旗艦鬆島號中彈起火,彈藥倉爆炸,吉野號失去戰鬥力。日方首先退出戰場,轉航逃跑。北洋艦隊在李鴻章“避戰保船”的方針下,躲進威海衞,從此失去了主動出擊的機會,日軍由此控制了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3.威海衞潰敗

1895年1月20日,日“山東作戰軍”在榮成龍鬚島登陸,佔榮成。隨即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台進行抄襲。30日,南幫炮台陷落。2月1日,日軍佔領威海衞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內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衞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方法點撥 利用《甲午中日戰爭形勢 圖》瞭解清軍進軍路線、日軍進軍路線及主要戰役。

要點提示 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的結局是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滅,是清朝政府的徹底失敗,是向日本割地賠款的開始。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和妥協。

二、《馬關條約》

軍事上的勝利為謀取政治上的利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本利用在軍事上的勝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馬關條約》。

1.簽訂

日軍攻陷威海後,揚言要進攻北京,清王朝驚恐萬狀。清廷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 1895年3月19日,李鴻章到達日本 的馬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進行談判。條約內容早已擬訂,只允許李鴻章表態籤還是不籤。在日本的威逼之下,1895年4月17日,中日兩國的和談代 表在日本馬關簽訂中日《馬關條約》。

2.內容

中國割讓遼東半島、中國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款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3.影響

(1)割中國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遼東半島是北洋門户,與山東半島相合環抱渤海, 南端是旅順軍港,割讓遼東半島直接威脅了京津地區的安全。台灣省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包括本島、澎湖列島及其他大小島嶼70多個,與福建省隔中國台灣海峽遙遙相對,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日本佔領中國台灣,不僅是掠奪資源的寶庫,而且是侵略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的基地。

(2) 2億兩白銀的鉅額賠款,列強通過貸款不僅控制了中國的財政,而且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空前的賠款數目,要求清王朝三年內還清,嚴重破壞了中國財政,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清政府當時的財政收入,一 年不足9千萬兩。為了償付賠款,除了加緊搜刮人民外,只得大借附有苛刻條件的“洋債”。而這筆鉅額賠款,使日本迅速發展成軍事帝國主義,成為侵略中國的主要敵人之一。

(3)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進入到中國最富裕地區。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掠奪中國最富庶的長江流域特別是江浙兩省的財富。

(4)條約規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便利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資本輸出。

開設工廠一條是第一次提出,雖然甲午中日戰爭以前外國在中國開設工廠已經出現,但並無條約依據,《馬關條約》使外國資本家在中國設廠“合法化”,其他國家依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權,紛紛在中國開設工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取得了在中國直接投資開辦工廠的權利,剝削廉價勞動力和掠奪原材料,嚴重阻撓了中國初步形成的民族工業的發展。

要點提示 列強榨取的利潤不僅遠遠超出在本國設廠,而且沉重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危害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此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了。

難點剖析 《馬關條約》帶給中國的新變化

開放的四口岸的位置與《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相比已經由東南沿海地區沿長江深入到中國的腹地,反映出列強實力的步步深入;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是其他條約中沒有出現的,這反映了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各國對中國在侵略方式上的變化,由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的轉變。

記憶要訣  《馬關條約》歌訣:

遼台澎給日本,白銀兩億拱手送,

沙重蘇杭再通商,開設工廠。

民族危機加劇,殖民掠奪升級,

殖民地化加深,列強侵略加速,民族覺醒開始。

三、瓜分中國的狂潮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國與國之間的爭奪更加激烈,爭奪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帝國主義時代突出的特點;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刺激和加劇了列強對中國的爭奪,從而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

“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是瓜分中國狂潮開始的標誌。沙俄邀請德、法兩國就遼東半島問題 對日本進行干涉,德、法出於本國在遠東和歐洲利益的考慮,立即接受邀請,決定聯合干涉。日本考慮到對三國還不具備開戰的實力,本着“對三國即使最終不得不完全讓步,但對清帝國則一步不讓”的精神,同意退還遼東半島,並向中國索取3 000萬兩“贖遼費”,三國干涉還遼結束。

2.德國出兵強佔膠州灣

甲午中日戰爭後,德國以“干涉還遼有功”,向清政府提出索租膠州灣的要求,未獲同意。1897年11月1日,德籍傳教士能方濟、韓•理加略由於作惡多端,被山東曹州鉅野縣大刀會羣眾殺死(史稱“鉅野教案”)。德國以此為藉口,於1897年11月14 日悍然出兵強佔了膠州灣。從此,帝國主義各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中國的腐敗進一步刺激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貪慾,1898年德國強佔膠州灣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面臨着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知識拓展 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俄國從北方,英國從西方、法國從南方、日本從東方,虎視眈眈,時刻準備撲向中國,中國處於他們的“保衞”之中,岌岌可危;其他還有十幾個國家,磨牙涎舌,跟隨四國的後面,也想分些殘羹剩飯。

我們沒有看到美國的影子,難道説是美國放棄了對中國的侵略了嗎?不是的。美國由於陷入美西戰爭等原因,無暇顧及對中國的爭奪,戰爭結束後,鑑於中國的現狀,美國提出了不再追隨西方的“門户開放”政策。在“門户開放”政策的掩護下,美國要憑藉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將侵略的觸角伸向中國的每一個角落。

問題•思路•探究

問題 為什麼説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思路:通過回顧《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從割地、賠款數額、開放口岸的數量和位置等方面去對比而得出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通過不平等條約的各項內容比較,得出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從而得出甲午中日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從歷史事實中得出歷史結論。

探究:第一,《南京條約》使中國領土開始遭到破壞,《馬關條約》中有關領土割佔的規定,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第二,《馬關條約》規定的賠款數額巨大,大大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第三,《南京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在東南沿海地區, 《馬關條約》規定開放的通商口岸則使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第四,《馬關條約》肯定了資本輸出的合法性,它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典題•熱題•新題

例1黃海海戰時的清朝海軍提督是( )

a.丁汝昌 b.鄧世昌

c.李鴻章 d.左宗棠

解析:鄧世昌是黃海海戰中的人物,但他是致遠艦的管帶不是海軍提督;李鴻章是清朝末年的中央級的權利人物;左宗棠是收復新疆的將領,不是黃海海戰中的海軍將領。

答案:a

深化昇華 歷史中的人物總與一定的事件有關,因此我們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起記憶。

例2 1896年一旅行者在杭州發現了一家日本紡紗廠,《馬關條約》的規定與此有關的是( )

a.清政府割讓中國台灣等地給日本

b.向日本賠償軍費

c.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d.開放四處通商口岸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從反方向的角度考查了《馬關條約》的內容。題目中的地點“杭州”十分的重要,因為它正是《馬關條約》中開放的四處通商口岸之一。

答案:c

例3在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強行佔領膠州灣的國家是( )

a.美國b.日本c.德國d.法國

解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美國在當時由於忙於美西戰爭,因此並未直接參與瓜分,但後來提出了“門户開放”的政策,憑藉經濟實力擴大自己的在華勢力;日本割佔的中國台灣和澎湖列島,並將福建劃分為自己的勢力範圍;法國強租廣州灣,將廣東、廣西和雲南劃分為自己 的勢力範圍。

答案:c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道中日兩國近現代的重大史實,概括各階段的特徵。

2、掌握中日關係歷史發展與現狀,正確看待與處理中日關係

教學重難點

明治維新、黃海大戰、《馬關條約》、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血染盧溝橋、南京大屠殺、平型關大捷、台兒莊戰役、百團大戰)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中日邦交正常化

教學過程

【導入】

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惡、最野蠻的敵人。

——江澤民

日本是中國的鬧鐘,時刻讓中國驚醒。

——《讀者》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彙。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

通過節選的三段文字導入這節課的複習主題—中日關係

【講授】

(一) 古代篇—友好交往,源源流長

1、隋唐時,日本遣唐使來中國。唐朝去日本的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鑑真和尚。日本受唐朝文化影響很大,至今還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風尚。

2、明朝時,日本倭寇經常騷擾中國沿海地區,明政府派戚繼光到浙東抗倭,平息倭寇,他訓練的軍隊稱為“戚家軍”,戚繼光成為民族英雄

(二)近代篇—波瀾跌起

1、圖片展示,讓學生展示回答有關明治維新的的相關內容。

2、日本經過明治維新,迅速強大,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它對中國犯下了那些罪行?

3、抗日戰爭中的三大戰役是什麼?

4、近代歷史上歷次大規模的中日戰爭的結果、原因、影響。

(三)現代篇—曲折發展

1、二戰後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民族在曲折中發展前進,改革開放後,迅速崛起了……

歸納總結:

日本歷史上三次騰飛及啟示、古代日本——近代日本——二戰後的日本

古代日本:

646年 大化改新 第一次騰飛

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

近代日本:

1868年 明治維新 第二次騰飛

從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成為亞洲唯一強國

二戰後的日本:

20世紀70年代 第三次騰飛

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

啟示:

①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

②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大膽創新

③制定適合本國的經濟政策

【活動】

合作探究:

1、熱點聚焦

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釣魚島爭端問題、東海問題、台灣問題……

2、動腦筋:學生分組討論並展示結果。

【練習】

反饋練習——學以致用,亮劍會考。

1、洗雪了近代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重新振興的轉折點是( )

A. 中華民國成立 B.五四愛國運動

C.抗日戰爭勝利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亮劍》中有句台詞:“我們要主動關照日本鬼子,讓他嚐嚐被八路軍打的滋味。”能體現這一做法的軍事行動是 ( )

A、盧溝橋事變 B、平型關大捷 C、台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測試】

3、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確的是 ( )

①銘記勝利和光榮,勿忘犧牲和恥辱。以史為鑑,自立自強

②我們要以希特勒為榜樣,走民族復仇之路

③告訴世界:必須維護和平、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④把抗戰的正義性、對死難英烈的紀念和緬懷永久性地固定下來

A、① ② ③ B、① ② ④ C、② ③ ④ D 、① ③ ④

甲午中日戰爭的優秀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瞭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掌握《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瞭解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英勇事蹟;

2、通過了解鄧世昌在黃海大戰中的英勇表現,學習他頑強抗敵、維護祖國利益的愛國精神,並能對他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

3、通過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異同,培養我們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黃海大戰;《馬關條約》簽訂的'情況和主要內容;

難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的影響

【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民族既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同時又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在近代歷史的長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黃子孫的血淚,記載着多少殘酷的史實。哪一樁哪一件不發人深思、催人奮進?哪一字哪一句不迴腸寸斷、動魂精心呢?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時期,去體味民族的血淚和興衰,去回顧慘痛的經驗和教訓。

【自學指導

一、黃海大戰

1、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2、這次戰爭為什麼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3、閲讀課文了解黃海大戰的經過。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英雄是誰?

4、結果:日本控制了制海權。

二、《馬關條約》

1、北洋艦隊是如何全軍覆滅的?(能口述即可)

2、《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和雙方代表各是什麼?

3、《馬關條約》的影響

4、閲讀了解“三國干涉還遼”、台灣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內容。

精講透析

【思維拓展】

1、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

2、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當堂訓練】

1、完成同步訓練p11典型例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完成能力測試。

【學習心得】

(略)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四

教師寄語:以史為鑑,勿忘國恥;牢記歷史,開創未來。

學習目標

1、瞭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黃海海戰,威海衞潰敗,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其影響。

2、使學生認識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沒落、妥協退讓造成的。

3、讓學生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習過程

問題導入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是怎樣失敗的?

自學探究

閲讀課本p16—18並看插圖,回答以下問題:

1、_____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後簽訂《    》條約。

2、在黃海海戰中犧牲的清軍將領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戰役後,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甲午中日戰爭中,日本在 _______對中國居民進行野蠻的大屠殺。

5、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的三國是 _____ _____ _____。

6、1895年率中國台灣人民英勇抗擊日軍的義軍首領是________

7、“中國台灣今已歸日本,頤和園又搭天棚”這副對聯中,中國台灣歸日本在《 》中規定的,頤和園又搭天棚是要 _____, 這説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師生共同探討比較:

《南京條約》與《馬關條約》在內容、危害、影響上的異同。

嘗試性練習

小試身手,你能行!

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時,執掌清政府實權的是( )

a、慈禧太后     b、光緒帝     c、咸豐帝     d 、李鴻章

2、某電視台要拍攝歷史劇《北洋水師》,編寫劇本時應該首先閲讀下列哪個人物的傳記。( )

a、林則徐     b、康有為     c 、鄧世昌     d、孫中山

3、簽訂《馬關條約》的中方大臣是( )

a 、左宗棠     b、李鴻章     c 、慈禧太后     d、林則徐

4、在近代史上,曾經割佔中國領土的國家有( )

(1)俄國      (2)法國      (3)英國      (4)日本

a、(1)(2)(3)      b、(1)(2)(4)      c 、(1)(3)(4)      d、(2)(3)(4)

5、下列四條約中,規定賠款白銀二億兩給一國的是( )

a 、《南京條約》      b、《 瑗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6、19世紀80—90年代簽訂的中外不等條約與19世紀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區別是( )

a、割取領土的面積大               b、索取賠款數額很大

c、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越來越少     d、獲取在華投放資本的特權

7、下列條約中,內容涉及到割佔中國一行省的是( )

a、《馬關條約》      b、《北京條約》      c、《南京條約》      d、《瑗琿條約》

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完你有哪些收穫?有什麼困惑?請都寫下來吧。

鞏固性練習

1、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 )

a 、武器落後                  b 、許多將領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協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襲擊

2、《馬關條約》中,對中華民族工業發展礙最為嚴重的是( )

a、賠款白銀二億兩             b 、增闢通商口岸

c、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      d、割遼東半島

3、下列哪些説明《馬關條約》對中國造成的影響( )

a 、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

b、使中國半殖民程度進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

d、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在《馬關條約》簽訂後,有人説“李鴻章是賣國賊,他的一生是罪惡的一生”請你判斷一下,這種説法是否正確?如何評價李鴻章?

延伸與拓展

今年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中國台灣是1895年被日本割佔的,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祖國的懷抱,被日本侵佔整整50年,請結合歷史上大陸與中國台灣的聯繫,給中國台灣中學生寫一封信,談一下對今日中國台灣問題的看法。

甲午中日戰爭的優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豐島海戰和甲午中日戰爭正式爆發;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遼東戰役和日軍旅順大屠殺;威海戰役;《馬關條約》;三國干涉還遼。

二、能力培養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戰敗的原因,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馬關條約》和《南京條約》的比較,分析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嚴重危害,培養學生比較、綜合問題的能力。

三、xx教育目標

1.學習鄧世昌等廣大愛國官兵反抗侵略者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愛國意識。

2.通過對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戰敗原因的分析,進一步認識社會制度腐朽、軍事技術落後是近代中國捱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教學重點:中國軍隊戰敗原因和《馬關條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課時:一課時

課型:講授新知識課

教法:多媒體電化教學、講練結合的啟發式教學法

教具:投影機、電視機、錄像機、板書設計投影片、小結投影片、材料和練習投影片、《黃海大戰》錄像帶、《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

板書設計:(另頁)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中日兩國隔海相望,從古至今,兩國邦交友好幾千年;然而,在近代,日本曾經先後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一是甲午中日戰爭;一是30年代全面侵華戰爭。(投影板書:第四章第二節甲午中日戰爭)日本一個區區小國,竟然那麼大膽對中國這樣一個央央大國發動侵略戰爭。究其根源是什麼?

2.講授新課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進行了一場資產階級改革--明治維新。它對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個別提問)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迅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併成為亞洲唯一強國。由於資本主義本身具有擴張性,為了滿足資產階級的貪慾和轉移國內人民的鬥爭視線,在對外政策上,日本統治者竭力推行軍國主義,他們制定了徵韓侵華"的大陸政策,要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朝鮮,再以朝鮮為跳板征服中國。所以,日本是蓄意發動侵華戰爭的。(投影板書:根本原因:日本蓄意發動侵華戰爭)那麼,這場戰爭能避免嗎?不。到19世紀末,清政府更加腐敗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必然的。那麼,戰爭為什麼剛好爆發於1894年?(投影板書:直接原因:朝鮮問題)1894年朝鮮發生什麼大事?朝鮮政府無力鎮壓起義,請求清政府派兵幫助,日本乘機出兵。起義平息後,日本不但拒絕撤兵,反而大量增兵;俘虜和囚禁朝鮮國王李熙,並以保護僑民為名,驅逐清軍。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突襲中國運兵船。

1894年8月1日,中日雙方正式宣戰。(投影板書:爆發:1894年)日軍早已準備,清軍被迫應戰。豐島海戰、牙山戰役失利後,直隸提督葉志超率軍一縷煙逃到平壤。戰爭爆發以後,中日雙方主要進行了四場交戰。(投影板書:主要戰役: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戰役、威海之戰)閲讀課本,結合課本練習題1進行思考:用史實分析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2-3分鐘)(播放錄像:《黃海大戰》)錄像後,提問:中國軍隊戰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具體表現在那裏?(先提問,後教師歸納)正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對外推行妥協投降政策導致中國軍隊在戰爭中的失敗。戰前,清政府不作認真準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萬餘名清軍滯留平壤,貽誤戰機。平攘戰役中,以慌報戰功反被提升的葉志超一戰即潰,棄城逃走;黃海戰役後,李鴻章為保存實力,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衞港內,不許巡海迎敵;遼東半島戰役中,北洋艦隊在威海衞坐視大連、旅順失陷;威海衞戰役中坐等捱打,致使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慈禧太后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海軍軍費,置國家危亡於不顧。

當然,在戰鬥中,也不乏可歌可泣的愛國官兵。如:左寶貴、鄧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威海戰役以後,清政府驚恐萬分,慌忙向日本求和。1895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進行談判,並完全按照日方意願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投影板書:結果:《馬關條約》1895年)《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為什麼?閲讀條約的主要內容,並思考課本P50思考題:將《馬關條約》與《南京條約》比較一下,説明《馬關條約》簽訂後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為什麼大大加深了?(1分鐘)(投影板書:主要內容)教師結合《南京條約》講解《馬關條約》的內容,並分析其嚴重危害。得出結論:《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投影板書: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3.小結:(另頁)

4.鞏固新課:歷史手冊P57第5、8、9題。

5.佈置作業:課本P50練習題。

《甲午中日戰爭》教案 篇六

一、【學習目標】(2分鐘)

1.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準確説出:

⑴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⑵為什麼叫甲午中日戰爭;

⑶黃海海戰;旅順陷落;威海衞潰敗。

⑷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中國台灣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統治。

2.⑴講一講鄧世昌在黃海海戰中的英雄事蹟。

⑵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具體分析。

⑶《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吞併朝鮮、入侵中國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戰爭。在戰鬥中,以鄧世昌等為代表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頑強的反侵略鬥爭,他們是甲午戰爭的民族英雄;由於清政府的腐朽沒落、決策集團的妥協退讓和軍備的鬆弛落後,甲午中日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中日《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重點與難點】

重點:1.黃海大戰。2.《馬關條約》簽定的情況和內容。

難點:甲午中日戰爭的性質、中國失敗的原因和《馬關條約》影響。

二、【自主先學】(12分鐘)

1.1分鐘瀏覽課本綠標題及正文,快速寫出本課主要講述的什麼戰爭?兩個主要問題是什麼?認識了哪位民族英雄?

問題:(1)                 (2)

戰爭:

民族英雄:

2.仔細閲讀課文正文部分,在課本上標註掌握下列知識要點,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1)黃海大戰: 時間          民族英雄            結果                  。

(2)威海衞戰役:結果             ;後果:1895年,清政府派________去日本議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________條約》。

(3)中日《馬關條約》:簽訂時間         年。

中方代表:             ;日方代表:            ;簽約地點:

內容: ①                    ②

三、【展示點撥】(15分鐘)

(一)分組探究

1.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和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稱甲午中日戰爭?

2.從課本形勢示意圖上找出戰爭爆發的時間和地點;戰爭的性質是什麼?

3.清政府在這一戰中又遭慘敗的原因是什麼?

4.講述甲午中日戰爭中一位英雄的故事。

5.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比較分析《馬關條約》的內容異同。

6.結合中英《南京條約》對中國的影響,比較分析《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7.總結本課內容。

(二)展示點撥。

四、【知識整合】(5分鐘)

原因:日本為實現征服        、侵略        稱霸世界的夢想。

時間:         年 。

時間:      年     月。

地點:黃海大東溝

黃海大戰  結果:1北洋艦隊致遠艦管帶      與二百名戰士壯烈犧牲。

2日本艦隊遭到重創

背景:日軍夾攻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戰爭中國失敗。

時間:       年

地點:日本馬關。

簽約人:中方        ;日方         ;

《馬關條約》        1割       、        、         給日本。

2賠款日本軍費白銀          兩。

3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          。

4增闢通商口岸

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五、【分層作業】(7分鐘)

a層【基礎達標】

1.甲午中日戰爭的“甲午”是指  (   )

a.1893年          b.1894年

c.1895年          d.1896年

2. 右圖人物是在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犧牲的愛國將領,他是 (   )

a.林則徐

b.左宗棠

c.鄧世昌

d.丁汝昌

3.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根本原因是      (   )

a.戰艦裝備落後

b.日本海陸兩路的進攻

c.軍隊士氣低落

d.清政府腐敗無能

4. 甲午中日戰爭是中日兩國海上實力的一次大較量。當時參戰的中國海軍是(   )

a.福建水師 b.北洋艦隊

c.南洋艦隊 d.廣東水師

5. 甲午中日戰爭後,中日雙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璦琿條約》     d.《馬關條約》

6. 因簽訂《馬關條約》而被國人唾罵的清府官員是     (   )

a.袁世凱          b.左宗棠

c.李鴻章          d.曾國藩

7. 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中國台灣。”詩中“往事”是指什麼戰爭的失敗      (   )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8. 允許外國在我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是          (   )

a.《北京條約》        b.《中法新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9. 甲午戰爭結束後,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         (   )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層【能力提升】

10.(07•山東濟寧模擬)1925年3月,聞一多先生寫下《七子之歌•中國台灣》一詩:“我們是東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羣弟我就是中國台灣。我胸中還氲氤着鄭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點染了我的家傳。母親,酷炎的夏日要曬死我了,賜我個號令,我還能背城一戰。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讀了這首飽含愛國情感的詩作,請你説一説:

(1)中國台灣是怎樣割佔的?

(2)詩中“鄭氏”指的是誰?“酷炎的夏日”指什麼?

(3)該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願望?

(4)中國台灣是祖國的寶島,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近來少數分子大搞活動,你能用史實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有力的反擊嗎?

效果評價:優(   )   良(   )  中(   )  差(   ) 評價者:

需要改進和強化之處:

六、【拓展昇華】(4分鐘)

1、除了知識方面,你還有哪些收穫:

①學習方法上

②情感認識上

參考答案:

a層:1、b  2、c  3、d  4、b  5、d  6、c  7、c  8、c  9、c

b層:答案(1)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中國台灣島給日本;(2)鄭成功;日本的殖民統治;(3)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的願望;(4)中國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230年三國時期的吳國曾派大將衞温到過中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回了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之久的中國台灣。後來清政府對中國台灣進行了有效的管轄

甲午中日戰爭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和過程、結果。知道《馬關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本課內容,使學生了解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分析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敗的原因,使學生認識:社會制度的腐朽、軍事技術的落後是近代中國捱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為振興中華勤奮學習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

教學難點:為什麼説《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聽歌曲《畢業歌》回憶學過內容,然後提問:

1、有哪些國土的淪喪?

(1)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

(2)俄國侵佔我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

(3)阿古柏佔領新疆。

2、掀起了哪些民族自救的巨浪?

(1)左宗棠收復新疆。

(2)太平天國抗擊洋槍隊。

學習新課

(一)戰前篇:戰爭起因。

1、根本原因:

(1)地理位置 島國,領土少,資源缺乏。

(2)明治維新國力日強。

(3)用材料瞭解當時的日本。

材料一

開拓萬里之波濤,

宣佈國威於四方,

志在向海外擴張

——日本明治天皇

材料二

20年內建造100艘軍艦,增加海軍25000人;40年內建立起完成的紡織、煤炭,鋼鐵、機械、造船等工業。

——明治維新之“殖產興業”目標

由材料引出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結合課本):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由直接原因中的哪個詞可以得出本次戰爭的性質。(侵略)

師:甲午戰爭是一次侵略戰爭。

3、直接原因:

朝鮮東學黨起義(簡述其過程)

(二)戰中篇

1、戰爭經過:主要戰役——平壤戰役(陸)、黃海戰役(海)、遼東戰役(陸)、威海戰役(海)。(看圖瞭解)

(1)平壤戰役:清軍執行李鴻章“先守定局、再圖進取”的命令,貽誤了戰機,使日軍佔領了平壤。

(2)黃海戰役:北洋艦隊雖受到損失,但主力尚存。但當時李鴻章為了保存實力,命令北洋艦隊躲入威海衞海內,不許巡海迎敵,使得日本取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3)遼東戰役:日軍佔領大連、旅順。

(4) 威海戰役:李鴻章下令不準出戰,“如違令出戰,雖勝亦罪”。日軍佔領威海衞,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四場戰役互有勝負之外,其餘均失敗。

2、進一步瞭解鄧世昌其人(利用材料和視頻)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請回答:

(1)假如你是此人,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會怎麼做?

(2)如何評價此人?我們應該學習他什麼樣的精神?

3、師:我們有如此勇猛的將領,有誓死追隨的士兵,那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用材料得出)

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敗與腐朽。

材料一:北洋艦隊子1888年建軍以來再也沒有增添任何船隻,艦齡老化,作戰時隨船炮彈攜帶不足。

北洋艦隊官兵可以攜帶家眷住在陸地上,把兵艦當作衙門,點卯應糧。

材料二:黃海大戰後,北洋艦隊實力尚存,但由於李鴻章的消極避戰,下令“如違令避戰,雖勝亦罪”。致使北洋艦隊失去戰機。

慈禧太后懼怕日本的武力威脅,又忙於自己的六十大壽慶典,一心力保“和局”苟安目前,所以支持李鴻章的“求和”主張。

由材料得出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軍備落後,軍紀鬆弛; 決策者的妥協退讓。

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與腐朽。

4、威海戰役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宣告甲午戰爭中國的慘敗,這是戰爭的結局。

(三)戰後篇

1、瞭解《馬關條約》內容是什麼?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嚴重的危害?(瞭解《馬關條約》是喪權辱國的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結合《南京條約》,以及《馬關條約》城市開放的圖片。)

利用表格對比引出《馬關條約》的影響: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地化程度。

2、台灣人民的抗日自救運動。感悟台灣人民的愛國精神。(利用圖片和材料)

朝廷無力以衞吾台,能衞吾台者,吾民耳。眾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幹,願吾血隨吾台俱盡,吾頭與吾台俱碎,安知終不可有為耳?

-----許驤

課後小結

殤思甲午 鏡鑑今天。

結合課件對本課內容的總結。

老師結語:同學們歷史已成過去,擦乾昨天的血和淚,吸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立足現在,好好學習,勇於擔當,相信咱們中國一定會永遠屹立於強國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