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14年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新農村,建設)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66K

目錄

2014年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調研報告,新農村,建設)
第一篇:建設新農村調研報告第二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第三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第四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第五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建設新農村調研報告

以下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一、基本情況

村座落在皋城以西,蓼城南端,地處新312國道以南,與老105國道相鄰,距鎮中心5.5公里。寧西鐵路穿村而過,東西橫跨四個村民組,共14.7公里,村內建有鐵路客、貨兩座站台,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村內煤炭經營公司、郢通搬運公司、民發運輸公司等民營企業應運而生。全村共有8個村民組,一箇中心村(136户),共496户,xx口人,58名共產黨員,農民安居樂業,幹羣關係和諧。村內擁有耕地1900餘畝、山林3700畝(其中圓竹600畝、板栗林700畝、用材林2400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空氣清新,人傑地靈。村內建有縣級示範國小一所。1998年在全縣率先建成首個村級電話程控機房一座,聯通、移動無線信號塔村前村後遙相聳立,通信相當發達。xx年初在全縣第一個在村級開通光纖,並轉播有線電視節目38套,村民瞭解農業信息方便快捷。本村先後榮獲省、市“先進黨支部”、“五個好村黨支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小康村黨支部”、“林業生態示範村”等榮譽稱號。xx年又被列為省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

二、發展現狀

根據村五年發展規劃和新農村建設總體佈局,本人選派到該村後,迅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之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備。基本完成“村村通”道路水泥路面施工,村部東面與105國道相連並直達火車站的姚關大道即將完工,村民勞作經商進出方便。中心村136户農户集中居住,並形成街道,路燈設施齊備,閒瑕時間農户可以在街頭農民公園散步,聊天,其樂融融。位於中心村東面的村部寬敞淨潔,圖書室、黨員活動室、農民學校、新農村建設辦公室、計生服務室等樣樣齊全,成為村民學習、娛樂、共商農村建設的陳地。新落成的村級衞生室,人員、藥品齊備,並積極加入新農村醫療合作,農民享受到小病不出村的方便。

二是農村經濟較為發展。農民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山上、田裏、庭院、市場”四篇文章。依靠交通便利,成立了數個運輸公司。利用荒山,興辦輪窯廠,一方面解決幾百人就業問題,另一方面為農民自身建房提供了便利條件。全村積極發展優質稻生產,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產業結構。利用山林資源,興辦數個竹木半成品加工廠,讓“綠色銀行”為農民帶來滾滾財源。

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全村竭力打造“生態示範村”,合理利用山林,在砍閥林木之後,不忘栽種,使森林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積極推廣“一池三改”,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使用清潔能源,保持清潔水源,共同維護清潔家園。

三、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新農村建設千頭萬緒,必須要有一個團結、奮進,能吃苦的領導集體。通過集體學習中央政策,堅持民主集中制,堅持民主決策,規範民主管理。實踐表明,只要大家形成共識的事情,就能辦成、辦好,同時又促時了村支兩委和黨員幹部在農民心中的地位和形象的提高。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本文 來自本站:)的政策瞭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户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否則僅靠村乾的力量是難以完成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艱鉅任務。

四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户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着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為粗放。農户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由於90年代村內建有小型鋼廠,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現村內有自然河流穿村而過,在中心村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中心村道路與村部東面姚關道之間的2.3公里道路雖有路基,但一到陰雨天,泥濘難行,為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該道路需投資40餘萬元,依本村村民籌資建設暫無可能。村內8個村民組之間的道路也常年失修,崎嶇不平,為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第二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為進一步加快**場鎮建設,更好的推進**鎮的社會經濟發展,促進金沙村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調研組深入金沙村就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開展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調研,形成了以下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鎮金沙村位於我鎮場鎮周圍,是**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該村地理位置優越,是我鎮新農村規劃集居點之一。該村有11個村民小組,農户450户,現有人口1386人,耕地725畝,是我鎮茶葉產業示範村。近年以來,經過該村廣大村民的積極努力,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由於該村有11個村民小組,村民居住分散,徹底改變該村村容、村貌的任務迫在眉睫,廣大村民迫切要求儘快實施新農村建設規劃,使村民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二、新農村建設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出租土地收回未得到解決。新農村規劃的土地現目前已出租給個體户發展產業,但個體户目前不同意解約,雙方賠償事宜未談妥。

(二)部分村民不同意出讓土地,導致整個土地徵用進度緩慢。新農村建設採取統拆統建的方式,部分村民要求提高土地出讓價該問題現未得到解決,致使整個徵用土地賠償未予以進行,部分村民未領取到土地款,意見很大。

(三)部分村民要求自建房屋。我鎮新農村建設實行統拆統建的方式進行,而部分村民要求在自家土地上進行自我修建房屋,這與我鎮新農村建設規劃不符合。

三、對策及建議

一是成立新農村建設矛盾糾紛調解領導小組,組織金沙村村委會與承包個體户進行解約磋商,根據土地出租合同相關解約賠償協定,對於合同解約賠償問題進行磋商,達成賠償協定。

二是組織調解小組,對於村民進行勸説,按照指定的價格進行土地出讓,並同時準備土地款,對於簽訂了協議的土地出讓户進行先期的賠付,安撫村民,保證穩定。

三是加大宣傳力度,把我鎮對於新農村建設的各方面規劃詳情進行解釋,並把統拆統建的長處告訴準備自建房屋的村民,勸解他們按照規劃進行統拆統建。

四是完善大調解工作格局,健全大調解工作機制,加強矛盾糾紛的排查,提高矛盾糾紛調解水平,對於出現的矛盾糾紛要堅決扼殺在萌芽階段,堅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特大事不出縣”的矛盾糾紛調解原則。

第三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以下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給大家參考!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我國農村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現將有關情況整理如下:

(二)新農村建設行動的發起

加入wt0之後,我國農業面臨着在國際市場上如何保持競爭力的挑戰;農村税費改革之後,鄉鎮機構面臨着職能轉變的問題;工業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農村面臨着勞動力轉移的難題。為找出一條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xx市委、市政府從2014年7月組織人員展開大規模調研,逐步理清了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以科學發展觀整合農村工作的資源和力量,通過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切入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快該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

(三)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做法

xx市於2014年9月提出並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主要內容是“建設新村鎮,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組建新經濟組織,塑造新風貌,創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設新村鎮為突破口,以“親民、愛民、富民”活動為切入點,以村鎮規劃建設、“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廁、改路)和文明村鎮創建為重點,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為根本,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口和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新載體,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分類指導、分步實施、依靠羣眾、整體推進。

1、以村鎮規劃為龍頭,開展新村鎮建設。

2、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發展新產業。

3、以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為依託,培育新農民。

4、以農業產業化為動力,組建新經濟組織。

(四)新農村建設的成效

一是村莊面貌有了大大的改變,“髒亂差”現象明顯減少。

二是農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了較大改變。

三是幹羣關係得到改善。

四是節約了耕地。

二、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

(一)用人得當,領導先行rumen8

二)政府主導,農民主體

(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四)因地制宜,科學指導

(五)建章立制,規範操作

三、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範圍廣、對象複雜、難度大

新農村建設涉及到農村生產、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萬萬農户,投資範圍廣,投資金額大。我國農村各地經濟條件、地域特徵千差萬別,基礎設施投入和公共服務需求有很大差異。目前,國內一些地方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但大都剛起步,經驗不足,區域性的成功經驗是否適合在全國推廣尚待驗證。

(二)新農村建設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

現實工作中,許多地方的發展思路和具體措施隨領導人的更換而發生重大調整。xx雖然將新農村的發展規劃通過地方人大表決方式加以穩定,但因沒有地方性法規的立法權,同樣面臨法制化制度保障問題。由於各地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鉅的歷史任務,如果因領導人的輪換而使新農村建設行動出現多次反覆,勢必嚴重挫傷廣大幹部羣眾尤其是農民的積極性,削弱黨和政府的領導權威。新農村建設行動如何通過法制化途徑,獲得穩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後面臨的一大挑戰。

(三)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四、政策建議

(一)選擇不同地區先行示範,再逐步向全國推廣

(二)以法制化方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穩定的制度保障

(三)擴大新農村建設的財政預算投入,單列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

(四)整合各項支農資金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等相關法規

第四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地點:山東省安丘市景芝鎮西於戈村

時間:2014年8月

調查人:西安財經學院政治與行政學院公共事業管理0401班李玲

摘要:本調查旨在通過對農村生產生活情況的調查,探討新農村的變化發展及存在的問題。為此,我於暑假期間在山東省某村進行了調查。通過實地考察以及與村委會、黨支部成員的座談和農民的訪談,得出結論:農村在鄉鎮企業的帶動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務工機會的增加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但發展中的農村在建設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

一、引言

隨着中國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關注。和諧社會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想的普及和發展,更是將新農村的建設推向了中國發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農村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期間,鄉鎮企業的興起和發展無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農村的建設仍有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本調查重點分析了農村的建設情況、鄉鎮企業的作用。同時探究農村發展存在的問題,思索解決之道。

1)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用實地考察,入户訪談。座談以及典籍研究等調查方法。

2)程序:

8月上旬實地考察村容村貌,瞭解村中的教育、醫療的硬件設施及村務公開欄等。

8月中旬驚醒了入户調查,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其對村務管理的態度建議等。與村委會、黨支部成員進行座談,了機村莊整體情況、村務管理以及村莊建設規劃等。

在調查的同時,我收集了國家關於農村建設方面的知道思想和政策。8月下旬,填寫調查表,撰寫調查報告

二、結果

某村位於鎮東北向,離鎮2.5公里,距離縣城20公里。村內有兩條主要公路,寬約16米。現有耕地面積2160畝,人均1.4畝,全部為旱田。村總人口為1526人,其中校訓文化50人,國中文化800人,高中60人,大專以上6人,零文盲率。老人、兒童以及遷出户口的學生不在統計之列。

村年總收入為850萬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條件而言,村中現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無貧困户。

定期的農村集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村民的生活,便利了農產品的買賣活動。

據統計,村中現有樓房4幢,其他住房均為磚混結構的瓦房,約為1260間。截止調查日至,有新房户數200户,舊房户數226户,全村破房、危房零户。

通訊方面,村內共有固定電話約320部,手機320部,小靈通50餘部。由於電話村的建設,村民之間實現了免費通話。家用電器方面,現有洗衣機180餘台,組合音響約70件,彩電360餘台,電冰箱200餘台,有線廣播電視的入户率達到80%。交通工具方面,自行車人均一輛,摩托車500餘輛,另有電動車100餘輛,載重汽車6輛,農用三輪車200餘輛。

教育方面,村內現有幼兒園一所、國小一所,國小生入學率達到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一處,診室三間,醫護人員六人,村民參合率為100%。

以上是村莊的整體情況。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農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教育、衞生事業也有了和大程度的發展。

三、討論

1)關於農民增收問題的思考

如果農民單純依靠農業,是和難達到目前的收入的。那麼他們的增收之道又是什麼呢?

離村莊2.5公里的鄉鎮周圍地區發展的中心,近年來興起的諸多以加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不斷髮展的原有企業,為農村的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

村內約有200人在鄉鎮企業中工作,另有60餘人進入周圍的城市務工。他們的年收入約為8000員/人。此外農閒時節,村民還可以作為鄉鎮企業的編外從業者,從事產品的初加工工作,僅此一項,平均每人每天可增收10元。

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也使大量的農民從農業生產中解放了出來,紛紛從事副業、服務業及其他產業,在改善農村產業結構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此外,村內務工人員的增加也刺激了村內的服務、副食品等從業人員的增長。

村內現有理髮店一家,車輛、機械維修處五家,規模較大的綜合商店四家,餐館兩家,副食品加工店七家,從業人員約50餘人,平均每人年收入過萬元。

減少農民才能致富農民。堅持異地輸出、就地轉移和自主創業三策並舉,多渠道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讓多數農村勞動力從事農業,讓農民收入的多數來自非農業。

具體來講,農民的增收無外乎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依靠小城鎮的發展,變農民為工人。

第二:調整產業結構,變單一種植農業為大農業,積極發展副業、加工業。變農户為業主。

第三:大力發展農業的機械化,減少務農所需勞動量,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常委務工人員,讓村民向市民方向轉移

2)關於新農村發展方向的思考

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有20字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民的增收無疑是新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然而卻不是唯一的重點。在新農村的建設中應該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新農村,更應該是政治、文化、科技、衞生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新農村,是讓農民實現物質精神雙豐富的新農村,是使農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使其醫療衞生、文化素質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得到提高的新農村。

在調查過程中我發現,該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文化、科技等建設遠遠落後於經濟建設。至此,村中沒有圖書室,沒有文化大院更沒有村民文化室或是村民活動室、娛樂室,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對貧乏。

新農村的發展應該落實公共財政政策、加強規劃、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了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還要繼續努力做好農村的垃圾處理、改廁、新能源推廣、衞生設施和文化大院建設等工作,實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

3)關於新農村發展所面臨困難的思考

第一: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建設的經費從哪裏來)是新農村建設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

就此次的調查對象而言,村中沒有一處集體經濟,沒有村辦企業。農民增收也多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缺少統一的指導,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第二:新農村的建設是一項大的工程,它需要統籌的規劃,需要村與村、與鄉鎮、與縣市之間的合作,需要上級機構的扶植。

就地理位置而言,西於戈村離鎮中心較遠,更不是城郊;就自然資源而言,它沒有資源上的優勢……在這樣的基礎上要發展自己的集體經濟,單純依靠本村的力量,一方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很容易在結構安排上或是項目選擇上與其它地區重複,從而造成效益低下甚至是失敗。新農村的建設需要上級的統籌。

在這一方面,國內外都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去學習。例如意大利南部的小城鎮加工業,我國浙江部分地區的村鎮加工等。

第三:農村產業化有了一定發展,但農業競爭力總體不強,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帶動農民增收不明顯,公司加農户和協會加農户等模式給農民增收帶來的實惠不大,農村產業化需要進一步調整。

村民在種植作物的選擇以及其他生產項目的確定上存在着盲目性。缺乏及時有效的指導,同時盲目的確定生產項目也使農民的生產面臨着更高的風險。

第四:務工人員素質較低成為農民其增加收入的瓶頸。

隨着農村勞動力專業到二、三產業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轉移的勞動力隊伍龐大,但由於綜合素質低,大多數勞動力仍從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術型、技能性勞動力轉移輸出很少,無法獲得較高收入,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受到控制。

4)關於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思考

新農村的建設是一次改革農村基層組織的契機,基層黨組織以及村委會是農村發展的主心骨和領導者,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新農村的建設包括着政治文明的建設,而建設新農村也是一次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能力的檢驗。

在調查中,發現該村基層組織機制健全,有村民自治小組和定期召開的村民代表大會,村務公告欄也定期更換內容,然而在某些方面,其還是存在着許多責任不到位的現象。

第一.在農民增收問題上,沒有起到引導和服務的作用。

第二.在提高農民素質問題上,沒有給農民搭建要的學習近平台。

第三.在村莊精神文明建設問題上,沒有創造一個滿足村民需要到環境。

第四.在村莊整體規劃建設方面,沒有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在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方面有不作為現象,缺少村莊整體規劃意識。

據調查,村基層組織功能仍侷限與應對出現的問題,而不是主動帶領村民建設新農村,其核心仍在治理,而非服務。

5)關於新農村發展的建議和意見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做好自上而下的宣傳工作,在部門內部轉變觀念,做到以服務為主;村基層組織應加強自身建設,及時向村民傳達中央的政策,通過民主決議等形式,聽取村~見,調動村民積極性,在村民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村民應充分利用已有的條件,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監督,促進繼承組織的政治文明建設。

四、結論

新農村的建設不僅僅是經濟層面上的建設,而是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建設;新農村發展的中心不僅僅是使農民增加收入,而是全面提升農民素質,讓農民更好的發展;新農村的建設不僅僅是讓農民去幹,而是村中的基層領導帶頭去幹,去為農民服務。

第五篇: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安排,我於2014年5月11-15日,通過走訪座談,對城關鎮馬橋和劉竹園村的新農村建設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和本人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問題的思考,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基本的情況

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始終以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核心,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大力推廣先進生產技術,紮實開展招商引資,富有成效地推進了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如何進一步推動鎮域經濟崛起,全面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民主管理”的總體目標,仍然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需要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一)基本情況

馬橋村位於利辛縣城西約4公里,阜蒙河北岸,西和馬店鎮接壤,地理條件優越。全村共有人口4460人,轄23個自然莊,耕地 面積4800多畝,村兩委班子成員7人,黨員64人。劉竹園村位於利辛縣城西,和馬橋村相鄰,全村現有人口2300人,耕地面積2748多畝,轄9個自然莊,村兩委班子成員4人,黨員35人。2014年兩個村人均收入 3000元左右。羣眾生活相對寬裕。

(二)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態勢

近年來,城關鎮黨委、政府對新農村建設非常重視,各項工作有序進行。一是鎮、村兩級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機構,制定了工作規劃,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把 “三農”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一起抓。二是深入開展了宣傳發動工作。通過調查瞭解,各個村都組織召開了黨員會、村民代表會以及羣眾大會,對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意義進行了宣講。羣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很高。三是城關鎮黨委政府積極組織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兩委班子到外地考察學習,為新農村的建設規劃做準備。村兩委首先重點是加強人居環境治理,解決農民在飲水、行路、用電等方面的困難,搞好村莊污水、垃圾治理,改善農村村容村貌和環境衞生。

(三)基層幹部羣眾思想動態

廣大基層幹部羣眾對新農村建設十分擁護,熱情高漲。問卷調查表明,當問及當前村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還有哪些問題需要上級政府解決時,有80%以上的農民提到新農村的規劃和村莊道路的建設,認為新農村建設非常重要;農民很樂意參加改善生產和生活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義務活動;95%以上的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表示滿意。但也有少數基層幹部羣眾,對建設新農村存在一些思想誤區:一是認識簡單片面。對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的目標要求,狹義理解,一方面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大搞硬件“建設”,集中蓋新房,村村通公路;另一方面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從生產、生活到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抓,同步走。二是“等靠要”思想。認為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肯定會撥錢下來,因此水渠堵塞了等上面撥錢修,通村公路靠找上面要錢建,農田整修等上面安排,社會事業發展等上面給政策,從而忽視了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村幹部反映,農民目前最為關心、詢問的最多的就是,上面什麼時候撥錢下來,撥多少錢。80%的農户認為:“將來村裏統一蓋新房,現在自己建了新房要後悔的”,“想蓋不敢蓋”、“等着村裏統一蓋”,“盼着上面拿錢蓋”的思想比較突出。三是畏難情緒。認為新農村建設任務繁重,基層幹部有“四怕”:怕羣眾的思想難統一,難以合心合力;怕縣市以下地方政府的配套建設資金難以落實,擔心重走“普九”的老路,增加村級債務;怕公益事業難組織,直接受益的羣眾熱情高,間接受益的羣眾不熱心,不願出錢出力;怕農民收入難增加,普遍感到缺乏特色產業支撐,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缺門路和項目。極少數農户有“四怕”思想:怕惠農政策變,農資價格漲,農產品價格跌,會抵銷黨的惠農政策帶來的好處;怕公益事業要自己掏腰包,農民負擔可能借機反彈;怕盲目鋪攤子,搞面子工程,形成新的債務;怕幹部瞎指揮,搞大拆大建,勞民傷財。四是急躁情緒。認為建設新農村只在喊口號,還沒有大行動,應該在三五年就見效,最好有個實現的目標、計劃。五是消極情緒。認為新農村建設只不過換個新提法、新口號而已,“換湯不換藥”,工作仍是按部就班,沒什麼新思路、新舉措。

二、面臨的主要矛盾與問題

從這次調研的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總的形勢較好,我們在發展經濟和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的確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而又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

(一)鎮村經濟實力薄弱、牽引力不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薄弱,加之近年來鎮村加大了對重點產業發展、公益事業建設、基礎設施等項目的投入和建設,使得鎮村兩級債務沉重,發展經濟包袱沉重,經濟發展難以形成牽引力、向心力。

(二)農民增收門路狹窄,增長點不多。農業增收既面臨着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着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產業結構調整緩慢,新型農業發展滯後,傳統農業只能解決農民的“吃飯”問題,而不能根本上解決他們的“致富”問題。大部分農民把增收的希望寄託在外出打工上。雖然收入相對較高,但受羣眾觀念、農民素質、就業門路所限,盲目性大,流動性強,難以穩定就業,也不是長遠之計。

(三)產品不優,沒有品牌。在農產品種植過程中,不少農户片面追求數量,而不注重產品質量,更不注重拳頭產品和品牌建設,盲目發展、機械效仿和低水平生產現象比較突出。

三、對策和建議

農業是基礎,農民是關鍵,農村是重點。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穩,則天下穩;農民富,則天下富。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首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一)必須進一步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體是農民,根本是發展農村經濟,重點是增加農民收入,難點是構建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因此,要利用村廣播、會議、標語等手段,深入宣傳好信農村建設的意義、任務、標準、要求、政策,充分調動起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制約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矛盾和問題,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振興鎮村經濟的中心任務,擺在一切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採取“內外抓、綜合抓、重點抓”,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徑,又要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着力解決好農村貧困人口等特殊困難羣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做好扶貧救助工作;既要立足當前採取見效快的具體措施,又要着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建立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多途並進,多管齊下,不斷開拓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空間,不斷開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二)必須進一步抓牢主線,鞏固和發展增收基礎。在現階段,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抓住農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把調整的着力點從局部面積的加加減減轉到培育特色支柱產業上來,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工業化的理念和經營方式來謀劃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速發展培育以設施農業、標準農業、綠色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為體系的現代農業。積極推進種植、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經濟效益。要走特色化發展的路子,把特色做大、做優、做新,做出品牌,努力把糧食、棉花、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打造成為農民穩定增收的支柱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創建產業集羣村鎮。

本站推薦以下相關範文: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