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加強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W

關於加強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1

關於加強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篇

鄉風文明建設是着力於羣眾思想狀況、精神風貌、文化素養、道德水準的改變和提升的工作。當前,脱貧攻堅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掃尾,鄉村振興正與之無縫對接,在這鄉村建設轉型的關鍵時期,抓好鄉風文明建設成為助推脱貧攻堅、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重要內容,也是其靈魂所在。為此,我就全鎮鄉風文明建設進行了一次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現狀。

文明鄉風滲透在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就是引導羣眾更新思想觀念,革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風尚,激發內生動力,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近年來,鄉村社會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羣眾文明鄉風也有很大提升。

1.羣眾法律意識逐步加強,鄉村社會治安形勢較好。近年來通過爭創平安社區、掃黑除惡等行動,村民遇事依法的意識增強了,有事靠法的行為更多了。各村(居)治安形勢逐年好轉。

2.羣眾文化活動氛圍日漸濃厚,鄉村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各村(居)都組建有壩壩舞、民歌、民樂隊伍,在閒暇之餘開展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豐富羣眾精神文明需求。同時,各村(居)均建成了文化活動廣場,配備了圖書室、婦女兒童之家、宣傳欄等,切實強化了基層文化陣地建設。

3.身邊先進典型宣傳感染人心,正能量引導羣眾樹立正確價值觀。鎮村每年評選表彰的脱貧致富、最美家庭、助人為樂、好公婆、好兒媳等先進個人,蒐集的優良家風家訓等優秀故事,引導羣眾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對良好的鄉村風氣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

4.羣眾愛護環境衞生觀念逐漸提升,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初顯成效。每季度評選掛牌的清潔户、一般清潔户、不清潔户以及小手拉大手活動的開展,對鄉村環境治理起到了很好的激勵作用,環境優美的家庭越來越多。農村垃圾分類、河道巡河制、環保公益崗等為鄉村環境美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1.羣眾主體作用有待發揮。作為鄉風文明的主體,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一些人受傳統思想禁錮、身無一技之長,不學習、不進步。一些不健康的鄉風民俗、陳規陋習、生活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羣眾存在依賴思想,不以窮為恥,反以窮為榮,凡是找政府,不主動想辦法幹事創造;一些羣眾人情觀淡漠,鄰里不睦、家庭不和、自私自利等傳統美德仍然有待強化。

2.黨員幹部示範帶動有待加強。部分黨員、幹部對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長期性和重要性在思想上有所怠慢,在平常生活中模範引領不夠,在工作落實上措施和力度都不夠。

3.長效機制有待健全。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在不同的階段,工作內容也有其延伸性,在這一過程中將會不斷爆露出新的問題和管理漏洞,因此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必不可少。

三、工作建議

(一)加強農村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激發羣眾主體作用。

1.大力開展法治德治教育。實施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普法培訓,諮詢,推進“美麗鄉村”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有機融入鄉村治理工作中。加大力度對先進典範進行表彰宣傳,同時對落後典型進行教育曝光。

2.大力培育鄉賢文化。廣泛挖掘本地優秀基層幹部、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事蹟,潛移默化影響羣眾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每村評選1至2名有威望、信得過、能帶頭的新鄉賢,發揮其公信力強、影響力大的優勢,集中力量解決鄉村事務,助推鄉村社會治理。

3.開展技能技術培訓。開展了受農民歡迎的科技、衞生、文化三下鄉活動。爭取上級有關部門支持開展各色各樣的技能培訓、提供就業崗位,幫助羣眾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強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全方位提高農民素質。

(二)優化升級鄉村文化供給,以鄉村文化為載體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1.深化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建設。堅持以農村羣眾的文化需求為導向,推動鄉村文化服務、文化供給結構逐步優化升級,按照有隊伍、有陣地、有活動、有傳承、有保障的“五有”標準,持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推進村級“七個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和設施設備配置工作,深化農家書屋改革創新,推動農家書屋提質增效。

2.倡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抵制違法低俗行為。豐富羣眾文化活動,以鞍子苗俗文化為依託,持續搞好鞍子“9﹒20”品牌活動,同時,爭取上級支持打造一台“鞍子苗戲”文化精品。鼓勵羣眾利用春節、元宵、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常態化開展鞍子苗歌、踩花山舞蹈、民間吹打等展演活動,以傳承和發展好本地民間民俗文化。

(三)持續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充分調動黨員幹部帶頭引領作用。

1.繼續開展鄉風文明評選活動。大力培育宣傳農村道德典型、脱貧致富典型、孝善家風典型、鄉村振興典型,持續開展孝善兒女、慈孝公婆、整潔庭院、脱貧致富、熱心公益等評選活動,組建“榜樣面對面”宣講團。同時,注重擴大宣傳範圍。宣傳欄、報社、電視台、文藝活動等多渠道宣傳報道,切實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氛圍。

2.持續抓好鄉村移風易俗整治工作。廣泛開展鄉村“十抵制十提倡”移風易俗主題宣傳,黨員幹部以身作則、帶頭示範,抵制農村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突出問題,開展好各類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增強促進“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轉變。

(四)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以自治、法治和德治三結合健全鄉村治理。

1.健全村規民約,在民主、自覺的基礎上,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的約束作用,激發羣眾對黨組織、村集體的歸屬感認同感,促進鄰里關係和睦,幹羣關係融洽,助推農村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2.健全考評激勵機制並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對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好的典型要給予表彰獎勵,對敗壞社會風氣者進行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給予法律制裁,同時,注重擴大宣傳影響面,鼓勵羣眾爭創“十星”級文明户、“五美”鄉村榮譽,讓良好鄉風引領向善,規範行為、凝聚力量。

3.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在鄉風文明建設中要注重以人為本,要通過羣眾間相互影響,調動羣眾自治;還要注重引導以德育人,幫助羣眾行為習慣的養成;更要依法治理,讓人有敬畏之心。通過以德治促進自治,以法治規範自治,來健全鄉村治理體系。

關於加強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

為全面瞭解全縣鄉風文明建設情況,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提升鄉村文明程度,不斷激發羣眾內生動力,按照縣政協常委會2020年工作安排,8月10日,縣政協分管副主席帶領縣政協辦公室、縣政協教科衞體委員會、縣文明辦負責人和部分政協委員,深入玉都鎮下坳村、玉都移民新村,黨原鎮城劉村、完顏窪村,涇明鄉算李子村,通過聽取彙報、現場調研、座談交流等方式,對全縣鄉風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鄉風文明工作成效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圍繞加強鄉村治理,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豐富羣眾文化活動,鄉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羣眾內生動力不斷激發,農村精神面貌明顯轉變,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一)推進移風易俗,鄉村文明新風持續向好。研究制定《涇川縣紅白理事會試點村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實施方案》,明確了目標要求,靠實了工作職責,舉辦移風易俗主題講座24場、公益相親大會4屆,開展了婚介從業人員培訓,推行婚嫁彩禮登記備案、報備及紅白喜事承諾等制度,修訂《紅白理事會章程》和《村規民約》,規定婚喪事宜辦事流程、酒宴標準、規模及懲戒約束措施,有效遏制了羣眾大操大辦、互相攀比等不良風氣,營造了抵制高價彩禮、反對鋪張浪費的良好輿論氛圍。 

(二)豐富文化活動,羣眾精神需求不斷滿足。把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內容作為精神扶貧的主要內容,組織開展巡迴宣講580多場(次),激發了羣眾脱貧致富的鬥志。倡導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建設“道德講堂”290多所,組織開展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暨“文化進萬家”活動350多場(次)、“送戲下鄉”84場(次)、電影播放1935場(次)。舉辦農民趣味運動會、廣場舞大賽、社火展演等文化活動458場次,拍攝《招娣》《仰望星空》等3部抵制高價彩禮微電影,豐富了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深化文明創建,鄉村精神風貌明顯轉變。圍繞脱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功創建玉都康家等3個省級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示範點和國家、省市縣文明單位400多個。深入挖掘宣傳先進經驗、典型事例、模範人物,累計評選“最美家庭”“清潔家庭”等各類先進典型300多個(人),營造了向上向善的良好精神風貌。制定《“鄉風文明”積分超市試點方案》,建成“鄉風文明”積分試點超市24個,激發和調動了廣大羣眾參與弘揚文明新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加強平台建設,羣眾志願服務效能顯著。以建設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縣為契機,建成4個鄉(鎮)文明實踐所、28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25個,組織登記註冊志願服務組織75個,志願者1萬多人,舉行“凡人善舉·情暖涇川”志願服務月等活動,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40多場(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志願服務組織積極響應號召,堅守疫情防控一線,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在全縣掀起了文明志願服務的新熱潮。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我縣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農村年輕人大多在外務工,家中留守老人較多,對於鄉村組織的傳統文化活動,參與主動性不高,羣眾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調動起來,一些不健康的鄉風民俗、陳規陋習、生活方式仍然存在。 

(二)文化陣地有待進一步完善。文化服務經費投入不足,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無法為農村公共文體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一些村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村級文化場所缺乏專職管理人員,農家書屋大部分時間沒有開放,利用率低。 

(三)治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羣眾一些生活習慣與之不相適應,垃圾處理、污水排放、厚葬薄養、高價彩禮、封建迷信等一些問題還未根除,不同程度制約了鄉村文明發展。 

(四)制度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一些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教育引導作用尚未充分彰顯;個別村鄉規民約、衞生管理、獎勵處罰等制度還不健全,在鄉風建設上難以形成規範的制度性約束。 

三、意見建議  

針對我縣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調研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以教育引導為基礎,持續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充分運用典型案例、真實故事,通過板報牆報、“村村響”廣播等形式,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法治宣傳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引導羣眾履行法定義務,依法維護權益。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圍繞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廣泛開展“道德模範”“涇川好人”和“好媳婦”等時代新人評選活動,教育羣眾孝老愛親、重義守信,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整合鄉村文化陣地資源,統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廣泛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唱響叫亮“道德講堂”等活動品牌,引導羣眾聆聽感人故事,接受道德洗禮。持續擴大“積分超市”建設範圍,為羣眾參與村級公益活動搭建平台,推動村級公益活動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二)以文明創建為抓手,穩步提升鄉村文明水平。深入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十星級文明户”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塑造社會新風尚。不斷提升志願服務水平,支持鄉村發展志願服務組織,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引導羣眾開展鄰里守望、扶貧救災、敬老救孤、文化支教等志願服務活動。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建立“誠信紅黑榜”制度,定期公佈正反典型,加大失信羣眾的懲戒力度,廣泛開展“誠信農户”“誠信家庭”等創評活動,推動形成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良好環境。 

(三)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不斷激發羣眾精神動力。加快村級圖書室、文化大院建設步伐,建立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鄉村“半小時文化圈”,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共建共享水平。利用春節、元宵節等重要傳統節日,組織開展燈謎晚會、社火表演、春官詩大賽等民俗文化活動,穩步推進“三下鄉”“文化進萬家”“百姓大舞台”等文藝演出活動,進一步凝聚人心、淳化民風,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結合農民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深入挖掘和整合農耕文化資源,鼓勵有條件的村建設村史館或農耕文化展館,支持民間文藝團隊發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培養民間文藝人才,創造出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不斷激發羣眾精神動力。 

(四)以鄉村治理為核心,着力保持鄉村和諧穩定。持續深化星級黨組織創建活動,加大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力度,選優育強村級帶頭人,壯大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從嚴抓好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健全完善鄉村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户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鄉村垃圾處理機制,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專業公司集中收集垃圾,常態化治理鄉村環境,引導羣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堅持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結合,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加大對“村霸”和黑惡勢力整治力度,嚴厲打擊農村黃賭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現象,着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五)以移風易俗為重點,大力倡導健康文明風尚。立足鄉村實情,開展多種形式的移風易俗宣傳活動,自覺抵制鋪張浪費、攀比之風和享樂主義,用羣眾身邊的鮮活事例教育羣眾、帶動羣眾,不斷增強參與移風易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完善羣眾自治體系,充分發揮鄉村紅白理事會作用,明確婚喪事宜規定、辦事程序、酒宴標準等,村“兩委”要加強監督和管理,建立重大事宜公示制度,將優秀家風家訓融入村規民約,帶動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尚。切實發揮黨員幹部表率作用,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踐行鄉規民約,引領規範家庭、親朋好友在婚喪嫁娶活動中抵制不良風氣。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注重從基層幹部、鄉村教師等羣體中培養新鄉賢和“帶頭人”,發揮他們根植鄉土、貼近羣眾的優勢,帶頭新辦婚事、簡辦喪事,抵制歪風邪氣,引導羣眾投身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