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47W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鷸蚌相爭》教案 篇一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

鷸蚌相爭①

蚌②方出曝③,而鷸④啄其肉。蚌合而鉗⑤其喙⑥。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⑨之。

【字詞註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裏的一種軟體動物,有兩扇橢圓形硬殼,可以開合。③曝(p)):曬,這裏指蚌上河灘曬太陽。④鷸(y));鳥名,常在水邊捕吃魚、蟲、貝類。⑤鉗(qi2n):夾住。⑥喙(hu@):鳥類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鷸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詩文翻譯】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曬太陽,一隻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鷸對蚌説:“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蚌也對鷸説:“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鷸蚌相爭》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 會認11 個生字和1 個多音字, 會寫8 個字。

2. 自主積累4 個以上詞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瞭解課文內容, 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重點:

1. 會認11 個生字和1 個多音字, 會寫8 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內容, 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數: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 同學們, 讓我們一起看一段動畫片。( 課件出示《鵲蚌相爭》的動畫片, 學生觀看。)

2. 學生思考: 看了這段動畫你知道了什麼? 有什麼問題? 還想知道些什麼?

3.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

1. 自由輕讀課文, 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自學生字。

2. 出示會認字字卡, 指名認讀。組詞。

3. 同桌討論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生評價。

三、精讀課文。

1. 讀讀課文, 你認為哪些自然段講了鵲蚌相爭這個故事?(3-6 自然段)

2. 精讀3-6 自然段。

(1) 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 認為有意思的地方畫上“一”, 不理解的詞句旁畫個“?”。

(2) 學生彙報。

(3) 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4) 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 想想這一個自然段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這一段有很多表示動作的詞語,你能把它們找出來並配上相應的動作嗎?

③學生彙報。

④老師指導朗讀。

(5) 學生自主學習4-6 自然段。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①請同學們找出寫鵲和蚌爭論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讀, 並評一評同桌讀得怎麼樣? 練一練爭取讓自己讀得更好。

②自己讀讀第4-6 自然段, 想想還有什麼不理解的詞語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討論討論, 還是弄不懂就作個記號,待會兒提出來, 大家解決。( 理解: 擺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費力等。)

(6) 學生彙報。

(7) 齊讀第3-6 自然段。

(8) 試試看, 自己能繪聲繪色地把《鵲蚌相爭》講給大家昕嗎?

3. 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 其實這篇課文還藏着一個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快找一找吧!(1 、2 、7 、8 自然段)

4. 請想讀的同學自由地讀讀第1 、2 、7 、8 自然段, 想想故事裏都講了什麼? 比比誰説得最棒!

5. 你知道蘇代為什麼要對趙王講這個故事嗎?

四、拓展延伸, 聯繫實際。

1. 自由讀讀全文, 讀了這個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麼?

2. 聯繫生活實際説説, 在生活中你見過類似鵲蚌相爭的事情嗎?

《鷸蚌相爭》語文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和一個多音字“燕”,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到朗讀課文。

3、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4、瞭解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一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

2、瞭解故事內容,並懂得成語背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鷸蚌的圖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探究

1、同學們,通過課外閲讀你一定又知道了許多成語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講給大家聽聽嗎?學生自主彙報積累的成語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鷸蚌相爭》,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認識“鷸、蚌”兩個字。教師出示圖片,介紹鷸和蚌。

二、合作交流

1、自由讀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學生在小組內輪流讀課文,並交流識字方法。

3、教師檢查識字情況,抽讀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開火車。

擺脱 趙國 燕國 罷兵 懶洋洋 勸説 夾住

鷸蚌相爭 毫不示弱 魚翁佔便宜

5、找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6、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7、指名朗讀課文,評一評,你認為他讀得怎麼樣。

8、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

(2)、同桌説詞,看誰説的多。

(3)、學生識記生字,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寫這些字才好看呢?

(4)、説説你的發現。

(5)、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範寫。

(6)、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7)、書寫評價。我在教學此環節時只要求學生會讀並理解意思即可。

第二課時、

一、預習探究

1、聽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指名回答。

2、自由讀課文,看看通過讀你又有什麼收穫。

二、合作交流

提出你心中的疑問,全班交流。

三、品讀體驗

1、學習課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讀這一部分。

(2)出示插圖:學生觀察,用自己的話説圖意。

(3)找一找,課文的哪一自

教案《六年級語文下冊《鷸蚌相爭》教案及教學反思》來自網!/JiaoAn/YuWenJA6/

然段寫了這副圖的情景呢?指名讀一讀。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動詞,畫上“—”。

(5)出示小黑板:

河灘上有一隻蚌,它舒服地()了蚌殼……結果把鷸的長嘴()了。

(6)哪一個詞寫出了蚌收攏蚌殼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連忙”説一句話嗎?

(7)指導朗讀。

(8)學生自由讀4、5自然段,想想該用什麼樣的語氣的讀呢?

(9)同桌間互相朗讀,讀後全班彙報朗讀,分男女比賽讀課文。

(10)鷸蚌相爭誰輸誰贏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

從哪一個詞可以看出魚翁十分輕鬆的抓住它們倆呢?

(毫不費力)

分組討論:魚翁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呢?鷸蚌它們聽後又會説些什麼呢?

全班反饋。

(11)齊讀課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個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3、分組説説故事。

4、指名説故事。

5、學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收穫呢?

6、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講解。

7、學習課文1、2、7、8自然段。

8、默讀這一部分,從這裏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反饋。

四、鞏固延伸

1、你現在明白了“鷸蚌相爭,魚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學生自由回答。

從這個故事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呢?同桌互相交流説出受到的啟示。

齊讀課文。

2、把故事講給家裏人聽。

教學反思:整體感知語言意思。要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去派出古今詞義不同的障礙,在反覆閲讀課文,達到字通句順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語言的含義。感悟寓言語言簡練、含蓄、幽默的特點。

板書設計:鷸蚌相爭

起因:蚌方出曝鬻啄其肉

經過:兩者不肯相舍

結果:漁者得而並禽之

《鷸蚌相爭》教案 篇四

文言文閲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上理解全文內容,體味古人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為提高大家的文言文閲讀能力,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鷸蚌相爭》閲讀及答案,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通能幫助同學們提高閲讀能力。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鷸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願王熟計議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選自《戰國策》)

【註釋】①鷸(yù):一種水鳥。 ②箝(qián):夾住。 ③喙(huì ):嘴。

【試題】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趙且伐燕( ) (2)以敝大眾( )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3.請寫出選文包含的一個成語,並説説它給你的啟示。

4.為什麼蘇代能説服惠王中止出兵?

《鷸蚌相爭》閲讀【參考答案】

1. (1)將要(2)使……勞苦(貧困)(將“勞苦”答為“困苦”“疲敝”之類都可,但整個解釋要體現出使動用法)

2. 兩個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魚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

3. 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或:鷸蚌相爭、鷸蚌相持)

啟示:面對矛盾(衝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態度對待,避免兩敗俱傷。

4.(1)從蘇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諷喻或類比的方式),使惠王易於接受。②態度誠懇。為燕趙雙方的利益着想,陳述利害,入情入理。(2)從惠王的角度看: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

(20xx年廣東省東莞市等會考語文試題)

《鷸蚌相爭》閲讀【參考譯文】

趙國將要進攻燕國,蘇代為燕國去跟趙惠王説:“這次我來,路過易水,一隻蚌剛好出來曬太陽,而一隻鷸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殼夾住了鷸的嘴。鷸説:‘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蚌也對鷸説:‘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會有死鷸。’兩個都不肯放掉對方。(一個)打魚人把它們一起捉住了。現在趙國馬上要起兵進攻燕國,燕趙兩國長期互相攻戰,而使民眾勞苦貧困,我深恐強大的秦國會成為那個打魚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細考慮考慮!”惠王説:“好!”於是中止了這件事。

鷸蚌相爭的教案 篇五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國小

2、學科:語文

3、課時:1 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1)網上收集鷸、蚌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2)自學課文,自學生字新詞,瞭解課文大意。

教師

(1)學習教材,利用互聯網蒐集資料,設計教案。

(2)準備課件。

教學課題: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漣漪、心曠神怡、暗自得意、反脣相譏、、互不相讓、怒目相視、輕易而舉”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藴含的哲理。

4、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故事導入新課,讓學生了解課文背景、內容,自學生字詞。

2、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

3、體會鷸蚌相爭的過程、結果,從中受到啟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故事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與人相處時應該寬容、謙讓。

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通過鷸 和蚌相互爭吵,互相爭鬥,最後雙方都被漁夫捉住這個小故事,説明雙方 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課文篇幅不長,語言通俗 易懂,題目直接點出了寓言的。內容,同時巧設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

1、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藴含的哲理。

(2)能講述“鷸蚌相爭”的故事

2、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藴含的哲理

(2)懂得寬容、謙讓,與人和諧相處。

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 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 這裏有同台辯論、相互交流、問題探討、拓展訓練等,可以滿足學生在良 好的氛圍中自由發展的要求 。

按照新課標要求,以“問議導練”課堂模式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 根據五年級學生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激趣導入、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外延伸等方法,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配合歷史故事、卡通 動畫、課堂活動、簡潔板書等形式,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 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一)出示地圖。

戰國時候,中原 大地並立着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 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 一直野心勃勃,想吞併其他六國,統一天下。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 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 然而,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説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

這是什麼故事呢?具有這麼大的魔力?居然能夠阻止一場戰爭?

(二)出示動畫,瞭解故事。

1、指出動畫中的兩種動物和人物。

(1)看動畫,回答。

(嘴巴又尖又長是什麼?) 板書:鷸

(有堅硬的外殼兒是什麼?)板書:蚌

(還有個人物?——漁夫)。板書:漁夫。

(2)這就是《鷸蚌相爭,漁夫得利》的故事

板書:鷸蚌相爭

(三)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1、分析課題,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問題導航:( 鷸和蚌為什麼會爭鬥?它們是怎樣爭鬥的? 結果怎樣了?)

3、明確目標。(出示教學目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播放音頻比較朗讀,要求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概括: 快速瀏覽課文, 用簡練的話説説文章主要講了個什麼故事?

三、品讀課文,理解寓意

(一)1. 設疑:造成這樣的結果,是誰的錯呢?

2、是鷸鳥的錯?是河蚌的錯?

3、學生自由分組,展開辯論

正方:是鶩的錯,因為它想吃蚌的肉…。.

反方:是蚌的錯,它不應該夾住鷸的嘴…。.

教師:兩者都有錯(無論學生先説是誰的錯,均可回到兩者 同時有錯的回答中)

教師:是這樣嗎?讓我們來從課文中找出根據來。

(二):自學課文。

小組討論:

(1)理解“心曠神怡、暗自得意、反脣相譏、互不 相讓、怒目相視、輕易而舉”等詞語的意思。

(2)鷸蚌為什麼爭鬥?怎樣爭鬥的?結果怎樣?

(3)導致鷸蚌被捉結果是誰的錯?誰勝利了?誰 受益了?

(4)討論本課藴含的道理。

(三)揭示寓意。

1、小結:鷸和蚌就這樣相持着,誰也不讓誰,直到彼此都筋疲力盡, 最後都被漁夫捉住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2、重温寓意。(出示)

故事哲理 互相爭鬥、互相爭鬥、互不相 讓,只會兩敗俱 讓第三者得利。

傷,讓第三者得利。

四、迴歸文本,總結昇華

1.回顧課文,體會寓意。(出示板書)

鷸→ 相爭 ← 蚌

漁夫

(得利)

2.根據提示,複述故事。(出示提示)

陽光明媚→心曠神怡→ 口水直流 →無計可施→飢腸轆轆→暗自得意→反脣相譏→怒目相視→輕而易舉

五、課文延伸

閲讀原文

重點理 解:

(1)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

(2)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六、拓展練習。

續寫:鷸鳥和河蚌躺在漁夫的魚筐裏……

續寫:

鷸鳥和河蚌躺在漁 夫的魚筐裏……

七、創新提高

1、觀看《螳螂捕蟬》動畫,談談你的理解。

2、結合實際,談談你在生活中該怎樣和同學們、鄰居相處 ? 出示圖片,簡介“和諧社會”,號召學生積極參與。

八、板書設計

板書

鷸→相爭←蚌

漁夫

(得利)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9個生字和相關詞語,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通過觀察字形特點、聯繫上下文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藴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通過觀察字形特點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漣漪”、“心曠神怡”等詞語意思。

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藴含的哲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老師講《戰國策·燕策二》的故事,導入新課。

2、板書課題,藉助圖片認識鷸和蚌,瞭解蚌的兩種讀音。

3、指導書寫“鷸”和“蚌”。齊讀課題。

二、運用推想,理解詞語

(一)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檢查自學情況,抽生讀課文片段,推想詞語的意思。

1、重點指導學生推想“漣漪”的意思,學習推想的方法。

(1)看字形,初步推想“漣漪”和水有關。

(2)聯繫上下文,推想“漣漪”在這段話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細小波紋。

(3)帶着理解讀課文片段。

2、運用學習的推想方法嘗試推想“心曠神怡”、“無計可施”、“懊悔”等詞語的意思。

3、帶着理解讀課文相關片段。

(三)讀課文中的四字詞語,為概括課文內容打基礎。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用學過的方法推想詞語意思。

三、理清思路,概括內容

出示學習要求: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1、學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全班交流。

概括關鍵詞並板書。

2、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抓住關鍵詞,完整簡練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課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

四、總結回顧,佈置作業

1、教師結合板書做總結,並提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

2、推薦閲讀寓言故事。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內容,理解寓意。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3.誦讀古文,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積累語言。

2.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

1.讀準字音:曝、雨、夾、即。會寫本課出現的生字。

2.正確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為正確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礎。

教學模式:激趣——自學——交流——誦讀——拓展——實踐。

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着蘇代勸阻趙王出兵的故事。通過建立考古小分隊,激發學生探究古文的興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時間用於引導學生自學研究,討論交流,誦讀古文。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知內容,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

教學流程:

一、創設返古情境,點燃學習興趣

師板畫戰國七雄形式圖,生動地講述趙王欲伐燕的歷史故事。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強了。它總想一統天下,可一舉吞併六國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國只能等待機會。有一次,趙國和燕國鬧了一點小矛盾,趙王為了出這口氣,想出兵攻打燕國。燕王聽説了,就委託當時著名的遊説家蘇代,去勸阻趙王出兵。他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就使趙王打消了出兵的念頭。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麼故事有這麼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場戰爭呢?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種情境中有感而發。能夠點燃作者創作熱情的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

(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鷸蚌相爭》。)大家看一看,全文只有59個字,就起了這麼大的作用,真是一字千金啊。古文乍一看不懂,可細研究起來還挺有意思。你們想讓老師講給你們聽,還是想建立考古小分隊,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把這個故事讀懂呢?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二、建立古文學習小分隊,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興趣,學生一定想知道“在這個情境中,作者寫了什麼”?讓學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時我給學生提示自學方法:這樣吧,你們前後4人組成一個考古小分隊。先自讀幾遍古文,直到讀得通順流暢為止。把你覺得難寫的或者容易寫錯的字在本子上練會。聯繫上下文,參考譯文,弄懂這個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組內同學請教,然後再讀課文。注意:一定先自己學,聽懂了嗎?開始吧,給大家8分鐘的時間。咱們比一比,看哪個考古小分隊的考古能力強。(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裏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他們自學方法。立足於使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基本的學習語文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對學生提出了學習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閲讀淺顯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體驗成功快樂

1.檢查朗讀情況,適當指導。(正確、流利、停頓適當即可。)

各位小考古學家,想不想展示一下你們的考古成果啊?誰敢第一個站起來讀?他讀的時候大家認真聽,聽他是不是在讀古文,聽他有沒有讀出古文的味道來。

2、講故事以檢查學生是否讀懂。

哪個考古小分隊把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這個故事簡單明白地講給大家聽嗎?

有誰把重點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誰能站起來給大家講一講?除了講這個字的意思,還要講一講它在文中指的。是什麼。(方、曝、箝、雨、得、禽。)

3.在字詞理解方面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

如果還有問題,教師也要注意把它放回語言環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4.歸納條理。

後人從這個故事提煉出了一個成語,叫什麼?鷸蚌相爭。(板書:鷸)“鷸”字最難寫了,誰來講一講,你是怎麼樣記住它的?我也有個好辦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換個“矛”,右邊站只“鳥”。就念“鷸”。(板書:蚌相爭)誰來講一講這個題目?鷸蚌相爭,故事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情節的?爭。(師板書:鷸啄蚌,蚌夾鷸。互不相讓翁得利。)

5.明理。

兩千多年前,聰明的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故事,巧妙地勸阻了趙王,免去了燕國的一場禍患。(板書:智者蘇代)你能體會到這個故事的言外之意嗎?(燕趙相爭,秦國得利。)你從這個故事受到什麼啟發?(板書:警後人)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謙讓,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味地相互鉗制往往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板書:權衡得失要牢記。)

西漢的劉向專門把戰國時候勸説君王將士的高招編成一部書,叫《戰國策》。(板書:《戰國策》)一共有33篇。我們以前學過的成語《驚弓之鳥》《狐假虎威》《南轅北轍》都出自這部書。

(設計意圖:這段教學的設計,我本着“整體感知”的原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和能力。“學生輕鬆地學,學生學得輕鬆”是我的努力方向。本冊教材副主編陳錚老師在對本學年古詩文的教學輔導時説:“對詞語的講解是必要的,講講詞語過去和現在的異同。但是無論怎麼講,這種講解不要落到實處,不要忘記整體感知。至於它的本義、它的引申義,它是怎麼發展的,對國小生來講,他還不可能發展到這種程度,不可能一時學透。它是一種文化的積累。”)

四、指導誦讀,感受祖國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

掃除字詞理解的障礙後,再回歸整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古文學懂了,這回咱們再來讀,看誰既能讀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讀出鷸蚌相爭的厲害勁兒。(指4名學生,一人讀一句。教師指導。各自練一遍)。我想找3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想選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當旁白,再選一隻厲害的鷸鳥,一隻厲害的河蚌。咱班誰最厲害?(師根據學生的推薦指兩人。教師指導。同桌兩人練一練鷸和蚌的對話。教師當旁白,全體男生讀鷸,全體女生讀蚌。)

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個角色,應該用3種不同的語調來演3個人是不是啊。練習一下,最好能背下來。

誰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誦?舉手的同學把書合上,站起來一齊背誦。(師關掉大屏幕上的古文。)

(設計意圖: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會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教材副主編陳錚老師也説:《語文課程標準》的各個學段都提出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漢語的特點是它具有音律美。它的音律、它的節奏,它四聲是帶調的。它用聲音來表達情感。我們應該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體會、領略漢語的特點。學生讀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情感和文字本身產生共鳴。他們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肢體的動作,通過一些聲調來激發他們這種感情。)

五、拓展:試譯古文《狐假虎威》,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能力

同學們的進步可真大!能談談你這節課的收穫嗎?

今天,同學們通過鷸蚌相爭,卻讓漁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權衡得失。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樣學習古文。如果通過學習,大家更願意讀古文了,那老師就太高興了!

我還為咱班每位同學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狐假虎威》。發給你們課下去閲讀。學後可以和班主任交流,和同學交流,也可以和我交流,(告訴學生聯繫方式)歡迎大家和我聯繫。我會想你們的。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學生學習古文的目標是: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和習得的方法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相當於拿着漁具,運用方法自己去“釣魚”。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古文的能力。)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八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75

《鷸蚌相爭》聽課體會

東越河國小 田榮

在聽了《鷸蚌相爭》這節課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語文課的藝術魅力。我發現一門好課,必須符合兒童的學習心理。要充分關心兒童學習特點。在《鷸蚌相爭》這節課中,就有很好地體現。

1.  趣為先導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課堂如果能激發兒童的學習

興趣,學生就會像蝴蝶戀花一樣,徜徉其間,樂而不疲。在本節課中,教師採取了恰當教學式,引得學生走進文本投入其中。例如多媒體理解“鷸蚌相爭”。預示“夾”字的演變過程,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漢字文化,而對記憶於形,理解字義都有了很大的幫助。

2.教師的“教”重在引導學生的“學”。

教師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得學相互作用的過程,總的來看,充分發 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我們教學上的一種追求。但是學生主體性的培養於發揮,是離不開教師的作用的。在這節課中,教師就引導學生學習語言,學習方法,例如“毫不示弱”的 逐字理解詞語法 ,“琢”和“捉”用部首區別字形,字義的 並在語境中加強訓練。還有把本課中字詞連起來,形成課文主要內容的方式,卻十分巧妙地引導

作者:田榮

越河教育總校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第一範文首頁>>>>>>

《鷸蚌相爭》語文教案 篇九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這是一隻河蚌)板:河蚌讀

(它張開殼兒在河灘上曬太陽)演:張殼出示:太陽

問:被暖暖的太陽照着,河蚌會有怎樣一番感覺呢?

也許它會説什麼?誰來做做河蚌?交流

(可這時,來了只鷸)出示板:鷸讀

(它看見了,猛地把嘴伸到殼兒裏去啄肉)

問:鷸?河蚌?分別想什麼?(也可加語言)也來説一説

(河蚌急忙把殼兒合上)演:合殼(牢牢地夾住鷸的嘴不放)

問:這時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裏如何)

2、這是故事的起因,我們再完整地聽一遍錄音(提醒:注意,聽仔細了)

3、打開書本,看這局部內容,先自由讀,要求試着複述

4、同學試講(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大聲點)

評價:提點意見,優點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過渡:鷸和蚌之間的這場爭鬥,會如何發展?

請看二、三兩小節鷸蚌之間的一段對話。

1、自由讀

2、簡單説説故事如何發展?(互相爭持)

3、這一段寫得非常生動,再請同學讀。提醒:加表情

(動腦,怎麼讀,才有味道)

請大家認真聽,最好能在腦海中浮現鷸蚌相爭的畫面

4、説説此時鷸蚌之間的局勢?

(威脅、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當、互不相讓)

5、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兩人配合分角色朗讀

(前後、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請一對搭襠分角色讀,為了體現故事的完整性,再請一位同學做旁白

(可喊暫停提醒:注意語氣,表情,要進入情境)

7、評價

8、課後也可通過扮演,複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過渡:鷸蚌互相爭持,所導致的後果會是什麼呢?

1、錄音範讀

2、回答:鷸蚌雙方--筋疲力盡

板漁夫--沒費一點力氣,就把它們一齊捉住了

3、揭示寓意:這正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四、總結

1、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些什麼?

2、交流

五、發揮想象

1、鷸和蚌被漁夫抓住後又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討論)

六、小練筆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十

一、導入

1 、猜成語。

同學們,我們今天做個遊戲好不好? 看圖猜成語,看它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課件展示)

2 、引入寓言,導入本課《鷸蚌相爭》

二 、新授

1、解釋鷸和蚌(課件展示)

2、瞭解《戰國策》

3、老師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學習古詩文的方法:讀——明——品——悟。希望大家以後學習顧問能夠用到它。

4、學習寓言:

(1)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 正字音:曝 箝 禽 鷸

(3) 對照節奏,再讀課文。

(4) 對照譯文,自讀寓言,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從而讀懂全文。

(5) 檢查重點的字詞的解釋:

方:剛剛 曝:曬 箝:通鉗夾住

禽:通擒 捉住 雨:名詞作動詞講 下雨

謂:對某人説 喙:嘴

(6) 用你自己的話講故事講給同學們聽,自主複述課文

(7) 帶着下面的問題再看課文:

A、它們為什麼爭?

B、它們怎麼爭?

C、結果怎樣?(要求用波浪線畫出它們相爭時的語言)

(8) 彙報交流

(9) 指導鷸和蚌相爭時的語言朗讀 。

(10) 要求讀出它們毫不示弱的語氣(分角色來演一演) 。

(11) 從課文中你讀懂了什麼道理 ?

(三) 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這樣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