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16K

教育教學論文【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論文 篇一

1計算機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1.1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社會,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的焦點,儼然轉變為信息技術的競爭。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現代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計算機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人們通過計算機可以查詢所需信息,一些複雜數據的處理工作也可以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社會的人可以分為兩類:進行信息化建設的專業人才、利用信息技術工作的人才。無論是哪類人才,都應該掌握紮實的計算機技術,而這些人才,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大學的培養。因此,可以説,大學教育中注重計算機教育,重視對大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工作,是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的。

1.2滿足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結合的。各個學科的知識都是相互交織滲透的,從而也推動了前沿科學的產生。因此,新時代的人才除了要掌握豐富的各科知識以外,還應該具有將各科知識有機結合的能力,從而產生新看法和新見解,迸發出創新的火花,這種人才即為“複合型”人才。除此之外,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國際舞台上更需要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才,這種“複合型”人才只有掌握一些前沿領域的知識,才能順利完成國際交往。為了培養這兩類人才,大學應加強對學生計算機技能的培養,使其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先進技術與發展趨勢。

2計算機教育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

2.1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際上就是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在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使得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實施等融合為一體,進一步鍛鍊大學生獲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與協作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如教育思想、教學觀念等本質性問題,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如何利用信息手段教學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是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對教學結構的改革,是對教與學效果的優化。

2.2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隨着科學水平的提高,科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延伸。而進行科學創新的一項必要條件就是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當代大學生需要培養創新能力,而這種創新能力不僅僅是創新思維能力,還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激發大學生創新的動力,只有兼具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才是創新型人才。而大學教育中的計算機教育,在激發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上都佔據重要地位。計算機教育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發其探索欲和求知慾,促使其探索、發現相關的信息與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收集相關學習資料,思考學習內容與具體實際的聯繫,將計算機的廣泛性與多功能性充分發揮出來,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提高,並將創新思維應用於實際中,培養較強的創新能力。

2.3增強師生間交流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僅能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教師很難與大學生分享其全部的教學資料、教案等。而通過適當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通過網絡課堂上傳教學課件,學生可通過網絡課堂獲取這些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同時,學生可向教師指出課件中的不足之處,提出遇到的問題等,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對教學資料進行及時的補充,這是傳統課堂所不能比擬的。利用圖文並茂的信息展現方式,刺激學生多重感官接受信息,提高了其學習效率。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幫助教師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能力。

3強化計算機教育的方法

3.1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

傳統的計算機教育模式是教師講授什麼內容,學生就去學習什麼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主體為教師。為了強化計算機教育,應對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變“教為主、學為輔”的方式,為“學為主、教為輔”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計算機屬於雙向媒體,除了能夠將教學信息呈現給學生以外,還可由學生向其輸入信息,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計算機教學中,有很多專業術語,若以專業方式向學生解釋,學生可能僅僅記住了專業名詞,實際上並不理解,教師就應注意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解釋,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3.2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促進教育質量大幅度提高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計算機教育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對大學生的培養也不僅僅停留在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層次,更應該培養大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計算機學科採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對新舊問題進行研究,這一特性正好補充和完善了高數教育知識內容陳舊等方面的不足。因此,高數教師可將計算機引入教學中。計算機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大學生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知識外,還應該使大學生能夠利用其所學其他學科的知識操作計算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生幫助。

3.3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

隨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軟件。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也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應加強對計算機教師的培訓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與培訓方案,並按部就班開展培訓工作,保證教師水平適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只有基礎設施作保障,才可保障計算機教育的順利進行,而基礎設施主要包括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硬件設備主要包括多媒體教室、網絡設備、投影儀、電腦等設施,對於這些設施,不僅僅要求保證其質量,更應保證其數量夠大學生使用。除此之外,還應加大資金做好硬件設施的後續維護工作。在軟件方面,網絡上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可供大學教育使用,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為計算機教育創造條件。

4結束語

在信息化社會中,應加強對大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順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滿足國家經濟發展與科技進步的需要。在大學教育中,計算機教育佔據重要地位。例如,促進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增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為了加強計算機教育,學校應改革計算機教學方法,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與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從而促進大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士豔。計算機教育在現代學校中的地位與發展[J].電腦與電信,20xx(Z1):57-58+61.

[2]韓曉翠。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xx(03):97-98.

[3]鄭靜波,高和平。淺談計算機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中國科技信息,20xx(10):264+256.

教育教學論文 篇二

1合作學習的含義

合作學習的概念是由羅伯特。斯萊文最早提出的,最初指的是小組學習,主要是通過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地學習,而教師設置的小組獲勝獎勵可以使小組間形成合作競爭關係,激發組內凝聚力和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內成員對小組的責任是均等的,人人都有表現機會和成功機會,這是合作學習的特點所在。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激發自主學習的方法,它通過組內合作、組內競爭、組間合作、組間競爭等方式使學生自主性地進行探究和學習。目前階段國內對合作學習大致有三個觀點:

第一,小組合作方法,就是將學生合理分成較為均等的學習小組,使小組成員享受同等的教學資源。

第二,集體合作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集合兩個或以上的學生在一起進行合作學習,互相合作提高學習質量。

第三,將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思想,運用在教學形式之中。

合作學習體現在五個方面:依賴性、責任性、互動性、技能性和自我評價[2]。而體育合作學習可以理解為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動態體育運動相互促進,評價標準是以團體成績為主,促進整體學生共同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一種新視角的教學模式。

2合作學習為高校體育教學展現新視角

體育教學目的在於讓學生充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而且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學生們對運動的愛好不一,這給體育教學的組織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過分統一的組織活動會佔用學生練習愛好運動的時間,而過分的自由活動又會導致以請假、曠課等方式來逃避體育課學習,導致很多學生的體育成績並不理想,優秀率較低,甚至成績還在及格線上浮動。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妨礙了學生之間的體育交流活動;

第二,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學生非但不處於主體地位反而處於被動接受體育鍛煉的位置;

第三,教學目的不明顯和教學內容陳舊。

大多數體育課採用的是傳統教材內容,無法引起學生興趣,而且沒有目的性,教學質量也就不高。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學會腦體並用,綜合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應該開展另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也就是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在不同的國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美國合作學習主要看重的是體育技能、競爭意識的提高,而歐洲和其他地方的國家有些則更注重培養學生運動過程中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借鑑他國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方法對我國體育教育方面是有益的,為體育教學展現了一種新視角下的教學模式[3]。

合作學習通常是將學習水平不同、體育能力不同的各個同學合理平均地組成小組,由能力強的學生帶動能力弱的學生,為了集體榮譽,使全員共同努力、共同進步和提高,形成相互鼓勵、相互促進的一種團隊關係。在學生努力去完成同一個任務時,他們之間是存在着一種同舟共濟的依賴性的,這種依賴性可以是合作的、競爭的、個人奮鬥的;合作是為了渡過難關,競爭是為了集體榮譽,個人奮鬥是為了表現自己,為小組爭光。這種合作學習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掌握,還能夠增加集體凝聚力,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體育是競爭性的,也可以是合作性的,個人榮譽需要個人的努力去爭取,團體榮譽則需要整體的努力和配合去取得。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是體育課堂教學中非常適合的一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除了能提高學生體育成績、增強體質以外,還能夠培養學生領導與參與,自我探究,主動學習的性格,從而讓學生佔據主體地位,激發學生活動熱情和創新能力,學會分享榮譽和分擔責任。在共同努力中讓學生感覺到一種責任感;在信任與被信任、認同與被認同之中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在合作學習中發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特長,取長補短,完成小組任務,這是傳統體育教學中所不具備的特點。

3體育合作學習的實行措施

3.1進行課前設計

課前設計是指在開展一節體育課前,教師要先針對擁有的資源、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安排出一個主題,並做出一份整體設計,預期可能達到的效果是否能夠滿足教學目標。首先就需要教師瞭解學生的基本資料,結合他們的能力、性格、特長、興趣等方面,制定一個合理的能顧及到全部學生的主題;其次教師根據所設主題進行目標確定和學習環節計劃;再次要合理劃分小組,讓各個小組的能力大致處在一個水平線上;還要利用現有的資源和合理的教學方法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最後要及時監控課堂進度,使各個環節得以順利開展,確保合作學習模式的成功[4]。

3.2分組合作學習

這是合作學習實施階段。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先按照計劃將學生分組,然後簡單介紹教學主題和教學目的,再重點講解合作學習的目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先是要了解本節課的內容,然後根據小組任務自由討論,通過交流探討等手段做到合理分工,相互幫助完成任務。最後在各小組完成任務以後,要通過比賽或者展示來表現各小組的任務成果,讓學生相互鼓勵,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3.3掌控各小組的學習進度

課堂學習中教師要經常巡查各小組的學習進度,合理給出建議,引導他們自我調節,相互制約,養成自覺完成任務的習慣。並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加以指導,使各小組間的分工環節得以順利開展。

3.4更新評價機制

傳統的體育評價制度還是按照學生個人的達標成績給學生打分,讓學生被迫相互競爭,可能會導致學生之間不和諧的關係。所以在進行評價打分時要儘量照顧到全體學生,更新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重在激勵。評價的重點應該在於學生的進步上,而不是結果的評比上,讓每一個參與者的努力都得到肯定,儘量客觀、科學地進行評價,而在肯定個人的努力上還要強調小組的成績,把個人的努力表現作為加分融進小組成績中,激勵學生努力學習[5]。另外,還要充分引導學生客觀地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4結語

合作學習方法應用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不但能增強學生體質、運動能力以及專業技能的操作,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整體榮譽,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在今後的體育教學教學中,應該大力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借鑑國外合作學習模式的優點,設計合作學習環節,科學合理地分組,系統地提高整體學生的綜合體育能力。對學生來説即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又能夠在集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子,學會分享快樂和分擔責任,對小組目標進行積極大膽的思考,主動探究學習體育技巧,培養鍛鍊身體的習慣。由此可見,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非常適用於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教學模式,是值得體育教育者學習、借鑑,以及充分應用的一種新視角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篇三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着侷限性,這種侷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並沒有聯繫,在這種發展環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於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係,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並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於綜合環境,如果綜合環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衝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着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着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於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關鍵詞: 篇四

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國小數學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篇五

第一,建立良好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教師在課堂上面帶笑容,其歡樂的情緒會感染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孩子,使師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態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學習之中。對於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教師應多鼓勵,少批評,使他們有信心學得好。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並適時給予表揚和肯定,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熱情。

第二,營造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直觀、形象。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玩具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後教師提問:“剛才大家看到出現了哪幾種不同的玩具?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統計的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統計知識的慾望。

總之,進行素質教育,讓學生在數學知識形成過程中掌握規律、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

教育教學論文 篇六

摘要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學生技能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全面質量管理以全員參與為基礎,做好人才培養質量有效管理是其生存之本。全面質量管理是高等職業教育是市場人才培養髮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對策

高職院校在培養高新技術人才時,就需要實施人才培養髮展戰略建立適合高職院校的穩定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積極對外界做出質量管理宣傳教育模式,發揮高職院校全面建設的主導性作用。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運用管理的思想、原理和程序,通過創新將其引入高職院校教學領域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監控,通過提高管理質量提升高職院校競爭力。

一、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

(一)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是全過程的管理

全過程是指高職院校要貫穿於人才培養質量的始終,通過開展質量管理打造適合社會需要的優質人才,只有保證教育工作質量才能保證優質人才輸出。高職院校要積極做好專業調研工作,設置與市場發展建設相適應的專業,打造教學優質平台,使得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更具有優勢。我國城市建設速度已經加快,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應當根據所在城市區域經濟發展進行定位,滿足高職院校所在城市市場需求達到留住專業技術型人才的目的。我國高職院校以培養具有就業能力與創業能力的技術型人才為出發點,因此高職院校要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動向預測國家及地方需求變化趨勢,與國家管理部門經常溝通積極調整專業的內容和重點,緊跟技術發展建設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實施人才培養戰略上,任何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招生、培養、管理、服務都是全過程質量管理不可忽視的主要內容,從傳統“事後把關”質量管理模式轉變成為“事先預防”質量管理模式,是我國高職院校培養優秀技術型人才的必經之路。

(二)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是全員參與的管理

全員參與是指高職院校全體師生、管理人員和教學服務人員等全部參與到學校質量管理中來,做到全員奉獻人人有責。學校質量管理的提高不僅僅依靠高層領導,更重要的還要依靠廣大師生。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的主體是領導、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師對人才市場考察調研建立專業固定模式培養適合當今時代發展的創新型技術性人才。全面質量管理需要做到人人有責,學校管理需要全體員工積極響應號召,提高責任心提高服務性全員參與管理。只有提高每位工作者的積極性,從教育質量的各個環節入手,落實到個人做好管理服務工作,建立相應的管理規範標準,使得學校上至領導、下至學生都具備重視質量管理建設的良好素質,從而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三)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是指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管理不僅涉及到教學質量管理還包括對人才培養質量的管理,全方位管理表明學校質量管理模式已經體現到學校發展建設的各個部門、各個層面。高職院校的工作部門從結構上課劃分為三個部門:第一,指揮部門,這個部門的人員主要包括高職院校的董事會或高級領導班子,通過發揮監控作用對各職能管理部門進行主次劃分,能夠使得部門之間層次分明有條不紊的輔助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第二,教育管理部門,作為學校教育工作是否能夠良好開展是高職院校管工作的重心和出發點,對於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教育工作來完成,因此教學管理在高職院校管理工作中佔據核心地位,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其中教學管理的全方位主要包括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改革模式、工作評價、教學目標定位以及社會服務,教學管理涉及師資隊伍管理到人才全面發展的方方面面;第三,行政及後勤管理部門,隨着高職院校改革的進程逐步加快,雖然教育質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對於學校後勤部門的管理改革效果並不明顯,很多學校的後勤部門和學校關係不明確,在管理中後勤部門通常只注重自身利益,使得宿舍管理出現髒亂差的現象,服務質量十分低下,但學校管理卻無從下手,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實施全方位管理就可建立起高質量的管理體系,達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全面質量管理的主要思想就是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工作,從市場發展建設出發,打造服務於民的優秀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發展中要遵循市場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對學校的宏觀管理需求具有清晰的定位,通過合理的質量管理使得高職院校能夠健康有序的穩定發展。同時需要兩個正確定位:第一,把握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設置方向,使得高職院校專業具有特色化在市場建設中頗受歡迎;第二,把握人才培養戰略模式和鮮明的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水平的綜合性高科技技術人才。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就業環境,根據社會需求進行定位,高職院校就能夠高質量高水平的穩定發展。

二、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提升學校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隨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公立高職院校和民辦高職院校並存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市場競爭必須選擇適合時代發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才能保障高職院校立於不敗之地。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可以使高職院校在技術性、技能性教育範圍內的質量得到提高,才能夠使高職院校得以生存,目前民辦高職院校市場定位已有超越普通高職院校的發展趨勢,面對這種撲面而來的競爭形勢,普通高職院校必須對學校管理質量進行改革,因此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是提升學校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二)專業設置的客觀要求

建立高職院校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技術型人才,而其關鍵詞就是“職業”與“技術”,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在對學校專業進行定位時應當對人才市場發展方向進行專業調查,正確瞭解市場所需的專業技術性人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全面掌握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差額。這有這樣才能夠設置正確的專業,為市場輸送大量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使學校名稱享譽人才市場符合社會需求。因此,對市場正確調研是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髮展的重中之重。

(三)實現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

我國加入WTO之後,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漸加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與國外高校進行中外合作。但國外高校與我國高職院校合作具有一定的選擇性,我國高職院校首先要確保辦學質量,使得信譽度走在高職院校的最前端,因此要建立具有特色化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未來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網絡互動、合作項目研究已經成為目前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國高職教育要積極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打造一批適合國際化發展需要的高科技技術人才,使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提供優質人才的地位得到提高,與國際市場形成競爭,是我國目前科學技術發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等職業教育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

高職院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教育規劃建設中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要目的是為了適應市場發展中潛移默化的需要,滿足人才市場發展的內在需求。改革要以學生為重心,在此基礎上尊重學生、尊重用人單位,徵求他們的建議進行專業技術結構的調整,重新對教學課程規劃設置,對教學內容加以創新,從而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要進行教育改革就需要求全體教師深入學習全面質量管理,樹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對全面質量管理的宣傳做出積極響應,重點發揮人才培養戰略模式。

(二)重點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責,而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隊伍決定高職院校管理水平得高低。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應當做好以下工作:第一,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對管理的改革,積極開放思想虛心學習管理隊伍建設的建議,將管理崗位人員與師資隊伍人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第二,提高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校管理人員的理論基礎知識,制定管理方法和措施,督促管理人員相互學習並積極開展科學研究,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為目的,所以對於管理人員的選拔應當使用專業技術人員,高職院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一批既有管理經驗又有科研經驗且熱衷於管理事業的管理幹部,從整體上提高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人員選拔評價機制,也可使學生參與其中進行評價,努力提拔具有管理能力的技術性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優良管理素質結構合理的健康型的管理隊伍。

(三)引入ISO9000族系列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對各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進行總結頒佈了ISO9000族系列標準,目的是為了提高國際各個組織質量建設的運作能力。對於高職院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應當從基礎階段開始抓起,根據高職院校目前開展的有效管理模式中總結實際情況,與ISO9000族系列標準相結合取得質量認證證書。而全面質量管理有效實施具有長期性,需要達到質量監管組織所制定的標準才能夠成功推行,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管理建設水平均不達標,要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而ISO9000族系列標準是質量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高職院校管理中只要具有穩定的組織結構、體系化的管理模式就可達到質量管理標準,學校就可在管理建設中貫徹實施。由於全面質量管理和IS09000族標準的管理模式界限劃分差異性不大,因此二者相互結合可使質量管理髮揮更好的效果。

四、結語

為了保證我國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高職院校必須根據市場發展需要變換管理模式靈活面對外界變化。全面質量管理以質量作為核心內容,為了保證更好的教育教學質量,綜合運用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思想所進行的系統性管理活動。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已經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就必須運用新的發展策略實現新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建立全面教學管理質量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