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德育教育教學論文(精選5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28K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篇《國小德育教育教學論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國小德育教育教學論文》相關的範文。

國小德育教育教學論文(精選5篇)

篇1:國小德育教育論文

國小德育教育論文模板

摘 要: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小素質教育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多年,我國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快速轉型的新時期,新形勢對國小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關鍵詞:

國小德育 問題 策略

本文在分析了新形勢下國小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國小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 新形勢下國小德育工作面臨的一些問題

(1)來自社會的一些不利因素。我國正處於大發展、大轉型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大眾傳媒、網絡等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傳播了暴力、黃色、賭、毒等負面信息,對國小生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大眾傳媒無處不在,對人們的衝擊強烈而直觀;另一方面,由於國小生的認知有限,缺少足夠的辨別能力和自制能力。雖然大眾傳媒和網絡帶來的主要是正面影響,但其消極的一面絕對不能忽視。又如,社會中存在的價值觀混亂、貧富懸殊、違法犯罪等負面因素,也嚴重影響了國小德育教育工作。(2)來自家庭的一些負面影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父母在孩子思想道德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今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導致父母、爺爺奶奶,以及姥姥姥爺過分疼愛,在家裏往往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成了家裏的“小皇帝”。對孩子的溺愛,降低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抗挫能力,導致孩子吃得了甜吃不了苦,聽得進表揚聽不進批評,促進了孩子“唯我獨尊”的想法和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國小的德育工作。另外,家長的不良表現,也對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3)傳統德育內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在社會大變革、大轉型的時期,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多元化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傳統德育教育中非常純真、單一的思想道德觀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這種變化的需要。(4)傳統德育模式的弊端。一方面,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依靠“填鴨式”的灌輸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僵硬的教學方法,往往導致學生被動消極地接受德育知識,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更不用説將優良的品德轉化為自己的思想、言行;另一方面,傳統的國小德育教育,主要依靠品德這門課程,沒有同其他教育環節形成有效的合力。德育的孤立狀態,不能有效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不能整合整個教育活動,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2 新形勢下改善國小德育教育的一些策略

(1)緊跟社會發展,適時更新德育內容。

更新德育內容,以適應社會進步的需要,是新形勢下有效開展國小德育教育的基礎。在國小德育內容上,要着重強調主體價值觀,既要引導學生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又要尊重現代社會市場經濟下出現的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另外對世界範圍內的價值體系也應有所體現。在國小德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應是始終貫徹的主線。教師應着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倡導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關心、關愛、尊重、寬容、公平、公正、平等、誠信、團結、合作、集體、責任等價值觀念。

(2)探索新的德育模式。

①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德育教學。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國小德育教育應改變以前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思想品質的形成規律,以正面疏導為主,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以平等、公正的態度對待學生,試着以夥伴、參謀的身份出現,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培養優良的行為習慣、自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②整合教育資源,整體規劃德育工作。改變品德教育的單一方式,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國小教育的各個環節,建立全校、全員教育模式。學校應明確德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首要地位,將其作為教育工作的重心。在制定總體德育教育計劃的同時,注意德育在其他教學活動、教育環節的融入、滲透情況,重視德育教學成果。③採用開放式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法,是指在國小德育教育中,突破傳統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的束縛,結合社會生活,結合大自然,積極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探索出適應新形勢要求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通過對新模式、新方法、新資源的利用,提高國小德育教育的趣味性、豐富性、多彩性。下面就實際教學中可以採用的方法,作簡單介紹。

第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具有形象化、立體化的視聽系統,可以巧妙地結合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要素,將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拉近學生與事物的距離,減少隔閡,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感悟。既可以將教學內容作成課件的形式進行授課,也可以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片,如《媽媽再愛我一次》、《魯冰花》、《鐵道游擊隊》、《白求恩大夫》等。第二,採用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學。合作探究教學,是指以小組為活動主體,以單個學生的獨立探究為基礎,以小組或班級為範圍進行討論探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討論、探究,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國小品德教學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後與別人進行合作探究,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第三,實地教學。通過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博物館等形式進行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3)採取措施,減少來自社會及家庭的負面影響。

培養學生明辨是非、自我約束的能力,對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加以抵制,對網絡、電視等進行合理有度的使用。另外,學校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建立學校、家庭相結合的德育體系。

(4)提高教師教師修養,以身作則。

作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示範作用。因此,提高教師修養,以身作則,是國小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結語

國小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國小的德育教育中,要構建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的德育體系,減少來自社會、家庭的負面影響,適時更新德育內容,採用新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率,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篇2:國小德育教育論文

國小德育教育論文

一個優秀的品德課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能夠喚起學生真實生活經驗,以下是“國小德育教育論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為了生活、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引導生活和發展生活”理念是新課程對品德學科教學的最深刻的闡述。品德課堂教學是教師主要任務,是帶教材走向兒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兒童的過程。教材中出現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題”或“生活場景”基本上是屬於精心選擇的“美好生活圖景”,而不是或者説大多數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兒童從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載的價值、目標和兒童的生活有效地鏈接起來,讓兒童主動、積極地用真實生活和自主活動來展開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動”,從而達到“感受”,“體驗”教材中承載的價值目標。這一切入點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上。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他主要是通過利用各種媒體,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新知的一種教學行為。可見一個優秀的品德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考慮如何喚起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從而引導他們更好的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我們從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和鋪墊功能這兩個角度出發,設計品德課堂導入,讓課堂教學有效接軌生活。 一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 方法 ,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慾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 趣 ”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願望,並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 內容 ,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採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 自然 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儘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麼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説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裏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幹什麼?”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產品使用説明。”

“在看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

學生回答踴躍。

現在從城鎮到 農村 ,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 思 ”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説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 問題 ,使學生處於“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於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説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説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 中國 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絕了。

同學們,為什麼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麼原因?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闆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闆説:“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你有什麼感想?”感觸學生心裏,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説謊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麼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麼?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説上來。回答後,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彙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並不渴望家人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為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啊!帶着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麼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二、發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 ,在課堂 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 問題 。那麼,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 影響 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鑑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節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説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説話:就是採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 自然 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於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説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現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着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他們並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着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麼“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現導入温經歷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裏無時不刻都享受着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温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麼好。”那麼,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摺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時,媽媽起牀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温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後,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3)、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於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着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麼體會和感受。看到殘疾人遇到困難,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關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那麼,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裏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台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後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迴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儘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説對國小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哪些不屬於職業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麼叫職業這個解釋,國小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麼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採用“職業”的具體形式來説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來看待。

(2)、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並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能類比説明問題的“折筷子”的遊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後給一把筷子,結果怎麼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遊戲結束後,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遊戲,你明白了什麼?學生討論後,然揭示課題。

這個遊戲中藴涵着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後,再讓學生説一説對“折筷子”的遊戲有什麼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實社會繽紛複雜,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於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衝突發生後》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儘量避免與人發生矛盾,當矛盾發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於是劍拔弩張幹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麼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裏,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着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 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為什麼打架?兩個男同學都仰着頭説旁邊文字:一個説:“是他先打我的。然後問學生“看着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是怎樣看的?”因為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言。老師引出“當衝突發生後,我們怎麼辦?”然後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説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篇3:國小德育教育論文

德育工作在各個學科中都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以前我對老師的認識只停留在老師上好課,學生學會知識。以為這樣老師就做到盡心盡責了。但當我步入教師這個行業以後才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徵、個性、愛好、優點、缺點等。這些都是我們做教師應該去研究的。因為這些要比逼着孩子都背一個單詞,多會做一道題更有長遠的意義。只有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結,這才是老師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體,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數不勝數。有時,即便是一件小事,對他們也會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這其中是少不了教師地正確引導的。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值得我們深思。德育的內涵定位於“價值”,價值是無法灌輸的,它只能由個體在自我發展、自我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如何實現精心又不經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這件事發生在一名三年級的學生身上。因為每個班都有一名課代表,所以每次收發作業,幫老師拿東西都是由課代表負責。記得有一次課代表和一名學習較差的學生抱着昨天留的作業和練習冊來到我的辦公室。課代表告訴我還有5個人沒有交作業,我當時還是象往常一樣,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對她説“讓那幾個人快點交作業,要不我就要罰他們了。”話音剛落,忽然聽到旁邊有個孩子説:“老師,我幫你催他們作業去吧!”原來是那個也不愛交作業的孩子。當時我有點遲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務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為什麼不給他一次機會的,而且他這次交作業了,這樣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後的作業。最後我帶着懷疑的目光對他説:“好吧,我把任務交給你,你上午之前把沒交作業的都收上來。”那孩子當時很是興奮,一口就答應了,興高采烈的跑出辦公室。之後,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幾乎快忘掉了這件事,那個學生拿着4本作業來到我辦公室説:“老師,我已經收了四本了,還有一本我一會就給您拿來。”我很是吃驚,沒想到比我的課代表還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覺得以後應該都給他機會,於是就説:“恩,這次不錯,以後你就幫助課代表收作業,但前提你要完成自己的作業。”那孩子眯着眼樂呵呵的就答應了。

案例反思:通過這件事,我突然內疚起來,想想平時,我為什麼總把機會分給個別幾個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了那麼多普普通通的學生那?為什麼我們要拉大學生之間的距離那?做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機會分給每個學生才對啊!所以以後我要多關注那些中等及差學生,我想他們更迫切的需要老師的關注和關懷。這樣他們才有動力認真的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篇4:國小德育教育的論文

我國中國小教育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教學作為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萬萬不可忽視德育教學,要從觀念上、行動上重視並搞好德育工作。

一、目前中國小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教條化。

在目前的中國小德育教學中,存在着教育內容教條化、書本化的缺陷。在一些學校裏,德育教師簡單地以德育課本為教學內容,照本宣科,讀過了事,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再去拓展選擇更多更好的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專門的德育教師,而是由主課教師兼任,德育課上成了語文數學課,連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都保證不了。 2.教學方法形式化。

在不少學校的實際教學中,還存在着德育教育方法形式化的問題,即不注重實際收效,單純注重形式,今天這樣的活動,明天那樣的活動,不強調活動的內容和目的,只看重活動的形式。這樣做就是空擺花架子,對學生德育素質的提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二、如何搞好德育教育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搞好德育教學工作。

1.正確分析目前德育教育環境的變化。

學校是一片淨土,學生走進來,獲得了良好的教育,但當他在校門之外接觸到了老師沒有講過的社會現象時,他就可能

會迷失方向。幫助他們撥開雲霧的就是我們德育工作者。學校教育不能脱離社會而存在,我們的學生最終是要走向社會並在社會中生存的。

正如我們每天所體會到的,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整個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邁進使得整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的德育教學也要時刻注意社會環境的變化,結合環境的變化來調整德育課的教學重點。我們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新出現的種種現象,不論的好的現象還是不良現象都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使得學生們在這樣一個多變的社會裏能明確是與非,能堅定自己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如果我們脱離社會環境來搞德育教育,學生們就會對很多社會現象認識不清,甚至不能判斷它們的對與錯,這樣的德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實際意義,無疑是很失敗的。

2.德育教育內容要深入並細化。

學生的品德修養不是每週幾節的德育課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天一天,日積月累,慢慢形成的。德育教育應該遵循養成教育的原則,不求急求快,而是從點點滴滴開始,從細節入手,逐步深入地培養學生的優秀品德。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將德育內容分解開來,將它們滲透到學生每日的學習生活中,從“小”處着眼,告訴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使優秀的品德轉化成良好的行動,真正成為學生自身素質的一部分。另外,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德育教學的重點就應該不同。在解決共性問題的基礎上注意解決個性問題,真正做到差異教學,這樣才能有效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德育素質。尤其是對一些比較調皮的愛惹事的學生,耐心而細緻的德育教育尤其顯得重要。我們不能從心裏忽視或鄙視那些所謂的“壞”學生,而是要相信,良好的德育教育完全可以幫助他們成為一個好學生。

3.注重方法的實效性。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我們德育教學的方法要緊密結合其內容進行,不能貪圖形式上的漂亮而忽視其實際效果。

德育教學可以有很多方法,比如課堂教學、德育基地教學、電化教學、學校與家庭協同教育等等。在引導學生對事物明確認知時,我們可以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在強化學生某一項品德時,我們可以帶學生去德育基地,通過感性認識來加強學生的品質修養;對於比較抽象的內容,我們可以藉助於電化教學的手段;而對於需要學生日常養成的部分,則可以與家庭教育協同進行。總之,採取適當的方法可以使教學效果大大優化,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問題。

4.注重德育目標的長效性。

中國小是學生成長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學生人格的養成、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會在這一階段完成。我們今天培養的品德將會伴隨學生們的一生,將會為他們日後的做人做事打下品格修養的基礎。因此,我們在制定德育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注意目標的長效性,萬萬不可有短視傾向、功利傾向。短視化的德育教學會對學生的言行產生誤導,會混淆學生的是非觀,會使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模式相背離,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有害無利。惟有長效性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顯現出德育教學的價值來,才能保證學生身心的長久健康發展。

所以,在德育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抱着“對學生一生負責”的態度來完成其教學。這就要求德育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認真負責地對待日常教學工作,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眼光放得遠一點,基礎教學做得紮實一點,多想想學生的未來,這樣的德育教學才能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國小德育教學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盡心盡力去完成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善於分析環境的變化,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努力優化教學內容,妥善選擇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篇5:淺談國小語文德育教育論文

淺談國小語文德育教育論文

一、德育教育對於國小生的重要性

開展德育教育有利於培養出一個講道德的人。對於一個國小生來説,學會公民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公民的愛國主義,另一個方面是集體主義。在語文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其主要目標是未來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將學生自己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和集體聯繫在一起,在學生在集體實踐中,進而樹立起一切為集體的責任感,構建和諧團結的氛圍,提升集體凝聚力。

二、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2.1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同時課堂教學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國小教學又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而在國小語文教材中,基本上都是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德育教育進行綜合有效的整合。

(1)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需要對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在教學中更好的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的思想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礎上,然後文章寫作中運用出來,在進行必要的分析。讓學生的德育和智育進行有機結合。

(2)需要將課本中的內容樹立起榜樣,然後讓學生進行詳細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時也是德育教育最為主要的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樹立起榜樣,是完全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年齡品質等等,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為學生構築起優秀人物,學習文章時,幫助學生樹立起真實的體驗,逐步的提高學生自己的道德品質。

2.2通過教材的詞句來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容

在進行國小作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國小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途徑之一,國小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時,需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情感,讓學生表達出一種健康向上的情懷,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秀品質。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前對相關文章的品質進行人格品質這二者之間的特殊關係,偉大的文學家以前指出過,從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魯迅也説過,一個人優秀的品格是進行寫作的首要條件之一,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一篇較好的文章,一方面需要作者具備相應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需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人格品質是核心因素之一。國小教師在進行命題以前,需要細心的對學生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等進行觀察,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讓學生説出自己內心上、思想上的真實情況,激發出學生寫作的激情,而不是在哪裏胡編亂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讓學生在接觸自然後寫作有有感而發,不斷的激發學生寫作的創作熱情,逐步提高其學生的創作能力,也激發學生對祖國土地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責任感以及愛國情懷,讓學生逐漸樹立起健全的人格。此外,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在寫作中説真話的習慣,表達自己較為真實的感情色彩,在學生中構築起一種實事求是的這麼一種優秀品質,因此,在進行課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時,逐漸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其中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國小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滲入德育教學,培養學生在寫作中逐步構建起愛國情懷等。

2.3通過分析課文來滲透德育教育內容

在開展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課文教學中逐步滲入德育教學是當前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特殊方法和重要途徑。國小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出每一篇文章中所藴含的德育內容,將這些德育內容作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將德育內容和一般的知識講解分離開來,讓學生在接受了美妙課文的學習以後,會對德育內容有所瞭解和有所接受,逐步培養起學生優秀的德育品質。在當前的國小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差不多的穿插得有德育內容,老師在進行課文講解以前,應當結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相關的生活習慣,將文章中的德育內容和國小生的實際情況聯繫在一起,將課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作為整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切實貫徹了上述內容,將十分有助於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情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聯繫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去領會課文中的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每學習一篇課文以後,都能從中有所收穫,讓課文逐步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三、總結

在當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成為了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整個國小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進行國小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從多個方面和多個環節逐步的滲透德育教育,進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逐漸構築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健康發展,提升學生自己的修養,結合語文教學開展德育教學是推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