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文化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企業文化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5.96K

企業文化論文(新版多篇)

企業文化論文 篇一

一、企業文化內容

五糧液集團位於四川省宜賓市北。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前身是50年代初8家古傳釀酒作坊聯合組建而成的“中國專賣公司四川省宜賓酒廠”,1959年正式命名為“宜賓五糧液酒廠”,1998年改製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1915年曾經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但是在解放前企業一直默默無聞。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的扶持下一手抓生產經營,一手抓文化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創新求進,永爭第一”的文化精神,品牌得到快速提升,品牌價值高達472.06億元,位居全國最有價值品牌第四位,連續15年保持中國食品品牌價值之冠,企業迅速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二、調查的具體內容

(一)深入瞭解五糧液發展壯大的歷史,追溯五糧液酒廠的歷史源頭及其發展歷程。在中華酒文化大背景的指導下,分析五糧液酒廠企業文化特色。

(二)通過對建國後五糧液酒廠快速發展遠遠的分析,分析建國後五糧液快速發展的內在原因與外在資源優勢。

(三)全面分析五糧液集團產地——中國酒都宜賓市的地方文化特色,瞭解與五糧液酒廠及其地域有關的文學、藝術、建築等文化遺蹟。瞭解宜賓當地各個民族的傳統習俗與發展經歷,尤其關注他們的傳統酒文化的特點以及其釀酒工藝的特點。

(四)對五糧液酒廠相關人員進行訪談,瞭解他們對五糧液酒廠文化的理解與闡釋,從中分析五糧液集團快速發展的文化根源。

(五)瞭解五糧液集團企業形象建設的相關舉措與活動,瞭解他們在品牌形象方面的具體工作。通過對消費者的調查,瞭解他們對五糧液品牌的認同與初步印象。

(六)瞭解五糧液酒廠的內部管理模式以及對員工的管理特點,通過調查分析員工對企業文化、企業共同價值觀的認同程度。

三、調查的主要結論

(一)地域特色。酒廠位於中國酒都——宜賓。宜賓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各族人民依託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先秦以後不同的歷史時期,釀製出了各具特色的歷史美酒。

(二)歷史淵源。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宜賓姚氏家族酒坊採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釀製“姚子雪曲”,公元1368年的明朝初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祕方,這就是而今五糧液的直接前身。明朝老窖經歷600多年的滄桑仍在使用。晚清舉人楊惠泉將其改名為五糧液。

(三)五糧液的驕傲。李白曾做“五糧液頌”;新中國處理好成為國宴酒;**大師用五糧液祭奠;今天,五糧液品牌成為我國白酒行業的龍頭品牌,已經成為中國白酒的標誌性品牌。五糧液酒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驕傲,也應是世界酒文化的奇葩。

(四)五糧液的精神。卓越追求是五糧液精神的核心,堅持開拓、創新、競爭、拼搏、奮進,引導五糧液員工把高目標、高品質、求第一作為自己的責任。為此,他們積極打造積極競爭、敬業精藝、堅韌奮鬥、追求成功、注重理性、講求實效、勤奮自富、能力一流的員工隊伍,始終致力於不斷提高顧客的工作和生活質量,為消費者而生而長。同時,擔負着弘揚歷史傳承精髓,用智慧、勇氣和勤勞來造福社會的歷史責任。

(五)社會責任。五糧液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安置了大量就業人員;為讓消費者及時購買到五糧液系列酒,集團五糧液集團在全國各大中城市設立了近500家“專賣店”,常年堅持送貨上門,反饋信息;近年,在抗洪救災、對口扶貧、希望工程、朝霞工程、公共設施建設、社會辦學等社會公益事業中不斷有所建樹。

(六)企業文化研究。積極開展文化研究工作,如“酒都宜賓文化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酒文化交流會”等活動。

(七)總結。通過對五糧液品牌的地域文化、歷史淵源、企業精神、成功之處等的調查,並進行綜合分析,我們認為五糧液酒廠及其品牌成功的文化在於:

(1)五糧液酒深厚的歷史淵源與酒都深厚的歷史積澱,為五糧液的發展打下基礎。

(2)五糧液集團卓越的追求,是五糧液品牌能夠在新的歷史時期迅速超越其他傳統品牌,成為我國酒類行業龍頭企業的根本動力。

(3)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五糧液良好形象的條件,注重形象與品牌塑造之間的關係,把維護社會責任當成企業的文化精神,促進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三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四、調查的主要體會

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刻認識到企業文化精神對於企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優秀文化能夠引導企業走上科學發展的道路,賦予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為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落後文化將會制約着企業的發展,讓企業日益衰落。因此,對優秀企業的文化精神進行深刻調查與分析,能夠為企業提供良好的榜樣,引導企業建立科學合理的、積極進步的企業文化,打造企業生產經營的特色,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論文 篇二

1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

企業文化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企業文化,那麼其充其量只能稱為運作的機器,沒有任何靈魂與生氣。因此,企業發展中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努力構建先進企業文化,為企業注入新鮮的血液與動力,為企業管理創新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可以説,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源動力,能夠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企業文化的構成主要包括企業鮮明的物質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能夠為企業管理創新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想要確保企業能夠長遠的發展,就需要充分的發揮創新的作用,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充分的挖掘每一位企業員工的潛能,發揮每一位員工的創造性。企業文化是企業重要的精神支撐,同樣也是企業創新的有效形式。

(3)經過多年的企業發展實踐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動着企業管理創新,對企業長遠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説企業文化不僅是企業管理方式與理論的組成部分,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建設獨具特色的先進文化,才能讓企業具有科學的管理思想、多變的管理模式、靈活的管理方式,能夠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創新的平台。所以,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致力於先進文化的構建,推動企業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2企業文化創新影響企業管理創新的要點

2.1深化企業改革,落實企業管理的變革

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企業要想求生存、謀發展,就必須進行企業深化改革,這也是現階段我國企業管理的重要發展理念。深化改革發展理念能夠更好的貼近市場,實現企業跨行業、跨地域甚至跨國的經營貿易。加強企業改革力度,保證企業管理能夠對企業員工、客户、供應商等反饋做出及時的反映。實行現代化企業改革,不僅僅是依靠健全的制度對企業員工進行約束,更是通過企業文化,將企業發展理念滲透到每一個員工的思想中,促進企業全面的發展。

2.2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提升企業文化

從我國加入WTO後,我國企業正向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通過企業信息化管理,不斷的提升企業文化,為企業管理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企業發展中,誰能及時的掌握有用的信息,就能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佔據主動作用,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的發展。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以後,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包括企業生產管理、企業資源管理、供應商管理、電子商務管理、客户關係管理等等。

2.3招攬創新型人才,營造創新氛圍

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將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對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積極招攬先進創新人才的同時,要充分的發揮我國的優良的傳統,凝聚企業的團結力,藉助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為企業留住優秀的人才。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應該通過有效的手段喚醒企業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使企業員工將企業當作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營造一個重視人才、重視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充分的挖掘每一位員工的創造能力,讓企業員工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2.4緊跟時代步伐,開拓創新

企業發展的過程中,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傳統的企業文化有時會與時代發展產生一定的差異性,導致企業發展受到時代發展的制約。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應建設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企業文化,進行企業文化的提引與再造。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企業文化,企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和促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發展快,企業文化就好。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基礎。因此,要把建設企業文化和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建設順應時代發展的企業文化。

3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源動力,對企業管理創新具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是企業發展的精神支撐。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文化建設,通過信息化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手段,本着以人為本的原則,為企業招攬更多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構建先進的企業文化,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促進企業長遠健康的發展。

企業文化論文 篇三

一、企業文化的界定

這個時期是企業文化形成的階段,就如同一個兒童開始接受各種觀念和思想,如果在性格形成的這個關鍵階段能夠灌輸優秀的思想和方法,那將來成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企業也是這樣,比如索尼的井深大,於1945年在日本戰敗後的廢墟中創立索尼時,做出了一件罕見的事情:為這個新創的公司確定一種以創新為核心的理念,包括明確的價值觀、企業目標和管理方針,這些都是索尼公司文化的核心。40年後,索尼CEO盛田昭夫重新闡述公司的理念時,稱之為索尼的先驅精神。這種精神起源於公司創立之初,近半個世紀基本不變,成為了公司重要的指導力量。索尼的井深大,在創業之初就為公司確定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可謂高瞻遠矚。

二、創業文化的界定

通常對於創業文化的理解,按照硅谷模式,主要指的是鼓勵冒險、允許失敗的創業文化。從構造來看,如果説企業文化的構造有三個層次,即內層文化、幔層文化與表層文化。那麼,創業文化的構造也可以看成是由價值觀、組織制度與標誌品牌三個部分組成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價值觀部分是內隱的、處於深層狀態的文化,是創業文化中的內核。擁有共同的價值觀、理念、信仰,才能表明創業文化的羣體擁有共同的創業導向,才能形成具有強大凝聚力的團體,才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組織制度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二層次,即幔層文化。它發端於創業文化的深層。這一層次的文化,起着教化人的作用,它協調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從而使創業文化的價值觀部分得以貫徹和實現;標誌品牌部分,處於創業文化的第三個層次,是表露在創業者及其創業產品等相關事物表象上的文化,屬於外顯文化。這個層次的文化,可以表露在創業者的行為舉止上,尤其是經營管理者的言行舉止上,也可以表露在產品的貨真價實、創業行為的誠實守信上,表露在創業環境的可持續性的文明創業上,表露在滲透於創業者身上的求實、冒險、團結、拼搏等創業精神上。可以説,這個層次的文化實現了創業文化由內到外、由虛及實、虛實結合的形態更迭。

那麼一種積極的創業文化,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內涵?第一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文化創新;第二開拓進取,包括對於商業冒險的勇氣;第三容許失敗;第四團隊精神;第五學習精神;第六開放與融合,在全球參與競爭與整合,使知識經濟時代的科學精神與商業精神相融合,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相融合,從而通過知識價值的發掘實現商業夢想。

三、初創企業的文化環境的構建

我們知道,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都來自其背後具有輻射性的企業文化的支持,如可口可樂的美國文化、勞斯萊斯的貴族文化、萬寶路的牛仔文化、白蘭地的田園文化等等。因此,創企業從某種角度上説就是創文化,企業是否能夠真正創立和發展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是否打造了強勢的企業文化。沒有企業文化作為根基,企業就不可能真正基業長青。這裏有個觀點要確立:企業文化是可操作的,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對創業者尤為重要。創業者要避開一個誤區,那就是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以後才考慮的事。相反,初創企業必須找準核心理念,為企業長期發展奠定統一的思想基礎。對於初創企業,企業文化建設應重視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企業的核心理念

雖然初創企業的企業文化還在摸索和形成過程中,但是企業必須要有自己明確的核心理念。這點至關重要。沒有核心理念的企業,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從而使企業發展變得盲目。而且企業要常常和員工溝通願景。願景是:我們企業將成為什麼。而戰略目標是:明確什麼時間能達成什麼具體目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一個好的願景,很容易在股東、員工及相關利益者之間達成共鳴。如果沒有規劃共同願景,戰略管理就很容易在一大堆項目的混亂選擇中消失,而各部門的變革,會因為沒有人知道變革將帶領企業走向何方而變得毫無意義。給員工一個興奮的藍圖,用願景激發員工變革的慾望,使員工願意提供幫助,這是戰略管理中重要的一環,也是初創企業創立企業文化的核心。

(二)創業團隊要充分溝通,取得利益共同點和價值觀導向的一致性

創建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創業團隊。團隊成員之間的充分溝通,不僅可以統一思想,形成統一的價值觀,而且有利於整個企業價值觀的形成和完善,使團隊成員的利益共同點和企業的價值觀導向達成一致,這對於初創企業的健康發展將會非常有利。

(三)創業者要合理發揮企業文化締造者的功能

在企業的創業初期,企業文化就是創業者個人能力的文化,這個時期的企業創業者在企業的決策中起到了舵手作用。他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奠定了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模式,也就是説,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是創始人的人格化。

(四)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經過共同願景的規劃和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一種支持發展戰略的企業文化就初步建立起來了,但這僅僅是開始。企業成員要從瞭解價值觀階段,到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並將其轉化為自覺行為,也就是説,企業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執行力。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的執行力,有幾個要素要注意:

1、領導團隊身體力行,帶頭執行企業文化。這需要高層們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執行企業文化的先行者,並且具有對於企業文化的變革的勇氣和決心。

2、績效管理與薪酬文化要服務於企業所要確立的理念,使員工的業績與激勵的方向一致。所以企業要不斷地有意識地向員工表明,新的戰略是如何有效地幫助他們提高工作績效的,讓他們自然地體會到這與整個企業文化價值觀的聯繫,從而願意堅持這種企業文化價值觀。

3、創立團隊的良好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富有合作精神的良好職業境界。不僅僅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還主動協助他人和組織,實現整體工作目標,使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對於初創企業,創立團隊精神尤為重要,這是因為企業在初創期,部門之間和崗位之間的職責不太清晰,很容易導致相互推脱責任,喪失團隊合作精神。針對這種狀況,初創企業在進行員工考核時,要注重團隊激勵,加大對於團隊精神的考核,並把其作為獎勵和晉升發展的一個重要依據,使管理制度的硬性管理與企業文化的軟性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個充分體現良好團隊精神的企業更能夠基業常青。

4、注重創新學習。初創企業需要把創新學習提升到重要的地位,企業文化絕不是短期就可以收到成效的,是需要長期積累和沉澱的。這樣,將會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這種良性循環將給初創企業發展的厚積薄髮帶來巨大的能量和動力。

企業文化論文 篇四

摘要:國企作為現代化社會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從新中國成立後的計劃經濟到改革開放後的市場經濟,一直以來扮演着重要角色。思想政治工作是國企持續發展的思想保障,企業文化是國企保持活力、彰顯企業文化實力的重要依託,緊抓思想政治工作,是國企戰勝困難、齊心協力解決問題的重要利器,企業文化是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逐步沉澱下來的企業精神品質。在社會經濟供給側大改革的態勢下,如何加強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文化的融入,是企業管理必須攻克解決的重點難點。文章從當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這二者存在的問題切入,提出有效地解決策略,改善企業文化無法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窘境。

關鍵詞:國有企業企業文化思想政治

改革開放以來,國企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指導下,開發對外口岸,設立經濟特區,是我國經濟實現飛躍式發展。繼承優秀的歷史傳統,造就了國企的輝煌,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定位為企業緊抓工作,作為企業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幫助國企建立集體榮譽、團結實幹的文化氛圍,從思想教育上,拉近員工與企業的距離,激發員工工作熱情,進而促進企業獲得重大成果和經濟利益。

企業文化有利於員工快速融入企業內部,認可企業的價值觀和發展方向,通過企業自身特點,對員工起到薰陶鼓勵作用,將企業目標與個人意志有效結合,企業利益和個人價值實現統一,最終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二者密切聯繫,相輔相成,立足於員工,從員工中來,到員工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存在一定的交叉範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文化的融入,是國企在市場經濟變革下急需處理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企業文化融入國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枷鎖

1、形而上的企業文化。目前,國企的企業文化千篇一律,缺乏企業個性和特色,企業缺乏品牌管理意識,對自身的文化定位模糊不清,敷衍了事,通常都是提出一個象徵性的宣傳口號,缺乏新意,缺乏特點,形而上的企業文化廣泛存在,企業管理過於粗放式。國企管理者對企業文化定位認知不足,沒有從企業發展歷程中沉澱企業精神、文化內涵,這也充分反映出來,國企工作人員工作態度不端正,缺乏企業責任心,工作沒有積極性,工作質量低,只關注企業業務發展和經濟效益,未能立足企業長遠利益,只追求一時的利益。同時,這也反映出來管理者缺乏創新意識,思想保守,循規蹈矩做事,做事情前缺乏思考,不敢大膽做事,不去踏實做事。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象徵,企業需要藉助企業文化來突出企業特色,彰顯企業魅力,必須剔除過去“虛、大”的文化理念,諸如“拼搏、奮鬥”等宣傳口號。

2、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主義嚴重。形式主義問題,伴隨歷史長久地存在於我國政治工作中,尚且一直未能有效解決。在國企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程中,形式主義問題突出,諸如收到上級指示後,下發倡議文件,提出口號,只停留在宣傳階段,並沒有開展實質性的教育活動,導致上級指示,只是存在於紙面,沒有深入人心,沒有將上級精神指示融入到企業文化中,對實際工作未能產生根本的改觀。長期以來的形式主義的工作模式,已經深入到職工的骨子裏,嚴重阻礙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給企業文化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不利影響。

3、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作用沒有辯證統一看待。思想認識片面性和極端性,廣泛存在於國企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上。一方面,有的企業認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發展企業文化是無用功,都是虛的套路,不會給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影響,於是,在企業中,缺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的工作熱情,消極對待,敷衍了事。這種思想認識,完全無視共產黨人,在艱苦卓絕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取得的成就,忽視了意識的能動作用,企業沒有正確的發展方向作為指導,註定會被社會的洪流所吞噬。另一方面,有的企業將在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文化放在過高的位置,認為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形成統一戰線,保持思想高度一致,企業的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嚴重誇大企業文化作用。這兩方面的認識,都是沒有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文化作用辯證統一看待,思想認識侷限,對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業文化定位不準確,主觀誇大或忽視這二者的能動作用,形成對思想工作融入企業文化的外部枷鎖。

二、加強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文化的融入策略探討

1、開拓創新,穩步發展。20世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擺脱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開始與世界接軌,經濟發展水平,實現井噴式增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然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所以,國企要認清當今競爭激烈,變革與挑戰並存的經濟形勢,升級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增加企業文化軟實力,加強人才引入,加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文化的融入,在發展中沉澱企業精神,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使企業形成良性循環,激發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企業目標與個人意志有效結合,企業利益和個人價值實現統一,形成企業和個人共同發展的長效機制。

2、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員工,是構成企業的基本元素。每一位員工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影響企業在社會中的競爭力,保持員工思想統一,形成認可的價值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隨着社會的飛速發展,企業要與時俱進,及時調整思想教育中的工作內容,注入新活力、新思想,將新時代下的思維模式融入到企業文化中,讓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企業服務;國企要大膽創新,不拘一格,將國企資源平台優勢發揮出來,形成鮮明的企業風格,根據企業特點,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思想問題,及時幫助員工解決思想問題,從實際出發,滿足企業和員工的實際需求;企業文化要有真情實感,得到員工的一致認同,不能再是口號的宣傳,生硬的説教,把企業價值觀強行加給員工,反而適得其反,員工形成抵制情緒,不利於工作的梳理進行。企業應該正確引導,通過趣味知識競賽、職工文化牆、技能之星評選等活動,讓員工主動融入企業文化當中,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職工的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培訓,強化員工在企業存在感和主人翁意識。

3、明確需要,不斷探索。企業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根本上是為了增強企業實力,提升企業品牌價值,提高企業社會競爭力,這就要求國企要根據自身發展需求,統籌規劃,對自身企業文化定位清晰,對思想政治工作開展制定策略,將二者統一結合起來,共同提升企業凝聚力,發揮高新人才作用,開發新產品,豐富企業產業鏈。企業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引進高技術人才,保持企業活力,鼓勵科研創新,保證企業在從事領域內專業領先能力。

4、提高黨建工作水平。為了滿足形勢下改革工作需求,國企各級黨組織必須調整工作思路,改變思維模式,加強黨政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傳承歷史優秀傳統,採用新的工作方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加大對黨員幹部的約束,杜絕工作中建立派系,樹立個人山頭和小團伙;引入互聯網思維,通過網絡渠道,加大宣傳力度,保證信息的時效性,摒棄過去政治學習,讀報,講座的學習模式,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黨建工作結合起來,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保證黨員先進性,提高黨員素質,保證黨員在工作中保持優良作風,恪守原則,加強企業從業人員的廉潔教育,相互監督,進一步提升企業各級黨組織的聯絡力度。

三、結語

人才是企業不斷進步的源泉,在我國經濟改革的形勢下,國企面臨體制改革,產業鏈升級,產業調整轉移的挑戰,需要企業從實際出發,確定企業發展方向,規劃產業佈局,實現精細化管理;同時,國企需提高職工綜合素質,開展多種方式的培訓育活動,從專業上、思想上提升職工素質,增強企業文化連鎖效應,科學開展黨建工作,做好宣傳工作,做好黨員幹部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企業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促進國企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遜瑜。如何加強國企思想政治工作中企業文化的融入探討[J]。企業導報,2015.

企業文化論文 篇五

創業初期,華為面對國外的強大競爭對手,技術相對落後,生存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公司意識到沒有創新,就不能生存下去。所以,一開始它就把重點鎖定在通信核心網絡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上。他們把利潤全部投入到升級換代產品的研究開發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然而華為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在2003年幾乎比華為高一個數量級的思科公司對華為發起訴訟。在這場殘酷的對決最終於2004年7月雙方達成和解。孤軍奮戰的華為憑藉自己的實力創造了一個神話。

一、技術工程的商人

華為不僅以技術領先,而且追求技術與市場的統一。技術驅動常常顯現出技術與市場脱節的短板,往往企業研發出的新技術新產品並不能為市場接受。華為早期也如此。但是在NGN招標失手之後,華為及時調整“以客户需求為中心”的創新思路。在產品設計時認真傾聽客户的需求,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改進,華為的NGN終於在中國又重新贏得了客户的信任,並承建了世界上最大的NGN網項目。

“以客户需求為導向”現今已成為華為創新的基本戰略,以新的技術手段去實現客户的需求。華為也因此贏得市場的逐漸認可和尊重。

二、技術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的後來者,華為明白有企業的核心技術產品才能在通信市場取得一定競爭力。形成核心技術產品需要持續的高投入,所以他們把利潤全部投入到產品的研發中。如此周而復始,不斷改進創新,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華為也非常重視對研發人才的投入和積累,華為員工總數的48%被公司投放到研發部門。為激發員工技術創新的積極性,華為出台了“多階段獎勵政策”等一系列專利創新鼓勵辦法,保證發明人全流程地關注其專利申請,每項重大專利可獲得3萬元至2O萬元的獎勵。華為已經在國內外設了多個技術研發點通過跨文化團隊合作,不僅實施了全球同步研發戰略,也為華為輸入了大量的高質量研發人才。持之以恆的技術研發為華為取得技術優勢和產品核心競爭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華為雖然強烈認同“不進行創新的公司必然滅亡”,但不片面地強調“自主創新”。華為認為,創新要“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繼承他人優秀成果基礎上開展持續的創新。如今,華為已經從當七年級個小小的民營高科技企業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國際大企業。

三、管理也需要創新

“華為取得既往成功的關鍵因素,除了技術、人才、資本,更有管理與服務”,任正非曾這樣總結華為的管理經驗。在技術研發組織和創新管理方面,華為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規範化的創新管理流程。至今,華為將從lBM引入的IPD項目集成管理經過優化後,逐漸固化為華為“以客户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基本戰略,形成華為規範化的技術創新流程。宋柳平認為(《標準生活》),華為的標準戰略以“金字塔”形式展示出來。最底層是跟蹤,跟蹤最新標準進展,保證產品開發與標準的制定同步;然後是防守,參與標準制定形成與友商間專利交叉許可地位;接下來則是突破,爭取主導和影響重要領域的標準進展;最頂層也是最值得稱道的是分享,技術領先的同時,開拓並分享新的規模市場。

四、緊抓關鍵領域

華為在無線接入、光傳輸、光接入、移動核心網等領域,收穫多個銷售量的第一。這多個“第一”是華為技術創新的成果。2009年華為在上述領域的出貨量都位居全球首位。現在華為在ALLIP方面已取得包括終端、固網和線接人、骨幹網接入、核心網和最上層的軟件應用等技術領域和市場方面的一系列突破。在無線接入網領域中,華為業界首創的SingleRAN解決方案和產品,能夠幫助運營商減少無線接入和基站的數量,而且還能夠建起能夠對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在傳送網、核心網等方面都堅持創新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五、面臨的挑戰

創新技術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然而,中國通信企業的崛起,勢必面臨貿易保護主義日漸抬頭的嚴峻挑戰。在2003年幾乎比華為高一個數量級的思科公司對華為發起訴訟。華為在這場殘酷的對決中,華為全面“開戰”阻擊思科,終於2004年7月雙方達成和解,孤軍奮戰的華為憑藉自己的實力創造了一個神話。

這是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通信企業的創新將更需要我國政策、市場的支持和保護。處於追趕過程中的國家適當的市場保護是本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一個行業的創新離不開穩定的產業基礎和環境,一個企業的創新除了有技術投入、市場需求、創新機制和創新管理之外,更需要依靠本國的市場基礎來支撐。過於依靠國際市場和消化引進技術成為創新大國,目前還沒有一個成功案例。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政府及國內產鏈相關單位應形成合力,協調一致地支持本土企業的創新與發展。我們希望看到湧現出更多大大小小的“華為”,期待中國通信企業創新面對挑戰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