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論文【新版多篇】

大學生的社交禮儀論文 篇一

”不學禮,無以立。”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儀是中華民族美德的體現。良好的禮儀風範在人際交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表達對交往對象的尊重,同時也反映出自身的良好修養。禮儀不僅僅是一種形式,而且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徵。對於領導幹部來講,良好的禮儀是領導者智慧與人格魅力的體現,講禮儀,不僅關係到自身形象,而且直接關係到集體、事業,甚至關係到民族和國家的形象。

領導禮儀關乎國家形象。現代傳媒的迅速發展,使領導者在公眾場合、國際交往中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被媒體追蹤,不同舉止往往會引發人們眾多的揣摸、猜測。媒體的解讀、公眾的理解,使領導者的禮儀舉止成為社會密切關注的焦點。領導人物的禮儀舉止是否得當,關係重大。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作為一個大國的領袖,在一次國際會議發言時,用皮鞋敲桌子,這一不文明之舉頓時讓世界譁然,也引來媒體和公眾指責。可見,領導者的行為舉止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不容忽視。

領導禮儀是職場學習的表率。禮儀昭示着文明素養水平,特別是在政治場合中,一個有親和力、公信力的領導者,禮儀是必不可少的條件。領導禮儀的本質是一種社會角色對其所做的要求,也應是其職業精神的一種體現。“尊重上級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級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種常識,尊重所有人是一種教養”,西方學者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懂禮儀的領導者必然懂得尊重所有人。

領導者學禮儀,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謙和待人。一個禮儀周全的人,其人格的魅力也必然得以提升。作為一名領導幹部,是否懂得和運用禮儀,不僅反映着自身素質,而且一舉一動都代表着單位的形象。所以,不管在什麼場所下,領導者一定要做到約束自己,尊重他人,樹立良好的形象。其次,領導者學禮儀,必須提高對生活、對文化全方位的理解,同時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要懂得自制、自律。第三,要通過運用文明禮儀性的語言和行為,通過得體的文明儀容服飾和外表形象,通過在實踐中加強對文明行為舉止的鍛鍊,不斷提高文明禮儀知識和文明行為的養成。唯其如此,領導者的禮儀風範才能成為公眾和部下的表率。

禮儀,作為一種傳統美德,具有歷史的傳承性,也具有不竭的生命力。領導者只有學禮儀、懂禮儀、守禮儀,才能體現領導者的無限智慧與人格魅力。總之,只要我們領導幹部平時多注意觀察,多注意學習,多注意實踐,多注意講究禮儀修養,就會給大家展示出自己良好的形象,進而樹立機關部門良好的形象。

篇五:大學生社交禮儀論文

禮儀,是整個社會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現方式。具備基本的社交禮儀知識並掌握必要的社交禮儀的,對於我們立足於社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總結了社交禮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種基本的社交禮儀供借鑑。

一、社交禮儀基本定義

所謂禮儀,就是人們為了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要求共同遵守的最基礎的道德規範,在人們長期共同生活、相互交往中漸漸形成的,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各種方式固定下來。對個體來説,禮儀是思想道德水平、交際能力、文化修養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生活習慣、道德風尚的反映。從個體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高低的外在表現。從交際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説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門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抑或交際方法,是人際關係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以表示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可以分為政務禮儀、服務禮儀、商務禮儀、涉外禮儀、社交禮儀等五大類。

二、社交中存在的禮儀問題

曾經有個故事就談到了禮儀問題,有個年輕人問路,遇到一個老太爺,他問:“喂,陳村怎麼走?”老太爺笑呵呵地説:“不遠不遠,往這個方向還有三四枴杖。”年輕人走啊走,走來走去還是在原來的那個村子裏面,他意識到可能因自己沒禮貌被老太爺騙了,回頭又遇見了老太爺,他作揖對老太爺説:“老伯,請問陳村怎麼走?”老太爺説:“這就對了,往那個方向出了村莊直走再右拐就到了。”由此可知,禮儀在社交禮儀中存在着重要作用,可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問題:比如公共場所到處亂扔垃圾、不懂排隊、大聲喧譁、不懂禮節禮貌等等。這就是人們缺乏禮儀意識,平時生活中都不大注重禮儀問題,不重視的具體表現。比如在比較重要的場合,如餐桌禮儀,沒有專門的禮儀教程指導,不懂禮儀。人們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工作時代,都沒好好的去學習和注意禮儀問題,如商務禮儀、乘車禮儀、餐桌禮儀等等,沒有好好去學習、實踐。缺乏禮儀,導致自身形象也會受損,工作上的升遷也可能受到影響。

三、幾種基本的社交禮儀

1、餐桌禮儀

(1)入坐禮儀

如果你是以主人的身分舉辦宴會,則男女主人應該分別坐在長餐桌的中間、面對面地坐,身為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請所有賓客入坐,邀請入坐的順序為:第一位安排入坐的應是貴賓的女伴,位置應在男主人的右邊,貴賓則應坐在女主人的右邊。如果主客之分,也沒有有長輩在場,女士們可以大方地先行入坐,一個有禮貌的紳士也應該等女生坐定之後,再行入坐。需要中途離席時,有必要跟同桌的人打招呼,男士應該起身表示禮貌,如果離開的是隔座的長輩或女士,可以幫忙拖拉座位。外出用餐時,可能會攜帶包包,這時包包應放在背部與椅背間,而不應該隨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

(2)使用禮儀

有些人或許會擔心食具的衞生問題,因而用餐巾來擦拭食具,其實這是很不禮貌的舉動,會造成餐廳或主人的難堪。用餐完畢之後,應該將餐巾摺好,置放在餐桌上再離開。使用餐巾時,等大家都坐定後,才開始使用。餐巾攤開後,應該攤平放在大腿上,千萬不要放進領口,餐巾的主要是為了防止食物弄髒衣服,以及擦掉嘴脣與手的油漬,請不要在忘記帶面紙的情況下,拿來擦鼻子,因為這樣既不典雅也不衞生。

西餐的刀叉使用順序,原則是由外而內。要先使用擺在餐盤最外側的食具,每吃一道,就用一副刀叉;食用完畢之後,刀叉並排在盤子中央,在正式場合下轉動盤子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3)食用禮儀

肉類:切牛排時應由外側向內切,切一塊吃一塊,這是缺乏氣質的表現,割肉塊時大小要適中,咀嚼食物時,務必將嘴巴合起來,避免發出聲音。食用貝類海鮮時應以左手持殼,右手持叉,將其肉挑出來吃。遇到一整條魚的時候,先吃魚的上層,再用刀叉剔除魚骨,切忌翻身,吃魚片時,可用右手持叉進食,避免使用刀具,因為細嫩的魚肉很容易就會被切碎而變得難以收拾;吃龍蝦時,可用手指去掉蝦殼後食用。食用水果時,水分多的水果應該用小湯匙取食。切片的水果,應該用小叉子取食。

2 、乘車禮儀

(1)上下車禮儀

當主人與客人同乘一輛轎車時:主人應為同車的第一主賓打開轎車的右側後門,用手擋住車門上沿,防止客人碰到頭。 客人坐好後再關門,注意不要夾了客人的手或者衣服,然後從車尾繞到左側為另外的客人開門或自己上車;當和女士、長輩一同乘車:應請女士、長輩先上車,併為對方開關車門;抵達目的地時,主人首先下車,然後為客人打開車門;倘若女士裙子太短或太緊不宜先上車時;男士可主動表示坐次要位置;女士上車時:先背對車座,輕輕坐在座位上,合併雙腳並一同收入車內;下車時,也要雙腳同時着地,否則有失大雅。

(2)小轎車的座次排序

第一個上座稱“社交場合的上座”:主人開車時,上座為副駕駛。把這個位置能和主人方便的交談。如果這時你坐在後排,就有把主人當成你司機的嫌疑。

(3)注意

乘坐主人駕駛的轎車時,不能令前排座空着,表示相伴。主人駕車送其友人夫婦回家時,由友人之中的男士,一定要坐在副駕駛座上,與主人相伴,而不宜形影不離地與其夫人坐在後排,那將是失禮之至。

3、飲茶禮儀

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茶滿不便於握杯啜飲。

沖泡開始前,先拿出一些名優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將茶筒中的茶葉放入壺或杯中,應使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不要用手抓。應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以及這種茶的文化背景、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等。要語言精練,語意正確,語調親切,使飲者感到茶道是一種高雅的享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若不用托盤,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觸杯沿。端至客人面前,説“請用茶”。客人在主人請自己選茶、賞茶或主人敬茶時,應在座位上略欠身,並説“謝謝”。

4、公共禮儀

(1)影劇院

出席正式的晚會時,着裝要莊重、高雅、嚴肅。應注意衣着整潔,即使天氣炎熱,袒胸露腹也是不雅觀的。可以選擇深色中山裝套裝、西服套裝、旗袍、連衣裙或西服套裙。

入場時間宜在演出正式開始之前的一刻鐘左右,即應進人出場所。應提前入場。入場後應配合組織者的安排,持票排隊人場,憑票對號人座。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時,如果需要從其他已經落座的觀眾前面通過,觀眾應儘早入座。如果自己的座位在中間,應當有禮貌地向已就座者示意,請其讓自己通過。通過讓座者時要與之正面相對,切勿讓自己的臀部正對着人家的臉,這是很失禮的。應當先向對方説一聲“對不起”,隨後面向對方側身而過。

去參加晚會,主要目的就是觀看演出。在觀看演出時,既不能妨礙演員的表演,也不能影響其他觀眾的觀看。不交頭接耳、不通訊聯絡、不進食吸煙、不隨便走動、不影響他人。不提前退場。演出結束後觀眾應有秩序地離開,,不要推搡,做到井然有序。不爭道搶行,製造混亂。

(2)圖書館、閲覽室

圖書館、閲覽室是公共的學習場所,首先要保持安靜和衞生,腳步要輕,不要高聲談話;要注意整潔,遵守規則,不能背心、拖鞋入內,就座時,不要為別人預佔位置。圖書館、閲覽室的圖書桌椅板凳等都應該注意愛護,不要隨意刻畫;查閲目錄卡片時,不可把卡片翻亂或撕壞,或用筆在卡片上塗抹劃線。

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尤為重要,我們都應該重視它!

人際交往論文 篇二

大千世界,紅塵滾滾,於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中,朋友能夠彼此遇到,能夠走到一起,彼此相互認識,相互瞭解,相互走近,實在是緣份。在人來人往,聚散分離的人生旅途中,在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上,在不同經歷的心海中,能夠彼此相遇、相聚、相逢,可以説是一種幸運,緣份不是時刻都會有的,應該珍惜得來不易的緣。

朋友相處是一種相互認可,相互仰慕,相互欣賞、相互感知的過程。對方的優點、長處、亮點、美感,都會映在你腦海,盡收眼底,哪怕是朋友一點點的可貴,也會成為你向上的能量,成為你終身受益的動力和源泉。朋友的智慧、知識、能力、激情,是吸引你靠近的磁力和力量。同時你的一切也是朋友認識和感知你的過程。

然而,所有的朋友都是從陌生到認識再到一步步發展成為朋友的,那麼,怎樣與陌生人接觸,把其成為朋友呢?説起來太簡單了,那就是要主動靠近對方。例如,在陌生人的宴會上通過互相問候、探討共同關心的話題,自然兩個人的距離就拉近了。話匣子一打開,必然你一言我一語,你趁機詢問對方的情況,並介紹自己,這樣很容易地使對方成為自己的朋友或準朋友。

1、千里難尋是朋友

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朋友二字説來容易,真正作起朋友來,卻又有着許多玄妙之處,猜不透弄不明便很容易吃虧上當。交友貴在心誠,誠實誠摯,坦誠相見,方能交得真朋友。朋友之間應當坦誠,而不應口是心非,表裏不一。然而,人終究是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是極為複雜的富有感情的動物。人與人總是不一樣的,難免有些所謂的“正人君子”與人交起朋友來兩面三刀,做出令人心傷的事來。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因而,在與陌生人交談的初級階段,最好將話題圈定在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交談突破口,但不要把話題作過度延伸到自己的隱私以及家庭情況。

那麼,他們最感興趣的話題是什麼呢?應該怎樣選擇呢?

1.1、察顏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面有所表現,只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當然,這察顏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1.2、以對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兩陌生人對價值,為了打破這沉默的局面,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説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找開口語交際的局面。

1.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於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面為雙方介紹,説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分,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麼共同之處。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後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1.4、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

1.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發現共同點是不太難的,但這隻能是談話的初級階段所需要的。隨着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於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層的共同點,才能如願以償。

尋找共同點的方法還很多,譬如面臨的共同的生活環境,共同的工作任務,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習慣等等,只要仔細發現,陌生人無話可講的局面是不難打破的。

2、平淡似水和而不流清醒冷靜

我國有一個成語叫做“物極必反”,正是的,任何事情總要掌握個分寸,也就是所謂的“度”了,什麼事做得過了度,往往便會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變成了壞事。有時,事物的發展往往不會以某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我們無法強求,無法迴避,無法更改。所以,我們只能強迫自己認識它,瞭解它,承認它,適應它。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或許,任何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覺,覺得和某個人或某幾個人很是投脾氣,談得來,坐在一起便覺得心裏熱乎乎的,總是捨不得分開,甚至近似痴狂,只願形影不離才好。關係一近再近,一好再好,然而,結局往往是令人傷心的分離,而且很可能是難以癒合的創傷。其實,傷口一旦產生。無論癒合得怎樣好,也難免會留下疤痕,恰似無論怎樣細的線條,總會留下一道陰影,抹不去,擦不掉。這莫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緣故?如果被此距離過近,相互之間過於透明,對方的微疵便很可能成為造成雙方猜忌的因子。正如衣服上的微塵,一般情況下,本是細小難察的,一旦離得太近,細微的顆粒便也似龐然大物,怎麼瞧就怎麼不舒服。另外人人都有些隱私,不能讓人知曉的,總是會不自覺地遮掩自己的隱私,而雙方關係太近之後自然地就可能觸及對方的隱私,隱私一旦彼人知道,自尊心隨之受損,產生猜疑在所難免。猜疑伴着誤會,誤會深了、久了,好朋友成了死對頭,得不償失。故而,交友應力求做到平淡似水,若即若離。

朋友交往時頭腦應當清醒冷靜,既要糊塗又要理智,不強交,不苟絕,不當面奉迎以求新,也不能投其所好而附言苟和,應當恰如其分,濃淡適度。該糊塗時一定要糊塗,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可斤斤計較,一味吹毛求疵,大該裝作糊塗,睜一隻閉一隻眼。該聰明時,則又一定要聰明,大事情不可輕率,更不能盲聽盲從,隨波逐流。不能對涉及原則的問題上盲目附和;在原則問題上,應清醒認識,冷靜分析,不做好好先生,上上下下一團和氣,而失掉對大是大非的判斷力。正義之舉,應盡力相助,邪惡之行,則不能助紂為虐,而應力阻力誡。

交友時,掌握“平淡似水,和而不流”,便可以在處理朋友關係方面遊刃有餘,其樂融融。朋友會稱讚你善解人意,謙和大方,恭儉可信,關係淡而不談,遠而不遠。處朋友時而四面來風。八面玲瓏,顧此相彼,甚是周全。旁觀者也會稱你對朋友盡心盡力,禮至心盡,無可挑剔,自然而然會使人敬佩和愛戴。平淡如水,和而不流,做得合適,則會使你與朋友親密,友誼地久天長。

3、宰相肚裏能撐船處世讓一分為高

3.1、目不容一塵,齒不空一芥,非我固有也。如何靈台內許,多荊榛卻自容得任何人都不可能替別人選擇生活,也沒有誰甘心讓別人為自己選擇生活。所以,我們雖然可以不同意別人的看法或做法,卻不能不尊重別人的選擇。或許,有人會説,朋友之間卻不是這樣。朋友嘛,志同道合,意趣相投,有很多相似之處。更有諍友要直言不諱,幫助判斷是非。我們並不否認這種説法的合理性,然而,我們也應當承認,即使再相近的朋友也只能是兩個人,他們的思想、行為並不能完全一致。而這些又往往會導致分歧或者説是不同看法。尤其在朋友之間,產生了分歧,便免不了會產生爭吵。不,應當説是爭論,但爭論也好,爭吵也罷,很難説一個就能將另外一個説服。並且,如果雙方各不相讓,又不能適時控制,那麼就很可能造成兩敗俱傷,相互產生隔閡,甚至反目成仇,朋友變成了敵人。

3.2、處事讓一步為高,退步即為進步的根本,待人寬一分則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當前流行一種説法,認為“忍為上”。其實,這“忍”字從某種意義上説便是一種寬容,交朋友同樣需要寬容,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與人為善於己為善。寬容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交際準則。有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或聽到的往往不一定是全面的,有時是極為偏頗的,在此種情況下,如果不寬以待人,則很容易因不瞭解情況而言不中的,造成誤會,使朋友之間的友誼遭到破壞。人應當學會寬容,惟其寬容才不會使你貿然行動,產生誤會。

3.3、君子賢而能容罷,智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生活中並非事事都會順遂我們的心意。不是人人都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有人説:“人不像你想像得那般好,也不像我想像得那般壞”。我們隨時都可能遇到不順心的事,遇見不合脾氣的人,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對待這些人和事。是以怨報怨,針鋒相對地以牙還牙呢,還是以寬容為杯,以德報怨呢?我們以為;應當寬容之,理解之,原諒之,並以真誠的行動感化之。交朋友時應學會寬容。朋友不比一般人,朋友與你關係更密切更親近,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對朋友更要學會寬容,以免你無意中或由於誤會而失去與你十分密切的人。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連與你最親近的人都棄你而去了,那你還能留住什麼呢?

4、以誠為本以信為用

有一句話説:“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有些時候似乎真是這樣,茫茫人海,比肩接踵,擦肩而過者數不勝數,然而相識相知者又有幾人,竟真是那道不清的緣份在那偶然的瞬間,聯起原本陌生的你我。或許只是一眼深情的凝視,或許只是無意中的一瞥,或許只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或許只是偶然説起的一句話語,或許……個人自身修養最根本的便是以誠為本,以信為用,誠信結合。

4.1、巧詐不如拙誠

“拙誠”則是指心中不存惡念,誠心誠意地做事,或許有時行為舉止略顯愚直拙笨,但從不欺瞞別人。這種做法的缺點在於不能當即抓住別人的心,不適宜用於一次性交際活動,但最適合交朋友時運用此道。都説,“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朋友之間畢竟長久相處,拙誠的人貌似愚拙,卻因其誠而贏得別人對他的信賴,從長遠角度來説,拙誠的眼前利益不大,但長遠利益源遠流長。古人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講的便是交朋友貴在真誠。真誠是相互的,當你與朋友相識相處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極為重要的。以真誠報真誠,心與心相印,情與情相許,方能終生不渝。

4.2、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乎

在交友時應當注重信用。一方面不要隨便許諾,任意答應別人什麼事,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和認識,真正掌握自己的能力大小,能夠辦到的,要盡全力為朋友去辦,可以答應下來。如果自己沒有過多的把握,便不要輕易地答應別人。

5、掌握逢迎的絕招

語言是人際交流的最重要最有利的工具。話説得好,不僅是一個人修養水平高的表現,也是一個人儀表風度必不可少的因素。沒有人會承認一個穿着整潔卻言語粗俗無禮的人有風度;相反,即使一個人並非西裝革履,如果談吐不俗,也會令人刮目相看的。

俗話説:“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如果想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或想法,則必須先讓對方能夠靜心傾聽你的想法。如果對方連聽都沒有聽進去,又何談接受不接受呢?而要對方傾聽,則不可使對方產生反感。

談話時採取先揚後抑的辦法往往會收到理想的效果。説話時要注意真誠地讚美對方的優點長處,使對方心情愉悦,拉近雙方的距離,消除隔閡。然後再一步步地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這樣,就會用話語巧妙地引領對方一層層地聽清你要説的話,而不至於沒聽幾句便火冒三丈,不歡而散。我們説要適當地讚美別人的優點長處。這種讚美必須是誠心的,而不是為了阿諛奉承而故意誇大的虛假的讚美。交友時,説話如果能很好地動用這一條,對於朋友間的和諧大有裨益。

人際交往論文 篇三

摘要:傑出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保障,但在現實日子中,不少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呈現一系列的心思疑問,嚴峻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日子和作業。如何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輔導,協助他們優化人際關係,調適其心思疑問,就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字: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對策

一、人際交往及其效果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言語或非言語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進程。傑出的人際關係不光可以穩定情緒,給人以安全感,還有助於個別自我意識的深化發展。關於大學生而言,維護健康和諧的人際關係不只是大學日子學習的需要,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需要,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人的全面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人際交往適應才幹是大學生社會化適應才幹的歸納體現。

二、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特點

1、自卑心思。自卑是一種過低的自我評估。自卑的淺層感觸是他人瞧不起自個,而深層的體會是自個瞧不起自個。自卑的人失望、鬱悶、孤僻,簡單消沉地評估自個,總覺得自個在容貌、身材、常識、才幹、談鋒乃至穿着等方面不如他人,低人一等,假如遇遭到他人的的嘲笑與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辱負重。為了到達在交往中的“完美”,不敢進入新的交往,將社交圈子束縛在狹小的範圍以內,形成了人際交往隔閡的局勢。

2、自傲心思。自傲者在人際交往中通常變現為傲氣輕狂、高高在上、自命不凡,視他人為下級、被教學者。在與他人處事中,過於信賴自個,而不信賴他人,只關懷自個的需要,很少思考對方的需要,有時常常成心使對方墮入出醜、為難、為難地步。自傲的人自以為是、咄咄逼人,傲視一切,然後禁錮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3、羞怯心思。害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思現象,年輕人面臨新環境的交往活動,常常體現出害臊、膽怯、拘束不自然。當他們在陌生人面前,或是在世人面前説話時感到嚴重,語無倫次,言不盡意,然後他們的舉動見人臉紅,手足無措。因為害臊者在人際交往中過多束縛自個的言行,無法充分地表達自個的情感,常形成交往兩邊的不瞭解或誤解,且無法與人交流,繼而阻礙傑出人際關係的形成。

4、猜忌心思。猜忌心是在交往中因為片面推測而發生的對他人不信賴的複雜情感體會,體現為對他人的言行敏感,總以為他人在談論自個,瞧不起自個,而對他人老是持不信賴的情緒,不願講真話,戴着假面具與人交往。猜忌是大學生展開交往的大敵,它不只會使大學生之間關係鬆懈,也會使同窗好友因猜疑作怪而發生裂縫,使人際交往墮入消沉被迫的窘境。

5、妒忌心思。妒忌是在人際交往中,發現自個的才幹、學習、聲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發生的一種不悦、自慚、仇恨乃至帶有破壞性的做法。妒忌心思是一種消沉的心思品質,變現為對他人的長處成果心懷不滿,抱以嫉恨,總期望他人落後於自個,乃至採納不合法的做法給他人形成損傷。妒忌會吞噬人的理智,形成品格歪曲,通常是以恨人開端,以害己告終。

三、對於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對策

1、規矩人際關係的知道。首要,要準確知道自我。經過與社會上和自個位置、條件相類似的人相比來知道自個,在對比中認清自個的優勢和下風,長處和矮處,到達揚長避短,完善自個的目的。其次,要承認特性。大學生應當知道到,不一樣的人的特性是千差萬別的,互相相處中發生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咱們不能盼望得到每個人的認同,與每一個人都成為好兄弟,但要尊敬這種不一樣,以一種寬恕的情緒對待他人。準確的社會認知觀的形成,有利於增強自傲心,消除自卑、孤僻等消沉心思。

2、遵從人際交往的準則。首要,對等準則。在中國社會,無論是公事仍是私交,都沒有凹凸貴賤之分,都要以兄弟的身份進行交往,切忌因經驗缺乏、經濟條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為自個年輕優異而得意忘形。其次,真摯準則。真摯是一種對人腳踏實地的情緒,是待人誠心誠意的友善表明,真摯的心能使交往兩邊志同道合,互相肝膽相照,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虛偽是交往的大敵,大話、詐騙、玩弄、自私是就義友誼的惡魔,有必要堅決拋棄。最終,寬恕準則,體現對非準則性疑問不錙銖必較,可以以德報怨、寬恕大度。

3、培育人際交往的品質。一是自傲,在人際交往中自傲的人老是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談吐沉着;自傲者決非顧影自憐,盲目狷介,而是對自個的缺乏有所知道,並長於聽他人的勸告與協助,勇於改正自個的過錯。二是信賴,信賴即是信賴他人的真摯,從活躍的視點去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口是心非。三是熱心,熱心能給人以温暖與安全,促進人的彼此瞭解,融化冷酷的心靈,交流人們的情感。

4、把握人際交往的技術。一是學會協助他人。以彼此協助為開端的人際關係不只使傑出的人際關係簡單建立,並且縮短人與人之間的心思間隔。當人遇到困難波折時,哪怕是他人一個真摯的笑臉,一個別貼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言語,都能讓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奮。二是學會適度讚揚。讚許他人要講究尺度和方法,不能太誇張誇大其詞,要長於調查和發現他人的長處,説出對方的可贊之處。三是學會詼諧。詼諧是美德和才智的結晶,是常識和才幹的展示,大學生要學會詼諧,注意培育自個敏鋭的調查力、豐厚的想象力、靈敏的應變力。

參考文獻:

[1]崔豔俠。今世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及才幹培育[J]。遼寧教學行政學院學報,2011(3)。

[2]倪嘉波。大學生人際交往心思疑問的成因及對策[J]。教學探究,2008(2)。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論文4600字 篇四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心理問題研究及對策》

摘要: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文章歸納了當今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了其成因並提出瞭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問題;對策

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據統計,大學生每天除了睡眠外,其餘時間中有70%左右用於人際交往。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他們力圖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

一、大學生交往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大學生渴望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不僅是一種求得他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且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其大學生活的質量。大學生的交往總體處於良性發展之中,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的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屬“自我中心型”,凡事都想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不顧及他人感受,缺乏包容心。另一方面是,學生們往往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總覺得自己一舉一動都會引起旁人的注意,對別人的反應過於敏感。還有就是他們不懂得交友的原則,找不準自己的位置,缺少真誠的溝通與交流,因而覺得別人虛偽等。這些原因使得大學生的交往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1、面子心理。大學生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無意的碰撞、不經意的言語傷害、或區區小利等等,本來只要打個招呼、説聲道歉,也就沒事了,但雙方都賭氣,不打招呼,不道歉,出言不遜,結果爭吵起來。更有甚者,拔拳相向,頭破血流,事後則懊悔不迭。從心理學角度講,這是雙方都在用不適當的方法維護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

2、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能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有些同學認為自己做事爽快,但實則是衝動表現。象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許多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大學生往往一時衝動,把事情搞糟。

3、自卑心理。據某校調查,該校大學生中具有明顯自卑感者佔總人數的28%―30%。有自卑感的大學生常常缺乏自信心,處事過分小心謹慎,在交往中畏首畏尾。一般説來,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常常自慚形穢,感到這不如人,那也不如人,總感到別人瞧不起自己。這種人在公共場合一般不是積極主動參與,而是消極被動、過於警覺,極易受挫。

4、自傲心理。自傲就是過高地評價自我,在交往中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在交往中表現盛氣凌人、自命不凡、自視清高,常使交往對象產生難堪、緊張、窘迫與心理壓力,不能平等交往。自傲心裏嚴重的人,必然使人人際關係緊張。

5、嫉妒心理。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不悦、自慚、怨恨、惱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複雜情感。就大學生而言,嫉妒心裏主要表現是:對他人的成績和長處不服氣,甚至抱以嫉恨,看到別人冒尖不甘心,總希望別人比自己落後。看到別人處於劣勢則感到莫大安慰。有嫉妒心理的人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沒有競爭的勇氣,往往是諷刺、挖苦、挑撥,甚至採取不合法、不正當的行為,對他人和集體造成種種傷害。

6、封閉心理。大學生人際和諧的表現之一是樂於與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則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閉心理,阻礙其正常人際關係的形成。有的是因為性格內向,情感衝動的強度較弱,外露表現不明顯,被人誤認為封閉,實際上他們是情感深沉,能幫人一幫到底;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為緊張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務所累,始終處於疲倦狀態,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漲的熱情,只要緊張氣氛鬆弛了,他們的熱情一般能很快調動起來;有的則是因為心靈上的創傷所致。如過去曾赤誠待人,結果卻遭致欺騙、暗算,因此對人漸存戒心,不輕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大學生交往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社會上生活態度的主流、價值觀對大學生的交往也潛移默化地起着作用。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加劇了競爭。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人際關係的疏遠,人情的冷漠,產生了人際交往壁壘,現在生活的富裕減少了對他人的需求和援助,人際往來不再成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東西,這種生活態度主流的轉變也影響了大學生人際交往觀念的形成。從人的價值觀角度看,過去那種重義輕利的傳統觀依然是中國社會所弘揚和提倡的,但市場經濟中的規律是追逐利潤。財富這種價值觀對人際交往起了一定的影響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交往觀。

2、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誤區也是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心理問題的因素之一。家長們把獨生子女奉為掌上明珠,有的家長為孩子創造了一切。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養成了一種唯我獨尊的性格,常常只要求他人關心自己、遷就自己,而自己不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更難以設身處地去理解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從而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要求他人的標準高於自己的人際交往屏障。獨生子女被包圍在長輩的呵護下,他們沒有交往的欲求、動機和機緣,推遲了他們社會化的進程,以至於到了大學仍然缺乏獨立處理人際關係和生活難題、人生挫折的能力,由此會造成某些大學生面對交往不知所措、失意、灰心、衝動,甚至走向極端。

3、學生自身原因。有的學生受關注過多導致自我中心。這類學生往往是比較優秀的學生,在家裏和學校裏都倍受關注,特別是現在的獨生子女,養成了自我中心的習慣,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能為別人着想,而人際交往一重要的原則是價值的互相支撐,每個人在交往中必須給對方以支持和“面子”的維護,只顧自我感受或老想成為人際中心,這是不可能的。有的學生則缺乏應有的知識,大學生想在人際交往中取得成功,必須要擁有一定的知識,如社會任職(包括自我認知、對他人的認知、角色認知和人際認知)、交往原則、交往技巧等知識。

三、解決大學生交往心理問題的對策

(一)把握交往原則

1、平等交往。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2、尊重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並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説,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3、真誠待人。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並結成深厚的友誼。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白。

4、互助互利。人際關係是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需要為基礎的,因此,交往雙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於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於求助別人,這可以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情感交流。

(二)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

1、要有真誠待人之心。對他人誠實無欺、胸懷坦蕩、心口如一。真誠待人是人類良好道德的具體體現,也是人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個性品質。大學生培養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質,就必須具有真誠待人之心,摒棄一切以利用為目的虛偽的人際關係。

2、要有謙虛、謹慎、自信的風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活動中,都要做到謙虛、謹慎、自信。謙虛能使人自己認識不足,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能縮小交往雙方的心理距離;謹慎能使自己有選擇的交往,能使自己清醒而不致盲目交往而失誤;自信能使自己在交往中積極主動,從容不迫,落落大方。

3、要有樂於助人的品質。樂於助人是人際交往中一貫倡導的美德。樂於助人要求在人際交往中熱情地關心他人、為他人着想,並盡力幫助他人。熱情能給人温暖,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瞭解,增加人際吸引;助人能給人幫助和支持,主動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特別是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能伸出温暖之手,這樣的友誼和交往是經得起考驗的。

4、要有寬闊大度的胸懷。胸懷寬闊是一種對人豁達,不計小隙的品格,是對人們締結友誼的必備條件。大學生要培養自己成功的心理品質,就必須具有寬闊大度的胸懷,學會尊重人、容忍人、理解人,特別是學會尊重他人的人格、意見、隱私和勞動等,同時要嚴於律己,遇事不斤斤計較,學會體諒悦納他人,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這是贏得他人信任的有效途徑。

(三)大學生必須學會交際的技巧

成功的人際交往不僅要遵循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還要講究人際交往的技巧。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掌握以下技巧:

1、掌握分寸,積極有度。每個人都有不可隨意步入的心理敏感區,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如此。所以,正確的人際交往必須把握好度。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明確交往的向度、廣度、深度和適度。懂得與哪些人交往,交往的目的是什麼,交往的範圍,程度及分寸,否則會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2、善解人意,角色換位。不管交往的目的是什麼,在交往過程中,每個人都希望交往的對象能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要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需要大學生相互理解,換位思考,多為對方着想,要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和理解人。人與人相處,應當減少“火藥味”,多一份“人情味”,這樣才能營造和諧的交往環境。

3、整飾自己,展示魅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似乎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周圍總有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樂意和他交往的人,而有的人則恰恰相反。每個人都要學會整飾自己,展示魅力。所謂整飾自己是指交往的個體以適當而得體的語言或行為來表現自己,以獲得他人對自己好印象的過程,這是一種社交技巧。通過整飾自己,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社交魅力,獲得別人的讚美,滿足自尊的需要,保持人際關係的協調。

4、加強自我意識,重視第一印象。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為不良的第一印象會使雙方不願意保持關係,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被這種不良的印象所覆蓋。良好的第一印象會使雙方容易接納,縮小距離,願意交往。因此,大學生應當不斷增強自我意識,不斷完善自我,以期達到能夠自覺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動機和情緒。

人際交往是一項活動,交往的成功必須經過親身實踐才能實現,實踐是交往能力提高的根本途徑。沒有親身的實踐也不可能保證你有真正的朋友。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加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的實踐中鍛鍊自己,提高自己。

人際交往論文 篇五

一.主動熱情

人們常説:“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因為主動也屬於禮貌的範疇,主動是對同學的尊重,這種尊重還應該是相互的。熱情是一種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可以推動和鼓舞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讓班級氛圍更加和諧。

二.講究信用

講究信用是與人交往的基本準則之一。同學之間沒有必要虛情假意或者口是心非,倘若這小小的要求都做不到,試想:有誰願意和你交往?答應別人的事,要講究信用,更不能敷衍了事。

三.尊重別人、注意禮貌

每個孩子的思想、觀點、習慣、接受的家庭教育等千差萬別,所以,我們應該尊重別人,有時,還得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切莫自以為是。交往時,多使用禮貌語言,注意自己的舉止,給別人儘量留下好印象;無粗魯行為,不禮貌的行為儘量減少或者沒有。

四.虛心向他人學習,樂於助人

常常學習他人的長處,讓自己不斷進步,並且知道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要樂於幫助同學,這樣,更易贏得同學的尊重與喜愛。

五.積極的自我暗示

有些孩子,由於缺乏自信,加之過於在乎別的同學對自己的評價,因此,心情無法輕鬆、就連表情姿態也是那樣不自然,有時會影響同學間的正常交往。假如我們時時對自己進行一些暗示:我會成為一個良好的交際者,和同學間和睦相處,如此下去,同學間的交往就會變得越發輕鬆坦然。

六.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現在的孩子,好勝心幾乎都很強,常會為雞毛蒜皮似的小事與其他同學發生摩擦,這都是因為缺乏寬容之心的緣故。我們與同學相處,應該多找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樣,更能求同存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國小班主任在孩子們的成長路上是一個重要的角色,時常影響着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作為與孩子距離最近接觸最多的教育者,我們在言行上,一定要給孩子們樹立最好的榜樣。

心理學方面的論文 篇六

《大學生心理壓力管理策略》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負擔越來越大。大學生羣體心理壓力過大,即影響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又影響着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推動力之一,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棟樑。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具備很高的專業技能,更是需要強健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一、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分析

(一)學業壓力

學習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他們將來就業和發展的基礎。大學是他們學習專業技能、提高知識涵養、提升個人素質的關鍵時期。但是,大學生活不同於高中生活,大學學習更注重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大學階段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和高中階段相比都是有較大區別的。大學階段的學習相對更加的細化,專業課程增多,而且沒有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與管理,一些大學生難以適應大學的學習模式,又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自我規劃能力,再加上沒有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進而導致大學生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而一些大學生在大學階段給自己規劃較高的要求,必須全面提升自己的整體能力,即重視學習專業知識,又積極地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為考證報培訓班進行培訓,將自己的時間全部按照規定進行。由於整日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神經變得較為敏感,如果他們某一學習成績沒有到達自己的目標,容易產生不良的情緒,增加心理壓力。

(二)人際交往壓力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這個社會和真實的社會也是一樣的複雜多變。人際交往能力是保證大學生在“社會”中順利而愉悦生活的前提。但是,大學生在獨立面對新的環境時,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大學生在結交朋友時,難以協調處理與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其內心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容易導致心理失衡。近年來,隨着網絡遊戲的不斷普及和發展,很多大學生沉溺於虛擬網絡世界中,因而,一些大學生變得內向、自我、自私,不願意也不敢和他人交流,長期沉迷於網遊之中也使其與同學之間缺少共同話題,與同學相處時容易產生矛盾或是隔閡。

(三)情感壓力

戀愛是多數大學生所期待和嚮往的,但是對於一些對感情認真的大學生來説,戀愛即是一把雙刃劍。感情一方面可以促進大學生努力向上的學習,學會擔當並與他人和諧相處,這樣能吸引或是配得上心儀的對象;另一方面感情的毀滅可能會影響一些大學生正常的情緒,產生較大的心理負擔。一些大學生在談戀愛時,不懂得如何與異性相處,經常爭吵或是產生矛盾,進而產生較大的情感壓力。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理想中的愛情是美好的,而現實中的愛情是殘酷的。現實的戀愛會使大學生產生失落之感,心理痛苦,有些會長期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可以説大學生最嚴重的心理壓力,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力,一些大學生還未畢業就開始憂心忡忡就業的問題,加大其心理壓力。近年來,我國高校擴展,再加上海龜回國潮,而崗位逐漸減少,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一些大學生自信心不夠,總擔心自己能力不夠、實力不行,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心理壓力逐漸增加。此外,大學生家庭條件差、所學專業飽和、專業不對口,缺少必要的就業準備、大學生就業眼光過高,也是高不成低不就等都影響着大學生就業。

二、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管理策略

(一)加強學業與就業的相關指導,提高大學生的規劃學業與職業生涯的能力

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壓力,因此,在大學中重視研究與開展大學生學業與就業的問題是勢在必行的。開展大學生學業與就業問題時,可以依據不同的年級開展課程,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學習與幫助大學生形式正確的就業觀並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可以採取專業介紹會、學生學習交流會等方式,引導大學生在大學階段如何學習與規劃。另外,積極引導讓大學生認識到我國的就業形勢,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通過就業指導課的形式,讓大學生意識到想要在社會謀取一席之地,就需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鼓勵大學生與用人單位聯繫,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心理壓力。

(二)重視引導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提升大學生的抗壓能力

在大學中,學校可以重視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調節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抗壓能力。依據不同的年級、專業,分別進行有針對性心理健康知識引導,促進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提升。通過一些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心理輔導方式,可以緩解大學生各種心理壓力,進而提升大學生的抗壓能力。學校應開設心理諮詢室,並配上專業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可以預約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找到心理壓力的緣由,並在教師的開導下,釋放心中的苦悶,尋找到抗壓的方式。

(三)引導大學生交流溝通,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溝通與交流是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無論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需要進行溝通與交流。面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壓力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打開心扉,主動向他人傾訴心中的苦悶,主動與他們交流。不管是在學習中、工作中、戀愛中溝通與交流都是促進學習、工作、戀愛順利進行的保障。面對學業問題時、面對就業選擇時、面對感情選擇時,主動與他人交流,他們會給予較為合適的意見,進而解決一些大學生自己不能決定的事情。良好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地提升大學生與他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創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優化大學生的心理品質

和諧、穩定的校園文化建設影響着大學生心理壓力,良好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大學生心理健康。因此,學校應該重視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即和諧的環境感染大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學校可以開設校園文化節,以此增加學生羣體活動,通過這樣大型的羣體活動在學生之間形成羣體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文化建設不僅可以增加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又能通過他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感染更多的大學生。

三、結語

時代在不斷地進步與發展,這於無形之中增加了大學生的社會壓力,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越來越大。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説,這對大學生來説也是一種新的挑戰,在各種心理壓力的磨鍊與抗擊之中,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抗壓能力,使之變得更加的堅強。因此,只要大學生端正心理態度,積極向上的面對一切的艱難困苦,明天依然是陽光明媚的。

人際交往論文 篇七

摘要: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的方面,也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新課程實施中應該認真關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了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現狀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學體育教育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問題,然後重點闡述了中學體育教師是如何利用體育教學的特殊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等問題。

關鍵詞:體育教學人際交往和諧健康合作學習

前言

每個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需要與他人交往聯繫,當代中學生在這一方面存在着較為嚴重的困惑,據調查有80%的中學生將孤單視為最大的苦惱,他們渴望與人交往渴望能學會與人共處,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注學生和諧的人際交往是新的課程對體育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如果能利用體育課堂這一特殊的教學領域,幫助中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既可以讓體育教學更加順利完成,也能幫助班主任和家長解決學生“交友”的難題,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現將教學中一點體會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全面瞭解中學生人際交往的實際情況

中學生正是個體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峯期,由於生長髮育的急劇變化,性發育開始使得學生在生理與心理上發育不平衡,而心理髮展相對會落後於生理功能,這些特徵正是中學生具有少年期的半幼稚半成熟型,也正是具有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時期,也是最容易產生心趣衝動和行為過失的年齡階段。而在這裏中學生隨着社會和集中地位的變化以及人格的形成,社會人際交往的範圍會不斷擴大,但這樣會使得學生的社會關係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亂套,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過分濫交,荒廢學業

2、分不清益與損;

3、處理不好與朋友的關係;

4、情感控制不好。

二、體育教學與人際交往

在一定意義上,體育教學活動就是一個“課堂小社會”,在這個課堂社會中的學習活動大多具有集體性和競爭性。而且由於場地大、活動多、內容廣、活動時分組與個人活動多,小組成員之間,個人之間的交往頻繁,這不僅增加了師生之間的聯繫,而且同學之間的交往也很多。同時由於在體育活動中學生所處的角色和地位也會不斷變化,使得學生的人際交往面更加寬廣。在這樣錯綜交叉的人際交往中,學生的能力、修養等都會得到很好的提高,個人的人格也會表現出來,這有利於學生對自己和他人有一定清晰的認識和了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從另一方面説,如果學生的人際關係處理好了,在體育課上的表現會更加積極,與同伴的配合也會更加默契,這樣體育教學也能更加順利地開展。因此我們説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也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促進學生建立和諧健康的人際關係。

三、利用體育教學,多方面培養學生的交往素質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在瞭解了與中學生人際交往的一些情況後,一定會更加關注中學生的人際交往的,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學生培養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呢,我從教學中得到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1、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正面引導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自身的行為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行為與思維,教師的表率作用對學生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如果要培養學生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教師應先從自己做起,要處處提高自己的交往素質,生活中要為人大方,對人尊重,上班時要團結同事,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平等待人……這樣給學生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同時,也會向學生灌輸了文明的交往〈WWW.〉觀。

2、關愛學生,與學生做知心朋友

教學工作是師生的雙邊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關愛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共處,我覺得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兩點:熟悉瞭解每一個學生充滿愛心和尊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

3、選擇對人際交往有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隨着新課改的步伐,體育教學的內容越來越廣泛,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人際交往也關注得越來越多,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有利於培養學生交往素質的內容與方法。

(1)選擇一些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健康基礎知識。首先選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交際健康教育,讓學生對健康的心理有一些理性的認識,同時還要進行一些青春期常識的教育,讓學生對青春期有一整體的認識,從而減輕交往對異性的好奇。

(2)用合作學習促進人際關係。合作學習有以下幾個要素:

①積極地相互配合,特別是面對面促進的互動。

②積極承擔在共同任務中個人的作用。

③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並建立起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矛盾。

④對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

⑤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價,尋求有效的途徑。從以上的要素,我們可以看出,在合作學習中,學習者之間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彼此交流溝通,這樣學習者之間的人際關係就會隨之而和諧統一。

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是中學生健康向上的一種體現,它可以使學生團結進步,幫助學生走上健康的光明大道。作為一名中學體育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有耐心和愛心,在平時的教學中多關注學生文明的人際交往,並及時發現學生在交往中的困惑,給予糾正和引導,這樣也會真正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真正從各方面培養合格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學校體育學》高等學校教材金欽昌主編

《國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季瀏、汪曉贊主編

《國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法》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謝正義主編

《走進課堂·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案例與評析》

人際交往論文 篇八

摘要:酒店的服務對象是人,人是空間的主體。酒店大堂空間是酒店最主要的公共空間,也是酒店使用者停留最多的公共場所。人際交往是酒店大堂發生概率很高的活動。在空間設計中要考慮到審美、藝術、服務質量的同時更要充分考慮到人際交往這一活動,設計適宜不同交往模式共存的空間。提高空間的親切感以及空間的舒適度至關重要。

關鍵詞:酒店大堂;人際交往;空間設計

前言

文章主要探究酒店使用者在酒店大堂空間中的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以及這幾種人際交往模式下使用者的心理訴求,發掘影響人際交往模式的外在空間環境因素。通過調研案例分析,分析如何創造適宜的空間環境來滿足每一種人際交往模式。

1、人際交往模式

1.1觀望觀望是指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些社會性活動,人們處於自身舒適環境中,願意持有觀望態度,而不願意親身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觀望大堂裏的的演出;觀望酒店大堂裏來來往往、形形色色的人。

1.2參與參與其中是指人們願意並且參與其中的一種交往模式。例如:相熟的客人在酒店大堂空間中偶遇、相互寒暄;商務人士聚眾商討問題;或者一幫朋友、家人促膝談心、閒聊日常瑣事等。這也是酒店大堂存在最多的一種交往模式。

1.3獨處人們在一天喧囂的生活之後會需要安靜獨處的空間環境。例如:看書,發呆抑或聽音樂等。

2、人際交往模式的影響因素

2.1距離距離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最為直觀,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咖啡廳吧枱區不相熟的人通常會相隔很遠,或者隔一個座位坐一個人,人們不願意夾在兩個陌生人之間,表明人們在潛意識裏會通過拉開距離的方式來保持個人空間。距離的尺度直接影響人際交往的舒適度。

2.2場所設想一下,在酒店大堂主廳空間正中央的位置突兀的設置休息區,並不會有人去,人們並不想完全的暴露在大堂其他使用者的視線內。而靠窗設置的休息區經常人滿為患。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如果忽略使用者停留意願的規律性,就會出現華麗的大堂之下,寂寥無人的景象。社會學家德克德瓊治提出過一種邊界效應理論,他指出“處於森林的邊緣或者背靠建築物的立面有助於個人或團體與他人保持距離。”人們喜歡靠窗、靠牆、靠柱子的位置。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非常常見,在乘車、乘機、餐廳就餐等等行為中,我們的第一選擇都是靠窗。是因為處於空間的邊緣為觀察提供了最佳的條件。在酒店設計上應該根據不同的人際交往模式設計不同的場所。

3、人際交往模式下的空間設計

3.1觀望———公共活動上海喜馬拉雅酒店酒店大堂,在酒店大堂空間中設計一個表演舞台。對於這種公共活動大部分人只是喜歡觀望並不想親身參與其中。根據《隱匿的尺度》,“公共距離(大於3.75m)用於單相交流的集會,演講,或者人們只願旁觀而無意識參與一些拘謹場合的距離。”舞台距離使用者保持在>3.75m的距離才會使使用者即能維持個人的舒適距離又能觀察到公共活動。

設計要點:

1)距離公共活動之間的距離(觀望公共活動),距離公共走道之間的距離(觀望形形色色的人)都應該保持在公共距離的尺度上(>3.75m);

2)公共活動通常設計在酒店大堂的中心位置,確保使用者視線的可達性。

3.2參與———適宜交往的小環境設計參與是發生概率最高的人際交往模式,應該作為整個空間設計的重點。

蘆源義信認為:“四度半的空間”(約8m2)是小巧、寧靜、親密的室內空間尺度。這是適於家庭聚會或幾個人交談同時具有親切感的空間。上海衡山路至尊精選酒店大堂空間中的一處小空間就非常適合三五好友聊天休憩。小空間面積約8m2,沙發的擺放剛好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維持在具有親切感的尺度範圍之內。“個人距離(0.45~1.30m)是親近朋友之間或家庭成員之間談話的距離;社會距離(1.30~3.75m)是朋友、熟人、鄰居、同事等之間日常交往之間的距離。”根據上文提到的邊界效應理論,在小空間環境的設計上,通過鏤空格柵人為製造空間邊界,從原來的一面邊界———牆面,變為三面———牆面、鏤空格柵,邊界的增加提供了使用者長時間停留的可能性,為交往行為的發生提供環境基礎。

設計要點:

1)維持在社會距離的尺度內(0.45~3.75m);

2)運用“四度半空間”理論;

3)設計在空間邊界的位置或者人為製造更多的空間邊界。

3.3獨處———安靜的個人空間上海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結合書咖打造了一個安靜的小天地。璞麗酒店大堂休息區,小空間位於右圖黃色區域部分,格式塔心理學指出,“人們常常會把感知的圖形簡化成完整的、簡單的圖形。”使用者進入酒店大堂中,感知的圖形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黃色休息區自動被屏蔽到長方形圖形之外。在心理上就把黃色區域區劃分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在社會距離的尺度上(1.30~3.75m),視覺等其他感覺輸入信息量較少,遠距離還起到互不干擾的作用。黃色休息區,左側藍色區域為靜態景觀水系,使用者在此空間,坐於窗前,看書,欣賞水景。整個空間安靜而富有禪意,使用者在此空間可以隔絕喧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身心放鬆,是獨處的絕佳場所。整個空間設計結合書籍、以及透過玻璃窗外的靜態水系強調了安靜這一環境要素。

設計要點:

1)維持適宜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30~3.75m),保持個人空間的完整性;

2)安靜的環境或良好的景觀朝向。

4、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瞭解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模式對大堂空間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酒店大堂空間的設計上,設計師除了把心思放在空間本身更應該把出發點聚焦到使用者的人際交往上。酒店大堂是使用者進入酒店的第一空間,不應該只有華麗的外表,更應該充滿人情味。只有使用者的心理訴求得到滿足,空間才能最大的發揮其價值。

參考文獻:

[1]揚蓋爾。交往與空間[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2]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黎煒譯。浙江:浙江教育出版,1997.2-3.

[3]唐玉恩。旅館建築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3.

[4]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2006.

[5]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6.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論文3600字 篇九

《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與應對》

摘要:人際交往是一種心理上的雙向互動過程。人們通過相互交往,彼此訴説各人的喜怒哀樂,增進相互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在此基礎上,產生友愛互助、歡樂、依戀之情,滿足其歸屬與安全的需要。良性的人際關係將對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產生良好的影響,本文主要針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交往 問題 應對

大學生,從邁入大學的那天起就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環境和全新的人際關係,就需要通過人際交往建立友誼,尋求慰藉,並從中吸取力量,得到鼓舞,真正體會生活的意義與價值,過好大學生活,從而對人生充滿信心。可面對嶄新的人際關係大學生應該如何正確應對。

一、影響大學生人際認知的偏見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過程中,由於受主觀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實現對他人的客觀全面的認知。影響大學生人際認知的偏見主要有:

1、最初印象。是指初次對人知覺時形成的印象往往在以後的人際知覺或人際交往時不斷在頭腦中出現,影響認知者的態度和興趣,影響認知者選擇與處理信息的心理,從而影響認知效果。由於最初印象是通過對對方的衣着、談吐、風度等等的觀察給對方做的初步評價,因而總是表面的、片面的。

2、暈輪效應。是指人們在觀察一個人時,往往從這個人的某種特徵或品質出發,對他作出總體判斷。這種特徵或品質起到了一種類似暈輪的作用,掩蓋了這個人的其他特徵和品質。如果認知對象被認知者表明是好的,就會被一種好的光圈籠罩着,並被賦予一切好的品質;若一個人被表明是壞的,就被一種壞的光圈籠罩着,他所有的品質都會被認為是壞的。暈輪效應是以點概全,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認知偏見,我們所説的子不嫌母醜、情人眼裏出西施、學習好即三好學生等都是如此。

3、先入印象。是指對人的知覺並非出於對客觀對象的直接交往,而是在交往之前,相互之間或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就已經掌握了某些信息,並把這些信息投射到對象身上,影響對知覺對象的認知。先入印象形成於交際之先,基本上是對一個人過去情況即他的歷史的瞭解,只能説明對象的過去,而不能真實反映他的現在,更不能證明他的未來。先入印象對認知效果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如果我們對某人形成了一個好的先入印象,就會在交際過程中以肯定的眼光來看待他,給他以好的評價。比如對有名的作家,人們總是身份崇拜的,在接觸之中,就會更多地看到他的才氣、觀察能力、氣質等等,甚至把他作為心中的偶像。對一般的人也是如此,如果我們事先聽人家説他不錯、很可信,我們就會較快地與他建立友好關係。與此相反,如果我們對某人有不好的先入印象,則可能在交往過程中對他產生不好的看法,對他不友好。比如,如果聽説一個人幹過偷雞摸狗的事,一旦丟失了什麼東西,就會懷疑他。先入印象往往成為人們認知的基礎,它宛如認知的一幅有色眼鏡,戴上它看人就會覺得這個人有某種不變的顏色,從而影響知覺的客觀性。

4、投射作用。是指在人際認知過程中,認知者把自己的特徵、愛好、情感和願望投射到認知對象身上,假設別人與自己是相同的,從而作出不合乎實際的評價。其特點就是從自我出發認知他人,抹煞或無視自我與非我、主觀與客觀、認知者與認知對象的區別,以主觀統攝客觀、自我統攝非我。比如喜歡流行音樂的人,以為別人也愛聽,客人來了就放起時髦的曲子;愛吃鮮魚的人,以為別人也不嫌魚腥;自己不抽煙的人也往往沒有想到別人會抽煙,因而客人上門,總是忘記以香煙招待等等。然而,認知對象與認知者之間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在人際認知中,我們應該從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出發,具體地分析具體情況,客觀地認識他人。

5、自卑羞怯。自卑和羞怯,常常使人不敢大方地與人平等交往。雖然主觀上有與人交往的強烈慾望,但在實際生活中,則不敢進入社交場合,惟恐受到別人的拒絕和恥笑,對參加社交活動感到情不自禁的緊張和恐懼,迴避與人們的交流和交往,嚴重者就表現為社交恐懼症。自卑不同於自謙,它是一種不健全人格的反映。極度自卑的人,往往是在生理和心理上有過創傷的。一般説來,自卑感強的人較多是性格內向,勤於反思而又敏感多疑者,他們自尊心也很強,但他們不是積極進取以獲得自尊,而是消極退避以保護自尊。正是為了追求一種不使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安全感,為了不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於是不願坦率地與人交往,對集體性的或富有競爭性的社會活動採取躲避態度。自卑感強的人惟恐別人看不起自己,實際上正是自己低估了自己。而別人對他的輕視,常常正是由於他們自己的自卑和退避行為造成的。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應對

1、保持積極處世態度。

一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及其處世態度,會很大程度地影響他的社會交往態度和方式。人生總是順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幸運與不幸、獲得與喪失等交織在一起的聚合體。然而,積極處世的人或悲觀消極的人都會對人生作出不同的解釋,以不同的態度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圍的人。這就勢必制約着他對別人是抱開放態度還是閉鎖態度,是熱情主動地交往還是冷漠地拒絕交往。樂觀者更多地看到世界的光明美好,因而積極地去生活和奮鬥,坦誠地與人交流思想感情,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悲觀者則更多地看到生活的陰暗面,似乎周圍的人都在跟自己過不去,總是悶悶不樂地與世隔絕開來。

正確地對待人生,以平等的態度與人交往,學會正確地評價別人的優點和缺點,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並坦誠開放自己的心扉,就會達到人們之間心靈的溝通,理解的愉悦,事業的成功,人生的樂趣。

2、戰勝人際認知偏見。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與人交往比較是為了取長補短,促使自己進步。在社會交往中,人們的認知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認知偏見甚至成為交往的障礙,只有努力克服認知偏見,才能正確對待他人,喚起對方的積極反應,保證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

戰勝人際認知偏見,關鍵在於樹立起成功交往的信心,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通過實踐去證明自己的力量。只有充滿自信,才能在精神上有所放鬆,才能坦然自若,沉着鎮定,自然大方地與人交往。要時刻記住:我的上帝就是我自己。

同學們,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人際交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交換和流通的過程。“獨學無友,孤陋寡聞”,一個不善於交往的人,其知識必然是貧乏的,他只能是井底之蛙。在人際交往中,人們互相交流思想和經驗,彼此取長補短。通過與別人親密友好地交往,獲得別人的真誠批評與幫助,從而促進自我完善。近朱者赤,大學生主動和周圍優秀的同學交往,能獲取更多的有價值的信息,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有利於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3、培養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質。

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培養自己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質,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真誠、信任、剋制、自信、熱情五個方面。

(1)真誠。真誠是一種對人實事求是的態度,是待人真心實意的友善表示。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真誠的心能使交往的雙方心心相印,彼此肝膽相照。真誠的心能使交往雙方的友誼地久天長。相反,虛偽則是交往的大敵,謊話、欺騙、捉弄、自私是斷送友誼的惡魔,必須堅決拋棄。

(2)信任。信任是一種對人持有肯定評價的態度,以偉大的風度待人,人才表現出偉大的風度,在社會交往中,信任就是要相信他人的真誠,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他人而不是胡亂猜疑,相互設防。信任他人必須真心實意,而不是口是心非。

(3)剋制。剋制是一種能夠容忍的意志品質。與別人交往,難免發生摩擦、衝突,剋制往往會起到化干戈為玉帛的效果。剋制是以團結為重,以大局為重,即使是在自己的自尊與利益受到損害時也是如此。這種豁達、謙和的態度對發展人際關係意義重大,剋制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應是有理、有利、有節。如果只為一時苟安,忍聲吞氣地任憑他人的無端攻擊、指責,則是怯懦的表現,也不是正確的交往態度。

(4)自信。自信是對自身的一種具有肯定評價的態度。俗話説,自愛才有他愛,自尊而後有他尊。自信也是如此,在人際關係中,自信的人總是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談吐從容。自信者決非孤芳自賞、盲目清高,而是對自己的不足有所認識,並善於聽從別人的勸告與幫助,勇於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然而,在實際社會活動中有些人往往缺乏這種精神,面對交往常常採取逃避態度,縮手縮腳無能應對。想與人交往,又怕別人拒絕、嫌棄,因此不願在公開場合路面,在眾人面前侷促不安。

(5)熱情。熱情是一種高級的情感形態,是對某種事物肯定的、強有力的、穩固而深厚的情感反映形式,熱情能給人以温暖,能促進人的相互理解,融化冷漠的心靈。因此,待人熱情是溝通人們的情感,促進社會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質。

總之,交往者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就能喚起對象積極的同類反應,能使彼此間隨着交往頻度和深度的增進而建立起越來越親密融洽的人際關係。

參考文獻:

[1] 梅傳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2]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大學生心理素質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

[3]姜憲明。大學生心理自我保健。北京出版社,2001

人際交往論文 篇十

一、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高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為了讓學生體驗人與人交往的相互性,可以安排“支撐”活動:讓學生坐在椅子上圍成一個圓,前面的同學倒在後面同學的腿上,以此類推,然後撤掉所有人的椅子,讓大家靠着彼此的力量相互支撐。多數學生在第一次做這個活動時都會感到很神奇,當成功完成活動時,學生都能夠強烈地體驗到自己沒有倒下是因為有別人在支撐,同時自己也在支撐着別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相互支撐的關係。為了讓學生了解人際吸引的因素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現象,可以安排“朋友樹”活動:讓學生畫一棵樹,再畫上果實,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就畫幾個果實,並在果實上寫上好朋友的名字,然後思考與好朋友最初是怎樣成為朋友的,友誼持久的原因是什麼,思考後小組分享,最後進行歸納總結,達成課程目標。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感恩的態度,可以安排“互助之旅”活動:一部分學生用眼罩蒙上眼睛,然後讓其他學生引領着通過一系列障礙,蒙上眼罩的同學首先感到行走於障礙中的無助,再感受被人引領通過障礙的温暖,從而產生對引領的同學的感恩之心。活動後學生分享感受,並由此引發對更多人的感恩之心。為了引導學生積極解決生活中人際交往的困惑和問題,可以設計生活場景,讓學生來表演,將經過小組討論的解決辦法表演出來。這樣,對錶演的同學來説強化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對其他看錶演的同學來説,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

二、積極調動學生自身的資源,不斷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自身的資源,使學生在充分參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問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出現最多的問題,也是心理健康課學習過程中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藉助學生自身的資源,為學生的心理成長服務。比如,在培養愛的能力的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思考自己的戀人標準,並進行分享,從學生的分享中可以發現學生不同的戀愛觀,並可由此總結什麼是愛情,學習戀愛三因素論,使學生對愛情有進一步的理解。在探討愛的能力的內涵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幾個與戀愛相關的問題,如被一個異性喜歡怎麼辦,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自然會列舉出不同的情況。被異性喜歡時可能自己也喜歡對方,也可能自己並不喜歡對方,對前者如何接受,對後者如何拒絕,學生自己的經驗中有好的或不好的應對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愛的能力包括接受愛的能力和拒絕愛的能力。

三、結語

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在課外閲讀相關書籍或觀看有關影視作品,推動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