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5W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多篇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1

一、基本情況

全縣民兵總數為20863人,民兵連(營)378個。其中,基幹民兵2200人,編19個獨立連,1個獨立排,19個排級分隊。全縣設12個基層武裝部,共有12名專武幹部,其中9名是退伍軍人,有6人是人武學校畢業學員。

從整體看,專武幹部素質比較高,事業心比較強,多數同志有比較豐富的武裝工作經驗,基本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從民兵幹部隊伍來看,全縣70%以上的民兵幹部都是從優秀退役士兵中產生的,軍政素質都比較高。民兵隊伍在“雙服務”活動和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出了積極的作用。特別在去冬今春抗旱工作中,全縣民兵隊伍先後動員5000多人次,清挖溝渠2000餘米,保苗7000餘畝,受到縣委、縣政府和廣大人民羣眾的一致好評。

二、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民兵組織建設與“應對多元化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要求差距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幹部羣眾對民兵組織建設認識不足,國防觀念和國防法制意識不強。

1. 由於國內長期處於和平狀態,普通羣眾和一般黨員幹部對國防建設的重要性意識慢慢淡化,尤其是對民兵組織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通過與部分鄉(鎮)、村兩級幹部召開座談會並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不少鄉(鎮)、村級領導同志憂患意識不強,重經濟輕武裝,沒有把民兵工作真正擺上位,存在着“國防建設是軍隊的事,與鄉鎮無關”的思想,具體表現在對《國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條例》等諸多法規、文件、精神知之甚少,貫徹落實國防法規自覺性不高,不能從整體和全局上考慮國防建設的需要,尤其是對《國防教育法》學習宣傳力度不夠,沒有能夠有效地增強廣大人民羣眾和領導幹部的國防意識。

2. 陵川縣國有企業相對較少,私營企業較多,符合建立民兵組織的有5個,但沒有一個願意建立民兵組織的。調研中,絕大部分私營企業認為“抓經濟是本行,抓民兵是幫忙”,對民兵工作理解、支持不夠。私營企業因為自身體制、規模的原因,存在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也不利於民兵組織的建立和規範。

3. 民兵“大流量、多流向、常流動”外出求職務工的特點更加凸現。有近60%的基幹民兵外出務工,民兵組織活動人員難集中的矛盾比較突出。一些羣眾對民兵組織建設缺乏理解支持,對待民兵工作態度冷漠。適齡人員努力賺錢的多,理解支持民兵工作的少;願意參軍服役的多,甘心參加民兵組織的少。導致民兵組織出現了“兵味”弱化,“精神”虛化,“義務”物化的傾向。

(二)專武幹部職能不清,發展受限,民兵幹部待遇不高,素質有限,直接影響到了民兵後備力量建設。

1. 鄉鎮武裝部長不僅是鄉鎮民兵組織建設的領導者,同時還是鄉鎮黨委委員,在黨委內又有其他分管工作。由於民兵工作存在階段性的特點,專武幹部作為鄉鎮黨委委員,忙於分管業務的多,積極主動創新開展民兵工作的少;研究經濟發展的多,探索民兵組織建設和戰鬥力提高的少。以至於出現了民兵工作即將成為專武幹部副業的傾向。據對12鄉鎮武裝部長問卷調查顯示:武裝工作在專武幹部全部工作中的比例僅僅能達到20%。

2. 各村民兵營、連長,按照規定也是要參加村“兩委”的,但是由於相關制度落實不徹底,有的民兵營、連長還沒有參加村黨支部或者村委會,而且有32%的民兵營、連長是由村黨支部或村委會委員兼任,而非專職民兵幹部,開展民兵工作的能力確實有限。根據調查結果發現378個行政村,378個民兵營、連長,參加村黨支部的203人,參加村委會的116人,同時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任職的有52人。另有7名民兵連長沒有參加村黨支部或者村委會,佔到總數的1.8%。部分農村的民兵營、連長雖然進了村黨支部或者村委會,但是履行職能受到很大限制。這些都極大影響了民兵幹部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專武幹部和民兵幹部存在動力不足的現象。專武幹部存在任職時間較長,個人發展受限的問題,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08年,經過陵川縣委組織部和人武部聯合考察後,對部分專武幹部進行了提拔使用,一定程度上理順了專武幹部的進出渠道,但是專武幹部人數較多,地方黨委、政府後備幹部數量也大,從長遠看,專武幹部的個人發展還是受到限制。

(三)民兵組織建設整體投入與需求仍有較大的空缺。

1. 地方財政投入與民兵後備力量建設的需求仍有差距。陵川縣2008年財政收入為2.31億元,投入國防後備力量建設預算為27.3萬元,在全市6縣區內,比例是比較高的,這也是縣委、縣政府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具體體現。但是總體額度還是相對較少的。絕大部分農村“轉移支付”滿足日常工作需求都存在困難,基本上很難支持民兵組織搞隊伍建設,開展組織活動。

2. 部分農村民兵陣地建設落後,無法滿足民兵組織活動的需要。陵川縣東部鄉鎮經濟相對落後,特別是在税費改革以後,許多沒有集體企業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大幅度減少。在全縣378個行政村中,存在負債的有209個,佔到了55.3%。從而導致這些農村民兵工作開展困難,民兵陣地建設沒有場地、經費,無法滿足民兵營、連正常開展日常的教育、學習、組織活動。限制了民兵工作的開展,不利於提高民兵的素質和戰鬥力的生成。

三、建議和對策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提高預備役部隊和民兵建設質量。”就要求我們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從新的建設起點出發,確立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謀求新發展,努力把國防後備力量質量建設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為晉城市的完全穩定、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具體來説就是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國防觀念,樹立依法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觀念。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涉及軍隊和地方許多部門,不僅需要全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大力支持和與配合,更需要有強有力的法規制度作為硬性保障。實踐證明,單靠行政命令和“感情”、“關係”做工作,已很難保證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大《國防教育法》和其他國防法規的學習、宣傳力度,擴大國防知識和國防法規宣傳覆蓋面。結合慶祝建國60週年,通過與地方宣傳部門配合,組織開展各項宣傳教育活動,從而牢固樹立依法加強國防建設的思想。

“雙服務”活動起源於我們晉城,現在已經得到廣泛的推廣。作為發源地,我們要把開展“雙服務”活動作為實現富國與強軍的統一的平台,不斷創新發展,爭取各大成效。通過積極主動的開展“雙服務”活動,在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斷擴大社會影響,增強人民羣眾對民兵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依據黨中央、中央軍委關於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指示,高標準地完成民兵組織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隨着軍事鬥爭準備的不斷深入,根據北京軍區、省軍區擔負的任務準備,細化我們軍分區的各項任務。完善新的鬥爭形勢下,完成軍事鬥爭準備,遂行軍事任務的各種預案。協調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照省國動委《關於加強市縣國動委機構規範化建設的實施細則》,進一步建立健全國防動員組織指揮機構,積極參加全省開展的第三次國防動員潛力調查,充實國防動員潛力數據庫,修訂完善國防動員的機制,進一步規範國防動員的程序,形成軍地一體化聯動保障機制,提高國防動員的效率,為實現快速動員、精確動員、科學動員打下基礎。

按照《民兵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要求,深入開展民兵規範化訓練,狠抓民兵基礎訓練,切實提高訓練質量。着眼處突維穩、執行突擊任務的需要,積極加強民兵應急分隊訓練和專業技術分隊成建制訓練,全面提高民兵軍事訓練質量。制定民兵遂行多種任務的對策措施,充實民兵應急分隊各項應急預案,強化民兵應急處突的能力。積極與武警、警察部門協調,全面展開正規化、專業化、協作化訓練,儘快形成實戰能力。做好高標準完成多樣化任務的準備。

(三)從實際出發,切實加強鄉(鎮)武裝部和農村民兵營、連建設。軍分區和縣、區人武部要不斷探索創新開展民兵組織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力求立足現有條件,實現提高民兵組織建設水平的目標。並且積極協調縣委縣政府,在情況允許的範圍內,加大對民兵組織建設的投入。既推進黨管武裝工作的深入發展,又幫助解決民兵組織建設中出現的實際困難,為民兵組織戰鬥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為民兵組織在確保我市安全穩定和處理突發事件中發揮突擊隊作用打下堅實基礎。

在專武幹部的選擇配備上也應該重新進行考慮。陵川縣12個專武幹部中,人武學校畢業的僅有6人,其他6名同志可以説是“半路出家”的,雖然能力素質也很不錯,但是畢竟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學習培訓,在開展民兵工作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因此,建議市委和市委組織部在專武幹部選擇配備上,考慮從人武學校畢業生中間選拔任用。通過市委相關部門與分區機關協作,制定相應的招聘考核辦法和標準,對報考人員進行全方位測試,對通過測試的人員給予相應的公務員待遇,以便使專武幹部隊伍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研究和探討規範民兵幹部待遇問題,根據我市經濟發展狀況,制定適合我市情況的民兵幹部待遇標準,確保規定內待遇切實落實。協調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論證民兵幹部待遇納入財政統籌的可行性。促進民兵幹部開展民兵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

在調查中還發現,在陵川縣378名農村營連長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沒有,高中學歷的佔到39%,國中學歷的佔到53%,不及國中學歷的佔到8%,退伍軍人比例為73%。文化素質比較低,我們認為應探索從“大學生村官”中選拔民兵幹部的做法,這樣即符合胡錦濤同志關於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科學化發展的思路,也有利於民兵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有“一舉兩得”的效果。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2

一、什麼是全面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一個歷史範疇。指的是財產豐富、生活寬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講究禮儀的社會狀態。儘管這種社會理想從來沒有實現過,但在中國老百姓中卻影響深遠,成為普通百姓對富裕生活追求的目標。

實際上,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在舊社會,人們對小康生活和小康社會的理解就是吃飽穿暖住好房子,根本不敢奢望上學讀書幹大事業。新社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小康標準越來越高,萬元户甚至十幾萬元户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人們不僅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更加註重文化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由於經濟發展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評判標準。因此黨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要讓人們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還要享受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不僅僅讓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還要讓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也實現寬裕的小康目標;不僅讓城市居民過上小康生活,更要讓廣大農村羣眾也過上小康生活。這就是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後來,以江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戰略思考。在此基礎上,1997年江在黨的____大報告中,提出從21世紀開始“進入和建設小康社會”的設想。____大初步地把第三步戰略部署具體化,提出2019年即“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19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的努力,至建黨一百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至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實際上是提出了一個新的“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按照這個戰略規劃,我們在本世紀末進入小康社會後,將分2019年、2020年、2050年三個階段,逐步達到現代化的目標。

2019年,江同志在黨的____大上又作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總體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旨是要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對此,____大不僅規定了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也規定了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報告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總體要求,因此,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要在“全面”二字上下功夫,始終要堅持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只注重發展經濟而忽視制度建設,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視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制度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城、鄉和東、中、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如果不抓住重點,不解決難點,我們在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就不可能真正體現“全面進步、全面發展”的原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從而也不可能建成真正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小康社會。

今年,黨的____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構想,對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

那麼,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指標是什麼呢?

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它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口素質、生活質量、民主法制、資源環境六個方面的18項指標:

一是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或農民人均純收入≧8000元)。

二是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35%。

三是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35%。

四是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0%。

五是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60%。

六是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4人。

七是農村居民基尼係數達到0.3-0.4。基尼係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按照國際慣例,基尼係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

八是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

九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5歲。

十是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0%,這個“恩格爾係數”,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它等於居民用於食物消費的支出與總消費支出之比。

十一是農民居住質量指數≧75%。

十二是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7%。

十三是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60%。

十四是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85%。

十五是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85%。

十六是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常用耕地變動幅度=(常用耕地變動面積/常用耕地基期面積)__100%。

十七是森林覆蓋率≧23%

十八是萬元農業gdp用水量≦1500立方米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符合我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符合人民的願望,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説,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強國富民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實現強國富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但這一美好願望的實現並不是輕而易舉的,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而言就更是如此。雖然我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們還只是從總體上初步達到小康,這種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目前的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也就是説城市就是城市,農村就是農村,差別太明顯,生活水平的差距也太明顯,要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就是要縮小城鄉差別,縮小工農差別,今後可能再沒有城市户口和農村户口的區別了,國家實行統一的管理;人口總量繼續增加,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們仍然面臨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佔優勢的壓力;經濟體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等等。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在現有小康水平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客觀需要。黨的____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兩個轉變,來之不易,經過了80多年的奮鬥,但是要長期執政,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個大國的執政黨,要想鞏固執政地位,就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優化人民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只有把人民羣眾的生活改善了,才能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才能有堅實的執政基礎。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決定一個執政黨政績合法性的基礎,直接關係到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離開發展,堅持黨的先進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都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精闢地指出,社會主義之所以優於資本主義,關鍵是它能比後者創造出更高的社會生產率。這種更高的社會生產率,必然表現為人民有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與質量。因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長期執政的需要,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人人有責,不能使自己置身事外。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行動綱領。實踐證明,能不能立足國情而又面向世界,能不能解放思想而又實事求是,能不能尊重發展規律而又不因循守舊,制定一個符合人民願望、體現人民利益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是關係到我們黨能不能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產生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萬眾一心去奪取勝利的關鍵。回顧我們黨的奮鬥歷程,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根據人民的意願和事業發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標,從而團結和帶領廣大人民為之奮鬥並取得了勝利。黨的____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奮鬥目標,無疑也是一個符合國情而又順應時代,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體現了事業發展的需要,實事求是而又充滿創新精神的奮鬥目標,它必將起到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加快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巨大作用。

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惠農措施,農業與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局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農村改革邁出重大步伐,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極大地推動了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進程。2019年我國農村綜合實現小康程度為21.6%,其中:經濟發展實現程度為12.1%;社會發展實現程度為15.6%;人口素質實現程度為15.0%;生活質量實現程度為20%;民主法制實現程度為70%;資源環境為-22.4%。十八項指標分別為: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

元;第一產業勞動力比重48.5%;農村小城鎮人口比重19.5%;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萬人農業科技人員數1.7;農村居民基尼係數0.37;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7.7年;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69.5歲;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7.2;農民居住質量指數34%;農民文化娛樂支出比重4%;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39%;農民對村政務公開滿意度76%;農民對社會安全滿意度77%;常用耕地變動幅度-0.7;森林覆蓋率18.2%;萬元農業gdp用水量2100立方米。

四、然而,在成績的背後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發展不平衡。從2019年全國各省市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看,上海、北京、天津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已經超過60%。但全國尚有近三分之二的省(區、市)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小於30%。新疆、寧夏、甘肅、貴州、青海、西藏6個西部省(區)的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為負值,即尚未達到總體小康的水平。在我們寧夏,地區之間、農户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性也很大,川區的農民收入較高,山區的農民收入較低;城市郊區既種地又打工的農民收入較高,遠離城市純粹靠種地的農民收入較低。全區還有52.7萬人口沒有解決温飽問題,佔全區農村人口的9.4%,扶貧攻堅的任務還很艱鉅。

二是農村人口多,比重大,勞動力轉移任務艱鉅。2019年我國農村人口7.57億,占人口總數的58.2%,我區農村人口379萬,佔全區總人口的67.57%,也就是説三分之二的人口是農村人口,而且65%的勞動力還主要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要使這麼多的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任務還很艱鉅。

三是農民收入基礎低,增長緩慢。2019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064元。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320元,與全國2936元相差616元,居全國第23位,距8000元的小康目標還差5680元。從2019年起,年均增長速度必須達到8%,到2020年才能超過8000元。如果物價出現較大回升,那麼增長速度就必須超過8%以上。但從近幾年的情況看,2019—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只有7.75%,距上述年均增長速度還差0.25個百分點。以靈武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説,2019年是3210元,高出全國274元,但是增長速度只有6.7%,要達到8000元的標準,還有4800元的差距,困難還相當大。

四是農村與城市發展差距較大。2019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是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1.16%,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7.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已降低到37.7%。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僅是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9%;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42%,而同期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卻降低到36%。從2019年起,只有每年平均下降0.4個百分點,2019年後我區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才能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標準。不僅如此,全區城鄉居民收入收入差距還有不斷拉大的趨勢。至於農村的文化、科技、教育、衞生、體育等現代文明更是大大落後於城市。

五、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相對滯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應當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組成部分。目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已落後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嚴重的問題。2019年,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為22.5%;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8.1%;遠遠落後於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就業難、就醫難、養老難,成了制約農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生活進步的瓶頸。

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嚴重製約着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地方只注重經濟發展,輕視環境保護,還有的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經濟。我國森林面積已大幅度減少,2019年,我國森林覆蓋率為18.2%僅為世界平均數的一半。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全國有2019多萬個中小企業成了巨大的污染源,使全國的江河、湖海、土壤、空氣等生態環境面臨着巨大的危害。水資源短缺日益明顯,且地域分佈很不平衡,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居世界第110位,已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之一。全國有18個省區、30%的國土,60%的人口處於嚴重缺水的邊緣。全國有1800萬公頃農田缺乏灌溉用水,有15.6萬平方公里土地飽受乾旱之苦而退化。耕地數量和質量也在不斷鋭減,一些地區盲目興辦開發區,大量圈佔耕地,加上水土流失嚴重造成耕地面積減少;農村對耕地的粗放經營、掠奪經營、污染經營更使耕地質量大大下降,耕地每年淨流失達400多萬畝。

以上問題,都是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容忽視的重大問題。

五、農村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要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培育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首先,選準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對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升級。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遵循廣開思路、廣闢渠道、多種經營、突出特色、搞活經濟、提高效益的原則,按照調高、調優、調出質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通過區域佈局調整,優化資源配量,發揮資源優勢,儘快形成優勢產區和產業帶;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實現農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專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報率型發展;通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加速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城市轉移,廣泛合理地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內部結構的合理化和產業化的良性循環。

其次,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尤其是鄉鎮企業中的農產品加工業。在經濟發達國家,農產品的深加工品已經佔到原產品的70%以上,增值部分一般都是原值的3—5倍,而我國只有0.5—0.8倍,差距明顯。因此,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是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也是農業發展的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今後,我們應該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積極發展民營企業、非公有制經濟,按照多層次、多樣化的原則,適應市場的不同需求,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場,又要注意滿足農民要求;既要發展大規模的加工業,又要發展具有地方風味和特色產品的小企業,使農產品加工業真正成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工業化的主導產業之一。

第三,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優勢農產品的區域化、規模化發展。我區由於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傳統生產和現代技術支撐等,許多農畜產品如優質大米、清真牛羊肉、長紅棗、枸杞等生產在全國極具優勢。因此,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把優勢農產品做大做強,儘快形成區域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集中力量培植寧夏農業的名優品牌,以增強我區農業生產的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主產區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2、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重點扶持龍頭企業發展

農業產業化是在不改變家庭承包經營的組織形式下,有效吸納先進科學技術,按照市場規律運作,促進企業與農户、農户與農户等有效聯合,實現企業與農户雙贏,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經營的最好形式,是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最佳途徑。因此,必須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來抓。一是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建設規模較大的優質農產品商品基地,大力培植支柱產業,為產業化提供較好的基礎條件。二是圍繞“龍型”經濟,把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通過財政扶持、税收減免、信貸支持等方式,對企業的管理現代化、科研攻關、技改、產品研發、產業生態化、治理環境污染等進行重點支持,培育一大批像雙匯、蓮花、華英、科迪、永達、三全、思念等規模大、起點高、輻射範圍廣、在國內外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把整個“龍型”經濟建立在高科技和現代化管理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盈利、農民致富。三是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科研院所、農技服務企業等為農民提供良種、飼料、生產資料、技術指導、科技服務、衞生防疫等農業的產前、產後等各項服務。四是強力支持農業科學研究和科技推廣,走農科教、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3、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多渠道轉移,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空間

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如果繼續把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拴在土地上,農民就根本無法富裕,農村就難以全面實現小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要繁榮農村必須推進城鎮化。因此,必須儘快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鎮化步伐,使更多的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鄉鎮企業、小城鎮和城市轉移,逐步減少農民,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村人均資源佔有量,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以縣城和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心建制鎮為重點,健全小城鎮的居住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增強小城鎮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正確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農村勞動力向城鎮有序流動和到城鎮就業,注重發揮小城鎮帶動經濟發展的功能;二是以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農村服務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實現農民就地轉移;三要組織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建立健全保障農民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如防止拖欠工資,改善勞動環境,保障農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視性和限制政策。在長期內,要竭盡全力搞好農村教育事業,一則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教育,使更多的農民子弟儘快通過大學聯考升學實現高層次的轉移;二則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社會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為實現農村勞動力第二層次轉移創造良好的條件。

4、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從制度上保證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實施

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政策落空,是束縛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長期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強化農户的市場地位,是由農業生產的特殊規律決定的,也是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規律決定的,完全符合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須長期堅持。與此同時,在保障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的前提下,通過堅持市場改革取向,尊重羣眾的首創精神,進行必要的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努力造就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制度優勢,以從根本上掃除一切影響農村發展和農民積極性的各種不良現象。如,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鼓勵農業公司化、規模化經營,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要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把家庭承包經營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通過公司+農户、專業合作組織+農户、行業協會+農户等形式,實現千家萬户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堅決落實費改税政策,在轉變職能、實行政務電子化、公開化的基礎上,精簡縣、鄉兩級黨、政、羣等機構人員,以降低不必要的財政支出,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5、實現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最大限度地支持和保護我國農業生產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的是農業支持工業發展的產業政策,80年代每年從農業部門淨轉出資金平均達1400億元,比同期政府對農業的財政支出多10倍。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應儘快由“剝奪農業”向“扶持農業”宏觀經濟政策轉變,採取必要的經濟、法律、行政手段,調動和引導社會資源流向農業及其相關產業部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社會化農業利益補償機制,提高農業比較利益,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穩定農業生產。同時,必須按照國際規則對我國農業適度保護,應大力實施屬於間接轉化為農民收入的“綠箱”政策,包括政府的公共性服務、作物保護與收入安全計劃、環境保護、貧困地區援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大江大河治理、防護林建設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農技推廣、檢疫防疫、質量檢測、市場信息等產前中產後服務;健全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增加農業科研投資,加速農業科技進步。國家投資逐步集中於農業基礎研究和公益性項目,尤其是動植物品種資源和轉基因工程研究,以保證充足的農業技術儲備。

6、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實現全國農產品信息聯網

目前,許多地區的農民和地方政府都已認識到:調整農業結構,種植或養殖養市場上暢銷的農畜產品,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但具體到某個地區、某個農户、每個地塊,到底應該種什麼、養什麼,羣眾往往束手無策。其根本原因是人們缺乏對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及農畜產品市場供求、價格、消費心理等信息的發展變化方面的瞭解,缺乏有關方面的數據和資料及其分析和判斷。因此,今後一個時期,必須加快農村通訊及信息設施建設,特別是互聯網的建設,通過互聯網蒐集現代農業科技和國內外農產品市場供求、價格變動趨勢的信息,建立相應的預測預報系統,定期向農民發佈相關的信息,真正使農民的農業生產與國內外的市場緊密聯繫起來,使農產品的生產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市場的消費需要。

7、保護環境,協調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把可持續發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的基本國策。要切實搞好退耕還林工作,加大林業綜合開發力度,促進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堅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要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進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加強對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堅持資源合理開發與節約並重,增強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加快生態示範縣建設,積極推廣沼氣、節柴灶、太陽能,加強農村能源建設。堅持生態保護與污染防治並重,狠抓污染源治理,嚴格控制排污總量,加強執法監督,鞏固達標成果,為廣大農村長遠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條件。

8、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制建設。

一是儘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險、農村養老保險、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規。這是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功能就是穩定農村社會和經濟、促進農村經濟增長、緩和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使農村社會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進行,為農村人口提供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籌措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採取國家出大頭、地方撥一點、農民自己出一點方式,將農民社會保障問題帶入實質性運行軌道,切實改善農村居民生存狀況,使城鄉更加協調發展。三是對農村統籌基金及養老基金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及使用。

9、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二是狠抓農村普法教育,不斷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培育農民的民主法制意識。充分利用骨幹培訓、新聞媒體、法律工作者以案説法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的法律素質,增強依法辦事和參與村務管理和監督的能力。三是實行村民自治,規範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讓羣眾自我教育,幹部自我約束。以村務大事民主決策制度為突破口,解決農村熱點、難點問題,從而提高農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規賦予的民主權利,制定出切合實際、操作性強的工作規範。四是加強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要加大對農村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打擊力度。要齊抓共管,共創共建,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搞好農村綜合治理,維護農村社會、經濟穩定。

六、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要有好政策,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好政策必須要有好的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來執行。因此,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必須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和黨員隊伍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政治上表現為先鋒模範作用,在發展經濟上表現為帶領和帶頭作用。當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農村黨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在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體現農村黨員的先進性就成為一個重要而緊迫的問題。從實際情況看,市場經濟的發展對農村廣大黨員幹部思想解放的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市場觀念、效益觀念、競爭觀念、科技觀念等在頭腦中日益強化,並在具體的生產和生活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但是,市場經濟發展初始階段中某些消極的東西在農村表現得也很突出,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衝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迷失性。隨着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種報刊、雜誌、廣播、電視、電腦甚至廣告等現代傳播媒介迅猛發展,使我們對全世界的整體狀況和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楚的瞭解。透過這些媒介,我們可以引進和借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科技成果和管理思想,這是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為一些消極東西的進入提供了條件和渠道。加上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各種深層次的矛盾不斷出現,個別黨員幹部對這些缺乏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思想上產生了迷茫和各種認識上的誤區。有的農村黨員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講經濟效益,用不着再強調什麼政治,只要把經濟搞上去,就什麼事情都做好了,極個別黨員甚至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思想上的迷失性,導致了行為上的無原則性。有的黨員精神空虛,無所寄託,迷戀於邪教的歪理邪説之中;還有極個別的成為金錢、美色、權欲的俘虜。

2、不適應性。部分黨員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茫然不知所措,缺乏駕馭市場的能力和帶領農民致富的本領。如一些農村黨員幹部對市場經濟的特點、運行規律瞭解不清楚,特別是在生產的手段和經營的方式上表現出了很強的不適應性,還習慣於傳統的農業生產和落後的營銷方式。對如何搞市場農業、現代農業,尤其是利用網絡、信息等現代技術,提高農業的比較效益更是一竅不通,根本談不上在農民致富中發揮帶頭作用。

3、自私性。有個別黨員只顧自己致富,缺乏帶領農民致富的意識。這種現象在農村所謂的“能人黨員”羣體中反映得比較突出。這些黨員頭腦比較靈活,思想觀念更新較快,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致富手段比較多,效果也很明顯。但他們致富後,並沒有按照黨的宗旨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積極帶領廣大農民共同致富,表現得自私自利。另外,極個別黨員領導幹部謀私,敗壞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

4、家族性。在個別農村黨員中,家族派性根深蒂固。這些黨員首先想到的不是集體的利益、全村百姓的利益,而是姓氏家族和其它各種關係羣體的利益。還有一些黨員幹部甚至為維護家族和小團體的利益,不擇手段地排斥異己,羣眾意見很大。

1、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當前,廣大農民羣眾最迫切的願望和要求就是脱貧致富,實現小康目標,而對於怎樣才能致富,卻顯得很茫然。廣大農村黨員作為農民中的先進分子,就要敢為天下先,通過了解市場,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有前景的設施農業、林果及畜牧養殖業,或外出務工經商,搞好生產經營,努力成為農民致富的典範,真正使黨員成為農民羣眾致富的一面旗幟。

2、心繫羣眾,帶領農民共同致富。農村黨員是廣大農民羣眾中的先進分子,必須注意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黨員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還要注意充分發揮服務作用,通過傳授致富好經驗、好做法,熱心幫助農民在市場經濟中學會經營,積極主動地帶領農民羣眾共同致富。對於那些較困難的農户,吸收他們作為自己經營組織中的一個成員,通過自己帶動幫助他們致富。我區現在有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就是一種帶領農民致富的有效形式。這些組織的帶頭人大部分都是農村黨員幹部,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發揮幫、扶、帶作用,帶領大批農民走向了富裕,得到了廣大農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農村黨員幹部,尤其是村黨支部書記,要因地制宜,積極尋找致富門路,為廣大農民致富提供寬鬆的環境和廣闊的空間。普通黨員可採取“發揮特長、分工聯繫、突出幫帶”的辦法,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長,分別在參政議政、農業生產、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領域發揮自己的作用,幫助和帶領羣眾奔小康。

3、崇尚科學文明,爭做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榜樣。農村20多年的改革發展,使農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觀念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總的來講,廣大農民逐步樹立起崇尚科學,破除舊傳統、舊禮教,樹立講民主、講法制的新觀念。但是,一些封建迷信和社會陋習在農村根深蒂固,邪教組織的出現和蔓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廣大黨員要努力成為倡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表率;在一些利益問題上,廣大黨員要處處想着羣眾,時時為了羣眾,不與羣眾爭利益,爭實惠,始終為農民羣眾的利益着想。廣大農村黨員幹部要始終以代表先進文化為己任,積極倡導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並身體力行,在農民羣眾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

此外,全面推進小康建設的領導核心,就要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運行規律,改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手段。現在,在個別農村出現的黨支部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下降的問題,主要是自身領導方式和工作業績與形勢的發展和農民的要求不適應造成的。因此,農村基層黨支部,要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發展集體經濟、帶領農民致富上來,把單純的行政領導轉移到既領導又提供服務上來,把對普通黨員的簡單説教轉移到開展各種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動上來,切實把農村黨支部建設成為推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領導核心。首先要紮實開展好村級先進性教育活動,對黨員加強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以“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等活動為載體,教育廣大農村黨員進一步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和信心。同時在教育方法上注意增強針對性和適應性,注意貼近實際。一方面通過農村典型事例和黨員身邊的巨大變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及艱苦奮鬥創業精神的教育,大力弘揚共產主義的先進思想。另一方面要在瞭解、分析廣大黨員幹部思想動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談心活動、板報宣傳、外出參觀、專題報告等多種形式,從素質教育入手,有針對性地強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把解決幹部中的思想問題和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保持經常化。其次,要組織廣大農村黨員認真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引導黨員按照市場規律和價值規律辦事。要讓廣大黨員瞭解市場經濟的特點、遵循的原則及主要特徵,要學會研究市場、熟悉市場乃至駕馭市場,根據市場供求關係從事經營活動。要教育黨員認清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信譽經濟,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事,守法經營,平等競爭,靠信譽、靠質量求生存,以科技、效率求發展。第三,要積極開展黨員自我教育。如採取組織黨員開展宗旨教育、開展農民種養致富能手大賽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增強黨性觀念,通過學科學、用科學,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武裝自己,在勤勞致富、“二次創業”、農業結構調整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黨員在羣眾中的威信和形象。第四,要不斷壯大和純潔農村黨員隊伍。黨章中明確規定:共產黨員要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羣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因此,要注意對那些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後,帶領廣大農民羣眾共同致富的農民先進分子,主動關心,熱情幫助,吸收他們加入黨組織,使這些致富能手在黨組織中更好地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同時,要通過民主評議活動,對那些不履行黨員義務、不發揮模範作用、不具備黨員條件的,及時作出組織處理,以進一步純潔黨的隊伍。

總之,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積極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3

我校黨支部組織教師前往“湖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xx村”參觀。走進,一股農業新村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每到一處,統一規劃建設的村民住宅、乾淨寬敞的村莊大道、美如風景畫的村莊綠化都使我們感覺到大開眼界,獲益匪淺,心靈深處感受到一種震撼和衝擊。近年來,村黨總支以村企共建新農村為契機,以統籌城鄉基層黨建為抓手,以創先爭優為動力,堅持強班子、抓發展、惠民生,增強了黨組織的發展力、服務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9500元。一天的參觀學習時間雖短,但對新農村建設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瞭解,受到的啟發也不少。

一是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建設新農村的基本保障。

俗話説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選配好村“兩委”班子是發展農村經濟、引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一環。要把想帶領農民增收致富並且有能力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人選到村領導崗位上來。村民大會選舉青龍湖公司總經理、也是x村人的張德華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村黨的代會選舉張德華擔任村黨總支書記,大膽實行村企聯姻,壯大村集體經濟。由於村支部想幹事,敢幹事,幹實事,深受村民的擁護,大大增強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農業龍頭企業立足農村實際,利用農業資源,延伸農業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顯。以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龍頭,村發展了養殖、種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塊六大品牌產業:水禽養殖品牌,建立年產2000萬隻商品鴨苗的肉鴨養殖基地,帶動周邊50公里內的農民發展養殖業;家禽養殖品牌,建立年存欄10萬隻的蛋雞場;生豬養殖品牌,全村飼養生豬過萬頭;漁業養殖品牌,年養殖特種水產品過百萬斤;水稻種植品牌,無公害種植優質水稻6000畝;精品蔬菜品牌,建設蔬菜大棚2000畝。

三是規劃村民新居是建設新農村的有效形式。

x村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農户的新居建設。村民統一住進小區,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寬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畫般的村莊綠化無不展示新農村建設的風采。規劃好新村建設,整體搬遷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決農村的髒亂差,促進村容整潔。以前的x村,村民的住宅都是典型的“小户大院”模式,户均佔地8、1畝,但實際住房僅不到1畝,宅基地利用的集約化程度低,土地資源浪費嚴重。對此,該村按照“民主定點、科學規劃、以點帶面”的原則,選定在該村4組開展遷村騰地試點。在新居民點上,居民都住進聯排小別墅,小別墅佔地400平方米,造價12萬元,村民只需要出資4.5萬元就可入住。但條件是村民必須把原宅基地還給村集體。目前,村已經有184户農户搬遷,為村裏騰出了2100畝土地。村裏成立了一個“土地存貸合作社”,農户騰出的土地全部存入合作社,村裏引進的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市價將土地貸出發展現代農業。按每畝地每年至少能貸出1000元計算,2100畝地若全部貸出,每年將可為村集體帶來210萬元的收益。目前湖北青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貸出的土地上建起了200個蔬菜大棚,以每個500元的低租金租給村民種精品蔬菜;投資8000萬元建成養殖規模為2000萬隻的種鴨場、種鴨孵化場和屠宰分割廠。x村村支書張德華説:“目前全村基本形成了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種植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從事養殖業,三分之一的農户就近務工的發展格局,使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都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通過參觀考察,新農村建設活動,我深刻認識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前景有了直觀的瞭解,進一步增強了關心“三農”、服務“三農”的自覺性,真實感受到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着力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黨員青年教師,我們要深入學習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統籌規劃、科學發展的求實精神,發展循環經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持續發展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高自身素質,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4

在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中,縣、鄉鎮婦聯從實際出發,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領域的優勢,從提高家庭成員的法律素質、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營造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增強家庭防範意識、婦女維權、為羣眾辦實事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一、影響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是離婚率逐年上升。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地變化,離婚率的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大因素。突泉縣民政局一年受理的離婚案件達180多件。

二是老人贍養問題突出。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贍養案件達26件。 有如下幾種狀況:

1、一些子女推卸責任,使老人生活無着落。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佔全部贍養糾紛的80%以上。

2、部分農村青年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拒不承擔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

3、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並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4、個別子女由於自然災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學、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經濟非常困難,導致在贍養老人問題上心有餘力不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使老人的贍養存在危機。老人贍養問題最終成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間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引發兩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四是留守婦女問題凸現。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對於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婦女”來説,家中缺勞力和生產勞動強度加大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出現婚外情和婚外性行為, 影響了夫妻感情給婚姻家庭帶來不穩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機。

3、養老、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新問題。因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的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在養老和子女養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況問題:一是虐待老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二是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呈下滑趨勢。

4、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範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

以上種種情況給婚姻家庭帶來不安定因素。

五是留守兒童問題需要特別關注。目前我縣留守兒童有1200多人。存在問題很多:

1、缺乏嚴格的督查指導,造成學習動力不足,成績較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又因年齡、文化、體力等條件限制,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學習指導和監督,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2、缺乏父母的親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礙。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強烈渴望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難以企及,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3、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觀念淡薄,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由於平時缺乏及時有效的家庭約束管教,對很多的問題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出現行為偏差和道德滑坡,紀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監管,造成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着諸多隱患。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 這些也是影響家庭平安的問題之一。

二、影響“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效果的因素

一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知曉率應進一步提高。由於鄉鎮經費不足,宣傳渠道不寬,宣傳手段單一,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宣傳還存在死角,還沒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曉。

二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吸引力應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地區開展傳統的創建活動較多,缺少新穎的、羣眾喜聞樂見的創建活動、方式方法和載體。

三是普法工作尤其是婦女權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參與調查的部分婦女不知道《婦女權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應享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正因為如此,對一些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不以為然,如家庭暴力。説明普法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由於對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認識不同,所以創建活動在各旗縣之間、鄉鎮、村之間開展的還不平衡。

三、對策及建議

根據調研結果,縣婦聯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一是以宣傳營造聲勢,進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創建的知曉率。即過強化輿論宣傳、深入家庭宣傳、鞏固陣地宣傳等方式,使全縣上下形成“人人講平安、家家創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活動拓展內涵,增強“平安家庭”創建的吸引力。通過開展“普法宣傳進家庭”活動、“科技文化進家庭”活動、“安全知識進家庭”活動、“我家拒絕黃賭毒”活動、深化“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等,不斷提高家庭成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科學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員安全防範意識,不斷淨化和優化家風,弘揚傳統美德。

三是抓維權服務,力求“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實效。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婦聯繫統信訪工作網絡和信訪工作制度,提高來信、來訪、來電的接待處理效率和質量,使權益受侵害婦女及時得到有效救助。積極開展“零家暴社區”創建工作,有效預防家庭暴力案件的發生。

四是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婦女維權的合力。各級婦聯加強與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已建的家庭暴力投訴站、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12348”婦女維權熱線、婦女陪審員等機構的作用,及時調處解決家庭暴力投訴案件,幫助身心遭受傷害的婦女遠離家庭暴力的陰影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5

?按照茶陵縣城鄉環境衞生城鄉同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城鄉衞生同治已在全鎮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以此為契機,我利用國慶假期兩天時間,對我鎮小城鎮建設進行了周密調研,瞭解了一些實際情況,聽取了一些意見和建議,從中受到了許多啟示。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基本現狀

鎮位於茶陵縣東南部,南、北、西、東分別與桃坑、小田、堯水、腰坡、洣江、舲舫等鄉鎮和江西永新、寧崗兩縣毗連,全鎮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43716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鎮建設,着力完善城鎮功能,大力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鎮品位。20xx年以來,鎮政府累計投資1000萬元,高質量完成了光榮院大樓、3.5萬伏變電站、客運站、畜牧大樓、醫技大樓等民心工程建設,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位於鎮政府旁邊的文化大樓正在建設中。目前,嚴塘小城鎮建設佈局趨於合理,城鎮規模快速拓展;投入持續增加,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建設與管理同步,發展環境明顯優化。尤其是在201x年8月份開展城鄉衞生同治以來,嚴塘小城鎮建設速度明顯加快,質量顯著提高,呈現出一派喜人景象。一是集鎮衞生環境顯著改善,“髒、亂、差”現象初步得到遏制。調查中,無論是路上的行人、商販還是集鎮街道兩邊的居民,都一致的認為嚴塘的街道較先前乾淨、整潔。8月15日以來,街道居民積極響應鎮政府號召,配合政府及時拆除違章建築、廠篷,嚴塘鎮容鎮貌煥然一新。二是城鎮管理進一步規範。先後建立和健全了《門前三包制度》、《環境衞生檢查評比制度》、《嚴塘鎮“户外廣告”管理辦法》等一整套制度,對車輛亂停、攤點亂擺、廠篷亂建等突出問題進行長效管理。每條街道增設了垃圾池,每户發放了垃圾箱,成立嚴塘城管中隊,定時清掃收集清運垃圾,保持鎮區內大街小巷全天候清潔衞生。三是居民環境衞生意識不斷增強。通過書寫宣傳標語、出動宣傳車、發放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泛宣傳城鄉衞生同治的重要意義和具體做法,全鎮掀起了城鄉衞生同治的高潮。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中看,我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兩點:

(一) 規劃滯後,跟不上發展需求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農村人口的逐步流入,嚴塘房屋建設出現了任其自由發展,一派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之相。再加上原有規劃水平較低,缺乏城鎮體系規劃和詳細規劃,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現就是建築房屋參差不齊,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

(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低,配套性差

1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

這是在調查中居民反映最強烈的一個問題。由於缺乏統一的集鎮市場,許多小商販便佔道經營、隨地擺攤、隨意搭建廠篷,由此成為集鎮環境衞生“髒、亂、差”的根源。街道兩邊的居民出於出行方便等自己的利益需要,不滿意一些商販在門前佔道經營,許多商販也飽受“髒、亂、差”之苦,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集鎮市場來統一劃線、統一競爭。自開展城鄉衞生同治以來,“髒、亂、差” 現象雖初步得到遏制,但距實現 “生態嚴塘”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道路設施配套性差

(1)路燈的缺乏不僅給居民出行帶來許多不便,也影響到了嚴塘中心國小孩子們的安全。嚴塘中心國小晚上8點20放學,很多國小生都是各帶手電筒照路回家,而這時仍會看到許多車輛在街道穿行。調查中,多户居民對國小生的安全表示擔憂。

(2)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從鎮政府至集鎮十字路口地段,很多地方坑窪不平。

(3)綠化覆蓋率低,綠化樹不足,分佈零亂。在我鎮城管中隊制定的《嚴塘鎮鎮區“綠化”管理辦法》中規定鎮區居民户新建房屋實行自主綠化,綠化的樹種必須一致,但綠化的樹種並未做統一規定,而且執行效果不明顯。

(4)電線杆新舊並立,參差不齊;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分佈無序。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我鎮城鄉衞生同治目標的實現和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高度重視前期規劃

規劃是小城鎮建設的龍頭。規劃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小城鎮建設的層次和水平,一定要高度重視和尊重。與其它鄉鎮相比,我鎮在規劃設計上稍顯落後。當前,全國正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市正全力打好“城市提質、園區攻堅、旅遊升温”三大戰役,全縣正大力深入開展城鄉衞生同治,嚴塘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依據本地條件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小城鎮戰略發展規劃,把規劃設計與城鄉同治結合起來,堅持以規劃引領發展,進一步促進城鄉衞生同治深入開展,開拓嚴塘小城鎮建設新局面。

(二)大力完善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工業生產、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小城鎮功能作用發揮的前提,也是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根本保證。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嚴塘小城鎮基礎設施重點主要應做好以下建設工程:建設統一的集鎮農貿市場;硬化鎮區內的主街道;修復路燈;改造電線杆和裝備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依託新建中的文化樓,配套建設宣傳專欄、閲報欄,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樓建設成為一個服務民眾,擴大宣傳的輿論陣地。

(三)積極籌措建設資金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難點和關鍵,也是制約小城鎮發展的瓶頸。因此,必須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措的渠道和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要堅持“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思路,充分利用級差地租,通過對土地使用權的拍賣、出讓、轉讓和出租,籌措建設資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將準經營性和純經營性的基礎設施推向市場。要放寬市場準入制度,鼓勵企業和個人投資或參與建設嚴塘鎮的公用設施,如農貿市場、醫院、學校等。要鼓勵能人大户以參加某項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成立公司,負責籌措資金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或項目承包,並對建成後的基礎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和收費。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項目融資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外商、外資到嚴塘投資建設,逐步形成“市場主導,多方投資”的新格局。總之,就是要擺脱單純依靠財政的被動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6

2012年8月16日,我按照學院安排,來到撫州市廣昌縣甘竹鎮,調查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際情況。我們的調查採取數據收集、會議彙報與個別訪談的形式開展。全面建設小康的概念一直在發展,我們調查的時間有限,只初步了大概情況:廣昌縣全面小康建設現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並以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視角出發,探討了解決此困難標本兼治的辦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地基本狀況

廣昌縣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部,武夷山西麓。東鄰福建省建寧縣,南接石城縣,西連寧都縣,北毗南豐縣。居贛、閩、粵之交通要衝。是撫州市的南大門,江西第二大河流撫河的發源地。甘竹鎮地處廣昌北端,沿撫河溯源而上,是撫河源頭盱江的第一鎮,故有“盱源首鎮”之稱。全鎮國土面積114平方公里,有耕地23000畝,山地80000畝。轄12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4700人。

該鎮以特色農業產業比較明顯,烤煙種植規模已達4018畝,產值600多萬元;果業以南豐蜜桔為主,有7000餘畝的規模;食用菌以茶薪菇為主,有1300萬筒的規模;糧食、白蓮作物作為傳統產業,其種植比較穩定,分別是18000畝和4000畝左右。工業以香扇加工業為支柱,有大小加工企業(作坊)200多家,從業人數4000多人,產品出口西班牙、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產值8000萬元。其原材料主要是雜木,均來自於縣外。

二、農村全面建設小康進程的主要特點

1.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11年,廣昌縣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1%。糧食全年總產量達10.04萬噸;肉類總產量0.54萬噸,增長

5.5%;水產品產量0.41萬噸,有一定增長。農業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45元,增長1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2%,增幅創近30年來的新高。

2.民生工程紮實推進。近年來,廣昌縣加大了對農村衞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開展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試點

1縣工作,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合理設置繳費檔次和繳費補貼,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加養老保險的積極性,養老覆蓋率有大幅提高。2011年,廣昌縣農村社會事業全面建設小康從農村社會發展的四項具體指標來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加快,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實現程度為100%,達到了全面小康標準;農村養老覆蓋率達到27%,比上年大幅增長。

3.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着收入增加,農民物質消費全面提升,居住環境明顯改善,醫療衞生消費有大幅增加,交通通訊、文教娛樂、休閒旅遊、保健等消費快速增長。2011年,廣昌縣農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2693元,比上年增加654元,增長32%。其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為187元,保持了穩定;人均居住消費支出為229元,比上年大幅增加;人均家庭設備、用品消費支出為155元,比上年增長43%;人均交通通訊支出為299元,比上年增長48%;人均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為145元,比上年增長74%。農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使用水衝式廁所的農户數達到42%,增加了17%;飲用自來水的農户數達到56%,增加了15%,户外為水泥或柏油路面的農户上升11.7%。農村居民的物質生活向高層次發展,精神生活更加豐富,消費方式和結構更加現代化,居住環境更加美好,向全面建設小康邁進了一大步。

三、農村小康進程中的問題和難點

近年來農村小康進程加速推進,但面臨不少問題與挑戰。

1.農民收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按照全面小康的標準,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應達6000元以上,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18項指標中,農民收入水平是權重最大的指標。而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然保持穩步增長的勢態,但絕對水平較低,2011年廣昌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47元,扣除價格因素僅為3282元,離實現小康還有較大差距。當前,受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廣昌縣支柱產業為特色農業和香扇產業,受經濟影響較大,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有限。

2.農民生活質量改善仍然滯後。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六大類指標中,農民生活質量佔23%的權重。而廣昌縣農民恩格爾係數長期在50%以上,2011年廣昌縣農村恩格爾係數為51%下降緩慢。雖然農村居民最近幾年文化教育、娛樂消費支出和醫療保健消費支出有較大提高,但是2011年佔生活消費總支出比重為5.9%和6.1%,農民

文化娛樂支出比重更低,不足1%,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亟待加強。農民居住質量也有待提高,還有58%的農村居民使用旱廁,飲用井水的農户高達42%,部分農村居民户外路面是沙土、石板路,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還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3.農村勞動力素質急需提高。在農村全面小康綜合評價體系中,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僅次於農民收入的第二位重要的指標,佔有12%的權重。廣昌縣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長期保持在7.2年,只相當於國中二年級水平, 2011年的住户調查顯示,廣昌縣農村勞動力中39%為國小水平,40%為國中水平,10.9%為高中水平,中專及以上僅佔5.8%。從這幾年農村全面小康建設情況來來看,人口素質的提高較為緩慢,一是農村老齡化程度加快,據2011年住户調查數據計算,廣昌縣60歲以上老年人佔農村總人口比重達到10.6%,已經超過人口老齡化10%警戒線;二是農村較高文化素質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三是農民工子女輟學現象仍然存在。以上幾大因素制約農村人口素質提升,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重要瓶頸。

4.農村社會保障事業起步較晚,標準不高。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廣昌縣政府加大了對農村衞生、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基本到達全覆蓋,高度重視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大力推廣實行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但目前僅27%的人蔘與農村養老保險,是社會發展的短板。要達到60%的覆蓋率,仍需要大量的行政推動、政府投入和宣傳引導工作。

四、進一步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的建議

1.全面構造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積極推進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建設是確保農村全面小康建設實現的基礎。要加強科學發展,從生產與經營、政策與科技、農民與政府多方面努力形成促進農民增收的合力。一是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積極支持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特色和優勢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綜合項目;二是要積極利用好省外和省內勞務市場資源,促進農村地區勞動力就業轉移;三是需要積極扶持與引導農民創業,增加家庭經營

二、三產業收入,大力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有效流動。

2.進一步促進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全面小康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羣眾的生活質量,要加快農村生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儘快使農村的人居環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應充分發揮政府導向和市場參與,建

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引導資本進入農村發展,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要嚴格規劃,解決農村住房、水、電,道路和排污等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村莊建設雜亂無章、設施配套不齊全的現狀。進一步加大改造農村道路力度,實現村主幹道路硬化、油化保障道路平整通暢;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提高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加強宣傳和引導,鼓勵農户改善衞生條件,做好整村規劃,建設清潔、無害的生態廁所;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推廣煤氣、天然氣管道建設,探索沼氣等清潔能源技術的實施。

3.全方位提高農村人口素質。當前農村教育問題主要集中在留守兒童輟學問題和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問題。當前能接納農民工子女的私立學校存在學校少、要收費、教學質量堪憂等問題,而農村的教育水平與城市有較大差距,中、高等教育的知識結構與農村現實不符,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為緊張,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適齡人員的高中升學率有一定下降。以上問題亟需解決,一是要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加大農村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二是要加快改革户籍、學籍管理制度,降低農村兒童入學限制,加強教育資源均等化。三是要針對農村就業環境,編制符合農村實際的職業中專教材,加強專科學校對農村的知識培訓與就業引導。四是要以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綜合運用財政扶持政策和市場手段,多方面參與加強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工作。

4.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搞好衞生設備建設,提高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使農民人人享有較好的衞生保健,加大大病保障力度,進一步方便農村小病就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加強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作,加快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實施,結合政府和民間力量,辦好養老院,讓農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加大農村醫療資源投入,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的問題。進一步推廣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不斷完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縣工作,逐步推廣到全省農村當中去,使得全省農村均能享受到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帶來的好處,形成個人、集體、政府共同籌資的機制,進一步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擴大參保覆蓋面。

鄉風建設的調研報告篇7

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強調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深化拓展,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持之以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保持常抓的韌勁和長抓的耐心,常抓抓出習慣來,耐心抓抓出長效來。對頂風違紀搞“四風”的,既要查處本人,又要追究領導責任,決不讓“四風”反彈、死灰復燃。要保持高壓態勢不放鬆,堅決把腐敗現象蔓延勢頭遏制住。這就意味着反腐倡廉工作已進入常態化,法制化,我們要深刻認識這種新常態,才能真正把思想和認識統一到中央對反腐敗鬥爭的形勢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自覺地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進一步增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紀檢監察機構的工作重心都將圍繞新常態而改變。主動適應新常態,在新的形勢下如何搞好鄉鎮紀檢監察和反腐倡廉建設,是擺在每一個紀檢監察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的課題。近期,根據縣紀委的統一安排,就繼承老區光榮傳統,加強幹部作風反腐倡廉建設進行了調研。

反腐倡廉步入新常態,但現在仍有少數幹部對於這種“新常態”持猶疑、觀望、猜測的態度,認為中央這樣的嚴要求不可能持續太久。這種判斷一方面是出自於以往的所謂“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利益關係而懷有一種不切實際的願望,其實這實在是低估了中央的決心和勇氣,也沒有認識清楚信息化時代人民羣眾高度的反腐敗積極性和中央堅定的反腐敗部署之間的緊密互動、互相促進效果。強調,全黨必須牢記,反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有黨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敗鬥爭必定勝利。

一、我鄉反腐倡廉建設的基本現狀

1、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得到全面落實。一是黨政齊抓共管,統籌安排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及時召開黨委會進行了傳達貫徹,結合本鄉實際,制定了桃江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制定下發了《桃江鄉關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實施意見》,二是逐級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了各級領導幹部的黨風廉政建設職責,使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延伸到人、到崗。三是黨政正職做到“五個親自”,領導班子成員做到“三個抓好”。即親自組織分解當年黨風廉政建設的主要任務,親自主持召開領導班子專題會議,親自閲批信訪件,親自接待羣眾來訪,親自檢查下屬單位執行責任制情況,親自主持召開了鎮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

2、嚴格執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切實加強了作風建設。一是強化廉政教育。為加強黨員領導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教育,鎮黨委制定並堅持了三個學習制度:黨委理論中心組定期學習制度、定期學習制度、黨員學習日製度,結合村“兩委”換屆,加強了對基層“兩委”幹部的教育管理,二是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加強領導幹部作風建設,三是嚴格執行“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必須由領導班子集體決定的規定。

3、健全和完善了各項反腐倡廉制度,規範鄉、村幹部的從政行為。一是圍繞“正確行使權力”,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並定期對制度落實情況進行了監督檢查。同時,為確保各項工作制度的貫徹執行,出台了進一步加強黨委決策和執行力的決定、黨員幹部違反紀律的處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措施,做到了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加強村幹部的管理。加大了對村幹部報酬的管理力度,使村幹部考核管理辦法能夠充分調動村幹部的積極性,獎勤罰懶,促進農村和諧發展;進一步完善了村幹部管理考核辦法,使農村“兩委”幹部的考核,更嚴謹、更具操作性。三是完善機關財務制度,嚴格財務審批程序、支出範圍和權限,嚴格執行財務支出先批後辦制度。

二、反腐倡廉建設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落實“兩個責任”思想認識不夠到位,“一崗雙責”落實不到位,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意識不強,對紀檢監察工作重視支持不夠,對幹部職工教育、監督、管理不夠嚴,仍有一些黨員、幹部頂風作案,損害羣眾利益的“微腐敗”“暗腐敗”現象、違法違紀問題仍有發生。

二是監督問責力度有待加強。由於工作機制不健全,一些制度缺乏針對性、操作性和實用性,執行力度不夠,甚至有的制度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監督作用,對“三重一大”事項的監管缺乏強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監督的制約機制和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教育機制、自律機制、財務管理機制、民主監督機制還不規範。

三是幹部作風不容樂觀。個別幹部大局意識不強,作風不正、自律不嚴,在一些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落實上配合不力,貽誤了工作,影響了發展。有的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作風漂浮,特別是少數幹部參與賭博、公款吃喝等問題仍然存在。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覆性不容忽視,“四風”問題是長期形成的痼疾頑症,糾正“四風”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客觀地説,“四風”存在着“樹倒根在”的現象,“四風”病源還在、病根未除。廣大幹部羣眾最憂心的,是“四風”問題回潮反彈,糾正“四風”雨過地皮濕。

四是紀檢監察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紀檢組織力量單薄,工作場所、辦案經費、人員配備等難於保障,紀檢監察幹部素質和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缺少熟悉掌握經濟、法律、金融、審計等專業知識的幹部,難於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是紀檢監察機關的自我革命,是紀檢監察機制的改革創新。但實實在在的“三轉”還是沒有真正落實到位,在現行體制機制下,是不能一下轉到位。

現階段腐敗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趨向於隱蔽化、期權化、複雜化。據調查分析,隨着懲防腐敗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腐敗市場的逐步縮小,公共權力濫用方式和權錢交易行為也發生了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決策事項具有制定上的趨利性,權力尋租具有時空上的期權性,活動內容具有表象上的合法性,腐敗主體具有行為上的隱蔽性。這種情況的存在和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大懲防腐敗的難度,也將使反腐倡廉工作面臨着新的嚴峻挑戰。

三、新常態下加強幹部作風反腐倡廉建設的建議

一是落實“兩個責任”,強化責任擔當。要按照全面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的要求,緊緊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黨委要確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思想上要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失職、”的理念,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納入黨委總體部署,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建設。紀委要確實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的監督責任,要敢於擔當、勇於擔當、善於擔當,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聚焦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做到執好紀、問好責、把好關。

二是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繼續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始終保持查辦案件強勁勢頭。懲治腐敗最管用的還是看查辦力度,教育幹部最管用的還是靠反面典型。當前,重點要關注腐敗易發多發領域,着重查辦發生在工程建設、土坯房改造、土地管理和政府採購等領域的案件,密切關注容易滋生腐敗的“灰色地帶”,嚴肅查辦涉及幹部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的案件,嚴重損害羣眾利益的案件。同時,要密切關注網絡,通過網絡掌握信息、收集線索,增強防治腐敗的整體效果;要充分發揮縣委反腐敗協調小組組織領導作用,健全執紀執法機關間的情況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信息共享等制度,完善腐敗案件及時揭露、發現、查處機制,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查辦案件的工作合力;整合力量,探索推動紀檢監察室、紀工委(監察分局)、鄉鎮辦案“三位一體”的查辦案件新模式,要加強重大案件剖析和通報制度,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利用案件開展警示教育,做到查處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幹部,完善一套制度。

三是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習在十八屆四中全會報告中指出,要繼續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加強反腐倡廉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深化腐敗問題多發領域和環節的改革,確保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反腐長期依靠人們情感化的支持是難以為繼的,所以接下來肯定要轉向制度反腐,有確切的標準可循、完善的程序支撐以及長遠發展的機制,而法治無疑是其中最為堅實、有效、可信賴的制度。法律是由國家機器強制執行的行為準繩,較之黨內規章有着更為強硬的約束力。因此,要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深刻認識到依法反腐是大勢所趨,是新形勢下推進反腐敗鬥爭的必然選擇和可靠保證,是建設法治化國家的迫切需要,切實把反腐倡廉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加大反腐倡廉法律法規制定力度,及時把那些經過多年實踐成功有效的制度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如總結國內成功經驗和借鑑國外做法,抓緊研究制定《反腐敗法》,明確依法反腐的依據、程序、任務及保證措施等;結合《廉潔從政準則》實行情況,研究制定《廉潔從政法》,堅持依法規範領導幹部的從政行為;參照全國人大制定的《監督法》,研究制定《國家公務人員監督條例》,增強監督工作的嚴肅性和有效性,不斷加大依法防腐治腐的範圍和力度。

四是持續發力,反對“四風”,切實開展好乾部作風建設。大力開展幹部作風專項整治活動,對關鍵崗位和關鍵人員加強監管,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工作,進一步轉變作風;大力弘揚密切聯繫羣眾、求真務實、艱苦奮鬥、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將作風建設與羣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建立羣眾評議機關、羣眾點題檢查、聯繫助推項目等制度,深化“羣眾滿意基層站所(辦事窗口)”評議工作,進一步完善“三送”工作機制,努力構建聯繫羣眾、服務羣眾的長效機制;同時,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説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兑現。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積極推進“三公”經費公開制度,進一步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嚴格公車使用管理。要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和公開曝光力度,緊盯重要時間節點,不定期進行明察暗訪,做到抓常、抓細、抓長,抓作風建設不停頓、不鬆懈,對於出現作風問題的違紀人員,從嚴處理,點名道姓通報批評,讓黨員幹部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