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心理學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2W

心理學案例分析精品多篇

心理學案例分析 篇一

案例1 五年級數學老師吳老師上個週末給全班學生布置了一個數學家庭作業,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編應用題並解題。星期一上課的時候,她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編的題目。她第一個叫小東上講台説,小東大膽地上講台介紹自己編的數學題,並向全班同學演示他解題的過程。當小東在台上講的時候,另一名學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學講話,破壞班級秩序。吳老師已經警告過他了,這次小王又不聽話。吳老師不允許他打擾小東的講話,讓他到樓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小東介紹完數學題,給其他同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吳老師問還有沒有其他同學願意上台介紹時,很多學生都舉手了。

接下來,吳老師讓一個擅長數學的學生童童講自己編的題目,以及解題的過程。童童滿臉通紅地站起來,當走到講台邊時,全身都在發抖。童童站了好幾秒鐘才開始説話。但是他太緊張了,根本講不下去。童童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吳老師知道童童經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張口。但是吳老師想,童童的數學學得不錯,他應該能夠講清楚他的題目。但吳老師錯了,童童最終還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學也變得不敢上前説了。

吳老師決定幫助童童恢復自尊。她讓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問題。她説很多學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她開始教書時也感到害怕。後來她問了童童設計的數學題是什麼,童童用非常小的聲音回答了。吳老師説:“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麼解這個題的?”童童受到了老師的鼓勵,漸漸對自己有了信心,膽子也變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題的過程完整地向同學們演示出來了。

童童講的過程中,吳老師發現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貼着後面的窗户認真聽課,就在童童講完後讓他回到了教室。

問題:請使用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社會學習等理論分析本案例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

案例2 考試過後,試卷發下,學生們開始議論各自的成績。 “你考得怎樣,小郭?”小康問道。

“很糟糕,“小郭感到有些難為情,“我不是做這個的料。我從來都不擅長寫她所要求寫的這種東西。我根本學不好。”

“我這次也沒有考好,”小康回應説:“不過我早料到這次會考不好,因為我這段時間學習太不用功了,我就知道我這次會有麻煩了。不過我可不像這樣的事情下次再發生。”

“簡直難以置信!”小蓉抱怨説:“真見鬼了,我居然只得B。她到底有沒有認真讀我寫的東西啊!” “我才得C,”小衝補充説,“不過我倒不覺得有多糟糕,我從來就沒好好學過這門課,讓我及格,我已經謝天謝地了。”

問題:請根據歸因理論分析案例中四名學生對考試成敗的歸因特點。如果你是他們的老師,你如何改變案例中消極歸因學生的歸因傾向?

案例3 小雨是個國小四年級學生,智力正常,二年時成績還可以,屬中等水平,但三年後成績開始下滑。四年級更明顯。他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是應付老師和父母。每次試卷和作業發下來,看都不看就塞進書包。老師批評他,他無所謂。小童愛看電視,愛玩電腦遊戲,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業就想看電視,愛玩遊戲。父母均為某企業職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對孩子讀書期望較高,一直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 問題:請根據小雨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具體的激發小雨學習動機的方案。

案例4 酷愛流行音樂的高中生小蓉,期會考試前的兩個星期才開始學習,一邊學習一邊聽MP3,美其名約“自我放鬆”。她暗自發誓要考出好成績,至於好到什麼程度就沒太多想了。複習時,她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抓到什麼科目就複習什麼科目。對於小蓉來説,文科科目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數學、物理就很麻煩了。她覺得自己缺乏學習數學的能力,不願意在上面花費很多時間,遇到自己不會解的題目,也不好意思去問同學或老師,還怕別人笑話自己的問題太簡單。最後,小蓉其會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尤其是數學。得知成績後,她對自己很失望,一説起學習就頭疼,覺得自己再也不可能學好數學了。

問題:請利用學習動機、知識分類及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知識分析小蓉的學習行為。她對文理科知識的類型有和看法?對數學能力的看法又是怎樣的?這些看法對她的學習行為產生了什麼影響?她的學習行為在學習目標、學習動機(歸因)、學習策略(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等方面有什麼特點?

教育心理學案例

案例1 小華今年上國小六年級,學習不太自覺,也不刻苦,常説“考前三名太累,後三名太醜,就在班上中游,蠻好!“父母用金錢刺激他讀書,考100給100元,90給90元,80分以下則要捱打。

請用學習動機變化的規律分析這一現象。 案例2 學生林某,上課經常打瞌睡,但下課時精神十足,喜歡打籃球,作業經常沒有完成,極少預習、複習。基礎較差,成績不佳。

案例3 學生陳某,學科基礎較好,但自從迷上電腦以後,成績一落千丈,發展到上課無心聽講,喜歡搞一些滑稽動作或一些好笑的話引發全班同學大笑,破壞課堂紀律。

案例4 項某,18歲,男,武漢市某高級職業中學中專二年級的學生,大約半年前由該校高中部轉入中專部,從此他變得更為消沉,對學習毫無興趣,並表現出很不滿意現狀的情緒,在班上小打小鬧不斷,經常被老師批評。這個學期以來,狀況更為不佳,近來,據説項某與班上一女生王某(17歲)戀愛,兩人經常晚自習逃課,被學校值班老師記錄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處及班主任的注意。另外,據瞭解,項某自小父母離異,與爺爺奶奶同住,雖然他們對項某關懷備至,但畢竟年事已高,對項某的管教無法面面俱到

分析角度: 1 成就動機 2 環境轉換 該年齡期的身心特點 4 家庭教育 5 老師教育管理 案例5 王某,男,17歲,湖北某重點中學一年級學生。趕進入高中時,滿懷激情,希望三年後考入自己夢想的大學。幾個月後,他發現高中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美好。他變得傷感、消沉,表現出很不滿足自己的現狀。原來,他在國中時是普通中學,成績名列前茅,同學羨慕,老師器重,他有“眾星捧月”的優越感。到了重點高中,同學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較優勢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學後的幾次考試,他的成績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這就徹底打破了他入學時的美好幻想,情緒也一落千丈。他努力學習,成績還是沒有明顯提高,他感到力不從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他開始上課遲到,有時曠課,最後他要求退學。

分析角度: 1 環境改變 2 歸因 3 學習動機 案例6 王某,男,就讀於武漢市某中學,七年級時學習成績中等,進入八年級後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常常在最後幾十名徘徊,物理成績尤其差。性格有點內向,容易衝動、反叛。常常與同年級其他不愛學習的學生一起玩,與班上同學一般。家庭比較寬裕,父母文化程度一般,高中畢業。父親個體經商,母親在一事業單位上班。與父母溝通一般,喜歡在中午放學後去遊戲機室、網吧等地方玩耍,下午上課常常遲到,還編出各種理由搪塞老師,上課總是睡覺,不完成作業。

分析角度: 1 該生性格特點 2 家庭原因 3 同輩羣體影響 4 社會風氣影響 5 學校老師管理 案例7 五年級數學老師吳老師上個週末給全班學生布置了一個數學家庭作業,讓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編應用題並解題。星期一上課的時候,她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編的題目。她第一個叫小東上講台説,小東大膽地上講台介紹自己編的數學題,並向全班同學演示他解題的過程。當小東在台上講的時候,另一名學生小王一直在和其他同學講話,破壞班級秩序。吳老師已經警告過他了,這次小王又不聽話。吳老師不允許他打擾小東的講話,讓他到樓道里站着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小東介紹完數學題,給其他同學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吳老師問還有沒有其他同學願意上台介紹時,很多學生都舉手了。

接下來,吳老師讓一個擅長數學的學生童童講自己編的題目,以及解題的過程。童童滿臉通紅地站起來,當走到講台邊時,全身都在發抖。童童站了好幾秒鐘才開始説話。但是他太緊張了,根本講不下去。童童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吳老師知道童童經常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張口。但是吳老師想,童童的數學學得不錯,他應該能夠講清楚他的題目。但吳老師錯了,童童最終還是很窘迫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且其他同學也變得不敢上前説了。

吳老師決定幫助童童恢復自尊。她讓童童在自己的座位上回答問題。她説很多學生都害怕在全班同學面前講話,她開始教書時也感到害怕。後來她問了童童設計的數學題是什麼,童童用非常小的聲音回答了。吳老師説:“非常好,童童!那你是怎麼解這個題的?”童童受到了老師的鼓勵,漸漸對自己有了信心,膽子也變大了,接着把自己解題的過程完整地向同學們演示出來了。

童童講的過程中,吳老師發現站在走道里的小王一直貼着後面的窗户認真聽課,就在童童講完後讓他回到了教室。

問題:請使用經典條件反射、操作條件反射、社會學習等理論分析本案例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 案例8 小雨是個國小四年級學生,智力正常,二年時成績還可以,屬中等水平,但三年後成績開始下滑。四年級更明顯。他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是應付老師和父母。每次試卷和作業發下來,看都不看就塞進書包。老師批評他,他無所謂。小童愛看電視,愛玩電腦遊戲,每天匆匆忙忙做完作業就想看電視,愛玩遊戲。父母均為某企業職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對孩子讀書期望較高,一直對孩子的成績不滿意。

問題:請根據小雨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個具體的激發小雨學習動機的方案。 案例9 在某班的一次英語課上,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老師正在教“cock”(公雞)這個單詞,突然有個學生坐在位子上,用廣東土話怪強怪調的問:“英語裏有沒有雞姆(即母雞)?”頓時,班上鬨堂大笑,正常的課堂紀律給攪亂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動聲色,仍然用平靜的聲調説:“有,而且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着他把這兩個單詞寫在黑板上,帶領學生讀。於是,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被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那個發出怪聲的同學看到自己的行為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也開始感到不好意思起來,然後,這位老師又把話題一轉:“**同學不錯,不但想學“公雞”這個詞,還想知道“母雞”這個詞,現在全班同學都要多學兩個單詞,但是,你剛才提問的語調不好”。接着他又講了英語中的語調問題。

請問這位老師的課堂處理是否得當?為什麼?

聯繫教育教學實際,談談教師應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教育機智? 案例10 4歲神童看課外書遭老師批評後跳池塘自殺(圖) 點擊查看

2008-03-20 09:59:36 來源: 長江商報網友評論 3465 條的一名志願者。長江商報3月20日報道 她2歲上學,14歲上高二,因看課外書被老師批評,留下遺書校內池塘自殺;她14歲時就成為一名高二學生,並有望在15歲時成為一名大學生;她最大的夢想是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然而,就在距離北京奧運會召開還有短短的5 個月的時候,她的夢想在這個春天戛然而止。她死在校內一個約3 米深的池塘裏,留下一封遺書,留下她的老師、同學,留下以淚洗面的雙親。在枝江市,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神童。

事發

看雜誌被抓,老師要見家長

覃瑤,女,1994 年8 月28 日出生於枝江市百里洲鎮,畢業於劉巷中學。2006 年9 月,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被保送進入枝江一中,任數學科代表。

今年3月6日上午第二節課,約9時30分,覃瑤所在的高二(1)班班主任李開鬆隨機到教室外查看紀律,發現覃瑤在英語課堂閲讀課外書籍——《格言》雜誌。

“我清楚地記得,我就覃瑤的問題只講了三句話”,李開鬆回憶,英語課上完後,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李開鬆走上講台強調紀律。這是李開鬆第三次看到覃瑤在課堂上看課外書了,“覃瑤這個星期不能‘創星’(一種激勵措施,表現好的可以獲得一顆星)”;要“找覃瑤的家長交流交流。”

覃瑤的父親覃世雄是枝江五中的數學教師,與李開鬆彼此認識。覃世雄曾經叮囑李開鬆:覃瑤年紀小,愛玩,“對她要管得嚴一點兒”。

“花逝”

留遺書,校內池塘自殺

上午接下來是體育等課程,覃瑤與平時一樣上完了課,並無任何異樣。唯一的異常就是中午吃飯時,她沒有去食堂吃飯,而是叫一名要好的女同學幫她“帶一包方便麪上來”。

下午五六點時,李開鬆上完課後,發現覃瑤不在教室,從其座位上找到了寫在筆記本上的絕筆信,他立即將這一情況向年級組報告,同時通知家長

由於該校學生出校門必須由班主任老師開具假條,因此,保安非常肯定地説:“孩子肯定沒出校門!”當天,高二(1)班全體同學未上晚自習及第二天上午半天課,全力在校園內尋找。師生找遍了所有想得到的地方,但大家都一無所獲。把學校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唯獨學校的兩個池塘沒有找。3 月7 日,靠近校門的池塘安裝好抽水機開始抽水,抽水到半夜12 點左右,抽水機吃不到水了,大家決定次日再繼續抽水。

3月8日上午10時30分許,在靠近校門的池塘內發現了覃瑤的遺體。“孩子的屍體已經在池塘裏找到了,身體陷在淤泥裏,頭髮在水裏漂”。

成名

連跳數級,12歲保送重點高中

“覃瑤從小就十分聰明,稱神童並不為過”,説起覃瑤,母親謝鳳娥一臉的驕傲。

2006 年11 月8 日,宜昌三峽商報曾以《12 歲枝江女孩的高中生活》為題報道了覃瑤,文中稱覃瑤為“小神童”。該報道稱:在今年(2006 年)秋季枝江市一中(當地最好的中學,編者注)保送錄取的128 名學生中,有位名叫覃瑤的女孩年僅12 歲,身高1.45 米。初來乍到,一些師生和送飯菜的學生家長見到她後都以為她是一名國小生。

覃瑤出生後一直跟着當教師的媽媽謝鳳娥在當時的鳳良國小。覃瑤兩歲那年,謝鳳娥把她送進了本校的學前班。在兩年的學前班裏,覃瑤表現出了聰慧的天賦,她對拼音、識字、唱歌、數字等有着濃厚的興趣,特別是識別生字能過目不忘,對數學百位內的加減能輕而易舉地得出結果。於是,覃瑤的父母決定讓她提前入學讀書。“由於年齡偏小,當時她沒有學籍,直到國中才補辦學籍”。覃瑤上國小一年級時,年僅4歲。從上一年級開始,覃瑤一直保持超前的學習態勢,她在三年級下學期時,就預習了四年級的全部課程。參加四年級考試時,“考了個四年級第一名”,順理成章地跳入了五年級。在五年級上半學期時,她又預習完五年級全部課程,在五年級下學期時進入了六年級。國小階段的6 年學習時間,覃瑤只用了4 年。

2003 年,因媽媽工作調動,剛滿9 歲的覃瑤到百里洲劉巷中學讀書。劉巷中學校長吳朝元回憶:覃瑤是一名既注重發展、又極富個性的孩子,她除學習成績優異外,還能歌善舞、彈琴,愛好體育和電腦。因此,該校對她綜合素質評定為5A,完全符合保送重點高中的條件。時去北京當志願者。”,謝鳳娥不無惋惜地説,現在,覃瑤走了,還談什麼夢想?! “之所以連連跳級,是緣於覃瑤的一個夢想:2008年北京奧運會 班主任

“她是十分開朗的小孩”

“意外!”、“震驚!”、“真是沒想到!”覃瑤自殺後,認識覃瑤的老師、同學都覺得十分意外。“覃瑤是個性格外向,十分開朗的小孩!”李開鬆昨日説,覃瑤既是他的學生,同時又是他所任數學課的課代表,由此可見對這個孩子的偏愛程度。他聲音嘶啞地説:覃瑤平時十分活潑,蹦蹦跳跳十分討人喜歡! 坐在覃瑤後一排的劉雯和姚國勝説:覃瑤年紀雖小,但學習成績還可以,在班上有三四名很要好的同學。覃瑤所在的高二(1)班班長陶明軒也認為:以覃瑤的脾氣,竟然會自殺,非常讓人意外。

“我曾與覃瑤交流過三次,她很開朗活潑,但也許她的內心是孤獨的。教育孩子循序漸進,尊重教育規律很重要”,昨日,枝江一中的校長董雲意味深長地説。

父母

“我們沒有拔苗助長”

“我認為孩子願意跟我交流,主要是她覺得我懂她。我的女兒曾説:只要有媽在,天都不會塌!”昨日,覃世雄、謝鳳娥説:孩子出事後,他們面對了來自各界的太多指責,但這並不是事實。

覃瑤死後,社會上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有的人説:“這個神童是被逼出來的,學習成績下滑,她媽媽也打,而且比一般人打得兇”。

謝鳳娥昨日對這些説法十分憤怒和無奈。她説,自己作為老師,在教育孩子上,注重言傳身教,以及尊重孩子,他們很少打孩子。國中以前可能打過,但上高中之後就沒有打罵過孩子,這些説法純屬誤傳 “女兒都悄悄問我,將來她生小孩,希望是個男孩還是個女孩呢?”謝鳳娥昨日憤怒地説,覃瑤連這麼隱私的問題都和母親交流,難道還不足以説明母女感情之深嗎? 據謝鳳娥介紹,覃瑤也有好玩的天性,每年假期的作業,她都是先玩後做。覃瑤還有另一種“玩”法,就是堅持讀課外書籍,至今她除通讀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外,還閲讀了不少外國文學作品。

“在整個枝江畢竟12 歲能保送上一中的只有覃瑤一個!”昨日,謝鳳娥掩飾不住對女兒的思念。記者瞭解到,覃瑤的遺體於3月9 日上午7 點火化,隨後就運往百里洲下葬。

接下來,覃瑤家屬經過與校方的協商,達成了補償協議,目前,校方已先行支付了8 萬元補償金。枝江一中也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覃瑤的絕筆信 爸媽:

請原諒我做出這不孝的決定。

我知道你們會很傷心。但是,請不要為我而損害你們的健康。否則,我會心(此處有一個心形圖案)疼的。

我記得在高一上學期的時候,有一個跳樓自殺的(同學)。當時,您還問我會不會自殺,我還笑着説不會。但我現在真的覺得很累、很累,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了。

我知道,我一直是我們(筆誤,應為你們)這一輩子唯一的女孩子。哥哥(指覃瑤的姨爹黃小華的兒子),弟弟,這也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這麼叫點兒(覃瑤的舅舅的兒子唐點)了,還有王宜都是男孩子。你們對我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

我在學校裏其實一直受着巨大的壓力,老師特別是李開鬆一直都對我看得很緊。他説不能看課外書籍, uawen.c n 但你們都知道,我不看書是不可能的。於是,在第三次被他看到之後,我做出了這個決定。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面對你們。

爸、媽,我不知道我還能説什麼,但請暫時不要告訴唐點,好嗎? 女兒

2008.3.6絕筆

附:請代我把那本《歐也妮·葛朗台》》交給王念(覃瑤的好朋友),多謝了!作者:劉漸飛) (本文來源:長江商報

請分析此案例中的“神童”的特點以及她的壓力和苦惱? 家庭和學校應該如何對超常兒童進行教育? 過早開發對兒童發展有哪些消極影響? 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怎樣才能使兒童像兒童? 怎樣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

心理學案例分析 篇二

心理學

一、案例分析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張某工作很忙,特地給3歲兒子買了一件玩具讓他自己玩。張某忙完家務,給孩子準備洗澡水,叫兒子洗澡。連喊幾遍,孩子説: “爸爸,我不洗澡,我沒空。”爸爸給他講道理,他卻説: “不,我偏不。”張某生氣了,一把搶過玩具,強行把孩子按人浴池。可是,趁張某拿浴皂的時候,孩子跑走了。張某氣不過,抓住孩子狠揍了兩下屁股,接着強行給他洗澡。孩子大哭大鬧…… 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問題:

(1)這個案例説明了這個孩子什麼年齡特點? (2)這個階段的心理特徵是什麼? (3)這位“爸爸”的做法對嗎?這種做法對孩子心理髮展有何影響?

一、案例分析(答案)

分析這一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這個孩子正處於幼兒心理髮展的轉折期和危機期。

(2)①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表現;②出現對成人反抗的行為或各種不符合社會行為準則的表觀,獨立性和自我意識產生。

(3)不對,容易使孩子要麼養成執拗性格,要麼形成懶惰、依賴、無獨立願望的性格。

二、案例分析

1.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某教師給幼兒講“小貓釣魚”的故事。為了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教師利用活動玩具“貓”和“魚”作為教具。她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解故事的情節,一邊演示活動的教具,同時伴隨相關的輕音樂。

假如你旁聽了這節課,請用感知覺規律理論對這次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2.最近,空前的恐懼擊碎了小李夫婦倆對孩子的甜蜜夢幻。孩子已將近3歲了,自從5個月時左眼眶磕傷被包紮後,就發現孩子表現不正常,但並沒引起夫婦倆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為使他們一下子感到事態的嚴重:他的左眼視力非常差,總是把一個物體看成兩個物體,並在拿東西時,觸摸目標特別困難,甚至不能判斷自身位置……夫婦倆深感事態嚴重,詢問街坊鄰居,都説不出所以然,於是……

請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小孩可能患了什麼眼疾? (2)導致小孩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麼?一般來説,這種病產生還有哪些原因? (3)如何矯治,最佳年齡是什麼?

二、案例分析(答案)

案例1.幼兒期,兒童對世界的認識處於感性認識階段,幼兒是藉助於顏色、形狀、聲音和動作來認識世界的。利用感知覺規律組織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活動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兒知覺為對象。根據這個規律,教師應當儘量多地利用活動模仿、活動玩具(本例中教師利用了活動玩具“貓”和“魚”)、幻燈、錄像等,使幼兒獲得清晰的知覺。

另外,根據感知覺規律理論。刺激物本身的結構常常是分出對象的重要條件;在聽覺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時間上組合,即“時距”的接近也是我們分出知覺對象的重要條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師所做的那樣,教師講課的聲調抑揚頓挫、語言繪聲繪色。如果教師的講課平鋪直敍,很少變化,毫無停頓之處,幼兒聽起來就不容易抓住重點。

再者,根據感覺的對比規律,微弱的聲音可以提高視覺感受性,所以,這位教師在講課的同時,伴以相關輕音樂的做法是適當的,這可使幼兒看得更清楚。

最後,這位教師實際上做到了言語和直觀材料的結合。根據感知覺規律理論,詞的作用可以使幼兒視覺的效果大大提高,從而使幼兒更好地理解學習材料。 案例2.根據所給材料分析: (1)小孩可能患的眼疾是弱視。 (2)嬰幼兒期遮蓋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達眼內和大腦,導致視覺發育停頓而引起;先天遺傳,高度遠視、近視、散光或兩眼曲光度不等,斜視。

(3)最佳期在3~5歲。將健康的一隻眼遮蓋住,強迫弱視眼注視物體(除正常活動外,讓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繪圖案、剪紙等精巧細緻的活動,以促進弱視眼視力提高),如健康眼有下降情況,可將該眼的遮蓋物拿開24~48小時,即會恢復。

三、案例分析

某幼兒園大班在室內組織語言教育活動,正當大家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故事時,外面出來一羣別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鬧的聲音馬上把孩子們的注意吸引了過去,大家開始相互交談,老師大聲提醒保持安靜,也沒有吸引孩子們的注意,這時老師突然停了説話,孩子們安靜了下來,繼續聽老師講故事。試分析這次活動中幼兒教育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三、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從幼兒注意發展的規律來論述。3歲前兒童的注意基本上屬於無意注意。幼兒的注意主要還是無意注意,而且已經相當成熟,許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漸發展。成人對幼兒注意的組織常是通過言語指示來實現的,通過言語指示,可以提醒幼兒必須完成的動作、應注意的情況。老師突然停止説話,孩子們安靜下來,繼續聽老師講故事,這是老師通過言語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來控制幼兒的注意活動。

四、案例分析

幼兒在想像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種特徵或某一成分,例如,畫一個小孩放風箏,往往小孩的手給畫得很長,甚至超出身體的長度。幼兒説話也喜歡誇張,例如: “我家的花開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樣大。”結合以上現象,請你分析一下幼兒想像誇張的原因。

四、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幼兒想像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誇張。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認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兒在畫一個小孩放風箏時,由於記憶中的形象較貧乏,對事物的特徵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即用手放風箏,因此手就畫得很長。(2)情緒對想像的影響。自己喜歡的事物往往畫得很大。(3)想像表現能力的侷限。放風箏的小孩的手給畫得很長,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現力的侷限使畫面與事實不符。

五、案例分析

幼兒在想像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種特徵或某一成分,例如,畫一個小孩放風箏,往往小孩的手給畫得很長,甚至超出身體的長度。幼兒説話也喜歡誇張,例如: “我家的花開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樣大。”結合以上現象,請你分析一下幼兒想像誇張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幼兒想像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誇張。形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認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兒在畫一個小孩放風箏時,由於記憶中的形象較貧乏,對事物的特徵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即用手放風箏,因此手就畫得很長。(2)情緒對想像的影響。自己喜歡的事物往往畫得很大。(3)想像表現能力的侷限。放風箏的小孩的手給畫得很長,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現力的侷限使畫面與事實不符。

六、案例分析

有一名實習生在幼兒園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幼兒X X水平測驗”,他設計了兩個題目:I.設AB,BC,請小朋友説説A和C哪一個大?Ⅱ.小王同學比小李同學高,小李同學比小張同學高,請問小王和小張兩位同學誰高?他選用“隨機取樣”方式在大班選用了題目I,在中班使用了題目Ⅱ。可出乎意料,他發現中班幼兒的思維發展水平高於大班。他滿意地把這個新發現告訴老師,老師説他可能弄錯了。 根據以上案例,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習生測驗的是幼兒心理髮展的哪個方面? (2)老師為什麼説他可能弄錯了,請你給他指出來。

六、案例分析(答案要點) (1)該實習生測驗的是幼兒思維的發展水平(或思維水平的比較、判斷的發展水平)。

(2)實習生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具體特點,如兒童對概念的掌握、思維的直觀形象性、生活經驗等因素對測驗題目設置的影響。兒童對抽象的符號A、B、C較具體的人和事生疏,理解能力差,影響了比較、判斷、推理能力的發揮。

七、案例分析

1.最近,小華的母親非常着急,4歲的小華出現了口吃的現象,儘管母親多方矯正,甚至取笑打罵都無濟於事。請分析一下小華出現口吃的原因以及矯正兒童口吃應該遵循的主要原則。

2.一天,一位年輕的媽媽心急如焚地來找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招呼她坐下,她急不可待地對醫生説: “醫生,我的孩子4歲半了,近來表現一反常態。前幾天,有位同學來到我家,問他:“爸爸喜歡你還是媽媽喜歡你?”他説:“爸爸喜歡你”弄得這位尚未結婚的朋友(女)滿臉尷尬。”

“昨天在公園玩滑梯,我讓他回家,他卻説„讓我替小狗玩一次‟……唉!這孩子這麼小就……真急死人啦!”

心理醫生説: “不用急,不是小孩有問題,而是大人有問題,這是正常現象……” 這位年輕媽媽聽後,頓時開朗了許多。 根據上面的案例,回答下面問題: (1)年輕媽媽從緊張到開朗説明了什麼? (2)材料中反映的情況説明了孩子的什麼? (3)你認為醫生應對這位媽媽説些什麼?

七、案例分析

案例1.(答案要點) 3~4歲是兒童口吃的常見階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説話時過於急躁、激動和緊張。3~4歲的兒童急於想表達自己的思想時,容易出現言語流節奏的障礙;原因之二是出於模仿。兒童期是好模仿期,對他人口吃出於好奇,就模仿口吃。矯正口吃的重要原則是解除緊張。小華母親採取取笑甚至打罵的方法是錯誤的。這不僅不能矯正口吃,反而會加劇兒童緊張心理,導致兒童不願説話甚至形成孤僻等不良個性。 案例2.對案例的分析如下: (答案要點) (1)聽了生理醫生的話, “年輕媽媽”從緊張到開朗説明:①幼兒期心理變化迅速;②心理學常識急需普及。

(2)讓女士尷尬説明:孩子在言語發展過程中尚不能把人稱代詞區分開; “替小狗玩一次”説明孩子在模仿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具有創造性。

心理學案例分析整理 篇三

一、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佈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台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二、通過平時的課堂活動和作業反饋,老教師王老師發現,甲同學表現為興奮,易激動,以奔放不羈為特徵的品質特點;乙同學表現為抑制,膽小、脆弱、消極、防禦等品質,試用心理學原理分析甲乙兩位同學各屬什麼氣質類型,應該怎樣對其教育?

三、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擁有着七種基本智力,只不過,不同個體的優勢智力是存在差別的。 趙元任是新中國成立前清華大學的國學大師之一,他精通多種國內方言和八九種外語。在巴黎和柏林的街頭,他能夠分別用地道的法語和德語與當地老百姓拉家常,使別人誤以為他是本地的常住居民。在國內,每到一個地方,趙元任甚至可以用當地方言與人們隨意交談。周舟是湖北武漢的一個弱智少年,在大多數人面前,他都顯得説話木訥、反應遲鈍、表情呆滯。在父母老師的傾心教育、培養和影響下,周舟在樂團指揮方面顯示出了自己的才能,多次在盛大的場合指揮交響樂團完成表演,其指揮才能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科技大學就在全國招收少年大學生,這些少年大學生都是數理化等理科學生,大多獲得過全國奧賽的最高獎勵,或者在理科的學習中擁有着他人難以企及的天賦。湖南省的謝彥波同學,在80年代就以優異成績考入了中國科大的少年班。

魯冠(化名)目前已經成為擁有數億資產的著名商人。小時候的他並不聰明,學習成績較差,國小畢業後就走入了社會。除了勤勞和精明之外,魯冠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善於組織和管理,善於觀察和了解周圍人的性格、愛好、行為方式等,善於調動企業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他的團隊發揮出最大的力量。他所管理的企業和公司很快取得了成功,他本人也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浙商。 1.填空

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來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國學大師趙元任的優勢智力是__________;周舟的優勢智力是__________;謝彥波之所以能夠考上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主要取決於他的優勢智力,即_____;魯冠的成功主要源於他的優勢智力,即__________。此外,姚明、劉翔等體育明星的優勢智力多表現為__________。

2、結合教師的實際工作,談談多元智力理論對教育教學工作的借鑑作用。

四、在語文課堂上,老教師王老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而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麼?請根據心理學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五、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實驗。他從國小每個年級中抽出部分學生,進行所謂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試,學生名單交給任課教師。實際上,羅森塔爾並末做任何真正實際的測驗,只是隨意抽取部分學生的名字,在這些學生中,有的是教師意料到的,有的卻不然。過了一學期後重測,發現那些隨意抽出的學生各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進步,成績明顯提高。上面這一事例,説明了什麼問題?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受到哪些啟發?

答案

一、[答案要點] 這位熱情的教師出發點雖然很好,但事與願違,反而產生分散學生注意,影響學生集中學習的效果。根據無意注意的規律,有趣的圖畫,室內的花草、植物這些新異的刺激物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他們容易把注意轉移到欣賞圖畫、花草植物上,而影響了專心聽課。

二、[答案要點] ①甲屬膽汁質,乙屬抑鬱質。②對甲在方法上,嚴厲批評,觸動其思想,又不激怒他們,以防驕傲反應。表揚時應恰如其分,不可誇張,以防驕傲。教師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學生控制自己的任性。③對乙方法上要突出關懷體貼,柔和細緻,具體幫助。多表揚鼓勵,及時肯定其點滴成績和進步。不要公開批評、指責,以增強其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引導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消除疑慮,鼓舞勇氣。

三、1.【答案】言語智力 音樂智力 數理邏輯智力 人際智力 身體—運動智力 2.【答案要點】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對傳統的智力觀念提出了新的詮釋,也為我國新課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與支持,對當前教學改革產生了重大影響。

①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多元智力理論表明:每個學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學習風格。因此,教師應對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而不是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

②科學的智力觀。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生智力的多樣性、廣泛性和差異性,把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③因材施教的教學觀。由於每個學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進行教學,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④多樣化人才觀和成才觀。根據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只要這一優勢智力得到了合理的發展,就有可能成為優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應該是多樣化的。

四、【答案要點】 小方回答磚頭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築材料”這一方向發散出來的,幾乎沒有變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僅想到了磚頭可作建築材料,還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這樣的發散思維變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應該:1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改革考試製度與考試內容。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保護好奇心、解除個體對回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發散思維訓練、推測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頭腦風暴訓練。

五、【答案要點】“羅森塔爾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教師只要對學生充滿信心與深情。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抱有極大的期望去教育學生,學生感受到這種期望,並轉化成一定動力,那麼學生在智力、情感、個性等方面一定會取得迅速發展。

心理學案例分析 篇四

案例

趙老師是某中學的一位生物老師。和往常一樣,她穿着漂亮豔麗的衣服,顯得格外精神,自信。她帶來了教學儀器,小心地端放在講台上。一切準備就緒,開始上課了。她先宣佈了上次考試的成績,勉勵大家繼續努力,爭取期末取得好成績。她講課鎮定,自若,言語平靜流暢,講到重點地方,她會提醒學生注意,因而不再重複,以提高授課效率。突然發現有個學生開小差,便立即點名批評,制止了這種不良行為。下課鈴響了,趙老師立即下課,她的風格是講到那裏就那,從不喜歡拖堂影響學生的休息。請你評判一下趙老師的課是否符合注意規律?並説明理由。

答:趙老師這個案例中有值得學習的部分,同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以下是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1、“和往常一樣,她穿着漂亮豔麗的衣服”這個不符合注意功能中的選擇功能。還不符合注意發生的心理機制中的容量分配模型。因為同學們聽課時需要避開或抑制無關刺激,而老師的豔麗衣服會引起同學們的無意注意。

2、趙老師課前準備的儀器放在講台上是不對的。新異的教具便會成為干擾刺激,應設法做必要的掩飾,待講拿出來,

3、我以為老師一開始就宣佈上次考試成績是不妥當的。因為一開始宣佈成績會影響

同學心情,成績有良有差,一開始宣佈成績同學們會沉浸在成績的喜怒哀樂之中,不容易疤痕足以立轉移到講課內容裏去。

4、趙老師突出重點方面我覺得有些不足。對重點內容要在音量,與點上予以突出,並且給予必要的重複。對於重點內容的重複不是簡單地再講一遍,而是最好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同一內容,而且講課時應伴以適當的手勢,表情,避免單調枯燥的講述。

5、對開小差生立即點名批評是不對的。作為老師要關注學生注意集中狀況,一旦發現精神走神,應及時給予信號制止:目光凝視,搖頭示意,提問或乾脆突然停止講課等,以變化的刺激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切不可當場訓斥,以免干擾集體的注意力。

6、趙老師不影響學生的休息是很好的,但是講到哪裏就聽到那裏我覺得應該加以修正。因為知識講到一半中斷下次講課之前學生會忘得比較多。一個完整的新內容可能會更容易記住掌握。所以老師應該講課之前做好課前準備,計算好時間,爭取一節課講好一個完整關聯的內容。

心理學案例分析 篇五

1、做一個小實驗:舉起你的雙手,手指伸直,讓十指交叉。請注意看,是你的左拇指在上呢,還是右拇指在上?如果左拇指在上,那你就屬於“藝術型”的人;如果右拇指在上,那你就屬於“思想型”的人。請分析説明這個小實驗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答:這個小實驗的理論依據是:大腦左右兩半球的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機能是抽象邏輯思維,右半球主要機能是具體形象思維;又由於大腦兩半球對肢體的支配是左右交叉的,左手屬右半球支配,右手屬左半球支配。所以,右拇指在上就可能是“思想型”的人,左拇指在上就可能是“藝術型”的人。

2、有一位學生在田間小路上行走,突然看見一條蛇,這是什麼心理過程?看到蛇後感到恐懼害怕,這又是什麼心理過程?這兩種心理過程有什麼關係?

答:這位學生在行走中看見蛇,這是認識過程。看見蛇後感到恐懼害怕,這是情感過程。這兩種心理過程密切聯繫着,認識過程是情感產生的基礎,情感產生於認識,反過來又影響認識,積極的情感推動認識,消極的情感阻礙認識。

3、為了把課上得生動形象一些,胡老師今天帶來了不少直觀教具,有標本、圖片、實物等。進教室後他把這些教具放在了桌上,有的掛在黑板上。他想,今天的教學效果一定很好。可是,結果並非如此。請運用注意規律的有關知識分析一下原因。

答:利用直觀教具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這是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相互轉換的規律來提高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但教具過多,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特別是老師進教室後把教具放在講桌上或掛在黑板上,學生的注意會被這些教具所吸引而不注意聽講。等到使用教具時,這些教具已經失去了刺激的新異性,已缺乏應有的吸引力,因而教學效果不理想。

4、教師講課,聲音要有抑揚頓挫;板書時要用彩色粉筆標示重點;教科書的某些地方用黑體字排印或加重點號。請説明為什麼要這樣做。

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對象與背景的對比程度,突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之處,引起學生的注意,以便更準確、更清晰地選擇知覺對象。這是知覺的選擇性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5、在一次識記效果的考查試驗中,對甲、乙兩組被試分別呈現下列兩行數字,然後讓他們進行書面再現。甲組:7142856112224;乙組:7,14,28,56,112,224。試驗結果表明乙組被試對材料記得又快又準。請用識記原理分析其原因。

答:因為甲組呈現的一組數字沒有明顯的內在聯繫,被試只好採用機械識記;乙組呈現的一組數字中包含着明顯的倍數關係,容易為被試所理解而進行意義識記。識記原理表明,意義識記的效果優於機械識記。因而,乙組對材料記得又快又準。 6、1922年黨派蕭楚女同志去四川開展工作,他應邀擔任了《新蜀報》主筆,幾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發表文章。由於他文筆瀟灑,很快名聲大振,後來竟有不少男青年寫來求愛信寄至編輯部。請你試分析造成這種誤會的原因。

答:這是由再造想象所引起的錯覺造成的誤會。蕭楚女同志以“楚女”之名發表文章,由於語言的描述,“楚女”人們很可能理解為“楚楚動人之女子”,在頭腦中產生“楚女”的再造想象。所以,有些男青年就寫來求愛信。

7、教師在課堂上提問,一般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先點名,後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另一種是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點名回答。你認為哪一種做法比較好?為什麼?

答:第二種做法比較好。這是因為:(1)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面向全班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點名回答,能使學生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被提問的可能,從而能使每個學生都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2)面向全班先提問後點名,有利於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對思維活動的干擾,有利於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性。

8、心理學家得出這樣一個公式:感情表達 = 7 % 的言詞 + 38 % 的聲音 + 55 % 的面部表情。你認為這個公式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這個公式説明了人的情感具有信號交際功能,信號交際功能主要是通過人的表情實現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言語表情和肢體表情,其中面部表情佔的比例最大。

9、革命烈士江姐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地説:“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請通過這一實例説明什麼是意志,並分析説明江姐的意志品質。 答:江姐為了革命的利益,面對敵人的嚴刑折磨,堅貞不屈,自覺地忍耐着嚴刑拷打的痛苦,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堅強意志。這個事例説明,意志是在行動中自覺地克服困難,以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江姐在獄中同敵人鬥爭的事例,表現出江姐的意志品質有:(1)自覺性;(2)果斷性;(3)自制性;(4)堅持性。

10、王勝川老師被譽為工讀教育專家。有一次,兩個學生打架,大的一下把小的推倒在地,兩個扭結着來見王老師評理。王老師非但沒有批評,反而表揚起來了:“看到你們的進步,我真高興。打架是你們多年的惡習,可你只推了他再沒有打下去;而你呢,也沒有還手。要是過去,非打個你死我活不成。是不是?”一席話,像春風化雨,説得兩個學生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原來他們都進步了,老師不説自己還真不知道呢!請分析説明王勝川老師採用的這種方法運用的是什麼心理學原理。

答:運用的是保護自尊心,激發上進心的原理。王老師善於在學生身上發現被淹沒在錯誤、缺點中的“閃光點”和細微的進步,並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學生重新點燃自尊心的火種,激發起上進的信心和勇氣。

11、在國小低年級兒童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同學之間因小事爭吵不休,互不謙讓,然後到老師那裏去“告狀”。請分析説明低年級兒童為什麼喜歡“告狀”?

答:低年級兒童喜歡告狀,是因為他們正處在道德評價能力的啟蒙期,對於是非好壞的理解,帶有明顯的直觀、具體、膚淺的特點,加之兒童年齡小,情感易外露,所以往往因一點小事就引起矛盾,而解決矛盾只好找自己最信任的老師。這是兒童喜歡“告狀”的主要原因。其次,低年級兒童對自己的評價往往落後於對別人的評價,他們常常看到別人的缺點,卻不善於分析自己的行為。所以爭吵時都以為自己有理,誰也不認輸,那就只好找老師評判。再次,兒童找老師“告狀”,也説明他們缺乏獨立的道德評價能力,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在兒童的心目中,老師最公正,所以找老師“告狀”。而老師處理“告狀”的過程,就成了兒童自我評價能力發展的過程。

12、有這樣一個實驗:把同一個人的照片分別呈示給兩組學生(被試)看,在看之先,主試告訴甲組説:“這是一名罪犯的照片”;而告訴乙組説:“這是一名科學家的照片”。看過之後,兩組學生分別描述照片上的這個人的形象如下: 甲組:(罪犯的形象)深陷的雙眼隱藏着兇光,一副外翹的下巴顯示着他幹罪惡勾當時的“死不回頭”。

乙組:(科學家的形象)深陷的雙眼藴含着深邃的思想,流露出睿智的目光;一副外翹的下巴顯示着他克服困難的毅力。

請分析説明這個實驗給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啟示是什麼。

答:這個實驗説明了“先入為主”的成見效應的作用。認知者對被認知者事先有一種“成見”,會妨礙認知者看到被認知者的真正特點。這種“成見效應”對形成一個人的初步印象會產生一定的認知傾向,形成“先入為主”的成見心理。教育過程中師生的人際交往也會產生這樣的“成見效應”。教育工作者應當注意預防和糾正這種“成見效應”。

13、東漢名將馬援,小時候並不怎麼樣聰明。有一次,他見到同學朱勃,朱勃年方十二,能口誦《詩》、《書》,舉止嫻雅,學識淵博。馬援見了又羨慕又慚愧。他哥哥安慰説:“朱勃是小器,早成;你是大器,晚成。”馬援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奮發努力,更加刻苦,後來很有作為,成為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牛頓出生的時候是個奄奄一息的病嬰,體重只有三磅,素質很差。稍大一些也看不出有什麼驚人的智慧。可後來發現了牛頓三大定律,成了偉大的物理學家。試從這兩例來説明人的智慧才能存在着什麼差異,教師在培養人才時應當注意些什麼?

答:人的智慧才能存在着不同的類型差異、發展水平的差異和表現早晚的差異。這兩例都是非早慧者“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的資質才能確實存在着高低不同和表現早晚的差異,既有“早慧”,也有“大器晚成”。馬援和牛頓都屬於“大器晚成”。教師的職責是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我們一方面應該及早地發現超常兒童,對他們加以精心培養;另一方面也要用適當的方法去啟發教育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特別是後進生都能得到發展,不能只抓“尖子”而忽視了那些學習成績平平、能力表現一般的學生。

14、儒林國小六年級有這樣幾名學生:

張勇強,男,熱情,直率,做事果敢但有點急躁,容易發怒,常與同學吵嘴打架。

楊敏麗,女,活潑愛笑,情緒多變,動作敏捷,説話快,寫字慌,上課不專心。 王拴成,男,沉着耐心,説話遲緩,對人冷漠,不好交往,學習特別認真踏實,但脾氣有點執拗。

劉玉蘭,女,柔弱易倦,富於自我體驗,愛寫日記,膽子小,做事格外細心。 請分析説明這四名學生各屬於什麼氣質類型,如何針對他們的特點進行教育? 答:張勇強,屬膽汁質;楊敏麗,屬多血質;王拴成,屬粘液質;劉玉蘭,屬抑鬱質。張勇強一類膽汁質的學生,對其教育時,要儘量避免心理衝突,千萬不要激怒他們,要耐心啟發和協助其養成自制的好品質。李敏麗一類多血質的學生,對其教育時,應嚴格要求,絲毫不能放鬆,使其不感到無事可做,讓其在有意義的活動中養成紮實、專一和克服困難的精神。王拴成一類粘液質的學生,對其教育時,要注意以情動情,不能以冷對冷,也不能求之過急,要允許其有考慮問題和作出反應的足夠時間。劉玉蘭一類抑鬱質的學生,對其教育時,切忌公開批評指責,要加倍關懷體貼她們,可根據這些學生的能力、體力狀況適當降低或調整要求,鼓勵她們積極進取,勇敢前進。

15、做一個小實驗:把國小五年級學生分為甲、乙兩組做數學練習,這兩組學生的演算能力基本相同,練習內容也相同,不同的是練習方法。甲組由老師改正練習作業,乙組在老師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改正,並將每天練習的正確與錯誤答案列成表,使學生了解自己進步的情況。一學期後,乙組學生成績提高比較快。請分析説明乙組學生進步比較快的原因。

答:這是乙組學生做練習時,在老師指導下自己檢查練習結果,發現自己的錯誤後及時加以改正,這樣做比起甲組來,乙組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練習成績,知道自己的演算錯在哪裏,應該怎樣改正;同時,由於乙組學生了解自己每天進步的情況,增強了自信心和進取心,因而,乙組學生的練習成績進步比較快。

16、我國許多優秀教師在面臨學習、紀律都差但愛好體育活動的班級時,常常先組織體育競賽活動或提出在運動會上爭優勝的目標,待經過全體努力取得成績和名次後再讓大家談感受,總結經驗,引導班集體向“四好”奮進。結果全班學習進步很快。請分析説明這種教育方法利用的是什麼心理學原理。

答:利用的是動機遷移的心理學原理。由於學生在參加體育競賽的強烈動機的支配下,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有條件發揮自己的長處,並取得了只要下決心齊心奮鬥就能為集體爭得榮譽的經驗,他們就有可能把這種勁頭與經驗遷移到學習、紀律上來,成為推動學習的力量,使班級面貌大為改觀。

17、據歷史文獻記載,我國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奪取了建文帝的皇位後,把建文帝2歲多的小兒子朱文圭監禁起來,下令禁護人員除按時給他吃飯、按季給他穿衣之外,不許任何人與他講話,就這樣把朱文圭從2 歲一直關到 55 歲。朱文圭雖然血統很“高貴”,曾經是“皇太子”,但等到他被放出來時,卻成了一個“初見牛馬,亦不能識”的大白痴。請分析這一實例説明了什麼道理。

答:此例説明了人的心理的正常發展,離不開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如果離開了人類社會的現實生活,縱然有良好的遺傳素質,心理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發展。這一實例也説明了人的心理是在人的社會實踐中發生發展的。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心理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必須積極參加實踐活動。

18、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一般只能記住 25%左右,而通過聽覺獲得的知識一般只能記住 15 %左右;若把視聽結合起來獲得的知識就能記住 65%左右。這個實驗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有何啟示?

答:這一實驗對我們的啟示是:在課堂學習中要想使學生記住學習的材料,(1)應該採用多媒體教學,多種形式地呈示學習的材料;(2)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去,眼看、耳聽、口唸、心想、手做,多渠道地感知和處理信息,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果。

19、在國小六年級的語文課上,老師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有一個學生朗讀得結結巴巴,很不流利,自己也感到在全班同學面前丟了臉。此時,老師的做法有三種:其一是對學生説:“你讀得不好,回去先坐下,好好聽別人讀!”其二是隻説“回到自己座位上去吧!”其三是用鼓勵的目光望着學生説:“你能認真地讀,比上次有進步,這很好!但有些地方讀得還是不理想,注意聽老師是怎樣讀的,好嗎?”以上三種做法,你認為哪種比較好一些?為什麼?

答:第三種做法比較好一些。因為這樣做能給學生一個情感迴旋的餘地,不致於在同學面前出醜。國小六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有一定的發展,自尊心很強,如果老師當眾批評或譏諷,可能會傷了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產生情感障礙,引起逆反心理。第三種做法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所以比較好。 20、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師為了讓班上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長處,在班上組織開展了評選“全班之最”活動。這一評,什麼樣的“最”都有了,有人字寫得最好,有人歌唱得最好,有人學習最勤奮努力,有人最關心集體┈ 當評判一個名叫方強的小男孩時,誰也想不出他有什麼最好。但任小艾老師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就鼓勵小方強自薦優點。在老師的鼓勵下,小方強説:“我養鸚鵡最好!”有人不服,第二天他帶來了一對鸚鵡,漂亮極了,大家刮目相看,就評他“養鸚鵡最好”。請分析説明任小艾老師是根據什麼心理學原理開展教育工作的?

答:任小艾老師用辨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和培養學生的才能特長,採取靈活而有原則的方法,對有自卑感的學生,通過啟發、暗示、表揚鼓勵等方式,使其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揚起前進的風帆。任小艾老師的班級工作很出色,依靠的就是心理學這把金鑰匙。

21、國小低年級學生經常把相似的數字和相似的文字相混淆,如把 6 看成 9 ,把“折”寫成“析”,出現“b”和“d”不分,“己”和“已”不分等等。請解釋這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的,並提出避免這種現象的方法。

答:這主要是由於國小低年級學生知覺事物不精確所致。根據國小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較籠統,不精確,分析和綜合能力水平低的特點,在教學相似的數字與文字時,應該間隔一段時間,以避免彼此相互干擾。要特別注意在教學中運用比較,辨別出相似的數字與文字的異同,引起學生的充分注意,提高感知的效果。

22、一位年輕教師喜歡穿款式新穎、顏色鮮豔的服裝,而且變換得很頻繁。請分析説明這樣的服裝對課堂教學有什麼消極影響。

答:根據新異刺激容易引起人的無意注意的規律,上面這位教師的服裝在課堂教學中會引起學生的分心,成為教學活動的干擾因素。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老師的服裝上,而沒有在教學內容上。這樣教學的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

23、郝老師上課時,對於遲到的學生總是邊講課邊招手讓學生進來,而馬老師上課時則要盤問學生為什麼遲到後再日昂學生進教室。兩位老師的做法,你認為哪一種比較好?為什麼?

答:郝老師的做法比較好。因為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地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遲到的學生會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老師用招手示意讓其進教室,不中斷講課,可以保持聽課學生的有意注意。

24、音樂教師王愛琴發現上國小的兒子王樂羣一邊聽音樂,一邊看書。當即批評兒子説:“一心不能二用,你這樣做,啥事都幹不好!”王樂羣不服氣地説:“你也不是一邊彈琴,一邊唱歌嗎,怎麼就不能一心二用呢?”究竟能不能一心二用,請結合此例談談你的看法。

答:“一心二用”是指注意分配的情況。國小生注意分配的能力還比較差,常常顧此失彼,所以王樂羣還不能做到一心二用。注意分配的條件是所從事的幾種活動中只有一種活動是生疏的,其餘都是熟練的達到自動化的程度。王樂羣看書和聽音樂都是生疏的,很難實現注意的分配。而王愛琴是音樂老師,一邊彈琴一邊唱歌,符合注意分配的條件,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25、國小低年級學生看一部電影,聽一個故事,往往表現聚精會神,對其內容也容易記住。但是對於書本上的概念、法則、公式、道理等在學習時常常精神不集中,即使老師再三強調,反覆講解,也不容易記住。請分析説明這是什麼原因。

答:這是由於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形象記憶佔優勢,語詞概念記憶能力還比較差的緣故。電影、故事中的內容情節一般比較形象生動,學生容易記住;書本上的概念、公式則比較抽象,學生難於記住。教師在教學中應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形象,利用兒童的記憶特點來提高教學效果。

26、華明在會考前把功課複習得透熟,可是一進考場,就把原來記的東西忘了,出了考場以後卻又想起來了。請分析説明這是為什麼,怎樣才能防止和克服這種現象?

答:華明進考場,由於情緒過分緊張,對原來熟記的知識起了抑制和干擾作用,發生了暫時性的遺忘。出了考場,華明的緊張情緒消失了,就對考試內容又回想起來了。要防止這種暫時性的遺忘,一是放鬆情緒,排除緊張情緒的干擾;二是使注意轉移一下,先選容易的會做的題答,等情緒慢慢穩定下來,被暫時遺忘的知識也就能夠回憶起來了。

27、考生們都有這樣的感受:做選擇題比做填空題較容易一些。請分析説明其中的心理學道理。

答:考試答題需要回想所學過的知識,這個心理活動過程包括再認和回憶兩種方式,再認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重新接觸時能識別出它,回憶是過去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當前而能在頭腦中呈現出它的映象。選擇題屬於再認性的,填空題屬於回憶性的,由於再認較回憶容易些,所以,做選擇題較填空題容易些。

28、熟記一篇文章,往往是開頭部分和結尾部分容易記住,而中間部分難於記住。請分析説明這是什麼原因。

答:(1)材料的性質和數量是影響記憶效果的客觀因素之一。一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的材料數量少於中間部分,數量少,記憶就容易些,中間部分材料數量多,記憶就較難些。(2)由信息干擾產生的抑制現象是影響記憶效果的主觀原因之一。記憶一篇文章時,先學習的開頭部分的材料信息會干擾後學習的中間部分而產生前攝抑制,而後學習的結尾部分的材料信息也會干擾先學習的中間部分而產生倒攝抑制。由於記憶中間材料受到來自開頭和結尾兩方面的信息干擾,既產生前攝抑制,又產生倒攝抑制,所以中間部分較難記住。

29、一位教師給學生教了“果實”這個概念之後,學生只知道果實是樹上結出來的,並認為果實都是可以吃的。請用學生掌握概念的心理學原理來分析説明這位教師教學的缺陷。

答:這位教師在教學中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沒有充分運用“變式”,致使學生誤認為只有樹上結果實,縮小了“果實”這一概念的外延;二是對“果實”這一概念沒有下準確的定義,使學生誤認為果實都是能吃的,把非本質屬性當成了本質屬性。

30、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總是習慣於把底邊畫在下部的水平方向上。請分析説明這樣做對學生思維的發展有什麼不良影響。

答:這位教師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沒有充分利用變式進行教學,以突出等腰三角形的本質特徵。這樣做會造成學生對底邊不在下部水平方向的等腰三角形的誤解,認為不是等腰三角形,這樣就影響了學生對等腰三角形概念的正確理解。

31、白雲國小的五年級學生林雲在參加郊遊時,想象到將來能在天上去旅遊,自己就像一隻快樂的小鳥自由地在空中飛來飛去。於是,他把這個想法寫進了自己的作文裏面。老師看了以後在旁邊批道:“這真是異想天開,太天真了!”請分析説明老師這樣的批語合適嗎?為什麼? 答:老師這樣的批語不合適。學生幻想將來能遨遊天空,雖然脱離現實有些天真,但這是學生可貴的品質,應該加以保護和支持。國小生富於幻想,什麼鳥獸蟲魚、山川河流,都可能是他們幻想的對象。教師對學生的幻想應該給予熱情的支持和引導,不能指責、諷刺。

32、當你讓某個學生去倒

垃圾時,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樂意參加義務勞動?

答:主要依據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回答時的聲調錶情來判斷。因為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內心體驗,情感是通過表情動作表現出來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言語表情、肢體表情等。

33、國小生在學習上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的表揚、獎勵,往往會使他們學習、工作的勁頭更足,這如何解釋?

答:這是由於積極的情感對人的行動具有強化和巨大的推動作用。取得優異成績,受到表揚、獎勵,這本身是一種積極的情感反映,而且是理智感的表現,理智感能夠強化人的學習、工作行為,並起着很大的推動作用。

34、生物課上,老師正準備做解剖青蛙的實驗時,卻發現解剖用的小刀不翼而飛了。原來有個調皮的學生悄悄把小刀藏了起來,結果實驗無法進行。老師大發脾氣,責令誰拿了小刀立即交出來。結果無一人回答,老師很尷尬。請分析説明為什麼無一人回答,教師應該如何處理這一偶發事件?

答:“無一人回答”的原因是教師產生了消極的激情,大發脾氣,在老師盛怒之下,學生怕碰釘子挨訓,所以不敢交出小刀。處理這一偶發事件,老師應心平氣和,問問有哪位同學剛才拾到了一把小刀,交上來先讓做解剖青蛙實驗。此法若行不通,可暫時放棄解剖實驗,堅持把課上下去,課後再設法把藏小刀的學生查出,幫助其認識錯誤,檢討錯誤,以達到教育本人、警示眾生之目的。

35、愛“意氣用事”,遇事不能“三思而後行”的人,往往比較莽撞,常常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後悔事”來。請分析説明這是什麼緣故。

答:這是缺乏自制性的意志品質所造成的。自制性是一種很重要的意志品質,心理學家曾比喻説:“一個人缺乏自制力,猶如一台剎車壞了的機器。”缺乏自制力品質的人,往往會表現出任性或怯懦的弱點,正因為是其任性,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意氣用事”,結果必然導致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後悔事”來。

36、淑玲和淑娟是一對孿生姐妹,一週歲後,姐姐淑玲隨奶奶到鄉下住,妹妹淑娟隨爸爸、媽媽留城生活。六歲時,姐妹二人同在城裏一所國小上學。姐姐學習踏實,愛幫爸媽幹活,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都攢了起來。妹妹學習浮飄、貪玩,放學回家後有事無事總要圍着媽媽鬧一陣,要這要那。爸爸、媽媽批評妹妹,要妹妹向姐姐學習,可她總不聽。請分析説明兩個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

答:此例中淑玲和淑娟是孿生姐妹,先天條件基本相同,而兩人的性格存在着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是由於後天生活條件與實踐活動對性格的影響的結果。例中的姐妹倆自幼生活條件不同,姐姐在鄉下生活,其生活條件比城裏艱苦,且爸爸媽媽不在身邊,這使姐姐養成了勤勞、踏實、節儉、吃苦耐勞等良好的性格特徵;而妹妹一直生活在城裏爸爸媽媽身邊,若家庭教育跟不上,過分寵愛,就會使孩子養成浮飄、貪玩、任性、嬌氣等不良的性格特徵。由此可見,生活環境、實踐活動、家庭教育等因素在人的性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影響作用。

37、不少獨生子女總顯出驕橫無禮、任性、自私等性格特徵,人稱這為“四二一綜合症”。請以性格形成的理論為依據。分析説明“四二一綜合症”產生的原因。

答:人的性格的形成受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客觀外界環境是影響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兒童的生活條件和實踐活動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對其性格形成具有更深刻的影響。獨生子女養成不良的性格特徵,人稱“四二一綜合症”,其原因主要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祖輩“四”、父輩“二”和獨生子女輩“一”的家庭結構,獨生子女“一”被視為家庭中心,“四”和“二”都圍繞着獨生子女“一”轉,孩子的要求無論正確與否一律予以滿足,形成眾星捧月之勢,這是獨生子女形成不良性格的主要原因。正因為如此,獨生子女認為自己是家庭的“小皇帝”,大人們都得聽他的吩咐,從而不斷提出過分要求,又不斷得到滿足,這樣,使不良行為不斷得到強化,從而逐步養成了不良的性格特徵。

38、你在學習中是怎樣記憶的?請至少列舉5種常用記憶方法。

答:(1)我在學習中是這樣記憶的:目標明確地記、注意集中地記、情緒愉快地記、在理解的基礎上記、多種感官都用上記、利用最佳時間記; (2)常用記憶方法有:反覆誦讀記憶法、直觀形象記憶法、藉助特徵記憶法、歸類比較記憶法、諧音趣味記憶法、韻語歌訣記憶法、自編提綱記憶法、

抓住重點記憶法、筆記卡片記憶法、利用圖表記憶法等。

39、某校三位青年教師同時進校任教,同住在一間集體宿舍,業餘時間關係密切,引起學校一些人的議論。一次,學校定於晚上召開全校職工大會,三位青年教師為看一場難得的音樂會,分別請假。這件事使學校領導產生了不同意見。一種認為:學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師集體,就要制止這種小團伙的發展,嚴肅處理這次音樂會事件,另一種認為:他們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團伙”的帽子。支部應通過適當方式對他們進行幫助教育。你認為哪種觀點是正確的?請分析原因? 參考答案:

該校三位青年教師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簡單扣上“小團伙”的帽子。他們藉故不參加全校教職工大會,而去聽音樂會的行動是不正確的,應予以幫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羣體之中應該允許非正式羣體的存在,其對協調人機關係、滿足成員需要有積極作用:非正式羣體有積極型、消極型等不同類型,本案例不能簡單扣“小團體”或“小集體”帽子;對不同非正式羣體應採取不同的指導方式,對積極型應支持鼓勵,對消極型應引導轉化。

40、以企業有兩個生產同類產品的車間,A車間的凝聚力明顯弱於B車間,但A車間的生產效率又明顯高於B車間。

請分析以上現象的成因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提高B車間生產效率的對策。 答(1)對羣體凝聚力與羣體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狀況對生產效率有着重大的影響,誘導是除凝聚力之外的另一重要變量,兩者共同影響生產效率。無論凝聚力強弱如何,積極誘導都能提高生產效率,並且在凝聚力強的組產生效率更高;而消極誘導則明顯降低了生產效率,並且在凝聚力強的組產生效率更低。在本案例中,A車間雖然凝聚力弱於B車間,但A車間主管採取的是積極的誘導方式;而B車間雖然凝聚力強於A車間,但車間主管採取的是消極的誘導方式,而且正因為其凝聚力強,所以在消極誘導下,其產生了更低的的生產效率。 (2)從管理角度講,上級主管部門應對B車間主管的思想狀況、態度、動機等方面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教育,勸其糾正自己對車間羣體的誘導方式;如拒不糾正,可考慮撤換其職務。

41、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做了一個實驗。他給被測試者看了一張列有聰明、靈巧、堅定、熱情、勤奮等五種品質的表格,要求被測試者想象一個具有這五種品質的人。被測試者普遍把具有這五種品質的人想象成一個理想的友善的人。然後,他把這個表格中的熱情換為冷酷,再要求被測試者根據這五種品質想象出一個合適的人。結果發現,被測試者普遍推翻了原來的形象,而產生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

上述實驗説明了是問題?如何克服該實驗所揭示的效應?

答(1)該實驗表明:表格所列的最後那種品質起着暈輪作用,影響了對一個人的總體印象。暈輪效應是指我們在觀察某個人時,對於他的某種品質或特徵有清晰明顯的直覺,由於這一特徵或品質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非常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其他品質和特徵的知覺,由一點作出這個人整體面貌的判斷。

(2)暈輪效應的產生,往往是個體在掌握有關知覺對象信息很少的情況下作出總體判斷的結果,或是隻從自己的偏好出來,帶着個人偏見去衡量別人的結果。要克服暈輪效應,必須在社會知覺過程中,堅持認識人與事的全面性、動態性和客觀性。①要在深入瞭解和全面觀察、分析一個人的言行後,才對其作出評論;②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與事,切忌用靜止的眼光和成見去“蓋棺定論”;③要以客觀的標準評價人,不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