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8.7K

思想品德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思想品德論文 篇一

一、新媒體的環境與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關係

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是依託互聯網、手機等終端媒介,所傳遞的信息是即時發生、即時傳遞的。當今社會,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的節奏總是不斷加快,不斷向前的,這種生活狀態是非常符合國小生的性格特點的,也是最能為其所接受和適應的。國小生天生追求快節奏,他們的性格特點與新媒體的特點相結合是非常適宜的,相對於傳統媒體的定時、定向的傳遞信息,新媒體對信息的傳遞方式不受時間、地點等任何定時定量的限制,其時效、快速的特點表現的更為突出。手機信息、QQ、微信、微博等成為國小生溝通的新工具,藉助新媒體國小生們可以快速的獲得所需信息,避免他們注意力時間短、精力不集中、耐心不長久等問題。

二、新媒體的環境下國小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網絡語言衝擊國小生基礎語言的學習和積累。網絡詞語就是在互聯網上流傳的一些由數字、符號諧音組成的特殊語言或者文字,這些網絡詞語隨着互聯網的發展而發展,其影響範圍和人羣逐年遞增,其蔓延和滲透之迅速,是很多網絡專家、學者始料不及的。網絡語言不僅改變了社會的語言體系,也改變着國小生的語言環境,國小生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非常容易受網絡環境的影響,國小生正是處於學習語言的基礎時期,如果將網絡語言帶入課堂,將會嚴重影響其學習語言、使用語言的效果和程度,將會有很大的負面效果。

2、魚龍混雜的瀏覽內容弱化國小生的道德意識。新媒體的特性呼應着國小生活躍的思維、廣泛的興趣,對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讓他們沉迷,長時間使用網絡,國小生和電腦或手機處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不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缺乏真實的交流,容易產生孤僻、冷漠、自閉的性格。

三、新媒體環境下國小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對策探索

1、政府機構及社會組織積極努力營建優良新媒體環境。越來越多的家長呼籲有關部門能夠整頓國小生的上網環境,希望能形成綠色、健康的網絡世界。這個願望的實現,必須要有一個前提作為基礎,就是完善網絡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法律手段保護國小生的網絡安全。例如,新加坡對互聯網的管制方法就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們開展了“分類許可證”制度,用户傳輸的信息都需要經過政府的電腦控制中心“中轉”,這樣做有效地過濾了負面的、非法的信息。如果不按政府要求辦理“分類許可證”者,是要被處以重罰的。做到這樣,(1)要建立健全網絡督察機制,從根本上杜絕不良信息的蔓延,可以建立網絡信息檔案,定期督察各種國小生使用的網站、信息、視頻、圖片等,肅清國小生網絡環境。(2)建立健全完備的懲罰制度,並依法追究責任。通過廣泛聽取專家、家長、老師、國小生等多方面意見,歸納總結不同的建議和意見,形成國小生網絡安全管理條例,做到有法可依。

2、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加強網絡道德教育。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雙向性、互動性,“青少年時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時期,也是人生一個最為脆弱和危險的時期,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種平台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並作及時引導,打開師生交流的渠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自由的在網絡上交流意見、發表觀點,“校園手機論壇”、“網上聊天室”、“在線輔導”等,通過輕鬆的交流與對話,一起探索和求知,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固定模式,使受教育者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學習、求知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可以隨時查閲信息,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與老師、同學溝通、探討。這是一種人本主義教育理念,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及時溝通、探討、交流,教育者將成為受教育者在道德完善途中的一個知心朋友。。

3、家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對國小生網絡道德指導。家長在提高自身網絡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對孩子的網絡行為進行指導,國小生正處於心理髮展和個性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學校遵循老師的指導,回家聽從父母的安排,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他們就成為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正因為如此,特別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在使用聊天工具的時候,不懂得保護自己,也容易受到消極觀念、惡俗觀念的影響。所以,家長要做好人工“防火牆”,幫助孩子過濾掉壞的信息,“對家用電腦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網頁加密等。要求家長對孩子上網的時間和地點做出一定的限制和監管,及時控制可能出現的違規動機和行為,指導並監督孩子們理智地處理上網娛樂和學習的關係”放下對網絡所持的片面態度,通過與孩子真誠、耐心的交流,瞭解他們的內心所需和真實所想,就會避免孩子沉溺於網絡。總之,家長通過正確的引導,家長合理的監督和管理,就會大大降低網絡對國小生的消極影響。網絡生活是現今社會的常態化生活方式,要想使孩子有效、安全、合理的利用網絡,最大程度的減少網絡的負面影響,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強同孩子的溝通與交流,在網絡活動上起到榜樣的作用。正確的引導,合理的管理,網絡將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好幫手。

思想品德論文 篇二

一、感恩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人性本善,但成長的每一步都不能脱離社會單獨活動,無時不刻的受到複雜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的青少年作為新興的一代,從小接受社會進步帶來的巨大沖擊,不正的社會風氣與錯誤價值觀在身邊無處不在。青少年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只懂索取不予奉獻的自私性格。其次,現代許多九零後、零零後學生作為家中掌上明珠,接受過度溺愛容易養成理所當然的思想,認為父母創造好的條件和無私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對父母的辛苦與付出感恩。再次,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思想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學校在對學生正確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沒有創造好的教學氛圍,學校與教師重分數輕德育,在某些方面做出不正確引導。沒有好的感恩教育,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通過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1。通過教材滲透感恩教育

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表現感恩的題材與內容非常多,其中包括了對父母養育之恩、教師授業解惑之恩、社會幫助關愛之恩。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要通過思想上的理解與共鳴進行教學,耐心引導,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自己所受到的温暖與愛心。通過對思想品德教材中知識點與實例結合的授課方式,聯繫學生日常生活將教材滲透於感恩教育之中。在講授教材《走進父母》時,為了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請同學回憶與分享父母親在他成長過程中所付出的關心與汗水。通過學生的分享組織大家進行討論,羊羔還懂跪乳,父母的養育是否應該常懷感恩之心進行報答。

2。營造情境,廣泛傳播

教學情境的營造對教學質量的好壞影響深遠。人都是有感情的,需要參與社會活動,與人交流,融入社會活動,在這過程中接收來自各方的感受,都可以是感恩教育的真實題材。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營造社會情境,組織學生對參與過的社會活動中有着切身體會的現象進行討論,以真實直觀的體驗明白感恩的意義。小時候在公交車有人讓座,遇到困難有陌生人幫助,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自己所受到的關愛,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為他人座,幫助陌生人。與此同時,伴隨着新媒體的發展,學生接收到五花八門的社會新聞,思想品德教學可以通過與時事結合,由教師蒐集一些社會上具有代表性與針對性的實例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與探討,對學生喜愛的公眾人物參與公益活動與事蹟結合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懂得感恩,學會感恩。

3。利用多種平台,進行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僅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其它課程中,也都有所涉及。例如語文教材中《憫農》“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緹縈救父”、“黃香温席”,歷史教材中父輩先烈為了民族大義誓死捍衞國家尊嚴等。通過多課程的結實教育,更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創建多種平台,進行感恩教育。例如:在班會活動中選取“感恩”為主題,滲透感恩教育。在思想品德課堂,佈置學生收集與感恩有關的小故事,為學生播放觀看感恩題材電影,推薦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感受社會正能量等等。同時,還要經常與家長聯繫溝通,清楚思想品德教育活動中來自家庭的影響,並掃清障礙,兩者結合做好感恩教育。通過多種平台的合理利用,使學生時刻感受到“感恩”氛圍。

4。組織實踐活動,融入日常生活

實踐活動的組織,將學生感恩意識發展為實際行為。通過思想品德課堂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後,組織校外實踐活動,將感恩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養具備良好思想道德的好學生。例如:佈置學生參照某公益廣告為父母洗一次腳,愛護地球響應能源節約參與“地球一小時”全球性節能活動,引導學生領悟課堂所學感恩的意義,發自內心的感恩社會、感恩師長、感恩父母親情。其次,作為思想品德教學工作者,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在思想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在業務知識、能力素質上樹立標榜,使學生從心底產生信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語

人作為社會中的一員要在社會中更好的生活,必須學會對生活、對周圍的人與事物懷有感恩之心。思想品德教學對學生生理與心理髮揮重要引導作用,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法運用,引導學生培養感恩的良好品德,以一顆感恩的心面向社會,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通過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不斷提升創造更和諧與安定的社會。

思想品德論文 篇三

一、現階段我國國小思想品德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1、缺乏對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

目前,我國相關政府教育機構、學校及家長都普遍缺乏對國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視,比起思想道德教育,他們更加關注的是學校的升學率及學生的成績,而家長則是在虛榮心的驅使之下產生望子成龍的心理,導致父母對於孩子在學習上的要求都過於苛刻,使國小生在學校時馬不停蹄地學習基礎知識,而在課後又在父母的要求下參加各類補習班,完全沒有時間用於思想品德的學習與提高之上。在大部分學校都存在重文化,輕德育的情況,甚至有些思想品德課程會被文化課程所佔用,即使沒有取消思想品德課程,學生在教師及家長的影響之下,對於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視度也較低,常常出現在思想品德課上進行其他作業的。現象發生。為了應付期末考試,教師會直接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考題及答案,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住答案,從而不影響期末考試成績。總而言之,思想品第在國小課程中的地位並不突出,沒有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其教學質量也就更加難以保證了。

2、思想品德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

國小思想品德課程可以為國小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礎,同時也是國小生在國小階段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養的一項重要途徑,因此它成為了一門國小期間的必修課程,肩負起了國小生良好思想品德及生活學習習慣培養的艱鉅任務。這麼一項重要的任務也必須由具有相應能力的教師來完成,擔任國小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師不僅應具有較高的思想品德意識,自身具備優秀的思想品德素養,同時也應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而現狀則是大部分學校僅僅將一些主課教師任命為思想品德課程的兼職教師,並沒有設立專門的的思想品德教師職位,知識將這門課程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極大地降低了課程的樂趣性。

3、忽略了國小生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國小階段的德育工作大部分是由教師全權完成的,無論是在課堂內外,佔據主體地位的永遠是教師,而忽略了國小生在其中的重要性。這一情況會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嚴重依賴性,認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教師的幫助來完成,從而失去了學生在思想品讀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提升能力。

二、國小思想品德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

1、將國小思想品德教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國小生仍然處於對世界的探索階段,他們對於世界觀的認知還是從現實生活的感受中獲取的。因此,在國小階段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現實情況逐漸滲透至課程當中,這樣才能真正激發起他們對於思想品德課程的興趣與愛好,幫助他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形成一個科學、正確的世界觀及思想品德觀念。例如,在學習《互幫互助一家親》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進行一些團隊式遊戲,讓學生在真正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有助於課程效果。

2、完善德育體系,提高對國小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視

目前,我國教學仍然是被應試教育這一方向所驅動的,對於知識及技能的傳授過分重視,強調知識的掌握程度,並不斷採取強化訓練的手段來促使學生進行學習,學習內容也僅僅侷限在教材範圍之內,使相關教育機構、學校就家長都忽略了國小生的德育。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政府部門應該完善相應的德育體系及監管體系,對於一些嚴重的違規現象給與一定的懲罰,例如思想品德課程被無故佔用、取消等。同時,學校方面也應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與溝通,共同探討正確的德育方式,培養國小生健康的思想品德。

3、通過情感薰陶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國小生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人們在國小階段所養成的習慣通常是非常穩定的,且能夠伴隨其成長。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在國小階段都不應該過分重視孩子的文化成績及考試分數,而應把關注焦點放在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之上。應該堅持長期地對學生進行反覆的思想品德訓練,使他們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識及條件反射,將這些訓練行為逐漸轉化為自然習慣。

思想品德論文 篇四

摘要:導課是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重要手段,在課程教學活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對素質教育改革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導課必須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和規律,才能夠確保其發揮有效作用。提高思想品德課程導課策略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總體質量的關鍵。

在國中階段,思想品德課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教學內容相對較為抽象和枯燥,加之教學方法不當,現階段國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總體教學質量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國中階段德育教育工作的總體水平。

1導課的理論內涵及其重要作用

1.1導課的理論內涵

導課又稱為課程導入,是指新的課程或教學內容開始前,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統稱,是教學活動的開始環節,也是決定課堂教學總體質量和水平的基礎性環節。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導課策略對教學質量整體提升的作用尤為明顯。

1.2有效導課策略的重要意義

一是可以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將會極大地帶動學生參與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其他課程教學內容相比,國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和枯燥,如果在課程開始階段通過運用有效的導課策略,能夠迅速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極大地提高課程教學的總體質量。二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運用有效的導課策略,教師一方面可以迅速地為課程教學內容的展開起到鋪墊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導課策略實施過程中學生的集體反饋,調整和完善教學策略,達到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標。

2國中思想品德課程有效導入策略的主要原則

2.1指向性

導課策略的指向性包括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指導課部分的內容應當與課程教學的主體內容、教學目標等保持高度一致性,導課部分要體現出明顯的指向性特徵。二是導課策略中的教師感情因素要與授課主體內容和感情基調保持高度一致,讓學生通過導課能夠迅速進入到授課主體內容部分的感情情境之中,實現授課的平穩過渡。2。2趣味性導課策略要具有高度的趣味性,教師通過採用導課策略,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職慾望和好奇心理,帶領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最終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習效果的有效轉化。特別是對於國中思想品德課程來説,由於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和枯燥,導課部分的趣味性尤為重要。

2.2簡潔性

導課是課程開始的部分,因此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所佔的比例也應當與其作用相輔,不能夠喧賓奪主,佔據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有效的導課策略必須要求簡潔明快,直奔主題,不能繁複,影響主體課程內容的教學效果。一般來説,導課部分教學時長控制在5分鐘以內為宜,以便於迅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2.3生動性

國中思想品德導課應當具備生動性,是指導課模式應當緊密圍繞學生的認知模式及生活實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生動地詮釋了這個現象。教師在實施導課策略的過程中注重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

3對提高課程導入策略有效性的思考

3.1當前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實施導課策略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很多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實施導課策略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部分對於導課策略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很多思想品德課教師對於應用導課教學策略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他們忽略導課環節,採取“開門見山”式的方法,直奔課程主題。或將導課環節草草應付完畢,人為地割裂導課與課程主體之間的有機聯繫。例如,某教師在講授禮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的開場白如下:“今天,讓我們來學習禮儀有關問題,請同學們打開教材,來看看什麼叫禮儀”。這種導課方式無疑是不夠成功的,也不會起到啟發學生學習和思考積極性的作用。

3.2建立有效的導課策略

筆者認為,適合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導課策略有如下幾種:一是問題式導入。教師根據課程教學主體內容,在導課環節中大量應用提問的方式,用來迅速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例如,在講授“正確處理與父母的關係”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拋出了一系列問題,如“你們平時跟父母關係怎麼樣?”、“當你遇到難題或疑惑之時,會不會主動跟父母溝通呢?”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你會跟父母產生矛盾呢?”,通過上述一系列問題,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達到了預期目標。二是教學信息導入式。教學信息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包括視頻、音頻、圖像等多媒體教學信息,也包括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等等。教師在實施導課策略的過程中,通過展示這些教學信息,達到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的目標。例如,在講授生命多樣性和價值性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了一組專題片,介紹了世界各地的生命和物種,讓學生迅速直觀地瞭解到生命多樣性的生動含義,為進入生命價值的授課主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點評式導入。點評式導入是指教師在授課之前對學生進行預先佈置和要求,讓學生根據授課內容事先收集資料,在授課之前要求學生談談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體會進行點評,並導入授課主題的方法。例如,在講授國家政治制度的授課內容的過程中,某教師預先要求學生根據授課內容準備一些實例。在學生髮言結束後,教師這樣點評:“剛才幾位同學談的都很好,有幾個例子涉及到了我國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叫政治制度”。通過點評式導入,教師很順利地將授課內容進行帶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思想品德論文 篇五

一、在識字教學中推動德育

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字、詞、句,對學生進行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在語言文字的訓練和運用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中指出:“在識字教學中,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聯繫生活識字本身就是一個有很多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過程,例如,在教學“護”字時,學生組了“保護、愛護”等詞語。教師讓學生結合聽説訓練讓學生從小要愛護公物,保護環境。又如,教“打”字,教育學生在生活中不能隨便打罵別人。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又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對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在指導朗讀中感悟德育

朗讀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學生只有通過朗讀,在讀中悟理,才能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薰陶,從而受到德育。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讓學生通過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來體會作者的思想,從而受到思想和感情的薰陶。例如,教學《金色的魚鈎》這篇課文時,讓學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活動等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出了老班長捨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又如,在指導朗讀《橋》一文時,讓學生用嚴厲的語氣讀出村支書執著,沉着冷靜、威嚴的表現,用焦急慌張的語氣讀出人們在洪水來臨時的表現。使學生在讀中《www.》體會到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不徇私情、無私奉獻、先人後己的品質。進而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達到教學目標的同時,滲透了德育。

三、在習作教學中深化德育

在語文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僅僅是在課文教學中滲透,寫作練習中也不可忽視。寫作練習中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如,在訓練《我最敬佩的人》《美就在身邊》等習作中,學生都能把人物的品質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觸發了種種思想感情,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長輩的寵愛和嬌慣。本人以寫作訓練為載體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活動。如:讓學生在《今天我當家》《我學會了》習作中既體會到了做家務的辛苦和樂趣,又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辛苦,讓學生受到了良好道德品質的薰陶。

四、在課外活動中踐行德育

語文課外活動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徑之一。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有意義的活動。如,通過開展排演小話劇《負荊請罪》、“紅領巾小記者”調查身邊的環境污染、名人成功故事會、“我選我”演講等活動,把語文能力訓練與品德培養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寓德育於語文課外活動中。在教學的實踐和探索中,我體會到國小語文教材中藴含着豐富的德育因素,只要老師選好切入點,隨時都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寓德育於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國小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進行德育滲透就要多下工夫進行研究。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語文課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真正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思想品德論文 篇六

目標設置上,要注重學生的活動、體驗和感悟

與傳統品德課不同的是,品德與生活課在教育目標的設置上更加凸顯了活動性、開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強調讓學生在生活性的活動中去體驗、去感悟,最終生成積極的情感反應,從而達到培養基本道德觀、人生觀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這樣的目標設置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標設置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謀而合的,其最終目的都在於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內容安排上,強調應來自學生生活中的真實世界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人心,品德課的教學內容有了很大的改進,輸入了許多生動活潑、切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更是倡導教學內容要“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使得品德教學逐漸走出形式主義和教條主義的死衚衕。所以,教師一定要走近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給學生最真切的情感體驗。

採取手段上,強調教師和學生的平等對話

要喚醒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其在回憶、感受中重新鏈接與生活世界的橋樑,情景的創設就顯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老師可以藉助於創設情景的手段,藉以達到激發學生興趣並導入活動主題的目的。同時,在活動中,教師要扣緊主題,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如正反兩方辯論、小組合作、情境表演、以身示範等。讓學生易為接受的同時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評價方式上,趨向於發展性評價

老師們更要注重考慮到每個個性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強調評價對學生成長的指向性作用,嘗試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自信、自強、豁達等良好心理品質,因而,評價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傾向。一節課中,老師的評價方式除了顯性的言語評價之外,還有更多隱性的非言語評價,如老師用讚許、鼓勵的眼神專注的傾聽學生的回答或給學生一個熱情的擁抱等。在這樣的評價中,學生也敢於説真話、表真情,學生與教師的心靈在對話中生成同感,形成共鳴,教學就有效。

途徑上,要與班隊活動、社區活動緊密相連。

新課程拓寬了教學的時間與空間,教學不應侷限於課堂,而應根據需要走出課堂,如在校園中觀察、做個小調查,在班隊活動時開展與課堂內容密切相關的活動,在社區中鍛鍊鍛鍊,鞏固所學到的行為要求。

總之,學生的品德教學需要教師用心的一門藝術。

思想品德論文 篇七

一、中職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限制因素

學校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場所,中職學校擔負着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才的重要任務。中職學校不僅要向學生傳遞學科知識,讓學生具有社會謀生的本領。更要引導學生建立起健康完善的人格,在思想與物質上做好適應社會的準備。當前,中職學校的思想教育方式比較單一,教學重視度不足。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互動環節明顯缺少,教師仍然利用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正確思想品德觀點的傳遞,不利於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二、中職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發展方法

1、加強中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體制的完善

要促進中職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從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健全開始做起。國家應當關注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試圖與中職思想品德教育相協調,從而幫助中職學校建立起有利於中職學生全面成長的思想品德教育體系。中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體制的完善,需要從教師的思想品德行為規範、思想品德教育規範以及學生的在校以及社會行為準則等多個方面的健全做起。只有思想品德教育體制完善了,才能讓教師關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點。除此之外,教育局以及財政局、中職學校本身,應當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經費,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預算,從而讓各項活動可以得到有效地實施。

2、開發更多科學的中職思想品德教育載體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隨意開展的,要讓更多的中職學生接受正確的思想品德觀點,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據教學需求開發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載體。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載體明確了,才能讓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道德觀念得到有效的培養。中職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法制觀念不健全、是非觀不明確的問題,教師要通過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具有正確的善惡觀,明確什麼是光榮,什麼是恥辱。在中職學校中,學校可以利用校園氛圍作為一個思想品德教育的載體,從而促進學生業餘生活的豐富,讓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氛圍中形成健康的品格與個性。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社團開展一些思想品德類的活動,加強正確思想品德觀念的宣傳,從而促進學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加強對自身行為的管理,讓學生的心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得到美化。尋找科學有效的載體,能夠讓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率更高。

3、從學生特點出發開發具有針對性的方法

中職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具有針對性。從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以及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夠讓學生認可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中職學校更要將思想品德教育落實到學校的實踐活動中,加強思想品德實踐培訓與學習。中職學生,對於新的社會思潮比較感興趣,也正是因為如此,會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教師要緊追時代的步伐,接觸新的社會思潮,像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這些思想內容,教師需要去學習,找到教育的突破點,引導學生一起發現這些思想的不合理性。另外,學校更要組織老師定期與學生進行互動,發現有價值的思想品德教學主題,瞭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需求,從而讓教學內容更加科學,讓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像討論活動、實踐調研活動都可以成為中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於學生思想品德學習需求的滿足。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成果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顯示出來的,只有將思想品德教育落實到中職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才能讓中職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個人提升。學校要將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落實到底,將學生視為教育活動的中心,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主體性,促進中職學生的全面進步。