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德育論文

國小生厭學心理案例分析及建議

欄目: 德育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78W

當今社會,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習條件改善了。但厭學的學生也增多了。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髮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境的行為。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那麼作為教師,能否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呢?為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

國小生厭學心理案例分析及建議

一、案例對象

張瑜(化名),男,一名四年級學生。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差,好動。上課不聽講,尤其不喜歡上文化課,經常不完成作業(認為這些事情根本不重要),不喜歡管理嚴格,要求高的老師,不喜歡交朋友(認為與同學、朋友交往是可有可無的事情),經常和同學打架。

二、分析與討論

學生厭學,古來有之。那麼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説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類。厭學的一方面原因在於學生本身,他們學習目的模糊,認識不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了求知慾,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厭學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對學習的影響固然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這裏,我着重分析導致學生厭學的兩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學校一樣,是孩子成長的主要環境,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識的傳遞,家庭對孩子各方面的影響都超過學校,而且起決定作用。

家長有好多覺得自己沒有什麼文化卻照樣賺大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有的忙於做生意,來自這一類家庭的厭學學生對個人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願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二)學校因素

多數國小生都是崇拜和依戀老師的,老師的態度對其起着重要的影響。但有些老師對學生卻抱有成見和偏見,認為好學生就什麼都好,認為後進生就什麼都差,使不懂事的差生一開始就不喜歡上這門課,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還有部分教師,他們的教育觀有些問題,他們把教育教學活動看作是單向傳授知識的過程,把學生視作消極、沒有自尊心、無所謂個性的可以隨意塑造的泥人,因而一切“聽我講”成為天經地義的“真理”。他們恰恰不懂得,和諧、友好、平等的氣氛是教學成功的催化劑,對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有些教師從未讓他們休驗過學習成功的喜悦,最終導致厭學。

三、建議

(一)希望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人們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苦惱,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與輔導,對孩子多表揚、鼓勵。採取正確的方法。也不能聽到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就往死裏打。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啊。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隨時瞭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要多聽聽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發現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確的地方,家長再加以講解和輔導。對孩子的關愛和體貼會減弱孩子的厭學現象。

(二)學生要形成堅強的意志力。

學生要加強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果在學習當中遇到難題,不要“積壓成堆”,隨時要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再次,當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要及時化解,不要產生對班級、對集體的厭惡和排斥,除此之外,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

(三)我們老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舒解學生壓力

要使學生從持續緊張的精神狀態中解脱出來,教師要與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係。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學雙方有了良好的認知基礎,學生自然學得起勁,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逐步高漲。尤其對學習有障礙、心理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應常投以關愛的目光,以證實教師對他們格外重視,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他,讓他的情緒得到調節,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從而逐漸的讓他性格外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