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醫學倫理學論文【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9W

醫學倫理學論文【多篇】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一

1時代進步要求醫務人員有更高的醫學倫理素質

隨着社會的進步,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國民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公民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特別是市場經濟引入醫療衞生行業,傳統的義務論、美德論受到嚴峻的挑戰,帶來了如何協調醫患關係中服務與公益、醫際關係中協作與競爭、醫社關係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要求提高醫生的技術素質,而且更加強調醫務人員的倫理素質。

同時,在醫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醫學技術的應用和實際選擇正遭遇越來越多的道德難題,其醫療決策也必然受到認識主體道德決斷能力和認識水平的制約。由於當代醫學的特點,行醫遠比以往要複雜得多。不僅牽涉到病人的生命安危,關係國家衞生資源如何用,同時也關係醫生的信譽,方方面面都需要做出倫理決策。醫學倫理學己滲入到醫療行為的每一個環節中。這無形中要求未來的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符合社會需求的素質,尤其在倫理方面的素質要達到更高的水準。

然而,現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衞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一次採訪中也承認,目前我國的醫務工作者存在着醫學倫理學知識和人文社科知識缺乏的現象,這對我國的醫德醫風的建設、醫院管理、醫療服務質量的改善都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尤其是在市場經濟不斷髮展的今天,這個問題更顯得突出。

2目前醫務人員醫學倫理素質不高的原因

1999年5月召開的中美醫學倫理學比較國際研討會上,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議題:中國醫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倫理價值觀,為何沒有最大程度地轉化為職業行為道德準則?經過研討,與會者認為:首先,它説明我們社會的倫理道德建設還存在問題,缺乏合乎規律的層次銜接,能為多數人接受、且適應現實狀況的道德觀念與教育的局面,還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建立。其次,它表明僅靠在校期間的倫理教育還不夠,還必須加強走上工作崗位以後的道德教育以及相關的倫理、法律之規範和制約。

醫院作為醫學倫理學的教育基地,沒有系統的醫學倫理學的繼續教育,絕大部分醫院都將醫學倫理學的教育等同於醫德醫風教育。其次,教學方法與形式不能滿足培養醫學倫理素質的要求。醫院往往跟隨衞生行政部門的要求而制訂計劃。繼續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那一套思政治工作的傳統做法,內容單調枯燥,形式僵化呆板,以至收效甚微。例如,衞生部在某個時期號召醫務人員學做“白求恩式的醫務工作者”,醫院便針對這個主題召開大會、小會對醫務人員進行宣傳教育,並評選“白求恩式先進醫務工作者”。過了一段時間,衞生部又提出推廣“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醫院便又針對這個主題開展教育。教育還停留在淺層次的説教,期待大家立竿見影地增強醫德意識。隨着醫務人員的文化層次、認識水平的提高,這種淺層次的説教顯然不能適應。再次,教育的層次性缺乏。由於各單位、各個人的知識、智能、素質、覺悟水平存在差異,只採取這種同一內容、同一標準、同一方法的教育,沒有依循其層次水平,提出實際、具體的要求、教育效果必然不理想。

綜上所述,以往醫院的醫學倫理學教育存在不完善和實效差的弱點,不能滿足醫療衞生改革和21世紀醫學服務的新需要。

3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醫院醫學倫理教育新模式

醫院的醫學倫理學教育,是屬於繼續教育的一個內容,因而方法方式、內容側重等應有別於學校。醫院與醫學院校合作開展教學研宄,避免簡單重複學校教過的課程,在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達到更高的層次;臨牀實踐和理論學習相結合,注重能力的培養,使臨牀基地的教育與學校教學融為一體。

3.1營造醫學倫理學教育的良好氛圍

3.1.1醫院實行倫理化管理醫院在制定規章制度、落實管理目標、協調搶救措施和進行質量監控的過程中,必須運用醫學倫理學的觀點、原理和方法,創造一個重視醫學倫理學的良好氛圍。同時,在醫院文化的建設中,要注意融入醫學倫理學理念,促使其成為醫務人員內心認同的價值觀。

3.1.2醫院管理者的醫學倫理素質醫院的倫理化管理要求醫院管理者具有較高的醫學倫理素質。醫院管理者在醫療活動中肩負着決策、領導、指揮、服務等使命,醫院管理者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着其所轄部門的道德狀況,同時也是制定、實施行之有效的醫德規範以及客觀考核的保證。醫院管理者的醫學倫理素質如何、對醫學倫理學的重視程度如何,也會直接影響到醫院醫學倫理學教育的效果。因此,應注意不斷加強對醫院管理者的醫學倫理學教育,提高其道德素養,為實現醫院倫理化管理、促使醫務人員重視醫學倫理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的做法是:設置對醫院管理者選擇、升迀的醫學倫理學考核關:建立健全對管理幹部的道德監督制約機制;對醫院管理者進行現代醫學倫理學培訓等。

3.2實施醫學倫理學教育的主體——醫院倫理學委員會醫院倫理委 員會應成為醫院醫學倫理學教育的主體機構並負責具體實施。因為:

(1)醫院倫理委員會能把醫學實踐和醫學倫理學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使醫學倫理學根植於醫學實踐,避免了理論與實踐的脱節;

(2)醫院倫理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包括醫學專家、倫理學家、律師、熱心倫理的病人代表等,由他們聯合起來進行醫學倫理學的教育是最合適不過的;

(3)醫院倫理委員會有足夠的教學科研力量,並且他們處於臨牀第一線,瞭解醫務人員在臨牀實踐中的倫理教育需求,開展教學研宄,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效性。在醫院進行系統的醫學倫理學教育,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時間都不是很長,經驗還不夠,要使醫院醫學倫理學教育納入正規化、科學化的軌道,加強教育理論研宄尤為重要,以醫院倫理委員會這一常設機構對醫務人員進行系統的、多種形式的醫學倫理學教育,還可以避免過去醫德醫風教育的一些弊端,並且在營造醫院的醫學倫理氛圍方面發揮作用。

在醫院倫理委員會下設立專門的教學小組,負責:

(1)醫學倫理學的理論研宄。針對醫學實踐中出現的醫學倫理的新問題、新矛盾和需要解決的新課題展開研宄,尋找對策,為醫務人員做出指引。

(2)與醫學院校合作開展教學研宄,以使醫院的醫學倫理教學與學校教學相銜接。

(3)根據社會和醫學實踐要求,針對不同層次醫務人員的特點和實際需要,編寫醫學倫理學繼續教育的教材。

(4)教學實施。

(5)對醫務人員進行考核,有關考核結果交醫院管理部門,作為醫務人員晉升、獎懲等的參考依據。

3.3醫院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方法

過去的醫院倫理建設主要集中在對醫德醫風的提倡和宣傳上,事實上醫學倫理學的建設內涵比職業道德的建設要豐富得多。醫學倫理素質是從醫者解決醫學倫理學問題的認知、判斷、價值決策、情感、作風、破解難題能力、優化選擇智慧等綜合醫倫素養和品質。而醫德醫風主要是指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和工作作風。其主體和內涵顯然只是醫倫素質的一部分。因此醫院的醫學倫理學教育內容要拓展,以實用性為主,儘量貼近臨牀、社會需求、注意與學校的教育相銜接,教學內容應包括醫學倫理觀、生命倫理學等。

教學方法可以參考學校的方法,採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方法為主,着重能力的培養。醫學倫理學與臨牀專業技能的學習相結合,把醫學倫理學理論與臨牀診療過程,把倫理判斷與醫療技術決策有機結合起來。在臨牀醫學教學中,要在講解各項技術內容的同時,向學生提出各種技術應用中可能遇到的倫理社會問題及應有的對策。此外,要針對醫務人員在實踐中遇到的倫理問題,定期上小課、召開座談會、討論會、答疑解惑。

3.4教育的層次性。

醫院醫學倫理學教育對象構成較醫學院校要複雜。由於個人素質的多層次性,教育基礎、文化構成的差異性以及所從事工作的特性不同,決定了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層次性。必須區別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作分工的醫務人員的差別,在不同層次上採取不同的醫學倫理教育,既有體現現代醫學倫理學的先進性,也要體現醫學職業道德的廣泛性。

3.4.1住院醫生。住院醫生是臨牀醫生成長的關鍵階段,他們剛離開學校,有較系統的理論知識,缺少的是書本知識與臨牀實踐的結合。針對住院醫生的特點及需要掌握的倫理技能,制訂教學計劃,定期以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他們學習有關醫患關係、臨牀倫理、生命倫理等方面的知識,以培養倫理推理和決策能力為主。住院醫生的醫學倫理學教育納入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列為繼續教育必修課。在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的各科室輪轉過程中,學習各臨牀學科在診治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臨牀倫理問題和處理醫患關係。並在有經驗的臨牀醫生指導下,形成良好的臨牀工作習慣,建立臨牀思維及增強處理複雜倫理問題的能力。

此外,住院醫生又是去帶教(實習生、見習生)的理想和現實的人選,因為醫院的醫療工作比較繁忙,住院醫生的帶教能力往往被忽視。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使住院醫生的帶教能力真正作為一個重要方向來培養,必須加強對住院醫生的醫學倫理學帶教技能學習的領導和管理。由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臨牀帶教老師組織專門講座示範有關將臨牀實踐與教學結合起來的技能,並將此種技能的考核也納入規範化培訓的要求中去。

3.4.2中高級醫務人員。教育要注重理論性,深刻性。在形式上應儘量將理論學習與研討活動相結合,自學和講座相結合,內容以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新興領域以及由此引發的倫理問題、生命倫理學等為主,使他們的醫學倫理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同時根據中高級醫務人員在醫學倫理學教育中又是施教者的特點,還要注重培養他們的教師的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品德和醫術直接影響下級醫務人員的成長,以便在日常的醫學實踐中充分發揮其傳、幫、帶的作用,使優良的醫德傳統通過各項業務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下級醫務人員。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二

隨着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衞生服務對象期望值的升高,社會對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醫療衞生行業如何搭建與臨牀醫務及科研人員職業要求相匹配的生命倫理學知識培訓平台,已成為醫院管理者、倫理委員會或政府管理部門面臨的問題。為此,筆者從醫務人員醫學倫理學認知現狀出發,對醫院如何加強醫學倫理教育進行實證研究。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對某三甲綜合性醫療機構的臨牀醫務及科研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涉及臨牀科室30個,醫技科室7個,臨牀研究所4個,藥學研究室1個,臨牀研究室13個。研究樣本覆蓋該醫療機構的所有部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1.2方法

採用自行設計的“醫務人員醫學倫理認知狀況”問卷對臨牀醫務及科研人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所有數據以Excel2003錄入計算機,並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

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549份,有效回收率91.50%。其中男性佔31.33%,女性佔68.67%;≤30歲佔45.00%,31~50歲佔48.52%,≥51歲佔6.48%;文化程度:碩士及以上佔42.25%,本科佔38.74%,大專及以下佔19.01%;職稱:初級職稱佔51.87%,中級職稱佔33.58%,副高及以上佔14.55%。

2.2醫務人員接受醫學倫理學培訓現狀

參與調查的549人中,24.12%的人表示在學校及工作期間參加過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51.95%的人表示只在學校期間接受過相關培訓,15.21%的人表示只在工作期間接受過相關培訓,8.72%的人表示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

關於“在過去3年中,您參加的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次數”的調查結果顯示,≥3次佔12.64%,<3次佔42.31%,45.05%的人沒有參加過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他們認為限制其參加培訓的主要原因是相關培訓與臨牀醫、教、研工作衝突,沒時間參加。表明我國三甲綜合性醫療機構的大多數醫務及科研人員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

2.3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培訓的態度與感受

2.3.1醫學倫理學對醫療行為和醫療實踐的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61.50%的人認為醫學倫理學對醫療行為和醫療實踐具有指導作用,29.34%的人認為可能有指導作用,認為無指導作用和未思考過的人分別佔1.50%和7.66%。説明絕大多數醫務人員認識到了醫學倫理學在維護患者權利、規範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指導醫學健康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3.2對醫學倫理學培訓方式的效果評價

調查結果顯示,培訓效果從高到低依次為:案例分析與討論、外出培訓研討、專題講座、科室組織學習、醫患溝通座談會、倫理查房、知識競賽。表明醫務人員最願意接受能結合身邊實例,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訓方式。

2.4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的認知情況

2.4.1對現代醫學倫理原則的掌握情況

在醫學實踐和研究中應遵循的醫學倫理基本原則包括不傷害原則、有利原則、公正原則和自主性原則。調查結果顯示,71.61%的人知道全部內容,但理解不深刻;24.54%的人知道部分內容;還有3.85%的人表示不清楚。

2.4.2對倫理相關制度規範的認知情況

醫務人員對《赫爾辛基宣言》《醫療器械臨牀試驗規定》《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等制度規範的認知情況見表1。

2.4.3對臨牀倫理和研究中倫理的認知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47.48%的人不理解患者知情同意權的含義。面對“您認為與患者或家屬交談時,應選擇的方法”,77.61%的人會選擇避免一些難以理解的醫學術語,使患者瞭解並配合即將採取的醫療方案;10.26%的人認為醫學術語是難以避免的,對醫療方案不宜做詳細的分析解釋,以免患者或家屬產生疑慮;12.13%的人認為應根據患者或家屬的文化程度,可對醫療知識接受程度高的患者或家屬做詳細解釋。面對“哪些範圍的項目應提交倫理審查申請報告”,一些人對哪些項目需提交倫理審查報告,哪些項目不需提交倫理審查報告認知不足。對“在醫學實踐和研究過程中,跟蹤審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回答顯示,有些醫務人員不清楚跟蹤審查範圍,有些醫務人員認為倫理審查有利於患者而不利於醫學科研的開展。

3.討論與建議

3.1統一思想,提高醫院整體意識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優良醫學道德規範制定和實現的科學,是醫學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認識並處理醫療衞生實踐和醫學科學發展中人們之間、醫學與社會之間倫理道德關係的科學。對於醫務人員來説,醫學倫理學是必修課。調查結果顯示,僅39.33%的人表示在繼續教育中接受過醫學倫理教育,僅4.76%的人表示很瞭解《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僅5.32%的人表示很瞭解《赫爾辛基宣言》。説明目前醫務人員缺少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而相關培訓缺乏是導致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認知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醫務人員對倫理相關制度規範和權利義務認知不足,將直接影響其醫療行為和醫療實踐,增加醫患糾紛。醫院管理層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三甲綜合性醫療機構目前雖已基本建成現代醫學體系,醫療保障能力也已達到一定水平,但醫患矛盾卻有不斷升温態勢。忽略其他社會因素,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醫院醫學倫理的進步遠遠滯後於醫療技術的進步。醫院管理層應在醫學倫理方面形成整體意識,將醫學倫理工作與醫療質量、醫德醫風管理結合起來,建立健全醫學倫理制度,開展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激勵全體職工積極參與,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在提高醫院整體意識上下功夫。

3.2建立健全醫學倫理教育體系

我國醫學倫理教育起步較晚,目前雖已在各醫學院校開展,但多為階段性學習,一般安排在大二或大三理論學習階段,學習期間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知識掌握較好。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容易逐漸淡忘相關知識,並無法與實際工作相聯繫。而醫院也沒有把醫學倫理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研究顯示,51.95%的人表示只在學校接受過醫學倫理教育,8.72%的人表示沒有接受過任何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説明醫學倫理教育存在盲點,一些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致使他們經常處於倫理困境中。建議:醫學院校將醫學倫理課程設為必修科目和臨牀實習期間的教學重點,實施連貫性教育,使學生在臨牀實習過程中接受醫學倫理教育,並內化為自身道德標準。醫院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要充分利用崗前培訓、繼續教育、職業准入、職稱晉升等平台開展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並將培訓參加情況納入績效考核,使醫學倫理學習貫穿醫務人員職業生涯全程,為其形成較高倫理素養打下基礎。

3.3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開展醫學倫理教育

醫學倫理教育包括醫學倫理思想、醫學倫理基本原則和醫學職業道德規範要求。如何運用有效教學方法,促進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醫學倫理學培訓實效的關鍵。如現代醫學倫理學的4項原則是醫學倫理教育的重要內容,對醫務人員的醫療實踐有重要影響。調查發現,醫務人員對4項原則的掌握情況並不理想。事實上,4項原則的表述過於抽象、操作性不強,提示在相關培訓時應配合相應案例展開討論,使醫務人員理解4項原則在臨牀實踐中的指導意義,提高運用能力。“對醫學倫理學培訓方式的效果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65.98%的醫務人員對案例分析與討論給予好評,認為其反映了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培訓方式的訴求。在今後的醫學倫理學培訓中,應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加強案例分析,培養醫務人員倫理思維能力、倫理判斷能力。調查發現,不同形式與內容的醫學倫理學培訓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醫務人員倫理思維。針對臨牀醫務人員認為的繁重的醫、教、研任務壓縮和限制了培訓時間的情況,醫院倫理委員會可考慮在不額外增加其負擔的情況下,將醫學倫理學培訓內容分層次地納入新入職員工崗前培訓、繼續教育和中層幹部培訓中;可通過製作、發放宣教小冊子,將臨牀與科研中的典型倫理案例、研討內容及課件上傳至醫院倫理委員會網頁等方式,解決因客觀因素而影響培訓的難題。

因材施教是幫助臨牀醫務人員快速提高認識、處理臨牀倫理難題的有效方法。調查發現,一些醫務人員對臨牀實踐和科學研究中倫理問題的認知不足,不瞭解哪些項目需提交倫理審查報告,有些醫務人員直到研究結束、發表論文、雜誌社需要倫理審查批件時,才聯繫倫理委員會;一些醫務人員不清楚跟蹤審查範圍,混淆了初始審查、研究進展審查、研究完成審查,有些醫務人員通過初始審查拿到倫理批件後就不再與倫理委員會聯繫了,研究過程中發生方案修改、不依從/違背方案、嚴重不良事件等情況時,不主動遞交倫理審查報告,也不主動向倫理委員會遞交年度/定期跟蹤審查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研究質量和對研究風險的實時監控。因此,醫院倫理委員會在發揮倫理審查職能的同時,還應履行對醫務人員進行生命倫理教育的職能,通過開設專題講座,宣傳倫理相關制度規範和國際倫理準則中的具體內容與知識,組織倫理委員會成員、祕書參加相關繼續教育培訓和全國專項學術交流活動,組織醫學倫理查房等,增強醫務人員倫理意識。此外,不能僅靠醫院倫理委員會開展醫學倫理教育,應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式教育網絡。醫院科研處、藥物臨牀試驗機構應對臨牀科研課題研究人員與臨牀試驗項目研究人員開展GCP、受試者保護、知情同意和研究利益衝突等方面培訓;教學處應結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要求,落實醫學倫理學相關知識培訓;醫務處、護理部應對臨牀醫務人員開展患者知情同意權、醫患溝通技巧、醫療保密制度等方面培訓。各部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使醫務人員提高醫學倫理學理論與實踐水平,將醫學倫理學理論知識轉化為臨牀倫理規範操作,進而從容分析、處理可能面臨的各種倫理衝突,彰顯醫學倫理學價值。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三

對中國醫學倫理學30年的發展進行歷史性回顧,將其放到邏輯與歷史關係的視域中去討論和反思,可能會讓我們發現該學科在中國興起和發展30年來成就頗豐的同時,也看到這個學科在演進過程中的彎路和由此形成的慣性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我們不能奢望一個學科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就成熟到理論和實踐上完備和完美,但是對醫學倫理學這樣一個具有多重性質的學科進行審視,必須將其放到歷史與邏輯的統一這樣一個內史—外史架構上去分析和認識。這樣認識的目的就在於,讓我們從該學科的發展進程中看到它在過去30年中,內史(邏輯)和外史(歷史)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從而認清和選擇更有利於學科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1.中國醫學倫理學30年:逐步走向邏輯與歷史統一的過程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之所以能夠作為考察一個具有哲學特性的學科建構的根據,是因為人類所構建的任何邏輯體系必須與人類認識史和人類發展史相統一才可能是正確的和合理的。

30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過程所提供給中國醫學倫理學進步的基礎和條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醫療衞生實踐伴隨中國改革進程的加快而出現的多方面前所未有的現象和問題,比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影響下的中國醫療衞生逐步脱離原有公益化道路向市場化的邁進,導致諸如“看病難,看病貴”等現代新的醫療危機初現端倪;生命和健康受到由於社會有限衞生資源不合理分配導致的不公平日益加劇;經濟利益強大的驅動力量導致的醫師職業精神的缺失也成為新形勢下一種醫療行業的頑疾;科學主義和技術主義盛行導致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給醫療行業蒙上了一層“醫學非人學”的陰影,如此等等。二是生命科學和技術在中國的快速發展,不斷產生與30年前的美國同樣的或者類似的生命倫理問題和難題,這些問題不僅對醫務界和生命科學界是一個巨大的道德衝擊,而且對整個中國社會的生命道德和生命道德心理都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中國醫學倫理學界過去只是在學術信息和理論層面所瞭解的問題突然變成了身邊不斷湧現的現實問題和難題,中國的醫學倫理學界不能不去面對。三是中國社會政治改革進程和法治進程的加快,帶來了整個社會民主意識的進步和權利意識的增強,這種民主和權利意識從社會層面向醫療衞生領域的延伸和演化,所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患者自主意識、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提升,對醫療衞生服務的質量和標

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醫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以及患者羣體文化和道德素養的參差不齊,帶來醫患關係不和諧局面的凸顯。四是中國城鄉、區域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的衞生經濟倫理問題大量出現。五是公共衞生事件和公害事件、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帶來的公眾健康受損,公共健康倫理成為不可忽視的倫理問題。六是中國醫療衞生體制改革進程的磕磕絆絆和社會的漫長等待,讓公眾面對“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表現出的無奈和無助引發的管理層面和政策層面的倫理問題突出。七是生命科學和技術領域研究進程和速度的加快,帶來的各類研究和試驗對受試對象的保護等一系列倫理問題,甚至從人與自然關係視角引發的對動植物生命關注的倫理問題,都成為生命倫理學的課題。總而言之‘30年前中國的社會現實沒有給中國醫學倫理學的產生提供孕育和生長的條件。而30年後的今天,中國社會急劇轉型中所出現的問題,同樣讓社會產生了一種對醫學道德的強烈需求,因為當年發生在美國社會的很多問題,同樣出現在今天的中國。醫療衞生市場化的問題、現代醫療危機的問題、醫患關係的問題、臨牀醫療中各種矛盾和利益衝突的問題、醫療科研商業化的問題、醫療衞生體制改革問題等等。加上當代生命科學技術在中國醫學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帶來的生命倫理問題就顯得異常突出和尖鋭。當然還要看到,中國社會具有自身特色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其社會轉型過程中會產生包括當年的美國社會在內的其他社會形態可能不會出現的新問題,如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社會醫療衞生資源分配懸殊過大而產生的不公平問題。如果説30年前的中國沒有提供讓中國醫學倫理學在理論和實踐上迅速成長和不斷成熟的條件,中國今天的社會現實,不僅給中國醫學倫理學提出了層出不窮的課題和問題,而且從中國醫學倫理學自身到整個學術環境和學術氛圍的不斷優化,中國醫學倫理學界未來也許沒有理由再把學科發展的責任推給歷史。

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的30年中,學科自身的演化呈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一是不斷探索醫學倫理學自身的邏輯結構和學科框架。儘管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沒有能夠解決好,但是很多學者在這方面的積極努力和大膽嘗試,也許初衷並未是建立完備的學科體系,但是釐清了醫學倫理學多方面的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對學科的基本建設不無裨益。二是研究方法呈多樣化發展態勢。醫學倫理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在研究方法上呈單一化和簡單化,一方面是深受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方法的深刻影響;另一方面零散編譯國外學者相關的研究成果,介紹國外一些主要的觀點和問題,因為當時國外的生命倫理學研究同樣起步不久,很多學術成果尚在形成過程中,一些有重要影響的著作—162和思想尚不能系統和全面介紹。中國式的研究和對國外相關思想的介紹構成當時中國醫學倫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形態。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學科發展過程中,中國社會的轉型和生命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醫學倫理和生命倫理問題曰益凸顯,原有方法無法解釋和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加之國外學者的思想和一些重要著作的系統翻譯引進,在中國對該領域的研究也不斷擴展,多個學科和不同領域的學者開始關注這個學科的進展,根據個人興趣和知識結構以及工作環境而選擇的研究角度和方法開始進入多樣化和系統化的階段。甚至可以認為,中國學界因為研究方式選擇上的不同,開始出現地域性的和學術共同體性的學術性初期分化,從問題出發的研究開始形成一種學術力量,特別是與國際學界聯繫密切的一些學者和組織,完全採用與國外研究同步的方法,研究國內的問題和力求解決國內的問題。也有學者注重理論層面的學科基礎性建設,大膽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學科思想基礎和尋求本體論承諾,將學術研究的重心放在學科得以成立的文化精神和哲學根據的構建和探索上,這些學者並沒有完全脱離對中國現實問題的關注,但是試圖能夠從區別於現代西方生命倫理學思想的哲學根據的中國思想傳統中尋求思路與方法。

中國醫學倫理學研究不斷走向繁榮,也需要多種研究路徑的選擇和相互間的協同與交流。三是研究內容的不斷拓展和不斷深化。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醫學倫理學在研究內容上日益豐富和廣泛,學科已經發展到可以用倫理視角和醫學道德尺度觀察和衡量所有與生命和醫學相關的問題,從國家政策層面到個體的行為層面,從醫療衞生的外圍要素到醫療衞生行業內部運行,從精神、思想和理論的形而上層面到醫學倫理的可操作層面,醫學倫理學無不加以滲透和深入。

正如筆者在總結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30年成就所認為的那樣,醫學倫理學這個學科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可以被認為具有了初步的學科形態。一是從對傳統的醫學與道德關係的關注,擴展為對醫學與倫理、生命與倫理關係的研究,這種研究不僅統攝在醫學倫理學這個學科概念下,而且力求建立邏輯自洽的學理性的認識和知識體系。二是不斷探索和試圖形成完整的形而上學承諾,力求建立一整套能夠作為學科體系的哲學、道德哲學支撐的本體論、認識論等形而上的理念、精神和思想系統。從學科發展過程看,這種生命倫理文化構建和理論上的終極承諾所獲得的進步在不同階段表現為不同程度。三是中國的醫學倫理學一直力求建立自身的倫理公理,並把這種公理用醫學倫理原則的形式通過學科體系表現出來,最大化地讓原則滲透到醫學倫理學各層面所關注和研究的問題中去。儘管這些原則構建更多的是移植和借鑑,但是對完善中國醫學倫理學理論系統具有重要的過程性價值。四是中國醫學倫理學從沒有放棄建立與形而上學承諾統一起來的醫學倫理學方法論的努力。但是因為如前所述的形而上學承諾本身尚存差距,加之當代醫學倫理學關注範圍的不斷擴大和研究重心向生命倫理現實問題的下沉,方法論對層出不窮的具體研究方法的統攝作用不斷被突破,方法論的形成總是處在一個過程之中而尚未構建成理論系統。五是中國醫學倫理學在發展中越發凸顯其應用性,對醫學及整個生命科學領域現實、具體問題的審視和關注更加深入,涉及生命科學和技術操作的諸多制度和規範越來越多地體現出倫理精神,諸如倫理審查委員會、醫院倫理委員會等機構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都是對中國醫學倫理學學科建設的肯定。此外,中國醫學倫理學30年間,這個學科的教學已經在各級各類醫學院校擁有了一定的學科地位;學術組織、學術共同體、學術交流、學術刊物等標誌學科建設的社會性要素都不斷成熟;醫學倫理學概念和醫學倫理問題越來越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醫學界和生命科學界特別是有些具有人文情懷和哲學思想的學者對這個學科的作用有了較強烈的認同感,媒體能從醫學倫理角度報道相關的新聞事件和典型個案;公眾對醫學倫理學知識特別是有關案例通過各種信息傳播方式也開始有所瞭解和參與討論。所有這一切都表明,30年曆史造就的中國醫學倫理學已經基本上構成了相對成熟的學科形態,1而這種相對的成熟,正是邏輯與歷史不斷趨於統一的過程使然。

2.中國醫學倫理學界需要正視學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衡量中國醫學倫理學的成就這一問題本身就需要討論,因為這個學科是一個跨度大而涉及面廣的學科,可以設定不同的評判標準對其進行評價。我們可以因為這個學科是具有應用特性的學科,而從其對醫學發展的實際作用上衡量這個學科的成就如何;但是又應該看到,醫學倫理學的道德哲學特性還決定了對它的評價不能只是具體和實際作用上的,還應該正視其思想和精神這個層面的無形價值和長遠意義。“因為醫學倫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從倫理文化、倫理精神層面到自身的形而上學承諾,再到對現實生命倫理問題的認識、判斷和解決,空間跨度之大和歷史縱深之長,是很多學科無法比擬的。中國社會改革開放30年,不斷地將很多的社會責任和科學責任賦予這個學科,醫學倫理學的`哲學本性和應用特性,決定了這個學科必須揹負生命倫理理性和倫理精神構建的重任,也要將這種形而上學承諾連接到可觸摸的現實生命倫理難題和問題上來。130年中國醫學倫理學的學術研究成就和學科的社會和科學作用值得充分肯定,確有很多極具學術和應用價值的成果問世,活躍在這個領域的學者和專家,對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的任何一點貢獻,學科發展史都會銘記。但是整體地分析中國醫學倫理學的發展狀況,必須承認還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方面。實際上,這些問題也是中國社會新的歷史條件下,醫學倫理學自身邏輯上需要調整和糾偏的一些問題。中國社會3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為醫學倫理學的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和條件,學界應該更多地從自身尋找問題和原因以及思考未來發展的一些問題。

筆者對中國醫學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過這樣幾個方面的看法,概括起來説就是三方面問題和四種能力的不足。

首先,中國醫學倫理學特別是生命倫理學的研究整體上視野受限、思維不夠開闊。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延續了沉澱在中國醫學倫理學界多年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結果,以及生命倫理學最初介紹引進時所形成的零散乃至碎片化對待生命倫理學方式的慣性,導致中國醫學倫理學一直沒有能夠形成比較雄厚的研究基礎和本土化特徵。甚至可以説中國醫學倫理學界並沒有能夠形成一種對這個學科比較準確和全面的把握與定位。這與中國學界從事這個領域研究的主體構成有直接的關係。筆者認為,中國醫學倫理學界有兩種學術力量,一是沒有受到過中國醫學倫理學研究傳統影響的哲學、倫理學乃至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學者對這個領域的關注,這些學者大多從事哲學、倫理學或者史學研究,他們是因為自身的研究涉及生命倫理學或者研究興趣偶然轉向這個領域,表現出對某些生命倫理問題的關注和研究。這個羣體分散於中國的綜合性大學或者研究機構,絕大多數人並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醫學和生命倫理領域的研究上。他們的研究往往侷限在形而上學的層面,對生命倫理具體問題的研究,更多地注重理論論述和抽象地把握,因為他們中的多數人對醫學、生命科學沒有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也不具備與實踐對象直接接觸的條件和能力。但是這些學者的研究,對於完善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哲學和思想層面的研究具有觀念的、精神的和理論的價值。再就是一批從中國醫學倫理學多年的學術共同體走來的學者們,很多人的醫學、生命科學背景以及中國醫學倫理學研究形成的思維侷限和慣性,使得他們極少關注生命倫理學這個概念之外的任何背景知識和學術信息,他們拘泥於對生命倫理學中具體問題的關注,不能將這些具體問題置於一個廣闊的社會、人文和哲學背景中去思考和分析,他們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他們所掌握的生命倫理學構成的主體要素和概念上。

其次,醫學倫理學和生命倫理學只是作為學科而沒有躍升至文化層面加以認識和研究。因此也就不能確立其在中國應有的文化意義上的地位。所以中國生命倫理學在把外來生命倫理文化與該領域的中國化或者本土化的研究很好地結合起來並沒有取得顯著的進展和成就。中國醫學倫理學多年來並沒有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得到應有的關注和研究,學界對知識性和學理性的強調,弱化了對它的文化意義的認識和地位,這也是該領域研究視野受到侷限的重要原因之一。生命倫理學的文化特徵決定了這個學科本土化研究是學科發展的必然要求,這個領域只有作為中國社會倫理文化的構成才能完成學科的真正構建和從學科到社會作用的真正發揮。對於這個問題,中國學界並不是沒有完全意識到,但是這個領域自身的成熟程度和影響力尚不足以以一種能夠影響社會和科學的力量被社會和科學技術領域認可,也沒有足夠能力在應有的文化層面擁有話語權,也沒有與相關文化領域開展對話的能力,導致社會整體文化對其認同上還有距離。

再次,受到上述兩個方面即思維方式缺陷和文化層面研究缺失的直接影響,中國醫學倫理學所形成的帶有較大慣性的“學術範式”對這個領域的學術發展和學科教育等都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討論

中國生命倫理學發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並不是否定中國生命倫理學的學術成就;而是學界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科發展還存在的諸多方面的問題,以便確立起未來努力的方向。筆者認為,中國醫學倫理學是一個走近而沒有走進醫學的學術狀態,至少應該認為還沒有完全走進醫學。應該説走進醫學是醫學倫理學的目的,但是走不進醫學,不能把責任推給醫學本身的不接納,還是要從醫學倫理學自身幾種對話能力不足尋求原因。從學科或者從領域整體上説,中國醫學倫理學在學科建設上主要表現為這樣幾種對話能力上的不足。一是缺少能夠與哲學、倫理學進行直接對話的能力。醫學倫理學畢竟在出身上具有無法擺脱的哲學、道德哲學和倫理學的血統,醫學和整個生命科學領域中的問題無論多麼具體而微,只要具有道德訴求和納入醫學倫理學視野,哲學就一定會通過與之相連的胳帶向它輸送養分和提供‘‘生命”的支持。中國醫學倫理學在自身不能構建起完整的形而上學承諾的情況下,就必須學會與哲學和倫理學對話。與哲學的對話本質上是文化意義上的對話。二是欠缺流暢地與醫學直接對話的能力。中國的醫學倫理學必須承認自己是應用倫理學的構成部分。而應用倫理學只有把“應用”作為自己的最終目標,將自身的人文特性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出來,這個學科才有精神見之於現實的實在價值。醫學倫理學必須直面現實的醫學和生命道德問題並試圖對與這些問題相關的決策和行動產生影響,所以醫學倫理學的這一實踐追求使其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又與傳統的倫理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已日益成為人們進行醫學生活抉擇的理智力量。

與醫學能夠真正對話對醫學倫理學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三是缺少與社會對話的能力。與社會公眾的對話、與科學界的對話、與政府的對話、與各級決策機構的對話、與高等醫學教育的對話、與媒體的對話等等,這種對話本質上是一種學科依靠自身的能力與社會政治、社會管理和各種權力的對話,也是一種社會文化對話。在一定意義上説,在中國進行這種對話甚至比與哲學、與醫學的學科和領域間對話更具挑戰性和複雜性,讓一個學科來承載這樣多的責任似乎顯得不切實際也不合情理,但這也是醫學倫理學具有的應用性決定的它具有的責任倫理特徵的一種社會賦予,因為醫學倫理學同任何應用倫理學的分支領域一樣,它的任務在於分析現實社會醫療衞生和生命科學與技術領域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倫理維度“為這些問題所引起的道德悖論的解決創造一種對話的平台,從而為贏得相應的社會共識提供倫理上的支持,同時也力求使道德決斷在一種嚴密的集體性的理性決策程序中獲得質量保障。目的就在於探討如何使道德要求通過社會整體的行為規則與行為程序得以實現”。1四是缺少與國際學術界對話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指整體對話能力,而不是指個別有能力的學者的能力。應該認識到,中國醫學倫理學對話能力的問題,是一個與對話對象聯繫在一起的複雜問題。無論是作為學科的哲學和醫學,還是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以及國際學術界,都不是單純依靠中國醫學倫理學自身能力的提升就能完全解決對話的通暢、理解、互動、採納、融入等所有問題的。然而,所有的對話,又都是醫學倫理學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學術價值、評價能力等對對話對象的一種滲透、説服、教育乃至征服。

任何學科都沒有確定的標準去衡量需要多久的歷史才能讓一個學科成熟,中國醫學倫理學30年的發展能夠取得如此的收穫和成就,還是非常值得欣慰的,第一代中國的醫學倫理學學者羣體對中國醫學倫理學發展的巨大貢獻歷史不會忘卻,他們留給這個學界的精神和傳統以及豐富的思想資源都將載入史冊。對學科發展的30年進行反思和總結,目的在於通過對學科發展過程的審視,看到成就,認清不足,明確發展方向,爭取學科的更大進步和發揮更大的作用。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四

【摘要】為了提高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實踐課引入醫學倫理學教學中。實踐表明: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設置實踐課的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學習醫學倫理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醫學倫理學理論的理解和記憶,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醫學倫理學是研究醫學道德的一門理論科學,同時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強調用醫德理論、醫德原則指導醫務人員的醫德實踐。所以,醫學倫理學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醫學生高尚的職業道德感,使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身心健康服務的思想,同時帶給學生一種現代的醫學理念、科學的醫學思想、全新的醫學意識和良好的醫學倫理思辯能力。使醫學生不但能夠遵從行醫規範及行醫準則,而且能夠端正醫學認知,啟迪學生學習醫學知識及指導醫學實踐。為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在2006年~2007年對醫學倫理學的教學嘗試性地進行了改革,把實踐課引入醫學倫理學教學中。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3班、2004班作為實驗對象。

2、方法

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3班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計劃生育醫學專業2004班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研究的具體方法是把醫學倫理學的學習要求告訴學生,然後,在臨牀專業課程的臨牀見習時由帶教老師簡單講解臨牀工作中的醫學倫理問題,同時要求學生收集有關醫學倫理的問題,結合這些問題,運用醫學倫理學有關知識進行分析、討論。對進行實驗的兩個班級進行了相同內容的測驗,對成績進行對比分析,並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方法的問卷調查。

3、統計學方法:採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二、結果

1、兩組不同教學方法班級考試成績對比分析

兩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表明,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考試成績比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的班級好,二個分數段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及P<0.05)。

2、兩組不同教學方法班級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採取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與採取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對教學方法的認同無明顯差異。

三、討論

醫學倫理學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課堂講授,由於課時的限制及教師的專業限制(非醫學專業教師),開設實踐課相當困難,學生對學習醫學倫理學課程的興趣不大,教學效果難以令人滿意。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課堂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上都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採取案例分析、專題辯論、角色互換法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改變了“滿堂灌輸”的枯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及主動性,對提高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效果有明顯作用[1]。但是,醫學倫理學的內容包括了醫德理論、醫德規範、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四部分,不同的章節、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均不同,如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部分,沒有實踐,學生對醫學倫理問題的思考就不會深入,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也不利。這就要求醫學倫理學的教學應該設置實踐課。

在我們的教學嘗試中,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與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結果來看,儘管成績在90分以上及60~69分這兩個分數段的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在70~79分及80~89分這兩個分數段有明顯差異(P<0.05),説明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試驗組)的班級的學生成績優於採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對照組)班級的學生。在對教學方法的的評價結果看,“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容易掌握知識、培養了道德情感、對臨牀實踐有幫助”等調查內容,得到試驗組學生認同的百分比與對照組學生認同的百分比,從兩組的統計學結果看,兩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是相同的。從兩組測驗成績對比分析及問卷調查的結果看,成績對比有差異,問卷調查無差異,這與我們的課堂教學方法採用的是案例分析、專題辯論等方法有關係。採取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通過引入典型、真實的案例,引起學生的注意,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景,在老師的指引下,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由學生髮現、分析及解決問題,再由老師根據學生對案例的分析及解決情況作進一步的糾正、補充,同時傳授與醫學倫理學相關的概念及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原理,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及接受知識,強化了記憶,避免了抽象説教和空洞的議論。專題辯論主要是針對某一醫學倫理問題進行分析及討論,討論前先把主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做好準備,討論主要由學生髮言,不同的觀點可自由爭辯,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爭辯中鞏固理論知識,培養道德情感,也使老師從學生的辯論中發現教學及學生道德情感存在的問題,並引導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案例分析、專題辯論這兩種方法在醫學倫理學教學實踐中已證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及培養了學生的道德情感。採用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了實踐機會,能夠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測驗結果看,試驗組對案例分析題及綜合題解答的正確率比對照組高,説明了設置實踐教學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問卷調查的結果看,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無差異性,主要原因是實踐課的設置問題,儘管有了實踐課,但我們的研究是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把實踐內容依附在臨牀專業課程的見習上進行的,教學效果會受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教學方法的認同方面兩組教學方法無差異。

醫學倫理學的內容包括醫德理論、醫德規範、醫德實踐和醫德難題4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特點,醫德實踐這部分內容實踐性強,課堂上應用案例分析、角色互換法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對提高實踐能力有一定幫助。但缺乏真實的情景、真實的案例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衝擊,對引起學生的注意方面也不夠至於醫德難題部分,由於是目前面臨的有爭議的倫理問題,還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這部分內容應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採取專題辯論或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分析、專題辯論的教學法在課程導入、引起學生的注意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且能較好地激發學習興趣,調動教學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但它與任何一種教學方法一樣,也不是萬能的。教學方法、學習方式的轉變,絕不意味着用一種方式代替另一種方式。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採用不同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錢聚標,朱永湘,王華。醫學倫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4):417.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五

1.引言

醫院對工作人員的培養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更要求其拓展視野,並針對其特點達到人才培養的需求,使他們擁有健康、科學的醫學理論以及道德知識,使信息化人才得到全面發展。醫學倫理學以道德教育為基石,專門研究和解決在醫院以及各個醫療機構中醫患之間關係,為醫務工作者制定了行為準則標準,它是醫療機構信息化人才培養中必不可少的課程[1]。本文對我國醫學倫理學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究醫學倫理學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並探索出能夠良好開展的策略。

2.醫學倫理學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中重要性的體現

2.1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實施,是培養醫學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備重要途徑

醫學信息化人才的醫學倫理知識,決定了醫學教育成果的質量,人們的健康是醫學存在的目的。自古就有“醫者仁術”之説,可見“仁”和“術”在醫者的行為準則中是最重要的,更是醫學行業內的基本準則。醫學理論教育的特點不僅在於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注重,對醫學信息化人才道德的教育更是其突出的重點。由此可見,醫學信息化人才的醫學倫理素質,決定着醫學教育成果的質量,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實施,是培養醫學信息化人才德才兼備重要途徑,是推進醫學行業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2.2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實施是培養信息化人才能夠應用醫德理論知識來解決醫患問題

在目前我國醫院的管理中,由於對於醫務人員疏於嚴格管理,因此在各種醫患之間產生糾紛的根源都是由於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差,使得醫患之間關係惡化;以及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沒有對患者的自主權加強重視,沒有遵守知情、同意的準則,因此患者對其不理解,也使得醫患之間產生較多的矛盾;有些醫務工作者沒有責任心,在對患者進行身體檢查時,疏於認真,對問題的處理上不及時、不恰當,也由此引發醫療事故的產生;更有甚者為追求巨大的經濟效益,故意要求患者多花費,患者由於不滿而產生的糾紛。由此可見,醫患糾紛與醫療事故,都體現着醫者的“仁”與“術”。而二則之間是相互依存着的,倫理學教育中醫學技術是醫德基礎,醫德又是醫學技術得以實施的基礎保障。因此,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實施是培養信息化人才能夠應用醫德理論知識來解決醫患問題,是培養醫務人員富有責任感,減少和避免醫患糾紛與理療事故的重要途徑。

2.3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中進行醫學倫理學教育是提升醫院醫療整體質量的保障

醫院工作進行的主題的醫療,醫療決定着醫院能否良好發展和生存的基礎。而“仁”與“術”決是整個醫院醫療重中之重。量的高低。二則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是對醫學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核心。醫務人員醫德水平決定其能否更好發揮設備、技術作用的基礎。若因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屬於醫德的建設,會使醫院整個醫療水平下降,對醫院的長期、健康、良好、穩定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中進行醫學倫理學教育是提升醫院醫療整體質量的保障。

3.醫學倫理學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現狀

3.1醫院對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忽視。醫學信息化人才的道德、人生、價值觀體現在醫療工作過程中各個環節。由此可見,信息化人才在從事醫學工作時必須擁有醫學倫理學知識。而我國現代醫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醫學模式也在不斷的改變,因此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中醫院必須對醫學倫理學培養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識。

3.2醫務人員對醫學倫理學課程的忽視。由於,很多醫務人員對於醫學倫理學知識不夠重視,認知程度低,因此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醫學倫理學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養中並不能夠有效發揮其重要性。

3.3醫學倫理教育的教學內容的落後。信息基礎知識與技能是對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最基礎要求,對心理學、倫理學、社會等人文化知識都是教育的範疇。但是現今在醫學倫理教育的教學內容依舊很落後,不能夠與社會現實接軌,嚴重影響着醫學倫理學教學的實施。

4.在息化人才培養中醫學倫理學教育良好開展的策略

4.1醫學倫理學教育準則的建立。加強吸收世界醫學倫理學教育的先進水平,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醫學倫理學教育準則。

4.2醫學倫理學教育內容的加強。醫學院校不僅要重視加強醫學倫理學教育內容,制定合理科學的課程標準[2]。以問題、案例為核心,開展互動式、小組討論式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只要樹立正確的醫學倫理觀念。那麼今後的工作中,學會及時運用醫學倫理學知識來約束自身行為。

4.3良好人文環境的建設。精神文明的建設和培養是培養良好人文環境的基礎。人文環境由人文精神和文化相互結合下所創建的。在醫學倫理學的教育中,人文素質必須要加強重視,可利用直觀教育、樹立先進典型、大力宣傳h等方式,用實際中的案例去感染、教育信息人員,樹立起醫院良好的醫療形象,加大醫院的影響力度,為醫院創設道德和技術並存的人文形象。加強醫院信息化人才團隊的設立。

4.4醫學倫理學教育多樣化的開展。醫學倫理學教育不僅要求其在內容上具有實際性、針對性,在規範標準上更要有層次。結合信息人員文化程度、崗位職責、自身身體和思想情況的不同,來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針、教育內容和標準,確保醫學倫理學在教育中,具有針對性以及廣泛性。教學方法和形式上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例如:座談會、研討會、展覽會、演講比賽、知識問答互動等方式,引起和加強信息化人才的思想共鳴,促進醫學信息化人才團隊的建設發展,以及教育形式多樣化的開展。

4.5醫學倫理學教育的管理和培訓。醫學倫理學教育的管理中不僅要重視和加強倫理文化的深入,更要對倫理學教育管理進行加強,利用多鐘形式進行培訓。不定時的更新學習信息資源,增進交流和學習。

5.總結

綜上所述,現代醫學信息的發展依託於現代社會信息的發展,醫院在人才的培養上,不僅要全面更要與實際信息社會發展狀況相結合,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術性強,又有創新思維和良好道德的信息化人才[3]。因此,學倫理學教育在信息化人才培養過程的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靳輝。加強醫學倫理學教育對護理人才培養的意義。[J]。文學教育(中),2013.(02):54

[2]李義軍。生物醫學高新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促進醫學倫理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20):186-187

[3]李慶,黎勇,黃旋。醫院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建設與培養。[J]。現代醫院管理,2012.(04):51-53

醫學倫理學論文 篇六

教學方法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除了課堂講授,我們還應用目的啟發、案例分析、專題討論等多種形式並舉的教學方式代替單調乏味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以激發醫學生倫理思考與決定的能力,並取得一定成效。

1.更新教學觀念

沒有科學的教學理念,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所以,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扭轉教學只重視課堂教學效果的局面,努力實現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使學生在教學改革和師生互動的教學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開發潛能、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個性特點得到充分發揮,並強調把理論與實踐、學習與應用、知與行有機結合起來。

2.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目的啟發式教學法對在校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以後能否當一名出色的醫生,主要看專業課的成績,而《醫學倫理學》屬公共課,學得好壞與以後醫術高低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在講授本門課之前,我們從職業特點入手,列舉事例,讓醫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醫學倫理學的重要性,為上好這門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有預習的課堂講授法《醫護倫理學》教材內容不復雜,學生自己閲讀就可以基本理解。所以,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堂講授時再採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擔任“小老師”,由經過預習較為熟悉教材內容的學生上台主講,再由其他學生補充的方法,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醫德的形成與發展”前,請學生自己預習教材內容,並要求其查閲相關資料,特別是中外歷代著名醫師的事蹟,在課堂上再到講台上講“故事”,然後讓學生分別發言,談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並總結出必須繼承和發揚的優良傳統。這樣,一堂相對枯燥的大道理課頓時變得生動活潑,學生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3)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就是選取一些有針對性的、典型、真實的臨牀案例,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傳授與醫學倫理學相關的概念及內容,引導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理解原理、強化記憶,避免了抽象説教和空洞的議論。使醫學倫理學始終不脱離醫學實踐並能夠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使學生感到醫學倫理學有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

(4)榜樣示範教育法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講授護理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規範時,我們可以穿插護理界模範人物的事例,講授她們的高尚情操及一些動人事蹟,以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課中穿插講授2011年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孫玉鳳的事蹟,就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

(5)專題討論教學法專題討論教學法主要是針對某一醫學倫理問題進行分析及討論,目的是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爭辯中鞏固理論知識,培養道德情感,也使老師從學生的辯論中發現教學及學生道德情感存在的問題,有利於進一步改進教學內容及方法,並引導學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6)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學習,基本教學模式是小組討論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圍繞臨牀問題,編制課程,由教師事先設計一個臨牀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並提出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案,達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

(7)創設角色模擬教學情景角色模擬是利用演戲和想象創造情景,以啟發學生對自己及他人行為、信念、價值的認識。例如,我們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讓學生加深對該課程的理解。由幾個學生分別模擬一位行動不方便、有點耳聾的孤寡老年病人,一位耐心負責的護士和一位不負責任的護士。學生在看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一會兒歎氣,一會兒憤慨,一會兒捧腹大笑。通過角色扮演,學生理解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點,認識到護理孤寡老年病人時應理解和關心,尊重病人,並細緻觀察病情,這樣會使教學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8)多媒體課件教學把每項內容都設計成“重點掌握”“難點解析”“一般瞭解”三部分。在“重點掌握”的內容上,主要是用慢鏡頭及局部放大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引起學生注意,從而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目的。在“難點解析”的內容上,運用動畫的形式,並配有悦耳的音樂和相關知識的解説,使學生輕鬆而不枯燥地理解了難點問題。同時,利用人—機互動的特點,反覆多次播放和講解重點和難點,直至學生理解、融會貫通為止。此外,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一方面將相似內容的異同點加以比較,列出表格,另一方面通過鏈接相關基礎和臨牀知識,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聯想記憶。最後,還附以相應習題和病歷以方便學生自我檢查所學內容。教學效果在護理倫理學教學手段上引進多媒體,是對教學原則、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進行的全面優化,它是科學而且先進的。生動、豐富的畫面,美妙動聽的音樂效果,使教學者、教學媒介和學生達到了三位一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應用,我們的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學內容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課堂活躍,實效性增強,醫學倫理學成為醫學生歡迎的一門課程,醫學倫理學全過程教學在學生職業道德形成中真正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